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言(新)

合集下载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方法与数据(第二版)课件1-导言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方法与数据(第二版)课件1-导言
的组成部分
第一章 导言
4
经验分析方法
Empirical Analysis
• 列昂惕夫(Leontief, Wassily)1936年《美国经济系统中的投入产出 数量关系》,以及1941年的著作《1919-1929年美国经济的结构》, 标志着投入产出方法的诞生。
– “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Vol. 18, 1936
– https:///industry-and-services/data/stanoecd-structural-analysis-statistics_stan-data-en
第一章 导言
14
多部门线性经济模型
multi-sector linear model of production
• 国民账户体系(SNA)或国民核算体系是一套按照核 算规则进行经济活动测度的国际公认的标准建议。
– 联合国发布并不断更新SNA版本:1953、1968、1993和 2008
– 各国依据联合国方案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转 为SNA,1992年开始实施《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 方案)》
– David Gale (1960), The Theory of Linear Economic Models,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 高山晟,《数理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一章 导言
16
• 投入产出分析的学科范围

Unit1Greetings(日常问候)

Unit1Greetings(日常问候)

Unit 1 Greetings (日常问候)Part Ⅰ Leadin 导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正如谚语所告诉我们的一样,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交谈和持久的友谊首先是以问候开始的。

力的交谈和持久的友谊首先是以问候开始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中,善意和善意和得体当然是好的问候语的关键。

社交中的套语是外语学习者开始学习表达的基础。

亲朋好友、熟人之间见面时打招呼,也是文明社会的礼仪和标志。

在日常交往中,有时也会寒暄几句,略谈"天气、健康、衣着、发型"等话题,以融洽人们之间相互的人际关系。

之间相互的人际关系。

Part Ⅱ Useful Sentences 常用句型1. 问候语:问候语: Hello / Hi /Hey! / Hi, there! / Hello, everyone! 你好!(熟人之间见面问候语) 回答语:回答语: Hello/Hi /Hey! 你好!(熟人之间回答语) 2. 问候语:问候语: Good morning / Good afternoon / Good evening ! 你好!(早上或上午/下午/傍晚见面问候语) 回答语:回答语: Good morning /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 你好!(早上或上午/下午/傍晚回答语) 3. 问候语:问候语: How do you do? 你好!(初次见面,经人介绍后的问候语) 回答语:回答语: How do you do ? 你好!(初次见面后的回答语) 4. 问候语:Your name, please? / May I know your name? /Could (Would) you give me your name? 请问你贵姓?请问你贵姓?回答语: Sure/Of course. My name is…回答语:当然可以。

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第一课

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第一课

《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第一课:My family(我的家庭)》1. 导言在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材中,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我的家庭(My family)”。

家庭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最亲近的社交圈。

通过学习这一课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特点和相互关系,同时也能够学会如何用英语介绍自己和自己的家庭。

接下来,我将从浅入深地探讨这一主题,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方面的知识。

2. 家庭成员的称呼在这一课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家庭成员的称呼,比如爸爸(Dad)、妈妈(Mom)、姐姐(sister)、弟弟(brother)等。

这些称呼不仅是我们熟悉的中文对应词,更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英语词汇。

通过掌握这些称呼,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家庭成员,并且在英语环境中更自如地交流。

3. 家庭成员的特点和相互关系除了称呼外,我们还学习了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的词汇和句子。

爸爸有时候可能会很忙(Dad is sometimes busy.),妈妈可能会很温柔(Mom is kind.),姐姐可以是我们的好朋友(My sister is my friend.)等。

这些描述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特点,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用英语更生动地描绘自己的家庭。

4. 介绍自己和家庭在学习了家庭成员的称呼和描述后,我们还学习了如何用英语介绍自己和家庭。

这一部分内容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涉及到日常交流中最常用的场景。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们能够在与外国朋友交流时更自如地介绍自己和家庭,展示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这一课的内容,我个人认为它不仅是英语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和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而通过学会用英语介绍自己和家庭,我们也能够在国际交流中更好地展现自己。

