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度检测试卷及问题解释

合集下载

混凝土强度检测试卷及答案

混凝土强度检测试卷及答案

|混凝土强度检测试题公司/部门: 姓名:分数:Ⅰ、单选题(每题1分)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1、计算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时,应按下列排列的先后顺序选择测强曲线( )。

(6.1.2)(A)专用曲线、统一曲线、地区曲线 (B)统一曲线、地区曲线、专用曲线(C)地区曲线、专用曲线、统一曲线 (D)专用曲线、地区曲线、统一曲线[正确]2、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是指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 )的结构或构件中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

(7.0.3);(A)85% (B)95%[正确] (C)90% (D)100%3、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每个构件上的测点数最少的情况下也不应少于( )。

(A)1个 (B)2个[正确] (C)3个 (D)4个4、某构件10个测区中抽取的3个测区碳化深度平均值分别为1.5mm、2.0mm、3.5mm,则该构件碳化深度平均值为( )。

(A)2.5mm[正确] (B)1.5mm (C)2.0mm (D)以上都不是5、回弹法测强时,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 )以内。

(4.1.3)(A)1m (B)0.2m (C)2m[正确] (D)0.5m6、某工程同批构件共计26根,依据JGJ/T23-2001或DBJ/T13-71-2015的要求,按批量抽检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 )。

(4.1.2)¥(A)8根 (B)9根 (C)10根[正确] (D)11根。

7、当采用钻芯法进行修正时,芯样的数量不得少于( )。

(4.1.5)(A)3个 (B)10个 (C)6个[正确] (D)5个8、对于泵送混凝土,当其测区碳化深度平均值为3.0mm时,应( )。

(4.1.6)(A)按规程的附录B进行修正 (B)可不进行修正(C)对回弹值进行修正 (D)采用钻芯法进行修正[正确]9、回弹测试时,相邻两测点的最小净距( )。

(4.2.2)(A)30mm (B)20mm[正确] (C)10mm (D)40mm<10、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 )。

混凝土强度检测试卷及答案

混凝土强度检测试卷及答案

混凝土强度检测试题公司/部门: 姓名:分数:Ⅰ、单选题(每题1分)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1、计算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时,应按下列排列的先后顺序选择测强曲线( )。

(6.1.2)(A)专用曲线、统一曲线、地区曲线(B)统一曲线、地区曲线、专用曲线(C)地区曲线、专用曲线、统一曲线(D)专用曲线、地区曲线、统一曲线[正确]2、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是指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 )的结构或构件中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

(7.0.3)(A)85% (B)95%[正确] (C)90% (D)100%3、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每个构件上的测点数最少的情况下也不应少于( )。

(A)1个(B)2个[正确] (C)3个(D)4个4、某构件10个测区中抽取的3个测区碳化深度平均值分别为1.5mm、2.0mm、3.5mm,则该构件碳化深度平均值为( )。

(A)2.5mm[正确] (B)1.5mm (C)2.0mm (D)以上都不是5、回弹法测强时,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 )以内。

(4.1.3)(A)1m (B)0.2m (C)2m[正确] (D)0.5m6、某工程同批构件共计26根,依据JGJ/T23-2001或DBJ/T13-71-2015的要求,按批量抽检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 )。

(4.1.2)(A)8根(B)9根(C)10根[正确] (D)11根。

7、当采用钻芯法进行修正时,芯样的数量不得少于( )。

(4.1.5)(A)3个(B)10个(C)6个[正确] (D)5个8、对于泵送混凝土,当其测区碳化深度平均值为3.0mm时,应( )。

(4.1.6)(A)按规程的附录B进行修正(B)可不进行修正(C)对回弹值进行修正(D)采用钻芯法进行修正[正确]9、回弹测试时,相邻两测点的最小净距( )。

(4.2.2)(A)30mm (B)20mm[正确] (C)10mm (D)40mm10、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 )。

混凝土试块强度检测中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试块强度检测中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试块强度检测中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摘要:在展开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其试块强度检测工作对于建筑工程质量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保障混凝土试块强度符合标准,才可以正式投入到施工过程中,这不仅是为工程质量提供了保障,也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施工效率。

