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语谚语教学初探

合集下载

韩国汉谚混写

韩国汉谚混写

韩国汉谚混写韩国汉谚混写:探索语言的魅力与跨文化的交融韩国,这个东方国家充满了神秘和魅力,不仅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还有着独特的语言——韩语。

韩语,作为世界上主要语言之一,有着自己独特的语法和词汇体系,但在其中融入了大量的汉字,这使得韩语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而“韩国汉谚混写”则是一种融合了韩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既具有韩语的特色,又体现了汉字的魅力。

“韩国汉谚混写”是一种创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将韩语和汉语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韩国汉谚混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汉字被用来表示韩语中的词汇和表达。

这种混合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韩语的语法特点,又展示了汉字的丰富内涵,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韩国汉谚混写”中的一句常见的谚语是“落地有声,获得无声”,这句话融合了韩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

其中,“落地有声”可以理解为韩语中的表达方式,而“获得无声”则是汉语中的表达方式。

这种混合的表达方式使得这句谚语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展示了语言之间的联系和跨文化的交融。

“韩国汉谚混写”不仅仅是一种创新的语言表达方式,更反映了韩国文化的特点和历史的积淀。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韩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这些传统和观念在韩国汉谚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这种混合的表达方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韩国文化的魅力。

同时,“韩国汉谚混写”也是一种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的方式。

对于学习韩语的人来说,通过学习“韩国汉谚混写”,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韩语的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

而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通过学习“韩国汉谚混写”,可以更好地了解汉字的丰富内涵和文化背景。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学习方式,为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不同文化的窗户。

总之,“韩国汉谚混写”是一种创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它融合了韩语和汉语的特点和魅力,展示了语言之间的联系和跨文化的交融。

通过学习和了解“韩国汉谚混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韩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的方式。

中级常见韩语谚语

中级常见韩语谚语

中级常见韩语谚语
不知道整篇文章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们应该多积累一些谚语。

在韩语作文中适当的用到还可以提高分数。

下面是整理的中级常见韩语谚语,一起来看看吧。

中级常见韩语谚语1、서당개삼년이면풍월을읊는다比喻“新手如果在一个领域沉浸多年,也可以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2、세치의혓바닥이다섯자몸을좌우한다比喻话语的重要性, 不能信口开河
3、제눈에안경比喻即便微不足道的东西, 只要顺眼就觉得很好。

4、이왕이면다홍치마比喻既然要选择, 那不如选择好一点的
5、뱁새가황새를따라가면가랑이가찢어진다比喻如果勉强做困难的事情, 反而会深受其害
6、누워서침뱉기比喻想害人,反而害自己的情况
7、쥐죽은듯/ 찬물을끼얹은듯比喻鸦雀无声
8、곶감뽑아먹듯比喻一点一点地消耗精心聚集的财产
9、혀를내두른다。

