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中国考古学简史

合集下载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史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史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史早期阶段(公元前2世纪-公元17世纪)早期的中国考古学主要是基于文献记载以及一些偶然的考古发现进行研究。

这一时期,人们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古籍和文献记载,如《尚书》、《春秋》等。

同时,一些偶然的考古发现也为研究提供了一些线索,如发现的商代青铜器。

然而,由于当时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欠缺,这些研究多以传说和神话为依据,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

中期阶段(公元18世纪-20世纪初)中期的中国考古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是在18世纪-20世纪初,通过外国学者的介入。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批外国学者,如斯坦因、艾德沃勒、佩塞尔和桑兹等,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

这些学者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考古发现进行研究,逐渐建立了中国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他们发掘了一批重要的遗址和出土文物,如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北平鸭子河遗址、安阳殷墟等,为中国考古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现代阶段(20世纪初至今)当前,中国考古学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独立学科,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中国不仅有一流的考古学家,而且在考古学理论和方法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突破,诸如细密财富、地层划分等方法学的发展使得中国考古学在许多领域取得重要的成果。

并且,考古学在科技的应用上也进行了许多尝试,如遥感技术在考古调查中的应用。

同时,中国的考古遗址和出土文物也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经历了早期、中期和现代三个阶段。

从依赖于文献记载到发掘考古遗址和严格实证的研究方法,中国考古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考古学研究正成为重要的学科,为探索和认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章中国考古学史

第三章中国考古学史

北京大学考古学研究室
• 1924年,设立考古学会。 • 1927年,与日本东亚考古学会联合组成 “东方考古学会”。在旅大地区发掘。 • 1927-1933年,与斯文赫定合组中瑞西北科 学考察团,在新疆进行考古工作。
“东亚考古学会”
• 9·18事变前后,旅大地区 东北其他地方。
• 侵占华北后,发掘邯郸赵王城和曲阜鲁灵光 殿遗址。 • l937~1944,水野清一 ,云冈石窟
斯坦因
王道士
• 法国人 • 1906、1907,伯希和 伯希和, 伯希和 喀什。骗走敦煌古代 经卷。 • 1901,沙畹 沙畹,登封石 沙畹 阙、石窟寺、高句丽 墓。 • 1913-1922,桑志华 桑志华, 桑志华 甘肃庆阳,旧石器。
二、考古学的诞生与初步发展 (1921-1948)
1、1921年,安特生主持的仰韶村发掘; 1921年 安特生主持的仰韶村发掘; 1931年 梁思永揭示出后岗三叠层; 2、1931年,梁思永揭示出后岗三叠层; 1948年 苏秉琦发表《瓦鬲的研究》 3、1948年,苏秉琦发表《瓦鬲的研究》;
2、田野考古工作的扩大和发掘水平的提高 、 消除地域空白 • • • • 剔剥出完整的车马坑 能够全面揭露村落、 能够全面揭露村落、墓地布局 了解古代城址的整体规划 妥善处理糟朽不堪的漆木器、丝织品、帛 妥善处理糟朽不堪的漆木器、丝织品、 书、帛画等 • 散乱的遗物 能注意位置和相互关系,仔细 散乱的遗物,能注意位置和相互关系 能注意位置和相互关系, 观察和做好记录,以复原整体。 观察和做好记录,以复原整体。
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
• 1927-1933年,北大考古研究室与斯文赫定 合组,在新疆进行考古工作。
• 黄文弼 • 袁复礼 • 贝格曼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中国考古学(3)

中国考古学(3)

中国考古学(3)秦汉至元明考古(教学大纲)A、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国考古学3(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 III)课程代码:10617740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68学时学分:4学分B、教学目的及要求讲授秦汉至元明考古的特点及其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研究历史和现状,本阶段考古断代材料的主要依据和方法,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时期墓葬的分区与分期,帝王陵墓的勘探、发掘与研究,城市布局和特点,民族考古、宗教考古、考古学与中外文化交流等专题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研究进展情况。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秦汉至元明考古有一个较为系统而全面的了解。

