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浙江教材)的水环境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内蒙古014400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产生量迅速增加。

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无机污染物,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到环境中容易污染环境,如形成黑臭水、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以及生态失衡等,对城乡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河道作为城乡水系的重要载体,也是水环境治理的核心。

目前,国内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理修复,如单独曝气机械调节以及底部淤泥控制等方面。

如何改善水文条件,进行污染物调控成为目前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核心。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问题;措施引言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和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的逐步完善,水环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相应的需求。

水环境一旦受到污染,就会对生产和生活产生影响,造成人们无法使用水环境中的水源,影响当地的生产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水环境的污染控制,并采用相应的、合理的方式进行控制。

但是在目前对于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存在治理技术不够成熟、水环境治理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影响治理工作有效开展,因此对于问题要进行详细分析,然后采用针对性治理方式,改善流域水环境现状。

1.水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农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农村发展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在快速增长的背后,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大量的秸秆、农药和化肥堆积在农村,如果不合理处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必须保证粮食安全。

然而,农业污染不仅会导致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还会影响粮食安全,这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如果留在土壤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水环境是指江河湖海及其流域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包括江河、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

水环境污染防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施绿色发展战略需要解决好的问题,近年来,国家积极部署治理水污染工作,各地方也都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求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质量。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但是盲目追求的经济发展却忽略了保护环境,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反过来又开始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其中水污染是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之一,污染程度高、污染面积大是我国水污染现状,也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利用专业知识,结合我国水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实际操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字:水污染;原因;防治;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水污染越来越严重,也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及时解决水污染的问题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水污染水污染是因为外界物质进入水体,水体特质改变,水质恶化。

从而无法供给工业、农业、商业以及生活用水使用,因为其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物质导致水体不达标,无法直接使用。

近年来我国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排放量越来越大,再加上农业化肥、农药通过流通排放进入河流湖泊等,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污染程度越来越高、受到污染的水域面积越来越大,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2.我国水污染原因我国水污染由多方面因素造成,包括工业废水排放、生活废水排放、农业废水排放以及其他废水排放,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我国水污染严重,受污染范围广。

污染源不同,被污染水域的治理方式就不同。

2.1工业废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是我国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虽然我国的污水处理力度在不断加强、污水处理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是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过大并且持续大量增加。

其中污染最严重的化工厂、造纸厂和印染等行业,废水排放量大,而且重金属、有毒物质、有机物等含量大,其中一些中小企业因为不愿承担高昂的污水处理成本进行不道德违法经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经过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就向附近水域直接进行排放,随着水的流动,直接、严重的造成大量难以治理的水体污染。

这些重度水污染不仅不会自然净化,反而随着水体流通传播,甚至潜伏在水中的动植物中、随着捕捞食用进入人体,引发疾病危害健康。

水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水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水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摘要:现阶段,为加强水环境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水环境现状及污染程度,为水环境达标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以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保证水环境质量。

目前,我国水环境达标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基于此,本文阐述目前我国水环境治理现状,分析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并从监测预警、管理模式等方面出发,进一步探究水环境质量达标治理措施,旨在提供一些有益参考,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

关键词:水环境保护;管理现状;改进措施引言水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近些年,我国逐步加强了对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出台了水环境保护方案,但是水环境保护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水环境保护效果不佳。

有必要深入研究水环境保护管理,提高管理成效,促进水环境保护的有序开展,提升水环境保护效果。

1水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性据数据统计表明,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总量约在13. 9 万亿 m3,其中淡水资源总量仅有 4. 6 亿 m3。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仅占世界淡水资源的 6% 左右。

我国人口基数大,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少,且由于淡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现象。

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生活用水总量不断提高,各类生产作业的污水排放及生活污水都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

