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杜甫诗五首课件粤教版选修.ppt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杜甫诗五首_其一~月夜_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5
颔联中哪些字用得好?
忆:
“忆”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 着忧虑与惊恐。 “忆” 字含意深广, 耐人寻思。
怜:
“遥怜” 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 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怜” 字饱含深情,感人肺腑。
有人说“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这 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你认为是哪两个 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湿”和“寒”。一“湿”一“寒”可触可感,形象生动, 表现了妻子望月之久,忆夫之深。“湿”和“寒”的表象是诗人 的想象和联想,其实是写诗人看月之久,忆妻之深的痛苦现实。 明写妻子思夫之深,暗写杜甫思妻之切。
月夜
杜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诗的背景,透过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能力目标:
品味诗人的“炼字”,学习作者的笔法和“诗 眼”。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的情感及诗歌深刻的主题。
教学难点:
对写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诗眼” ,体会诗歌深刻的主题。
世上疮痍诗中圣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 德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青 少年时期,怀有远大理想,但他仕 途不得志,一生贫困潦倒,饱经忧患。曾经在长 安困顿十年,安史之乱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 活。是我国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 吏”“三别”。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 杜”。 杜甫的诗歌多是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感,安史 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诗中有反映,故 称“诗史”。明清文人推崇杜甫为“诗圣”, 他的作品风格沉郁顿挫。
20
本诗只写个人的遭遇与亲人的离散 之痛,对吗?
诗中所写的个人于亲人离散的 痛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人民 的悲苦生活。其中写夫妇、父子之 爱已与忧国忧民、悯时伤乱之情融 为一体,这就是文学的典型性。
颔联中哪些字用得好?
忆:
“忆”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 着忧虑与惊恐。 “忆” 字含意深广, 耐人寻思。
怜:
“遥怜” 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 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怜” 字饱含深情,感人肺腑。
有人说“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这 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你认为是哪两个 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湿”和“寒”。一“湿”一“寒”可触可感,形象生动, 表现了妻子望月之久,忆夫之深。“湿”和“寒”的表象是诗人 的想象和联想,其实是写诗人看月之久,忆妻之深的痛苦现实。 明写妻子思夫之深,暗写杜甫思妻之切。
月夜
杜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诗的背景,透过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能力目标:
品味诗人的“炼字”,学习作者的笔法和“诗 眼”。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的情感及诗歌深刻的主题。
教学难点:
对写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诗眼” ,体会诗歌深刻的主题。
世上疮痍诗中圣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 德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青 少年时期,怀有远大理想,但他仕 途不得志,一生贫困潦倒,饱经忧患。曾经在长 安困顿十年,安史之乱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 活。是我国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 吏”“三别”。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 杜”。 杜甫的诗歌多是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感,安史 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诗中有反映,故 称“诗史”。明清文人推崇杜甫为“诗圣”, 他的作品风格沉郁顿挫。
20
本诗只写个人的遭遇与亲人的离散 之痛,对吗?
诗中所写的个人于亲人离散的 痛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人民 的悲苦生活。其中写夫妇、父子之 爱已与忧国忧民、悯时伤乱之情融 为一体,这就是文学的典型性。
语文:1.3《杜甫诗五首》课件1(粤教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总第结9章:扩声系统调音
这首诗借望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
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以“月”为线索, 采用了暗示手法,将“独看”和“双照”作为 全诗诗眼。 “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 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 理想。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满了深 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这无尽的思念与盼 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 们的痛苦。这首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吞声哭:不出声地哭,饮泣。 潜 行:因在叛军管辖之下,只好偷偷地走 到这里。曲江:地名又叫曲江池,是人工挖的 屈曲湖池。 为谁绿:国家破亡,连草木都失去了故主。 生颜色:万物生辉。 第一人:最得宠的人。 辇:皇帝乘坐的车子。古代君臣不同辇。此 句指贵妃之受宠超出常规。 正坠双飞翼:或亦暗寓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马 嵬驿之变。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千门”,极言宫殿之多,说明 昔日的繁华。而着一“锁”字,便把昔日 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冷落并摆在一起,巧 妙地构成了今昔对比。
--“细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岸 上是依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 蒲。“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反衬 哀恸,一是说江山换了主人,二是说没有游 人,无限伤心,无限凄凉,大有使人肝肠寸 断的笔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明眸皓齿四句写安史乱起,玄宗奔蜀,路经马嵬 驿,禁卫军逼迫玄宗缢杀杨贵妃,最终生死两隔。
清渭:渭水清澄,流经马嵬驿南。杨贵妃即葬于 渭水之滨。
剑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玄宗入蜀所经之地。
臆:胸襟。人生总有情,触景伤情 终极:穷尽。这句说,然而花草无知,年年依旧, 岂有穷尽。 胡骑:指叛军的骑兵。 欲往城南:杜甫这时住在城南,天已黄昏,应回 住处。 望城北:北望官军所在之地,盼望早日收复长安。 当时肃宗在灵武,地处长安之北。
杜甫诗五首ppt26 粤教版

写法之妙、情感之真。 • 2、学习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在诗歌表
情达意上起到的重要作用,了解传统意 象的象征含义及其象征义产生的原因。
广州市第17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有感情地朗诵《月夜》
广州市第17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鉴赏诗歌
• 请你带着这个问题来鉴赏这首 诗:
• 这首诗作者是如何来表情达意 的?
