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对管模块

合集下载

红外对射管的隔离电路设计

红外对射管的隔离电路设计

红外对射管的隔离电路设计摘要:现有矿用传感器模块化之间隔离通信常采用光耦实现隔离通信,针对光耦隔离具有器件体积较小空间隔离距离近、隔离后端易受隔离前端的电磁干扰等问题,提出基于红外对射管隔离电路设计方案,设计的隔离电路采用不可见光进行通信,具有抗干扰强、隔离前后端互不影响、性能稳定的优点。

详细介绍了隔离电源设计、隔离电路设计;隔离电路参数,隔离电路设计方案在现有传感器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和验证,应用结果表明隔离电路设计方案能够满足现有矿用传感器的数字和频率等信号的隔离要求。

关键词:光耦隔离;隔离通信;电磁干扰;红外对射管;隔离电路现有矿用传感器大多数都是针对一些特殊的模拟信号进行信号采集,并对采集后的信号进行处理转换为数字信号,再将采集数字信号采用隔离器件进行隔离通信,将采集的结果用于显示等[1-3]。

对于常用的数字信号的隔离都是采用廉价的光电耦合便可以实现[4-6],受限于现有光耦隔离器件体积小、隔离前端和后端相距空间距离较近,采集前的模拟信号(如电磁场)通过电磁干扰等方式会影响隔离后端[7-8]。

针对此问题,采用红外对射管增加隔离前端与后端距离,红外对射管采用不可见光实现通信可减少EMC等干扰、将红外对射管采用黑色套管的方式增加接收信号的强度、消除可见光的干扰,同时也可以采用灌封减少外部的未知干扰。

1隔离电源为了保证隔离前端与隔离后端从根本上进行隔离,因此需要对隔离前端后隔离后端的电源进行隔离[3-5]。

选择的隔离电源芯片输入为5V输出也为5V,电源隔离转换电路如图1。

图1中U+IN为隔离前端输入的正相电压,U-IN为隔离前端输入的负相电压,U+OUT为隔离后输出端的正相电压,U-OUT为隔离后输出端的负相电压。

隔离电源芯片采用DCH01050S,满足输入正相和负相之间电压差为5V,输出正相和负相之间电压差为5V的隔离电源要求。

2隔离电路2.1红外对射管红外对管是红外线发射管与光敏接收管的统称,其形状如图2。

红外遥控学习模块在空调控制的应用说明电脑RS232口控制红外遥控

红外遥控学习模块在空调控制的应用说明电脑RS232口控制红外遥控

红外遥控学习模块在空调控制的应用说明 电脑RS232口控制红外遥控学习模块控制空调典型应用电路:电路说明1. 该电路与电脑主机配合总共可以对最多28个红外遥控按键进行学习和发射.2. 可以控制3路红外发射管同时发射,安装在不同的3个方向.3. 为了能更好控制空调,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应采用亿成光电的金属外壳红外接收头PIC-331LM如下图红外接收头购买联系方式:亿成光电深圳赛格广场二楼2108室电话: 83681812 83681792联系人: 马惠贞4. 红外发射管采用亿光电子的IR333,如果需要大角度的可以选用正负40度的.5. 模块晶振必须采用11.0592MHz6. +5v直流供电7. 有指示灯显示,绿灯是发射和学习指示,红灯是错误指示在正式应用时最好加上指示灯.红外遥控学习模块参考图:以上图片仅供参考,产品以实物为准模块具有8个引脚,定义如下1.X2: 接晶振一端,晶振必须用11.0592M2.X1: 接晶振另一端3.CI/B: 控制指令输入端,也作模块内部忙状态指示一个控制指令由双字节组成,即控制指令本码和控制指令反码,波特率9600, N81格式格式如下:每一位的时间要比较精确,为104uS左右,否则命令接收将不可靠!控制指令反码是控制指令本码求反,控制指令本码与控制指令反码之间时间间隔必须大于2ms小于100ms.支持以下56条指令0x00—0x1b对应28路红外控制指令0x80—0x9b对应28路红外学习指令不在此范围的指令一律为无效命令在不送指令时此引脚也作模块内部忙标志,若为低电平表示模块忙,主机不能发命令注意: 主机在模块忙时发命令由于此引脚为低电平模块也收不到,直到模块忙完主机才能发新的命令建议:两个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小于200ms,保证被控设备有足够时间处理4.+5: 接5V直流电源,电源范围4.6—5.5v,纹波<20mv5. ERR: 错误提示,为高电平表示没有错误,低电平有错误在以下任何情况下会显示错误,命令接收错误收到了指令码但没收到指令反码无效命令红外学习错误此引脚的错误提示状态会持续到下一次接收到了正确的命令或红外学习正确了6.IROU: 红外遥控输出。

红外避障模块工作原理

红外避障模块工作原理

红外避障模块工作原理
红外避障模块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它可以通过红外线反射测量距离,从而实现避障和跟随功能。