部分地区水环境急剧恶化,导致水资源匮乏,不仅威胁了居民用水安全,还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水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2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方法2.1调查常规水因子和水资源的污染分子水环境监测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采用调查的方法,对地表水的常规水因子、水资源的污染分子,以及特殊类型的水质因子进行调查与分析,再结合实际情况,从综合角度出发,对地表水的水质进行分析与研究,了解地表水的水质。

通过对地表水的常规水因子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清楚掌握地表水环境情况。

通过对水资源的污染分子进行调查与分析,有关人员可以更好地掌握特定区域范围内的水资源污染情况,进而针对性制定水环境治理措施。

中国水体污染现状及其对策

中国水体污染现状及其对策

中国水体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水体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生命之源,又是祖国大地的脉管系统,对雨洪旱涝起着调节作用,对我国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起居息息相关。

可以说水体的好坏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国水资源极其短缺,然而,就是在这样有限的水资源中,水污染使我国用水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此外,水污染不仅仅是对于水体本身,而且对于生态环境、人民日常生产生活和未来生存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一、我国水体污染的现状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工业污染源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城市污水处理步伐也在逐步加快。

与之相反,近年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农区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水环境状况越来越恶化,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不仅造成粮食减产,而且直接威胁着食品安全和农民的身体健康。

根据国家水资源公报、国家环境监测网的监测数据与“我国水体污染调查及其监测预警体系研究”项目组在12个省(市)、数十条河流以及多个湖泊的调研数据和资料,我国水体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具体表现如下:1.污染水域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农区水体成为新污染的地带近年来,部分城市由于资金、技术、管理和人员的优势,污水排放和治理都有了一定的改观,基本上控制了水体污染,而与之相反的是广大边远相对落后的农区水体污染呈现逐渐加剧的趋势。

江河水体主要呈现为有机污染,主要超标项目是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等。

2.污染由发达的东部地区向发展中的中西部地区蔓延近年来,由于东部工业企业的西移以及中西部农业点源与面源污染加剧,原先水环境质量较好的中西部地区水污染情况也不容乐观,呈现水质逐渐恶化的趋势。

据实地调查,宁夏、甘肃、内蒙古以及四川、云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都存在这种趋势,原本污染物极少的西藏自治区水体中一些指标也有所升高,金沙江岗托桥监测断面氨氮含量2004年增加到0.5mg/l,拉萨河卡林监测断面硝酸盐氮0.47 mg/l,是达孜对照断面的1倍。

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成因及防治对策

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成因及防治对策

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成因及防治对策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所以水污染的主要成因及防治对策已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问题。

一、水污染的主要成因1. 工业废水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包括有机废水、重金属废水等,如果排放不当就会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质污染。

2.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这些有机物和化学物质会随着雨水流入水体,对水质造成污染。

3. 生活污水排放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数量增加和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导致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如果生活污水处理不当,会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4. 河道生态破坏河道环境受到人为破坏,如乱倾倒垃圾、乱排污水等,导致水体受到污染。

5. 地下水污染工业、农业和生活废物的随意排放,可能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损害。

1.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水污染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企业和个人依法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2.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够为防治水污染贡献力量。

3. 加强工业排污治理企业应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和排放管控,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4.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做好畜禽粪便的处理和利用。

5. 加强水源保护保护水源地环境,控制开发建设,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水源的纯净和可持续利用。

6. 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城市污水不再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7. 推动河道生态修复加强对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恢复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确保水体健康。

8. 强化监管和督查加强对水污染的监测和监管,推动建立健全的水污染防治体系,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污染问题。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然而,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深入了解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显得十分迫切。

二、水资源污染的现状1.水体污染严重:我国湖泊、河流和地下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根据环保部的统计数据,我国近60%的河流严重受污染,约70%的湖泊已经失去生存的能力。

2.水源地受威胁:水源地是城市和农村生活用水的重要保障。

然而,大量农业、工业以及生活废水的排放使得水源地遭受到破坏和污染,给城乡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安全因素。

3.水处理能力不足:我国水资源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营水平相对滞后,污水处理率仍然较低。