广州市第17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 3.写登楼观景而生出什么感慨?
• 4. 尾联与颈联有何联系?
广州市第17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登岳阳楼》
情与景
• 《登岳阳楼》诗人前四句写景,后四 句抒情,通过 对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 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年 老多病,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 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广州市第17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广州市第17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登岳阳楼
• 学习目标:领会《登岳阳楼》 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 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 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 的爱国情怀。
广州市第17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赏析诗歌
• 1.律诗开头两句本可为必对仗,作者 却破格写成一联且自然流畅,是何用 意?
• 2.颔联主要写什么?哪些字用得妙, 妙在何处?
探究学习
• 任务一:艺术手法 • 任务二:遣词造句 • 任务三:意象意境
广州市第17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合作探究任务一
• 写此诗时杜甫身困长安,却 似乎能够看到远在鄜州的妻 子望月思念自己,这是怎样 的艺术手法? 你们还能够举 出其他例子吗?
•想象,虚实结合
广州市第17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合作探究任务二
•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情达意上起到的重要作用,了解传统意 象的象征含义及其象征义产生的原因。
广州市第17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有感情地朗诵《月夜》
广州市第17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鉴赏诗歌
• 请你带着这个问题来鉴赏这首 诗:
• 这首诗作者是如何来表情达意 的?
广州市第17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 3.写登楼观景而生出什么感慨?
• 4. 尾联与颈联有何联系?
广州市第17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登岳阳楼》
情与景
• 《登岳阳楼》诗人前四句写景,后四 句抒情,通过 对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 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年 老多病,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 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广州市第17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广州市第17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登岳阳楼
• 学习目标:领会《登岳阳楼》 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 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 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 的爱国情怀。
广州市第17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赏析诗歌
• 1.律诗开头两句本可为必对仗,作者 却破格写成一联且自然流畅,是何用 意?
• 2.颔联主要写什么?哪些字用得妙, 妙在何处?
探究学习
• 任务一:艺术手法 • 任务二:遣词造句 • 任务三:意象意境
广州市第17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合作探究任务一
• 写此诗时杜甫身困长安,却 似乎能够看到远在鄜州的妻 子望月思念自己,这是怎样 的艺术手法? 你们还能够举 出其他例子吗?
•想象,虚实结合
广州市第17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合作探究任务二
•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高中语文《杜甫诗五首》课件 粤教版

ppt课件
这首诗为至德二载(757)春,杜甫陷贼长安时作。曲 江为唐时游赏胜地,唐玄宗与杨贵妃常游幸于此。今玄宗 奔蜀,杨妃缢死,诗人身陷贼中,旧地重游,抚今追昔, 哀思有感,遂作此诗。诗写作者春日潜行曲江而感玄宗与 杨妃生离死别之事,着力突出一个“哀”字。全诗分三层 写哀:开头四句为第一层,是写诗人潜行曲江,目睹乱后 衰败凄凉景象而引起的深哀隐痛。从“忆昔霓旌下南苑” 到“一箭正坠双飞翼”八句为第二层,是用追叙的手法极 写昔日游苑之盛与杨妃的恃宠豪奢。表面上是写昔日之 “乐”,但“乐”中含哀,以乐衬哀,倍增其哀。“明眸 皓齿今何在”最后八句为第三层,乐极生悲,又从往昔跌 回现实,悲杨 妃之不幸,哀国家之多难,愤叛军之猖獗。 今昔对比,深悲巨痛,彻人心肺。哀乐关乎国运。哀江头, 哀杨妃也,哀玄宗也,哀国破之痛也。全诗词婉而雅,意 深而微,讽而含情,极尽开阖变化之妙。
ppt课件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转 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 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 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 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 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1450多首 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 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 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 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被尊为“诗圣”。杜甫诗五首走忧国忧民的杜甫ppt课件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 南巩县。20岁起,漫游吴越、 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 后旅居长安10年。755年“安 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 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 759年弃官西行,于成都西郊 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 住了4年,写诗240余首。他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 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 出蜀,飘泊于荆、湘,以舟 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 杜甫(712---770) 卒 年 5 9 岁 。
这首诗为至德二载(757)春,杜甫陷贼长安时作。曲 江为唐时游赏胜地,唐玄宗与杨贵妃常游幸于此。今玄宗 奔蜀,杨妃缢死,诗人身陷贼中,旧地重游,抚今追昔, 哀思有感,遂作此诗。诗写作者春日潜行曲江而感玄宗与 杨妃生离死别之事,着力突出一个“哀”字。全诗分三层 写哀:开头四句为第一层,是写诗人潜行曲江,目睹乱后 衰败凄凉景象而引起的深哀隐痛。从“忆昔霓旌下南苑” 到“一箭正坠双飞翼”八句为第二层,是用追叙的手法极 写昔日游苑之盛与杨妃的恃宠豪奢。表面上是写昔日之 “乐”,但“乐”中含哀,以乐衬哀,倍增其哀。“明眸 皓齿今何在”最后八句为第三层,乐极生悲,又从往昔跌 回现实,悲杨 妃之不幸,哀国家之多难,愤叛军之猖獗。 今昔对比,深悲巨痛,彻人心肺。哀乐关乎国运。哀江头, 哀杨妃也,哀玄宗也,哀国破之痛也。全诗词婉而雅,意 深而微,讽而含情,极尽开阖变化之妙。
