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牛郎织女教学案
牛郎织女教案教学设计6篇

牛郎织女教案教学设计6篇精品牛郎织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完美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两课时。
[由整理]课文预习资料:1、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并解释下列词语:美中不足、好歹、一五一十、无拘无束、相依为命、恋恋不舍2、初步阅读,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问: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答:喜欢问:为什么啊?答:因为过节有好吃的和好玩的。
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此刻同学们明白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认识:放下一张幻灯片: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感知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资料。
五、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资料并提出质疑: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齐生活的?六、分析探究: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答案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1)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齐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15篇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牛郎织女教学设计15篇牛郎织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这个故事已经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相机板书:老牛牛郎织女王母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事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品味人物以及故事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体会织女之决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读5—6小节,划出最能打动你的一句话。
2、出示:“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你读出了什么?(织女要留在人间的决心很大。
“决心”变红)板书:(织女后)决3、“决心”在字典上的意思是:“拿定主意。
”(出示:拿定主意。
)织女为什么要拿定主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板书:善勤)4、我们来看前文“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
”织女是什么身份?(王母娘娘的外孙女,高贵的公主)牛郎又有什么遭遇?(父母早逝,贫穷困苦)5、一个高贵的公主嫁给一个身份卑微、穷困潦倒的放牛郎意味着什么?会有什么后果?(贫穷、劳苦、卑微、惩罚、甚至付出生的代价)6、姐妹们,好好劝劝织女吧。
(练习说话)(1)织女啊,我们私自下凡,已经违反了天规,你若私嫁凡人那可是死罪,王母娘娘可是心狠手辣呀,她决不会饶你,说不定还会丢了性命呢,还是跟我们回去吧。
(2)你看牛郎那么穷那么苦,没爹没娘,哥哥嫂嫂待他又不好,你嫁给她会过上好日子吗?我们还是回天庭享受荣华富贵吧!(3)你也要替我们想想。
你被发现了没关系,我们也会被你连累的呀。
(4)织女啊,如果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你会被打入大牢的。
7、谢谢大家,其实啊,你们都说到织女的心里去了。
她也担忧,她也害怕啊,但最终还是下定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决心哪?(把荣华富贵甚至把生死都置之度外的决心)这样的决心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感动。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精选3篇)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精选3篇)《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学重点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
那么,他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
(课件出示3)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板书:老牛、王母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王母——织女的外祖母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牛郎、织女----亲密爱人板书:牵手——分离——相会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1.牵手(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织女:善良勤劳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
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课件出示6)(赞叹、钦佩、祝福)(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
生交流、汇报: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
(课件出示7)2.分离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通用14篇)《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词意思。
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3、从语言文字中理解牛郎与老牛的亲密关系。
4、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听过哪些民间故事?交流一下。
(《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2、我国的民间故事非常丰富,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二、初步感知: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1、朗读生词,正音。
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
3、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4、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5、质疑。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朗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从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牛郎的孤苦伶仃。
3、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1、默读课文,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讨论:从哪些语言文字中可以体会到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说说自己的感受。
3、圈划词句,体会老牛对牛郎的亲密感情。
4、指导感情朗读,体味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及老牛的善解人意。
六、布置作业:1、指导书写生词。
2、朗读2、3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朗读课文2、3自然段。
2、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让牛郎到湖边的树林去找美丽的姑娘织女,也就有了下面发生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后所得。
2、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感受在“微弱的星光下”老牛说话的情景。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1、各自轻声朗读5—7自然段,交流各自读后所得。
A、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认识了谁?B、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C、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其他仙女有什么想法?2、默读第五自然段,划出描写织女的句子。
“过了一会儿,……原来她是……”A、用“原来”练习造句。
B、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黄昏时湖边的树林景象。
《牛郎织女》优秀经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

《牛郎织女》优秀经典教学设计《牛郎织女》优秀经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牛郎织女》优秀经典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牛郎织女》优秀经典教学设计篇1【教学理念】1、对故事主题的探寻。
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
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对表达方法的探究。
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
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平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