尤其是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严重不足,导致大量生活和农业废水直接排入水体。

三、水资源污染的原因1.农业活动: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对农田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此外,农业养殖业中的饲料添加剂和养殖废水也是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2.工业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化学物质被排放入水体,如工业废水、废弃物污染等,对水环境产生直接破坏。

3.城市生活:城市居民生活废水的排放成为城市水资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数量增加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给水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

四、水资源污染的对策1.加强政府监管:政府应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研究和管理,加大水资源污染治理的力度。

2.提高水污染控制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开发和应用更加先进的水污染控制技术,提高水资源污染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共同参与水资源污染治理。

4.加强跨部门合作:加强环保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水资源污染治理工作。

浙江省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和控制对策

浙江省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和控制对策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9卷第 3期
中国环境卫 牛 一 1一
环境污染对策
浙 江省环境污染存在 的 问题和控制对策
楼晓明 丁钢强 章荣华 任丽华
浙江 省疾 病 预 防控制 中心 30 0 10 9
我省 自改革 开放以 来 ,社 会经 济体 制 发生 了巨大 的变化 ,各 类经 济 指标 均位 居全 国之 首 。 但与 此 同时 , 大规 模 工业 化 、 市 化建 设 的展 开 , 城 高速 发展 的工 业 导致 了各种 形式 的环 境污 染 , 无节 制 的排放 和 严重 的污 染 使我们 赖 以生存 的水环 境 中饱 含大 量 的有损 人类 健康 的物 质 , 大量
污染 物 及农 药 的滥用 又给 食 品和水 带 来 安全 问题 。


环境保护不力造成的卫生健康 问题
我 省河 流主 要 有钱塘 江 、瓯江 、灵江 、苕溪 、 甬江 、飞 云江 、鳌江 、曹娥 江等 八条 水系 。
1 、我 省各 地水 体污 染 问题 普遍存 在
我 省按 单位 面积 计 算 的水 资源量 仅 次于 台湾 、广 东 、福 建 ,居全 国第 四位 ,但 由于 人 口密集 ,
在 广 大农村 地 区,饮用 水 的水 质 状况 更 是令人 担忧 。20 年 我省 开展 的部 分 农村 水质 状 03 况 调查 表 明 :我 省农村 饮 用水 合格 率仅 在 3% 0 左右 ,水体 污染 是 引起肠 道传 染 病暴 发流 行 的主 要 原 因之 一 。 因饮 水 高氟 而 患氟斑 牙 、氟 骨病 以及饮 水型 砷 中毒 问题 也在 我 省存在 。20 年 04 浙江 省农 村水 质监 测 结果 显示 :饮 用 完全 处理 水 的人 口仅 占 4.% 43 ,还存 在较 大 比例 的人 群饮

嘉兴水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嘉兴水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嘉兴水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曹小明1水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其正常功能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组成。

水环境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嘉兴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

但与此同时,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日益恶化,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影响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缓解水环境这一瓶颈制约,是嘉兴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嘉兴水环境现状(一)河道现状嘉兴市地处太湖流域,市域河道纵横、湖荡众多。

全市河道总长度13802km,水域面积273.24km2,其中市、县二级主干河道57条,总长959km;0.1km2以上湖荡66个,水面积38.29km2。

全市水面积率7.96%,河道分布密度为3.5km/km2,属于水力坡度小、部分感潮明显的平原水网。

按河道的水流特征,全市可分为以长山河、海盐塘和盐官上河、盐官下河为骨干河道组成的南排入海(杭州湾)水网,以及由苏州塘、澜溪塘、芦墟塘、红旗塘、三店塘、上海塘为骨干河道组成的入浦(黄浦江)水网。

图1 嘉兴市水系图2(二)降雨情况嘉兴地处亚热带, 属东亚季风区, 四季分明, 空气湿润, 雨量充沛, 为较典型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80 mm ( 1953--2005 年) , 接近80% 的年份降水量多于1 000 mm, 降水年内年际变化较大。

