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影视中的声音

合集下载

经典课件:竖起耳朵倾听影视中的声音

经典课件:竖起耳朵倾听影视中的声音
.
影视中音乐
电影音乐的特性
• 1.指向性 • 2.辅助性 • 3.独立性 • 4.片断性
.
影视音乐的创作要求
• 1. 民族性 • 2.地域性 • 3.时代性 • 4.创新性
.
话说《卧虎藏龙》音乐特色
在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奖中, 《卧虎藏龙》 获得的10项提名包括 “最佳原创音乐”及“最佳主题曲”。 随着奥斯卡之夜的一步步临近,影片 曲作者谭盾是否真的能蟾宫折桂成为 越来越热的话题。看罢《卧虎藏龙》, 也真的很难说清,是音乐成就了影片, 亦或影片成就了音乐。
.
2. 叙事功能 – 音乐直接对情节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 实例分析
– 歌舞片《如果爱》中, 音乐起着很重要的叙事 作用。
.
3.生活化:与戏剧语言比较 – 影视说白常具有口语化的倾向,显得生活化,
非常自然。
.
说白的类型及其作用
1. 对白 – 两个(及以上)人物之间的对话,是人物最
直接和明确的交流方式。 – 作用:
• 传达叙事信息 • 表达思想主题
.
2. 独白(内心独白) – 独白:画面中人物(幕前)的即时独自言语 – 作用:
乐,而且音乐能和画面有完美的结合, 但会比较贵; • 如果选曲,在成本方面会比较经济,但 别的广告片也可能会用到这个音乐。
.
• 实例分析
–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 文革时期的革命歌曲, 很好地交代了故事发生 地的时代背景。
.
• 实例分析
– 《有话好好说》里的京 腔十足的说唱,《勇敢 的心》中的苏格兰风笛 独特的音色,都体现了 其地域文化与风情。
.
• 实例分析
– 美国影片《沉默的羔羊》 中,充分调度了各声音元 素在声场的丰富组合关系, 创造出近乎完美的空间幻 觉。

9.竖起耳朵倾听影视中的声音

9.竖起耳朵倾听影视中的声音

不同的场景连接起来。
– 传达独特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含义
• 实例分析
–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 挂》中,木锤捶脚声 具有很好的象征意义,
象征着对权利的争夺。
声画关系
一、声画同步
– 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屏上与所发声音保持同 步的自然关系。 – 作用:
• 加强画面的真实感 • 提高视觉形象的感染力
• 实例分析
而最值一提的是贯穿影片始终的大提琴
声。世界首席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将古典与通 俗不着痕迹地糅于一体,传达给了每一位观众。 影片后半部分的音乐以琴声为主体,那颇携古 风的琴声,带着一丝沧桑与悲凉,波澜不惊地 一直一直响下去,直至李慕白走到了生命的尽 头,直至玉娇龙跳下了武当山谷…… 音乐无国界,《卧虎藏龙》证明了被固有 文化分隔成不同类别的音乐同样可以互补长短, 更能推开世界之门。
影片中最叫座之处大概要数俞秀莲和 玉娇龙夜斗一场,传统的中国鼓点一声紧 似一声。两人在鼓声中凌空打斗,绝地奔 走,鼓声所传达的意境竟是一个“打”字 所不能达到的。影片还搀杂了非洲鼓、京 戏锣、新疆乐器等创造出的诸多音乐元素。 为了配合李慕白的侠客风采,在他诗 一般的语言背后,隐隐传来的是笛箫之声; 茫茫大漠中,从玉娇龙对半天云的追打到 两人一起看星,我们听到的始终是曲折峥 嵘的新疆手鼓。还有二胡、琵琶的空灵之 音,不一而足。
扩大画面空间,渲
染出一种恐慌和动 荡的情绪。
– 可以刻画人物心理,尤其是主观音响。
• 实例分析
– 《天堂电影院》中多次出现音 响:
• 中年托托听到阿尔弗莱德死讯时 的雷雨声;
• 托托在废弃的影院“听到”当年 的喧闹声
• 托托再看到昔日情人的女儿时的 玻璃杯落地的粉碎声。
– 可以连接时空

