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简答与论述题
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

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简,问)1、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分的发展速度是不相同的。
不同语言的发展和同一种语言的各个方言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2、语言发展的渐变性:语言的发展是逐渐的,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
3、语言发展的社会制约性: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的发展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社会性一.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1.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受到社会的制约,它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3.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受到语言的制约,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其巨大作用。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独有的,其他动物无法掌握人类语言生成性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
人类语言的范围涉及人类所有经验,人类交际的话题具有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这是任何一种动物交际系统都望尘莫及的。
三.语言的社会性还体现在地域的和社会的差异上1、语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跟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息息相关。
2、社会的分化是导致方言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
落后的经济状况是方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社会方言是社会分化和职业分化的产物。
社会方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的社会环境。
语言的接触与融合语言的接触:指的是不同语言间的互相影响。
不同社会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形式的接触,必然导致不同语言的接触和互相影响。
语言的融合:指的是多种语言逐渐统一成一种语言,即某一个或几个民族逐步放弃自己的语言而选用他族语言。
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语言的分化:是指一种语言分化成两种或多种半独立的方言或独立的亲属语言的过程和结果。
语言的分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方言的形成。
第二阶段亲属语言的形成。
语言的统一:亲属方言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以至消失,进而统一成民族共同语的过程和结果。
音节字母文字:日本的假名辅音字母文字:古犹太文字、腓尼基文字、阿拉伯文字和闪米特人的拼音文字音位字母文字:拉丁文、希腊文、英文、俄文四大古文字:甲骨文苏美尔文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由记事图画发展到图画文字是质的变化,标志着真正的文字产生了。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简答与论述题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简答与论述题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简答与论述题(1)1、简要叙述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关系?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之间不是完全相同的。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是非常复杂的,具体的发音人人不同,一个词具体的表达方式也可以不同。
例如,“说话”一词,不同的人可以在中间加入不同的助词“了、着、过”等;还可以加入不同的语气词“呢、啊、嗯”等。
而把这一词记录为“说话”已经是一种主观的概括。
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语言学的研究就是要拉近我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的距离。
2、书面语产生的重大社会意义?答:口语是转瞬即逝的,在没有书面语的社会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的交际范围极其有限,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和积累极其缓慢。
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这种局限,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和积累的速度和传播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现代生物考古学表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书面语产生后大大地加快了。
因此,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
3、论述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和区别?答: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而且大多数语言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只有口语而没有相应的书面语。
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并且或迟或早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口头存在形式,但是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书面语。
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但是,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口头交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而且交际双方或各方在进行口头交际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各种不同的口气和语调,而书面语一般没有记录这些成分,而只记录了词语,即口语传递信息和思想感情的关键成分,同时,书面语是经过推敲的,因此更简练、精确。
另一方面,书面语为了补充口语交际时的语境等非语言成分,又不得不添加一些成分。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精编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一、简答1、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1)区别:①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②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口;③书面语写作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推敲,可以写得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④口语由于有语境影响和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的帮助,可以省略某些语言成分而不至于影响理解和交际,书面语却由于没有记录这些因素而别人很可能难以理解,因此书面语就不得不补上某些省略以后影响理解的成分(2)联系:书面语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另外,书面语一旦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以后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就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史。
书面语由于克服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和局限,就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丰富的语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2、言和客观存在形式: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是跟人和人类社会的口头交际活动分不开的。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而当出现了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或者说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感情的流露。
3、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是说话所用的材料和规则,是抽象的、社会共同的;言语是对材料和规则的使用,是具体的、个别的。
4、索绪尔的贡献:主要在于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确地限定了语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学脱离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化道路。
20世纪语言学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
5、语音的性质:①语音的物理属性;②语音和生理属性;③语音的生理属性;④语音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6、改变口腔形状的方式有三种:①舌位——舌面隆起最高点的位置抬高或降低。
【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真题汇总

