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专业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提要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一)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二)专业代码610202二、学制与招生对象(一)学制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全日制三年,最长可延长至六年。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三、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网络工程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网络业务管理领域,掌握网络设备、网络服务器系统、网络集成、网络营销等知识,熟练应用网络系统集成项目建设、网络及应用服务构建、网络工程业务管理等技术,掌握网络工程实施、网络应用系统服务架构、业务数据分析等技能,具备商务办公应用、高效沟通、时间管理、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能从事网络系统集成、售前/售后网络工程师、网络商务助理岗位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分析本专业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可分为第一就业岗位(毕业前3年)、目标岗位(毕业3-5年)、未来发展岗位(毕业5年后),如下图所示。

图1 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路径示意图各岗位描述见下表。

表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一览表岗位分类岗位名称岗位描述第一就业岗位售后工程师(网络管理)1.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初步掌握云桌面、网络存储、虚拟化等新技术;2.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3.掌握常见数据库的安装,并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操作;4.独立开展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等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5.了解涉及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等设备的中小型网络项目的规划与设计;6.独立开展小型网络项目(涉及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等设备)的实施与管理,并完成项目培训与验收;7.能协作完成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出口网关、VPN、IDS等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工作;8.具备中小型网络(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等设备)故障排查能力,并完成故障的总结与汇报。

售后工程师(系统一、Windows方向1.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初步掌握应用加速、负载均衡、高可用等新注:目标岗位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对接的岗位。

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培养方案

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培养方案

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与目标网络工程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对网络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一系列的工作,以满足人们对信息和通信需求。

现如今,网络工程已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网络工程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也面临许多新的需求与挑战。

基于此,网络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1. 培养适应当前信息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网络工程创新型人才;2.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研究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3. 培养适应国家、地方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1.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扎实的网络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学、物理等相关知识积累,并具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术态度和创新能力: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严谨的学术态度,能够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工作,并具有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

3.专业技能: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当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技术,具有一定的编程和软件开发能力,并能够进行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

4.团队协作能力: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解决复杂的网络工程问题。

5.社会责任感: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当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并能够适应社会多样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三、专业核心课程设置1. 计算机网络技术:包括网络原理、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相关课程。

2. 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包括数据库原理、分布式系统、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等相关课程。

3. 软件开发与编程:包括常见编程语言、软件工程、软件设计与开发等相关课程。

4. 通信原理与技术:包括通信原理、无线通信技术、移动通信与网络、光纤通信技术等相关课程。

5. 网络安全与管理:包括网络安全技术、云安全、网络威胁与防范、网络运维管理等相关课程。

网络工程专业(080903)培养方案

网络工程专业(080903)培养方案

网络工程专业(080903)培养方案(The Cultivating Program for Undergraduate of Network Engineering)一、专业简介及特色网络工程专业以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注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突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数字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管理技术。

本专业从网络工程能力的人才培养需要出发,侧重在网络管理、网络信息集成和网络安全等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适应网络通信和计算机两方面专业领域的工作能力。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运维、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的实践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的综合性网络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还可继续攻读网络工程与应用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三、培养要求网络工程专业注重网络基础理论教学和网络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通信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阔,能够适应二十一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需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知识运用和较强创新能力的计算机网络高级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技能、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理工科专业公共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2.掌握数学分析、数理统计和数值处理的理论基础;具备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3.系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通信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系统集成、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具有熟练应用上述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掌握先进的网络工程管理方法和基于网络的应用开发能力,了解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信息安全,高性能计算机和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能力;5.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2018版培养方案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2018版培养方案

吉林大学本科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始建于1976年,由著名教育家、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王湘浩院士创建,是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科学教学与研究的单位之一。

2001年5月,由原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原吉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原长春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原长春邮电学院计算机系合并组成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270余人,其中教师212名,具有博士学位172人,占80%以上;教授56人,含博士生导师41人;副教授69人,含博士生导师3人。

教师中有中科院双聘院士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7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吉林省教学名师3人,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1人,吉林省高级专家5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8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1人,吉林省首批学科领军教授1人,吉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

