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试卷
2023年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A.演替原则B.植物区系C.植被型D.群落生态2.【单选题】种群分布调查得分散度S2和平均数m,若S2=m,即每一个体在任何空间的分布概率是相等的,其分散度S2等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群集分布D.成丛分布3.【单选题】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 为()A.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天数4.【单选题】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5.【填空题】山坡有凸形、凹形和()三种基本形态。
6.【单选题】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7.【单选题】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玉米C.大豆D.冬小麦8.【单选题】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A.地球因子B.限制因子C..替代因子D.一般生态因子9.【单选题】睡莲属于()A.浮水植物B.沉水植物C.挺水植物D.多浆植物10.【填空题】大多数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大部分要进入食物链中的______ 链。
11.【单选题】种群平衡是指()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12.【单选题】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A..昼夜变温B.恒温条件C.高温条件D.低温条件13.【单选题】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14.【填空题】演替按基质的性质可划分为______ 和农生演替两类。
15.【单选题】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A.疏选结构B.紧密结构C.稀疏结构D.通风结构16.【填空题】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
成人高考成考生态学基础(专升本)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

成人高考成考生态学基础(专升本)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指哪些生物?A. 草食动物B. 肉食动物C. 植物和某些微生物D. 分解者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植物是典型的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在有机物中。
某些微生物(如光合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菌)也能通过类似的过程制造有机物,因此也属于生产者。
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属于消费者,分解者则是指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的微生物和动物。
因此,正确答案是C。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以下哪个特点?A. 能量在食物链中可以循环利用B. 能量在各个营养级之间逐级递减C.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可以无限制积累D. 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效率为100%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能量从生产者通过食物链传递到各级消费者,但在这个过程中,能量会因为呼吸作用、排泄等途径以热量的形式散失,导致能量在各个营养级之间逐级递减。
选项A错误,因为能量在食物链中不能循环利用;选项C错误,因为能量不会在生态系统中无限制积累;选项D错误,因为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通常只有10%-20%左右,而不是100%。
因此,正确答案是B。
3、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时,下列哪一选项描述了能量传递的规律?A. 能量逐级递增B. 能量逐级递减C. 能量保持不变D. 能量随机分布答案:B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时遵循“能量逐级递减”的规律。
这是因为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在代谢过程中都会消耗一部分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能量能够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
一般来说,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
因此,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能量逐渐减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食物链通常不会太长。
选项A、C和D都不符合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的基本规律,故正确答案为B。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练习题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练习题一、选择题1. 生态学研究的是什么?A. 个体生物B. 种群C. 个体与环境的关系D. 生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3. 生态位是指: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C. 物种在地理分布上的位置D. 物种在进化树上的位置4. 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生态系统是:A. 沙漠B. 热带雨林C. 草原D. 农田二、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____开始的,通过____和____,最终以____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2. 物种间的竞争关系可以分为____竞争和____竞争。
3. 群落演替的类型包括____演替和____演替。
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____稳定性和____稳定性。
三、简答题1. 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
2. 描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3. 举例说明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2. 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并探讨可能的适应策略。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A4. B二、填空题1. 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热能2. 竞争,捕食3. 原生,次生4. 抵抗力,恢复力三、简答题1.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包括:循环性、全球性、多样性和可利用性。
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物质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如碳循环、氮循环等。
2.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和能量守恒。
能量从太阳能开始,通过生产者固定,然后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传递,每一级的能量传递都有损失,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3. 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通常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为不同物种之间可以形成复杂的相互作用,如捕食、共生等,这些相互作用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练习及答案(3)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练习及答案(3)一、选择题1~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海洋生活的大多数生物体内的盐量与海水相比是 ( )A.低渗的B.高渗的C.等渗的D.不确定2.就有效防护距离来讲,效果最差的林带类型是 ( )A.通风林带B.紧密林带C.混交林带D.疏透林带3.不同坡向生物状况有较大差异的根本缘由是不同坡向 ( )A.母质不同B.太阳辐射量不同C.气候不同D.土壤不同4.生态诞生率是指 ( )A.最大诞生率B.生理诞生率C.实际诞生率D.理论诞生率5.达到气候顶极以前的一个相当稳定的演替阶段是 ( )A.后顶极B.前顶极C.分顶极D.亚顶极6.裂唇鱼种群中假如雄鱼死去,种群中最大的雌鱼就会发生性转变而快速变成雄鱼。
这一现象说明生物的 ( )A.领域特征B.密度效应C.社会等级D.环境打算性别7.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是特别重要的,而在后期则无关紧要的是( )A.生物的散布力量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C.生物的生产量D.生物的繁殖力量8.人类向海水中排放含汞离子的化学废料,导致大型鱼类死亡的缘由是 ( )A.水温的变化B.养分的转变C.有毒物质的富集D.矿物质的循环9.农业生态系统是属于 ( )A.无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B.人类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C.自然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D.燃料供能生态系统10.生态学进展大致经受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 ( )A.现代生物学时期B.环境科学时期C.现代生态学时期D.生物学时期1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别适应产生 ( )A.黄化现象B.白化现象C.辐射效应D.代谢效应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植物对极端高温适应的表现的是 ( )A.有密茸毛B.有厚木栓层C.发达的根系D.细胞含水量降低。
