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与青铜器之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艺术欣赏能力;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甲骨文和青铜器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甲骨文的起源和发展;2. 甲骨文的特点及其辨认方法;3.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4. 青铜器的分类及其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基本形态,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呈现:简要讲解甲骨文的起源和发展,以及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分类。

3. 操练:分组活动,让学生观察、感受和辨认甲骨文的特点,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并且体验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4. 讲解:讲解甲骨文的辨认方法,以及青铜器的象征意义。

5. 拓展:通过视频、图片展示,介绍甲骨文和青铜器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相关的历史故事。

6. 总结:归纳总结甲骨文和青铜器的特点和意义。

7. 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青铜器模型,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其象征意义。

8. 反思: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反思,让学生表达对甲骨文和青铜器的感受和思考。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形态和制作过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2. 分组活动:让学生进行观察、感受和辨认甲骨文的特点,并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制作青铜器模型:让学生体验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增强对青铜器的实际感受和认知。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分组活动和制作青铜器模型时的表现,看是否能正确辨认甲骨文的特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 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描述,看是否能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象征意义。

3. 通过学生的反思,看是否能对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设计主要依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第二子目“甲骨文与青铜器”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2. 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3.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特点;2. 学会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激发对我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重点: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商代青铜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这件实物是什么?它代表了哪个历史时期的文明?2. 讲解:详细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甲骨文拓片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甲骨文的实际应用。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件青铜器和一篇甲骨文拓片,讲解其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青铜器和甲骨文图片,分析其特点,并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与甲骨文1.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与应用1.2 甲骨文的发现、特点与作用七、作业设计图片1:商代青铜器《后母戊方鼎》图片2:甲骨文拓片《甲骨文·卜辞》2. 答案:图片1:《后母戊方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其艺术风格以雄浑、庄重为主,体现了商代青铜器的宗教祭祀功能。

图片2:甲骨文拓片《甲骨文·卜辞》记录了商代时期的占卜活动,其特点是笔画简练、结构严谨,是汉字演变的重要阶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文明之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目标:1. 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 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解读方法;3. 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甲骨文的定义和起源;2. 甲骨文的基本构造和基本解读方法;3. 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4.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种类;5. 青铜器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1. 了解甲骨文a. 介绍甲骨文的定义和起源,解释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

b. 展示一些典型的甲骨文,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解读其中的意思。

c. 讲解甲骨文的基本构造和基本解读方法,例如骨形、鸟形、虫形等,并进行实例讲解。

2. 了解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a. 介绍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如对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b. 引导学生思考甲骨文所传递的信息和古人的生活方式,如祭祀、卜卦、纪年等。

c. 展示一些甲骨文的实际应用,如卜辞、铭文等,让学生了解甲骨文的实际运用情况。

3. 了解青铜器a. 介绍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种类,如青铜器的铸造、纹饰和功能等。

b. 展示一些典型的青铜器,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其形状、纹饰和用途。

c. 讲解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如作为权力象征、礼仪用具等。

4. 总结和拓展a. 对甲骨文和青铜器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强调它们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性。

b.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研究和学习,拓展对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兴趣和了解。

教学资源:1. 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图片、实物模型等;2. 甲骨文和青铜器的相关书籍、资料。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解读甲骨文的能力;2. 学生展示对青铜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撰写甲骨文和青铜器相关的小作文或研究报告。

甲骨文与青铜器优秀教案

甲骨文与青铜器优秀教案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目标】1.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2.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重点】1.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2.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创制了文字。

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独树一帜:它结构复杂,被誉为方块字。

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是其中一种。

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我们一起学习“甲骨文与青铜器”。

二、讲授新课(一)从符号到文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四个问题:1.什么是甲骨文?2.出土于哪里?3.甲骨文的地位?4.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哪朝开始的?教师总结: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即商朝的都城殷。

是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现在出土的甲骨文有十几万片,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4500多个,考释过的有2000多个。

那么甲骨文里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呢?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那就是占卜。

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一定要占卜定吉凶。

在按占卜的结果安排活动。

所以甲骨文实际上是卜辞,它里面记载了商王的活动和一些政治,经济情况,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我们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来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一些简单的形象性强的,我们也能认识。

辨认甲骨文:人牛水如上下明射(二)精美的青铜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1、人类历史上,文明时代早期的重要标志有?2、商周时期的青铜有工具,兵器,车马具等,最具有代表性是?3、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中华第一鼎”是?教师补充:我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西周逐步走向鼎盛。

甲骨文与青铜器之教案设计

甲骨文与青铜器之教案设计

甲骨文与青铜器之教案设计姓名:段汉军学科:历史年级:初一单位:淮北梅苑学校甲骨文与青铜器之教案设计设计思路:一个人在未来社会要获得发展,必须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教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而问题探讨式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问题推动学生学习。

“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火花总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操作的,而人的思维发展水平取决于思维操作水平。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思维的这一特征,开展教学活动。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课的基本思路是:将学习内容转为一个个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分析问题——找到本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在实施的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中,由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五花八门,问题又多又杂。