这一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1 导言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1 导言

第一章、导言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科学与数据一、市场出清假设市场通常处于均衡状态,因此任何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都位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的假设。

市场要连续地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作出即时调整。

二、黏性与弹性短期内,大部分价格是粘性的(sticky),它们变动缓慢,导致市场供需不平衡。

如果价格粘性,需求将不再总是等于供给。

(这有助于解释:失业(超额劳动供给)、厂商偶尔积压商品等现象)长期内,可以认为价格具有弹性,市场能够很快出清。

三、常见经济统计数字1、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是衡量和体现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状况的基本概念,它呈现一国的总收入及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总支出。

(1)流量与存量存量是一个时间点上存在的量,流量是一段时间内变化的量。

(2)名义GDP与实际GDP(3)支出法衡量GDP消费C (consumption) 投资I (investment)政府购买G (government purchase) 净出口NX (net export)GDP=C+I+G+NX住房购买属于投资、家庭购入股票属于储蓄、原始股抛售属于投资1)投资包括企业固定投资、住房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3)收入法计算GDP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报酬-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报酬▪NNP=GNP-折旧▪国民收入=NNP-统计误差个人收入= 国民收入-间接企业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费-净利息+股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收和非税收支付2、CPI (consumer price index)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CPI与GDP平减指数(1) CPI衡量价格时所涉及的是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和服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言课(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言课(1).
• 与中国史有关:春秋战国,完美的赤壁, 真三国无双,成吉思汗…… • 与世界史有关:帝国时代,凯撒大帝,征 服美洲……
生活中的历史 之漫画
《犬夜叉》(下图) 日本战国时期
《浪客剑心》(上图)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
生活中的历史之武侠小说
《天龙八部》小说 以宋哲宗时代为背 景,通过宋、辽、 大理、西夏、吐蕃 及女真等王国之间 的武林恩怨和民族 矛盾,从哲学的高 度对人生和社会进 行审视和描写,展 示了一幅波澜壮阔 的生活画卷。
古代中国帝王的必读之书就是历史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汉武帝 唐太宗 康熙帝
—李世民
毛泽东的的史学造诣也非常的高,他阅读并评点 了《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 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书》、《后汉 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 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 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 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 《元史》《明史》)。
五、历史学习的一些技巧: 1、历史是一门文史类的学科, 记忆是其基础,因此,掌握一定的 记忆技巧,对于历史学习是十分有 好处的,也是必要的!
案例1:中英《南京条约》是由中国近代史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有以下四项: (一)五口通商。根据条约第二条规定, 将中国沿海城市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上海 开辟为通商口岸,满足了英国侵略者 蓄谋已久的欲望。 (二)强占香港(岛)。根据条约第三条 规定,把中国香港岛割让给英国,使得香 港成为英国侵略 中国的桥头堡。
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 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
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 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 标……用以保证我们科学

Unit 1 Greetings (日常问候)

Unit 1   Greetings (日常问候)

Unit 1 Greetings (日常问候)PartⅠLeadin 导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正如谚语所告诉我们的一样,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交谈和持久的友谊首先是以问候开始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中,善意和得体当然是好的问候语的关键。

社交中的套语是外语学习者开始学习表达的基础。

亲朋好友、熟人之间见面时打招呼,也是文明社会的礼仪和标志。

在日常交往中,有时也会寒暄几句,略谈"天气、健康、衣着、发型"等话题,以融洽人们之间相互的人际关系。

Part ⅡUseful Sentences 常用句型1. 问候语:Hello / Hi /Hey! / Hi, there! / Hello, everyone!你好!(熟人之间见面问候语)回答语:Hello/Hi /Hey!你好!(熟人之间回答语)2. 问候语:Good morning / Good afternoon / Good evening !你好!(早上或上午/下午/傍晚见面问候语)回答语:Good morning /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你好!(早上或上午/下午/傍晚回答语)3. 问候语:How do you do?你好!(初次见面,经人介绍后的问候语)回答语:How do you do ?你好!(初次见面后的回答语)4. 问候语:Your name, please? / May I know your name? /Could (Would) you giveme your name?请问你贵姓?回答语:Sure/Of course. My name is…当然可以。