13.主见捕食、寄生、竞争等对种群调整起打算作用为 ( )A.生物学派B.气象学派C.食物因素学派D.自动调整学说14.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 )A.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B.人与饲养的家畜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15.森林群落“基盖度”的植物基部断面积,常以离地面高度断面积计算的是 ( )A.3.5cm处B.2英寸处C.1.3m处D.2m处16.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特征的是 ( )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力量下降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于原物种生存C.种类数量不稳定D.群落结构已定型17.食物网结构比较简洁的生态系统是 ( )A.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C.淡水湖泊D.极地冻原18.能量沿着食物网流淌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养分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 ( )A.能量越来越少B.能量越来越多C.能量基基本没有变化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19.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周转期是. ( )A.周转率的倒数B.能效的倒数C.流入量除以库存容量D.流出量除以库存容量20.动物对其他种类生物的影响表现的实例是 ( )A.食谷鸟由于食物的短缺而迁徙B.豆科植物的自身供氮结构C.夹竹桃含有的苦味强心苷对动物组织产生危害D.蚜虫侵袭榆树,使叶子组织畸形,生长成虫瘿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成人高考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试卷与参考答案

成人高考成考生态学基础(专升本)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气候2、生态学中,下列哪个概念表示生物种类在空间上的分布?A、物种多样性B、种群密度C、生物量D、空间格局3、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4、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学研究的三大基本原理之一?()A、能量流动原理B、物质循环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生态位原理5、在生态系统中,哪一类生物通常作为分解者发挥关键作用?A. 植物B. 食肉动物C. 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D. 食草动物6、在生态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生物群落B、非生物因素C、生物种群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7、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 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 能量双向流动,逐级递增C. 能量循环流动,逐级递增D. 能量双向流动,逐级递减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环境因素E、合成者9、在生态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A. 气候条件B. 生物种类C. 火山爆发D. 水体污染10、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范畴?A. 生物种群的结构和动态B. 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C.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二、Ⅱ卷-填空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之间,通过_________ 的传递,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的过程。
2、生态学研究中,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 ______ 。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是 _________ ,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 。
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遵循 __________ 定律,即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而能量在生态系统内的流动通常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
成考生态学基础成人高考(专升本)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生态学基础(专升本)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学的研究内容?A、种群的数量动态B、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D、遗传学的基本原理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双向循环的;B、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化学能;C、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传递时,逐级减少;D、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可以无限量地循环。
3、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4、下列哪一项不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A. 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渐减少B. 能量可以循环使用C. 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D. 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大5、生态学中,下列哪一种生物被称为“生产者”?A. 绿色植物B. 藻类C. 动物D. 细菌6、下列关于生态 Systems 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只能存在于陆地上B、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双向的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受人为因素影响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表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平衡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但物质循环具有循环性C、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体现在其抵抗干扰能力和恢复力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但恢复力稳定性越弱8、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学研究的三大基本规律?A、物种多样性规律B、能量流动规律C、物质循环规律D、生态位规律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通常由哪种生物开始?A、食肉动物B、食草动物C、生产者(植物等)D、分解者10、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A. 植物光合作用B. 动物捕食C. 化石燃料D. 生物分解二、Ⅱ卷-填空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态学是研究______ 与______ 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023年成人高等考试《生态学基础》(专升本)真题及答案

2023年成人高等考试《生态学基础》(专升本)真题及答案[单选题]1.20世纪60~70年代,生态学的研究重心转向()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生态系统是现代(江南博哥)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生态学的国际研究计划均把焦点放在生态系统。
[单选题]2.植物在种子萌发和形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时出现黄化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水分过多B.温度太低C.光照不足D.养分缺乏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黄化现象是光与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极端的典型例子,黄化是植物对黑暗的特殊适应。
[单选题]3.植物的光合作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下列不属于温度三基点的是()A.最高温度B.最低温度C.有效积温D.最适温度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温度三基点是作物生命活动过程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
[单选题]4.标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其适用对象的特点是()A.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B.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小C.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大D.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单选题]5.在30个固定监测样地中,共设置150个样方,调查发现共有300株绣线菊,分布于15个样方中,则绣线菊的频度是()A.10%B.20%C.10D.20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频度是指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
本题中绣线菊的频度F=15/150×100%=10%。
[单选题]6.根据生活史对策,与旅鼠相比,亚洲象属于()A.高内禀增长率的r对策者B.高内禀增长率的K对策者C.高竞争潜力的r对策者D.高竞争潜力的K对策者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竟争力弱,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如旅鼠。
成人高考成考生态学基础(专升本)试题与参考答案

成人高考成考生态学基础(专升本)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物种多样性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功能D、种群动态2、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学的研究领域?A、种群生态学B、群落生态学C、生态系统生态学D、人类生态学E、分子生态学3、在生态学中,以下哪个概念表示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A、生态平衡B、生态系统稳定性C、物种多样性D、生物量4、下列哪个选项是生态位(Niche)的最佳定义?A. 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空间位置。
B. 物种为了生存而必须获得资源的最小区域。
C. 一个生物个体或种群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角色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D. 一种生物对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
