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花卉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课程大纲】《园林花卉学》

【课程大纲】《园林花卉学》

《园林花卉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园林花卉学(英文):The Flower Science课程编号:14241027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

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花卉生产与科技发展的动态。

掌握花卉的分类、花卉的生长与发育规律、环境因子对花卉的影响、花卉的繁殖方法、花卉的栽培与管理、花卉的花期调控、花卉的应用,常见花卉、珍稀花卉、重点花卉的种类和生长习性、栽培和繁殖技术及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教学目标旨在培养既有丰富的花卉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具有相应的基本技能的专业智能型人才。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刻理解花卉学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作用,获得花卉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激发其热爱花卉学的自学欲望,获得独立分析问题、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开设,对发挥大学教育在环境保护,美化地球、丰富人类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一、花卉及花卉产业的定义二、花卉栽培的意义和作用三、中国花卉栽培简史及对世界园林的贡献四、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第一章花卉的分类(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花卉的各种常见分类方式,掌握三、四种重要分类方式。

以便进行学习、科学研究及合理安排生产和花卉的利用。

要求精读本章全部内容,正确理解掌握花卉的分类方法及类型;结合实践,加强理解记忆。

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课程论文。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掌握依生活型与生态习性的分类方法。

和各种生活型的概念。

难点是球根花卉的生活型和宿根花卉的生活型。

第一节按生态习性分类(2学时)依生活型和生态习性的不同,可将花卉分为一、二年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木本花卉、水生花卉、室内观叶植物、兰科花卉、仙人掌及多浆植物、草坪及地被植物等几大类。

《园林花卉学教案》

《园林花卉学教案》

《园林花卉学教案》一、课程简介《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花卉的分类、生长发育、繁殖技术、栽培管理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为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技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花卉的分类及特点;2. 了解花卉的生长发育规律;3. 学会花卉的繁殖技术;4. 掌握花卉的栽培管理方法;5. 熟悉花卉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花卉分类及其特点花卉的分类系统常见花卉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2. 花卉的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周期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3. 花卉的繁殖技术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组织培养4. 花卉的栽培管理土壤与肥料水分管理修剪与整枝病虫害防治5. 花卉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花卉配置原则花卉应用形式园林花卉造景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花卉的基本知识、生长发育规律、繁殖技术、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2. 实践:安排课外实习,参观园林花卉基地,亲身参与花卉的栽培管理及造景实践;3. 讨论:组织学生就花卉学相关话题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4. 考察:组织学生考察园林景观,分析其中花卉的应用情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2. 实习报告:课外实习后的总结报告,占总评的30%;3.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考试,占总评的4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园林花卉学》,作者:,出版社:园林出版社,出版日期:2024年;2. 辅助教材:《园林花卉学实验指导》,作者:,出版社:园林出版社,出版日期:2024年;3. 网络资源:中国园林网、中国花卉网等;4. 实地资源:本地园林花卉基地、公园、植物园等。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64课时,其中理论讲授40课时,实践操作20课时;2. 授课方式:每周4课时,共16周完成;3. 实践操作:安排在第8-16周,每周2课时。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1-4周:花卉分类及其特点;2. 第5-8周:花卉的生长发育规律;3. 第9-12周:花卉的繁殖技术;4. 第13-16周:花卉的栽培管理及应用。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标准02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标准02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
1、掌握当地主要花卉种类和主栽品种特点,能识别当地主要花卉种类、主栽品种和推广的优良品种;
2、掌握设施花卉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调节操作技能并能进行花期调控的工作安排;
3、能按技术要求进行花卉育苗生产管理,并能制定花卉育苗技术规范;
4、能根据当地花卉产品市场需求和气候条件等,制定当地主栽花卉周年生产计划,完成成本预算;
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发现、交流讨论表现:占20%,包括获取信息和自学、提出问题、语言表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小组互评和教师评分组成。
学习任务调研方案或报告:占20%,根据工作组情况每小组提交2-6份报告。报告格式按要求撰写,写作符合规范,由教师和小组间根据标准评分,互评分占30%,教师评分占70%,结果为该小组该项目得分。
3、学会根据现有条件采用不同的育苗方法;
4、会进行花卉育苗期的管理及常见问题处理
教学内容
【知识点】
1、以矮牵牛或万寿菊育苗为例,掌握花卉播种育苗基础知识和技术理论;
【技能点】
1、花卉种子的识别与质量检测
2、整地做苗床
3、育苗土配制及消毒
4、种子处理技术
5、播种技术
6、苗期管理技术教Fra bibliotek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战法
学习情境
1岗前培训
1.2花卉生产设施及环境调节
教学时间
课堂4学时,实践2学时
学习目标
能根据不同设施的特点,掌握对影响不同花卉生产较大的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和养分等各项环境因子的调控和管理技术;依据花期调控的原理,制定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方案。
教学内容
【知识点】
1、常见花卉生产设施
2、花卉生产的环境调节
6