因此,本文首先阐述混凝土试块强度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论述其防治措施,希望为有关人员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试块;强度检测;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最基本的建筑材料,其强度检测是否符合标准,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强度检测,也可以证明混凝土本身结构是否合理,只有保障了混凝体内部结构的合理性,才能够保障其在正式投入应用后的建筑稳定性。

但根据实践经验来看,现阶段许多施工单位在混凝土养护、试块制作等环节的工作并不完善,很可能导致超龄期、强度值失真等异常情况的出现,很有可能导致检测数据真实性受到影响。

一、混凝土十块强度检测中的常见问题(一)试件尺寸误差由于混凝土试模缺乏规范性,导致其内部尺寸、垂直平面度等因素较为不标准[1]。

这也导致最终制作出的混凝土试件尺寸,无法完全符合有关需求,甚至出现棱角不全的情况。

有关标准中指出,试件制作过程所应用的试模,应当由钢、铁等共同组成,需要具备足够的刚度,同时保障拆穿过程简单方便,试模内表面部分需应用机械加工的形式进行,并且保障其垂直度、平面度等符合有关标准中的要求,在正式展开试件制作之前,需将对应的试模清洁干净,同时在其内壁部分涂抹上脱模剂或矿物油脂。

对于规范而言,其对于混凝土试模的要求较为严格[2]。

但许多施工单位却并不具备这一类试模,导致试件制作无法满足设计需求。

甚至出现,在试模变形后依然照常应用的情况,导致其制作出的试块成为平行四边形,另外还有一些试件在制作之前,不进行脱模剂的擦拭,导致拆模步骤困难,尺寸短缺,导致混凝土强度评定受到影响。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试模尺寸取决于混凝土材料中,粗骨料的粒径大小。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摘要:随着我国建筑项目的不断增多,对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能够保证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可以通过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方式来进行分析。

在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的过程中,回弹法能够进行无损检测,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优势,所以值得推广。

本文就对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保证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关键词:回弹法;混凝土;抗压强度;常见问题混凝土强度评估作为整个建筑工程质量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在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的过程中,包括核心算法、回弹法以及超声回弹法等等。

回弹法因为设备简单检测技术容易掌握,成本较低,所以能够在混凝土抗压检测中发挥良好的效能,为此必须要加强对于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质量和水平保证,检测的结果更加的真实可靠,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

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一、回弹法检测(一)回弹法检测的适用条件在采用回弹法检测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对14-1000天左右抗压强度的普通混凝土进行检测并不适用于表面或者内部存在明显差异的混凝土构件缺陷检测通过回弹法检测的适用范围能够明确,必须要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回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二)回弹仪的技术要求回弹仪作为回弹法检测最主要的设计,通过在标准状态下回弹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能够有效的判断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是在使用回弹仪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于回弹仪的正确校准和维护,在现场检测的过程中通过特殊的回弹仪进行判断,如果在检测时发现回弹仪的回弹值存在异常则必须要及时的进行解决,否则很有可能造成回弹仪检测结果存在问题。

(三)测区的分布在进行回弹法检测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被检测区域表面清洁干净并且外表光滑平整,没有任何明显的缺陷,通常来说要保证结构或受力分布均匀,一般以大和小的中间为主,在中间两截面上上下伸缩的压缩比非常大,而在张力上剪切梁两端,必须要保证检测的程序一致,通过对钙力健和薄弱部位进行检测可以明显的提高检测的质量。

混凝土强度检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混凝土强度检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混凝土强度检测试题公司/部门: 姓名:分数:Ⅰ、单选题(每题1分)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1、计算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时,应按下列排列的先后顺序选择测强曲线( )。

(6.1.2)(A)专用曲线、统一曲线、地区曲线(B)统一曲线、地区曲线、专用曲线(C)地区曲线、专用曲线、统一曲线(D)专用曲线、地区曲线、统一曲线[正确]2、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是指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 )的结构或构件中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

(7.0.3)(A)85% (B)95%[正确] (C)90% (D)100%3、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每个构件上的测点数最少的情况下也不应少于( )。