异化是指语流中相邻的两个原来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音由于受到另一个音 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例如:慢[man]慢儿[mar]→慢慢儿[maimar]。 弱化是指语流中一个原来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位置或受前后音的影响而变成较 弱的音。例如:爸[pa]爸[pa]→爸爸[pabə]。 脱落是指语速较快的语段里,一些弱化的音脱落。例如:豆[tou]腐[fu]→豆腐 [touf],,东[toŋ]西[ɕi]_东西[toŋɕ]。
【1604】 名词解释
1.语用 答: 语用指语言运用,即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2.文字 答: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3.语音 答: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4. 词 答: 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简答题
1.下面这些词都是汉语外来词,试以它们为例,分析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几种主要 手段。 咖啡;沙发;苏打;新西兰;北爱尔兰; 啤酒;加农炮;芭蕾舞;基因;
【1704】 名词解释
1.书面语 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它是文字产生后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 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2.语言相关论 语言相关论是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观点,主张语言决定 思维,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3.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 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是指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以及语言的遗传机 制,都只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 的语言环境激活才能起作用,否则大脑的语言功能就会失效,人也就无法说话。 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3.什么是合作原则?简要说明合作原则的具体内容。 答:合作原则指在言语交际中,为确保交谈双方相互配合而遵守的语用规则,主 要包括质量准则、数量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 (1)质量准则:要说真话,不说假话和无根据的话。如:新闻发言人 (2)数量准则:提供的信息要适量,不多也不少。如:回答别人问路 (3)相关准则:要说跟话题有关的话,不说无关的话。如:法庭辩论 (4)方式准则:说话要清楚明了,简洁有条理且无歧义。如:领导讲话
语言学概论课后题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威廉琼斯等人的研究使语言学摆脱了附庸地位,标志着语言学已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为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结构主义语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是结构主义的鼻祖。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分为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学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中国的语言研究产生过巨大影响。
3、音素: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从音质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4、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在一类发音中从能否区别词或语素的角度划分或归并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形式。
5、义素:义素是对义项进行分析所得到的最小的语义特征。
6、语境: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指的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具体环境,语境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也叫小语境和大语境。
7、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
它不能独立运用。
8、基本词汇: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是由基本词构成的。
9、语法:语法是组词造句规则的综合,它是语言的一个层面,独立于音系学和语义学之外。
它包括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
10、实词:实词在有形态的语言里往往有词形变化,实词都有明晰的词汇意义,实词主要充当一般性的句法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实词往往是开放性的即能产性很强。
二、填空题:1、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大体上可分成语言学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形式语言学阶段、交叉语言学阶段。
2、语文学的三个源头在古中国、古希腊与罗马、古印度。
中国语文学的特点是围绕字的音形义。
3、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是威廉琼斯,草创者是施列格尔,奠基人物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格里木和葆朴。
4、历史比较语言学不但宣告语言学真正独立,而且为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5、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物是洪堡特和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6、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可以分成三派。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一、简答1、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1)区别:①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②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口;③书面语写作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推敲,可以写得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④口语由于有语境影响和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的帮助,可以省略某些语言成分而不至于影响理解和交际,书面语却由于没有记录这些因素而别人很可能难以理解,因此书面语就不得不补上某些省略以后影响理解的成分(2)联系:书面语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另外,书面语一旦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以后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就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史。
书面语由于克服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和局限,就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丰富的语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2、言和客观存在形式: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是跟人和人类社会的口头交际活动分不开的。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而当出现了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或者说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感情的流露。
3、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是说话所用的材料和规则,是抽象的、社会共同的;言语是对材料和规则的使用,是具体的、个别的。
4、索绪尔的贡献:主要在于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确地限定了语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学脱离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化道路。
20世纪语言学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
5、语音的性质:①语音的物理属性;②语音和生理属性;③语音的生理属性;④语音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6、改变口腔形状的方式有三种:①舌位——舌面隆起最高点的位置抬高或降低。
语言学概论考试重点

语言学概论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4/5)简答题(4/5)分析题(4/5)论述题(1)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1.语言的基本功能
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1.语言的内涵或性质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如何理解语言的符号性?
3.如何理解语言的系统性?
第三章语音
1.汉语拼音的国际音标
2.元音舌位图
3.语流音变的概念和类型
第四章语法
1.语法意义、语法范畴、语法化的概念
2.词和句子表现语法意义的手段分别有哪些?