该模块由一个红外发射管和一个红外热电偶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

红外发射管负责发射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的电磁波,其波长大约在750纳米到1毫米之间。

当红外线照射在一个物体上时,部分红外线会被物体吸收,部分会被反射回来。

红外热电偶可以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当红外避障模块被放置在机器人或智能小车上时,它可以用来避免碰撞或跟随物体。

当小车移动时,红外线会照射到周围的物体上。

红外热电偶会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这个信号会被起始板或控制器读取,然后由其进行处理,以计算小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如果小车靠近障碍物,则控制器可以发出警告指示小车停止运动或转向避开障碍物。

相反,如果小车需要跟随一些物体,例如球或手部运动,控制器也可以通过处理红外信号来计算物体的移动方向和速度,以操纵小车跟随物体运动。

总之,红外避障模块利用了红外线的特性来帮助机器人或智能小车实现避障和跟随功能。

通过红外线的发射和反射,模块可以测量小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安全运动并避免碰撞。

同时,模块还可以用来跟随物体,以实现智能运动和控制。

红外检测模块资料

红外检测模块资料

4.2防盗报警信号采集及传送防盗报警信号的采集是通过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及其配套芯片BISS0001的硬件连接实现。

本节将介绍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BISS0001芯片,同时也对本系统关于防盗报警信号采集的硬件连接及防盗报警的软件设计进行说明。

4.2.1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及BISS0001芯片介绍1.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介绍: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一种能检测人体发射的红外线而输出电信号的传感器,它能组成防入侵报警器或各种自动化节能装置。

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10U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式红外探头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

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泥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

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

1)这种探头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

所以热释电元件对波长为10UM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

2)为了仅仅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泥尔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3)被动红外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

4)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

5)菲泥尔滤光片根据性能要求不同,具有不同的焦距(感应距离),从而产生不同的监控视场,视场越多,控制越严密。

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的安装要求:红外线热释电人体传感器只能安装在室内,其误报率与安装的位置和方式有极大的关系.正确的安装应满足下列条件:1.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应离地面2.0-2.2米。

2.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远离空调, 冰箱,火炉等空气温度变化敏感的地方。

vjc红外测障模块使用说明

vjc红外测障模块使用说明

vjc红外测障模块使用说明VJC红外测障模块是一种用于实现物体检测和障碍物避免的传感器模块。

它使用红外线信号进行测量,能够精确地探测物体的距离和方向。

在这篇使用说明中,我们将介绍如何正确地使用VJC红外测障模块。

1.模块的连接首先,我们需要将VJC红外测障模块连接到我们的硬件平台上。

模块有四个引脚:VCC、GND、OUT、EN。

VCC和GND需要连接到供电电源上,OUT需要连接到我们的控制引脚上,EN是模块的使能引脚,可以选择是否使用。

根据我们的硬件平台和需求,正确地连接这些引脚。

2.基本工作原理VJC红外测障模块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红外线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的反射来检测物体的存在。

红外线发射管发射出红外线,当有物体遮挡时,红外线将被反射回来并被接收管接收到。

模块通过测量接收到的红外线的强度来判断物体的存在和距离。

3.输出信号处理VJC红外测障模块的输出信号是模拟信号,通常是一个电压值。

我们需要将这个电压值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便于我们的控制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和控制。

可以使用模拟转数字转换器(ADC)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根据一定的阈值进行判断。

4.阈值的确定阈值的确定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我们对物体存在与否的判断。

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通过一些实验来确定适合的阈值。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阈值的上下限来判断物体的存在与否。

5.应用场景VJC红外测障模块广泛用于各种物体检测和障碍物避免的场景。

例如,可以将模块安装在机器人上,用于检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并进行避让。

同时,也可以应用在门禁系统中,检测门口是否有人或物体进入。

6.注意事项在使用VJC红外测障模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确保正确连接模块的引脚,避免短路或连接错误。

-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模块表面的光洁,避免物体或尘土的附着影响测量结果。

-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遮挡模块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避免干扰信号的正常工作。

7.总结VJC红外测障模块是一种用于物体检测和障碍物避免的传感器模块。

红外独立模块的设计

红外独立模块的设计

红外独立模块的设计前面我们已经否定了通过一个模块来进行封装的方式。

下面设计发射管,一个接收头在一个模块内的情况,然后采用两套同样的模块进行出入统计,具体是出还是入让软件判断。

首先了解红外调制发射与接收解调过程,该硬件部分可以简单理解为调制,发射,和接收解调三部分构成。

构成图如下1.调制调制载波一般在30KHz到60KHz之间,但是一般我们多采用38KHz频率,占空比1/3方波,如图发射端使用455KHz晶振,一般进行12分频,因此455/12≈37.9≈38KHz。