花卉的应用课程标准

花卉的应用课程标准

《花卉的应用》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1032160课程学分:2建议学时:32适用专业:园林技术专业花卉栽培与营销方向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花卉的应用》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掌握园林植物识别与园林设计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从事景观设计工作中所需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是对《常见园林树木识别》、《素描写生》、《园林艺术作品赏析》、《常见园林花卉识别》以及《植物造景》等课程技能的综合应用,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接总结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景观设计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按照基于企业景观设计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要求,组织和序化课程内容。

围绕景观设计职业核心能力和企业景观设计工作岗位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来确定学习范围,构建以景观设计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内容。

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组织教学,并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训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课业综合考核,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二、课程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企业景观设计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了解花卉在园林绿化美化中的重要作用及当代园林花卉应用的主要方式。

在充分了解园林花卉不同类型和种类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及观赏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园林花卉应用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二)具体目标1. 专业知识目标(1)熟悉和掌握园林花卉设计素材;(2)掌握花卉应用设计的基本理论;(3)掌握各类花卉应用方式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4)掌握园林花卉种植施工和养护管理的基本要求。

2. 专业能力目标(1)能对各类常用园林花卉对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及观赏特性,如株形、株高、冠幅、花期、花色、开花持续时间了然于心;(2)能独立完成课程论文;(3)能独立完成实地测绘;(4)能独立完成设计作业。

3. 职业素质目标(1)会操作基本的画图软件;(2)能够手绘简单的平面、立面、剖面以及效果图;(3)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坚持原则、勤奋敬业、谨慎细致、务实高效、团结协作的职业态度;(4)具有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1. 引言花卉是一种美丽而丰富多样的植物,被广泛应用于庭院美化、室内装饰以及花卉市场销售等领域。

为了培养专业的花卉生产技术人才,开设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花卉生产技术课程的标准及教学设计,以帮助教师进行课程教学。

2.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标准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标准是指课程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的规定和要求。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课程目标花卉生产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花卉生产技术知识,熟悉花卉生产流程以及相关技术操作,能够独立完成花卉生产任务,并具备解决生产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2 课程内容花卉生产技术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花卉的分类与特点•花卉的生长环境与要求•花卉的繁殖与栽培技术•花卉的病虫害防治与管理•花卉的营养需求与施肥技术•花卉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2.3 教学要求花卉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是指对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教学资源等的要求。

教学要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应具备相关的花卉生产技术知识和经验,能够通过实践案例和示范教学有效传授知识。

•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园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花卉生产任务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教学资源应包括花卉生产实验室、相关设备和资料等,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学习。

3.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花卉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相关技能和知识的目标。

3.1 教学目标根据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花卉的分类与特点,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花卉。

•熟悉花卉的生长环境与要求,能够为花卉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掌握花卉的繁殖与栽培技术,能够进行花卉的种植和养护。

•具备花卉的病虫害防治与管理知识,能够预防和处理病虫害问题。

•理解花卉的营养需求与施肥技术,能够科学施肥,促进花卉的健康生长。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Landscape Floriculture课程编码:082820069总学时:24 学分:1.5适用对象:风景园林专业二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园林花卉学》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整个风景园林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一门主干课程。