韩语TOPIK常考俗语

韩语TOPIK常考俗语

韩国俗语(TOPIK)밤말은새듣고낮말은쥐듣는다隔墙有耳밤을금강산바라보듯한画饼充饥방안에가면시어머니말이옳고부엌에가면며누리말이옳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배곯은놈가릴게없다饥不择食배안에하내비있다摇车里的爷爷,拄拐棍的孙子백문이불여일견이라百闻不如一见백지장도맞들면낫다人多好办事백해에무일리라有百害而无一利범굴에들어가야범을잡는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범아가리에서구해냈다虎口余生눈은있어도망울이없다有眼不识泰山늙은말이길을안다老马识途늙은소콩밭으로老奸巨滑다리뻗고자다高枕无忧닫는말에채죽질快马加鞭달도차면기운다月满则亏,水满则溢당나무에낫걸기螳臂挡车닭소보듯老死不相往来닭잡아먹고오리발내놓는다瞒天过海닭쫓던개지붕쳐다본다逐鸡望篱더워먹은소달만봐도헐떡인다吴牛喘月덮여놓고열닷량금不问三七二十一도적놈에게문열어준다引狼入室도적놈이도적아한다贼喊捉贼도적이제발이저리다做贼心虚도적맞고사립고친다亡羊补牢도적을앞으로잡지뒤로못잡는다捉贼捉赃도적해온그내도루지못한다偷来的锣鼓打不得독불장군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독안에든쥐瓮中之鳖차바퀴는언제나차축을중심으로회전한다车轱辘总是随着轴心转높은산은서로머리를맞댈수없지만, 산사람은언제든만날때가있다. 高山不会碰头, 活人总会见面팔은언제나안으로구부린다. 胳膊总是往里弯손가락은언제나안으로구부린다. 手指总是往里屈的여우는언제든꼬리를드러내고, 독사는언제든혀를내민다.狐狸总要露尾巴, 毒蛇总要吐舌头칼에상처를입었을때사용하는좋은치료약도상처를입지않는것보다는못하다. 好刀剪药, 也是不割破好바람을빌어수기(手旗)를사용하다. : 권세를빌려발호시령(發號施令)하고, 권력으로사람을억압하다. 借风使令箭난세(亂世)에는중형을사용해야한다. 乱世用重刑사람의능력을있는힘껏발휘하게하고, 물건의용도를모두사용하게하다. 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평상시군대를훈련하고, 일이있을때사용한다. 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두부세모를먹고는신선이된것처럼여긴다. 才吃了三块豆腐,就以为升仙了앉아도남보다작지않고, 서도남보다크지않다. 坐下不比人家矮,站起不比人家高산에앉아호랑이가싸우는것을지켜보다. 坐山观虎斗존경하는것보다명령에따르는것이좋다. 尊敬不如从命입에는아미타불을외우지만, 마음은독사보다더무섭다. 嘴里念弥陀,心赛毒蛇窝슬픔은마음의죽음보다못하다. : 의기소침하여자신감을잃은것보다더슬픈것은없다. 哀莫大于心死목숨보다재산을더소중히여기다. 爱财不爱命솜털을한올뽑아도허리보다굵다. 拔根寒毛比腰粗솜털한올뽑아도허벅지보다굵다. 拔一根汗毛比大腿粗손가락하나를내밀어도허리보다굵다. 伸一个指头比腰粗병사는군영을안떠나고, 말은역을안떠나며양을방목할때는낡은양우리를안떠난다. -兵不离营, 马不离站, 放羊不离破羊圈그가천가지묘책이있다해도우리가계획이없으면안된다. 不怕他有千条妙计,就怕我们没有一定之规못안의고기와새우는바다가큰것을모르고, 우리안의닭과오리는하늘이넓은줄모른다. 池里的鱼虾晓不得大海大, 笼里的鸡鸭晓不得天空宽오리를우리에몰아넣다. : 감당못하거나원치않는일을하도록강요하다. 打鸭子上架그가천가지묘책이있다해도우리가계획이없으면안된다. 不怕他有千条妙计, 就怕我们没有一定之规네가건넌다리가우리가걸어온길보다많다. : 상대방이자신보다식견도넓고경험도풍부하다. 你走的桥, 比我们走的路多남들이초하루날에하면, 우리는보름날에한다. : 첨예하게맞서고, 합당한보복을하다. 他们做初一, 我们就要做十五오소리고기여덟근에서일곱근기름이나온다. 八斤獾肉七斤油반근이여덟냥과같다. 半斤对八两반근과여덟냥이같고, 조기에자라가연결되다. 半斤对八两, 黄鱼搭水鳌하나는반근, 하나는여덟냥. 一个是半斤, 一个是八两반근과여덟냥이같다. 주먹대손바닥. 半斤对八两, 拳头对巴掌군주를모시는것은호랑이옆에있는것과같아시시각각조심해야한다. 伴君如伴虎, 刻刻要当心군주를모시는것은호랑이옆에있는것과같다. 伴君如伴虎뻐꾸기는나무그루터기를떠나지못하고, 기러기는무리를떠나지못한다. 布谷鸟离不开树桩, 大雁离不开伙伴준마(駿馬)가멍청이를태우고가듯이영리한여자는종종어리석은남편을옆에두고잔다. 骏马却驮痴汉走, 巧妻常伴拙夫眠동반자가아닌줄뻔히알면서도급하다보니따라다닌다. 明知不是伴, 事急且相随나갔던며누리효도한다不打不相识나그네귀석자隔墙有耳나무에서고기를찾는다缘木求鱼나중에난뿔이우뚝이다青出于蓝胜于蓝날잡은놈이자루잡은놈당하랴胳膊扭不过大腿남몰래벙어리냉가슴앓다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남의말하기는식은죽먹기旁观者清,当局者迷익은밥먹고식은걱정말라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남이못되는걸좋아한다幸灾乐祸남이친장단에궁둥이춤춘다随声附和낫놓고기역자도모른다目不识丁낳은정보다기른정이더하다老嫂比母내건너배타기脱裤子放屁념불에는맘이없고재밥에만맘이있다. 醉翁之意不在酒노기가상투밑까지치밀다怒发冲冠노루가제방귀에놀란다胆小如鼠누가누구를하는판가리싸움你死我活的斗争누운소타기易如反掌눈에든가시眼中钉,肉中刺눈에풍년인데배는흉년이다眼饱肚子饿돈을물쓰듯한다挥金如土동이닿지않는소리风马牛不相及똥싸개도삼년하면바자탈넘군다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돼지가깃을물어들이면비가온다月晕而风,础润而雨되로주고말로받는다小斗出,大斗进두손벽이맞아야소리난다孤掌难鸣두손에떡쥔격进退两难두메앉은리방이조정일알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뒤뒤에손가락자리나다十目所见,十指所指들으면병이요안들으면약이다耳不听心不烦,眼不见心不烦등불에날아드는하루산이飞蛾扑火,惹火烧身등잔밑이어둡다八灯台照远不照近(灯下黑)바늘가는데실간다形影不离바람부는대로돛을단다见风使舵바람앞의등불风前残烛바람에불리는갈돼墙头草,随风倒바쁜놈이우물판다临渴掘井박쥐구실两面派반식자우환이다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발등에불이떨어지다迫在眉睫발없는말이철리간다一传十,十传百。

