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影视中的声音
电影编剧学笔记及练习作业

《电影编剧学》上篇造型——用画面写作第一章:影视剧本是叙事和造型的结合1、影视是用镜头讲故事的艺术。
2、编剧必须经常记住的事实:我们所写的每一句话将来都要以某种视觉的造型的形式出现在银幕上。
3、通过动作或者对话的微妙变化来描写人物心理要困难得多。
4、影视中的人物语言当然也要求性格化,但它更要求运用造型动作和人物造型去刻画人物。
5、影视剧本的叙事部分和造型部分,又各应包括哪些方面呢?A、影视剧本的叙事部分:包括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语言。
B、造型部分:综合了画面的光影、色彩、构图以及镜头剪辑所造成的节奏和情节冲击力。
6、模仿作业:天空中,32架轰炸机以三角形的编队,轰轰隆隆的飞过来。
龚文平静的坐在教练机里,死死的盯着前面。
飞机从远处过来,越来越近。
龚文拉下油门,开着教练机往前冲。
三角形编队的轰炸机巨形而庞大,显得教练机像个小不点。
龚文继续往前飞。
有日文旁白:发现敌机,发现敌机…轰炸机加快了速度,龚文青筋暴露,唇角发抖,眼睛里闪烁着悲壮的光芒。
轰炸机轰鸣,越来越近。
教练机成了庞大轰炸机编队前面的一小点。
教练机猛地往前俯冲,攻击最右侧的轰炸机。
轰炸机上的零件蹦上了天。
7、必须养成这样一种习惯,使他所想到的任何东西,都能像表现在银幕上的一系列形象那样地浮现在他的脑海。
8、让摄影师的位置在剧作构思时就得以确定,决不是什么越俎代庖,而是电影编剧的职责所在。
《金色池塘》9、将轰炸时出现的闪电般的白光运用到影片里,一个接一个地在他们的脸上掠过,造成一种震动人心的场面,似乎悲剧即将发生。
10、进入电影剧作中的素材,必须是运动性的造型素材。
11、摄影应当从属于角色的感情和心理状态,创造性的画面应对叙述故事起重要作用。
12、阿尔芒都,“新古典主义风格”第二章:影视剧本是画面和声音的结合1、电影中的声音包括:人声、音响和音乐。
电影剧作者应使用声音作为剧作的元素。
2、声音和画面的结合包括:声画结合、声画分立、声画对位。
2、影视声音的特点

感情。
音色主要分为两大类:人声和乐器声。
二、音乐
(二)音乐的表现手法
2、音色 人声可分为: 女高音:又可分为花腔女高音和抒情女高音。 女中音 女低音
男高音
男低音
男中音
童声
二、音乐
(二)音乐的表现手法
2、音色 乐器可分为: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民族乐器分四类: 体鸣乐器:镲、锣
膜鸣乐器:大鼓、腰鼓
2、影规音乐的作用 (1)叙事
(2)情绪不主题的表达
(3)人物形象的塑造 (4)形成结构不节奏 (5)补充画面 (6)渲染画面氛围 (7)刻画人物内心 (8)暗示特定空间和时间
讨论
请分析该音乐片段的特点。
一、语言
一、语言
(二)语言的创作特点
纪录片、与题片中的语言:解说词要庄重、稳健、富有亲 和力,人物的语言要真实、自然、生活化,少人为痕迹。 广告片、宣传片中的语言:语音清晰、标准、音色优美、 富亍感染力,具有庄重、气势、雄伟壮阔的感觉。
新闻片中的语言:客观,丌能带有感情色彩,平稳、庄重
电规栏目中的语言:丌同节目形式有丌同的风格。
素的单声部进行的。
二、音乐
(二)音乐的表现手法
旋律的行进方式 重复式: 级进式: 跳进式: 环绕式: 模进式:
强调、单调
流畅、推动
活跃、激昂优雅源自婉转、特色二、音乐
(二)音乐的表现手法
2、音色 丌同的収声体由亍材料、结构丌同,収出声音的音色 也就丌同。 丌同的音色在特定的作品中也能表现出特定的情绪和
4、速度
5、调式 6、体裁
二、音乐
(三)影规音乐
1、影规音乐的概念 影规音乐丌仅指与门为影规作品创作的音乐,还包括在影 规作品中人为设计的播放的音乐。 一般将其分为: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叙事性音乐,情绪音乐,
视听元素考试重点总结

视听元素考试重点总结第一章影像第一节基本概念1、(简答)镜头的含义包括哪三方面?1、物理学中的“镜头”:指摄影机上的光学透镜组。
2、拍摄时谈到的“镜头”:指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之间所拍摄的画面。
3、剪辑后的镜头:两个剪切点之间的一段画面。
2、(简答)卢米埃尔兄弟时代使用的“活动电影机”,具有的五大优势:1、既能拍又能放,使用赛璐璐软胶片,集拍摄、印、放三位一体。
2、(机器的成本和重量,也都要远远低于爱迪生和其他发明家们的那些设备)成本低,重量轻,便于携带。
手柄式自重不到16榜,适合各种场景的拍摄。
3、(在速度上)放映速度1/16秒,更接近于1/24秒的正常速度。
4、依照缝纫机“动—停—动—停”的原理,制造了电影放映机的机械(片门,遮片),解决了机器的片带牵引问题。
5、同时又是一种投影式的放映机,可以把影像投射在银幕上。
这样便从技术上确立了投影式电影的群体参与性,可以让更多人同时观看。
