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影视的画面与声音
五 影视艺术的画面和声音

五影视艺术的画面与声音电影和电视作为视听艺术,是用最具视听造型性的声画语言来叙述故事,完成作品的。
画面和声音就是影视语言的基本语汇。
画面和声音是影视艺术的原材料,但其本身又是由诸多元素融汇组合的复杂的系统构成。
一方面它们是一种有着形象价值的具体现实表达,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根据导演的额意图摄取的一种艺术化的素材。
一、画面:运动的光电影像1、影视画面的含义和特性影视画面是影视艺术语言的基本元素,也是最主要的构成元素。
影视画面通常指把借助于电影摄影机或电视摄像机记录在感光胶片上或磁带上,最后在银幕或屏幕上还原出来的视觉形象。
影视画面利用人类的视觉生理、心理特性(视觉暂留和透视原理),通过光影将一个二度的、由静止画面构成的平面视觉形象转化为具有三维立体感的运动图像。
影视画面虽说是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感知,但它并不是客观的物像,而是借助物质材料的光影技术手段,为了一定的艺术目的和按照一定的规律,将现实物像进行记录、改造和加工而成的。
影视画面中的影像既是对现实物像的记录,也是对现实物像的重新制作。
影视画面的特性表现在:第一,客观现实的再现性。
影视画面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再现,一种自然的现实主义的再现。
它强调和突出的客观现实是在空间和时间中各种具体的、肯定的、单独的面貌。
尽管这种客观现实本身有可能是被人有意识制作的,如画面中的人物是由演员按照剧本的规定扮演的,场景是由人工搭建的,故事是经过精心编造的,但胶片或磁带上的影像都来自于摄影机或摄像机对这些客观物像的记录。
第二,主观心智的表现性。
影视画面不仅是对客观现实的简单记录,而且是影视创作者根据自己对世界人生以及艺术理解所作出的对客观物像重新建构。
这种包含着影视创作者主观意识的影视画面,作为一种符号就体现了主观心智的表现性。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影视影像是一种‘缺席的在场’:它让观众产生一种逼真的‘在场’感,但同时观众面对的又是一种经过艺术和技术处理的光影图像,真正的现实是‘缺席’的。
视听语言第四章声音ppt课件

3. 旁白 ➢ 旁白(画外音):第三者的言语,或人物非
即时的述说。
说明性的画外音——解说词 表现性的画外音——人物的旁白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二节 说 白
➢作用
第二节 说 白
3.生活化:与戏剧语言比较 ➢ 影视说白常具有口语化的倾向,显得生活化,
非常自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二节 说 白
二、说白的类型及其作用
1. 对白 ➢ 两个(及以上)人物之间的对话,是人物最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影片《沉默的羔羊》 中,充分调度了各声音元 素在声场的丰富组合关系, 创造出近乎完美的空间幻 觉。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三节 音 乐
2. 叙事功能 ➢ 音乐直接对情节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使视听艺术空间具有真实的立体感。 拓展画外空间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和画面的关系-电影论文-艺术论文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和画面的关系-电影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近年来,随着视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影视作品中利用高科技手段制作的画面已经日趋清晰、逼真,声音的运用也更加注重真实效果和听觉感受.可以说影视艺术的不断创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但无论怎么千变万化,在电影或电视制作中,画面和声音,只有相互协调、巧妙配合,才能产生立体、完整的感官效果,所以画面和声音的剪辑工作既是最基础的也是最灵魂的两要素.要灵活巧妙地运用两者的关系,就必须对其最初的状态进行一个了解掌握,即声音包含有哪些?画面又是如何形成的?具有哪些特性?音画之间又是如何处理的?一、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影视艺术中的声音,是与画面共同构筑屏幕形象的艺术形态.在目前主流的划分方式中,又可以分为人声、音响和音乐.首先,人声最重要的作用是---语言表意.