《影视分析之声音》课件

《影视分析之声音》课件
:声音的 强弱、快慢、 长短等变化, 形成一定的规
律和节奏感
韵律:声音的 音色、音调、 音量等变化, 形成一定的韵
律感和美感
节奏与韵律的 结合:通过节 奏和韵律的变 化,增强声音 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节奏与韵律的应 用:在影视声音 中,节奏和韵律 的应用可以增强 画面的节奏感和 韵律感,增强观 众的观看体验。
通过声音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通过声音传达人物的情感变化 通过声音展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通过声音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声音可以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动机
声音可以营造氛围,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使观众更好地沉浸在剧情中
声音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例如通过音乐、音效等来预示剧情的转折或高潮
《庆余年》:背景音乐、音效、台词等声音元素,营造出历史氛围,增强了剧情的厚重 感和历史感。
社交媒体:利用声音吸引用户注意力,提高互动性 短视频平台:通过背景音乐、音效等增强视频表现力 直播平台:主播的声音和背景音乐营造氛围,吸引观众 游戏:通过声音设计增强游戏体验,如背景音乐、音效、角色配音等
《地球脉动》:运用自然声音,如 动物叫声、风声、水流声等,营造 出真实、生动的自然环境。
《人生七年》:运用人物对话和背 景音乐,让观众深入了解人物的内 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舌尖上的中国》:运用食物制作过 程中的声音,如切菜、炒菜、煮饭等, 让观众感受到食物的美味和制作过程 的乐趣。
影视声音的分类
对白:角色之间 的对话
旁白:叙述者或 角色的内心独白
独白:角色自言 自语或内心独白
音效:背景音乐、 音效、环境音等
背景音乐:用于烘托气氛,增强情 感表达

影视鉴赏影视声音的艺术表现

影视鉴赏影视声音的艺术表现

1.3.2 影视声音的艺术表现声音元素是影视语言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强化了影视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它的出现,扩展了影视刻画时空的能力,改变了电影的存在形式,在电影光、平面、立体、时间四个维度之外,增加了第五维度。

声音改变了影视的美学原则,改变了早期电影的无声性、纯视觉性,推动影视艺术奔向声画结合、视听交融的新天地。

一、声音的类别与表现功能影视创作中的声音元素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人声、音乐和音响。

(一)人声人声,也称“人物语言”,是指人的发声器官声带所发出的一切声音。

影视艺术的表现对象一般以人为主,因此人声是声音中最活跃、信息量特别大的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因素。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的语言声音是交流信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基本方式。

人声和镜头的画面结合能起到叙述内容、刻画人物性格、扩大画面容量、展开故事情节的作用。

人声包括对白、旁白、独白。

对白是指画面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交流的话语。

好的影视对白具有动作性、个性化、口语化的特点,力求短、精、巧、美。

它与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塑造密切相关,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刻画性格、表现情感,还可以烘托环境、推进故事。

对白作为影视艺术听觉内容的一部分,扩展了以造型为主的艺术可能性。

对白的这种表意表情的功能是非常清晰的。

旁白代表作者或剧中人物对剧情进行介绍或评述的解释性语言,它由画面时空以外的人所发出。

旁白可用于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环境等,常用作故事的引子,也可用来介绍人物的姓名、职业、年龄及重要的前史,在剧情作大幅度时空跳跃时,旁白也可对省略的事件过程作简短说明,使情节过渡自然,当然,它也可用于议论点评、抒发感情。

