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附件1临床研究标准
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全体工作人员。
第三条我院质量安全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目标。
2. 坚持预防为主,强化风险意识,落实责任制。
3.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 医疗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安全管理工作。
3. 医疗纠纷处理小组:负责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4. 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第六条各科室负责人为本科室质量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内容第七条医疗质量管理:1. 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质量。
2.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
3. 完善病历管理制度,确保病历资料完整、准确、及时。
4.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确保医疗设备正常运行。
5. 开展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第八条医疗安全管理:1. 严格执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
2. 加强医疗风险防范,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发生。
3.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
4. 加强医患沟通,及时处理医疗纠纷。
5.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
四、监督与考核第九条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全院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条各科室每月对本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目的为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效率,指导各科室妥善处置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推动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全院各科室。
3.定义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和医疗机构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4.内容4.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级别按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导致后果的严重程度实施分级管理,包括Ⅰ、Ⅱ、Ⅲ、Ⅳ四个等级,其中Ⅰ、Ⅱ级不良事件为重大事件,采取强制性报告管理;Ⅲ、Ⅳ级不良事件应按照一般事件,采取鼓励性报告管理。
Ⅰ级事件(又称警讯事件、警告事件)是指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的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又称不良后果事件、差错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又称无后果事件、临界差错)是指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又称隐患事件、未遂事件)是指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在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未造成危害的事件。
4.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按照医疗风险发生前能否预防,可分成可预防类和不可预防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可预防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因过失造成患者、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的人身、心理、名誉损害的事件。
不可预防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限制、或不可抗力的突发事件等,在未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情况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事件,属于无过失事件。
按照管理维度和我们医院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共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为以下十一大类:4.2.1医疗管理类:医疗文件、手术类、麻醉镇痛类、介入诊疗(导管)类、口腔治疗类、康复治疗类、营养膳食类、孕产保健类、计划分娩类。
团体标准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团体标准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引言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是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管理方法。
团体标准是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由医疗机构和专家共同制定的标准,旨在规范和统一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的要求,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1. 团体标准的背景和意义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质量安全管理可以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团体标准的制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医疗机构的管理行为,促进医疗机构的发展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2. 团体标准的内容与要求团体标准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要求:2.1 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团体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的设定、质量管理流程的建立、质量管理指标的制定和质量评价机制的建立等。
