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
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能标准

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能标准一、前言再生骨料混凝土作为一种环保材料,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然而,其抗冻性能是使用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抗冻性能角度出发,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相关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标准1. 抗冻循环试验标准抗冻循环试验是评价混凝土抗冻性的一种常用方法。
根据《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循环试验应符合以下标准:(1) 试件制备:试件应制备为直径为100mm,高度为200mm的圆柱体,制备过程应满足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试件制备标准》要求。
(2) 试验条件:试验应在室内进行,试件应经过28d养护后放入-15℃的冰箱内,保持12h后取出,放置于室温下4h。
(3) 试验方法:将试件放入-15℃的冰箱内保持6h,取出后放置于室温下2h,然后将试件放入20℃的恒温房内保持18h。
如此循环,直至试件破坏或达到指定循环次数为止。
(4) 试验结果处理:试验结束后需要记录试件破坏次数和破坏形态,计算试件的抗冻性能等级。
2. 抗冻性能等级标准抗冻性能等级是评价混凝土抗冻性的一种指标。
根据《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应符合以下标准:(1) 抗冻等级分为F50、F100、F150和F200四个等级,其中F50为最低等级,F200为最高等级。
(2) 抗冻等级的判定依据是试件经过试验后的破坏次数。
F50等级的试件破坏次数应大于等于50次,F100等级的试件破坏次数应大于等于100次,F150等级的试件破坏次数应大于等于150次,F200等级的试件破坏次数应大于等于200次。
3. 抗冻深度标准抗冻深度是评价混凝土抗冻性的一种指标。
根据《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深度应符合以下标准:(1) 抗冻深度分为D50、D100、D150和D200四个等级,其中D50为最低等级,D200为最高等级。
再生混凝土使用标准

再生混凝土使用标准一、前言再生混凝土是一种环保型建筑材料,其生产过程能够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且能够利用废弃物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为了保证再生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有必要制定相应的使用标准。
本文将从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选用、生产工艺、性能检测等方面综合阐述再生混凝土使用的标准。
二、混凝土配合比1. 水灰比:水灰比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原材料性能进行合理调配,一般不应超过0.5。
2. 砂率:建议砂率应控制在40%~50%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3. 粉煤灰掺量:掺入粉煤灰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但是其掺量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合理控制,一般不应超过30%。
4. 碎石掺量:碎石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构件要求进行选择,一般不应超过40%。
5.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同时考虑到再生混凝土的特殊性质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原材料选用1. 水泥:水泥应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
2. 砂、石料:砂、石料应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天然砂、石料或人工砂、石料。
3. 粉煤灰:粉煤灰应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粉煤灰,并应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
4. 再生骨料:再生骨料应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废弃混凝土骨料,并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5. 控制再生骨料的含泥量和含水率,避免对混凝土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四、生产工艺1. 配料:再生混凝土的配料应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避免出现过多或过少的原材料。
2. 搅拌: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配合比和设备性能进行合理调整,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 浇注:浇注过程应控制好浇注速度和浇注高度,避免出现太大的冲击力和塌落度过高的情况。
4. 养护:养护过程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气温、湿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确保混凝土的养护质量。
五、性能检测1. 强度检测:再生混凝土的强度检测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检测方法应准确、科学、规范。
再生混凝土的国内应用标准

再生混凝土的国内应用标准一、引言再生混凝土是指利用废弃混凝土进行再生利用的一种新型混凝土。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具有更好的环保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再生混凝土在我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标准的角度出发,探讨再生混凝土的国内应用标准。
二、国内应用标准的概述1.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并实施的强制性标准,是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再生混凝土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GB/T 25177-2010《再生混凝土规范》该标准规定了再生混凝土的分类、材料、配合比、强度、耐久性、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要求。
