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对管

合集下载

红外对管使用说明

红外对管使用说明

红外对管使用说明1. 红外对管的概述红外对管(Infrared Detector,简称IR)是一种能够感测红外线辐射并输出电信号的器件。

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于红外传感、红外遥控以及红外通信等方面。

本文将对红外对管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2.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电效应。

当红外辐射照射到管子的光敏区域时,管子内部产生电压信号。

红外对管内部通常由光敏电阻、电压比较器和输出电路组成。

3. 红外对管的使用方法3.1 连接电路首先,将红外对管的接收端和发送端分别与电路板上的相应引脚连接。

注意在连接时要遵循正确的极性,一般红线为正极,黑线为负极。

3.2 供电红外对管通常需要外部供电,可以通过直流电源或电池进行供电。

确保供电电压与红外对管的额定电压一致,以免损坏设备。

3.3 设置工作模式红外对管一般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例如连续工作模式和脉冲工作模式。

根据需求设置合适的工作模式,并通过电路板上的开关或控制接口进行设置。

3.4 防护措施在使用红外对管时,需要避免与其他光源产生干扰,以免影响正常工作。

同时,要注意保护红外对管的光敏区域不受外界杂光照射,避免误判。

4. 红外对管的应用领域红外对管由于其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1 红外传感红外对管可以用于温度检测、人体感应、烟雾传感等领域。

例如,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红外对管可以通过感知人体的红外辐射来实现自动照明和安防监控功能。

4.2 红外遥控红外对管常用于电器遥控器中,通过发送和接收红外信号来实现对电器设备的遥控操作。

用户只需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红外对管就能够感应到红外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通过电路实现相应的功能。

4.3 红外通信红外对管在无线通信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发送和接收红外信号,可以实现手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电脑与电视之间的文件传输等。

5. 红外对管的注意事项5.1 温度环境红外对管对温度环境比较敏感,应确保在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使用。

红外对管

红外对管

红外对管怎么判断哪个是接收管?红外线对管的判断方法人们习惯把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称为红外对管。

红外对管的外形与普通圆形的发光二极管类似。

初接触红外对管者,较难区分发射管和接收管。

本文介绍三种简便的识别方法。

1 菽诓拷峁故侗鸷焱舛怨艿哪诓拷峁谷缤?‘所示。

图1(a)是红外发射管,管芯中央凹陷,类似聚光罩的形状、,图1(b)是红外接收管,管芯中央的平台上有红外感光电极。

红外对管的两引脚1长1短,长引脚是正极,和普通发光管相同。

2.用三用表测量识别可用500型或其他型号指针式三用表的Rxlk电阻挡,测量红外对管的极间电阻,以判别红外对管。

判据一:在红外对管的端部不受光线照射的条件下调换表笔测量,发射管的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且黑表笔接正极(长引脚)时,电阻小的(1k—20k)是发射管。

正反向电阻都很大的是接收管。

判据二:黑表笔接负极(短引脚)时电阻大的是发射管,电阻小并且三用表指针随着光线强弱变化时,指针摆动的是接收管。

注:1)黑表笔接正极,红表笔接负极时测量正向电阻。

2)电阻大是指三用表指针基本不动。

3.通电试验方法判别用一只发光二极管和—只电阻与被测的对管串联,如图2所示。

图中电阻起限流作用,阻值取220欧--510欧。

LED发光二极管用来显示被测红外管的工作状态。

用遥控器(电视机遥控器等)对着被测管按下遥控器的任意键,LED亮时,被测管是红外接收管。

不亮则是红外发射管。

用普通的红外发射接收对管怎样才能提高发射与接收的距离,至少距离要5米加载波,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如SE303·PH303),其外形和发光二极管LED相似,发出红外光(近红外线约0.93μm )。

管压降约1.4V ,工作电流一般小于20mA。

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电压,回路中常串有限流电阻。

发射红外线去控制相应的受控装置时,其控制的距离与发射功率成正比。

为了增加红外线的控制距离,红外发光二极管工作于脉冲状态,因为脉动光(调制光)的有效传送距离与脉冲的峰值电流成正比,只需尽量提高峰值Ip,就能增加红外光的发射距离。

