日本唐式建筑从奈良到平安时代的逐渐日本化
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的相同与不同

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的相同与不同——以宫殿建筑为视角分析姓名————学院班级——学号:电话:邮箱:摘要: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文化源远流长,在物质与精神方面都有交集,中日建筑也有许多和而不同的地方。
中国建筑样式繁复,装饰精致,布局对称,体现出强烈的等级观。
日本建筑样式简洁,追求自然,布局大多不对称。
本文以宫殿建筑为切入口,论述了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又从文化、环境、政治多角度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建筑;日本建筑;宫室建筑;相同;不同一:中国传统建筑与日本传统建筑的共通处日本的传统房屋分为几个阶段。
古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还包括飞鸟时代以前的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和古坟时代)。
中世纪:包括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近世则为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
飞鸟时代,日本主要受南北朝影响,佛教盛行产生了宗教建筑高潮。
其中包括法兴寺,法隆寺,四天王寺。
在细节上使用的手法如忍冬叶装饰与我国敦煌的一些石窟采用手法相似。
白凤时代,这时期的日本主要受到隋唐代影响。
奈良时代逐渐形成统一的风格,既有中国唐代建筑的明显特征,又在向有日本化的特点过渡。
镰仓时代,日本与宋元文化交流密切,这时期的日本留学僧带回了彻底的仿宋式建筑。
到室町幕府时代,造园活跃,兴建楼阁成风,日本住宅建筑也开始打破古老的文化,并形成了一种地上铺满榻榻米,顶棚被装修,有角柱,高低隔板与书院的固定建筑样式,这就是书院造建筑。
桃山时代出现了日本独特的优秀建筑如桂离宫。
二:中国传统建筑与日本传统建筑共通原因在中国建筑设计界有这么一句话,要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不能不去日本。
有一位建筑师为一座大型仿古社区设计了一座唐塔,很多人看后惊叹,怎么把日本塔搬到中国来了。
不得不说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是存在一定的共通性的。
这种共通性是多方面的。
中国作为古时东方的中心,先后将汉字,儒学,佛教,律令,科技传入日本。
日本的文化受到了中国文化全面的深刻的影响。
日本最初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日本文字的产生和形成是在中国汉字传入日本后将汉字作为拼音开始的。
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

中国建筑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中国建筑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6世纪中叶,随着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佛教 传入,日本建筑开始采用瓦屋面、石台 基、朱白相映的色彩以及有举架和翼角 的屋顶。佛寺建筑开始成为日本的主要 建筑,也影响到宫殿与神社。奈良时代 (710~784)还有中国唐代建筑的明显特征, 到平安时代(791~1194),这个过渡基本完 成,佛寺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和样 建筑”。
谢谢观看
长安城
长安城
京都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于日本奈良 市西京五条街,公元759年 为中国唐朝 高僧鉴真所建。最盛时曾有僧徒3000人。 有金堂、讲堂、经藏、宝藏以及礼堂、 鼓楼筹建筑物。其中金堂最大,以建筑 精美著称。有鉴真大师坐像。金堂、经 藏、鼓楼、鉴真像等被誉为国宝
唐招提寺
中国寺院
一·日本京都 日本京都
京都是日本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于794年起被多次被 定为日本的首都——“平安京”, 成为日本的政治及 文化的中心,其受到中国的影响,由于中国的洛阳和 长安在历史上多次成为中国王朝的都城,最初平安京 在仿照中国城市建设时,分为东西两部分时,西侧的 右京仿自长安,因此称为“长安”,东侧的左京仿自 洛阳,故称为“洛阳”。然而,右京的“长安”地区 由于多为沼泽地未能顺利开发,最后实际的市区只有 左京的“洛阳”。所以京都也被称为“洛阳”,城市 内各地区至今仍留有洛中、洛西、洛南、洛北等称呼, 而前往京都则被称为“上京”或“上洛”。
第四讲 日本古代建筑

穿斗结构
东大寺大佛殿 是世界现 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 大佛殿宽57.01米,深 50.48米,高48.74米, 殿内安置有15米高的卢 舍那大佛像。
东大寺大佛殿
“禅宗样”
其典型建筑是镰仓的圆觉寺舍利殿,精美细致, 与豪放大气的“大佛样”有着显著的不同。
圆 觉 寺 舍 利 殿
作为 禅宗样式的建筑 今天已被指定为国宝,其特色在于屋脊坡 度和翘檐的优美、柱子细瘦。
2、中期,12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即镰仓、室町时代的建筑
东大寺大佛殿
鹿苑寺金阁
和样建筑、唐样建筑、天竺样建筑 主殿造、书院造
