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

合集下载

语文园地六:写话 (二年级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六:写话 (二年级下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写话写大自然中的问题一、教材分析《写大自然中的问题》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中的一次写话练习。

教材提供了一些大自然中的问题示例,引导学生针对奇妙的事物和自然现象,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提出问题。

从例文来看,教材提供了多个疑问词,对大自然的事物进行了分类,包括动物类、植物类、自然现象类……渗透了提问思维层级,包括单点结构思维、多点结构思维、关联结构思维和抽象拓展层次思维。

根据课标相关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我们进行了学情调查,发现少部分学生不能正确使用问号,绝大多数学生对大自然领域提问时单一地使用“为什么”,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也会无意识地运用其它疑问词。

通过学情分析,绝大多数属于单点思维层次,属浅层次的,说明学生思维相对比较狭隘。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本课教学力图通过创设情境,借助思维导图,设计以“小鸟”为载体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教学活动,力求唤醒学生的生活认知,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发展学生的单点结构思维、多点结构思维、关联结构思维和抽象拓展思维。

二、教学目标1.能对大自然中的事物或现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来提问。

2.仿照例子,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出来。

3.乐于分享、欣赏“问题”,感受问句中语言文字之美,对大自然充满好奇。

三、教学过程(一)出示问号,导入话题1.出示问号,引出话题。

2.生读写话要求:大自然真是奇妙哇!你心中是不是也藏着很多“问号”?把它们写下来吧!【设计意图】出示问号,开门见山直接引出话题,让学生明确写话要求。

(二)梳理学情,找准起点1.PPT出示部分学生课前的提问。

2.反馈学生提问中出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应学情先行,找准学生的表达困难。

只有找到学生提问的“瓶颈”所在,方能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学习活动。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语文园地六 语文园地六:写话》示范课教案_14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语文园地六  语文园地六:写话》示范课教案_14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教科书教学设计语文园地六(“写话”“我爱阅读”)教材分析第六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积极探索、敢于提问,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本课时是语文园地六第2课时。

“我爱阅读”栏目选取了《最大的“书”》这篇文章。

它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

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秉承部编教材“阅读1+X”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书籍。

“写话”选取的内容为学生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产生的疑问,鼓励孩子们充分地说、写自己想问的,并准确使用和书写问号。

因为“我爱阅读”栏目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

在后续的教学中,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自然科学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了解《最大的“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体会川川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品质。

2.鼓励学生充分地说、写自己想问的,并准确使用和书写问号。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于交流、勇于提问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初识“书”1.导入:小朋友们,江老师听说咱们二(4)班的小朋友特别爱读书,告诉你们呀,江老师也特别爱阅读、也经常给我家宝贝读书,我爱阅读、你爱阅读、我们都爱阅读!一本本书带领我们走进了神奇的世界、知识的殿堂。

谁能告诉老师你读过的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最大”的呢?2.这节课,我们就进入“我爱阅读”,读一篇与书有关的课文,一齐读课题——《最大的“书”》(多媒体出示课题)[教学意图:摸清学生原有的对“大”书的认识,为后文的“大”岩石埋下伏笔,同时也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教案(含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1.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认识“博、馆”等8个生字。

2.正确、规范地写字,不多写或少写笔画。

3.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1.正确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2.联系语境,利用反义词猜测词语的意思。

一、识字加油站1.提问:你们去过哪些带“馆”字的地方?(1)学生自由交流。

(2)交流汇报:饭馆、图书馆、纪念馆、水族馆、展览馆等。

2.(课件出示图片及词语)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场所名称,再自主认读词语。

(1)教师正音:“馆、览”都是前鼻音,且韵母都是“ɑn”,其中“馆”是三拼音节,“览”的声母是“l”。

(2)学习生字“博、馆、览、育”。

学生自学后和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比一比识记:博—搏;育—盲。

◇组词识记:博(微博)(博客)(博士)馆(场馆)(饭馆)览(博览群书)(一览无余)育(教育)(育苗)(育种)◇加一加识记:十+甫+寸=博;饣+官=馆;扌+支=技。

3.说一说这些场馆的用途是什么。

(1)学生交流后指名说。

(2)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博物馆和展览馆的图片,重点补充。

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许许多多文物和标本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等。