2.2 安全事故监测与报告安全事故是衡量医疗机构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团体标准要求医疗机构设立安全检测与报告机构,及时监测和报告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2.3 医护人员培训与绩效评价医护人员是医疗机构的核心力量。
团体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医护人员培训和绩效评价体系,包括定期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2.4 患者投诉与纠纷处理患者投诉与纠纷处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环节。
团体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的投诉和纠纷处理机制,及时有效处理患者的投诉和纠纷,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2.5 质量安全文件管理质量安全文件是医疗机构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团体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建立质量安全文件管理制度,确保质量安全文件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3. 团体标准的实施和评估团体标准的实施需要医疗机构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有专门的团队协助实施。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团体标准的要求,评估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临床研究质量管理标准导语:2000年4月30日原国家药品监视管理局局令第20号公布 xx年11月6日原卫生部部务会议第一次修订 xx年5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视管理总局局务会议第二次修订根据xx年6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视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关于修改〈药品经营质量管理标准〉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标准药品经营行为,保障人体用药平安、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药品经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根本准那么。
企业应当在药品采购、储存、销售、运输等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药品质量,并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建立药品追溯系统,实现药品可追溯。
第三条药品经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本标准。
药品生产企业销售药品、药品流通过程中其他涉及储存与运输药品的,也应当符合本标准相关要求。
第四条药品经营企业应当坚持老实守信,依法经营。
禁止任何虚假、欺骗行为。
第二章药品批发的质量管理第一节质量管理体系第五条企业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开展质量筹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良和质量风险管理等活动。
第六条企业制定的质量方针文件应当明确企业总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并贯彻到药品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第七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应当与其经营范围和规模相适应,包括组织机构、人员、设施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应的计算机系统等。
第八条企业应当定期以及在质量管理体系关键要素发生重大变化时,组织开展内审。
第九条企业应当对内审的情况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论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良措施,不断提高质量控制水平,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第十条企业应当采用前瞻或者回忆的方式,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对药品供货单位、购货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确认其质量保证能力和质量信誉,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
中国医疗机构团体标准质量安全管理病人服务维护

中国医疗机构团体标准质量安全管理病人服务维护一、前言为了加强我国医疗机构团体标准的质量安全管理,提高病人服务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等。
医疗机构应按照本标准要求,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二、质量安全管理1. 组织结构:医疗机构应设立质量管理组织,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质量管理的有效运行。
2. 制度建设: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包括医疗质量控制、医疗安全事件报告、不良事件监测等。
3. 培训与教育: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进行质量安全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质量安全意识和技能。
4. 质量监控: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质量监控,对医疗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分析和处理。
5. 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应根据质量监控结果,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三、病人服务维护1. 病人权益保护:医疗机构应尊重和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为病人提供公正、公平、透明的医疗服务。
2. 医疗服务流程:医疗机构应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简化手续,提高病人就诊效率。
3. 医疗信息透明:医疗机构应提供全面的医疗信息,包括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医疗费用等,以便病人做出明智的选择。
4. 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机构应关注病人就诊体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病人满意度。
5. 病后服务:医疗机构应为病人提供完善的病后服务,包括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