红外对管工作原理

红外对管工作原理

红外对管工作原理
红外对管是一种基于红外线传感技术的装置,主要用于检测和测量周围环境中的红外辐射。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发射红外辐射:红外对管内部有一个红外辐射源,通常是一个红外发射二极管。

当电流通过这个二极管时,它会发射出红外光线,通常在近红外区域(约700纳米到1毫米的波长范围内)。

2. 接收红外辐射:红外对管内部还有一个红外接收二极管,它专门用于接收周围环境中的红外辐射。

这个接收二极管通常被设计成高敏感度和高响应速度,以能够尽快捕获到红外辐射。

3. 电信号转换:当红外辐射照射到接收二极管上时,它会产生一定的电流。

这个电流被红外对管内部的电路所测量和转换,以产生与输入红外辐射强度成正比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4. 数据处理和输出:红外对管的输出信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处理和利用。

通常情况下,输出信号会被传输到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中,用于进一步处理、判断和决策。

例如,在一个红外测温仪中,输出信号可以被转换为温度值并显示在仪器的屏幕上。

总的来说,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结为发射红外辐射、接收红外辐射、电信号转换和数据处理等几个基本步骤。

通过这
些步骤,红外对管能够检测和测量周围环境中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电信号输出。

红外对管的原理及应用文库

红外对管的原理及应用文库

红外对管的原理及应用文库1. 红外对管的原理红外对管是一种用于检测和接收红外线信号的电子元件。

它基于红外辐射的特性来工作,能够接收并转换红外线信号为电信号。

红外对管通常由发射管和接收管组成。

1.1 发射管原理红外对管的发射管一般是由红外发射二极管构成,它能够将来自电源的电流转换为红外辐射。

红外发射二极管在正向电流流过时会发出红外线,而当没有电流通过时则停止发射红外线。

1.2 接收管原理红外对管的接收管一般是由光敏二极管构成,也称为红外接收二极管。

光敏二极管能够将接收到的红外线转换为电流,当红外线照射到光敏二极管时,它的阻值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电流输出。

2. 红外对管的应用红外对管由于其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等特点,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红外对管应用:2.1 遥控器红外对管在遥控器中的应用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

遥控器通过发射红外线信号来控制电视、空调、音响等家电产品的开关、音量和频道等功能。

2.2 红外安防系统红外对管也广泛应用于红外安防系统中。

通过将红外对管安装在安防设备中,可以实现对入侵者的感知和监测。

当有人或物体进入监控区域时,红外对管会感受到红外线的变化并触发警报。

2.3 红外测温红外对管在工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红外测温。

通过测量物体表面散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可以非接触地测量物体的温度。

这在高温环境下或需要远距离测温的场合十分有用。

2.4 自动门系统红外对管也常被用于自动门系统中。

红外对管可以监测人体或车辆的接近,并触发门的开启或关闭。

这带来了便利性和安全性,避免了人工操作或不必要的接触。

2.5 机器人导航在机器人导航中,红外对管被用于实现避障和位置感知。

机器人通过发射红外线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从而得知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 总结红外对管作为一种能够接收和转换红外线信号的电子元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在遥控器、红外安防系统、红外测温、自动门系统和机器人导航等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
红外对管是一种应用于人体感应和非接触温度测量等领域的红外传感器。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红外辐射检测:红外对管利用其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将被测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转化为电信号。

当被测物体(如人体)的温度不同于周围环境时,会产生不同的红外辐射能量。

2. 热电效应:红外对管内部的红外辐射会导致半导体材料表面温度的变化。

半导体材料具有热电效应,即在温度变化下会产生电势差。

这样,红外辐射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将转化为电信号。

3. 电信号转换与放大:红外对管的电信号需要经过转换和放大才能被接收器或其他设备处理。

一般来说,红外对管内部会有相应的电路进行信号转换和放大,以使输出信号能够被准确地检测和分析。

4. 接收和处理:放大后的电信号将通过导线传输到接收器或其他设备,以进行后续的处理。

接收器可以根据电信号的强弱、频率等特征,判断被测物体的存在、移动方向、温度等信息。

总的来说,红外对管根据被测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产生相应的电信号,然后通过转换和放大的过程,将这些信号转化为可供分析和处理的形式,以实现人体感应和温度测量等功能。