在以画面为主的情况下,旁白应该做到源于画面,不重复画面;概括画面,不脱离画面。

独白是人物内心活动的语言阐述,发自于画面中某一个角色的内心,是角色思想活动的表现。

解说词也是一种旁白,多运用在非剧情片中,如纪录片、新闻片等,在教学媒体编辑中也经常用到解说词。

影视动画中声音的运用

影视动画中声音的运用

体出现的, 在该片中却成了有生命的东西, 它们运
动时发出的声音并不能用传统音响的概念来定义为
教 动作音效, 更而像是一种特殊音效。

特殊音效是人为制造出来的非自然音效或对自
与 科 研
然音效进行变形处理的音效。由于动画片重视内容 和形式上的想象力和夸张的特征, 使得特殊音效在
动画片中显得更为重要。这类音效在神话或科幻类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元素一般可以分为话语、音 响和音乐三大类型。影视动画由于 其独特的艺术 性, 听觉语言的表现 和一般影视也 有着明显的区 别, 根据影视动画声音元素的特点, 我们可以将它 分为角色配音、音效和音乐三种类型。
一、富于表现的角色配音 一般影视中人物往往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人 物是片子的灵魂, 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 完成 对影片的叙事。而在动画片中, 动画角色取代了故 事片中的人物。因此, 一般影视中人物的话语, 在 影视动画中就表现为了动画角色的配音。 我们可以把动画片中的角色分为三类: 人物角 色、动植物角色和现实中存在或不存在的无生命的角 色, 即第三类角色。动画片中这三类角色的地位是平 等的。人物角色包括了人类、神怪灵精、甚至机器 人、外星人等; 动物植物角色和第三类角色在动画片 中有的以写实的面貌出现, 有的是以在原形基础上夸 张变形的面貌出现, 也有的是以拟人的形式出现。 由于 高度假定性 ! 的存 在, 动画 角色的选 择和创造有着极大的自由。动画角色配音是对角色 的再塑造, 它不单包含录音师对动画片声音的主观 性创作, 同时包含编剧、导演在构思影片叙事以及 整体结构时对声音要素的利用。 按照一般影视声音的分类, 话语主要由对白、 独白、旁白、心声、解说、群声等组成。但有的动 画角色的配音无法在 传统语言分类中 归类, 比如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视听语言学分:3计划学时:48适用专业:摄影摄像技术1.前言1.1课程性质《视听语言》课程是专业拓展课程,视听语言是对影视作品的艺术表达方式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对于影视专业类的学生来说,无论是进行剧本创作、镜头设计、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剪辑,都要掌握视听语言的相关理论与基本常识。

也就是说,对其它课程来说,视听语言起着一个知识的支撑和勾连作用,有着广泛的迁移功能,学生如果学好、学精了这一课程,就能为后续的技能课程产生很好的行动指导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影视镜头语言运用的普遍规律,学习如何通过画面和声音进行叙事、表情达意。

通过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影视创作的全过程,搭建起一个视听分析和影视类作品创作的理论。

1.2设计思路依据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分析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职业目标与职业要求,围绕职业工作需要的核心能力,突出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的特点,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实施和考核。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掌握影视艺术创作中声画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规律;建立起影视编导专业学习的脉络和结构,了解各门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视听思维,能运用视听语言进行表达。

本课程的学分为3,总学时为48学时,建议学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相应调整课时计划。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视听语言》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掌握影视艺术创作中声画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规律;建立起影视编导专业学习的脉络和结构,了解各门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视听思维,建立蒙太奇化的分镜头脚本构思能力、影视作品鉴赏能力,在熟练掌握视听表达的一般规律的同时,使学生在进行创作和表达时,可以从抽象的文字思维转换为声画结合具象的影视语言思维,在影视创作过程中前期能写出有画面感的用镜头语言来表达的剧本、分镜头本,拍摄过程中具备准确落实视听语言要求,在后期剪辑过程中,运用视听语言思维进行影视作品的内容表达。

《2024年浅谈声音在影视艺术中的重要作用》范文

《2024年浅谈声音在影视艺术中的重要作用》范文

《浅谈声音在影视艺术中的重要作用》篇一一、引言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等多种元素来表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色彩。

其中,声音作为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声音在影视艺术中的重要性和表现方式。

二、声音的分类及作用1. 对白:角色之间的交流对白是影视作品中最为常见的声音元素之一,它是角色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

通过角色的对白,观众可以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对白还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2. 音效:强化画面感和情境感音效是指影视作品中除了对白之外的所有声音,包括背景音乐、环境声、动作声等。

音效的作用是强化画面的表现力和情境感,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

例如,在动作片中,通过音效可以表现出动作的力度和速度,增强观众的紧张感和兴奋感。

3. 背景音乐:营造氛围和情感色彩背景音乐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可以为影片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色彩。

不同的音乐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声音在影视艺术中的重要性1. 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声音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对白的表达和音效的配合,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影片的主题和意义。

2. 塑造人物形象声音可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对白的表达和语音的刻画,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内心世界。

同时,音效和背景音乐也可以表现出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情境,从而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

3. 传递情感和氛围声音可以传递情感和氛围,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通过对白的情感表达和背景音乐的渲染,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影片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影片的主题和意义。

四、声音与画面的配合声音与画面的配合是影视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视听语言12影视声音