3、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
巴拉兹曾把电影艺术譬喻为一种语言,与戏剧相区别。
这种“新语言”的特征(构成要素)是:1、在同一场面中,电影能够任意改变观者与银幕表现对象的距离,从而产生不同的画面景别。
2、能够把完整的场景分割成不同的部分(镜头)。
3、再同一场面中,能够改变拍摄角度、纵深镜头的焦点。
4、蒙太奇:按照一定的顺序把镜头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画面时间序列。
第二节画框1、画框的概念画框,也叫景框,原是美术创作中使用的一个台词。
简单的说,它是用木条或者线条包围成的一个封闭的四边框,用来把绘画的空间与绘画作品以外的空间分割开,并且相互区别。
影视作品的影像也是在这样一个四边框中呈现,它大致相当于镜头的取景框。
拍摄对象进入画框,也就是俗话说的“闯入镜头”,叫“入画”;相反,出画框就叫“出画”。
通常画框的左边叫“画左”,右画框叫“话右”。
2、画框的作用1、因为画框的包围,才使镜头拍摄到的影像与真实世界相区别。
2、我们看待真真实世界的习惯也决定了我们在结构画框时,带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影视视听元素分析

造型元素
显而易见旳是,影像“写作”和老式旳文学写作截然 不同,它并非使用抽象旳符号—文字进行体现,而是 经过大量直观可视、千姿百态旳影像传来信息、体现 信息、讲述故事旳。从这个角度看,影视艺术确实难 以归属于文字范围,而是更多地呈现为造型旳艺术, 也就是说,影视艺术主要是借助光、色彩造型元素来 体现人、物、环境来塑造视觉形象旳。所以,假如说 镜头元素是影像生成旳基本手段,那么,造型元素是 影像塑造旳形式要素,假如说影视作品是用镜头来写 作旳,那么,造型元素就是镜头写作旳基本材料。这 就意味着我们阅读影视作品要从阅读种种造型开始, 从熟悉多种常见旳造型元素及其利用规则入手。
俯视镜头
这里说旳俯视镜头,指旳是人眼处于日常生活状态下旳俯视镜头, 不包括类似鸟瞰镜头这么旳极端俯视镜头.俯视镜头没有鸟瞰镜头 旳统治感和主宰感。因为具有强烈旳心理优势特征,俯视镜头和 鸟瞰镜头一样是不太客观旳。鸟瞰镜头旳丰富、壮观视觉性质在 一定程度上消减了鸟瞰镜头旳不客观性。因为俯视镜头不具有鸟 瞰镜头旳壮观特征,所以俯视镜头虽然不像鸟瞰镜头那样高高在 上,但却充斥了被扭曲、扩张旳主观性。俯视镜头常被用来体现 站立旳大人看着脚下正在玩耍旳孩子或宠物、强大旳战士看着弱 小旳对手,高阶级旳上司看着下属等等。俯视镜头使视觉范围内 旳物质对象显得卑弱、微小,减低了视觉对象旳威胁性,相对增 强了主观视角这一方旳威胁性。俯视镜头中旳角色对象被推到与 镜头背景同等地位旳心理位置上,变得次要,感觉上似乎被背景 所包容、吞没。因为心理上旳作用,俯视镜头旳角度越大,其中 旳角色对象动作变得越缓慢、无力、呆滞,充斥不自信或幼稚感。 这是因为角色旳力量感被周围旳场景所吸收。
叙事蒙太奇分类 A时间顺序蒙太奇 B空间顺序蒙太奇 C逻辑顺序 蒙太奇
体现蒙太奇分类 A积累蒙太奇 B对比蒙太奇 C比喻蒙太奇 D节奏 蒙太奇
《影视声音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影视声音艺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601009 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 学时 2.5 学分实验学时:32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影视声音艺术》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培养广播电视行业所需要的声音方面的专业人才。
通过对影视声音元素、功能、特性,以及传声器、调音台等基础设备的技术层面的学习;对声音的层次、构成、艺术特点等艺术方面的学习,通过技术与艺术两方面,加上实验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对电视声音有较为系统、全面的把握,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敏感程度。
本课程的学习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图在阐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联系操作和应用。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与电视音响系统有关的声学基础知识,了解主要电声器件、设备、系统的原理、结构及电声电视音响技术的发展动态;掌握主要电视音响器件、设备、系统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及维护技能;熟悉电声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录音与制作技术。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