3.语法分析的手段有哪些?配价分析法和变化分析法的含义
4.从语法角度对语言所划分出来的语言类型有哪些?各自有什么含义?第五章语义
1.词义的发展演变类型
2.语境的含义及其作用
第六章文字
1.文字的地位与作用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2.文字的性质及其分类
第七章语言的发展与演变
1.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
2.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
3.语言分化与统一的表现
4.语言系统发展演变的表现与特点?主要关注词汇与语法方面。
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题

简答题:1.简述语言学的分类。
理论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功能。
(1)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分为:个别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一般原理)(2)根据研究对象的时间不同,分为:历时语言学(又称动态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发展、衍变及其规律)转化生成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又称静态语言学、描写语言学,研究语言结构的某一部分在某个历史时期的实际状况,而不去考虑前因后果)(3)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分为:历史比较语言学(对有亲属关系的语言进行研究)对比语言学(用对比的方法研究没有亲属关系)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组合,分析语言片断)应用语言学:凡是关于语言学的应用研究都是应用语言学。
(1)狭义:专指语言教学,包括本族语教学、外语教学以及对有语言障碍者进行的语言整疗及其康复的治疗。
(2)广义:凡是将语言学原理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解决相关学科及语言学本身所涉及的实践与应用问题的科学。
2.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指出联系与区别。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及结果。
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联系:相互依存,语言离不开言语,言语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全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组合。
言语是个人在特定情景中对语言的具体应用和表现。
区别:语言——全民性、抽象性、非物质性言语——个人性、具体性、物质性3.举例说明语言中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在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间所形成的关系。
.比如"吃"可以同"米饭,面条,馒头,东西"等组合出"吃米饭,吃馒头"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反映了人类语言单位组合的规则.聚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具有相同的作用,彼此可以相互替换的各个语言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例如"吃米饭",其中的"吃"可以用"做"替换,"米饭"可以用"馒头"替换,"吃"和"做"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体现了语言单位的功能类别,凡是具有聚合关系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的功能.4、语言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简答与论述题(1)1、简要叙述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关系?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之间不是完全相同的。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是非常复杂的,具体的发音人人不同,一个词具体的表达方式也可以不同。
例如,“说话”一词,不同的人可以在中间加入不同的助词“了、着、过”等;还可以加入不同的语气词“呢、啊、嗯”等。
而把这一词记录为“说话”已经是一种主观的概括。
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语言学的研究就是要拉近我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的距离。
2、书面语产生的重大社会意义?答:口语是转瞬即逝的,在没有书面语的社会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的交际范围极其有限,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和积累极其缓慢。
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这种局限,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和积累的速度和传播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现代生物考古学表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书面语产生后大大地加快了。
因此,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
3、论述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和区别?答: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而且大多数语言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只有口语而没有相应的书面语。
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并且或迟或早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口头存在形式,但是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书面语。
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但是,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口头交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而且交际双方或各方在进行口头交际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各种不同的口气和语调,而书面语一般没有记录这些成分,而只记录了词语,即口语传递信息和思想感情的关键成分,同时,书面语是经过推敲的,因此更简练、精确。
另一方面,书面语为了补充口语交际时的语境等非语言成分,又不得不添加一些成分。
确切地说,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另外,书面语一旦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以后,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就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史。
书面语由于克服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局限,就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丰富的语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书面语和口语在多数情况下一般是基本一致的。
即指基本的语言成分是一致的。
如果书面语和口语严重脱节,那么,或迟或早最终还是要适应口语的演变而发生变化。
因为口语是第一性的,因此,研究语言首先应研究口语,并且当书面语和口语发生严重分歧时,应以口语为准。
决不能由于重视书面语的研究而忽视口语的研究,更不能认为书面语是语言研究唯一的对象或主要对象。
4、为什么说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答:“民族”和“语言”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绝对化的。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同一民族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的现象是到处客观存在的。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
如:该民族的人民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语言;不同民族由于生活的融合而使用同一种语言等。