2.目的和任务:通过园林花卉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花卉的分类、识别、生态习性等基本知识及相关理论,掌握重要园林花卉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了解园林花卉的繁殖、栽培的原理,为风景园林设计、水景观规划设计、植物造景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0-1 掌握花卉的定义与花卉学的研究范畴0-2 了解中国和世界花卉栽培的历史和现状0-3 掌握花卉的分类0-4 了解花卉的分布重点:花卉的概念,花卉分类的目的和意义难点:花卉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总论:第1章:园林花卉生长发育与环境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1-l 了解花卉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1-2 了解花卉生长发育与光照的关系1-3 了解花卉生长发育与水分的关系1-4 了解花卉生长发育与土壤的关系重点:花卉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需求(花卉按其对环境因子的需要如何分类)难点:环境对花卉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形态建成)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控制措施第2章:园林花卉的繁殖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2-l 掌握园林花卉的有性繁殖2-2 掌握园林花卉的无性繁殖重点:花卉繁殖类型及特点难点:有性、无性繁殖的花卉种类、条件和技术要求第3章:园林花卉的栽培与管理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3-1 掌握花卉保护地类型、花盆类型与特点3-2 掌握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3-3 了解温室花卉的栽培管理3-4 了解促成和抑制栽培3-5 了解无土栽培重点:保护地的适时与适地栽培作用;一、二年生花卉、球根花卉、宿根花卉、水生花卉、岩生花卉及地被植物等主要的栽培管理要点难点:花卉各种保护地类型与作用;培养土配制的基本方法、盆栽的各种技术如上盆、换盆、肥水管理等第4章:园林花卉的应用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4-1 掌握花卉在花坛、花境、花台、花池、花丛中的应用4-2 了解花卉立体应用和专类园中的应用4-3 了解花卉在篱垣和棚架中的应用4-4 掌握花卉在台阶、坡面及地面绿化中的应用4-5 了解花卉装饰重点: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难点:花丛、花带、花台、花坛、花境等园林应用形式的适宜花卉选择各论:第5章:一、二年生花卉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5-1 掌握一、二年生花卉繁殖栽培应用的特点5-2 重要一、二年生花卉栽培示例重点:一、二年生花卉的繁殖与栽培管理要点及识别难点:一、二年生花卉在园林中的灵活运用第6章:宿根花卉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6-1 掌握宿根花卉繁殖栽培应用的特点6-2 重要宿根花卉栽培示例重点:菊花的品种分类体系以及盆菊、切花菊的栽培管理模式难点:宿根花卉的识别及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第7章:球根花卉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7-1 掌握球根花卉繁殖栽培应用的特点7-2 重要球根花卉栽培示例重点:介绍春植和秋植球根花卉种植和栽培管理要点难点:球根花卉的形态识别、生物学特性以及重点花卉的种球繁殖和栽培管理第8章:观叶植物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8-1 掌握观叶植物繁殖栽培应用的特点8-2 重要观叶植物栽培示例重点:各类室内观叶植物的繁殖与栽培养护技术难点:室内观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需求特点第9章:藤本花卉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9-1 了解藤本花卉繁殖栽培应用的特点9-2 重要藤本花卉栽培示例重点:藤本花卉的生态习性与观赏价值难点:藤本花卉的形态特征与识别第10章:兰科花卉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10-1 了解兰科花卉繁殖栽培应用的特点10-2 兰科花卉的形态特征与识别重点:兰科花卉的生态习性难点:洋兰与国兰在栽培管理、繁殖方面的差别第11章:水生花卉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11-1 掌握水生花卉的习性、繁殖、栽培与应用的特点11-2 重要水生花卉栽培示例重点:介绍水生花卉的类别;重要水生花卉繁殖与栽培示例难点:不同原产地水生花卉的环境管理;水生花卉种类的识别和在水景园中的应用三、实验(具体要求见《园林花卉学》实验教学大纲)四、学时分配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花卉学》,包满珠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参考书:《植物景观设计》,陈月华、王晓红主编,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苏雪痕编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植物造景》,苏雪痕编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观赏园艺概论》,郭维明、毛龙生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水生植物造景艺术》,李尚志编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观赏植物生物学》,赵梁军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六、课程考核课程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花卉生产与应用》课程标准

《花卉生产与应用》课程标准

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花卉生产与应用》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花卉生产与应用》是园林技术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花卉的识别、繁殖、栽培养护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从事花卉的园林应用、花卉产业化生产栽培和经营管理、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植物配植、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花卉种植、养护等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并获得国家高级花卉园艺工(或园林植物保护工、园林设计员、盆景插花工等)职业资格证书,胜任园林植物繁育、栽培、花艺设计以及中小型绿地的设计、施工、管理和城市园林景观养护管理等工作。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逆向设计课程模式。

以企业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构建“工学结合”理念的课程模块。

在实践教学中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项目驱动”为主线,将自主策划、任务分解、“教、学、做”和总结有机结合,加强技能培养。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园林花卉繁殖、栽培养护方法等实践技能,初步掌握园林花卉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300种以上常见的园林花卉,掌握主要花卉繁殖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包括播种和繁殖;掌握花卉的栽培养护,包括修剪整形、盆花养护等;初步掌握花坛、花境等园林种植设计。

该门课程既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也能使学生毕业后胜任园林企业及相关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还为学生通过花卉园艺工、盆景插花工和园林植物保护工等技能证书的考核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另外通过课程中对方法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再学习和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

2.具体目标与能力三、内容标准(一)学习领域内容设计1.教学设计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在统筹选取教学内容上,始终围绕课程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设置及要求来进行,突出每一模块的应用性,而不是学术上的理论性。

《园林花卉学教案》

《园林花卉学教案》

《园林花卉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园林花卉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 掌握花卉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长发育、繁殖、适应性等。

3. 学习花卉的栽培技术,包括土壤、水分、养分、修剪等方面的管理。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花卉的繁殖和栽培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园林花卉的定义及分类2. 园林花卉的特点3. 花卉的生物学特性4. 花卉的栽培技术5. 花卉的繁殖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园林花卉的分类、特点、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和繁殖方法。

2. 教学难点:花卉的生长发育、适应性、土壤、水分、养分、修剪等方面的管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园林花卉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等理论知识。