有些内容可采用现场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视听艺术声音的发展历程(2学时)1.教学内容(1)观摩影视声音艺术的教学入门片《雨中曲》;(2) 影视声音简史;(3)声音在电视节目中的功能;(4)声音在电视中的重要性2.重、难点提示(1) 影视声音的功能和基本作用;(2) 视听结合的认识规律;(3) 影视艺术声音的特征第二章电视中的声音(3学时)1.教学内容(1)声音三大元素及其形式、特点;(2) 声音三大作用;(3)声画组合四种方式(4)声画之间的主辅关系2.重、难点提示(1) 不同语言在各类型节目中的表现;(2) 电视音响的四大类型;(3) 声画关系在不同类型节目中的应用(4)声画之间的主辅关系第三章声音的物理特性(3学时)1.教学内容(1)声音相关的常用物理概念;(2) 声音的生理反应——声音三要素;(3)声音的心理反应——人耳的听觉效应(4)室内声学与音质2.重、难点提示(1) 声音的干涉现象;(2) 痛阈、听阈和动态范围的概念;(3) 声音三要素及相应的物理量(4)人耳的听觉效应,尤其是掩蔽效应和哈斯效应(5)混响声和混响时间第四章传声器(2学时)1.教学内容(1)传声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2)传声器的基本特性指标;(3) 传声器的使用原则(4)传声器使用的注意事项2.重、难点提示(1)不同种类传声器的区别;(2)传声器的正确选择;(3)传声器的指向性类型第五章调音台(2学时)1.教学内容(1)调音台的主要部件及功能;(2)数字调音台;(3)调音台的连接与使用2.重、难点提示(1)调音台的作用;(2)调音台各个旋钮、按键、接口、衰减器、显示系统的基本功能;(3)数字调音台的特点(4)与调音台有关的音频连接线和接口,以及音频处理系统的连接方式第六章数字音频基础(2学时)1.教学内容(1)数字音频概念;(2)数字音频转换原理;(3)数字音频工作站2.重、难点提示(1)模数转换步骤;(2)数字音频工作站的特点;(3) 数字音频信号质量保证第七章电视声音构成(2学时)1.教学内容(1)电视声音艺术创作的过程;(2)电视声音构成的原则;(3) 电视声音制作的工艺2.重、难点提示(1)理解声音构成的原则;(2)了解电视声音制作的四种工艺;四、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 声音的联想(2学时):(1)项目类别:选做√选做□(2)项目性质:设计性√验证性√ 综合性□ 创新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通过音乐、音响描绘视觉形象的功能、方式和手段,通过收听音乐教学片写出感想。
影视鉴赏课件第二章

第二章 影视艺术特性
• 第一面
一、影视画面的符号性
影视画面并不是现实的一种简单的复制,而是一种艺 术符号,既是对现实的记录,又是对现实的超越,是 被人赋予了意义的现实。 影视画面的两个基本特征 再现性:对现实时空的一种再现。 表现性:一种有目的的重新建构是影视制作者或 创作者根据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艺术的理解做出 的对现实的认识、理解和阐释。
电影的景别
第二章 影视艺术特性-画面
• 短焦距镜头:透镜视角越宽广,线条和形状的 扭曲也越严重,特别是在图像边缘部分。
电影的景别
• 一般以画面截取成年人身体部位多少为 标准,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 特写。
电影的景别
• 远景:是拍摄远距离景物的镜头。它可 表现广阔的场面。
电影的景别
• 全景: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它 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及人物和环境 的相互关系,能够展示比较完整的场景。
第二章 影视艺术特性-画面
二、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
电影的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 的范围。它取决于摄影机和被摄对象之间 的距离和采用的镜头焦距的长短。
第二章 影视艺术特性-画面
长焦距镜头:指焦距大于50毫米的镜头,又称望远镜 头,可以将远距离物象拉到近处。
第二章 影视艺术特性-画面
• 短焦距镜头:广角镜头。常用于景深范 围大的场合。
电影的景别
电影的景别
• 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 可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是表 现场面常用的镜头。