中韩俗语比较研究

中韩俗语比较研究

中韩俗语比较研究
俗语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的话语,人们都喜欢使用它来表达思想,传达情感,用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因此俗语是在语言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俗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通过俗语能体现出本语言民族的独特的语言特色和思维方式,也能通过俗语内容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众所周知,中国和韩国有上千年的交流,尤其是在语言方面,韩国语中的汉字词就是汉语的汉字传过来的,在语言表达上有共同的表现形式,不过俗语是大多来自于人民生活,虽然中国和韩国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渊源,但两个国家毕竟是不同的民族,各自有不同的文化,就俗语这个领域方面中国和韩国人在表达上也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迫切需要对两国俗语进行对比,加深对彼此俗语的了解。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部分:第一章,介绍了目前中韩两国俗语比较研究的现状,简述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介绍汉语俗语的定义和确定俗语范围并叙述了中国俗语的特点。

第三章,介绍了韩国俗语的来源、定义和特点。

第四章,在内容上对中韩两国俗语进行比较,分成同形同义、异形同义、同形异义、异形异义几种方式进行比较。

并对每种形式进行举例说明,简单解释其原因。

第五章,在俗语形式方面对中韩俗语进行比较。

主要分为节律、修辞、取材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论文的最后部分是结语,总结了对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阐释与总结,为中韩两国间顺畅的言语交流及语言交往提供些许帮助。

韩国汉谚混写

韩国汉谚混写

韩国汉谚混写韩国汉谚,又称为“智慧的话语”,是韩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谚语通常由简洁的句子组成,旨在传达人们的智慧和经验。

另一方面,汉字作为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韩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韩国汉谚混写,则是将韩国汉谚与汉字进行有机结合,创造出新颖的文化表达方式。

本文将以此为话题,探讨韩国汉谚混写的文化意义以及应用。

一、韩国汉谚混写的文化意义韩国汉谚混写的文化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的文化内涵:韩国汉谚混写将韩国汉谚与汉字相结合,既保留了韩国古老的智慧语言,又增添了中华文化的韵味。