(A)1个(B)2个[正确] (C)3个(D)4个4、某构件10个测区中抽取的3个测区碳化深度平均值分别为1.5mm、2.0mm、3.5mm,则该构件碳化深度平均值为( )。

(A)2.5mm[正确] (B)1.5mm (C)2.0mm (D)以上都不是5、回弹法测强时,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 )以内。

(4.1.3)(A)1m (B)0.2m (C)2m[正确] (D)0.5m6、某工程同批构件共计26根,依据JGJ/T23-2001或DBJ/T13-71-2015的要求,按批量抽检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 )。

(4.1.2)(A)8根(B)9根(C)10根[正确] (D)11根。

7、当采用钻芯法进行修正时,芯样的数量不得少于( )。

(4.1.5)(A)3个(B)10个(C)6个[正确] (D)5个8、对于泵送混凝土,当其测区碳化深度平均值为3.0mm时,应( )。

(4.1.6)(A)按规程的附录B进行修正(B)可不进行修正(C)对回弹值进行修正(D)采用钻芯法进行修正[正确]9、回弹测试时,相邻两测点的最小净距( )。

(4.2.2)(A)30mm (B)20mm[正确] (C)10mm (D)40mm10、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 )。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卷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卷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卷一、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

2. 什么是混凝土的配制比(水灰比)?为什么要控制配制比?3. 请简要解释混凝土的硬化和强度发展过程。

4. 什么是混凝土的收缩?列举常见的混凝土收缩类型及其原因。

二、问题分析根据以下工程验收情况,回答问题。

一栋建筑的混凝土结构在验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场工程师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 验收时发现混凝土表面有明显麻面现象,而且在敲击的时候声音沉闷。

2. 结构的某些部位出现了裂缝,且有些裂缝在一定条件下还会产生轻微的位移。

请根据上述结论,回答以下问题:1. 为什么混凝土表面会出现麻面现象?敲击时声音沉闷是什么原因?2. 为什么会出现结构裂缝?裂缝产生位移的原因是什么?三、应用题某建筑结构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具体要求如下:1.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2. 浇筑部位:柱子;3. 柱子截面尺寸:300mm × 300mm;4. 浇筑方式:自由浇筑;5. 施工环境温度:30°C;6. 混凝土密实性要求:良好。

请回答以下问题:1. 根据要求,混凝土的配制比(水灰比)应该如何选择?为什么?2. 如何确定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振捣措施和振捣设备?三、简答题答案1.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是指通过混合水泥、石子、砂等材料形成的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固化和硬化过程形成一种具有一定强度和耐久性的建筑材料。

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是水泥、水和骨料,水泥在水的作用下发生水化反应,形成胶凝体,使骨料和胶凝体相互粘结,形成坚固的结构。

2. 混凝土的配制比是指混凝土中水和水泥的质量比,通常用水灰比(W/C)表示。

控制配制比的目的是使混凝土达到所需的强度和耐久性。

过高的水灰比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低下,耐久性差;而过低的水灰比会使混凝土的易性变差,施工困难。

3. 混凝土的硬化是指混凝土在水化反应中形成硬化的过程。

混凝土强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饱和期、凝结期和硬化期。

检测员试题_(混凝土)

检测员试题_(混凝土)

混凝土工程检测专业考试试卷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配制高强度混凝土,粗骨料的()尤为重要数量表面积级配粒径(2)用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测得一组试块3d抗折强度分别为4.1MPa、3.5 MPa、4.3 MPa,则该组试块3d的抗折强度为()。

4.2 MPa4.1 MPa4.0 MPa该组结果作废,应重做试验(3)混凝土用中砂配置时,应选用细度模数()2.12.93.43.7(4)碳化深度值测量,测点布置时,应在有代表性的测区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 ),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

10%20%30%50%(5)石子级配中,空隙率最小的级配是()单粒级连续粒级间断粒级没有一种(6)砂的实际筛余率,除4.75mm和0.60mm筛外,允许稍有超出,但其超出总量不应大于()1%2%3%5%(7)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1/21/33/42/3(8)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当结构所用材料与制定的测强曲线所用材料有较大差异时,须用同条件试块、结构或构件测区钻取的混凝土芯样的抗压强度进行修正,试件数量应不少于()个.5个6个(9)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高铝水泥(10)伸长率越大,表明钢材的()越好。