(三)水污染状况1.污染源现状(1)直排污染嘉兴市2010年污染源普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市每年直排河道的污染源中的氨氮、总磷的排放量分别为12028.22吨和2945.31吨(见表1)。

1嘉兴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和文化产业研究2杨松彬,董志勇<<河网概化密度对平原河网水动力模型的影响研究>>,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5):568表1 嘉兴直排河道氨氮、总磷总量(2)入境水污染经嘉兴市水文站测量,2010年入境水中,氨氮总量为7479吨,入境总磷总量为1277吨;出境氨氮总量为11884吨,出境总磷总量为1940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浙江)的水环境问题及对策
一、水环境总体状况
1)城镇污水排放增量明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2)工业废水排放负荷居高不下
工业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及N、P排放总量较大。
3)农业及农村面源排放的危害
以畜禽养殖为主的产业造成环境的巨大压力;农业化肥的过量投加而导致的
面源污染也成为水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4)废水排放氮、磷含量高,水体富营养化情况突出
具体为:
十五期间,中国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七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水质差。
滇池、太湖和巢湖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东海和渤海污染严重。
2004年中国废水排放量为482.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21.1亿吨,
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61.3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39.2万吨,其中工业排放
量为509.7万吨,生活排放量为829.5万吨;氨氮排放量为133.0万吨,其中工
业排放量为42.2万吨,生活排放量为90.8万吨。
2004年,中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0.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
中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非重点企业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0.6%,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74.2%;城市污水处理率45.6%,其中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32.3%。
十五期间,浙江省环境质量基本稳定。但地表水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平原河
网和城市内河水质污染依然严重;湖泊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其中水库
营养化程度较轻;大部分城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
2004年浙江省废水排放总量为28.13亿吨,比上年增加4.09%。其中工业废
水16.53亿吨,比上年减少1.67%,占废水总量的58.75%;生活污水11.60亿
吨,比上年增加13.58%,占废水总量的41.25%。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
放总量为55.65万吨,比上年略有下降,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为25.15万
吨,比上年减少1.91%,工业COD占总量的45.20%;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为
30.50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2004年浙江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94%。
尽管浙江省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一
些地区严重污染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生态破坏的趋势还在加剧,污染反弹、生
态破坏屡禁不止。总体环境质量特别是地面水环境质量继续恶化的势头没有得到
有效遏制,已成为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严重制约因素。
二、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对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片面理解,发展模式
的不完善,忽视了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另外,是对生态建设中的客观规律认
识不足,在某些地方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环境管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权
威性和宏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对环境科技的投入不够,污染治理缺乏科技支撑;
环境科技缺乏前端性,前沿性和技术性研究,对一些重大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成因
还是分析不清。环境问题是多学科交叉的,我国现在缺乏大跨度多学科交叉的综
合研究和信息化共享平台。另外,实验室和科研队伍还有待加强。
三、为解决水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
国家与地方颁布了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在各类规划、指导、工作目标中置于重要地位;
发布系列的技术政策;
政府给予大幅度增加的科研资金投入;
允许其他资本进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强度;
加大监管力度;
加大对环境违法的处罚力度;
营造关注环境的舆论氛围;等等。
四、解决水环境问题的技术需求
(一)、现有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1.污水处理投资大、占地面积大,脱氮除磷困难
2.工业废水处理工艺针对性差,运行成本高,达标困难
3.有毒有害高含盐难降解废水无经济可靠处理技术
4.污泥无经济有效处理技术,二次污染严重
5.缺乏可靠的检测,控制系统
6.污水处理设备,产业技术水平与产业集约化水平低
(二)、急需的几个水污染控制技术问题
1、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与处理装备的成套化技术
2、经济高效的高级氧化处理技术
3、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4、新型脱氮除磷技术
5、污水处理通用型控制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