ppt课件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转 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 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 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 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 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1450多首 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 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 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 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被尊为“诗圣”。杜甫诗五首走忧国忧民的杜甫ppt课件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 南巩县。20岁起,漫游吴越、 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 后旅居长安10年。755年“安 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 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 759年弃官西行,于成都西郊 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 住了4年,写诗240余首。他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 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 出蜀,飘泊于荆、湘,以舟 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 杜甫(712---770) 卒 年 5 9 岁 。
高中语文 1.3 杜甫诗五首 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双照泪痕干”,回到诗人眼前望月场景,表达
诗人对战乱局势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哀江头》
这首诗写诗人在安史乱中独行昔日繁华之地
曲江的感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诗人忧时伤乱 栏
目
的哀思。全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四句,写
链 接
长安沦陷后曲江的荒凉景象。第二部分为接下来
八句,写安史乱前春日曲江繁华盛景。第三部分
目
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
链 接
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比起一般的直诉
自己的情感的思念之作,一开篇意思就深了一层。只提
被忆的一方,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旨婉切,更显出
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哀江头》中,诗人在江头看到的景象有什么特点?哪几个字 体现了这个特点?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出丞相祠堂荒凉冷清,也许未必是人们对蜀相真的淡
忘,而因为战争频仍,人们为生存奔波,哪里还顾得到
这里的蜀相啊;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②反衬世道的无情,“自”写出了碧草自有情,尽管无人欣
赏,但它却“当春乃发生”,写丞相祠堂一片春色,而“空”写
出了黄鹂更有意,虽然没人理睬,但“不平则鸣”,为丞相送上
明确:诗人看到长安沦陷后的曲江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象。
栏
“锁”和“为谁绿”几个字体现了这个特点。“千门”,极言宫
目 链
殿之多,可以想见当时的繁华;但加一“锁”字,便将昔日的繁华和 接
今日的萧条巧妙地构成对比。“细柳新蒲”,细柳袅袅,茵茵蒲芽,
生机盎然,景物是很美的。“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衬哀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粤教版选修《杜甫诗五首》ppt课件2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任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
出色点评:
这首诗的人民性是激烈而鲜亮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 德以“高华典雅〞为特征的七言律诗中,尤其值得重视。诗 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 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 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 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 象“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 “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 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发人 深省。
杜甫诗五首
走近忧国忧民的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生于
河南巩县。20岁起,漫游
吴越、齐赵。746年赴京
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10
年。755年“安史之乱〞
突发后,逃往风翔。后因
得罪肃宗,被贬华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59年弃官西行,于成都
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
前后住了4年,写诗240余
首。他曾任检校工部员外
杜甫〔712---770〕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 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 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 3.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 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湿、寒 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4.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将来团 聚的期望。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 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 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 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草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 欲往城南望城北.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3 杜甫诗五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鄜.州( )
云鬟.( )
虚幌.( )
霓.旌( )
南苑.( )
嚼.啮.(
)
明眸.皓齿( ) 柏.森森( )
好.音( )
坼.( )
涕.泗.(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案:fū hu n huǎnɡ ní yu n ji o niè
móu bǎi hǎo chè tìsì
五、按拼音填字组词 答案:1.戎 戒 2.鬟 鬓 3.翼 冀 4.篱 蓠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3 杜甫诗五首
学国学 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选自《论语·子罕》 【古文今译】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 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选自《论语·子罕》
【古文今译】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 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安”,儿女还小,他们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也 不理解母亲对父亲的思念的凄苦心情,
因此虽有儿女在旁,但并不能分解妻的忧愁。所以, 妻子只能“独看”。这里用小儿女的“未解忆”衬托妻 子的“独”。 更突出了妻看月时的孤独感。