2. 采用实践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花卉的栽培、繁殖等实际操作。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花卉的栽培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园林花卉学》2. 教学课件3. 花卉实物标本4. 花卉栽培工具5. 实验室或实习基地六、教学进程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4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0课时,实践教学20课时。

2. 教学进程安排:第1-10课时:讲解园林花卉的定义、分类、特点及生物学特性。

第11-20课时:讲解花卉的栽培技术,包括土壤、水分、养分、修剪等方面的管理。

第21-30课时:讲解花卉的繁殖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七、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2. 实践操作考核:考察学生的花卉栽培、繁殖等实际操作能力,占总成绩的30%。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园林花卉种植基地,了解花卉的种植现状和新技术应用。

2. 邀请园林花卉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花卉栽培经验和最新研究动态。

3. 开展花卉栽培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树木》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园林树木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花卉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如花卉的分类、种质资源、环境因素及栽培设备等,掌握花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繁殖栽培的基本技术,为分析和解决花卉相关技术问题提供学术上的根据以及提高从事花卉生产的技术水平,促进园林花卉事业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与理念
1.以“工种(岗位)技能标准”设计课程
建立了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手段、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教育模式,创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了融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托,以教师实践技术应用为载体,整个教学内容围绕园林植物造景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与适时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实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相应岗位必备知识,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专业知识,使学生在课程中积累实践工作经验。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操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将理论与实操对应起来,使理论真正起到指导实操的作用。

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实训,改革后的本课程侧重实训实操教学,强调学生职业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理论教学围绕实操转,教学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引领教学全过程。

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园林花卉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园林花卉的应用及造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能够识别100种以上的常见的花卉,掌握花卉的栽培养护,包括修剪整形、盆花养护等,初步掌握花坛、花境等园林种植设。

2.技能与知识目标
(1)掌握园林花卉的科属、形态特征等。

(2)掌握不同类型花卉的生态习性和园林用途及造景效果。

(3)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要重视综合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并为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必需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并为将来成为绿化工、花卉工等职业岗位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3.能力与素质目标
(1)熟练掌握识别各种观赏花卉的特点。

(2)掌握观赏花卉繁殖培育能力。

(3)掌握常见观赏花卉栽培养护知识。

(4)掌握常见观赏花卉养护管理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考核评定办法
1、课程考核方式及方法
(1)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一张卷子定成绩的传统做法,采用综合考核方式。

针对学生对每个项目的设计任务完成情况、任务的汇报答辩情况、任务的考核成绩等综合为学生平时成绩,再根据最后的综合答辩与综合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从而正确的给出每个学生的课程成绩。

(2)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组成课程评价体系
学生自评10%、学生互评30%、教师评价60%。

根据每个项目的考核成绩,最后综合考核成绩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评定该门课程成绩。

2、课程考核标准
课程模块考核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标准
五、教学建议
1.教学条件
本课程中实践内容居多,要求课堂教学应在讲解为主,教师边讲解,学生边实践。

通过多媒体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通过挂图、部分实验室学习,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师资要求
本课程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以便解决教学、科研、实践工作中不断涌现出的新的问题;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良好的知识传导能力和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还要求教师具有同行业的实践经验或经历,与行业系统密切联系的沟通渠道,具备善于实践并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3.教学方法
(1)课堂训练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际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在参与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①启发式。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②讨论式。

其目的是通过课前准备和课堂讨论,巩固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
解和掌握,互相启发,提高认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③案例式。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现场实际,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2)现场实习组织学生到城市环境保护部门实习,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开拓视野。

(3)实验教学构建了该课程的“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研究型实验”三大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了从实验项目到实验内容的优化整合,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体现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

同时依托学院的环境实验室,向学生实行开放,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每周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由任课教师主持辅导答疑,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在线答疑。

(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听课、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改进教学方法,共同提高。

4.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任课教师积极推行教学手段改革,将挂图、模型、实物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互相弥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电子讲稿、网络的应用利用生动的电子讲稿等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外,学生同老师的交流讨论也由过去的面对面进行,拓展到到电子邮件、短信息等多渠道、多途径的方式进行,极大地方便了学生,提高了工作效率。

学生作业、实验报告等也正在逐渐过渡到采用电子形式。

(2)现场解说演示实践教学中,教师或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解说、演示,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

(3)教学科研结合将取得的教改和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丰富了教学素材,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评价标准
(1)、学生评教
评价标准
(2)、教师评学
评价标准
(3)、教师自评
评价标准
(4)、专家评价
六、推荐选用教材
[1]刘燕编着.《园林花卉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2]陈俊愉主编 .《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七、参考文献
[1]鲁涤非主编.花卉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郭维明,毛龙生.观赏园艺概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 [4]吴涤新主编 .《花卉应用与设计》(修订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5]中国园艺网 [6]中国花卉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