中世纪建筑 是日本建筑研究的另一重点。其研究内 容依中世建筑的三大样式了。
镰仓建筑 以佛教建筑为主。由于前代的兵火战乱,佛教寺院损毁 严重,因此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随着中国禅宗的传入,宋代的建 筑风格也极大的影响了日本建筑界。 镰仓时代是中国建筑样式的第二次传来期,在日本建筑史上有重要 的地位。
高台寺(Koudaiji) 日本名刹高台寺位于京都东山灵山之麓。战国时代, 叱口宅风云的著名武将 丰臣秀吉(1536-1598)病逝后,夫人北政所 (1548-1624,秀吉病逝后出家, 号高台院湖月尼)为祈祷其夫冥福, 安养修佛,建于庆长十一年(1606,明 神宗34),宽永元年(1624) 迎请建仁寺高僧三江绍益开山住持,号称高台寺。
室町时代的代表建筑-----鹿苑寺金阁
金阁寺 是世界文化遗产,正 式名为鹿苑寺。
寺前是以镜湖池为中心的庭 园,身影华丽 的金阁倒映在镜湖池中的景 观是京都的代 表性景观。
3、近期,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即桃山、江户时代的建筑
姬路城的天守阁
桂离宫
“数寄屋、天守阁”
安土桃山时代是1573年至1603 年之间的一个年代 。
日本平安时代的设计理念

日本平安时代的设计理念
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年)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
时期,不仅是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日本建筑和设计理念逐渐成熟的时期。
平安时代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宫廷建筑、园林设计和服装艺术中。
首先,在宫廷建筑方面,平安时代的设计理念注重依据中国唐代的建筑风格,同时融入了日本本土的建筑传统。
宫廷建筑以对称、简洁和谐为主要特点,强调对称和平衡的整体布局,追求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同时,宫廷建筑还注重使用自然材料,尤其是木材,以保持与自然的联系并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其次,在园林设计方面,平安时代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自然的再现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园林中常见的元素包括曲径通幽、山水结合和水景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和悠闲的氛围。
同时,园林设计还注重采用抽象和象征性的手法,以表现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肯定,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
最后,在服装艺术方面,平安时代的设计理念注重优雅、简约和富有装饰性。
服装以直立的领子和宽松的袖口为特点,注重表现体态和丰富的装饰细节。
此外,平安时代的服装艺术还独具特色的着重强调颜色和纹饰的搭配,以及丰富多样的织物和刺绣技法,使服装具有更多的美感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平安时代的设计理念强调对称、和谐和自然的表现,以及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这些理念在宫廷建筑、园林设计和
服装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对后来的日本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平安时代的设计理念也为现代日本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使日本设计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日本仿唐建筑

日本仿唐建筑日本历史悠久,文化交融,融合了许多外来文化元素。
其中,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尤为显著。
作为东亚的大国,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唐朝的建筑风格,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日本,深受日本人民的喜爱。
因此,日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对仿唐建筑情有独钟。
1. 唐代建筑风格的魅力唐代的建筑风格以庄严、精致而又富丽堂皇而闻名于世。
唐朝皇宫、寺庙、园林等建筑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这种古朴而又奢华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高度文明和富裕。
唐代建筑极强调对称、均衡的原则,注重造型的饱满和个性的表达。
这些特点使唐代建筑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2. 日本仿唐建筑的起源日本仿唐建筑始于奈良时代(公元710年-784年)。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文化、艺术和建筑都以中国为样板。
唐代的佛教寺庙、宫廷建筑和园林都在日本得到模仿和发展。
以当时的奈良、京都等地出现了许多仿唐建筑的典型代表,如興福寺和東大寺等。