在修读本课程之前,应先修《中国考古学》(2)。

C、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1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70%。

D、教学内容及参考书目绪论(4学时)一、秦汉至元明考古在中国考古学中的地位和意义二、秦汉至元明考古学的特点三、秦汉至元明考古发现和研究概况四、本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秦汉至元明考古材料断代的主要依据和方法(20学时)第一节本阶段考古断代材料的新特点与分类一、特点二、分类三、具有重要意义的断代材料第二节利用有纪年的文字材料断代一、有年号的纪年材料的断代二、无年号的纪年材料的断代第三节利用无纪年的文字材料断代一、字体断代法二、字形断代法三、避讳断代法四、词汇学断代法五、地名断代法六、官名(制) 断代法七、典章制度断代法八、音韵学断代法九、其他第四节利用典型纹饰、图案和坐标性器物断代一、典型纹饰、图案材料的断代二、坐标性器物的断代第五节小结第二章秦汉时代(12学时)第一节秦汉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一、秦代墓葬二、汉代中小型墓葬的分区与分期三、汉代壁画墓、画像石墓和画像砖墓四、汉代诸侯王、列侯和高级官吏的墓葬五、帝陵第二节城市与聚落一、秦都咸阳二、汉长安城三、东汉雒阳城四、地方城市五、边塞与村落遗址第三节边疆地区考古一、东北地区二、西北地区三、西南地区四、东南地区第三章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15学时)第一节墓葬分区与分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中原地区(二)长江中下游地区(三)闽广地区(四)西南地区(五)西北地区(六)东北地区二、隋唐五代时期(一)中原地区(二)南方地区(三)东北地区(四)内蒙与新疆地区三、帝陵第二节城市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曹魏邺城(二)北魏洛阳城(三)六朝建康(建业)城(四)六朝武昌城(五)统万城二、隋唐五代时期(一)隋唐长安城(二)隋唐洛阳城(三)唐扬州城(四)唐五代成都城(五)渤海上京龙泉府(六)交河古城第四章宋元明时期(5学时)第一节宋(辽、金)元明墓葬的发现与研究一、宋墓的分区和分区二、辽、金墓葬的类型和分期三、元代墓葬四、明代墓葬五、帝陵第二节城市一、宋汴梁城二、辽中京城四、南宋临安城五、南宋平江府城六、金中都五、元大都第五章社会生活、宗教与其他(4学时)第一节佛教石窟的开凿、分区与分期第二节道教遗迹与遗物第三节中外文化交流第六章专题研究(4学时)主要参考书目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

考古学复习资料

考古学复习资料

考古学复习资料考古学复习资料汇编第一章:考古学概论1.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1986年《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2.中国近代考古学开始的标志是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仰韶村遗址的发掘。

1926年,中国人开始自己独立主持考古发掘工地(李济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发掘)。

3.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遗存,或简称遗存。

所谓“遗存”就是过去遗留下来的、能够反映人类活动的实物。

(遗存包括:遗迹、遗物、人本身遗存、与人类生存发展有关的自然遗物、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经实验室分析处理得到的资料和信息)4.遗物是指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与其生成环境分离的、形体一般较小且可移动的各类物品。

5.遗迹是指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与其生成环境连为一体、不可移动的各类固定设施或迹象。

6.自然遗存:是指非人工原因形成的、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实物遗存。

7.遗址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连续分布的一群遗存,我们通常称它为遗址。

遗址内包含遗迹、遗物和非人工遗存。

8.微遗存肉眼无法观察,包括人工遗存和自然遗存,如石器微痕、微量元素、遗传基因等。

9.金石学与考古学的关系:金石学的发展扩大为近代考古学的产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金石学不等于近代考古学。

原因是:一、金石学的研究对象为传世的青铜器、石刻等古物及其上面的文字,非发掘品。

近代考古学俗称锄头考古,主要依靠田野发掘获取研究资料。

二、金石学偏重于有文字的古物的著录和考据,而考古学则对一切发掘出土的遗物都要进行分析、研究。

比如植物遗存、动物骨骼等。

三、金石学不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之上,研究的只是孤立的表面现象,研究目的为补经证史。