弹性柔性塑性刚性(11)水泥的初凝时间是()。

水泥从和水开始到失去流动性所需要的时间。

水泥从和水开始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的时间。

水泥从和水开始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塑性的时间。

以上的说法都可以。

(12)下列热物理参数中,()的含义足单位质量的混凝土温度升高1℃或降低l℃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导热系数导温系数比热线膨胀系数(13)混凝土抗冻等级F15号中的15是指()。

承受冻融循环的次数不少于15次最大冻融次数后强度损失率不超过l5%冻结后在15℃的水中融化最大冻融次数后质量损失率不超过15%(14)工程上常被采用的混凝土弹性模量是指()。

混凝土强度检测试题及解答

混凝土强度检测试题及解答

混凝土强度检测试题公司/部门: 姓名:分数:Ⅰ、单选题(每题1分)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1、计算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时,应按下列排列的先后顺序选择测强曲线( )。

(6.1.2)(A)专用曲线、统一曲线、地区曲线(B)统一曲线、地区曲线、专用曲线(C)地区曲线、专用曲线、统一曲线(D)专用曲线、地区曲线、统一曲线[正确]2、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是指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 )的结构或构件中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

(7.0.3)(A)85% (B)95%[正确] (C)90% (D)100%3、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每个构件上的测点数最少的情况下也不应少于( )。

(A)1个(B)2个[正确] (C)3个(D)4个4、某构件10个测区中抽取的3个测区碳化深度平均值分别为1.5mm、2.0mm、3.5mm,则该构件碳化深度平均值为( )。

(A)2.5mm[正确] (B)1.5mm (C)2.0mm (D)以上都不是5、回弹法测强时,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 )以内。

(4.1.3)(A)1m (B)0.2m (C)2m[正确] (D)0.5m6、某工程同批构件共计26根,依据JGJ/T23-2001或DBJ/T13-71-2015的要求,按批量抽检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 )。

(4.1.2)(A)8根(B)9根(C)10根[正确] (D)11根。

7、当采用钻芯法进行修正时,芯样的数量不得少于( )。

(4.1.5)(A)3个(B)10个(C)6个[正确] (D)5个8、对于泵送混凝土,当其测区碳化深度平均值为3.0mm时,应( )。

(4.1.6)(A)按规程的附录B进行修正(B)可不进行修正(C)对回弹值进行修正(D)采用钻芯法进行修正[正确]9、回弹测试时,相邻两测点的最小净距( )。

(4.2.2)(A)30mm (B)20mm[正确] (C)10mm (D)40mm10、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进行修正。
(4.1.5)
测点数最少的情况下也不应少于 ( ) 。
(A)1 个 (B)2
个 [ 正确 ] (C)3
个 (D)4

4、某构件 10 个测区中抽取的 3 个测区碳化深度平均值分别为 1.5mm、 2.0m
(A)2.5mm[ 正确 ] (B)1.5mm (C)2.0mm (D)
(A)8 根 (B)9
根 (C)10 根 [ 正确 ] (D)11 根。
7、当采用钻芯法进行修正时,芯样的数量不得少于
()
。 (4.1.5)
(A)3 个
(B)10
个 (C)6
个 [ 正确 ] (D)5

8、对于泵送混凝土, 当其测区碳化深度平均值为 3.0mm时,应 ( ) 。(4.1.6)
(A) 按规程的附录 B 进行修正 (B) 可不进行修正
以上都不是
5、回弹法测强时,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
( ) 以内。 (4.1.3)
(A)1m (B)0.2m (C)2m[
正确 ] (D)0.5m
6、某工程同批构件共计 26 根,依据 JGJ/T23-2001 或 DBJ/T13-71-2015 的要求,
按批量抽检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 ( )
。 (4.1.2)
.
混凝土强度检测试题
公司 / 部门 :
姓名:
Ⅰ、单选题(每题 1 分) 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分数: JGJ/T23-2001
1、计算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时, 应按下列排列的先后顺序选择测强曲线
()

