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考研:教育学历年真题
考研_2014年广东中山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学考研真题

2021年广东中山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非正式群体、疏导原那么、课程标准、个别教学制、直观性原那么、小概率事件
二、简答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直接经历和间接经历的关系
3、人的开展的规律性
三、论述题
1、我国2001年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精神
2、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根本点
3、据相关调查,我国城市家庭平均资产276万,有人说自己被平均了。
你认为用什么评价指标比拟好?并说明理由。
四、“积极心理训练对幸福感的影响〞实验设计。
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中山大学2011年_真题-无答案

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中山大学2011年
(总分150,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
2. 非智力因素
3. 形成性评价
4. 课程
5. 学习迁移
6. 变式
二、简答题
1. 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2. 为什么德育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的要求学生?
3. 我国隋代开始采用何种方式集中选士大权?有何特点?
4. 智者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的贡献是什么?
三、论述题
1.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什么特征?联系当前实际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学制建立的依据是什么?其中什么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3. 论述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4.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山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5年

中山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5年 (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50.00) 1.形式化教育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者认为学生在校学习的日的,是为了发展智力,因此强调对学生进行“心能”的训练,即智力的训练。他们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能否更好地训练智力。不管是什么教学内容,只要能训练学生的智力,都可以采用。拉丁文、希腊文、逻辑学和数学,在智力的训练上最为有效,所以是最好的教材。形式教育论者虽然强调了智能训练的必要性,但他们看不到智能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错误地把智能发展与知识掌握割裂开来。由于他们不重视知识自身的价值,不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选择教材,结果是削弱了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实用知识,使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2.教学评价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所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3.教育结构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教育的结构分为教育活动的结构和教育系统的结构两部分。 (1)教育活动的结构: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措施。 (2)教育系统的结构是指教育机构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教育系统的结构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①教育层次结构。②教育类型结构。③办学形式结构。④教育管理体制结构。 4.教学方法组合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特点的教学活动的模式。如传授——接受教学、问题——发现教学等,就是现代教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种教学方法组合。它们的构成离不开教学的基本方法,但每一种教学方法组合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方法结构和教学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可以说,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组合在运用中互相排斥、互相渗透和自我完善,推动了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故近年来,教学论不仅研究教学方法,而且日益重视研究教学方法组合。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德育论认为德育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还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学校教育与外部环境的矛盾以及受教育者主体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二、{{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150.00) 6.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属于古代教育的范畴,这时的学校教育基本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教学的组织形式是采用个别教学,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囿于狭小的天地里,所以古代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封闭的教育。 7.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过程?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在德育过程中,外部条件固然重要,但学生品德的发展更取决于学生内部的矛盾斗争。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就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只有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这一矛盾才能转化,德育才能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效。因此,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同样,在德育过程中,学生能力得到了自我发展。 同时,自我发展能力又是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德育的任务就在于把青少年学生从依赖性较强的孩子,逐步培养成为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社会成员。“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如同掌握了学习方法,自己可以面对全新的问题。因此,培养自我发展能力是德育的目的之一。 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短期看可以提高德育的实效,长期看能给学生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8.简评活动课程论。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活动课程论,又称经验主义课程论。它主张以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课程,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根据学生所需要的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构成学习单元,让学生“从做中学”,引导学生解决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并增广和加深学生已有的兴趣。主要代表人物有卢梭和杜威等。这一理论的特点是: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这一理论重视课程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学和教育,在促进儿童积极学习上有好的一面,但他们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断、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当前,现代生产的极端复杂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脑力劳动的比重增加等情况,更日益明显地暴露了这种理论的缺点。 9.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教育产生于社会需要,与一定的社会现实及其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10.谈谈你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看法。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美国学者提出的衡量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水平的一个概念。 1970年和1971年,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马丁·特罗教授在《从大众向普及高等教育的转变》和《高等教育的扩张与转化》中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当一个国家大学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者的比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 15%~50%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 从目前到201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基础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都为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过渡提供了基础条件。我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表现在:短期大学迅速发展,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三、{{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100.00)
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中山大学2013年_真题-无答案