这些仿唐建筑保留了唐朝建筑的核心特色,同时又融入了日本的地域文化和审美观念,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式仿唐风格。
3. 日本仿唐建筑的特点日本的仿唐建筑有很多与唐朝建筑相似的地方,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首先,日本仿唐建筑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传统的日本建筑风格非常尊重自然,尤其是在庭院设计上,注重营造一种自然而又和谐的氛围。
其次,日本仿唐建筑更注重木材的运用。
以日本国宝级建筑物平等院为例,它以厚重坚固的木结构为主体,巧妙地将唐代建筑的宏伟与日本建筑的实用性相结合。
最后,日本仿唐建筑讲究细节和装饰。
唐代的建筑多以砖石为主,而日本仿唐建筑则更加重视木结构、房檐、窗棂等细节的装饰,并以华丽的彩绘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4. 日本仿唐建筑的发展与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仿唐建筑逐渐演变出自己的风格,与中国的唐代建筑有了一定的区别。
特别是在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日本仿唐建筑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传承。
看日本丨两千年的建筑演变

看日本丨两千年的建筑演变如同其他的日本文化一般,日本建筑拥有十分久远的历史。
最早大量受到中国建筑的影响,但随后也渐渐发展出属于日本的独特风格。
京都的清水寺本殿,建造于1633年日本早期的建筑主要是以神社、佛教寺院、离宫为主,标志都市繁荣的城堡亦开始在中世纪出现。
明治时代以后,由于越来越多外国人在日本生活,不少建筑转以西式设计,有些就像现在的东京铁塔一样,成为了东京一个地标。
日本建筑的特点在于对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关注和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坚持,以及其在东西方建筑风格之间的平衡。
史前时期(绳文、弥生时代建筑)2或3世纪的佐贺县吉野里遗迹,图中为重建后的民宅建筑重建后的吉野里遗迹“竖穴式”建筑重建后的吉野里遗迹,图中建筑的称为“物见橹”日本并没有任何史前建筑的实体遗迹存在,而《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古老文献几乎没有与建筑有关的记载。
考古的挖掘和研究工作结果显示,当时的房子有着树叶或泥土制成的屋顶。
在高温和潮湿的地方所建造的房子使用木质地板。
由中国传来的稻米耕作让居住社群的规模增加,而统治者家族住宅、稻米仓库等大型的建筑也在青森县三内丸山遗迹(2世纪前)或佐贺县吉野里遗迹(3世纪前)被发现。
3世纪后,中央统治阶层开始出现,因此大阪和奈良地区建造了许多贵族阶层的古坟。
在这些古坟之中,最有名的是仁德天皇的大仙陵古坟(又称大仙古坟、大山古坟)。
这座古坟长宽约为486米和305米,高达35米,是全世界最大的陵墓之一。
飞鸟时代(592 - 709)法隆寺的金堂,位于奈良县生驹郡,建造于7世纪法隆寺的一个特点是云拱,建筑设计受中国南北朝建筑的影响。
法隆寺占地面积约19公顷,分东西两院,东路有梦殿等建筑;西院伽蓝有金堂、五重塔、山门、回廊等木结构建筑。
法隆寺的一个特点是云拱。
法隆寺被称为飞鸟样式的代表。
法隆寺的金堂,位于奈良县生驹郡,建造于7世纪金堂(国宝)——重檐歇山顶佛堂。
上层没有设房间将屋顶设为二重是为了外观的气派。
日本的唐代建筑

日本的唐代建筑日本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经历了各个时期和流派的演变。
其中,唐代建筑对于日本的建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唐代建筑以其华丽和精密的特点,被日本人民所借鉴,并融入了他们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中。
唐代建筑的特点之一就是结构独特和精细,这一点也体现在日本的建筑中。
日本的传统建筑采用了许多唐代建筑的构建方式,例如屋顶的形状、柱子的排列和飞檐的装饰。
这些特点不仅赋予了建筑物坚固和稳定的结构,还赋予了建筑物与众不同的外观。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建筑对于庙宇和宫殿的设计有着特别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庙宇和宫殿的建筑都追求宏伟和华丽。
日本的一些古庙和皇族宫殿也都受到唐代建筑的启发,尤其是其宏大的建筑规模和风格。
例如,日本的东大寺和日本皇宫都可见到唐代建筑的影子,它们都展示了唐代建筑所追求的庄严和尊贵。
除了庙宇和宫殿,唐代建筑对于住宅建筑也有一定的影响。
唐代时期,住宅的建筑形式是多样的,不仅有宫殿式的建筑,还有一些普通人家所居住的建筑。
这些建筑多采用木材和瓦片等材料,注重自然和谐的设计。
与唐代建筑类似,日本的传统住宅也注重屋顶的翘角和柱子的布置。
这些细节营造了安详和美感,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舒适和亲切。
当然,在日本的唐代建筑中,也有一些与唐代建筑不同的地方。
毕竟,建筑的发展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文化和风俗习惯进行调整。
日本人在借鉴唐代建筑的同时,也将其融入了自己的传统中,形成了与中国唐代建筑有所不同的风格。
例如,日本的建筑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更多地利用了园林和庭院来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总的来说,日本的唐代建筑对于日本的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整体的建筑风格上,还体现在细节的处理和空间的运用上。