四、附则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医疗机构应认真贯彻执行。
本标准解释权归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所有。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医疗机构团体标准质量安全管理病人服务维护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编制与应用实践研究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 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1N o .2(S N195) F E B .2024 ㊃1 ㊃D O I :10.13912/j .c n k i .c h qm.2024.31.2.01刘月辉1 冯 丹1 张博雅1 张文一1 李永斌2 汪 楠2 茅月存3 王文鑫4 刘丽华1* 通信作者:刘丽华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北京 1008532 中国医院协会 北京 1001913 宁波市第二医院 浙江 宁波 3150124 赤峰市医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99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编制与应用实践研究刘月辉1 冯 丹1 张博雅1 张文一1 李永斌2 汪 楠2 茅月存3 王文鑫4 刘丽华1*ʌ摘 要ɔ 中国医院协会以医疗质量安全为主题,组织开展‘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系列团体标准编制与应用建设㊂文章从标准建设背景㊁编制特点㊁应用模式等方面进行阐释,并对编制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提高团体标准质量及扩展应用路径和方式,充分发挥团体标准作用和价值等思考㊂ʌ关键词ɔ 团体标准;质量安全;标准编制中图分类号:R 197.323 文献标识码:AR e s e a r c ho n t h e C o m p i l a t i o n 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G r o u p S t a n d a r d o f "C h i n e s eH o s p i t a l Q u a l i t y a n d S a f e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C h i n aH o s p i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L I UY u e h u i ,F E N GD a n ,Z H A N GB o y a ,e t a l .//C h i n e s eH e a l t h 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2024,31(2):01-05A b s t r a c t T h eC h i n e s e H o s p i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f o c u s i ng o n m e d i c a l q u a l i t y a n ds a f e t y ,o r g a n i z e s th ed e v e l o pm e n 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t h e "C h i n e s eH o s p i t a l Q u a l i t y a n d S a f e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s e r i e s o f g r o u p s t a n d a r d s .T h i s a r t i c l e e x pl a i n s t h e s t a n d a r d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b a c k g r o u n d ,c o m p i l a t i o n f e a t u r e s ,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p a t t e r n s .I t d i s c u s s e s i s s u e s e n c o u n t e r e d d u r i n g t h e c o m p i l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a n d s u g g e s t sw a y s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g r o u p s t a n d a r d s a n d e x p a n d t h e i r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a t h w a y s a n dm e t h o d s ,s o a s t o g i v e f u l l p l a y t o t h e i r r o l e a n dv a l u e o f g r o u p st a n d a r d s .K e y w o r d s G r o u p S t a n d a r d s ;Q u a l i t y I m p r o v e m e n t ;S t a n d a r dC o m pi l a t i o n F i r s t -a u t h o r 's a d d r e s s G e n e r a lH o s p i t a l o f C h i n e s eP e o p l e 'sL i b e r a t i o nA r m y ,B e i j i n g,100853,C h i n a 1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概况1.1 背景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疗管理工作的核心和永恒主题,是医院发展必须坚守的底线和生命线㊂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今天,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管理尤为重要㊂通过标准化建设,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是医院管理的方法和路径之一[1],一些发达国家均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标准体系㊂202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提到 团体标准组织要找准团体标准的制定需求,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团体标准制定模式 ;‘团体标准管理规定“中 制定团体标准应当以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为目标,聚焦新技术㊁新产业㊁新业态和新模式,填补标准空白㊂中国医院协会以服务会员为宗旨,率先启动‘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的编制,其核心是聚焦患者在医院诊疗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系统性设计涵盖患者诊疗全流程的标准体系框架,包括4部分64个分册,截至2023年5月已发布50分册㊂1.2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编制特点1.2.1 