而考古学有严密的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目的除了复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还要透过现象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10文献及其局限性:1、文献记载的时间范围有限,无法涉及史前历史。

2、文献记载的内容不够详细、完备。

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

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

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世纪,但它真正成为一门学科要追溯到20世纪初。

以下是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的概要。

中国考古学最早的实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世纪早期,当时考古学主要是由欧洲学者引入中国进行的。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意大利考古学家孙德富在河南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时代遗址,这次发现成为了中国考古学的里程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自身的考古学实践开始兴起。

一批西方考古学家,如阿拉伯克劳福德爵士和郭沫若开始在中国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

他们的工作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0年代,中国考古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周口店北京原人遗址的发现引起了轰动。

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人类起源以及人类演化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考古学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中央政府的重视,考古学被认为是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并被列为国家研究重点之一。

中国考古学在政府的支持下迅速发展,并且在国内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大量的重要遗址被发掘和研究,其中包括红山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等。

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1980年代以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考古发掘技术的改进,尤其是先进的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考古学家能够更加准确地研究和重建古代遗址。

此外,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使得考古学的研究更加注重对遗址的保护和保护。

一批年轻的考古学家崭露头角,他们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中国的考古遗址。

截至目前,中国考古学在学术研究、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许多考古遗址和文物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同时,中国考古学也取得了在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不仅参与到国际考古学的合作研究中,还发表了众多重要的论文和著作。

考古学通论

考古学通论

一、什么是考古学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1.遗迹(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

)2.遗物(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三、考古学的研究范畴1.时间范畴2.考古学的公用(1.补史 2.证史)四、考古学文化及考古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一)考古学文化1.广义和狭义的文化广义: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2.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明包含在文化之中,文明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后,进入文明时代、阶级社会之后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文化外延大,文明外延小。

3.考古学文化的定义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性的一群文化遗存。

4.考古学文化的命名方法①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的小地命名②在以小地命名的基础上加前缀③④以同一类型遗址中文化遗存最丰富、最能反映其文化的遗址来命名(二)考古学类型(三)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考古地层学2.考古类型学(四)考古学的研究步骤1.考古调查(田野调查)调查是为发掘做准备。

只有经过调查,才能选定发掘的地点和对象,并决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发掘。

在调查之前,要广泛查阅文献,同时要充分利用地图和地名学的研究成果,以便得到探求各种遗迹、遗物的线索。

在调查过程中要做好文字、绘图、照像和测量等各种记录,并适当采集标本,以便在室内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2.考古发掘(田野发掘)在考古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考古发掘,考古发掘是整个考古活动的中心。

(1)必须恪守地层学的原则,谨防不顾地层、一味挖“宝”的滥掘、甚至盗掘行为。

考古最终是为历史研究服务的,不是为了寻找世俗所谓的“宝物”。

文物的价值绝不是世俗的人们所能认识到的。

一件普通的器物,哪怕是一件陶器,只要是能为阐明历史问题服务,它就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2)要有敬业的工作态度。

(3)要掌握科学的发掘方法。

考古发掘就是要把埋没在地下的遗迹和遗物揭露出来,在揭露过程中,遗迹和遗物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扩展- 中国考古学史