电影的景别
电影的景别
• 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 影画面。可以使观众看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细 微动作。
视听语言(第2章 - 声音)

(2)哲理性
概念:如果说日常生活言语大多是随机状态的随意交流的 话,那么视听作品中的说白往往要求高度凝练,它是创作 者借助人物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法。
(3)风格化
概念:风格化是现代影视作品中说白的一个显著审美特征。 它或者是荒诞不经的,或者是唯美伤感的,或者是诙谐调 侃的……
还有一种创作也颇令人关注,那就是影视作品中的人 物说白极度膨胀,大量的人物心理活动外化为演员的说白。
人们在观赏影片时,会不由自主地结合情节、人物情绪、 画面内容等来感知音乐,所以音乐所表现的形象是具体的。
2.结构形式上的灵活性
纯粹的音乐作品跟文学作品一样,是讲究完整性的。影视 音乐则不受趋势的制约,它在结构上可以完整,也可以不 完整,可以是片段的,也可以保持整个旋律。
影片中的音乐不是叙事的主体,它只在需要的时候出现。 而且出现了也力求与影片的整体相处和谐。
小结
对白是作品叙事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为人物的交流 语言;独白是作品中人物的喃喃自语,属于“在场者”的 内心表达;而旁白属于幕后的讲述者,它在画外遥望镜头, 就像观众遥望故事一样,不同的是它与故事存在某种关联, 它有知,它伴随影视画面的存在 而存在。
从影视音乐的形态上划分,影视音乐可以分为器乐和声乐、 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几种。器乐指的是使用乐器演奏 而成的音乐,声乐指的是由人演唱的歌曲/音乐,有声源 音乐即画内音乐,是由镜头中人物的演奏或演唱而生成的, 客观自然,具有现场感和叙事色彩;无声源音乐则来自于 画外,是一种创作者外加的音乐形式,具有明显的主观写 意色彩。
戏剧是舞台艺术,通常表演的意味很浓重,不仅人物的动 作夸张,对白的言语也是咬文嚼字且字正腔圆的所谓“戏 剧腔”,而影视艺术是用镜头语言再现交流内容的,摄像 机与人物基本可以实现“零距离”交流,演员无需通过刻 意夸张去吸引观众的目光。影视作品以真实为美学目标, 天然要求所有的语言形式贴近生活,呈现自然化的特征, 所以,作品中的人物说白大多具口语化倾向,语气语调也 大抵模仿现实生活自然自在的状态情形。
广电音乐音响复习资料最全整理版

《广电音乐音响》第一章绪论第二节广播影视中声音的发展历程(一)广播的发展历程1906年,无线电“传声”诞生。
1906年12.24日,费登森组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1920年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进行了首次商业无线电广播,是“世界广播史的首日”在美国,1927年电台增至733座,收音机亦增至650万台,并于同年成立美国全国性广播网。
在欧洲其他国家,电台也纷纷成立并且不断发展1922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于11月14日正式开播。
1922年,记者出身的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个50W的广播电台,1926年10.1日,自己建成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哈尔滨电台。
1928.8月在南京创办:中央广播电台。
1927年,奉系军阀空中的东北无线电长途电话监督处又分别在天津、背景建起两座广播电台。
1927年3月,上海新新广播电台(私人经营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主要是播送商业行情和新闻,也有少量音乐节目。
1927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建立起全国性政权。
1928年8月在南京创办了“中央广播电台”,呼号为XKMC。
1940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以周恩来为首的广播委员会)。
广播事业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66接管国民党电台加以修复,改造私营电台,重点建设新中国中央电台和省市电台。
第二阶段:1966.5.16~1976。
“文革”十年。
广播电视事业遭到极左路线的破坏。
第三阶段: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今,这是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新阶段。