体系化框架设计 标准框架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它既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开展标准化的指引和纲要[2]㊂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编制团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同时借鉴I S O 9000标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编制与应用实践研究刘月辉 冯 丹 张博雅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 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㊃2 ㊃ 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1N o .2(S N195) F E B .2024图1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体系框架图2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研究编制路径准族㊁美国J C I 标准㊁德国K T Q 标准㊁澳大利亚A C H S 标准和我国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2],将医院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要素进行系统归纳,以患者诊疗流程为主线,通过流程分析法㊁关键要素法和分类法,经多轮专家的论证,系统构建包括总则㊁患者服务㊁医疗保障和医疗管理四个部的‘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体系框架(图1)㊂标准体系框架相对稳定,按各分册标准的编制进度,分批次进行审查和发布㊂1.2.2 广泛性参与 团体标准是由团体按照既定程序自主发布,团体会员约定采用或社会自愿采用㊂中国医院协会充分利用会员单位的人才和技术资源,面向各分会㊁专业委员会和会员医院发布标准领衔编制征集函,选取了120余家大型综合医院㊁1000多名专业特色突出并具有丰富管理经验人员参与编制,包括医务人员㊁管理者㊁相关专业专家,确保了标准的编制质量,并培养了标准化专业队伍㊂1.2.3 规范研究路径 制定标准应当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㊁规范性㊁时效性,提高标准质量㊂协会制订了团体标准工作流程㊁基本编制原则和文本编制规范,以使得标准编制更加严谨;为确保标准科学性,对常规编制程序进行改良,增加行业管理专家的参与,在广泛征求意见前后阶段分别进行技术审查(图2),形成了主题鲜明的团体标准编制特色㊂1.2.4 多方研究数据支撑 数据是管理的基础㊂‘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在编制的每个程序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编制与应用实践研究刘月辉 冯 丹 张博雅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 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1N o .2(S N195) F E B .2024 ㊃3㊃图3 基于中国知网的近10年质量安全问题梳理图4 ‘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发布图都强调数据支撑㊂如在标准框架体系设计阶段,研究团队根据患者服务㊁医疗保障㊁医疗管理等管理要素,基于知网查阅了我国近10年2000余篇文献,梳理归纳质量安全问题(图3);在 手术服务 标准编制时,从中国知网㊁P u b M e d ㊁E l s e v i e r 数据库查阅了国内外自1954年以来的2384篇有关手术质量安全的文献资料[3],对涉及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梳理分类(表1)㊂各标准编制团队根据质量安全问题选取关键要素,设计各项标准的要素框架㊂医院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作为总体技术指导组,依托解放军总医院秘书处单位,基于医疗大数据建立了100多家医院近5年手术并发症㊁非计划重返㊁医疗安全不良事件㊁医院感染㊁用药不良反应㊁褥疮等患者质量安全问题明细数据库,依据国家行业制度㊁标准,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编制,保证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质量安全管理标准编制及标准应用提供数据支撑㊂2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探索提高团体标准使用率,提升标准化效果是开展标准化活动的主要目标㊂团体标准制修订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施标准,把 工具 用好[4]㊂标准化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管理获得最佳工作秩序,而标准更强调一致性㊁约束性和共同遵守性[5]㊂中国医院协会把标准化工作列为重点工作推进,以医院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为主体,在建立规范的编制路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研用一体的标准编制与应用实施路径㊂通过标准化活动,促进会员单位医疗质量的共同提高㊂2.1 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是标准应用的基础中国医院协会通过质量大会㊁医院大会㊁院长大会等全国性品牌会议平台,进行团体标准信息发布,已在8次大会上发布了50项标准(图4)㊂在大会上组织以标准化管理为主题的分论坛,并在协会分会㊁分支机构大会上进行广泛宣传㊂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的编制,受到了政府的广泛关注,协会作为团体标准编制代表受邀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法规司组织的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在卫生行业内得到了广泛宣传,提高了关注程度和知晓广度㊂标准信息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㊁中国医院协会官网全文挂网发布,保证了标准信息的公开㊁透明,畅通了标准信息获取渠道,为标准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㊂2.2 标准解读与培训是实施的关键途径标准培训和解读是标准有效实施的关键途径㊂医院标准化专业委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编制与应用实践研究 刘月辉 冯 丹 张博雅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 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㊃4 ㊃ 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1N o .2(S N195) F E B .2024图5 医疗质量安全标准运行监测系统图6 