在影视艺术的声音表达中,人声是最主要,也是最积极,信息量最丰富的构成主体.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全片的语言画外音共51 处,总长度21 分48 秒,占全片长度(142 分钟)的4%,相当于每 2 分钟就出现一次画外音.完整地展现了雷德在险恶的环境中,难以表露的内心动态.其次,音响,可以概括为广播、电视、电影及舞台剧中一切声音形态(自然与非自然),还包括有声语言和音乐之外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声音形式.音响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在对身临其境感受的逼真还原上,甚至要超出真实环境中人耳可辨识的层次与细节.同时,音响不仅是对场景声的还原,更是创作者创作思维的延伸传达,甚至还能够补充视觉形象的不足.如《变形金刚》系列等一大批动作、科幻影片,在听觉感受上,极大调动了观众的观影神经,使整个场景更加震撼、逼真.最后,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必须与画面视觉形象相结合,才能增添视听的美感.尤其是在音乐剧、歌舞剧等特殊的电影形式中,音乐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由于影片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丰富多样,在音画结合上也各有特色,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1)音画统一,包括音画同步和音画平行.(2)音画矛盾,包括音画对比.国内如杜氏银河风格系列电影的配乐《枪火》、《文雀》等;国外如《泰坦尼克号》、《与狼共舞》、宫崎骏系列动画电影等.二、影视艺术中的画面影视画面是指通过电影摄影机或电视摄像机记录的感光胶片(电影)或磁带(电视)上最后在银幕(电影)或屏幕(电视)上还原出来的视觉形象.影视画面利用人类的视觉心理、生活特征,将一个二度的、由静止画面构成的平面视觉形象转化为具有三维立体感的运动图像.首先,影视画面具有再现性.影视画面可以是对现实与未来时空的一种再现.它来自于对已经存在的客观现实的记录以及未来时空的展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影视影像在再现现实与未来时,比任何其他艺术载体都更具逼真性.《蜘蛛侠》系列电影首先使用4K 技术,《阿凡达》引领3D 潮流,《变形金刚》系列IMX 超大的画幅的使用,都使得画面信息更加丰富,在动态范围方面的表现更为出色,这就是3D 电影摄像机使用了4K 分辨率传感器后展现了每帧画面的超高精细度,使每个场景的再现更加的逼真.其次,影视画面具有表现性.影视画面又并不只是对现实物像的简单记录,而是一种有目的的重新建构,是影视创作者根据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艺术的理解作出的对现实的认识、理解和阐释.早在2008 年的奥斯卡最佳特效影片《返老还童》就利用了数码扫描人脸的各种表情,使布拉德皮特老年的CG(数码化)人头以假乱真的视效.再有就是近几年来3D 拍摄制作,使画面效果如幻如梦、栩栩如生,例如最早采用3D 技术的《阿凡达》,以及之后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加勒比海盗》等的视效制作都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三、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和画面关系(一)声与画的同步声与画之间的同步是观众对于影视作品最为基本的要求,而这也是影视作品对现实生活进行再现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影视艺术最初诞生的时期,就出现了这个概念,同时也是创作者所追求的和观众所期盼的.这样的声画形式和人们的视听心理相符合,当人们在屏幕上看到两个人在谈话时,往往就会希望知道其说话的内容,当玻璃杯掉到地上摔碎就会联想到摔碎的声音,如果没有这些同步的声音,那么画面就会缺乏真实感,导致感染力缺失.在这里声音对画面所提供的视觉内容进行了强化.进一步地烘托、渲染了画面,并能发挥出解说画面的作用.在影视作品之中,或许有部分地方声画没有做到同步,但是也不会对影视作品的效果产生影响,观众通常也不会发觉.同步是当摄影机对着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而且听到一个背向摄影机的角色在大声叫喊的时候,声画同步就不需要那么严密,可以出现不相同步的声音.而当影片的画面和摄像机之间处于平行位置时,所有的发生物体都在摄像机的机位前,此时画面动作就必须要和对白的音轨完全吻合,如果有超过半数的误差就会对这个镜头的成效带来影响.如果是在动画之中,其配音与口型是否对应更是至关重要.要让所绘制出的卡通人物的口型和配音之间完全吻合,这是一个相当严格的程序.