扩展- 中国考古学史
定《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 《西清续鉴乙编》、《宁寿鉴古》。被俗 称“西清四鉴”,共收录了清宫所藏铜器 4000余件。
刘鄂著录了中国第一部甲骨文材料的
专著《铁云藏龟》(1903);孙诒让撰写
了中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著作《契文
举例》(1904)。
王国维著作有《宋代金文著
王国维
录表》、《国朝金文著录表》、
北京猿人第一具头盖骨化石 山顶洞人头骨化石
3-1近代考古学的初步发展——北京猿人遗址的发掘
20世纪30年代贾 兰坡先生在周口 店发掘现场
裴 文 中 在 周 口 店
1935年 周口店发掘 现场
裴文中先生
贾兰坡先生
3-2
近代考古学的初步发展——殷墟的发掘
1928 ─1937 年间,在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和梁
兰古城和许多古代遗物。
从1895年开始,日本学者鸟居龙 藏、白鸟库吉、八木庄三郎等调查
和发掘了东北地区的许多遗址。
斯文· 赫定 鸟居龙藏
1902─1907年,关野贞调查了山 东的画像石和华北的石窟。
外国学者在中国的考古活动
1906─1910年,足立喜六调查了
西安附近的秦汉隋唐城址和帝陵等。
外国人在中国盗窃文物活动
《殷周制度考》等;罗振玉著 有《流沙坠简》等。他们的研 究成果代表了金石学研究的最 高水平,堪称近代金石学家中
之集大成者,被称为“罗王之
罗振玉
学”。
清代金石学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除了传统的铜器、碑刻外,钱币、 玺印、玉
器、镜鉴、封泥、瓦当、兵符等也成为著录和
研究的对象。
据容媛所辑《金石书录目》统计,现存的 金石著作中,北宋到乾隆以前的700年间仅有 67种,而乾隆以后的200年间却有906种之多。 又据统计,清代以前的金石学家有360人,而 清代达1058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

讲座3-3中国科学考古学的诞生及其初步发展

讲座3-3中国科学考古学的诞生及其初步发展
中国考古学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科学考古学的诞 生及其初步发展
中国科学考古学的诞生及其初步发展
中国科学考古学的萌芽 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建立及其初步发展
中国考古学诞生初期的主要成就
声音3-3-1
中国科学考古学的萌芽:
1926年,美国弗里尔美术馆与中国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合作,中国学者 李济主持,在山西夏县西阴村史前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这是首次由中国 学者主持的田野发掘工作。 1927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的滨田耕作、原田淑人约请北京大学考古学 会马衡、沈兼士等学者,组成“东方考古学会”,在旅大地区共同发掘 貔子窝附近的单砣子等遗址。 1927年,中国学者以中国学术团体协会的名义与瑞典学者斯文赫定合作 组建“西北科学考察团”,开始对新疆地区进行了持续六年的考古调查、 发掘工作。北京大学教授徐炳昶任考察团的中方团长,中国学者黄文弼 代表北京大学考古学会参加了考察团的考古活动。
梁思永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随后前往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专攻考古学 和人类学,1930年获硕士学位,归国后在史语所考古组工作。他通过后岗遗址的发掘, 首次从地层学上判定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解决了中国考古 学上这一关键性问题;在殷墟发掘中,不仅改进了发掘方法,也取得重大成果。他的 工作对中国田野考古走上科学的轨道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上图自左起依次为梁思永 像、仰韶文化彩陶盆、龙山文化黑陶杯。
声音3-3-13
中国考古学诞生初期的主要成就:
从1928年至1948年,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考古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已经初具规模。尽管田野考古工作进行得尚不广泛,主要限于周口店、 殷墟以及黄河流域和长江下游的史前遗址,其他地区和历史时期的工作 开展得较少,存在较多的年代缺环和地区空白,未能形成比较完整的体 系。但是,终究开辟了自己的道路,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特点的田野工 作方法,积累了一批通过正规发掘获得的科学资料。 在中国考古学诞生后的二十年间,一批考古工作者在实践中成长起来, 并取得可观的成就。出版的专著有李济的《西阴村史前遗存》、裴文中 的《周口店洞穴层采掘记》、梁思永等的《城子崖》、施更昕的《良 渚》、苏秉琦的《斗鸡台沟东区墓葬》黄文弼的《罗布淖尔考古记》, 还有《安阳发掘报告》和《中国考古学报》等刊物。当时,有些学者对 甲骨、金文、简牍、墓志等铭刻资料进行研究,取得新的成就,其中,郭 沫若所著《卜辞通纂》、《殷契粹编》、《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和 《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等,在甲骨、金文的研究上很有贡献。董作宾 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也对甲骨学研究起了很大推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 祖传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 律保护。文物的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 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给外国人。 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国家加强文物保护的 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文物保护的意识,鼓励文物保 护的科学研究,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追缴文物;情节 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发现文物隐匿不报或者拒不上交的;
(二)未按照规定移交拣选文物的。
二、成立中央和各省考古、文物研究机构