所以,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5、在分析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时,西方有的语言学家运用“相互理解程度”作为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请分析此种观点并指出实质?答:运用“相互理解程度”作为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是由新兴的民族国家的语言和社会历史的特殊情况决定的。
在那些国家里“语言”、“民族”、“国家”几乎是同义词,虽然不同地区“口音”不同,但相互理解不成问题。
因此,所谓“相互理解程度”是指:相互能理解的是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语言。
同时也指:相互能理解的各个方言从属于同一民族的语言,使用同一语言的人属于同一民族;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语言,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属于不同民族。
但是,这种观点不具有普遍意义。
因此,单纯依据“相互理解程度”,也就是语言结构本身差异的程度,来确定几种身份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从而确定有关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民族”,还是几个不同“民族”,这种方法是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而且很可能在政治上引起严重的后果。
而且坚持这种观点的语言学家是持实用主义的“双重标准”的:对弱国坚持自己的主张,强调“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不惜割裂原本属于同一民族的各个相互通话有困难的群体,拒绝承认他们使用的口头交际语言是同一语言的方言,而坚持认为是不同的“语言”,从而认定这些原本属于同一民族的社会群体是不同的民族。
而他们在处理自己国家和强国的民族问题时却放弃了“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转而充分尊重这些国家的社会政治历史,尊重这些国家的主权和民族感情了。
由此可见,“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并非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它不具有普遍性,而且还成为了某些强权主义者和种族歧视者的工具。
6、语言和种族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什么?答:没有。
因为,语言能力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先天遗传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
7、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答: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1)任意性。
语言符号是音义结合体。
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自然形成的习惯。
2)线条性。
指在交际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延伸,决不能在同一时间里说出两个符号。
8、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答:我们说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是可以分解的,并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形排列的。
语言符号的线形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人类语言的奇妙之处在于:传递不同信息和不同感情的一串串跟不同意义相结合的不同的声音,可以分解成有限数量的一定的声音和一定的意义相对稳定地结合在一起的语言单位,而这些有限的语言单位是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律再重新排列组合的;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这样一来,人们就能用有限的语言单位创造出无限的表达方式了。
9、什么是语言系统的相对封闭性和相对自主性?答:相对封闭性是指整个语言系统是在封闭状态下运转的,在一般情况下不依赖外界因素的支撑,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相对自主性就是语言系统内部的现象和现象之间的规律都可以通过语言系统本身来加以解释,而不需要向外界去寻找解释的理由。
10、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并说明区分这两者的意义?答:这两个概念是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
索绪尔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在口头交际活动或者说从语言活动这样的社会现象中区分出两个因素,也就是“语言”和“言语”;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语言是使一个人能够理解和被人理解的全部语言习惯。
即,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言语则具有个人特色,因为每个人说话的嗓音、每个音的具体发音、每个人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等方面都具有个人的特色,而且每个人每一次说话都是不同的,这些都是言语现象和言语要素,不属于全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
简单的说,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
语言是一个抽象的实体,是从言语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全社会约定俗成的均质系统,而在抽象过程中,就必须把所有的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全排除出去。
但,言语是很难找到规律的。
它们的联系在于:一方面,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语言存在于言语当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
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
另一方面,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和结果。
也就是说,言语总是以语言为活动基础的,语言在言语中起着规范作用。
区分语言和言语有重大历史意义。
正如索绪尔所说:把语言和言语分开,我们一下子就把(1)什么是社会的,什么是个人的;(2)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从属的和多少是偶然的分开了。
因此,语言、言语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问题,这在历史比较语言学大行其道的阶段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
语言学的对象应该限于有内在一致规律并且成系统的语言,而排除无规律可循的言语因素。
这样,语言学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至于跟言语活动有关部分的其他各种因素,不是不重要,也不是不需要研究,只是不属于语言的本体部分,可以另行研究。
10、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答:因为语言符号在时间上是线性展开的,反映口语的局面语同样也是线性展开的,因此语言单位和语言单位的组合也只能采用线性的序列形式。
不同长度语言单位的组合可以称为“句段”,所以组合关系也可以称为“句段关系”。
如“鸟儿能飞。
”、“别烦我!”。
参与组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可以是“词”“短语”“句子”,只要这些单位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模式组合而成的,就都属于语言。
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合而成的整体之中,因为整体并不就是部分之间的简单相加,部分跟整体之间的关系和部分跟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
例如,“胡说”一词,在这一组合中两个词是相互制约的。
“胡”受到后面“说”的制约,只能是个副词。
语言单位在线性语链中总处于一定位置。
能在同一个位置上出现的语言单位处在共同的组合关系之中,具有共同的语法功能。
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类。
这种关系叫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而组合关系有体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