医疗质量安全标准运行监测案例员会统一组织制定了标准解读内容规范,对每个编制团队提出解读重点㊂通过协会各类会议和各分支机构㊁地方协会学术年会等,举办了百余场线上线下标准宣贯和培训会,约五十余万人参训㊂同时组织召开各类专题会议㊂如在世界标准日,开展标准化管理提高医院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推行标准化管理理念,让更多医院受益,提高管理水平㊂2.3 示范应用基地是抓手利用团体标准应用的示范效应,推动‘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的广泛应用㊂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以落标㊁验标为目标,首先依托省级协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㊁医联体医院进行应用推广,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㊁内蒙医院协会医院标准化专委会㊁山东省医院协会医院标准化专委会㊁浙江宁波市第二医院医疗集团四个示范应用单位,构建了标准编制和示范单位应用一体化联动机制㊂示范单位人员在编制研究阶段参与到团队中,跟踪标准编制的全过程,深入了解标准的环节要素,并根据标准研究方案,促进了标准有效应用㊂对四家示范基地的应用效果,在各种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为标准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实践参考㊂2.4 信息化的标准应用模式是趋势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是基于信息化㊁数字化的智慧化管理模式,标准的常态应用应融入信息化系统,通过可量化的监测指标评价标准的应用效果㊂针对协会发布的50项标准,参照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依据S MA R T 原则,即明确性(S p e c i f i c ,S )㊁可衡量性(M e a s u r a b l e ,M )㊁可实现性(A c h i e v a b l e ,A )㊁现实性(R e a l i s -t i c ,R )和时限性(T i m e l y ,T ),对各项标准进行核心量化指标设计,形成‘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实施细则“和信息化监测指标体系,并在示范医院进行示范应用㊂如解放军总医院建立了标准应用监测平台,定期分析评价标准应用结果(图5㊁图6),以标准为抓手实施医院质量常态化监管㊂2.5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应用成效如解放军总医院将标准应用于医院日常运行管理,结合信息化监测㊁专家督查实施常态化管理㊂建立 建 宣 用 考 改 标准运行机制,人人知晓,主动落实,向管理要效益;重返指标㊁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㊁手术并发症㊁抗菌药物使用强度㊁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有较大改善㊂在护理质量提升上,整体护理合格率提高1.75%,I I 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40%,跌倒发生率下降81.82%,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生率㊁三项导管拔管率下降25%~55.56%㊂宁波市第二医院:通过标准化管理推动绩效考核提升,其中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㊁I 类切口手术感染指标在国家三级医院考核中获得满分;赤峰市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大幅提升,同比增加35.93%;医疗废物转运符合率达到100%㊂内蒙医院协会医院标准化专委会开展了 创新赋能㊁开拓医院标准化建设之路 的医院文化建设活动,营造了整个区域的标准文化氛围㊂3 全面推进‘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的思考3.1 提升‘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质量标准质量是标准应用的基础㊂标准质量由内容质量和可操作性构成,标准内容质量主要由标准的适用性和标准文本的易明性体现㊂提升‘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质量,是有效推动标准应用落地的基本条件㊂执行‘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团体标准化 第1部分:良好行为指南“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编制与应用实践研究刘月辉 冯 丹 张博雅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 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1N o .2(S N195) F E B .2024 ㊃5 ㊃等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标准编制的规范性㊂其次对编制团队的人员构成㊁资质能力进行审核把关,由具有专业引领性作用的医院牵头编制,参与人员应涵盖标准要素主要节点㊂加大编制队伍的培养,使之掌握标准编制的方法和文本要求㊂编制内容既要参考国际经验又要立足国内实践,还要保证科学性㊁严谨性㊂标准质量与标准的使用频率存在一定关联,在标准的技术水平上,每隔两年开展一次标准实施调查,为标准修订提供依据㊂3.2 开辟‘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信息宣传途径标准信息工作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6]㊂多举措推进标准宣传的广度㊁深度,强化标准意识㊂在会议宣传㊁培训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开辟快速㊁简洁㊁易懂的宣传方式,利用微信㊁网络平台㊁出版刊物㊁公众号等途径,推送标准信息,提高标准的认知度㊂编制团队在标准发布的同时,发布标准配套实施指南,强化与实际结合,并附加具体案例分析,让标准活起来㊂形成医务人员人人知道标准㊁重视标准,把标准作为管理准绳,起到简单高效的效果㊂3.3 扩展‘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方式标准推广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方面㊂目前‘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在制定一批㊁宣传一批㊁推广一批的基础上,通过标准示范单位的推动作用,在会员单位内得到了一定的认知度,但距离会员单位广泛知晓㊁深度应用上还有较大的空间㊂中国医院协会采用以评促建的方式,在全会员单位内研究开展标准应用评价活动,通过案例征集㊁优秀案例评选㊁标准应用能力评价等活动,让更多的单位参与到标准化活动中来,认识标准㊁解读标准㊁应用标准,推动团体标准的影响度,建立标准化的管理理念和文化㊂此项活动已经部署㊂同时医院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组织研讨标准指标化㊁指标信息化㊁信息数据化的应用方式,梳理每条指标的核心要素和考核要点,形成指标体系,并通过信息系统实施监测㊁分析㊂期待形成信息畅通㊁高效运行㊁监测有利的标准实施推广与监测反馈机制,不断提升标准质量和实施效果[7]㊂3.4 以行动计划为契机拓宽应用范围借助政府推动,把团体标准作为工具和手段,配合政府政策的落实㊂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行动目标是 在全行业进一步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巩固基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精细化㊁科学化㊁规范化程度,......