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工艺技术方案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工艺技术方案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作为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工程中。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工艺技术方案: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按照设计要求制定施工方案,确定桩径、桩长、桩身布置钢筋等参数。
2.购买预应力钢束、锚具、导向套管等材料,并进行质量检验。
3.配置预应力混凝土,保证混凝土质量和配合比符合标准要求。
4.开展钢筋预应力张拉试验,检验预应力钢束和锚具的强度和稳定性。
5.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确定施工时的检查和试验方法。
二、现场布置1.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桩基布置图纸,并在施工现场标出桩位;2.根据设计要求挖掘疏浚桩基,确保桩顶与设计标高相符;3.施工现场设立安全警示牌和施工警示标志,保证施工安全;4.准备施工工具、设备,如挖掘机、起重机、模具、钢筋等。
三、钢筋制作1.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预应力钢筋,包括拉伸筋、屈服筋、锚固筋等;2.对钢筋进行除油、除锈处理,并进行预应力张拉试验。
四、管模具安装1.安装管模具前,根据设计要求检查模板的尺寸和平整度;2.安装导引套筒和轴承座,保证桩筒施工过程中的垂直度和平衡度;3.安装上转动机构,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桩体旋转。
五、预埋件和砼浇筑1.在模板安装结束后,对预埋件进行布置和固定,如锚具和导向钢板等;2.进行预埋件的质量检查,确保预埋件的位置和固定牢固;3.进行混凝土浇筑,分层振捣,确保混凝土内部没有空隙;4.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六、钢筋张拉1.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钢筋张拉;2.根据设计要求,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并通过锚具固定;3.对张拉力进行监测,保证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力达到设计要求。
七、灌浆充填1.进行灌浆充填,填充空心处的空隙,提高桩身的整体强度;2.灌浆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设计要求控制灌浆的流动性和坍落度。
八、验收和记录1.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桩的验收和强度检测;2.编制桩基检验记录和施工工艺记录,以备后期使用。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案[详细]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案[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0115051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e.png)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案[详细]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是某新区管线工程中的一部分,涉及十多公里长的管道铺设。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主要用于支撑地下管道,保障管道的安全稳固。
本次施工共计需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900根。
二、施工准备1.施工方案设计本次施工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方案是基于现场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环境因素制定的。
设计方案中包括了预应力钢筋的数量、直径、长度,注浆口的位置和施工顺序等重要参数。
2.试做为保障施工质量,应在现场先进行试做,确定各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参数,包括桩孔的开挖方法、预应力钢筋的预先加压力、灌浆管的设置方法等。
3.材料准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需要的材料包括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钢板、水泥和石子等。
所有材料应当在施工前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4.设备准备施工需要的设备主要包括挖掘机、打石机、扬水机、注浆机、钢筋加压机、搅拌机等。
所有设备应当进行检验和维护,确保运转正常。
5.现场清理施工前需要对场地进行清理,包括移除杂草、碎石和建筑垃圾等,以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
三、施工步骤1.桩孔开挖按照设计要求用挖掘机依次挖掘管桩的孔洞,孔洞直径为600毫米,深度根据现场地质条件而定。
2.钢筋加工将预应力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包括长度、直径、弯曲和加压等步骤。
3.灌浆管设置在桩孔四周用钢板设置固定浆管,以便于注浆机进行灌浆作业。
4.钢筋架设将加工好的预应力钢筋按照设计要求放置在桩孔中,钢筋的接头以超过60厘米的长度叠加设置,并用夹钳和铁丝固定好。
5.预应力钢筋加压在钢筋中央设置加压器,然后按照设计方案要求对钢筋进行预应力加压,使其在混凝土浇注时能有效承受荷载。
6.浇注混凝土混凝土的配合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在混凝土未凝固之前,应用振动器对其进行振动,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7.注浆桩孔内浇筑完毕后,在灌浆管的顶部倒入水泥浆料,以纵向、横向和径向分别注入。
浆体流出后,应继续灌到流浆变稠。
预应力实心方桩与管桩、预制方桩对比资料

精心整理一、预应力混凝土方桩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艺对比二、预应力混凝土方桩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造价对比分析三、预应力混凝土方桩与预制混凝土方桩对比一、预应力混凝土方桩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对比降低成本—1、接桩采用无端板连接技术无端板(无焊接)技术为预制桩行业的革新技术。
—2—3密封防腐,完全保护住钢铁材质的连接件不受外界环境酸碱性的侵蚀。
抗拔优势明显—预应力混凝土方桩主筋可直接锚入承台弹卡式连接接头可直接将锚固筋拧入其中,使得锚固筋与预应力主筋在同一轴线上。
在作为抗拔桩使用时,响应《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293页作抗拔桩使用时应慎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因为预应力管桩作为抗拔桩使用时,出现了数起桩身抗拔破坏的事故,主要表现在主筋镦头与端板连接处拉脱,管桩的接头焊缝因为暴露在地下水中其耐久性也有问题。
二、预应力方桩与预应力管桩造价对比分析上海某医院新建项目抗压桩原设计500预应力管桩18450米,抗拔桩原设计500预应力管桩22960米。
现用400预应力混凝土方桩替代,承台部分及灌芯部分的造价对比如下:500管桩:(3.5×0.5+0.5+0.5)×(3.5×0.5+0.5+0.5)×0.8=6.05m3400方桩:(4.0×0.4+0.4+0.4)×(4.0×0.4+0.4+0.4)×0.8=4.608m3每个承台可节约的方量为:6.05-4.608=1.442m3混凝土(带钢筋)按1000元/m3计算:1.442×1000=1442元(b)4桩承台(每根桩长28米)的桩总长度:28×4=112米承台节约的造价换算到用桩米数上:1442÷112=12.875元/米(c)如承台下用桩量有22960米,承台节约造价12.875×22960=295610元。
(d)2、填芯造价对比㈠500⑴⑵⑶⑷㈡500⑴⑵⑶⑷㈢500⑴填芯配筋②号筋——10根20mm二级钢筋,③号筋——8@150,⑵填芯采用C40微膨胀混凝土,深度H=4m,托板采用5mm圆薄钢板,⑶填芯部分综合造价340元,折合到桩长上340÷28=12.1元/米,⑷400预应力方桩无需填芯,则可节约12.1×22960=277816元。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工艺技术方案