1950年8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梁 思永、夏鼐任副所长。这是我国考古学研究 方面最权威、最高层次的研究机构。中国文 物研究所是国家文物局直接领导的国家一级 科研单位。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考古、 文物研究所。
三、清末民国初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敦煌
经卷和汉代简牍的发现,极大的拓展了 金石学的领域,为现代考古学的传入打 下了基础。 集大成的金石学家有罗振玉、王国维等。
近代金石学研究集大
成者。语言文字学家, 甲骨文学家,文物收 藏家。 为“甲骨四堂”之一, 是甲骨学的奠基者, 著《殷墟书契考释》。 是敦煌学的开创者。 二人合著有《流沙坠 简》。

二、金石学的兴盛期——清代
清代正式有“金石学”的命名。 清代受乾嘉学派影响,金石学进入鼎盛。 清末甲骨文的发现是金石学重要的里程碑。 (王懿荣、高鹗) 清末民初,金石学的研究内容拓展到甲骨、 简牍、印章、瓦当、钱币、玉器、陶瓷器 等领域。

据容媛所辑《金石书录目》统计,现
存金石学著作中,北宋至乾隆以前700 年间仅有67种(其中宋人著作22种), 而乾隆以后约200年间却有906种之多, 可见清代金石学发展之盛。
二、中国考古学的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近代考古 学传入中国。在传统金石学的基础上, 吸收了西方近代考古学,以田野发掘为 基础的中国近代考古学产生了。
李 济——“中国考古学之父”
中国科学意义上的田野考古始于1926年山西 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由从美国学习人类 学回国的李济主持发掘。这是首次由中国学 者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 李济的学生、美籍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认为, 李济的主要成就是:“以殷墟发掘资料为中心, 进行专题和综合研究,建立了殷商文化在历史 上的地位。亦初创了中国考古学嗣后70年间 研究古代陶器、青铜器、石玉器方法的基 础。”

1、周口店遗址——“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929年12月
2日,裴文 中发现第一 个“北京人” 头盖骨。
第一个头骨化石模型正面、侧面
周 口 店年 第北 一京 地市 点房 出山 土县
1966
北 京 人 头 盖 骨
2、殷墟遗址——商代甲骨文、宫殿、王陵
1928-1937年,发掘殷墟遗址。发掘
三、人才培养:1952年至1955年,文化部、 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了四届考古 工作人员训练班,号称文物考古学界的“黄 埔四期”。来自全国341位文物干部接受了 培训,并很快成为各地区的业务骨干,许多 人后来成为文物界著名专家。 北京大学历史系于1952年设立考古学专业。 四、建国以来,新中国取得的重大考古成就

第二节
中国考古学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一、欧洲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
考古学的形成是在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19 世纪末期,欧洲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帝国主义国家派遣 考察队以考古研究为名,对我国新疆甘肃等 地进行了调查发掘,并趁机大肆掠夺中国文 物,包括汉晋简牍、高昌文书、汉唐丝织品、 石窟壁画、敦煌文书等。
请思考
说一说金石学与近代考古学的区别。
近代考古学建立在用科学手段进行的田野考 古发掘之上,有一套完整、严密的学科理论 和方法论。而传统金石学主要研究已出土的 古物等, 一般没有田野发掘,未进行断代的 研究,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后,独立的金石学已不 存在,变成考古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得买卖下列文物: (一)国有文物,但是国家允许的除外; (二)非国有馆藏珍贵文物; (三)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壁画、雕塑、建筑 构件等,但是依法拆除的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的 壁画、雕塑、建筑构件等不属于本法第二十条第 四款规定的应由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除外;