展览馆:展览馆是作为展出临时陈列品之用的公共建筑。

按照展出的内容可分为综合性展览馆和专业性展览馆。

4.(课件出示供电所、育儿所、律师事务所图)学生认一认图中场所,说一说场所名称。

5.(课件出示图片及词语)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场所名称。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词语,读准生字“研、究、哨、诊”。

教师正音:“研、诊”是前鼻音;“哨、诊”是翘舌音,要读准确。

(2)学生合作交流识记方法。

◇加一加识记:石+开=研;穴+九=究;口+肖=哨。

◇比一比识记:研—形;究—穷;哨—稍;诊—珍。

◇组词识记:研(研发)(钻研)究(讲究)(究竟)哨(放哨)(口哨)诊(诊断)(诊治)(3)检查学习效果,指名读生字,齐读生字。

6.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方都是干什么的吗?(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研究所”是进行专项研究的场所。

【必备】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必备】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根据语境,判断词语的意思,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学会写话,学会按要求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4.积累古诗词。

5.阅读《最大的“书”》,学习快乐读书法。

【教学重点】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词语分类,看看归纳同一类词语。

区分词语的意思,灵活运用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会写话,学会按要求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出去玩,他们都去了哪些地方?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二、认字写字。

(课件出示)bó guǎn lǎn yù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体育馆yánjiū shào zhěn研究所派出所哨所诊所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读句子,巩固认字。

(课件出示)星期天,我和妈妈出去玩,我们先来到博物馆,哇,里面的藏品真多呀!我们一件一件仔细观察,连连发出惊叹。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来到展览馆,展览馆里人山人海,大家有序参观,秩序井然。

我们又来到科技馆,那些机器人啦、天文望远镜啦真吸引人。

哎,光参观可不行,我们还得锻炼身体呢,于是,我们就来到体育馆去锻炼身体。

下午,我们又去了研究所,由于吃坏了肚子,只好去诊所打了一针。

三、字词句运用。

1.书写汉字。

(出示课件)含迎留荡满敬书写提示:(出示课件)“含、留、荡”都是上下结构,“含”上“今”下“口”,写的时候要注意;“留”写的时候不能少写笔画;“荡”上“艹”下“汤”,写的时候要看清笔画。

“迎”半包围结构,“之”要把里面的部分包住。

“满、敬”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师:我们写字的时候,首先要认真观察字的结构,看看是上下结构、左右结构还是半包围、全包围等,写的时候我们还要认真观察字的笔画,写的时候不能多写或少写笔画。

(出示课件7)学生练习2.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语文园地六:展示台+日积月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六:展示台+日积月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六:展示台+日积月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Part 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课文《花粥的故事》中的情节和故事内容;2.通过口头表达方式,将故事情节复述给同伴听,并提取出故事中的重要信息;3.学习在日常语言中使用“一定”的表达方式,并在沟通中正确使用;4.了解并掌握日积月累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Part 2. 教学重难点重点:1.听懂并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2.掌握使用“一定”的表达方式;难点:如何正确运用日积月累的学习方法。

Part 3. 教学准备课图:《花粥的故事》Part 4. 教学流程1. 导入新知•导入问题:你们平时学习语文都是怎样学习的呢?请举例说明。

•通过引导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过程中,光靠一遍两遍的练习,只能带来有限的知识收获。

让学生反思如何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2. 情感体验•向学生详细介绍《花粥的故事》的情节和故事内容,帮助学生进入氛围,产生对故事的共鸣与感情。

3. 核心知识点•重点:学习如何运用“一定”的表达方式•首先通过例句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使用“一定”的表达方式的相关知识:比如,应用场景,具体用法等。

•其次,针对学生常用语言中的错误使用,通过纠正和指导方式,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口语表达方式。

4. 讲解学习方法•知识难点:如何正确运用日积月累的学习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方式,了解日积月累学习方法的具体实践:定期总结,增加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坚持思考并输出学习笔记等。

5. 后续活动•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运用日积月累方法的体会,并找出不足,并针对不足进行补充修正。

6. 课后作业•根据老师给出的题目,学生需要编写一篇语文文章,并针对日积月累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

Part5. 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叙事文,就叙事文中的故事内容进行情感体验。

再针对故事中的语言技巧,以练习为主,注重形式和实践;最终则应用日积月累的学习方法,在自我反思和总结中提升知识水平,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语文园地六:我爱阅读-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六:我爱阅读-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六:我爱阅读-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阅读的定义及其作用。