通过研究唐代建筑对日本建筑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日本建筑的起源和发展,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日本的传统建筑之美。
值得庆幸的是,现如今,我们依然可以在日本的古建筑中感受到唐代建筑的痕迹,这是中日文化交流之一的珍贵遗产。
日本建筑发展情况

日本古代建筑的发展,若以佛教建筑传入日本的飞鸟时代算起,已历经了一千多年的历程,其间的发展都很有特色。
我们可以将日本古代建筑的发展分为大致三个阶段:古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还包括飞鸟时代以前的绳文时代、弥生时代和古坟时代>中世纪:包括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近世: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简介:这里主要说说说日本古代建筑的发展情况,飞鸟时代是日本建筑真正成体系发展的开始,这一时期的建筑虽然先今已经不存在,但所谓飞鸟样式的建筑却有留存,它就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法隆寺,下面请看一组关于法隆寺的图片。
奈良时代是日本古典建筑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佛教寺院建筑尤其兴盛,奠定了日本和式建筑体系的基础,并且在这一时期的寺院木构建筑拥有相当数量留存至今,著名的寺庙有东大寺、西大寺、元兴寺、大安寺、唐招提寺等。
平安时代是日本建筑史上最具特色的时期之一,在8世纪后至12世纪的四个世纪中,日本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重要的演变时期,简言之,日本的建筑正由唐风向和风转变—唐代建筑的日本化。
由于日本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的建筑形式也不例外,尤其是中世纪的日本建筑,可分为三大样式,即和式、唐式、天竺式,其中的唐式建筑源于中国宋元时代的建筑样式。
近世则继承前代的建筑方式,基本没有太大变革。
)说到日本古代建筑,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神社,它是日本建筑中最古老的类型:神社---神社是供奉与祭祀神道教中各神灵的社屋,也用来祀奉自然神、氏族祖先、英雄人物,是日本建筑中最古老的类型。
人们到神社去,一般是先在神社前的水池边用一个长柄木勺净手,然后到屋脊两边翘起的神社拜殿前,往带木条格的善款箱里扔点零钱,把手拍几下,合十祈祷。
有的拜殿前还挂有很粗的麻绳,祈祷着摇动几下,撞得麻绳上的风铃发出响声。
祈祷者除了上了年纪的老者,也有不少情侣祈祷终身幸福。
记得前几节课老师讲过日本的婚礼,新人结婚时都要到神社去举行一个仪式,这对日本人来说应该是一件很神圣而美好的事,但一想起来靖国神社却又让人感到愤怒,靖国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的一座神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唐式建筑从奈良到平安时代的逐渐日本化
摘要:从奈良至平安时代,日本建筑的发展,在木构技术上并未产生很大变化,但其空间布局、功能、建筑细节、比例以及代表文化等,皆有大的演变和发展。
空间布局更加灵活,寺院从纯粹的佛教圣地融入到统治阶级贵族的邸宅里,更加注重细节,建筑比例从单纯简洁变为复杂精致,更多和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表达日本的文化和信仰。
从奈良时代开始日本建筑不断地与其本土民族特色结合,到了平安时代日本建筑逐渐从唐风向和风开始转变,其建筑风格逐渐日本化,趋于成熟和定型,并作为日本传统的古典样式“和样”。
关键词:奈良时代;平安时代;日本化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166-02
奈良时代是日本古典建筑的黄金时期,受隋唐文化及佛教文化影响,建筑基本上是以佛教寺院为中心而展开的。
平安时代(公元794年—1184年)是日本建筑史上最具特色的时期之一,是日本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演变时期。
一、建筑风格形成因素分析
奈良时代政治稳定,太平盛世,经济技术发展,统治者极力发展佛教,和中国及其他邻国交涉频繁,受中国唐朝文化及建筑思想影响比较深刻全面,这时期建筑也向着唐朝的建筑特色发展。
平安时代,政治变革较大。
政治腐朽,追求富丽堂皇的宫殿、神
社和佛寺;形成封建化国家;中日交流趋于停顿;强化本民族特色,建筑也开始本土化,趋向精致奢华,在不断吸收中国建筑成就的同时走向了创新本土建筑文化的道路。
二、设计的灵感来源分析
自古以来日本民族对木质建筑的钟爱,对自然的感悟;历代木结构建筑的发展为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灵感基础。
受到中国等邻近国家文化,建筑思想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奈良时期的设计更多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建筑风格以及佛教文化。
时代的变化,统治阶级追求富丽堂皇奢华,影响了设计的灵感。
平安时代更加注重本国文化以及内部发展,所以平安时期建筑的灵感也多来源于日本的本土文化。
三、设计理念与风格分析