学院还聘任国内外著名学者10人担任吉林大学唐敖庆讲座教授。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内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和生物信息学5个博士点,其中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国家首批重点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吉林省重点学科;设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网络与信息安全4个硕士点;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和物联网工程等2个本科生专业,均为国家特色专业,以及“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本科试验班,是教育部首批珠峰计划项目。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和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掌握网络工程中近代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及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了解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具备网络规划、设计与实现以及网络程序设计开发能力,能从事理论体系等工作,具有网络软件开发和较强网络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部队、研究机构、金融保险业、独资与合资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单位从事科研、开发、应用、管理工作以及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的设计、应用、维护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规格1、政治思想方面毕业生应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2、文化基础方面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基础知识、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专业技能方面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包括网络系统的构造与连接、网络开发与维护、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与方法,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和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及较强动手能力的网络工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按照教学计划修满所规定的学分后,基本能掌握网络工程中近代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及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了解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具备网络规划、设计与实现以及网络性能评价能力,能从事网络性能分析、网络工程设计与建设、网络运行维护和管理具备现代网络工程和网络系统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具有较宽的系统专业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外语能力和相关工程技术能力,能够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单位从事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教学、科研开发和应用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主干学科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学科。

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四年制本科)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及网络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计算机软件及硬件系统、尤其是高性能网络系统及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组建、管理与维护的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后可在通信企业、网络公司、国家机关、金融、财税、海关、商业、贸易等部门行业从事网络工程、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等的开发、设计、维护工作;也可在机械、建筑、轻工、化工等企业从事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维护、计算机检测、控制、集成制造、辅助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扎实地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网络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维护及网络安全管理、网络编程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全面的网络工程设计和管理水平;具备规划、设计、组建、管理、维护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和从事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备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编程、网络系统集成的基本能力;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4.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专业外语阅读和写作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7.了解信息系统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技术、方法和法律法规;8.具有良好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四、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网络工程技术、网络安全技术、UNIX /LINUX操作系统。

五、学制与时间分配:本专业学制为四年,具体安排如下:理论与实验教学: 111周实践教学: 29周(另有4周安排在假期)入学及毕业教育: 2周考试: 15周假期: 37周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七、毕业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见教学计划表。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网络规划与建设、网络应用与开发、网络安全与管理的专门知识,能够在IT行业、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的研究、规划、设计、集成、应用开发、管理维护、安全保障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学习网络工程相关的应用背景,学习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接受网络规划与建设、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训练,以适应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等工作的需要。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具体要求如下:1.知识1.1 基础性知识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和规范、严谨的逻辑思维,熟练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

1.2 专业性知识掌握网络工程中的研究、分析、管理、维护等基本知识,掌握网络工程项目中的网络规划、设计、集成、应用开发等基本方法,掌握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实现的等专业知识。

1.3 通识性知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2.能力2.1 知识获取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够把握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2.2 知识应用能力具有规划、设计、集成、管理维护计算机网络的能力;具有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研究、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

2.3 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素质3.1 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和道德素质、公民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3.2 专业素质主动了解网络工程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网络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网络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及应用实践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工程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3 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等基础理论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专业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网络通信协议等课程,以及网络工程实践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各种网络技术和协议,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实践教学: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和实训课程。

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可以体验网络技术和设备的操作和配置,锻炼实际应用的能力。

通过实训课程,学生可以在真实场景中进行网络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维护,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4.实习实训:网络工程专业实习实训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和场所。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培养方式1.教学方式: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授课程、组织实验、指导实训等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中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实验课程和实训课程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锻炼实际操作的能力。

3.实习实训: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和场所。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网络工程项目,锻炼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培养特色1.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

2.实践导向:设置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真实的网络工程实验室和实训场所,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实验课程和实训课程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工程专业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网络工程专业代码:
学科门类:工学标准学制:四年
所在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适用年级:级起
二、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
(一)培养目标
网络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熟悉本专业前沿和发展趋势,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网络工程的相关工作。

毕业学生可在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学校、金融机构、医疗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方向为:网络应用系统开发。

()毕业后能够参加计算机网络建设、管理以及应用开发工作。

()掌握网络方向所必需的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组网和网络管理、网络操作系统、基础与服务器管理以及语言程序设计等基础知识;并且掌握计算机组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建设和网络管理的能力。

(二)规格要求
网络工程专业要求毕业生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要求。

毕业生要具备完备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网络设备调试、网络平台设计以及构建一定规模网络系统的能力,同时具备网络应用系统开发能力。

具备严谨的科学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规格要求详见附件:学生培养规格要求表。

三、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主干学科:计算学科
(二)核心课程: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设计与集成、基础及服务器管理等。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与教育、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周、课程实验实践。

四、毕业及授位要求
本专业学制四年,修业年限年,毕业最低学分;修满规定学分且达到学校有关学习要求的准予毕业。

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教学计划进程表
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拓展课可通过学分置换或者认定的方式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