我的名字是…5. 问候语:I am glad/delighted to meet with you. /It is great pleasure to have metyou.见到你很高兴!回答语:Glad/delighted to meet with you. / Glad/nice to see you here.见到你很高兴!6. 问候语:How are you? / How are you doing? / How is everything withyou?/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on?你最近好吗?(相识人之间见面时就对方身体情况的问候)回答语:Fine, thank you./ Very well, thank you! / I am doing fine, thank you./ Everything is OK. / Just so-so. / Not so well. / Pretty bad.我很好,谢谢!/ 还可以吧。

西方文学理论-马工程1.导言

西方文学理论-马工程1.导言

西方文学理论与西方美学史、西方艺术 Nhomakorabea论西方美学史是以西方历史上的美学观与文学艺术作品中 的审美意识为研究对象的。
西方艺术理论的研究对象则不仅包括西方与艺术有关的 艺术理论与批评,还包括艺术品、艺术创造、艺术欣赏、 艺术生产与艺术管理等的研究。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西方文论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 是产生于广阔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背景之上。马克思主 义经典作家正是从西方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深广背 景上研究古希腊神话、莎士比亚戏剧与巴尔扎克小说等 文学现象,提出了有关艺术生产与现实主义理论等一系 列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观念。
根据艾布拉姆斯对19世纪以前的西 方文论发展历程的描述,结合20世 纪以来的文学理论发展的实际,从 古至今的西方文论始终是围绕着文 学与世界、与作家、与作品、与读 者四个要素的关系展开的,只不过 20世纪以来,人们对于这个四要素 含义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变化。
概括地说,西方古代文论更加强调 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近代文论更加 关注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西方现代文 论更加关注文学作品的内在构成规 律;西方后现代文论的研究重心则 转向作品与读者、作品与社会历史 文化的关系了。
在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信息技术的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 后工业经济阶段,大众文化成为新的意识形态的统治手段。但当代 资本主义具有更加隐形的却是更为剧烈的扩张性,无论是经济生产 的扩张还是文化形式的隐形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形形色色的西方现代和后现代文论,正是 在这一经济社会背景中产生的。它们有的是对这个复杂社会矛盾关 系的曲折反映,有的是从一个特定视角出发的对这个社会的反思, 有的则是对于这个社会一定程度的批判。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其发展的最终动因是经济基础;文 论与文学同属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同样也是受经 济、社会状况制约的。