(2)GB/T 20118-2006《混凝土用废弃物再生骨料》该标准规定了混凝土用废弃物再生骨料的分类、物理和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用途和应用要求等方面的要求。
(3)GB/T 27689-2011《粉煤灰混凝土》该标准规定了粉煤灰混凝土的分类、材料、配合比、强度、耐久性、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要求。
2.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指由各行业自行制定的标准,是指导和规范行业内企业生产和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
在再生混凝土行业中,行业标准主要有以下几项:(1)JGJ/T 306-2014《混凝土加气轻质骨料再生混凝土技术规程》该标准规定了加气轻质骨料再生混凝土的分类、材料、配合比、强度、耐久性、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要求。
(2)JG/T 163-2013《混凝土再生骨料》该标准规定了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分类、物理和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用途和应用要求等方面的要求。
(3)JG/T 508-2013《高强度再生混凝土技术规程》该标准规定了高强度再生混凝土的分类、材料、配合比、强度、耐久性、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要求。
三、国内应用标准的具体内容1. 再生混凝土的分类再生混凝土按照再生骨料的来源可以分为建筑废弃物再生混凝土、工业废弃物再生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等几类。
再生骨料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再生骨料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标准一、前言再生骨料混凝土是一种环保型的混凝土,采用废旧混凝土经过破碎、筛分、洗涤等工艺处理后,再经过配合设计比例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进行配合而成。
由于其具有循环利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隧道、地铁等工程建设中。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全面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标准,以保证其工程质量。
二、材料要求1.再生骨料应符合《再生骨料用于混凝土制品》(JGJ/T 318-2014)规定的要求。
2.水泥应符合《普通硅酸盐水泥》(GB/T 175-2007)规定的要求。
3.砂应符合《天然砂》(GB/T 14684-2011)规定的要求。
4.石子应符合《碎石、砾石、机制砂混凝土用骨料》(GB/T 14685-2011)规定的要求。
三、配合比要求1.再生骨料的用量应控制在总骨料用量的30%以内。
2.水泥、砂、石子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强度等级与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四、现场施工要求1.混凝土搅拌应采用机械搅拌方式,搅拌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2.拌合料的时间应控制在90分钟以内。
3.混凝土运输应采用罐车运输,不得超过规定的运输距离。
4.混凝土浇注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浇注高度不得超过2m。
5.混凝土表面应进行充分的振捣,以确保其密实性。
6.混凝土浇注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五、检验要求1.混凝土强度检验应按照《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GB/T 50080-2016)进行。
2.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耐久性、收缩性等性能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外观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无蜂窝、无起泡、无渗漏等缺陷。
六、验收标准1.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2.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耐久性、收缩性等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外观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无蜂窝、无起泡、无渗漏等缺陷。
4.未达到验收标准的混凝土应及时进行整改,直至达到标准要求为止。
七、质量保证1.施工前应进行材料检验,确保材料符合要求。
国内外再生混凝土技术标准及应用概述

国内外再生混凝土技术标准及应用概述一、前言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环保型材料,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再生混凝土的技术标准不断完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全面介绍再生混凝土技术标准及应用现状。
二、国内再生混凝土技术标准概述1. GB/T 25177-2010《混凝土再生骨料》GB/T 25177-2010《混凝土再生骨料》是我国第一部再生混凝土标准,于2011年正式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再生骨料的分类、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耐久性能、应用范围等内容,为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2. GB/T 50208-2015《建筑混凝土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GB/T 50208-2015《建筑混凝土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是我国目前最新的再生混凝土标准,于2015年实施。
该标准对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再生骨料的使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施工、品质控制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三、国内再生混凝土应用现状1. 建筑领域再生混凝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路面、墙体、地基、桥梁等方面。