在影片之中声画同步是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形式,如果同步上存在较大误差,那么就会让观众对影片的关注度大幅度的下降,如果同步使用的不够细致也会导致画面的寓意和声音所要表达的效果相差很远.(二)声与画的融合声与画的融合要求画面中所展现出来的视像和其所发出来的声音能在时间之上相吻合一致,也即是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声音是画面之中的人或者物体、环境所产生出来的.不管是在情绪之上还是在节奏之上,需要保持基本一致或者是完全吻合.让声音来加强画面的真实感,让画面来提供声音发出的声源,使得声音让画面具有可听性,画面中的形象让声音具备有可见性.因为声音和画面的形象是同时对观众的感官产生作用的,能够让观众的心理产生视听联觉的反应,这就能够让不同的感觉印象之间实现相互渗透,对影视作品的逼真性与可信性进行强化.让观众能够对影视艺术的审美感受力度加深.在当前,声与画的融合是影视作品之中使用的最为普遍、最多的一种审美创造手段.(三)声与画的分离这种关系主要是指影视作品之中的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相互分离,也就是声音并不是画面之中的人或者物体、或者环境所产生.这样的声音基本都是用画外音的形式来出现的.声与画的分离表明了声音和形象都具有相对性,能够利用分离的形式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形成统一,并以此来单独的承担起更多的审美创造的任务.(四)声画对位这个概念最初是爱森斯坦和雷纳克莱尔等着名的导演在有声电影产生之初所提出来的.指的就是声音和画面是各自的,两者虽然分头并进但是却又能够殊途同归,从多个方面来对同一个含义进行表示,实现对立与统一的相互融合.而声与画的对位就是让原本不具备新的寓意的声画在经过了观众自己的联想来产生出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目的,让人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例如在《天云山传奇》之中,宋薇和吴遥两人的婚礼之上,画面到处充满了吴遥的笑脸以及客人们祝福、碰杯的喜庆之意,但是声音却是使用沉郁的音乐来代表宋薇的心情,这是对两人结合的悲剧性的一种揭示.声画对位还能够让影视作品具有更强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法国电影《百万法郎》之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几人在歌剧院的后台中争抢一件装有中奖彩票的破大衣,但是所传来的声音却是一场橄榄球赛之中人们的欢呼与口哨.这样的声音使得画面具有更深刻的涵义,讽刺意味更浓.(五)声与画的错位指的是原本能够进行同步一致的声音和画面,因为导演刻意的安排,使得声音和画面相互错位导致不同步与不对位的方法.例如声音前移,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形成一种期待、悬念的心理效果,或者是产生心理上的准备,让前后场景所表达的时空、情绪、氛围等能够在某种形式上形成内在的联系.例如在《红高粱》的开头采用了声音前移的方式.而声音向后移位的方法被称作是拖声带,也就是上一个镜头的声音尾部,滞后到下一个镜头画面的首部.利用这种方法能够让画面得到解释、补充与扩展,例如美国影片《蝴蝶梦》的开头就利用这种方法来烘托出了一种较为特殊的气氛与戏剧效果.总之,在影视艺术中,声音和画面是最重的表现要素,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高保真、杜比音效、立体环绕技术,3D、4K、IMX、CG 等不断创新的音频、视频新科技,从技术方面给予了影视工作者更加宽广的操作空间.同时,更多的镜头调度手法,声学技术应用,又从技巧方面做了提升.两方面的进步与结合,在声音和画面方面为影视艺术增添了全新的视听效果,同时也衍生出了全新的艺术手法与制作手段.声画结合的综合享受不断由平面过渡到立体,也扩展了观众的审美经验,让观众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听饕餮盛宴.影视工作者只有不断跟进、研究新技术、新思维,才能让观众在影视艺术中,品味作品背后的深刻意蕴,在品味中感受着人生,享受着人生.参考文献:1.刘翡.影视作品的声画关系[J].声屏世界,2009(9):22.。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重点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学习要点】1.声音塑造空间的作用。
2.声音灵活调度时空的叙事能力。
3.声音的情绪性。
4.声画关系类型。