调制管与接收管外观是基本一致的但是管脚功能不同,一般为信号输出端,电源端,地端(从左到右)。

载波波形图2.发射红外线是通过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的,红外发光二极管与一般二极管外观基本一样(红外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外观见图),但是内部构造却不同,在红外发光二极管两端加上电压可以发射出红外光。

红外发光二极管普通发光二极管在选购发射管时还应该考虑LED正向电流一般不超过100mA,在满足要求条件下,电流越大,发射波强度越大。

3.接收与解调部分在前面我们已经简单介绍了红外接收一体化头,它将红外接收,放大,滤波,积分,比较等集中为一体。

工作过程大概描述为:红外光电管接收红外信号,然后送至放大器以及限幅器,将输入信号控制在一定水平,然后带通滤波只能通过30到60KHz负载波,在经过解调以及积分电路最终送至比较器,比较器输出高低电平(注意:输出高低电平与发射端是相反的,这样有效的提高灵敏度)。

此外,在应用中我们还关心着红外发射与接收距离的问题,影响红外接收距离的因素有三个,发射管,接收头以及使用环境有关。

红外发射管一般有10μ、12μ、14μ的芯片,然后它的发射角也从15度到60度不等,一般芯片越大,发射角越小发射功率越大,发射距离越远。

简而言之,发射距离与发射角成反比,与发射管芯片成正比。

同时,接收头的灵敏度,抗干扰能力,也直接影响着接收距离。

当然使用环境肯定也会对接收距离产生一定影响。

红外对管

红外对管
PWM4=0;
PWM5=1;
PWM6=0;
PWM7=1;
PWM8=0;
}
if(ss1==1&&ss2==0)//右边检测到,向右转
{
PWM1=0;
PWM2=0;
PWM3=0;
PWM4=0;
PWM5=1;
PWM6=0;
PWM7=1;
PWM8=0;
}
if(ss1==0&&ss2==1)//左边检测到,向左转
图1红外传感器
市面上的红外传感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集发射和接收于一体的红外对管,一种是发射管和接收管分立的的红外管,分别如下图2和图3所示。
图2发射接收一体的红外对管图3分离的红外传感器
2、红外光电管的工作原理
上图中,红外光电管有两种,一种是无色透明的LED,此为发射管,它通电后能够产生人眼不可见红外光,另一部分为黑色的接收部分,它内部的电阻会随着接收到红外光的多少而变化。
2)、图中R1、R2为限流电阻,不同大小的限流电阻决定了红外发射管的发射功率,R1越小,红发发射管的功率就越大,多个并联后小车的能耗也大幅增加,但同时增加了光电管的探测距离,此处值的大小应根据需要通过实验得到。R2的选择和采用红外接收管的内阻有关,具体的选择只需按照分压的原理进行一下简单的计算就可以。一般在设计时可以加一个发光二极管,照射不同路面时,通过观察发光二极管的亮亮灭来看是否达到想要的效果。
图红外对管循迹电路图
下面分4点说明下该原理图的原理
1)、比较器的输出端相当于一只不接集电极电阻的晶体三极管,在使用时输出端到电源端需要接一只电阻(称为上拉电阻,选3-15K)。选用不同阻值的上拉电阻会影响输出端高电位的值,因为当输出晶体管三极管截止时,它的集电极电压基本上取决于上拉电阻的值,一般选10K左右比较合适。

红外编码模块参数

红外编码模块参数

红外编码模块参数红外编码模块是一种常用的无线通讯模块,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红外线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实现无线遥控等功能。

下面将介绍红外编码模块的参数。

1.工作电压:红外编码模块通常需要工作在3.3V或5V的电压范围内,不同的模块具体工作电压会略有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2.发射距离:红外编码模块的发射距离是影响模块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一般情况下,红外编码模块的发射距离为10m左右,但是具体的距离还会受到环境条件和障碍物的影响。

3.频率范围:不同的红外编码模块工作的频率范围也不同,一般范围在数千Hz到几十kHz之间,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适当的模块。

4.发射角度:红外编码模块的发射角度通常是指红外发射管的发射角度,这个角度也会影响到模块的实际使用效果。

5.数据传输速率:红外编码模块的数据传输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一般情况下,红外编码模块的数据传输速率在1kbps 到45kbps之间。

6.引脚数量:红外编码模块一般有3-4个引脚,包括电源引脚、信号引脚、接地引脚等。

7.数据格式:红外编码模块支持的数据格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常见的格式有NEC、RC5、SONY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块。

8.发射功率:红外编码模块的发射功率是指红外发射管所输出的光线功率。

一般情况下,发射功率越大,发射距离也越远,但是功率过大也容易产生干扰。

9.工作温度:红外编码模块的工作温度是指模块能够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范围。

一般情况下,红外编码模块的工作温度范围在-20℃到+50℃之间。

10.应用领域:红外编码模块广泛应用于遥控器、红外线通讯设备、红外测距等等领域。

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适合的模块。

总之,红外编码模块是一个重要的无线通讯模块,需要在选择时综合考虑各种参数,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