红外对管

红外对管
PWM4=0;
PWM5=1;
PWM6=0;
PWM7=1;
PWM8=0;
}
if(ss1==1&&ss2==0)//右边检测到,向右转
{
PWM1=0;
PWM2=0;
PWM3=0;
PWM4=0;
PWM5=1;
PWM6=0;
PWM7=1;
PWM8=0;
}
if(ss1==0&&ss2==1)//左边检测到,向左转
图1红外传感器
市面上的红外传感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集发射和接收于一体的红外对管,一种是发射管和接收管分立的的红外管,分别如下图2和图3所示。
图2发射接收一体的红外对管图3分离的红外传感器
2、红外光电管的工作原理
上图中,红外光电管有两种,一种是无色透明的LED,此为发射管,它通电后能够产生人眼不可见红外光,另一部分为黑色的接收部分,它内部的电阻会随着接收到红外光的多少而变化。
2)、图中R1、R2为限流电阻,不同大小的限流电阻决定了红外发射管的发射功率,R1越小,红发发射管的功率就越大,多个并联后小车的能耗也大幅增加,但同时增加了光电管的探测距离,此处值的大小应根据需要通过实验得到。R2的选择和采用红外接收管的内阻有关,具体的选择只需按照分压的原理进行一下简单的计算就可以。一般在设计时可以加一个发光二极管,照射不同路面时,通过观察发光二极管的亮亮灭来看是否达到想要的效果。
图红外对管循迹电路图
下面分4点说明下该原理图的原理
1)、比较器的输出端相当于一只不接集电极电阻的晶体三极管,在使用时输出端到电源端需要接一只电阻(称为上拉电阻,选3-15K)。选用不同阻值的上拉电阻会影响输出端高电位的值,因为当输出晶体管三极管截止时,它的集电极电压基本上取决于上拉电阻的值,一般选10K左右比较合适。

红外对管使用说明书

红外对管使用说明书

U1为比较器LM393,R103为10K可调电阻,用于改变比较器比较电压,F2为红外发射管(发射管缺口边为负),J3为红外接收管(接收管缺口边为正),R1为比较器输出上拉电阻1K,R2为指示灯电阻6.8K,R3为红外发射串联电阻120R,R4为红外接收管下拉电阻10K。

红外接受管返回来的信号为模拟信号,需用AD口才能读取信号,但是经过比较器后可直接输出数字信号,为I/O所读取,输出为5V或者0V,灵敏度通过调节R103可调电阻来改变比较器比较电压。

Z1为排针接口,其中VCC为+5V,GND为负极,OUT为信号输出,直接接单片机I/O口。

电路图如下所示:。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一、工作原理红外对管是一种常见的红外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

具体而言,红外对管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

1. 发射器发射器通常使用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其外部电流通过二极管,将电流转化为红外光。

红外光具有较高的频率和短波长,适用于传感器应用。

2. 接收器接收器是由光敏电阻构成的。

当红外光照射到光敏电阻上时,光敏电阻的电阻值会发生变化。

接收器将这个变化转化为电信号,供后续电路处理。

3. 工作方式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发射器发射红外光,接收器接收红外光,并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通过测量接收到的红外光的强度变化,可以检测到外部的物体或者障碍物。

二、应用领域红外对管由于其便捷和灵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 运动检测与安防红外对管可以用于运动检测和安防系统。

当有物体靠近或者经过红外对管时,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强度会发生变化,从而触发警报或者相应的反应。

2. 手势识别红外对管也可以用于手势识别。

通过分析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强度的变化,可以识别手势的动作,实现例如控制电视、音响等家电的功能。

3. 自动照明红外对管还可以用于自动照明系统。

通过检测到人体的存在,红外对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自动开启或关闭照明设备,实现节能的效果。

4. 自动门窗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商场、机场等,红外对管也常常被用于自动门窗的控制。