电影声音的特性一、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声音早期的有声片,比较强调声音和画面的同步性,当时的制作观众对电影可以复制人声非常着迷,所以电影中有大量的对话,声轨铺得满满的,以至于那时的电影被称为话唠电影(talky pictures),虽然也运用音效,但多自然地发源于画面中,这种声音就是可见的声音,即有画面声源的声音。
很快制作者发现了这类方法的局限,他们开始找到另一种能使电影叙事更灵活的声音手段“不可见的声音”,就是声源并不从画面内发出而来自银幕以外,这可以扩展电影的银幕空间,能给观众视觉以外的信息,而有更强的戏剧效果。
不可见的声音在功能上几乎可以相当于独立的“形象”,承载相当于画面能够传递的信息。
为什么不可见声音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大部分的声音都是不可见的,和视觉不同步,因为我们会认为声音不重要或者没必要知道声源在哪儿。
意识到这一点,电影制作者经常在电影中用声音这个可以提供信息独立的叙事元素。
声音的这个用法可以让人建立形象而不是靠复制形象。
比如听到关门声,我们便能判断有人离开房间了,即使并没有真地看到。
这样摄影机就从很多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而专注于更有意义的形象。
这一点对于电影表现人的反应很重要,摄影机可以离开说话人而记录听者的反应。
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见的声音(无画面内声源的声音)可以比伴随形象的声音更有效果。
一个“声音形象”能够引发我们对形象的想象,表现效果远远要超过直接呈现出的形象。
在恐怖片中,声音的这种用法更为常见,无声源形象的声音能创造出完整的恐怖气氛,能够加强和提升观众的心理紧张程度,门铃的叮当声、细碎的脚步声、吱呀作响的楼梯、开门的吱嘎声、深夜狼的嗥叫,甚至任何不明物体的声音都会加剧紧张恐惧的氛围,这种心理效果是声画同步呈现永远达不到的。
在现代电影语言中,声音经常还被作为独立情节元素,省略地表现动作结果或者人的反应,使故事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特别是在喜剧片和动作片中最为常用。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画面与声音是构成电影的两个要素。
声音和画面的关系是剪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声音的加入丰富了影片的信息,提供了形成节奏的重要手段。
声音与画面只有协调、巧妙有机地配合才能产生立体、完整的感官效果。
我们把声画组合看作是电影特有的表意手段。
实际上,因为电影画面的存在,电影声画的存在也必然发生变化。
电影话语与日常语言的相似性与相关性并不代表二者可以等同,相反,电影声画日常化的要求本身默认了电影话语与日常语言的某种差异。
日常语言与电影话语的不同通常在于前者是语言的完整形式,即包含了各种现实规定性的言语事实,而后者是特定艺术规则之下的节略性话语,它不是日常语言的完整复现,而是对一种基于充分表达可能性的有意节略。
这里所说的“节略”不是从普通语言学立场上看到的单一形式对多重意义的复合的那种由能指部分重叠引起的所指增容。
多样的影片其所指千变万化,对于电影声画来说,“节略”主要是指能指形式的变化。
假设一段3分钟时长的对话可以给我们带来听觉上的和谐感,现在将它放在一段线性的有分切的画面上就有可能产生不和谐感,它听起来可能快了也有可能慢了。
在视听感知的模式中,原先出于广播需要而强化的完整人声可能并不适用,必须经过重新处理,依据表意的需要或增速或减速,或放大或弱化……经过录放机器改变过的声音已经不是原有声音,它和原有声音只保持了一定的相似性。
电影声画的节略形式既是声画共同运动的成果又持续推动着声音和画面的多向运动和时空真实感的主观构造。
随着电影声画的逐步走向成熟,电影中的声画关系逐渐固定为三种主要类型:(1)声画合一。
影视艺术是视听艺术,是声音、画面结合的艺术。
在影视作品中声音作为一种造型手段,与视觉造型相结合,共同参与着影视审美价值的创造。
即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生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步调协调一致。
其依据是人类视听接受的同步习惯和立体思维,作用在于加强真实度,丰富影像表达的层次性和立体感。
这种关系是电影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声画关系,有时是唯一使用的一种关系。
第四章电影的声音

6
3、电影声音的类型
A 人声
电影中的人声包括人物的独白、对白、旁白、歌声、啼笑, 感叹等。 人物的对话: a 内容单纯、集中、有中心 b 长短不拘,简短为主 c 生活化而不平淡乏味,幽默有情趣 d 个性化、动作性 e 潜台词(配合音调、语气、节奏、目光、表情、姿势、 手势等传达细微心理)
2013-7-14 7
B 音响