这样的文化融合丰富了韩国文化的内涵,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欣赏韩国的传统文化。

2. 强化文化交流:韩国汉谚混写打破了语言的限制,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交流。

无论是韩国人还是中国人,都能通过汉字的共通性,理解和解读汉谚混写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有助于加深双方的友谊,还有助于世界各国文化的互动和理解。

3. 创新的文化表达方式:韩国汉谚混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创新的文化表达方式。

它突破了传统文言文的束缚,通过将韩语的谚语与汉字相结合,形成了独特而新颖的表达方式。

这种创新不仅有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还能够为文学、广告等领域提供新的表达工具。

二、韩国汉谚混写的应用1. 文学创作领域:韩国汉谚混写在文学创作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作家可以通过将韩语的谚语与汉字相结合,用一种富有创意和独特的方式来构建故事情节或展示人物形象。

这样的写作方式能够为读者带来新的阅读体验,同时也丰富了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

2. 广告宣传领域:韩国汉谚混写在广告宣传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通过将韩语的谚语与汉字相结合,广告创作者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这样的创意表达方式能够提升广告宣传的效果,使其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

3. 交流与教育领域:韩国汉谚混写在交流与教育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中韩惯用语对比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韩惯用语对比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f) 2中韩惯 用语 具有 褒义 、 义 、 贬 中性义 等感情 色彩 ,
因此 ,要在 合适 的场 合使 用 。
( ) 类 - 分 在 惯用 语 的分类 上 , 中国惯用 语可 从 内容上 、
形态上 、语 法结 构上 、字 数结 构上 进行 分类 。而韩
1 .结构 上 。1中韩惯 用语 都 是 由两 个 以上 的词 ()
刻地 认 识两 国历史文 化 以及 民族 的共性 与个 性 。


中韩惯用语 对 比
是表音 文字 ,韩 国语 又属 于黏 着语 ,光靠 词 的排 列
是不 够 的 。他 的语法 关系 依靠 附着在 词 干后面 的助
词 、词尾等 附 加成分 表现 出来 。因此 ,韩 国语 惯用
( )概 念 一
概念进 行对 比,结果 如下 :
是主 谓 结构 ,此外 ,还 有动 宾结 构 、偏正 结构 。
2 功 能上 。1中韩惯 用语 在 文章 中可 以充 当各 . () 种 句子 成分 。() 惯 用语大 部 分通过 比喻 等方 式 2 中韩 具 有一 定 的修 辞 作用 。 3 .内容上 。汉 语惯 用语 可利用 比喻 、夸张 、引 申等 意义 ,从 字面 意义 转化 为一 种更 深刻 的抽象 的 含 义 。韩 国语 则利用 比喻 、夸 张 、引 申等 意 义 ,从 词组 原有 的意 义转化 为 一种 更深 刻 的抽 象 的含义 。 4 .应用 方面 。() 1中韩 惯用 语 由于具 有灵活 性 , 在不 影 响语义 和功 能 的基础 上 ,可变化 结 构 。比如 中间插入 其他 成 分 , 或者变 换 成分 的位 置 , 或重 叠 。
惯 用语 同谚语 ,歇后 语一 样是 汉语词 汇 的组成 部 分 。它作 为一种 语言 单位 ,在 汉语 里早 已存在 , 但 始终 未 能引起 重视 ;新 中国成 立 以前 ,还 没有对

中韩谚语比较研究毕业论文(3)

中韩谚语比较研究毕业论文(3)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论文论文题目:中韩谚语比较研究专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年月谚语是历史的沉淀,经验的累积,是从古至今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不论是中国谚语还是韩国谚语都是文化的"化身"。

中韩谚语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目前中韩谚语的比较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许多不足。

目前缺乏对中韩谚语特点进行更合理更深入的分析和比较。

本文通过比较中韩两种语言中谚语,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其中的文化因素,深入了解两种语种谚语中的文化差异。

同时也对中韩谚语的来源、结构、意义、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这一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和完善。

