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共35页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共35页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内容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维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是讲授机械加工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材料特点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了解机械制造中测量技术的应用;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悉各种机加工原理与方法,能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装配工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定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悉机械加工中各机床的加工特点,机械加工中各类型机床使用到的不同结构、材质的刀具,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夹具,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加工特点,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设备维护与检修、焊接工程、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同时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学习、机械加工方案的制定与应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用等方面的学习和实操训练,充分体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

本课程应用项目任务驱动和项目问题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遵循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适用专业:数控、机电学时:72开课学期: 第3学期一、课程性质必修课二、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种金属切削机床的操作与典型零件的加工~对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与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一,知识目标熟练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基础知识和简单的工艺理论知识~工件的定位与装夹等~并能进行熟练的车床、铣床、钻床等机床操作。

,二,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独立思考、较强的与人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工艺措施。

,三,能力目标能进行零部件简单的工艺安排和工序设计~并能进行各种机床加工操作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一,与前续课程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对机械制图、车工实习、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的理解~为零件的正确加工奠定专业基础。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机械设计基础”) 车工实习及“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实习”相结合~使学生初步掌握对零件进行加工的工艺分析、工序设计的能力~并具有操作金属切削机床加工出符合零件图样要求的合格零件的技能。

四、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主要教教学模块学习目标能力要求参考学时学内容掌握金属材料的力学、金属材料掌握金属材料性能物理、化学和工艺性能2 的性能的测试方法等工程材料 6 掌握碳钢、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合金、常用工程熟悉各种工程材料4 非金属材料的常用牌材料的用途和选择号以及相应的性能熟练掌握刀具坐标系金属切削掌握普通车刀等刀切削原理中的各种参数以及参6 6 加工原理具的刃磨数的选择熟练掌握车床加工特车削加工熟练进行车削加工 1 点、附件的使用熟练掌握铣床加工特铣削加工熟练进行铣削加工 1点、附件的使用熟练掌握磨床加工特磨削加工熟练进行磨削加工 1 点、附件的使用金属切削机6 床概论了解齿轮机床的工作了解齿轮的加工工齿轮加工 1原理艺其它切削熟练掌握车床加工特熟练进行车削加工 1 加工方法点、附件的使用特种加工了解特种设备的工作熟练进行车削加工 1 简介原理熟练掌握机械加工精掌握分析和提高机机械加工质机械加工度和机械加工表面质械加工精度、表面4 4量质量量的概念质量的方法了解典型表面的各种典型表面能完成对典型表面加工方法; 6 加工方法的加工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装34 机械加工配工艺规程工艺规程的制定掌握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概念 1 的基本概念能够对定位基准和工件的定掌握基本概念和夹具6 定位元件的正确选位与装夹基本知识择机械加工初步能够对零件进掌握基本概念和工艺工艺规程行工艺编制和工序8 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制定设计典型零件能够对典型零件进行能够对典型零件进的加工工6 工艺分析行合理工艺安排艺掌握基本概念和装配能够对产品装配方装配工艺 6 的基本理论知识法进行选择1 现代制造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了解现代制造技术技术简介应用和发展的应用和发展,1,普通零件的工艺编程实验,实训, 14 14,2,车床、铣床、钻床操作加工零件机动 2 合计 72五、教学实施建议,一,推荐教材教材:钮平章、阎瑞涛主编《机械制造基础》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1版,二,教学参考资料(2)同济大学郭宗莲、秦宝荣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三,教师素质要求熟悉金属切削机床,车、铣、刨、磨、钻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合理安排零部件加工工艺等基本理论知识~并熟悉机床的加工操作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本课程对是大学阶段的一次较系统的工艺教育,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常用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基本掌握常用热加工和冷冲压工艺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机械制造工艺方面具有初步的选择能力。

如机械工程材料的合理选用和材料热处理手段的合理应用;合理选择零件加工方法,为将来从事相关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习其后续专业课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

前续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后续课程《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等。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并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用途;◆熟悉主要冷、热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和用途◆初步具备零件加工基本理论与加工方法选择◆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工程材料及成形知识,选择零件材料与改性方法、选择毛坯零件加工方法。