例如,深圳某小区采用再生混凝土建造了一座桥梁,该桥梁采用再生骨料替代部分原材料,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2. 环保领域再生混凝土是一种环保型材料,其应用可以降低废弃物的处理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在2018年发布了《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市建筑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目标,再生混凝土将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四、国外再生混凝土技术标准及应用概述1. 欧洲标准EN 206:2013欧洲标准EN 206:2013规定了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制备方法,其中也涉及到了再生混凝土的应用。
该标准对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再生骨料的分类、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机械性质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2. 美国标准ACI 555R-01美国标准ACI 555R-01是一份关于再生混凝土应用的技术手册,其中涉及到了再生骨料的性能要求、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应用范围等方面的内容。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规范解析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规范解析一、引言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是一种利用废旧建筑材料进行再生利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本文将从混凝土配合比、再生骨料的使用、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为相关工程提供技术规范。
二、混凝土配合比1.水灰比水灰比是混凝土中水与水泥、粉煤灰、矿渣等水泥替代材料的重量之比。
在使用再生骨料时,水灰比的选择应根据再生骨料的吸水性、孔隙率和粒度分布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再生骨料掺量再生骨料是由废旧混凝土经过破碎、筛分、清洗等工艺处理而成的颗粒状物料。
在混凝土中使用再生骨料时,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再生骨料的品质选择合适的掺量。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中再生骨料的掺量不宜超过总骨料用量的50%。
3.粉煤灰、矿渣等水泥替代材料的掺量在混凝土中使用水泥替代材料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碳排放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使用再生骨料时,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替代材料的品质选择合适的掺量,一般情况下,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
三、再生骨料的使用1.再生骨料的品质要求再生骨料的品质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使用再生骨料时,应根据《建筑材料再生利用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的要求进行选择和检验。
其中,再生骨料的含泥量应小于2%,含氯量应小于0.1%。
2.再生骨料的处理再生骨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清洗、筛分、破碎等工艺处理。
清洗可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泥土,筛分可以保证再生骨料的粒度分布均匀,破碎可以使再生骨料的颗粒更加均匀细腻。
3.混凝土的拌合在混凝土的拌合过程中,应将再生骨料和水泥、砂、石料等骨料充分拌和,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工作性。
同时,在拌合过程中应适当延长拌和时间,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四、施工工艺1.混凝土的浇筑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避免出现堆积和分层现象。
同时,在浇筑过程中应使用振动器对混凝土进行震实,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综述

6g坊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 第47卷第3期2021年3月Vol.47,No.3March,2021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综述叶孟辉,李超,郭子辰,王轩(三亚学院,海南三亚572000)摘要:本综述整理分析国内外研究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现状,列举一些实际运用的范例,分别从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成型工艺、再生骨料单双粒径、水灰比与掺入纤维,不利环境下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总结一些目前研究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性能方面的普遍结论,并指出后续的研究方向,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综述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011(2021)03-0036-02DOI:10.3969/j.issn.1672-4011.2021.03.0190前言再生透水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外加剂与水均匀拌制成的轻质多孔混凝土。
制备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基于制备透水混凝土部分理论,骨料部分选用再生骨料或全部替代再生骨料,通过合理配合比使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透水性能得到均衡发挥。
再生骨料预处理指将建筑物废弃的混凝土、砂浆、石、砖瓦等经过破碎、清洗和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配合而成,由部分或全部再生骨料拌制的透水混凝土。
再生透水混凝土中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形成内部孔隙均匀分布蜂窝状结构,具有均衡的抗压强度、透水性能、节能环保的特点。
例如2007年建设浙江省杭州市道路铺设面积高达30万m2的透水混凝土;北京市奥运场馆建设中铺装透水工程达10多万m2;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工程等。
X再生透水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国内,1995年,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率先研制出透水混凝土。