关键词:韩语汉语对比研究谚语第一章导言 (1)1.1选题意义 (1)1.2研究方法 (1)1.3研究价值 (1)第二章中韩谚语的概念及特点 (2)2.1中国谚语的概念 (2)2.1.1中国谚语的概念 (2)2.1.2韩国谚语的概念 (2)2.2谚语的特点 (2)2.2.1中国谚语的特点 (2)2.2.2韩国谚语的特点 (3)第三章中韩谚语内容综合比较 (3)3.1意义、形象用法相同 (3)3.2意义基本相同,形象不同 (4)第四章中韩谚语表现手法对比 (5)4.1汉语谚语表现手法 (5)4.1.1比喻 (5)4.1.2拟人 (6)4.2韩语谚语的表现手法 (6)4.2.1比喻 (6)4.2.2对账 (7)结论 (8)致谢 (9)参考文献 (10)第一章导言1.1 选题意义语言作为外交的工具和桥梁,其作用已经在中、韩两国愈加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众所周知,中、韩两国有着共同的文化因素,有着相近的风俗习惯。

但是毕竟有着不少差异,所以通过比较中韩两种语言中谚语,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其中的文化因素,深入了解两种语种谚语中的文化差异,从而观察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语言现象。

中韩两国地理临近,关系密切,有着深厚的渊源。

韩国谚文日

韩国谚文日

韩国谚文日韩国谚文日: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韩国谚文日是韩国每年的一个重要节日,旨在弘扬韩国传统文化中的谚文,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谚文,即谚语和俚语,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语言形式,通过简洁有力的表达方式传递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价值观念。

而谚文日则是将这些传统的智慧结晶放大和呈现的舞台,它既是对韩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在谚文日这一天,人们会举办各种活动来庆祝和弘扬韩国的谚文文化。

例如,韩国的孔子庙会会举办谚文书法比赛,邀请书法家们通过书写谚文,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还有文化讲座、谚文晚会、谚文诗歌朗诵等活动,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向大众传递着韩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谚文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更承载了丰富的智慧与人生哲理。

它们简洁、生动、富有警句,往往能以短短数语道出深刻的道理。

比如韩国的一句谚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句谚语寓意深远,告诫人们要正确处理事物的强弱对立关系,以免不慎造成灾难。

这种以情景、形象的方式来传达智慧的方法,使得谚文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智囊,给予人们指导和启示。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韩国谚文面临着流传不广、被遗忘的困境。

这是因为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足,以及谚文的传承与发展机制不完善所致。

因此,谚文日的意义和价值就更加凸显了。

谚文日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更是以当代人的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解读和引领。

在谚文日这一天,人们有机会重新认识和理解谚文的价值,重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将谚文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举办谚文创作大赛,号召人们创作新的谚文,让其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展现传统文化的活力与魅力。

此外,可以通过谚文主题的艺术展览、谚文文化节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谚文的文化魅力。

除了在谚文日这一天的活动外,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谚文的传承和发展。

这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将谚文的教学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中,使学生们从小就接触和了解谚文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语谚语教学初探作者:汪宗美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28期【摘要】韩国语谚语是韩国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国语谚语的恰当使用不仅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语言文字水平,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不少的人生哲理。

因此,对韩国语谚语进行研究分析,搞好韩国语谚语的教学,在韩国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韩国语谚语特点教学方法熟悉韩国语的人都知道,韩国语谚语是大韩民族语言的珠玑,美妙绝伦。

韩国语谚语是大韩民族在漫长生活历练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集中反映了大韩民族的情感、智慧、传统、风俗、价值趋向乃至人生哲学。

其特点是生动、简练、形象、约定俗成,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可以说是大韩民族文化的积淀。

因此,韩国语谚语是韩国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通晓地道韩国语的途径之一。

同时,韩国语谚语也是韩国语水平能力考试中重点考察的内容。

所以,韩国语谚语的教学不容忽视。

那么,如何搞好韩国语谚语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把握韩国语谚语的特点通过学习研究发现,韩国语谚语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一)韩国语谚语的表现形式及意义1.韩国语谚语的表现形式具有固定性韩国语谚语有其约定俗称成的语言表达形式。