西方文学理论-马工程1.导言

西方文学理论-马工程1.导言
从文化的角度着眼,所谓“西方”则是指以古代希腊文 化与古代希伯来文化为其文化源头的国家。当然古希腊 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主导形态。但古代希伯来文化对于具 有深厚宗教传统的欧洲国家来说也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 重要意义。
因此,本教材所说的西方文学理论主要是指欧美国家的、 以古希腊文化与古希伯来文化为其文化源头的文学理论。 俄国横跨欧亚大陆并以东正教为其文化根源,故其文化 属于西方文化范围。
基本问题
研究重心或问题视域的转换,并不意味着在文学活动中 就没有基本的问题维度,亦不意味着在文学理论研究中 没有基本的问题视域。这个基本问题就是文学与现实的 关系,它也正是本书要梳理的西方文论的基本发展线索。
毛泽东曾经指出,人类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 恩格斯在评析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时说道:“巴尔
正是在此背景下才有古希腊文论的繁荣,产生了理念论、 模仿说与悲剧观,从而使古希腊文论成为整个西方文论 的源头。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勃兴,对于彼岸的信仰世 界的追求,对其后的浪漫主义文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文 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思想萌芽,是西方文论领域 古今激烈斗争交互影响的开始。
社会经济基础与相应的文学理论现象(二)
文学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文学理论所思考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以文学实践活动涉及 的问题为依据的:
文学活动中包含着作家因素,存在着研究作家创作、 作家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包含着读者因素,就存在着研究 读者阅读、读者接受等方面的问题;存在着世界因素,就 存在着研究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问题重心的转移
最后,学习西方文论也有利于更好地领悟西方文学艺术。
四、学习西方文学理论的方法
一方面需要把西方文论作为一种知识对象来学习,力图 搞清楚每一种观点、每一种思潮、每一个概念的来龙去 脉、基本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
消费:我们所消费的实际上只是商品的效用, 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
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发展 阶段有着不同的认识;
市场:市场失灵的原因有竞争不充分、外部 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包括帕累托的福利经济学 理论、庇古的外部性理论;
第一节 复活节岛的兴衰
朱利安·西蒙写出了《没有极限的增长》对 罗马俱乐部的观点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人 类的潜力是无限的,增长中所遇到的问题 最终都会在增长的过程中得以适当的解决。
研 究 小 组 于 1992 年 发 表 了 新 著 《 超 越 极 限——正视全球性崩溃,展望可持续的未 来》:“增长存在极限,发展却不存在极 限。”(即“零增长发展观”)
chemistry waste
biologic waste
druggery waste radwaste
地球哀鸣威胁人类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大大 超过其补给和再生增殖能力,造成资源枯竭 和生态环境退化;
另一方面,人类排入环境的废弃物,特别是 其中有害物质的增加,超过了环境的自然净 化能力,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甚至影 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
污染经济学:污染经济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 环境经济学部分,也叫公害经济学。它主要 研究环境污染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即经济活 动中的污染破坏环境问题和污染及其防治中 的经济问题。
资源经济学:资源经济学是在研究资源合理 开发利用和保护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资源经 济学是研究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相互关系及 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与经济学 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生态经 济学的目的,是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 从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结合上来研究人类 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五节 环境经济学的特点和作用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作为传统经济学研究对 象的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和作为自然环境科学研 究对象的自然环境再生产过程的结合部,它研究 的核心问题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关系;
著名历史学家A·汤因比:“人类通过 求生走向毁灭”。
面对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 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的严重情况,国际上曾出现 三种议论:
一是悲观论。认为环境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 人口爆炸等造成的,并预言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势 必导致地球毁灭、世界末日。因而提出了原点主义,主 张停止工业、经济、技术等的发展,甚至主张回到原始 的自然状态中去;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 了可持续发展;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 研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80年代后期开始,联合国统计署组织专家研究资源环境核算及 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和多次国际专家 会议研讨,于90年代中期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 (SEEA)》应用手册,并建议世界各国试/施行;
第一节 复活节岛的兴衰
第一节 复活节岛的兴衰
第一节 复活节岛的兴衰
1722年复活节的下午,荷兰人罗格温率领一批欧洲水手, 首次登上孤悬于太平洋东部智利的波利尼西亚最东的一个 小岛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岛上遍布着数以百 计的巨大的石雕像,都长着奇形怪状的长耳朵,一副冷漠 的神情,从正面、侧面以及各个不同的角度瞅着你,使人 不寒而栗……。
(六)土地荒漠化
地球哀鸣威胁人类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七)大气污染
地球哀鸣威胁人类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八)水污染
地球哀鸣威胁人类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九)海洋污染
地球哀鸣威胁人类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glass waste
sharp waste
plastic waste
infectivity waste
地球哀鸣威胁人类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