◆掌握金属学基础知识和金属热处理基本原理,掌握Fe-Fe3C相图中的有关知识实际应用;能识读热处理工艺文件。

◆了解钢的常规热处理工艺,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基本操作;了解钢的表面改性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种类、合金钢基本牌号、性能及用途。

对典型的机械零件、刀具和模具等会合理正确地选用工程材料。

◆了解调质钢、弹簧钢、滚动轴承钢、工具钢、高速钢、模具钢及铸铁的性能特点,热处理特点。

◆掌握热处理及铸、锻、焊设备的原理、结构;合理正确地选用毛坯成形工艺,了解设备的结构、使用、维护与保养。

◆熟悉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机床的分类、型号及特点。

2、素质目标◆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应用性较强的实例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职业能力有深入的理解,以便辩证地掌握工程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具备合理选用常用工程材料的初步能力。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背景与目标《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本课程以教授学生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旨在使学生具备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基础知识目标是为了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各个环节的流程,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能熟悉各种机械制造过程和技术,能正确操作和使用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

基本能力目标则旨在培养学生应对机械制造工作的能力,包括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问题、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运用所学的机械制造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的机械制造问题,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1.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与流程(20学时)-机械制造的定义与分类-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与流程-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和工序2.机械制造的基本设备和工具(30学时)-机械加工设备的分类与基本原理-机械加工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机械加工常用的测量工具和工装夹具3.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与技术(40学时)-机械加工的常用工艺与技术-焊接、铸造与锻造等特殊工艺-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4.机械制造的自动化与数字化(30学时)-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与设备-机械制造中的数字化技术与设备-机械制造中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5.机械制造的实践与应用(30学时)-机械制造的实验与实践活动-机械制造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机械制造中的安全与环保问题三、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本课程以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理论课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

实践操作主要包括实验和实习等,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将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1112003 适用专业:机械、数控、模具、机电编制人:审核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制年月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112003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主修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先修课程:《机械制图与CAD》、《工程力学》、《金工实习》学时总量:92学时一、课程定位《机械制造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机械零件质量检测能力、机械零件材料选择能力、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和零件毛坯成形技术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能够描述机械零件的制造要求、常用金属材料性能和热处理方式、零件毛坯的成形方法;掌握机械零件质量的检测、机械零件材料的选择、各种热处理操作及零件毛坯的制作;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具有善于与机械制造类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养成操作安全的意识。

1.知识目标(1)根据机械零件图纸,能描述出加工零件应达到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和热处理要求;(2)能描述常用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常用热处理工艺;(3)能描述机械零件毛坯的成形方法。

2.技能目标(1)会根据机械零件图纸的要求判别零件是否合格;(2)能测定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和冲击韧度;(3)能根据典型零件的工作条件选择金属材料;(4)能进行钢的常规热处理;(5)能根据图纸要求制作铸件、锻件、焊接件等毛坯。

3.素质目标(1)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2)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3)养成课后“六不走”的工作习惯;(4)具有善于机械制造类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5)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

机械制造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代码:02023004)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1、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各种机床、工具、仪器和仪表等机械产品的加工原理、工艺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设备的一门工程技术,也是一门以制造一定质量的产品为目标,研究如何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的综合技术。

是高职院校机械类的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的学习,获得基本的机械制造技术应用理念、方法和必需的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制造技术打下专业基础。

同时认识到机械制造技术应用的应用价值,启迪创新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自学能力,给学生以就业与发展的能力。

2、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机械制造人员根据产品图纸及客户提出的相关要求,在约定的期限内,充分控制经济成本,按照产品质量要求准备技术文件和工艺装备、利用工艺装备完成产品的粗、精加工,并确保合格产品的按时交付。

产品的制造工作包括:分析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图;选择毛坯;选择定位基准;拟定工艺路线;确定各工序的设备、刀具、量具和夹具等;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制定工艺规程;零件(产品)的加工和装配;检测加工质量并进行工艺调整。

完成技术文件的整理及工作过程记录存档,自觉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5S”工作要求。

3、课程目标3.1知识与能力第一、通过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加工原理和制造工艺,掌握切削参数、加工设备及装备的选用、机械制造质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拟定和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及有关计算方法等。

了解轴类、套类及箱体类等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的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应用的发展与现代制造技术。