例如,韩国语谚语“腹大如南山”,不能说成是“腹大如北汉山”。

如果改变了其中的某一词汇,就打破了其固有的表现形式。

再如,谚语“金刚山食后景”,表示再好的景色也得吃饱饭后观看才能有兴致,不能说成“雪岳山食后景”。

再如“去汉江洗澡”,意即舍近求远的意思,不能把它说成去“洛东江洗澡”,因为是从古代沿用至今,有了结构上的固定性,不能随意改变其中的某一成分,也不能随意增减内部结构的字数和结构模式。

2.意义上的延伸性有些韩国语谚语,乍一从字面上看,不是很容易就能让人领会其意义。

而是必须仔细揣摩才能体会到其真正的含义。

例如,“啤酒瓶”,意指一个人不会游泳的意思,相当于汉语的“旱鸭子”。

“喝了海带汤”表示升职或考试失败,“烤熟的螃蟹也要把腿摘下来再吃吗”比喻万事都要小心谨慎,谨小慎微。

再如,“胆子大”意为,满不在乎,韩语的“肚子疼”,意为嫉妒的意思,从字面上很难看出是什么意思。

(二)韩国语谚语的内容特点1.用词上具有浓烈的民族色彩它往往反映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生活习俗与历史,反映出市井民情与文化风貌,含有丰富的内涵。

如谚语“老牛力大也称不了王”,意思为“有勇无谋也成不了大事儿”。

韩国是从农耕社会发展而来,对牛的感情特别浓厚,因此这种民族情节直接反映在俗语中。

又如“画中的糕”,比喻不中用。

糕是韩国人常见食物。

再如,“今日忠清道,明日庆尚道”,比喻颠沛流离,“庆州的石头就都是玉石吗”表示不能用出身辈分来评价一个人。

这句谚语都是直接用韩国的地名来体现语意。

因此,韩国语谚语所表现出来的内涵是体现韩国人生活和文化习俗的重要来源。

2.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如韩国语中“积尘土成泰山”,相当于汉语的“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告诉人们如何发扬勤俭节约的作风,善于积累和储蓄,即使用微不足道的尘土天长日久也能把它积累成山的道理。

“青蛙想不起自己曾经是蝌蚪”比喻忘记当年贫穷的日子,自我感觉良好。

又如“偷针的小偷,偷牛的贼”等教育人们要从小养成好习惯,防微杜渐。

3.语言生动形象韩国语谚语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情感色彩鲜明,把意思表达得淋漓酣畅,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是韩国语言的精髓。

例如,形容要把话讲清楚时,可用谚语“话不说不明,肉不嚼不香”;要表达“美景如画亦不能当饭吃”时,可用“金刚山食后景”。

再如,说一个人办事没数,可用“拉琴的丢唱本,没谱了”。

形容一个人唠唠叨叨,可以说他像“吃了麻雀蛋”。

这些表达形象活泼,浅显易懂,饶有风趣,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语言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可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三)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感染力如拟人、比喻、夸张、对比等。

例如,拟人化的谚语“没脚的话传千里”“越熟的稻子越低头”。

比喻法的谚语“肝像豆子一样大”(比喻胆小的人)。

对仗法的谚语“去的话漂亮来的话才漂亮”。

夸张手法的谚语“两个人一起吃,其中一个死了都不知道”(夸张太好吃)“肚脐眼比肚子大”。

对仗法的谚语“ 能知十丈水深,却不知一丈人心”(知人知面不知心)等等。

从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韩国语谚语包含了多种修辞手法。

通过这些修辞手法,大大提高了文章的表现效果。

所以在教学中,也要让学生理解认识到这一艺术特点。

二、韩语谚语教学的具体方法(一)详细介绍背景知识韩国语中很多谚语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有的来自寓言故事,有的来自历史典故。

要想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应用,就应该先让学生了解这些谚语产生的背景知识。

只有了解了文化背景,了解了其独特的民族性,才可以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谚语。

因此,在谚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急于马上解释语义,而应先给学生讲解谚语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典故由来。