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中山大学2013年
(总分150,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 学制
2. 讲授法
3. 强化
4. 元认知
5. 社会规范学习
二、简答题
1.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 要素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有何主张?
3. 简述近代留学教育的意义。
4. 简述良好师生关系的具体特征。
5. 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三、论述题
1. 阐述维果茨基有关教学与认知发展关系的观点。
2. 试述书院的特色及其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3. 什么是个性的全面发展?为什么要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
4. 评述“六艺”教育与“七艺”教育的异同。
中山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综合)真题

中山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概念解释(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I、教育学
2、因材施教
3、教育目的
4、陶冶
5、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
6、知识领会
二、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谈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2、简谈教师劳动的基本特点
3、简述汉武帝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4、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谈谈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谈谈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论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4、联系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迁移的原理和规律促进学生的学习。
中山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试题
回忆版)
)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试题(
(回忆版
《左传》作者
香港icac是指什么
dim sum源自粤语,是什么意思?
“我和你”中和读han ,是哪种方言?台北话\广州话\香港话\忘了
目前最贵的国画是《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谁的作品?
日本春天赏樱花,夏天赏荷花?(记不清了)秋天赏枫叶。
(判断题)
哪个国家的留学生可能不喜欢分组游戏?韩国\土耳其\忘了\忘了
哪个国家不是东欧国家?波兰\爱沙尼亚\匈牙利\奥地利
欧洲债务主权危机是最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爱尔兰\冰岛\希腊\忘了
那个地区的人最喜欢跟陌生人拥抱?拉美\欧洲\忘了\忘了
2012年市值最高的公司?苹果\IBM\微软\忘了
《语言自迩集》的作者?威妥玛\\\
朝鲜语是哪个皇帝是创制的?中宗\世宗\忘了\忘了
汉办的全称是?
教材编写的针对性原则,不包括?学习环境\学习者\教学类型\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1页共1页
中山大学考研:教育学历年真题
名词解释:
1999: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教学大纲/问题--发现教学/教学评价/德育原则/教学组织形式
2000:教育学/课程/教学方法/启发性原则/美育过程/学校管理体制
2001:劳动技术教育/教学原则/电化教学/美育原则/课外活动/讨论法
200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学/课程/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形成性评
价
2003:教育结构/学校教育制度/德育原则/问题—发现教学/形成性评价
2004:义务教育/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非正式群体/诊断性评价/学科
2005:形式化教育/教学评价/教育结构/教学方法组合/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简答题:
1999:1.教学评价有哪些方法? 2.简述学制建立的依据。3.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是
什么?4.班主任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2000:1.教育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3.进行教学评价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4.试析当前我国出现的“普通高中热”的现象?
2001:1.简述普通中小学的性质及任务 2.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如何走出困境?
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有何区别? 4.指导学生进行体育煅炼时应该遵循哪些基本要
求?
2002: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2003:1.简述我国课程编定的原则2.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简述教育目
的及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4.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 5.简述教师劳动的一般特点
2004:1.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2.简述青少年学生思想的年龄特征3.选用教学方法
的依据有哪些
4.为什么班级上课制仍是当前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5.进行教学评价应当遵循哪些原
则?
20051.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过程3.
简评活动课程论4.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5.谈谈你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看法
2005(335):
1.试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区别和联系。2.简述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3. 简述教学与智
育的区别 4. 简述你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认识。
论述题
1999:1. 试述教学过程中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2. 试述教师劳动的特点和价值。
2000:1.怎样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2.结合实际说明德育过程为什么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001:1.为什么德育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应该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2.结合实际,谈谈应该怎样处理学生认识中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在教学中的地位与关系问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2页共2页
题?
2002:1. 德育有哪些方法?如何针对青少年的特点进行德育?2. 试述教师的劳动特点与教师
素养的联系?
2003:1.联系实际说明怎样在实践中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2.试述评教(教师
教学工作的评价)的意义及要求。
2004: 1. 试述课外活动的特点与作用。 2. 试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的取向。
2005: 1. 试述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2. 联系当前实际论述教师应具备的基
本素养。
2005(335):
1. 阐述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和“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主张,并予以分析评价。
2. 阐述学生的特点,并分析学生是教育过程主体的理由。3. 怎样理解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
生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