2.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并准确理解文意。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并准确理解文意。

2.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时所学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回答来理解阅读的意义和作用。

2. 学习环节
1.教师朗读课文《狼和小羊》。

2.学生自学课文,每个人朗读两遍,互相帮助纠正读音并理解课文的意思。

3.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回答并互相讨论。

例:
–小羊为什么不敢与大灰狼喝水?
–小羊为什么说自己不可能把大灰狼吃掉?
–大灰狼最后发生了什么事?
–小羊为什么说这件事结束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仅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回答和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如何让学生从课文中获取更多信息,并加深理解。

语文园地六-部编版(五四制)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六-部编版(五四制)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六-部编版(五四制)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效果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1.理解识记《夏天的故事》中的词汇,能够正确读音与书写;2.了解《夏天的故事》的故事情节,能够简单说出故事大意;3.通过朗读《百灵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水平;4.学会运用想象力,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学重点1.阅读理解《夏天的故事》;2.朗读《百灵鸟》并理解词义;3.运用想象力,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学难点1.运用想象力,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2.课堂讲解教学;3.课堂小组讨论;4.课堂绘画、写作练习;5.课后复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本堂课新知:1.询问学生他们是否喜欢夏天,为什么;2.让学生展示他们在夏天经历的有趣的事情,如游泳、打太极、旅游等。

二、授课内容(30分钟)1. 课文《夏天的故事》1.教授生词:西红柿、辣椒、蒟蒻。

2.带领学生朗读全文,教授每一段的意义及蕴含的教育意义,了解人与自然共生的思想。

3.高声朗读,引导学生听懂文章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4.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翔实的情节,开展师生之间的真情互动,让学生愉快地享受自然。

2. 课文《百灵鸟》1.教授生词:唉声叹气、鼓翅膀、群鸟。

2.朗读全文,引导学生体会到课文中的深情和美丽的意境,增强学生的语感和情感。

3.指导学生练习书法,突出每一个字的规矩,让学生完整地理解词义表达的完整性和精深性。

4.引导学生形象化的朗读这首诗,从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准确性。

三、绘画、写作练习(15分钟)根据老师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绘画、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通过运用想象力,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绘画和写作的方式展现出来,在想象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四、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可让学生通过讲述或记忆今天学习的知识点来进行课堂小结,以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语文园地六》(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会用“有时候……有时候……”写句子。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了解课文的主题,能够简单描述课文中的场景和角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实物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语的学习。

2. 课文的朗读、理解和表达。

3. 课文的主题和内涵的探讨。

4. 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语的学习和运用。

(2)课文的朗读、理解和表达。

(3)课文的主题和内涵的探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语的掌握和应用。

(2)课文的深入理解和个性化表达。

(3)课文主题的提炼和内涵的挖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实物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学习生字、词语:(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引导学生认读、理解。

(2)学生自主练习书写生字、词语,教师巡回指导。

3. 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教师指导并评价。

4.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5. 表达与交流:(1)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中的场景和角色。

(2)学生表演课文中的情节,教师评价并指导。

6. 练习与拓展:(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根据语境,判断词语的意思,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学会写话,学会按要求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4.积累古诗词。

5.阅读《最大的“书”》,学习快乐读书法。

【教学重点】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词语分类,看看归纳同一类词语。

区分词语的意思,灵活运用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会写话,学会按要求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素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出去玩,他们都去了哪些地方?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二、认字写字。

(课件出示)
bó guǎn lǎn yù
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体育馆
yánjiū shào zhěn
研究所派出所哨所诊所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读句子,巩固认字。

(课件出示)
星期天,我和妈妈出去玩,我们先来到博物馆,哇,里面的藏品真多呀!我们一件一件仔细观察,连连发出惊叹。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来到展览馆,展览馆里人山人海,大家有序参观,秩序井然。

我们又来到科技馆,那些机器人啦、天文望远镜啦真吸引人。

哎,光参观可不行,我们还得锻炼身体呢,于是,我们就来到体育馆去锻炼身体。

下午,我们又去了研究所,由于吃坏了肚子,只好去诊所打了一针。

三、字词句运用。

1.书写汉字。

(出示课件)
含迎留荡满敬
书写提示:(出示课件)
“含、留、荡”都是上下结构,“含”上“今”下“口”,写的时候要注意;“留”写的时候不能少写笔画;“荡”上“艹”下“汤”,写的时候要看清笔画。