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
感受牛郎织女身上的真善美;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坏者;分析民间故事中老牛和喜鹊意象。
【教学目标】1、读懂文中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2、读懂文中表现的情感,古代人民借民间故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从叙事的角度感知文章的叙事结构,主要是高潮和伏笔的处理。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课前交流:《月光启蒙》中,母亲在如水的月色里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
还记得那些歌谣童谣吗?谁来背一背?(指名背,齐背)小结:我国的民间文学真像座大宝库,数不尽的作品如珍珠一样闪烁光泽。
走进去,我们的童年便罩上了一层玫瑰般的神秘色彩。
一、导入1、齐读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牛郎织女之间的什么故事?3、故事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织女,你能说说我为什么这样板书吗?4、你觉得天上人间的爱情会是怎样的爱情?5、小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一个是仙女,一个是凡人,身份的不同,地位的悬殊,似乎向我们暗示这样的爱情故事定会充满波折。
《牛郎织女》教案

《牛郎织女》教案《牛郎织女》教案(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牛郎织女》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牛郎织女》教案篇1教学目标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3.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
教学重点熟悉故事,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
教学难点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相关古诗词、民间传说故事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
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熟悉课文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牛郎为线索):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3.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4.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5.故事接龙。
四、探究感悟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真幸运。
多令人羡慕啊,怎么他就能得到这奇遇呢?(把神话色彩去掉,我们会发现,神话故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现实愿望的反映。
换个角度提问,引领学生去发现藏在神话后的人心。
)2.带着问题阅读,提示学生做批注,以便交流。
3.交流。
(问题提得较大,便于学生大胆思维、主动探究,要求教师的引导更灵活。
)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郎?预设:①牛郎勤劳。
第三段、第八段有集中体现。
②牛郎关心他人。
到第三自然段中找。
③牛郎是个豁达的人。
一方面是:爹妈都死了、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
另一方面牛郎的态度是:哼小曲儿,对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
《牛郎织女》教案(通用14篇)

《牛郎织女》教案《牛郎织女》教案(通用1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牛郎织女》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牛郎织女》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把握科学小品科学性和文学性融为一体的特征。
3.理解用科学数据进行不叫说明增强准确性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在接受科学信息、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通过删选、整理文中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和诗文,体会文章的知识介绍始终笼罩在诗情画意之中这一写作特色,进一步理解小品文的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传统节日就是历史文化的最好载体,同学们,你所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其实,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背后的动人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预习检查:1.填空: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和科学事实中的牛郎织女两大部分。
(板书神话床说和科学知识)2.积累词汇织杼(zhù)织紝(rèn )星宿(xiù )三垣(yuán)祭祀(sì )消遣(qiǎn)荆楚(jīng )劳逸(yì )纤云(xiān )迢迢(tiáo )3.文章结构第1~7段:神话传说第8~12段:科学知识三、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1.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作者引用的诗文传说,问:有哪些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记载?提示:古书中、诗词中、戏剧里分别读古诗中的引用部分,落实生字。
2.师述:千百年来,又有多少的诗人们用自己的笔来表达情感,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之一便是《鹊桥仙》。
3.带领学生赏析秦观的《鹊桥仙》(1分钟)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牛郎织女》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牛郎织女》优秀的教学设计《牛郎织女》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牛郎织女》优秀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牛郎织女》优秀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文预习内容:1、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并解释下列词语:美中不足、好歹、一五一十、无拘无束、相依为命、恋恋不舍2、初步阅读,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问:“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答:“喜欢”问:“为什么啊?”答:“因为过节有好吃的和好玩的。
”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认识:放下一张幻灯片: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感知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五、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质疑: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六、分析探究: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牛郎织女主备学校:实验学校审核:课型:阅读授课时间:两课时【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一则动人心弦的民间故事,讲述了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宫织女相识、相恋,他们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用玉簪划出的天河将他们隔开,牛郎织女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
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封建恶势力的反抗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便于复述。
2、学习本课9个生字,注意区别平舌音“嫂”,翘舌音“挣、扎、衰、趁、拽”,后鼻音“棚、挣、汹”,前鼻音“舔、趁”的读音,对比“衰”和“哀”的字形,结合上下文理解“相依为命”、“心急如焚”、“暴跳如雷”、“发誓”、“挣扎”等词语。
3、学习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精读课文,着力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的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之间的真挚情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通过想象、朗读、复述提高对民间故事的欣赏水平,挖掘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练习复述课文。
2、学习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精读课文,着力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的人物特点。
【资料链接】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这些故事大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整理,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大都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和修改。
中国的民间故事相当丰富。