地球哀鸣威胁人类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地球哀鸣威胁人类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地球哀鸣威胁人类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四)酸雨蔓延
地球哀鸣威胁人类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五)森林锐减
地球哀鸣威胁人类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90年代以来,英国环境经济学大卫·皮尔斯(David W.Pearce), 在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环境经 济问题研究
1997年,Constanza等人对全球生物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 算。该项研究成果发表之后,在国际上掀起了对生态系统服务价 值研究的热潮。
总之,环境经济学不是一门先验的科学,而是因为问题 而诞生的科学。其学科产生的背景就是导源于环境资源 稀缺性的显现和稀缺程度的迅速提高所产生的环境危展做出了贡献:一是扩展了环境科学的内容,使人 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增添了经济分析的视角;二是使 经济科学在更为现实和客观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增强了 经济学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解释力,而这二者又 都为人类克服环境危机的现实行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环境经济学虽仅有四、五十年的发展历史,却产生了非 常明显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
20世纪70年代初期,艾伦·克尼斯等提出了物质平衡模型;
1972年,米都斯等人提出了《增长的极限》;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1980年起,美国东西方中心环境和政策研究所一直倾力于环 境 经 济 学 研 究 , 其 著 名 环 境 经 济 学 家 梅 纳 德 ·胡 弗 斯 密 特 (Maynard M.Hufschmidt)和约翰·狄克逊(John Dixon), 其代表作有《环境、自然资源与开发:经济评价指南》;
这两个方面的环境问题相互影响,形成复合 效应,不仅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造成危害, 而且形成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有的还发展为 全球性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恩格斯指出:人类为了取得近期利益, 违背自然规律从事的经济活动,最终会 遭致自然界无情的报复。它不仅摧毁了 经济继续发展的基础,有的国家和地区 甚至由此而衰落。
环境经济学的特点:边缘性或交叉性、应用性或 实践性;
环境经济学的作用:指导制定环境和经济社会发 展计划、指导政策和项目评估 、指导管理环境和 自然资源等
第六节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 环境资源价值评估及其应用; 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国际环境问题
在宏观方面,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着重研究了经济增 长和宏观经济政策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如何将环境污染、 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的费用和效益纳入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
在微观方面,研究发现,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陷, 就是它在研究厂商的经济行为时,不考虑其外部不经济问题,从而 使厂商产品的价格与其真实的边际社会成本偏离甚远,并因此导致 资源配置发生扭曲,使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质量下降都呈加速之势。
在复活节岛的秘密洞穴里,任何一件石雕品,都足以使考 古学家们兴奋得手舞足蹈。一个露着牙,斜着眼,张大嘴 巴狂吠的狗头;两只正在交配的海龟;一只栩栩如生的太 平洋刺龙虾,虾腿自然蜷缩着,触须平平舒展在虾背上; 还有用石头刻成的复活节岛特有的小船模型。表现各种怪 异动物的雕像也不少,如岛人、蛇人及许多不可名状的怪 物,表明复活节岛祖先们具有何等神秘和奇特的想象力。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理论会引导行动顺利发展;理论上出现 偏差,则会将行动引入岐途。传统的经济学不仅不能解释何以发展 经济的结果,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而且 正是由于传统经济学的缺陷,才造成了令人震惊的环境后果,并反 过来又使经济发展受阻。这就给传统经济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因 此,从20世纪中后期起,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了环境问题的 经济学研究。
四川富翁:平均年龄39岁。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商人,大 部分财产都在企业上;二是高收入人士,包括大型企业集 团、跨国公司的高层人士;三是“炒房者”;四是“职业 股民”。
碧桂园在香港的首次公开募股一共造就了5名亿万富翁。 中国首富杨惠妍——碧桂园创始人之一杨国强26 岁的女
第一章 导 言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意义 第二节 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的内涵 第五节 环境经济学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第六节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七节 环境经济学今后发展的若干重大课题
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四位年轻科学家受罗马俱 乐部的委托撰写了《增长的极限》一书,第一次向人们 展示了在一个有限的星球上无止境地追求增长所带来的 后果。这本书震惊了世界并畅销全球。
1987年,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 展委员会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长达4年研究、经过充分 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观 念迅速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并得到积极响应。仔细分 析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不难发现它就是《增长的极限》 所提出的“均衡发展观”的深化和扩充。可以说,可持 续发展的广泛认同证明了《增长的极限》中所论述的问 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得到了极大的认可。
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的涵义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经济问题;
环境经济学既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经济 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环境科学和经济科学发展到 一定阶段相互交叉的产物,是研究人类——环境 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改造和利用的 综合学科;
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资源合理配置的一门学 问;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环境经济学 定为一个总的名称,而把污染经济学、资源经济 学和生态经济学作为它的三个分支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