设计理念是在空间作品构思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导思想,它赋予作品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
奈良时代主要建筑设计理念包括:注重与自然的融合;热爱原始材料及色彩;注重简约及朴素;注重建筑规模宏大,突出磅礴的气势;模仿中国唐朝寺院建筑的布局特色以及构造建筑手法细节等。
平安时代建筑的主要设计理念包括:注重与自然的关系;注重细致朴素及建筑各部分比例;注重民族信仰传统及民族文化内涵,突出意蕴;布局方面,采用因地制宜自由布局,空间利用率更高;重视呈现材料,构造,功能性因素的天然特色;注重统治阶层喜好,注重装饰风格。
四、设计风格对比分析
1.形成因素比较
相同方面,从奈良到平安时代,建筑的风格形成都受到佛教文化,中国建筑风格及统治阶级思想与取向影响,也都一定程度受到本土文化影响。
两个时代的建筑,都在一定程度上受佛教文化,中国建筑风格及本土文化影响。
但由于文化政治及经济情况的不同,所受的影响程度不同,导致后期建筑风格不同。
由于政治形势不断发展统治阶级的思想及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建筑风格从古朴豪迈转向了优美华丽。
平安时期建筑技术更加成熟,因此建筑更加注重细节,更加优雅精致。
总之两个时代背景的不断变化影响着日本唐式建筑逐渐与本土
文化相结合并走向日本化。
2.灵感来源比较
日本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很多方面,历史因素如自古以来日本对木质建筑的钟爱,对自然的热爱等;文化因素如源于佛教文化,受中国建筑思想及设计理念影响,受统治阶级兴趣取向的影响等。
二者的灵感来源有着共同的基础,都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对自然极度崇拜,受历代建筑风格及中国建筑理念的影响。
这两个时代统治者思想及取向对设计灵感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平安时代从学习中国转向重视本土文化,所以建筑的灵感来源更多来自日本的本土文化。
这也就是日本唐式建筑逐渐走向日本化的原因之一。
3.设计理念与风格比较
从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日本建筑的发展在设计理念上变化并不是很大,仍然存在很多相同设计理念及风格特点,例如对自然的重视,对原材料的运用等,但是在布局上从一味模仿中国寺院布局,开始了采用因地制宜自由布局,建筑风格也由简约朴素转为优美华丽,更加注重细部设计,建筑各部分比例从单纯简洁变为复杂精致。
总之,日本的建筑开始结合本土的文化以及地域特色,逐渐走上自己的建筑风格的道路。
五、从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的逐渐日本化
1.日本唐式建筑逐渐日本化的原因
首先地域因素,独立岛国,资源有限,所以日本设计朴素注重细节;国土资源有限,地势复杂,所以寺院建筑布局从模仿中国寺院布局转变为因地制宜自由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气候温和湿润,盛产木材,处于地震带,地理活动频繁,因此钟爱木材建筑,木架构建筑研究实力强,技术娴熟。
政治方面,从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到政体瓦解。
政治上的变化,使日本更加关注国内的发展。
文化方面,从极度宣扬佛教到本土文化恢复影响。
封建经济不断发展,为其逐渐日本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并影响了文化的发展。
外交方面,中日交流逐渐趋于停顿。
日本的视野从国外转向国内,重视本土文化的发展及内涵。
另外统治阶级的思想也影响着寺院建筑的风格发展。
统治阶级由原来的好节约变为好华丽奢侈,逐渐引导和改变了建筑的风格及功
能。
2.日本唐式建筑逐渐日本化的表现
从奈良到平安时代建筑的逐渐日本化,尽管变化并不是很大,但仍然可以看出其建筑的发展趋势,如布局更加灵活,重视自然,材料及构造,注重细部以及建筑各部分比例,注重民族信仰传统及民族文化内涵,开始有了本土的传统装饰和细节等。
最主要的是日本在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的地域,文化,民族等特色开始开拓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道路。
3.总结
从奈良至平安时代,日本建筑的发展,在木构技术上并未产生很大变化,但其空间布局、功能、建筑细节、比例以及代表文化等,皆有大的演变和发展。
空间布局更加灵活,寺院从纯粹的佛教圣地融入到统治阶级贵族的邸宅里,更加注重细节,建筑比例从单纯简洁变为复杂精致,更多和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表达日本的文化和信仰。
日本建筑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吸收学习,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这段历史充分展现了其民族不断学习创新的精神。
同时也提示我们,一个民族的文化及发展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我们民族的特色开创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十庆.日本之建筑史研究概观[j].建筑师,1995,(6).
[2][日]斋藤公男.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展望[m].季小莲,徐华,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许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