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8]㊂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作为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标准体系,结合质量提升行动内容,制定各项标准的实施细则和实施方案,让医院管理者作为工具书,落实到日常管理中,让‘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全面发挥价值作用㊂标准引领,是一个国家步入高质量发展㊁参与高质量竞争的重要标志[1]㊂标准化是一种经过实践证明,科学合理㊁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对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㊂团体标准作为市场主导制定的主要类别,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㊂中国医院协会作为医疗行业的社会组织,把标准化建设融入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 四个面向 ,以标准化建设为服务手段,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医院改革和行业发展㊁实施行业治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撑㊂科技创新标准先行,谁把握住了标准,谁就赢得了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的主动权㊂医院协会在编制‘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的基础上,逐步总结经验㊁规范流程㊁培养队伍,并创新性的开展团体标准应用活动,带动行业组织在团体标准研究㊁编制和应用上持续探索,推动标准文化发展,为我国团体标准建设发挥了行业作用㊂参考文献[1] 赵文君.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J ].瞭望,2021(52):7.[2] 冯 丹,刘月辉,姚 远,等.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体系框架设计[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12):974-978.[3] 刘月辉,张文一,米卫东,等.手术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标准研究[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12):979-983.[4] 唐文倩.关于企业参与团体标准制定的几点建议[J ].质量与认证,2018(11):41-42.[5] 冯 丹,朱 玉,张黎明,等.门急诊标准与标准化管理[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1):12-14.[6] 李 旗.北京地区图书出版机构标准应用现状研究[J ].中国标准化,2020(2):120-125.[7] 常 凯,付文娇.中医药标准推广应用策略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3):1156-1158.[8]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E B /O L ].(2023-05-29)[2023-07-04].h t t p ://w w w.n h c .go v .c n /y z y g j /s 3585/202305/c f e 6b 26b c e 624b 9f 894c e f 021a 363f 3e .s h t m l .150收稿日期:2023-07-16修回日期:2023-10-18责任编辑:刘兰辉。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病案管理标准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病案管理标准加快完善医院标准化体系建设,更好地指导医院质量安全持续改进,为行业治理、质量监管、科学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所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医院协会获准颁发并先后公布了第一批~第六批《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31 个。
病案管理标准为《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第4-10 部分:医疗管理病案管理。
此标准由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版权归属原作者,现旨在分享、推广该标准,并方便广大医院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查阅和参考,不得作为商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第4-10 部分:医疗管理病案管理1 范围本标准规范了病案管理制度、环节、终末病历监管、病案归档、复印、保存、临床培训、编码质控等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分册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分册;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分册。
3 术语与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病历与病案medical record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但不限于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将病历资料整合归档形成病案。
3.2 电子病历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字、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3.3 病案管理与病案信息管理病案管理是指对纸质病案资料的回收、整理、装订、编号、归档和提供等工作程序。
病案信息管理还包括对病案记录内容的深加工,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如建立完整的信息索引系统,对病案中的有关资料进行分类加工、统计分析,对资料质量进行监控,并为医务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及其他信息使用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信息服务。
3.4 病案质量控制病案质量控制包括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与病案内容质量控制两部分。
团体标准