2.从诗歌“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可以看到, 在家里的不仅有妻子,还有儿女。为什么作者却说是闺 中“独”看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
答案:作者身在长安,不写长安的月夜,却写起了鄜
州的月色;不写自己怀念妻子,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 正是诗人在长安望月,想念妻子,想到妻子正在思念自 己。他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 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的焦心。妻子如此,诗人自己 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样写就显得更加的委婉含蓄,表 达诗人的思念之情。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杜甫诗五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 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名句识记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考点演示 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 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答案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曾祖时迁居河南 巩县(今属河南),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青年时代漫游各地, 后入长安,困顿十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 处潜悲辛”。安史之乱起,杜甫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奔赴肃宗行在, 任左拾遗。因上书救房瑁,被贬,弃官后奔蜀投严武,为检校工部员 外郎,世人因此称其为“杜工部”。严武死后,杜甫漂泊于蜀、鄂、 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大历五年(770)冬死于赴岳州舟中。 杜甫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
他的诗歌还提供了战乱时期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 杜 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 后人称为“诗圣”。 在盛唐诗坛上与李白双峰并峙,合称“李杜”, 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写作背景 《月夜》 天宝十五年(756)六月,诗人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喜 上心头,马上安置妻子儿女于鄜州的羌村,只身上路,匆匆投奔君 王。不巧,途中遭遇叛军,为叛军所获,被掳到长安。诗人身陷敌 营,失去了自由,一方面心念君王,另一方面心悬妻孥。在八月的 一个夜晚,一轮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夜凉如水,对远在鄜州 的妻儿的思念之情就在他的内心汹涌起来了。于是这首脍炙人口的 《月夜》就流传于世了。
名句识记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考点演示 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 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答案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曾祖时迁居河南 巩县(今属河南),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青年时代漫游各地, 后入长安,困顿十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 处潜悲辛”。安史之乱起,杜甫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奔赴肃宗行在, 任左拾遗。因上书救房瑁,被贬,弃官后奔蜀投严武,为检校工部员 外郎,世人因此称其为“杜工部”。严武死后,杜甫漂泊于蜀、鄂、 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大历五年(770)冬死于赴岳州舟中。 杜甫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
他的诗歌还提供了战乱时期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 杜 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 后人称为“诗圣”。 在盛唐诗坛上与李白双峰并峙,合称“李杜”, 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写作背景 《月夜》 天宝十五年(756)六月,诗人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喜 上心头,马上安置妻子儿女于鄜州的羌村,只身上路,匆匆投奔君 王。不巧,途中遭遇叛军,为叛军所获,被掳到长安。诗人身陷敌 营,失去了自由,一方面心念君王,另一方面心悬妻孥。在八月的 一个夜晚,一轮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夜凉如水,对远在鄜州 的妻儿的思念之情就在他的内心汹涌起来了。于是这首脍炙人口的 《月夜》就流传于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 (Mendeleyer, Russian Chemist)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20.8.58.5.202011:0311:03:10Aug-2011:03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〇年八月五日2020年8月5 日星期三
《杜甫诞生1250周年》邮票
1982年,“世 界和平理事会” 把杜甫命名为 “世界文化名 人”。
杜甫(712---770)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对 杜甫的评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朱德对杜甫的评价: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转 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 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 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 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 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1450多首 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 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 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 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被尊为“诗圣”。
• 10、Life is measured by thought and action, not by time. ——Lubbock 衡量生命的尺度是思想和行为,而不是时间。8.5.20208.5.202011:0311:0311:03:1011:03:10
• 11、To make a lasting marriage we have to overcome self-centeredness.要使婚姻长久,就需克服自我中心意识。Wednesday, August 5, 2020August 20Wednesday, August 5, 20208/5/2020
• 6、Almost any situation---good or bad---is affected by the attitude we bring to. ----Lucius Annaus Seneca差不多任何一种处境---无论是好是坏---都受到我们对待处境态度的影响。11时3分11时3分5Aug-208.5.2020
杜甫诗五首
走近忧国忧民的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 南巩县。20岁起,漫游吴越、 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 后旅居长安10年。755年“安 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 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 759年弃官西行,于成都西郊 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 住了4年,写诗240余首。他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 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 出蜀,飘泊于荆、湘,以舟 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 杜甫(712---770) 卒 年 5 9 岁 。