当有人靠近时,红外对管感应到信号的变化,从而触发门窗的打开或关闭。

5. 温度测量通过调整红外对管的特定指标,还可以将其用于温度测量。

当红外对管接收到物体所发射的红外光时,可以通过测量其信号的强度,来估计物体的温度。

三、总结红外对管是一种常见的红外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

通过发射器发射红外光、接收器接收红外光,并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可以实现对物体或障碍物的检测。

由于其广泛应用于运动检测、手势识别、自动照明、自动门窗等领域,红外对管在现代科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对管
特性简介:
直径:3mm,波长:940nm,工作电压:1.2V,工作电流:20mA,测量距离:<20cm。

波段为红外光,受可见光干扰小。

红外对管电路连接图(对不同型号红外对管,可适当调整电阻以达到相关电气参数)1、AD采样实现避障功能
针对一些红外接收管容易受到可见光的影响,从而改变其阻值,容易造成系统的误判。

可以考虑采用上面的电路。

100-100k欧姆,是红外接收管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室内-阳光直射)的阻值的大小。

在正常的光线下通过IOA0口A/D采集到一个电压值作为一个参考电压。

当随着光线变化时,IOA0口读进来的电压值也就发生变化。

这个使用通过IOA4、IOA5、IOA6、
IOA7依次选通,
选择最接近参
考值的电压作
为判断电压。

该电路可
以避免可见光
带来的干扰,检
测障碍物的距
离在0-15cm。

效果不错。

缺点
是引用占用IO
口较多,操作较
为复杂。

2、直流驱动避障电路
直流驱动红外探测器电路的设计与参数计算电路如图所示。

W1和R1及V1构成简单直流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调节W1可以改变发光管的发光光强,从而调节探测距离,NE555及其外围元件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其触发电平可通过W2 控制,接收管V2和电阻R2构成光电检测电路。

通过NE555第3脚输出的TTL电平可以直接驱动单片机I/O口。

由于555输出信号为TTL电平,单片机检测方便。

缺点同样是容易受可见光干扰。

3、交流调制驱动避障电路
LM567及其外围芯片构成音频检频器,其检频频率f0由R4、C5决定:。

其中f0为检频频率,当R4=10K,C5=222时,f0=41KHz。

这一振荡信号经过V3扩流后,驱动发光管,这样处理后可以保证发光频率与检频频率严格一致使LM567的输出仅与光强有关。

为进一步提升探测距离,我们还设立了一级交流放大器,其增益约为240倍,虽然这样大的放大倍数放大器的线性和稳定性会较差,但对于频率检测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4、检测液滴电路
无液滴落下时,接收管与发射管正对,接收管接收到的光强较强,有液滴滴下时,下落中的水滴对红外光有较强的漫反射、吸收及一定的散射作用,导致接收光强的较大改变,接收管接收到的信号经一级施密特触发器,送单片机的中断口,据此就可以正确的探测出液滴的滴落。

解决了因液体透明而使得发射不明显的问题。

5、检测液面电路一
假设在输液时,当瓶中液体即将流完时需要提醒护士拔针,这样时候我们的红外液面检测传感器就派上用场了。

采用光电检测技术。

红外对管置于输液瓶两侧,距离瓶口约2~3厘米。

当红外对管之间介质发生变化(由水到空气)时候,光电接收管的输出信号发生相应变化。

将这一输出信号送入单片机。

液面检测电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调制与解调部分、红外发射与接收部分、放大部分,参见图2。

对于来自输液现场的环境干扰光,采用调制与解调技术来提高抗干扰能力。

频率发生电路是由一个555定时器组成的占空比可调的方波发生器。

调制解调接收电路由运放LM741和解调芯片LM567组成。

单片机通过检测LM567引角8的电平变化实现液位检测。

解决了因液体透明而使得发射不明显的问题。

6、检测液面电路二
原理同滴速检测电路,由于红外光在空气及水中的吸收系数不同,从而通过空气和水后接收到的光强也有不同。

为准确的判断液位是否到达警界线,增强抗干扰能力,减小误判的几率,在接收端加一比较器,比较电平可以依据接收灵敏度进行调整。

后经两级施密特触发器整形后送单片机中断进行外理。

解决了因液体透明而使得发射不明显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