5、以下哪一项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A. 能量流动B. 物质循环C. 生物多样性维护D. 人类活动影响6、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约为:A、10%B、20%C、50%D、80%7、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生物多样性维持8、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单向流动,逐级增加C、双向流动,保持不变D、循环流动,总量恒定9、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树木B、鱼类C、蘑菇D、兔子10、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A. 可以循环使用B.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 从消费者流向生产者D. 在同一营养级内均匀分布二、Ⅱ卷-填空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 。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__________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__________ 。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能量传递效率通常为 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试卷
l 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 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 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 光补偿点较低,生在全光照条件下
D 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2 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 水稻
B 玉米
C 大豆
D 冬小麦
3 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为
A 平均温度
B 生物学零度
C 有效积温
D 天数
4 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A 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 根系发达时表面积较大
C 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 根系不发达,时表面积较大
5 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 块状结构
B 团粘结构
C 核状结构
D 片状结构
5 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 块状结构
B 团粘结构
C 核状结构
D 片状结构
7 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
A矮化B 顶冠C 根系发达D 旗冠
8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 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 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9 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
A 疏透结构
B 紧密结构
C 稀疏结构
D 通风结构
10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于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A焚风效应B 山风效应C 谷风效应D 陆风效应
11 种群是指
A 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D 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 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会
D 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A 稳定型
B 增长型
C 衰退型
D 混合型
13种群平衡是指
A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 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 种群迁人和迁出相等
D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4 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A 周期性波动
B 种群爆发
C 不规则被动
D 季节性消长
15 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____________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B 林德曼C 达尔文D 坦斯利
16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
A 演替原则
B 植物区系
C 植被型
D 群落生态
17 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
A 蒙古栎
B 长白落叶松
C 红松
D 兴安落叶松
18 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A 地面芽植物
B 地上芽植物
C 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19 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A 原生演替
B 次生演替
C 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20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
A 气候顶级
B 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 地形顶级
20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
A 气候顶级
B 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 地形顶级
21 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 温带
B 热带
C 亚热带
D 寒温带
22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下列哪种生产力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
A 初级总生产力D 初级净生产力C 群落净生产力D 次级生产力
23 人类对作物科加能源的作用主尽是
A 改善环境
B 消灭竞争者
C 增加总生产量
D 增加净生产量
24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
A 海洋
B 草原
C 海陆交接地带
D 荒漠
25 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A 草原
B 森林
C 海洋
D 农田
26 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 湖泊
B 草原
C 果园
D 热带雨林
27 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 石油
B 天然气
C 煤
D 水能
28 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A 总主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 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 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 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29 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
A 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 保护天敌
C 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 保护害虫种群
30 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约为
A 3%
B 0.5%
C 20%
D 万分之一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1 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______________。
32 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_______________、干旱区和荒漠区。
33 土壤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_________。
34 风将植物的种子吹到一个新的地点而发芽生长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35 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________生态因子。
36 根据生境类型,生态学可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和__________四类。
37 种群的自动调节可分为行为调节、__________和遗传调节三类。
38 竟争排斥原理又叫__________。
39 当资源不足的时候,物种之间为利用资源而产生的竞争称为__________。
40 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_。
41 单位面积上或单位体积中种群的个体数量称为__________。
41 单位面积上或单位体积中种群的个体数量称为__________。
43 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__________。
44 演替按基质的性质可划分为__________和次生演替两类。
45 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受环境条件特别是受__________周期变化所制约。
46 森林群落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__________四个层次。
47 生态位的数量特征主要是__________和生态位重叠。
48 次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
49 大多数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大部分要进人食物链中的__________键。
50 林德曼效率又叫__________。
51 营养物质循环的后期与前期相比,封闭性增强,循环速度__________。
52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功能包括__________性生产和动物性生产两部分。
53 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_________反馈才能控制种联密度过度增长。
54 调和人与自然的矛盾,要实行利用与保护兼顾的策略,用而有度,主要是坚持收获量小于__________的原则。
55 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源有工业污染流农业污染源和__________污染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56 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57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58 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9 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满分25分。
60 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试卷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