20世纪初,楼俊杰、马洪波、金青等进行试验发现,通过加入适量矿物掺和料,会使得透水混凝土的耐腐蚀性增强,但是可能会导致其抗压强度减小。
除此之外,还有试验表明清水对透水混凝土的耐腐蚀性作用无明显变化。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获批12月1日生效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获批12月1日生效佚名
【期刊名称】《商品混凝土》
【年(卷),期】2016(000)008
【摘要】<正>日前,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通知,批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 253-2016,自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
据悉,该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在编制时从满足道路和广场用透水混凝土的使用功能的角度出发,分别从力学性能、透水性能、耐久性能等方面,提出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技术指标要求,建立了以配制强度和孔隙率为目标的针对再
【总页数】1页(P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528
【相关文献】
1.CJJ/T253-2016《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简介 [J], 王永海;纪宪坤;周永祥;陈方红;贺阳
2.再生混凝土骨料对钢渣骨料透水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J], 程海丽; 王琪; 李宗源
3.再生骨料及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研究现状简介 [J], 陈欣然;达则晓丽
4.《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获批12月1日生效 [J], 钱进
5.《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发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91.100.30
Q13 T/ZACA
团体标准 T/ZACA XXXXX—XXXX
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 Recycled aggregate permeable cement concrete
(征求意见稿) (2020-04-15)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浙江省质量合格评定协会 发布 T/ZACA XXXXX—XXXX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质量合格评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质量合格评定协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XXXX。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XXXX。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T/ZACA XXXXX—XXXX
1 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原材料和配合比、质量要求、制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订货与交货。 本标准适用于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以下简称透水水泥混凝土)的生产。 本标准不包括交货后的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和养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346-201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4111-2013 混凝土砌块和砖试验方法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T 12988 无机地面材料耐磨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902-2012 预拌混凝土 GB/T 18046 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 27690 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 GB/T 50080-2016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1-2019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2009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CJJ/T 135-2009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CJJ/T 253-2016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B/T 11513 平板振动器 JC/T 539 混凝土和砂浆用颜料及其试验方法 JG/T 237 混凝土试模 JG/T 248 混凝土坍落度仪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14902-2012及CJJ/T 135-2009、CJJ/T 253-2016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T/ZACA XXXXX—XXXX 2 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 recycled aggregate permeable cement 再生骨料取代率为30%及以上的透水水泥混凝土。 3.2 连续孔隙率 continuous void 透水水泥混凝土内部存在的连续孔隙的体积与透水水泥混凝土体积之百分比。 3.3 增强料 reinforcer 用于改善集料和胶结料的粘结性能,提高透水水泥混凝土强度的添加剂。
4 分类和标记 4.1 分类 4.1.1 按透水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分为C20、C25、C30。 4.1.2 按透水水泥混凝土的透水等级分为A级、B级和C级。 4.2 标记 透水水泥混凝土的标记按产品代号(ZT)、透水等级、强度等级和执行标准编号顺序编写。 示例:透水等级为C级、强度等级为C30的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其标记为: ZT-C-C30 T/ZACA XXX
5 原材料和配合比 5.1 水泥 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应符合GB 175的要求。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