在此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推测语义。

如果不介绍谚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就很难认知和掌握这些谚语。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利用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法教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力,使学生正确理解谚语,在语言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谚语教学,使学生加深对韩国文化的了解。

(二)利用情景会话教学谚语不是孤立的,把其实际意义放入情景会话交流中,才能显示出谚语的生命力和交际功能,也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接受与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更多的与谚语意义相适应的情景,把谚语放在情景下进行教学,使谚语活起来,才能有助学生接受、理解和记忆。

例如,韩国语的“像笼里的豆芽”,相对于汉语的“人山人海”。

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对话场景,即“A:国庆长假期间外出旅游了吗?B:去了,到处像笼里的豆芽,挤死了。

”这种具有场景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再如,韩国语的“针去哪儿线去哪儿”,相对于汉语的“形影不离”,教师可以通过班里一些关系比较好的同学的例子,来设置对话场景。

例如,“A:今天有时间吗?B:干啥?A:想一起去逛街。

B:没问题,针去哪儿线去哪(没问题,我跟你肯定形影不离)。

”情景教学不仅可以不失时机地灵活运用所学的谚语,使我们要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语义在教学中应该把谚语放在具体的上下文中。

即教师在讲解某一谚语前,先出示一段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当学生看到未曾学过的谚语时会感到困惑,这时教师应当让学生反复阅读文章的上下文,通过猜测、联想、想象等方法让学生分析谚语在文中的意思,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当然利用这一方法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仔细领会上下文的含义,分析理解谚语意义。

最后,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种方法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避免学生因没有具体内容而感到学习谚语的枯燥感。

(四)中韩对照加深印象中韩两国的文化既有差异,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这些相似性也必然反映到语言中来。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中韩谚语对比法,寻找意义相同或相似的谚语,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例如,汉语中的“瓮中之鳖”和韩语中的“瓮中之鼠”;韩语中的“一石两鸟”和汉语中的“一箭双雕”;韩国语中“群鸡一鹤”和汉语中的“鹤立鸡群”等都属于这类的谚语,非常相似。

这类韩国语谚语俗语就可以通过韩国语和汉语的对比法,直接进行对译。

(五)利用韩语的谚语激励学习热情在韩国语谚语的教学中,加入一些勤奋好学方面的谚语,在学习谚语的同时,既能让学生学习韩语谚语,又能起到教育学生,激发学生学习韩语谚语的热情,可以发挥一举两得的作用。

例如:一口吃不成个胖子첫숱에배부르냐小洞不补大洞吃苦호미로막을걸가래고막는다穷山沟里出状元(茅屋出圣贤)개천에서용난다三日不读嘴生荆하루글안읽으면입가시나니라水滴石穿낙숫을이돌뚫는다铁棒磨成针감목에십년이있으면바눌로파목한다功夫不负有心人공든탑이무너지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큰방축도개미구멍으로팔난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콩그루콩나고팔그루팔난다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초년고생은은주고못산다苦尽甘来고생끝에낙이온다一寸光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月。

시간은금과같으나금으로시간을사기는어렵다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세상에못할일이라고는없다. 뜻을가지고하면된다趁热打铁쇠는달았을때두들겨야한다时光瞬逝시간은간다.像狗一样学习,像丞相一样玩개같이공부해서정승같이놀자.三、结论总之,韩国语谚语作为韩国语和韩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社会学,还是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它所承载的内容都很丰富,能充分折射出韩国文化的精彩一面。

韩语谚语的恰当使用不仅可以丰富语言,提高语言文字水准,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不少的人生哲理。

因此,对韩国语谚语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搞好韩国语谚语的教学,使学生准确掌握这些谚语,对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韩国语和韩国文化,激发学生学习韩国语的热情和兴趣,全面提高韩国语水平,定会起到良好的促进和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1]姜信道.韩中谚语惯用语词典[M].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5.[2]陈艳平(韩),金银善(韩),李玉姬. 韩国语实用惯用语宝典[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3]李成道,高红姬.韩国语谚语100条[M].民族出版社,2008.[4]李基文.俗语词典:修改版[M].一朝阁,1991.作者简介:汪宗美(1962-),女,山东英才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