视听语言12影视声音

▪ 第四,声音还可以扩展画面的表现范围。
《公民凯恩》
2021/6/16
8
结束语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影视声音
2021/6/16
1
第一节 声音概述
▪ 影视声音
▪ 是指声音在影视中的艺术存在,是指与视觉 画面共同构成银幕空间和银幕形象的听觉艺 术形态。
2021/6/16
2
声音的出现给电影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 1、电影反映现实的假定性更小了,更接近于 真实的生活。电影的现实更具备了生活逻辑。
▪ 2、表现的局限性小了,可以直接反映生活中 声音世界。声音无需像过去那样由视觉因 素来承担,因而,视觉因素得到了解放,能 更好地发挥起本身的特点。
2021/6/16
7
声音在影视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 第一,影视作品经常会通过人物的对白、内心独白 等声音塑造人物的形象,同时也实现创作者的主观
表达。《阳光灿烂的日子》《两岸大烟枪》《城南 旧事》
▪ 第二,利用声音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浪潮》《雅虎广告》《中国队勇夺世界杯》
▪ 第三,很多影视作品从选材到人物刻画都与声音有 关。《音乐之声》《毕业生》《活着》《一条叫旺 达的鱼》
2021/6/16
3
▪ 3、内在的运动更加丰富了。电影增加了内在 的感情运动——音乐,和理性思维的运动— —语言。
▪ 4、蒙太奇的作用改变了。电影不再依赖蒙太 奇来承担声音要表达的内容。
▪ 5、场面调度的作用增加了。纵深空间的可能 性大大增加,因此画面的层次和声音的层次 也就更加丰富了,所表达的含义也更复杂了。
2021/6/16
4
▪ 6、电影节奏的形成因素不仅丰富了,并且复 杂细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声音的分类
音乐: (1)片头音乐
电影音乐通常用于作品的片头和片尾,也有的以主 题歌或者插曲的形式出现。片头音乐是指放在作品 开头的音乐。片头音乐一般有两个作用,其一是在 故事开始之前把观众的情绪带人到所要讲述的故事 氛围之中,比如电影《珍珠港》开头的音乐:其二是 预示作品所要揭示的主题,如《辛德勒名单》中的 音乐,表达了对德、意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残酷暴 行的悲愤和对犹太人无限同情的哀伤的主题。
人声:
— 、对白 在影视剧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是展开矛盾、推进情 节和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环节。由于剧中角色的不 同,对话的音色音质也各有不同。观众出于生活经 验的提示,对于不同的人声会产生不同的想象。比 如如果是音色粗重、音质低沉的声音,观众会认为 这是一个粗鲁的男人,或者是肥胖的、上了年纪的 或者做粗活的女人;如果是一种纤细、轻柔的嗓音, 观众会想象是一位优雅的女士或小姐。如果语速较 快,会给人干练麻利的想象;如果语速很慢,会给人 以慵懒傲慢的感觉。人物的对话一定要跟人物的外 型气质相吻合,否则会使观众感到别扭。
1910年8月27日,在美国新泽西州西奥 兰治的某所实验室里,爱迪生第一次展示了 能够将画面和声音同时记录下来的带有声音 的电影,但因为技术不完善,这项发明只是 昙花一现。在此之后的十几年间,有不少电 影公司不断尝试用各种办法为电影配上声音, 但是因为技术原因,始终无法很好的解决声 画同步和扩音问题。
(5)片尾音乐 片尾音乐是指用在影视剧片子结束之前出演 职员字幕时的衬底音乐。很多优秀的影视剧 音乐是在片尾出字幕时作为背景音乐出现的, 它既有将影视剧的结尾情绪推向高潮的功能, 也有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比如《卧虎藏 龙》的片尾音乐就是演职员表出现时演奏的 一段背景音乐,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出一段深 沉悠长的音乐,给刚刚看完故事的观众余音绕 梁之感,令人久久回味。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与美国的“通用电 气公司--西方电气公司”集团合作,开发出 一种被称作"维他风"的唱片伴音系统,并利 用该系统拍出了第一部带有声音的影片《唐 璜》,但这部影片中的声音还只限于一些音 乐。
次年,华纳又推出了由当时著名歌手主演 的《爵士歌王》,这部影片不仅有音乐,还加 入了一部分对白,所以被看作是电影史上第一 部有声片。这两部片子作为有声电影的先驱还 存在着很多缺陷,但尽管如此已足令当时看惯 了“哑巴”电影的观众为之倾倒。1928年,华 纳兄弟公司进一步完善了有声电影的录制和放 映技术,拍出了具有全部对白的真正意义上的 有声电影《纽约之光》。