玉 琮
良 诸 文 化 遗 址 出 土
玉 琮 浙厘: 江米高 杭、 州孔 瑶径厘 山 米 出厘、 土米直 。。径
4.5 7.95
6.3
6、齐家遗址——夏鼐提出齐家文化 晚于仰韶文化 1944年,甘肃齐家文化遗址的发掘。在英国 留学归国的夏鼐,首次发现齐家文化晚于仰 韶文化的地层证据,纠正了瑞典地质学家安 特生1925年在甘肃远古文化上分期的错误。 黄河上游地区的铜石并用时代文化。文化特 征主要有:一是有一群独具特征的陶器,二 是出现了红铜器和青铜器,三是有一批独具 特色的玉器,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主要以古 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研究对象。
对其铭文、图形、尺寸大小、出土地点、 收藏者等进行研究、考释、著录。
宋代金石学主要著作 刘敞《先秦古器图碑》、《先秦古器记》,古 代最早的金石学专著,已佚失。 吕大临《考古图》,现存最早的古器物图录。 宋徽宗时成书的《宣和博古图》。 欧阳修《集古录》。 赵明诚《金石录》。等。

4、后岗遗址—梁思永与“三叠层”理论


1931年,河南安阳后岗遗址的发掘。梁思永 等人。第一次从地层上判定殷商文化、龙山 文化和仰韶文化遗存自上而下相叠的时代先 后,解决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殷商文化 的相对年代问题,提出了著名的“三叠层” 理论,这是中国史前考古研究开始走向科学 化的重要标志。

练习题
说说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老一辈 考古学家的代表性成就。
第三节 新中国考古学的发展
一、加强立法和行政管理
1.人民政府颁布有关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等 各种立法。
1950年5月24日,颁布《古文化遗址和
古墓葬发掘暂行办法》。 1983年2月4日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 考古发掘申请书》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考古发掘执照》的通知。
1984年5月10日文化部发布《田野考古
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 1991年6月29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


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 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各省市 自治区各自分别公布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成立各级文物保护和管理机构:在文化部下 设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是我国文物考古工 作的最高管理机构。各省市自治区设立文物 管理委员会。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二)故意或者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的; (三)擅自将国有馆藏文物出售或者私自送给非国 有单位或者个人的; (四)将国家禁止出境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送 给外国人的; (五)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的; (六)走私文物的; (七)盗窃、哄抢、私分或者非法侵占国有文物的; (八)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妨害文物管理行为。
民间收藏文物 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收 藏通过下列方式取得的文物: (一)依法继承或者接受赠与; (二)从文物商店购买; (三)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 (四)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 转让; (五)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方式。 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藏的 前款文物可以依法流通。

三、中国考古学的初步发展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老一代的考古
学家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考古特点的田 野考古方法,为我国考古学体系的建立 奠定了基础。
主要田野考古发掘成就
1927-1937年,周口店遗址的发掘。 1928-1937年,殷墟遗址的发掘。 1930-1931年,山东历城城子崖遗址的发掘。 1931年,河南安阳后岗遗址的发掘。 1936年,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的发掘。 1944年,甘肃齐家文化遗址的发掘。

20世纪初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敦煌文书 流传于世。 英国人斯坦因多次到敦煌,掠走约9千卷文献 (藏于大英博物院图书馆 ,少部分藏于印度 博物馆)。 法国人伯希和于1908年来到敦煌考察石窟, 掠去精品6600多卷和一批文物(藏于巴黎国 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

王 道 士
斯 坦 因
莫高窟经卷
第三章 中国考古学简史



中国古代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 考古学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19世纪 末传入中国。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产生。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考古学初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中国考古学黄金 发展期。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金石学
一、金石学的形成期——北宋

中国考古学诞生标志——殷墟的调查和发掘 1928年,李济、董作宾等人对殷墟的调查和 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 内设考古组,李济为主任。同年,派董作宾 等人到殷墟进行调查和试掘,这是中国学术 机关独立进行科学发掘的开端,是中国考古 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作者:吴荔明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 版
5、良渚遗址——施昕更发现良渚文化遗存 1936年,施昕更主持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的发 掘。发现了与龙山文化相似但又有明显区别 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后来被命名为良渚 文化。 出版了发掘资料《良渚》一书,这是长江流 域的第一个考古发掘报告。 大量玉礼器作为随葬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