因此,师生共同整理归纳,将问题分类就显得尤为重要。

既要针对性强:应该是围绕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同时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和前后的逻辑性,为学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做好铺垫,最大限度的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激活学生的思维。

其次,问题要有启发性,比如课本中没有现成答案,必须重组教材内容或通过联系有关知识,综合思考后才能回答,或者在史论结合点上提问,或者通过补充材料得出结论。

再有,教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问题提出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明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及能力层次和问题类型,因为问题类型不同,解决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师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具体分析,促使学生思维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启发引导学生有正确思路,点明解决问题的角度,以减少学生思维的盲目性,从而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然后让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做简要评价,校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

整个过程要尽量做到让学生全体参与,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意参与的广泛性。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优秀篇)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优秀篇)

战争与军事
甲骨文记录战争、田猎、 征伐等军事活动,反映古 代社会的战争观念和军事 制度。
青铜器体现的古代审美观念
造型与纹饰
青铜器造型丰富多样,纹饰精美繁复 ,体现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 求。
象征意义
艺术风格
青铜器艺术风格独特,既有写实生动 的动物形象,也有抽象神秘的几何图 案,展现古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
艺术与实用并重
青铜器既是实用器皿,又是艺 术品;甲骨文则既有实用价值 ,又有艺术美感,体现古代文 化对艺术与实用的并重。
06
教学方法与手段
图文结合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甲骨文和青铜 器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 形态、特点和历史背景。
结合图片,讲解甲骨文和青铜 器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历 史、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优秀篇)

CONTENCT

• 引言 • 甲骨文概述 • 青铜器概述 • 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关系 • 甲骨文与青铜器的文化内涵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引言
教学目标与意义
让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 ,包括其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等方面。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实践体验法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考古遗址 ,实地观察和了解甲骨文和青铜
器的实物及其历史背景。
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考古实验,让 学生亲手挖掘、清洗、辨认甲骨 文和青铜器,体验考古工作的乐
趣和艰辛。
通过实践体验,增强学生对甲骨 文和青铜器的感性认识和兴趣。
萌芽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红铜或黄铜锻打的刀、锥等 工具和青铜铸造的铜镜。
鼎盛期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精选5篇)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精选5篇)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精选5篇)第一篇:《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内容标准】知道甲骨文、金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一、内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我们知道,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

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

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

同时,本课也是本教科书中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本课,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三、教学流程入境生趣导入新课1.播放十运会开幕式精彩片断,内容是青铜大鼎冉冉升起,将十运会推向了高潮。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青铜器基本知识•甲骨文基本知识•青铜器与甲骨文关系探讨目录•学生实践活动设计•课堂互动环节设置•作业布置及下节课预告01课程介绍与目标教材内容概述青铜器的基本知识与特点包括青铜器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青铜器的基本知识。

甲骨文的基本知识与解读介绍甲骨文的发现、特点、解读方法和重要价值,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阐述青铜器与甲骨文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两者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01要求学生掌握青铜器的基本知识、特点和制作工艺;了解甲骨文的基本知识、解读方法和重要价值;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及其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地位。

能力目标0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03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导入新课,介绍青铜器的基本知识与特点;展示青铜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第一课时深入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组织学生讨论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时介绍甲骨文的基本知识与解读方法;展示甲骨文拓片或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甲骨文的识别技巧。

第三课时探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两者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意义;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四课时课时安排与计划02青铜器基本知识青铜器定义及分类青铜器定义青铜器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分类青铜器种类繁多,包括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农具与工具、货币、玺印与符节、度量衡器、铜镜、杂器等。

鼎盛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采用范铸法,制作工艺精湛,器型多样,纹饰繁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与青铜器之教案设计
姓名:段汉军
学科:历史
年级:初一
单位:淮北梅苑学校
甲骨文与青铜器之教案设计
设计思路:
一个人在未来社会要获得发展,必须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教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而问题探讨式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问题推动学生学习。

“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火花总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操作的,而人的思维发展水平取决于思维操作水平。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思维的这一特征,开展教学活动。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课的基本思路是:将学习内容转为一个个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分析问题——找到本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在实施的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中,由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五花八门,问题又多又杂。

因此,师生共同整理归纳,将问题分类就显得尤为重要。

既要针对性强:应该是围绕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同时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和前后的逻辑性,为学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做好铺垫,最大限度的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激活学生的思维。

其次,问题要有启发性,比如课本中没有现成答案,必须重组教材内容或通过联系有关知识,综合思考后才能回答,或者在史论结合点上提问,或者通过补充材料得出结论。

再有,教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问题提出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明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及能力层次和问题类型,因为问题类型不同,解决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师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具体分析,促使学生思维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启发引导学生有正确思路,点明解决问题的角度,以减少学生思维的盲目性,从而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然后让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做简要评价,校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

整个过程要尽量做到让学生全体参与,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意参与的广泛性。

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

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

如果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讲授,则是陶冶学生情操,增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好内容,好渠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