5.2 外加剂 减水剂、缓凝剂应符合GB 8076的规定。 5.3 增强料 增强料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增强料应为成品,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增强料的技术性能
聚合物乳液 含固量(%) 延伸率(%) 极限拉伸强度(MPa) 40~50 ≥150 ≥1.0 活性SiO2 SiO2含量应大于85%
5.4 再生骨料 T/ZACA XXXXX—XXXX 3 应符合CJJ/T 253-2016中4.1的规定。 5.5 其他骨料 应符合CJJ/T 135-2009中3.1.4的规定 5.6 矿物掺合料 粉煤灰应符合GB/T 1596的要求,其等级不宜低于Ⅱ级;磨细矿渣应符合GB/T 18046的要求,其等级不宜低于S95级;硅灰应符合GB/T 27690的要求。
5.7 颜料 颜料应符合JC/T 539的要求。 5.8 水 应符合JGJ 63的规定。 5.9 配合比 应符合CJJ/T 253-2016中5.2的规定。
6 质量要求 6.1 外观 透水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浆体应均匀包裹骨料,不应淌浆;骨料颗粒粘结良好,不应松散,手攥应成团。
6.2 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应不小于1850kg/m3。 6.3 凝结时间 凝结时间应满足施工要求。 6.4 耐磨性 耐磨性(磨坑长度)应不大于30mm。 6.5 透水系数(15℃) 透水系数k15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透水系数 单位为mm/s 透水等级 透水系数 A级 k15≥1.0 B级 1.0>k15≥0.8 C级 0.8>k15≥0.5 T/ZACA XXXXX—XXXX 4 6.6 连续孔隙率 连续孔隙率应不小于10%。 6.7 强度 强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强度 单位为MPa 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28d) 弯拉强度(28d) C20 ≥20.0 ≥2.5 C25 ≥25.0 ≥3.0 C30 ≥30.0 ≥3.5
6.8 抗冻性能 抗冻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抗冻性能 单位为% 抗冻指标 平均抗压强度损失率 单块质量损失率 D25 ≤20 ≤5
6.9 软化系数 软化系数应不小于0.80。 6.10 干燥收缩率 干燥收缩率应不大于0.05%。
7 制备 应符合CJJ/T 253-2016中7.2的规定。 8 试验方法
8.1 样品制备 8.1.1 设备 8.1.1.1 试模 应符合JG/T 237的规定。 8.1.1.2 捣棒 应符合JG/T 248的规定。 T/ZACA XXXXX—XXXX 5 8.1.1.3 平板振动器 应符合JB/T 11513的规定,平板振动器为单机附着式混凝土振动器,使用电压220V,功率1.lkW,振动底板规格为360mm×440mm。
8.1.1.4 面板 为覆膜多层胶合木模板,尺寸为600mm×600mm。 8.1.2 试样尺寸及数量 试样的尺寸及数量见表5。 表5 试样尺寸及数量 试验项目 试样尺寸 数量 耐磨性 100mm×100mm×100mm 5块 透水系数 150mm×150mm×150mm 6块 连续孔隙率 150mm×150mm×150mm 3块
强度 抗压强度 150mm×150mm×150mm 3块 弯拉强度 100mm×100mm×400mm或150mm×150mm×600mm(或550mm) 3块 抗冻性能 150mm×150mm×150mm 9块 软化系数 150mm×150mm×150mm 6块 干燥收缩率 100mm×100mm×515mm 3块
8.1.3 试样制作 8.1.3.1 透水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分两层装入模内,第一层的厚度约为试模高度的2/3,第二层高出试模约20mm。
8.1.3.2 成型时,试样每层插捣次数分布如表7所示,在侧面和平面内部插捣次数要求等距离和均匀分布。
表6 试样每层插捣次数分布 插捣次数 四角(次) 侧面(次) 平面内部(次) 各1 各3 立方体:9,棱柱体:36
8.1.3.3 在插捣第一层透水水泥混凝土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部;插捣第二层时,捣棒应贯穿第二层后插入下层20mm~30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第二层插捣完毕后,用抹刀将表面抹平并高出试模约20mm。
8.1.3.4 分别将成型的1组立方体试样按“品”字形(棱柱体试样按“川”字形)放于水平地面上,把面板压在试样上,平板振动器放于面板中间。
8.1.3.5 启动平板振动器振动30s。然后用抹刀将试样表面抹平。 8.1.4 养护 T/ZACA XXXXX—XXXX 6 成型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试样表面,在(20±5)℃的环境中静置48h后编号、拆模,放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至28d。
8.2 外观 采用目测和手感进行试验。 8.3 表观密度 按GB/T 50080-2016第14章的规定进行。其中透水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试样在装料时应分层装填,直至高出容量筒筒口约20mm,每层装料高度不超过100mm,用捣棒均匀插捣25次,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开启振动台,振动时间不宜超过20s。振动完成后,将筒口多余的透水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刮去,使表面凹陷与凸起部分体积大致相同,将容量筒外壁擦净,称出混凝土拌合物试样与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0g。
8.4 凝结时间 按GB/T 1346-2011第8章的规定进行,在试验中应按生产商提供的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不包括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的集料)进行试样的制备。
8.5 耐磨性 试样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养护28d后取出,放入(105±5)℃的干燥箱,干燥24h后按GB/T 12988的规定进行试验。
8.6 透水系数(15℃) 按CJJ/T 135-2009中附录A的规定进行。 8.7 连续孔隙率 按CJJ/T 253-2016中附录A的规定进行。 8.8 强度 8.8.1 抗压强度 按GB/T 50081-2019第5章的规定进行。 8.8.2 弯拉强度 按JTG E30-2005标准中“T0558-2005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方法”进行。 8.9 抗冻性能 按GB/T 50082-2009中4.1的规定进行。 8.10 软化系数 样品中3块为浸水试验的试样,另外3块为对比试样。其中浸水试样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养护24d后将其取出,浸入(15~25)℃的水中,水面高出试样20mm以上,浸泡4d后取出,在铁丝网架上滴水1min,再用拧干的湿布拭去表面的水。另外3块对比试样在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