最著名的有《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便于复述。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相依为命”等词语。
3、学习课文1-6自然段,练习复述课文,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牛郎、织女的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之间的真挚情感。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请你把课文读熟,自学生字新词,然后独立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sǎo zi niú pénɡ xún zhe zhēng zhá xiōng yǒng( ) ( ) ( ) ( ) ( ) yán lì zāo yù chèn zhe dā jiù shuāi lǎo( ) ( ) ( ) ( ) ( )2、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挣.扎(zhēng zhēn)惩.罚(chéng chén)拽.着(zhuài zuài)趁.机(chèng chèn)3、《牛郎织女》由编著,我还知道他的作品、。
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的由来。
二、课堂助学1、导入新课。
2、预习反馈。
3、整体感知。
说说《牛郎织女》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给课文分段并列出小标题。
4、合作探究。
学习课文1—6自然段,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牛郎和织女呢?学习步骤:第一步,默读1-6自然段,画出描写牛郎和织女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步,从这些词句中,概括牛郎和织女的人物特点并在书上作批注。
5、交流汇报:出示句子“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
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a、了解牛郎的名字来历。
(找出文中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来说。
)古代没有地位的穷人是没有名字的,像奴隶一样。
b、了解牛郎的遭遇:年幼的牛郎孤苦伶仃。
(抓住"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这些词语体会。
)长大后的牛郎是怎样生活的?c、认识织女的身份。
(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了解她是如何来到人间的?相机解读:王母娘娘对她们管教严格,没有自由。
织女向往自由的人间。
d、学习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
心眼好是说牛郎是个怎样的人——善良,能吃苦说明他——勤劳。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描写牛郎善良和勤劳的语句读一读。
领悟写法。
写牛郎的善良和勤劳,直接写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写老牛的表现呢?这样写好不好?说出你的理由。
(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丰满)② 些语句看出牛郎照顾老牛很周到?②哪些语句看出老牛很牛郎也很亲密?“老牛眼眶里满是泪花”描写了老牛的神态,它为即将离开与他朝夕相处的的牛郎织女感到难过,这是留恋的泪花,从中也能看出老牛与牛郎之间深厚的感情。
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呢?(心眼儿好,又能吃苦。
)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
从上面的学习中,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牛郎、织女和老牛呢?(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知恩图报)6、过渡: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和织女走到了一起。
他们从相识到相伴,开始了新的生活。
课文中有一个词形容他们的生活,这就是——美满。
7、齐读第6节。
突出“美满”一词。
8、指导按小标题练习复述课文1—6自然段。
尽可能运用课文中质朴流畅、生动优美的语句,抓住体现人物特点的词语。
可以小组合作,每人讲一个部分,根据小标题提示,力求把一个部分讲生动。
组内其他同学可以相互评价。
9、教师小结复述课文的情况。
三、当堂训练。
指导复述课文:①课文生动地刻画了牛郎勤劳善良的形象,我们要善于抓住体现人物特点的词句来复述课文,如“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这些关键的词让我们能感受到牛郎从小孤苦伶仃。
复述的时候要说好这些词语,尽可能运用课文中质朴流畅、生动优美的语句。
②根据上面的要求,同桌检查复述课文1-6自然段。
复述评价:四、巩固练习(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
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周到:温和:2、用“-----”划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牛郎织女”现在作为成语,用以比喻,我们可以用苏轼的名句“”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二)阅读拓展: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zhuó)素手,札札(zhá)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jiàn),,脉脉(mò)不得语。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上下文理解“心急如焚”、“暴跳如雷”、“发誓”、“挣扎”等词语。
2、学习课文8-10节,抓住课文关键词句把握王母娘娘的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之间的真挚情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继续练习复述课文,尽可能运用课文中质朴流畅、生动优美的语句。
【学习过程】一、温故预习。
1、仿照例词写词语。
霎时间()间()间()间心急如焚()如飞()如年()如故2、从课文中找出和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勤劳()幸福()吩咐()悲伤()调查()转眼间()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选择一组造句。
织女()美丽贤惠,()心灵手巧。
天上()富丽堂皇,()织女并不喜欢。
织女()挣扎,()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造句:二、课堂助学1、复习导入。
2、预习反馈。
3、合作探究:学习课文8-10节,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牛郎、织女和王母娘娘的人物特点。
学习步骤:第一步,默读课文的8-10节,画出描写王母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
第二步,你觉得王母是一个怎样的人?作批注并和同桌交流你的感受。
a、抓住“暴跳如雷””发誓严厉惩罚”、“闯进”“狠狠一推”、“拽着”、“拔下“一划”等词语感受王母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残暴专制的形象,象征着封建专制者。
b、抓住“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感受织女骨肉分离的痛苦。
牛郎的心急如焚。
c、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
正是这一划,划破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更划碎了牛郎和织女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梦想、追求和渴望。
从此,他们只能隔河相望了。
请一位同学来读第10小节。
d、看到这个“望”字,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遥远,思念,此时无声胜有声……)e、请按照小标题“知道下落—发誓抓回—闯入家中,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说说这部分课文内容,练习复述课文。
教师小结:①这个故事想象合理,前后照应。
写老牛死时,嘱咐牛郎将它的皮剥下来留着,这一情节的安排为下文做好了铺垫埋下伏笔,这种写作上的构思和结构上的处理值得我们借鉴。
②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创作《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呢?(现实残酷,寄托于理想)③民间故事能流传久远还有两大特点:表达美好愿望情节一波三折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王母的阻挠反映了故事中的一对矛盾。
由于矛盾冲突的激化,故事达到了高潮。
)我们的故事就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民间故事是叙事性的文章,这就是叙事性文章的叙事结构。
三、当堂训练1、读完这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肯定有你喜欢的或讨厌的,请结合课文评价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我喜欢,因为我讨厌,因为2、复述课文8-10节给你的同桌听,尽量运用课文中质朴流畅、生动优美的语句,和体现人物特点的关键词语。
复述评价:四、巩固练习(一)继续复述课文,把故事完整的讲给父母听。
(二)拓展阅读另外三个民间故事,完成下列题目:《牛郎织女》和、、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一般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的向往。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织,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
突然间,从西湖底下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
多么神奇啊!”出自民间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发生在,她的丈夫被魏王征召修筑长城,劳累而死埋于长城之下。
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