音响是除语言和音乐之外电影中所有声音的统称。 包括:动作音响 、自然音响、 背景音响 、机械音 响、特殊音响 人声会引起观众特别的注意而忽略画面,音响却 会加强画面的作用。语言和音乐是对现实的抽象概 括,音响是具体的感性的。
音响的特殊处理方式: 音响强化 音响转化 音响变异
主观音响
2013-7-14
8
C 电影音乐 (乐音)
电影音乐具备与“电影”相关的特性:内容确定、 具体;音乐对画面的从属性;时间的间断性等。 电影音乐的类型及作用: 主题音乐(一般多次出现,用变描绘性音乐(描绘动作环境) 剧作元素(加强影片节奏感,或直接参与情节发展成为内
容组成部分音乐)
2013-7-14
9
泰坦尼克号 主题音乐 1
2013-7-14
10
泰坦尼克号 主题音乐 2
2013-7-14
11
泰坦尼克号 主题音乐 3
2013-7-14
12
2013-7-14
2
2、电影声画结合的方式
①声画同步 声画对位(声画分离但意义相配) ②声画分离
声画对立(声画相互离异,且意义反差)
③静默
2013-7-14
3
偷自行车的人 声画对位
2013-7-14
4
阳光灿烂的日子 声画对位(画外音)
影视艺术的特性

第四章影视艺术的特性电影与电视作为两种最年轻的现代艺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的,它们通过展现在银幕和荧屏上的画面及与画面相配合的声音,在多维的时空中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
影视艺术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在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自身的文化意义。
影视艺术虽具有与其他艺术共同的特性,受艺术普遍规律的制约,但它们又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
认识与了解这些特征对我们把握影视艺术的本性、提高影视欣赏和评论的能力和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影视艺术的综合性不仅仅表现在它身上有各种不同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同时还表现在它们又是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综合,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综合。
一、现代科技与影视艺术影视艺术的综合性首先体现在艺术与科技的综合上。
在中西方影视发展的历史上,我们能够发现:影视艺术的发展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可以说电影电视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也是一部科技发展的历史。
因为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和发明都给影视艺术带来新的灵感和新的发现,没有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电影和电视,这也正是影视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的地方。
以电影为例,正是19世纪后期欧洲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繁荣,才为电影的诞生准备了充分的外部条件。
电影与电视的最基本构成元素是画面和声音,它们都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在六十余年的电影发明过程中,许多科学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我们知道,最早的电影是没有声音和色彩的,经过科学家们三十余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声音和色彩。
电影发展的历史,经历了一个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立体电影,从全景电影到香味电影、动感电影的过程,其中的每一次变化都与科技紧密相连。
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电影发生更大的变化,艺术家们利用高科技在银幕上既能创造出极其真实的几百万年前的恐龙世界,又能够描绘出人类至今未能发现的宇宙空间。
电影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式 而 字 幕 会 影 响观 众 对 画 面 的视 觉 享 受 .使 剧 情 和 叙 事 出 现 断 裂 与 停 顿 ,破 坏 了故 事 的完 整 性 。也 使 画 面 看 起 来 显 得 零 碎 拼 凑 。