(2)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是影视作品中为表达作品主题思想、概括 作品基本情绪、刻画主人公性格和表现作品的总体 风格而创作的音乐,是影视剧音乐的核心部分,也是 作品音乐发展的基础。主题音乐的创作要求鲜明而 富有表现力,它在剧作中将多次出现,并且贯穿全片。 它包括主题音乐和主题歌延伸或变奏两大类型:电 影《人鬼情未了》和《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主题 音乐就是根据剧情所表现的情绪的基调来创作的; 主题歌的延伸和变奏是主题音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比如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采用主题歌《我心永 恒》的旋律,作为全剧的主题性音乐在高潮处出现, 充分展现了影片歌颂的爱情主题。
人声: 三、独白 独白是由剧中某一个人物以画外音的形式说出内心活动,也 是塑造人物、推进情节发展的重要环节。独白的声音通常与 对话的声音有着明显的区别。同对话相比,独白的声音应该 更为低沉和平缓,表现出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比如日本电 影《八月照相馆》的结尾有一段经典的旁白,表达了身患绝 症的照相馆主人永元对女交警德琳深藏于内心的爱情:我知 道,爱情也会像我那些照片一样褪色,永远只能停留在记忆中。 但是,只有你并没有成为我的回忆。你会在我的心中永远美 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是你让我能够如此幸福地带着爱 离去,我要对你说“谢谢”。《八月照相馆》讲述的是一个 照相馆主人永元与女交警之间平凡而深厚的爱情故事:当一 直彷徨而又伤感地活着的永元遇到了开朗而活泼的德琳时, 他的心被爱情点燃,但是当他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将不久于人 世时,又决定把爱情深藏于内心,以免给德琳带来沉痛的精神 打击,因此永元只能用内心独白表达他的心苗。
有 声 电影出现后,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投入 了对电影的画面语声引关系的研究,当画 面的蒙太奇出现后,人们发现了蒙太奇能 给电影镜头与画面意义的构成带来无穷的 创造力,便把蒙太奇引入了声音及其与画 面关系的构成当中。蒙太奇对电影音响的 介入使电影音响深藏的潜力和魅力被挖掘 了出来,他不仅仅是镜头画面的辅助物, 而是成为了一种具有相对独立的,能表现 出个性的东西。
音效:
1、自然音效 影视剧中常常可以听到雷声、雨声、鸟叫声,或者 机器声、钟表声、枪声等各种自然界以及生活环境 中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影视剧中被称做“音响效 果”。音响效果的作用是配合画面内容,进一步营 造自然和生活环境的真实氛围。如果画面上只有汽 车奔跑而没有汽车的马达的轰鸣声,显然就不会给 人真实的感觉。自然音效主要是指大自然的各种音 响,比如风雨雷电、山洪暴发、飞禽走兽的鸣叫、 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巨星陨落等由大自然的运 动所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往往具有独特的空间环 境的特点,对于介绍自然背景有着传神逼真的效果, 录音师往往为了使效果更为逼真,坚持到拍摄的实 地去采集这类声音。
(3)主题歌 主题歌是在影片中表明主旨的一种音乐形式,它用 歌唱的方式直接点明作品主题或主人公`b声,主题 歌往往起到概括影视剧基本内容和表达主题思想的 作用,是影视剧音乐创作的中心。主题歌的旋律也 可以作为主题音乐进行发展和变奏,可以多次反复, 贯穿全片。比如电影《红色娘子军》用主题歌《娘 子军连连歌》来掀起音乐的高潮:“ 向前进向前进, 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 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 ”当代的许多电 影作品常常有多首主题歌,在不同的段落演唱,或者 概括出不同段落的基本剧情,或者代表男女主人公 的不同心声,或者表达出丰富的作品内涵。