“迎”半包围结构,“之”要把里面的部分包住。

“满、敬”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师:我们写字的时候,首先要认真观察字的结构,看看是上下结构、左右结构还是半包围、全包围等,写的时候我们还要认真观察字的笔画,写的时候不能多写或少写笔画。

(出示课件7)
学生练习
2.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三个句子,可以同桌之间互读,可以自由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加点的词语,先根据语境猜一猜加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再借助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自己猜得是否正确。

汇报交流。

提示:(出示课件)
暗示: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

造句:接到了暗示,他赶紧走向前。

泄露:透露出去。

造句:他不小心泄露了秘密。

喧闹:喧哗吵闹。

造句:我喜欢安静,不喜欢这喧闹声。

师: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查字典,查字典是最直接的方法,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很快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

造句,我们可以把词语放到句子里,根据语境来判断这个句子的意思。

我们还可以向别人请教,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四、学会写话。

1.导入:同学们,大自然真是很奇妙,有很多现象会引起我们的好奇,问一个为什么,你的心里是不是也藏着很多“为什么”?这次写话要求大家写一写自己观察的“为什么”,还要写出问题的答案。

2.构思提示(出示课件)
平时观察到的一些自然现象都会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会刮风、为什么会打雷、天上的云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形状等。

3.写作指导:(出示课件)
(1)写的时候,要认真观察,除此之外,还要查找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

(2)写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简洁,中心要突出,把问题要交代清楚。

4.引导学生根据指导指导写话。

5.学生写话后,自评,互评。

6.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全班通读。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和写字,还学习了怎样理解词语的意思,以及怎样写话,老师讲解了许多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练习巩固。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引入:同学们,我们班建起了一个图书角,我们该怎样管理好这个图书角呢?下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看谁想的办法又多又好。

(出示课件)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3.教师根据组长汇报进行总结:我们可以把书分类摆放,这样方便借阅。

我们还要制定《图书借阅公约》、《图书管理守则》等,让大家知道该怎样爱护图书,希望人人遵守。

二、学习《悯农(其一)》(课件出示)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借助拼音读古诗。

2.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3.说说诗句的意思。

(课件出示)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夺去而饿死。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句子的读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朗读中运用老
师讲解的方法,也希望同学们努力积累祖国的经典文化之一——古诗。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据我观察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喜欢看书,能说说你平时喜欢看什么书吗?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读书能让我们获得知识,也能从中得到快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书,希望大家一直保持爱看书这个好习惯。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和书有关系的课文。

板书:最大的“书”
3.齐读课题。

通过读题,我想你们一定发现了这篇课文的题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加上引号的书又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呢?学完了可问你就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课件出示)
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教师总结: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

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

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3)巩固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5.检查读书情况。

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细读品味(出示课件)
(一)读书品味“书”指的是什么。

1.再读课文,说一说“书”指的是什么呢?
2.从那些句段中你知道书指的是岩石呢?请生读。

指导朗读:岩石就是书啊!你看……
在朗读这部分的时候,要通过重读“岩石、就是厚厚的”这些词语,读出地质勘探队员的自豪的语气。

3.看课文插图,比较思考:岩石和我们的书比较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
板书:一层一层厚厚
句式练习:这不就是最大的书吗?
结合上学期的句式进行联系。

(二)品读感悟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

这位地质勘探队员看到岩石除了外表厚厚的,一层一层得像一本书外,上面有些什么记录,竟然被称为是最大的书呢?(课件出示13)
请大家再读读5-10自然段,思考一下。

1.生自由读书。

2.提问交流。

理解词语:雨痕波痕
指导读出川川和叔叔的疑问,兴奋的不同语气。

树叶贝壳小鱼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样吗?已经成为了化石。

3.拓展延伸
上网查阅,了解什么是化石。

4.分角色感情朗读
下面我们分角色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

5.品读体会这本大书的用处
这本书是地质勘探队员们最喜欢研究的书,你说那些叔叔天天读这样的书,究竟有什么用啊?
三、小结,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岩石是这本书,我们现在能看得懂吗?不光是你们看不懂,老师也不懂得,这是一本用特殊符号纪录的书,只有地质勘探队的叔叔、阿姨们再看得明白,你们猜一猜要想像他们那样看懂这样的书,我们现在需要做些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