再 次 ,使 无声 转化 为 一 种表 现 手 段 在 无 声 片 里 .一 点 点 偶 然 的音 响会 有 出乎 意 料 的 表 现价 值 ,影 片 增 加 不 少 生 气 。 相 反 的是 .在 有 声 片 里 ,习惯 了声 音 的 常 态 下 .影 片 中 突 然 失 去 声 音 ,也 会 造 成 一 种 反差 而 带 来 鲜 明 的效 果 、进 而 将 影 片 中 的 有 声 部 分 反 衬 得 更 加 鲜 明和 突 出 ,从 而 达 到 电影 本 身 希 望 的表 达 效 果 。
声 音 与 画 面 的 关 系还 有 诸 多 不 同 角 度 的 划 分 方 法 .比 如从 先 后 关 系 来 分 .有 同 时 性 的 ,也 有 一 前 一 后 的。从 空 间 上 分 , 有 声 源 性 的 音 乐 和 非 声 源 性 的 音 乐 即 音 乐来 自 画面 内 ,或来 自画 面 外 。从 剧 情 上 分 。 可 以分 为 剧 中人 物 与 物 体 发 出 的 声 音 ,或 非剧 中人 物与 物 体 发 出 的声 音 。 从 录 制 上 来 分 .有 与 拍 摄 时 同 期 录 制 有 拍 摄 先期 或 后 期 录 制 这些 都 是 声 音 在 电影 中与 画 面 不 可 分 割 的 功 能 .也 体 现 了 音 乐 在 电影 画面 中的 重 要 性
首 先 声 音 增 强 了 电影 的 真 实 感 在 电 影 中 插 入 声 音 .配 上 音 乐 与 自然 界 的 音 响 .通 过 观 众 的 视 觉 听 觉 甚 至 知 觉 .还 原 时空 真 实感 因 为人 对 客 观 现 实 的感 知 最 基 本 的就 是 视 觉 与 听觉 的并 存 在 没 有 音 乐 元 素 时 .电影 只 能 将 听 到 的 内容 用 画 面 或 字 幕展 示 .而 这 违 反 人 物 和 观 众 的真 实 感 知 .让 电影 这 种 形 式 看 上 去 十 分 扭 曲之 外 也 使 电 影 艺 术 显 得 枯 燥 乏 味 .使 观 众 无 法 长 时 间 适 应 无 声枯 寂 的 画面 世 界 即 使 画 面 再 美 .情 节 再 吸 引 人 .人 的 感 觉 是 缺 失 的 ,人 的观 赏 感 受 是 失 真 的 。那 么 ,当 音 乐 出 现 .并 且 与 画面 协 调 一 致 .这 不 仅 还 原 了 电影 本 身 的 真 实 感 ,也 大大 增 加 了 电影 的 观 赏 性 和 逼 真 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 造型即指在特定视点上,通过形、光、色等 空间元素来表现人、景、物、塑造视觉形象。 造型是通过摄影造型、美术造型和演员造型 来完成的。 最重要的造型元素包括构图、光与色。
构图 构图的组成:主体、陪体、环境
构图类型:
叙事性原则 表意性原则 构图原则 修辞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美国影片《拯救 大兵瑞恩》中, “静默”用来表 现惨烈的战争场 面
第三节
蒙太奇
蒙太奇 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安装、 组合。在影视艺术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 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 蒙太奇是按照特定的创作目的和遵循一系列艺 术规则对镜头与镜头、画面与声音进行有机组 合的基本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创造出影视作 品空间和时间的完整性、统一性,完成对人物、 环境和事件的叙述,表达具有内在逻辑的思想 和情感,创造和谐的节奏和风格。
长焦距镜头:指焦距大于50毫米的镜头,又 称望远镜头,可以将远距离物象拉到近处。 变焦距镜头:指焦距可以发生变化的镜头, 这种镜头在拍摄中根据需要随时变焦,可以产 生推拉镜头的效果。
不同焦距 的镜头
镜头运动:运动镜头主要包括5种形式
推:镜头逐渐接近被拍摄物的运动。 拉:镜头逐渐离开被拍摄物的运动。 摇:镜头借助三脚架做出的上下、左右或者 旋转 运动。 移:摄影机或摄像机拍摄时所做出的左右、 上下运动。 跟:摄影或摄像机镜头与运动着的被拍摄物 体保持基本相同距离的纵向运动。
色彩的变化:画面中的色彩还可以借助于色彩 与人的情绪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色彩的组合 和变化来制造艺术效果。
影片《重庆森 林》用红色、蓝 色的交替变化来 表现现代都市的 灯红酒绿。
色调:影视作品中每一个局部的色彩处理是 受到色调的总体设计所支配的。 光与色创造节 奏、氛围、风格, 被用来展示和刻 画人物,甚至也 可以用来表达思 想主题。日本影 片《乱》中光与 色的运用。
全球第一支现代MTV-迈克尔· 杰 克逊 《Thriller》中,声画同 步把音乐视频从宣传工具转换 成一种带有音乐故事情节的艺 术表达形式 。
声画分离