第一位正式将音乐观念引进电影之中的是电影之父 葛里菲斯(D.W. Griffth),他在《国家的诞生》 (Birth of Nation,1915)一片中,首次与音乐 家布瑞尔(Joseph Carl Briel)创作出美国民俗 歌谣的完整配乐型态,这是电影音乐的一大转捩点, 也显示了音乐开始属于电影本身组成的一个要素。 在当时,电影的发明是以视觉的再现与享受为考量, 并以视觉影像为主要的传播途径。而当时的影评家 着重的观点在于视觉的精进,很少评论家或学者兼 具完整的音乐专业背景,因此葛里菲斯这项创举便 写下了电影音乐史的第一页。
(4)背景音乐 在电影《卧虎藏龙》中,玉蛟龙深夜欲偷走青 冥剑,被俞秀莲发现前去阻拦,两人发生了一 场激烈的夜斗,导演特地采用了一大段节奏紧 张的音乐来渲染这场打斗的气氛。这时的音 乐起到了衬托动作节奏的作用,这就是背景音 乐。背景音乐主要用于人物对话和动作背景, 起到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背景音乐犹如 人物对话或者动作的伴奏,不参与剧情的发展。
第二节 声音的意义
一、表现空间 我们知道当声音发生于某一地点的时候,往往会反映出这一 地点特定的空间特征。根据这一原理,导演可以利用声音的 元素再现某一地点的气氛和环境氛围,给观众造成身临其境 的感受。比如古诗中有“蝉鸣林更静”、“深山闻鸟语”等 句子,就是在动静的对比当中,利用“蝉鸣”和“鸟语”的声 音元素和空间色彩,以动写静,将“林更静”和“深山”的空 间感立体地呈现了出来。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有很多用声音 表现环境动态的方法。比如用马蹄声由远而近或由近而远来 表现声音距离的远近;用汽车喇叭声和市井嘈杂的人声来传 达出城市的空问感;用鸡鸣狗吠家畜的叫声来表明乡村环境; 用牛羊的叫声和马蹄声表现草原的生活场景,等等,这就是人 们常用的声音造型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默片时代那些提供现场 演奏的钢琴小品,基本上都与电影的画面没有 直接的关系,那些钢琴乐谱多为已谱写完成的 现成品,不是专为剧情或影像量身定做的,因 此当萤幕出现悲伤的故事,有可能此时弹奏的 音乐却是快乐轻松的曲调,画面与音乐之间的 互动不容易协调,甚至出现错臵。这种不搭调 的现象随即受到重视,并获得改进。但早期的 电影大师们不断地尝试给一部又一部电影配乐, 或是请歌手或演员在银幕后现场歌唱或对白, 或是用留声机录下一些生活中的声音一起播放 刚开始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也闹出了很多笑话.
人声:
二、旁白 在影视剧中旁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人公的述说, 另一种是第三者的述说。主人公的讲述,关键是要 同主人公的音色音质和角色的外型相吻合。比如德 国电影剧本《魔山》开头有一段典型的旁白:一幢 白色的房舍坐落在绿树丛中。没有风,景物如同模 型,屹然不动。汉斯· 卡斯托普站在阳台上。响起讲 述者的声音——讲述者(画外音):“我们要讲的汉 斯· 卡斯托普的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好比一件 古老的青铜器,已经覆盖了一层绿锈。所以我们今 天将这个故事在时间的表达上处处体现出这是个久 远的故事。
四、声音的色彩 声音的色彩主要是指在发音过程中持续表现 出来的具有个人特性的声音,在声乐中称之为 “音色”或“音质”。声音的色彩是由超出 语言意义的发音的高低、响度、速度和音色 混合组成的。在艺术作品中,声音色彩不仅代 表着说话人在声音器官方面的个体特征,还象 征着说话人的性格、体貌和文化背景。所以 在很大的程度上,声音色彩代表着发音人的感 情状态和具体生活背景。声音的色彩可以分 为明亮型、宽厚型和沉闷型三种。
这是第一部带有音乐和部分对话场面的故事片,它促 使整个电影工业向有声电影冲击。而次年的第一届 奥斯卡也特别颁了一个“特别奖”给华纳兄弟影片 公司,藉此来表彰他们对电影事业革命性的贡献。 从此以后,电影从无声迈向有声。这在当时影界造 成了称得上惊天动地的影响。包括卓别林在内的一 些习惯了表情表现无声电影的艺术大师们目瞪口呆, 不知所措;而大部分电影工作者欣喜万分,他们一 心想摆脱关键对白字幕打出造成的隔离,正如爱森 斯坦所说“无声电影一心要获得音响,获得音响效 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