三顾频繁天下计,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两朝开济老臣心。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出师未捷身先死,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英雄泪满襟。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 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 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诗 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 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 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 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 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 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 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 •
THE END 8、For man is man and master of his fate.----Tennyson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11:0311:03:108.5.2020Wednesday, August 5, 2020
9、When success comes in the door, it seems, love often goes out the window.-----Joyce Brothers成功来到门前时,爱情往往就走出了窗外。 11:038.5.202011:038.5.202011:0311:03:108.5.202011:038.5.2020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 8.5.20208.5.202011:0311:0311:03:1011:03:10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 “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 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 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 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 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 矣!”(霍松林)
• 7、Although the world is full of suffering, it is full also of the overcoming of it.----Hellen Keller, American writer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20.8.520.8.520.8.5。2020年8月5日星期三二 〇二〇年八月五日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 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 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 3.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 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湿、寒 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4.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大的意境
杜甫这两句诗不仅好在有开阔的视野,而且气象雄浑,内涵丰富, 远非他人所能及。这要归功于“坼”“浮”两个字炼得好。试想, 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两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 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 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庄子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 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洞庭湖能负载日、月、星 辰,则湖水之丰厚简直到了惊人的程度!前人评这两句诗说: “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次豁达。”这话有理。诗人把洞庭 湖的景象写得如此宏伟壮丽,的确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意念,就是: 称赞人的精神美,认为人要有开阔的胸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 能忘记天下大事。从这一点来看,诗人的这一番描写正是为结尾 张本,全诗的境界是统一的。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 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 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 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草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 欲往城南望城北.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1:038.5.202011:038.5.202011:0311:03:108.5.202011:038.5.2020
[点评] 这首诗与《春望》同时作于至德二年(757)
春。位于长安城南的曲江(现早已干涸),当时 曾是唐王朝贵族官僚以及仕女们游览的胜地,富 丽繁华,盛极一时。由于安史叛军的盘踞和破坏, 变得千门紧闭,萧条冷落。诗人抚今追昔,痛感 玄宗君臣行乐无度,以致酿成国破家亡的悲剧。 诗人先从曲江景象的变化写起,再由杨氏的娇宠 和惨死道出国家灭亡的历史悲剧,对唐玄宗、杨 玉环既有谴责,又寄予哀怜。最后表达平叛的愿 望。历代评家颇重此诗含蓄蕴藉的批评风格,如 《杜诗说》云:"诗意本哀贵妃,不敢斥言,故 借江头行幸处,标为题目耳。此诗半含半露,若 悲若讯……如此用笔,浅深极为合宜。"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韵译】: 丞相祠堂何处寻?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锦官城外柏森森。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映阶碧草自春色,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这首诗为至德二载(757)春,杜甫陷贼长安时作。曲 江为唐时游赏胜地,唐玄宗与杨贵妃常游幸于此。今玄宗 奔蜀,杨妃缢死,诗人身陷贼中,旧地重游,抚今追昔, 哀思有感,遂作此诗。诗写作者春日潜行曲江而感玄宗与 杨妃生离死别之事,着力突出一个“哀”字。全诗分三层 写哀:开头四句为第一层,是写诗人潜行曲江,目睹乱后 衰败凄凉景象而引起的深哀隐痛。从“忆昔霓旌下南苑” 到“一箭正坠双飞翼”八句为第二层,是用追叙的手法极 写昔日游苑之盛与杨妃的恃宠豪奢。表面上是写昔日之 “乐”,但“乐”中含哀,以乐衬哀,倍增其哀。“明眸 皓齿今何在”最后八句为第三层,乐极生悲,又从往昔跌 回现实,悲杨 妃之不幸,哀国家之多难,愤叛军之猖獗。 今昔对比,深悲巨痛,彻人心肺。哀乐关乎国运。哀江头, 哀杨妃也,哀玄宗也,哀国破之痛也。全诗词婉而雅,意 深而微,讽而含情,极尽开阖变化之妙。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 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 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 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 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