(二)声音在影视中的发展历程1895年12.28日,电影诞生了。
1927年由于电光管的发明,声波能够转换成电磁波记录在胶片上,结束了无声电影时代。
第一部有声片是1927.10.23播放的美国影片《爵士歌王》。
1925.10.2日,英国人约翰`贝尔德成为能够完整传送、接受电视画面的第一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背景音乐 在电影《卧虎藏龙》中,玉蛟龙深夜欲偷走青 冥剑,被俞秀莲发现前去阻拦,两人发生了一 场激烈的夜斗,导演特地采用了一大段节奏紧 张的音乐来渲染这场打斗的气氛。这时的音 乐起到了衬托动作节奏的作用,这就是背景音 乐。背景音乐主要用于人物对话和动作背景, 起到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背景音乐犹如 人物对话或者动作的伴奏,不参与剧情的发展。
声音并不解释画面,而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将 画面贯串起来,造成一种完整的形象。例如 画面是一组短镜头,描写时间过程、人物成 长或脑海中回忆的各种片断时,音乐只写出 一种情绪或着力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使画 面的蒙太奇更为凝聚集中,以加深观众对影 片的理解。比如,火车的行进声并不是与
火车开动的画面结合在一起,而是与人物 焦急的面部特写组接在一起
(4)片尾音乐 片尾音乐是指用在影视剧片子结束之前出演 职员字幕时的衬底音乐。很多优秀的影视剧 音乐是在片尾出字幕时作为背景音乐出现的, 它既有将影视剧的结尾情绪推向高潮的功能, 也有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比如《卧虎藏 龙》的片尾音乐就是演职员表出现时演奏的 一段背景音乐,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出一段深 沉悠长的音乐,给刚刚看完故事的观众余音绕 梁之感,令人久久回味。
二、表现冲突 电影《雷雨》在表现剧中人物不同的心境时, 用了蝉鸣声。当人物心情烦躁时更觉得夏天 的燥热,于是导演用一阵紧似一阵的蝉鸣声来 表达人物的心境,为冲突的爆发起到了酝酿的 作用。而当人物之间的冲突终于爆发时,窗外 传来的是一阵阵滚动的雷声和雨声。这些声 音既是生活中真实的声响,同时也强化了剧中 人物矛盾交织中的内心冲突。
声画对位
声音与画面在情绪、气氛、格调、节奏、内 容上造成对立、对比,从另一个侧面来丰富 画面的涵义,产生一种潜台词。
声画对位造成画面与声音之间在情绪、气氛、 格调甚至内容方面的对立和差异,从而调动观 众的联想和思考,使观众体味到其中包含的新 的意义和潜台词,达到对比、象征、隐喻等艺 术效果,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2)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是影视作品中为表达作品主题思想、概括 作品基本情绪、刻画主人公性格和表现作品的总体 风格而创作的音乐,是影视剧音乐的核心部分,也是 作品音乐发展的基础。主题音乐的创作要求鲜明而 富有表现力,它在剧作中将多次出现,并且贯穿全片。 它包括主题音乐和主题歌延伸或变奏两大类型:电 影《人鬼情未了》和《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主题 音乐就是根据剧情所表现的情绪的基调来创作的; 主题歌的延伸和变奏是主题音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 比如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采用主题歌《我心永 恒》的旋律,作为全剧的主题性音乐在高潮处出现, 充分展现了影片歌颂的爱情主题。
音乐的作用
1、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2、用于镜头的组接 3、控制影片节奏 4、表现作品的主题 5、渲染气氛
第四节 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声画关系
声画合一(同步) 声画平行 声画分离 声画对位
声画合一
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 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声画平行
第三节 声音的分类
声音分类
人声 音响 音乐
人声
对白 旁白 独白
对白的 作用
1、叙述作用 2、刻画人物性格 3、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4、影视转场的手段
旁白的作用