第二、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机械制造技术应用理念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课程编码:05230241/2课程类别:专业课程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97 总学分数:6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包含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等方面的内容。

它是学生获得从事机械加工、产品开发等工作所必须的业务技能,具备制定机械产品制造工艺、合理选择零件的材料、毛坯和热处理方法等能力的重要课程。

对于从事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质量检测、设备管理与维修等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奠定制造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训练的作用,增强了人才去向的适用性。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机械设计基础、数控编程与加工、顶岗实习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基于本课程在机电类专业知识、能力构筑中的位置及这门技术的特点,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充分注意“教、学、做”三结合;2、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应用能力;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6、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实物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打破原来学科以理论教学为主,以知识全面性为本的理念,突出“够用为主”的思路,采用项目教学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特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金属学的基本知识;2、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及用途;3、掌握铁碳合金相图;4、掌握钢的常用热处理工艺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5、掌握和理解公差配合及形位公差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并熟练应用表格进行相关参数的计算;6、初步学会机械设计中公差配合及形位公差的选择依据与选择方法且能读懂机械图样中相关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的标注内容;7、了解测量技术的相关概念;8、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评定及标注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同名2701)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同名2701)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同名2701)《机械制造基础》课 程 标 准课程代码: 1112003 适用专业: 机械、数控、模具、机电 编 制 人: 审 核 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制年 月 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课程标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112003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主修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先修课程:《机械制图与CAD》、《工程力学》、《金工实习》学时总量:92学时一、课程定位《机械制造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机械零件质量检测能力、机械零件材料选择能力、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和零件毛坯成形技术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能够描述机械零件的制造要求、常用金属材料性能和热处理方式、零件毛坯的成形方法;掌握机械零件质量的检测、机械零件材料的选择、各种热处理操作及零件毛坯的制作;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具有善于与机械制造类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养成操作安全的意识。

1.知识目标(1)根据机械零件图纸,能描述出加工零件应达到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和热处理要求;(2)能描述常用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常用热处理工艺;(3)能描述机械零件毛坯的成形方法。

2.技能目标(1)会根据机械零件图纸的要求判别零件是否合格;(2)能测定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和冲击韧度;(3)能根据典型零件的工作条件选择金属材料;(4)能进行钢的常规热处理;(5)能根据图纸要求制作铸件、锻件、焊接件等毛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数控、机电
学时:72
开课学期:第3学期
一、课程性质
必修课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学生掌握各种金属切削机床的操作与典型零件的加工,对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与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走。

(—)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基础知识和简单的工艺理论知识,工件的走位与装夹等,并能进行熟练的车床、铢床、钻床等机床操作。

(二)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独立思考、较强的与人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工艺扌昔施。

(三)能力目标
能进行零部件简单的工艺安扫舔口工序设计,并能进行各种机床加工操作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逬一步加深对枷械制图、车工实习、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的理解,为零件的正确加工奠走专业基础。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机械设计基础".车工实习及“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实习"相结合,使学生初步掌握对零件进行加工的工艺分析、工序设计的能力,并具有操作金属切削机床加工出符合零件图样要求的合格零件的技能。

四、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走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五、教学实施建议
(一)推荐教材
教材:钮平章、阎瑞涛主编《机械制造基础》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1版
(二)教学参考资料
<2)同济大学郭宗莲、秦宝荣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中国建材工业岀版社
(三)教师素质要求
熟悉金属切削机床(车、铢、刨、磨、钻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合理安排零部件加匸工艺等基本理论知识,并熟悉机床的加工操作方法。

(四)教学场地、设施要求
多媒体教室、学院实习工厂(实习车间)
(fi)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1、课程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40% )和期末考试(60% )相结合的方式。

2、课程考核标准
(1)态度纪律考核标准
平常上课考勤和课堂纪律占20%计入期末总成绩,严格每次考勤。

(2)单元实践考核标准
单元作业或实践占20%计入期末总成绩,认真批改每次作业,严格要求学生。

(3)期末考试考核标准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占60%计入期末总成绩。

(六)学习情景设计(一)
六、其它
系郷:机电系
教硏室:机电教研室编制:庞开强
校对:
审核:
编制时间:20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