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同步,相互分 离,声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的。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运动 了大量的声画分离的表现手法。
声画同一 指画面和声音无论是采用同步或是 分离的方式出现,它们在内容、情绪、 节奏等方面是统一的,相辅相成。 影片《集结号》中, 紧张的战斗场面和激 烈的枪炮声就是用声 画同步的方式来营造 扣人心弦的搏斗效果。
二、音响 音响是指影视作品中人与物体运动 所产生的声音以及所有的背景和环境 声音。 音响还原逼真感 音响刻画人物 音响表达情思 音响创造空间
三、音乐 影视艺术中的音乐包括器乐和声乐两部分。 在形态上可以分为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 无声源音乐并非出自影片画面内声源的音 乐,也叫画外音乐。无声源音乐来自作者对影 片内容的感受、思考和想象。根据影片需要来 设计音乐,如人物性格塑造、环境气氛渲染、 情节故事推进等。无声源音乐对影片内容、影 片形象塑造具有表现作用、解释和评论作用以 及充实、强化作用。
巴赞认为这种长镜头具有三个重要的美 学特征: 第一,它本质上符合现实; 第二,某些事件要求逼真的处理,长镜头 可以满足; 第三,它让我们在一个我们通常不加深察 的现实面前感到震惊。
长镜头 长镜头具有三个主要的美学优势。 叙述的完整感 在单镜头中画面的时间与生活中的真实事件 完全同步,同时环境、人物、事件都可以被充 分地展示,给观众带来完整的时空感。 表意的丰富性 在长镜头中,画面信息丰富复杂,没有确定 的所指,需要观众的主动参与来发现和创造意 义。
创造风格
影片《我的父亲母亲》用舒缓流畅的蒙太 奇节奏创造了一种诗情画意的电影风格。
二、蒙太奇的种类 1、叙事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 交叉蒙太奇 重复蒙太奇 连续蒙太奇 2、表现蒙太奇 抒情蒙太奇 心理蒙太奇 隐喻蒙太奇 对比蒙太奇 3、理性蒙太奇 杂耍蒙太奇 反射蒙太奇 思想蒙太奇
(一)叙事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按照情节发展和影视片 内容的时间流程、逻辑顺序、因果关系来 分切和组合镜头,场面、段落,表现动作 的连贯性,推动和引导观众对内容的理解 。 这种蒙太奇由美国电影大师格里菲斯等 人首创,是影视片中最常用的一种叙事方法, 它的特征是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 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 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从而引导观众理 解剧情。
3、重复蒙太奇 相同或相似的镜头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的 组合方式。重复蒙太奇可能是对某个或更多镜 头的连接重复,起一种强调的作用;有时是在 作品的不同部分中出现重复,起一种暗示和提 示作用。
焦距:人们通常将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称为标 准镜头、短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和变焦距镜 头。 标准镜头:指焦距为40~50毫米的镜头。用该 镜头拍摄的画面,接近于人的肉眼感觉和视野, 其影像效果更强调对现实物象的还原。 短焦距镜头:指焦距小于40毫米的镜头,又称 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该镜头视野广,可以达 到180°的角,被拍摄对象横向扩张,近景有 明显的变性感。
四、场面调度 所谓场面调度,原为戏剧专有名词,意味着 在具有宽度、高度、深度的场景之中,对舞 台上人、物、景在三维空间中的安排。 在场面调度中,如何安排人与人之间的空间 关系、演员与镜头的空间关系,将揭示完全 不同的人物关系和人物心理。 场面调度还决定着画面空间中人物之间的距 离模式和由此表达的人际关系。 在电影场面调度中,不仅包含了静态的空间 关系的处理,而且也包含了动态的空间关系 的处理。
四、声与画
画面与声音既相互依赖、依存,同时也 相互独立、自主。 声画结合的方式从存在形式上可以划分为声 画同步和声画分离两种形式,从相互关系上 则可以划分为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两种关系。 声画同步 声画分离 声画同一 声画对位
声画同步 指画面中的视觉影像与出现的声音处于同 步关系中,也即指声音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 体、环境所产生的。
另外,在影视艺术实践中,蒙太奇最重 要的基本功能大致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理解: 叙事:形成完整的时空和组成完整的情节 在影片《公民凯 恩》中,凯恩与妻子 的婚姻生活如同一首 讽刺小诗,在几个镜 头的蒙太奇中表现出 非常丰富、深刻的涵 义。