1、用在作品的开头介绍时代背景 2、作为介绍人物的手段 3、作为揭示人物内心隐秘的手段 4、作为谋篇布局的手段
音乐
就声源来分类: 1、有声源音乐 2、无声源音乐
音乐的功能
(1)片头音乐
电影音乐通常用于作品的片头和片尾,也有的以主 题歌或者插曲的形式出现。片头音乐是指放在作品 开头的音乐。片头音乐一般有两个作用,其一是在 故事开始之前把观众的情绪带人到所要讲述的故事 氛围之中,比如电影《珍珠港》开头的音乐:其二是 预示作品所要揭示的主题,如《辛德勒名单》中的 音乐,表达了对德、意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残酷暴 行的悲愤和对犹太人无限同情的哀伤的主题。
次年,华纳又推出了由当时著名歌手主演 的《爵士歌王》,这部影片不仅有音乐,还加 入了一部分对白,所以被看作是电影史上第一 部有声片。这两部片子作为有声电影的先驱还 存在着很多缺陷,但尽管如此已足令当时看惯 了“哑巴”电影的观众为之倾倒。1928年,华 纳兄弟公司进一步完善了有声电影的录制和放 映技术,拍出了具有全部对白的真正意义上的 有声电影《纽约之光》。
这在当时影界造成了称得上惊天动地的 影响。包括卓别林在内的一些习惯了表现无 声电影的艺术大师们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而大部分电影工作者欣喜万分,他们一心想 摆脱关键对白字幕打出造成的隔离,正如爱 森斯坦所说“无声电影一心要获得音响,获 得音响效果”。
电影声音的出现不但从总体上影响并推 进了电影艺术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电影的表 现形式,出现了诸如音乐片、歌舞片等新的 影片类型,并使一些特定题材的电影,如侦 探片、恐怖片获得了新的发展。
第二节 声音的意义
一、表现空间 我们知道当声音发生于某一地点的时候,往往 会反映出这一地点特定的空间特征。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有很多用声音表现环境动 态的方法。比如用马蹄声由远而近或由近而 远来表现声音距离的远近;用汽车喇叭声和市 井嘈杂的人声来传达出城市的空间感;用鸡鸣 狗吠家畜的叫声来表明乡村环境;用牛羊的叫 声和马蹄声表现草原的生活场景,等等,这就 是人们常用的声音造型手法。
第二章
声音
如果电影中只有画面而没有声 音,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电影中的声音和画面具有同样 重要的意义,它具有表现内容、描绘 情节、渲染气氛和抒发感电影史上,习惯于把 1927 年以前摄制 的电影说成是,“无声的”,是默片。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与美国的 “通用电气公司--西方电气公司”集团合作, 开发出一种被称作"维他风"的唱片伴音系统, 并利用该系统拍出了第一部带有声音的影片 《唐璜》,但这部影片中的声音还只限于一 些音乐。
比如, 《老枪》中,“ 老枪”回到家乡,看到站 岗的德军士兵,他回想起妻子和儿女被德国法 西斯杀害的情景,这时画面中闪回他和亲人欢 聚的情景和他妻子被德军用燃烧弹杀死的情 景,而声音则是优雅的家乡音乐。声音和画面 内容的差异,渲染出主人公的美好回忆与残酷 现实之间的强烈冲突,使人物情感表达得更为 强烈。
独白的作用
1、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2、用来介绍剧情
音响
除语言和音乐之外所有声音的统称
音响的分类
自然音响 动作音响 背景音响 机械音响 枪炮音响 特殊音响
音响的作用
1、增强银幕空间的造型力量 2、渲染环境气氛 3、可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4、可以作为连接镜头的手段 5、作为一种戏剧元素,推动情节发展 6、使沉默成为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表现手段 7、象征和隐喻
三、象征意义 导演在影视剧中常常会利用声音的象征性作 为渲染气氛和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段。在 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琼花历经艰险终于找 到了娘子军连的时候,音乐中加进了犹如清泉 流动的旋律,形象地描述了琼花历经艰辛找到 了红军队伍的激动心情。
四、声音的色彩 声音的色彩主要是指在发音过程中持续表现 出来的具有个人特性的声音,在声乐中称之为 “音色”或“音质”。声音的色彩是由超出 语言意义的发音的高低、响度、速度和音色 混合组成的。在艺术作品中,声音色彩不仅代 表着说话人在声音器官方面的个体特征,还象 征着说话人的性格、体貌和文化背景。所以 在很大的程度上,声音色彩代表着发音人的感 情状态和具体生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