ICS11.020C 07团体标准T/CHAS 10-2-7—2018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第2-7部分:患者服务门诊处方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Chinese hospital——Part 2-7: Patient service——Outpatient prescription2018–09–20发布2018–12–01实施中国医院协会发布T/CHAS 10-2-7—2018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关键要素 (2)5 要素规范 (2)5.1 授权管理 (2)5.1.1 医师处方权 (2)5.1.2 药师调剂权 (3)5.2 处方开具 (3)5.2.1 处方内容 (3)5.2.2 开具要求 (3)5.3 处方调剂 (4)5.3.1 处方审核 (4)5.3.2 处方调配 (4)5.3.3 药品发放 (5)5.3.4 用药指导 (5)5.4 处方保存与监管 (6)5.4.1 处方保存 (6)5.4.2 用药指标监控 (6)5.4.3 处方点评 (6)5.4.4 药品使用监测 (7)5.4.5 药品事件处理 (7)附录A(资料性附录)医疗机构处方审核登记表 (8)附录B(资料性附录)医疗机构处方点评登记表 (9)参考文献 (10)IT/CHAS 10-2-7—2018前言《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分为以下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患者服务——第3部分:医疗保障——第4部分:医疗管理《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第2部分:患者服务》包括以下部分:——第2-1部分:患者服务患者安全目标——第2-2部分:患者服务院前急救——第2-3部分:患者服务急救绿色通道——第2-4部分:患者服务急诊服务——第2-5部分:患者服务预约服务——第2-6部分:患者服务门诊服务——第2-7部分:患者服务门诊处方——第2-8部分:患者服务住院服务——第2-9部分:患者服务手术服务——第2-10部分:患者服务镇痛、麻醉服务——第2-11部分:患者服务重症监护——第2-12部分:患者服务临床用药——第2-13部分:患者服务临床用血——第2-14部分:患者服务临床检验——第2-15部分:患者服务临床病理——第2-16部分:患者服务医学影像——第2-17部分:患者服务放射治疗——第2-18部分:患者服务介入治疗——第2-19部分:患者服务内镜治疗——第2-20部分:患者服务血液净化——第2-21部分:患者服务器官移植——第2-22部分:患者服务疼痛治疗——第2-23部分:患者服务高压氧治疗——第2-24部分:患者服务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第2-25部分:患者服务日间手术——第2-26部分:患者服务多学科联合诊疗——第2-27部分:患者服务中医诊疗——第2-28部分:患者服务康复治疗——第2-29部分:患者服务临床营养——第2-30部分:患者服务健康体检——第2-31部分:患者服务孕产妇保健——第2-32部分:患者服务儿童保健——第2-33部分:患者服务随访服务IIIT/CHAS 10-2-7—2018IV 本标准是第2-7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11.020C07团体标准T/CHAS10-2-26—2020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第2-26部分:患者服务临床研究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Chinese hospital——Part2-26:Patient service—Clinical research2020-10-23发布2021-01-01实施T/CHAS10-2-26—2020目 次前 言 (Ⅱ)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关键要素 (3)5.要素规范 (3)5.1.临床研究管理体系 (3)5.1.1组织建设 (3)5.1.2规章制度建设 (3)5.1.3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4)5.2.伦理审查 (4)5.2.1实施前的伦理审查 (4)5.2.2实施中的伦理审查 (4)5.2.3研究结束的伦理审查 (4)5.3.临床研究实施前 (4)5.3.1授权与保证 (4)5.3.2研究者管理 (5)5.3.3受试者招募管理 (5)5.3.4知情同意获取管理 (5)5.4.临床研究实施中 (5)5.4.1受试者管理 (5)5.4.2研究药物和器械管理 (5)5.4.3不良事件管理 (6)5.4.4生物样本管理 (6)5.4.5研究数据管理 (6)5.4.6研究病历书写管理 (6)5.5监督与控制 (7)5.5.1质量安全督查 (7)5.5.2质量安全检查内容 (7)5.5.3质量安全控制指标 (7)附录A(资料性附录)知情同意书模板 (8)附录B(资料性附录)临床试验项目质量控制检查表 (10)参考文献 (11)T/CHAS10-2-26—2020前 言《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分为以下部分:——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患者服务——第三部分医疗保障——第四部分医疗管理《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第2部分:患者服务》包括以下部分:——第2-1部分:患者服务患者安全目标——第2-2部分:患者服务院前急救——第2-3部分:患者服务急救绿色通道——第2-4部分:患者服务急诊服务——第2-5部分:患者服务预约服务——第2-6部分:患者服务门诊服务——第2-7部分:患者服务门诊处方——第2-8部分:患者服务住院服务——第2-9部分:患者服务手术服务——第2-10部分:患者服务麻醉镇痛服务——第2-11部分:患者服务重症监护——第2-12部分:患者服务临床用药——第2-13部分:患者服务临床用血——第2-14部分:患者服务临床检验——第2-15部分:患者服务临床病理——第2-16部分:患者服务医学影像——第2-17部分:患者服务放射治疗——第2-18部分:患者服务介入治疗——第2-19部分:患者服务内镜治疗——第2-20部分:患者服务血液净化——第2-21部分:患者服务器官移植——第2-22部分:患者服务疼痛治疗——第2-23部分:患者服务高压氧治疗——第2-24部分:患者服务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第2-25部分:患者服务日间手术——第2-26部分:患者服务临床研究——第2-27部分:患者服务中医药治疗——第2-28部分:患者服务康复治疗——第2-29部分:患者服务临床营养——第2-30部分:患者服务健康体检IIT/CHAS10-2-26—2020——第2-31部分:患者服务孕产妇保健——第2-32部分:患者服务儿童保健——第2-33部分:患者服务随访服务——第2-34部分:患者服务输液安全——第2-35部分:患者服务ERAS管理本标准是第2-26部分。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给出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医院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安、胡新央、阮邹荣、陈海乐、江波、楼洪刚、郭水龙、陈泽鑫、张倩、陆麒。
T/CHAS10-2-26—2020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第2-26部分患者服务临床研究1范围本标准规范了临床研究中受试者安全中临床研究管理体系、伦理审查、临床研究实施前、实施中及监督与控制相关要素。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临床研究的医院,用于开展临床研究中患者质量安全管理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指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包括(1)采用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医药学和心理学等方法对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病理现象、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以及人的生殖、生长、发育、衰老进行研究的活动;(2)医学新技术或者医疗新产品进行与人体相关试验研究的活动;(3)采用流行病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法收集、记录、使用、报告或者储存有关人的样本、医疗记录、行为等科学研究资料的活动。