表达情感
美国影片《巴 顿将军》
阐述思想
影片《战舰波将金号》运用蒙太奇手法说 明人民从沉睡到觉醒到反抗的思想出题。
光 光的质量:柔光和硬光 柔光:光源比较分散,方向 性较弱的布光。 硬光:光源比较集中,有明 显的方向性。 光的方向:前置光、侧光、 背光、底光、顶光 光的 光的亮度:强光和弱光 方向 光调:高调和低调
色彩
色彩的配置:画面中不同色彩的比 例、位置、面积之间的搭配关系,造成 不同的浓与淡、明与暗、暖与冷、丰富 与单纯等视觉感觉,从而起到造型作用。 波兰著名导演基耶斯诺夫斯基的影片 《红色》,通过汽车、电话、灯光、广告 画、地毯和舞台幕布等鲜明的红色来提供 一种温暖、热烈的视觉气氛,从而传达出 影片“博爱”的主题。
蒙太奇 [1]
蒙太奇 [2]
蒙太奇 [3]
一、蒙太奇的功能 影视艺术实践中,蒙太奇最重要的基本功 能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 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 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2、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 想。 3、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
声画对位 指声音和画面之间在情绪、内容、艺术 形象的表述上是相互独立的对比性关系, 它们通过差异来达成和谐,是一种对立 统一的辩证关系。 贾樟柯导演的 影片《小武》中运 用“霸王别姬”的 音乐隐喻进退两难, 徘徊不定的情绪。
在声画关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组合现象— —静默,它是指在有声影视作品中,所有 声音在画面上突然消失的一种艺术效果。
第四章 影视艺术特性 影视的画面与声音
• 第一节 画面 • 第二节 声音 • 第三节 蒙太奇
第一节
一、影视画面的符号性
画
面
影视画面并不是现实的一种简单的复制,而 是一种艺术符号,既是对现实的记录,又是对 现实的超越,是被人赋予了意义的现实。 影视画面的两个基本特征 再现性:对现实时空的一种再现。 表现性:一种有目的的重新建构是影视 制作者或创作者根据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 艺术的理解做出的对现实的认识、理解和阐释。
画面的开放性 长镜头利用场面调度、镜头以及摄影机 或摄像机的运动使画面产生运动感,这种运 动由于其画框边缘的不确定,反而使观众能 够对画框以外的空间进行想象和补充,从而 使长镜头具有比普通镜头更开放的空间容量。
影片 《400下》中, 著名的奔跑长 镜头,被后来 诸多作品模仿。 长镜头常常用 来表现高难度 动作,以此来 证明表演的真 实性。
1、并列蒙太奇 将不同空间和相同或不同时间发生的相对独 立的情节分别并列叙述的蒙太奇形式。 影片《维罗妮卡的 双重生活》采用平行 蒙太奇的手法,讲述 了波兰和法国的两位 维罗妮卡的离奇境遇。
2、交叉蒙太奇 将不同空间同一时间的相互紧密联系的情 节交替叙述的蒙太奇形式。 美国导演格里 菲斯在《党同伐 异》中采用交叉 蒙太奇的手法, 产生了强烈的艺 术效果。
美国影片《美国往事》是好莱坞流畅剪辑和 黑色片的代表作。导演严格遵守轴线原则,清 晰交代多方关系,同时大量利用人物场面调度 以使画面活跃,360°的全方位空间凸现。
第二节
声
音
影视的声音艺术一般可以分为人声(即台 词)、音响和音乐三大类型。它们相互交织, 以听觉造型的方式,成为影视艺术不可分割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一、人声 人声主要由对话、独白、旁白组成。 人声与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塑造 人声与影视作品整体艺术风格的创造 人声与画外空间的创造
角度 平视镜头:镜头与被拍摄物体保持基本相同水平 的镜头。 俯视镜头:镜头低于水平角度,从上向下拍摄的 镜头。 仰视镜头:镜头高于水平角度,从下向上拍摄的 平视镜头 俯视镜头 仰视镜头 镜头。
法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马尔丹给镜头下了 这样一个定义:“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 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那段胶片; 从剪辑角度看,便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 段影片;从观众角度看,便是两个镜头之间的 那段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