(6.1.2)
(A) 专用曲线、统一曲线、地区曲线 (B) 统一曲线、地区曲线、专用曲线
正确 ] (D)90
19、《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03:2007 中规定, 对于较小的构件,
有效芯样数量不得少于 (
) 个: (3.2.4)
(A)2[ 正确 ] (B)3 (C)4 (D)5
20、钻芯法检测中, 当需要进行钢筋扫描时, 钢筋扫描仪的最大探测深度应不小
于 A,位置偏差不宜大于 B,其中 A、 B 的值分别为 (
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可布置的最少测区数是
(A)6 (B)5[
正确 ] (C)10
(D)8
12、混凝土碳化后,表面生成 ( ) 。
()
个。 (4.1.3)
(A) 硅酸钙
(B)
碳酸钙 [ 正确 ] (C) 硫酸钙 (D) 氢氧化钙
13、测区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是指 (
) 。 (2.1.3)
(A) 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
(C) 地区曲线、专用曲线、 统一曲线 (D) 专用曲线、地区曲线、 统一曲线 [ 正确 ]
2、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是指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
低于 ( ) 的结构或构件中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
(7.0.3)
(A)85% (B)95%[ 正确 ] (C)90% (D)100%
3、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每个构件上的
(C) 对回弹值进行修正
(D)
采用钻芯法进行修正 [ 正确 ]
9、回弹测试时,相邻两测点的最小净距
()
。 (4.2.2)
(A)30mm (B)20mm[ 正确 ] (C)10mm (D)40mm
10 、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
()
。 (4.2.2)
.
.
(A)30mm[ 正确 ] (B)20mm (C)10mm (D)40mm 11、某根梁高度为 300mm,宽度为 200mm,长度为 3.1m,进行回弹法检测时,在
) 。 (4.0.6)
(A)50mm ,± 5mm (B)60mm ,± 5mm[正确 ] (C)60mm ,± 2mm (D)50mm,±
2mm
Ⅱ、多选题(每题 2 分,少选得 1 分,错选不得分)
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23-2001
1 、当检测条件与测强曲线的适用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可采用
95%的结构或构件中的混凝土
抗压强度值。
(B) 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
90%的结构或构件中的混凝土
抗压强度值。
(C) 由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通过测强曲线计算得到的该检测单元
的 28 天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值 (D) 由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通过测强曲线计算得到的该检测单元
.
.
(C) 浓度约 1%的甲基橙溶液
(D) 浓度约 2%的甲基橙溶液
17、依据 DBJ/T13-71-2015, 采用规程曲线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换算时,如果
结构、构件的部分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超过 7.3.5)
60.0MPa,则 (
) 。(7.1.3 ~
(A) 该结构构件的抗压强度推定值取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最小值。
(C) 该测强曲线适用于 C10~ C80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 正确 ]
(D) 该测强曲线不适用于 PHC管桩。
16、依据 DBJ/T13-71-2015, 混凝土碳化深度的测试,应采用
(
)

(4.3.2)
(A) 浓度约 3%的酚酞酒精溶液 (B) 浓度约 1%~2%的酚酞酒精溶液 [ 正确 ]
条件不足无法进行计

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DBJ/T13-71-2015
15、对于规程 DBJ/T13-71-2015 中的测强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6.0.1)
(A) 该测强曲线适用的混凝土龄期是 14d~ 1000d ;
(B) 该测强曲线不适用于掺加了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
的现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值 [ 正确 ] 14 、某工程采用回弹法批量检测一层柱混凝土抗压强度,
其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
为 33.2MPa,标准差为 4.87MPa,依据 JGJ/T23-2001 ,该工程一层柱混凝土强度
推定值为 ( )MPa 。
(A) 不能批量检测 (B)25.2[ 正确 ] (C)28.3 (D)
[ 正确 ]
(B) 必须采用别的方法进行检测。
(C) 必须采用钻芯法进行修正。 (D) 无法得出该结构构件的抗压强度推定值。
3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 03:2007
18、《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03:2007 中规定的标准芯样公称直
径是 ( )mm: (2.1.5) (A)150 (B)120 (C)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