注:本标准所指临床研究包含在医疗卫生机构内开展的所有涉及人的药品(含试验用药品、疫苗)和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医学研究、新技术临床研究、研究者发起的科学研究,包括干预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
3.2伦理委员会ethics committee指由医学、药学、法学、社会学及其他背景人员组成的委员会,其职责是通过独立公正地审查、同意、跟踪审查研究方案及相关文件、获得和记录受试者知情同意所用的方法和材料等,确保受试者的权益、安全受到保护。
3.3临床研究受试者research participant指参加临床研究的个人,可以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或观察组,包括健康受试者或临床研究的医疗产品或技术所针对的患病人群。
T/CHAS10-2-26—2020其中,维护自身意愿和权利的能力不足或者丧失的受试者称为弱势受试者,其自愿参加临床试验的意愿有可能被试验的预期获益或者拒绝参加可能被报复而受到不正当影响。
包括:研究者的学生和下级、申办者的员工、军人、犯人、无药可救疾病的患者、处于危急状况的患者,入住福利院的人、流浪者、未成年人和无能力知情同意的人等。
3.4临床研究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指向受试者充分告知临床试验各方面情况后,受试者理解且自愿确认其同意参加临床研究的过程,应以受试者签名并注明日期的书面知情同意书作为文件证明。
3.5临床研究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指受试者接受试验用药品或其他干预措施后出现死亡、危及生命、出现永久或者严重残疾或者功能丧失、受试者需要住院治疗或者延长住院时间,以及导致先天性异常或者出生缺陷等不良医学事件。
3.6可疑且非预期严重不良反应suspected unexpected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USAR指临床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超出了研究药物研究者手册、已上市药品的说明书或者产品/技术特性摘要等已有资料信息的可疑并且非预期的严重不良反应。
3.7设盲blinding指临床研究中使一方或者多方不知道受试者治疗分配的程序。
单盲一般指受试者不知道,双盲一般指受试者、研究者、监查员以及数据分析人员均不知道治疗分配。
3.8临床研究生物样本biospecimen指按照临床研究方案的要求,从临床研究对象采集的、需要进行分析或留存的材料标本,一般包括血浆、血清、胸腹水、脑脊液、尿液等其他体液,粪便及其他排泄物,组织和细胞等。
3.9多中心临床研究multiple center clinical trial指遵循同一方案,在多个研究机构内开展,分别由多名研究者负责实施的临床研究。
3.10申办者sponsor2T/CHAS10-2-26—2020指负责临床研究的发起、管理和提供临床研究经费的个人或者组织。
3.11合同研究组织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CRO指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
申办者可委托其执行临床研究中的某些工作和任务,此种委托必须作出书面规定。
4关键要素临床研究管理的关键要素包括管理体系的建设、伦理审查、临床研究实施前、实施中及监督与控制相关的关键要素,见图1。
图1临床研究质量安全管理关键要素5要素规范5.1管理体系5.1.1组织建设5.1.1.1成立临床研究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研究的决策、审核、管理和监督。
5.1.1.2医院学术委员会负责临床研究项目的科学性审查,特别是干细胞/体细胞临床研究项目。
5.1.1.3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研究中应用的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审查。
5.1.1.4遵循《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和《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等要求,设立人体研究伦理委员会(简称:伦理委员会),负责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特别关注弱势受试者。
5.1.1.5明确各类临床研究管理部门职责,规范临床研究项目立项审批和过程监管,指定专人负责临床研究质量安全管理。
5.1.1.6以注册为目的的药物/器械临床试验,应遵循“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规定”、“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条件和备案管理办法”的要求,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成为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T/CHAS10-2-26—20205.1.2规章制度建设5.1.2.1建立伦理委员会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伦理委员会章程、制度,包括委员会的组成与职责、文件管理、、独立顾问选择、利益冲突管理、研究者资质认定和管理培训等;b)标准操作规程,包括会议审查、快速审查、紧急会议审查、初始审查、年度定期跟踪审查、修正案的审查、研究结题的审查、提前终止审查、违背/偏离方案的审查、SAE/SUSAR审查、暂停研究再启动审查、对审查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复审程序、接受投诉与处理程序等;c)指南类文件,包括申请递交流程、项目审查清单等。
5.1.2.2建立临床研究项目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a)申办者和CRO的资质审查、临床研究合同管理制度;b)受试者招募的标准操作规程、知情同意及知情同意书签署的相关规定,包括知情同意豁免及知情同意书签署豁免的具体情况、弱势群体知情同意签署的具体规定;c)设盲和揭盲的规定、紧急破盲的规定、临床研究病历书写规范、研究药物/器械管理、生物样本管理、原始资料记录标准操作规程、临床研究记录和管理、受试者隐私及数据保护等。
5.1.2.3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应遵循《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
5.1.3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宜建立临床研究项目管理和不良事件上报管理信息系统,对临床研究实施过程、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和管理,特别是严重不良事件。
5.2伦理审查5.2.1临床研究实施前应经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