1、桩身断裂: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突然增大,施压油缸的油压显示突然下降引起机台抖动,这时可能是桩身断裂。
原因:⑴ 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⑵ 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⑶ 稳桩不垂直,压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⑷ 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⑸ 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6、当压力表读数达到预先规定值,便可停止压桩。如果桩顶接近地面,而压桩力尚未达到规定值,可以送桩。静力压桩情况下,只需用一节长度超过要求送桩深度的桩,放在被送的桩顶上便可以送桩,不必采用专用的钢送桩。如果桩顶高出地面一段距离,而压桩力已达到规定值时则要截桩,以便压桩机移位。
7、压桩应控制好终止条件,一般可按以下进行控制:
⑴ 对于摩擦桩,按照设计桩长进行控制,但在施工前应先按设计桩长试压几根桩,待停置24h后,用与桩的设计极限承载力相等的终压力进行复压,如果桩在复压时几乎不动,即可以此进行控制。
⑵ 对于端承摩擦桩或摩擦端承桩,按终压力值进行控制:
① 对于桩长大于21m的端承摩擦桩,终压力值一般取桩的设计极限承载力。当桩周土为粘性土且灵敏度较高时,终压力可按设计极限承载力的0.8~0.9倍取值;
④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质量检验如下表所示。成品桩均在工厂生产,随产品出厂有质量保证资料,一般在现场仅对外形进行检验。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艺设计与施工技术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艺设计与施工技术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一种使用预制的混凝土管作为灌注体的桩基施工技术,它由法预应力技术和混凝土管桩技术相结合而成。
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承载能力大、施工周期短、质量易控制等优点,因此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工艺设计和施工技术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工艺设计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工艺设计是整个工程实施的基础,它不仅需要根据工地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还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和设计。
以下是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
1.桩的类型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情况选择适当的桩型,常见的包括常规法预应力管桩、双曲线管桩、多孔管桩等。
2.管桩的尺寸设计:根据承载力要求和土壤条件,确定管桩的直径和壁厚。
3.钢筋布置设计:钢筋的布置要满足桩的受力要求,并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性和钢筋间的相互干扰。
4.预应力筋的布置设计:预应力筋的布置要根据桩身承载力的需要,且要满足预应力锚固的要求。
5.锚固设计:预应力锚固的位置和长度要经过精确计算和确定,以确保锚固质量和效果。
二、施工技术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展的关键,以下是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
1.准备工作:清理现场,搭建施工设施以及检查和验收资料。
2.桩基验收:对于地下隧道、桥梁等工程,需要进行桩基的验收工作,包括对桩底平整度、垂直度和强度等进行检测。
3.桩身的制作:按照设计要求,预制好的混凝土管进行切割、装配和焊接等工作。
4.钢筋的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将钢筋放入混凝土管中,并进行固定。
5.预应力筋的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将预应力筋安装在混凝土管中,并连接到锚固系统。
6.灌注混凝土:灌注混凝土时要控制好浇注速度和浇注高度,避免混凝土中的气泡和空隙。
7.锚固系统的张拉:混凝土管灌注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工作。
8.桩顶处理:对桩顶进行修整和处理,保证其与上部结构的连接质量。
以上是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艺设计与施工技术的一般步骤和内容,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工程要求进行调整。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质量检查内容及标准

3、送桩深度不超过两米。
贯入度即将达到要求:
1、根据经验
2、参考临近已施打完的桩长
贯入度控制
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贯入度值
(一般为最后十击贯入度不大于20mm)
桩身上设置尺寸标志,并用一台水准仪在施工中进行贯入度控制。
打桩记录
每天施打的根数,桩径、桩顶标高,自然地面标高都要有详细记录
2 mm
焊缝测量仪、卡尺、直尺
焊缝电焊质量外观
焊缝饱满连续,无裂缝、气孔、夹渣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1 min
没有具体说明
>8 min 10G409预应力管桩图集
定位放样
轴线:5㎜,桩位点:单排桩:10mm,群桩:20mm。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实施细则
桩位偏差
1、盖有基础梁的桩:
垂直基础中心线100+0.01H,沿基础梁中心线150+0.01H
10m长¢400的桩表面积为12.56m212.56m2×0.5%=0.628m2
外径(桩径)
±5mm
用卡尺或钢直尺在同一断面测定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取其平均值
事
前
控
制
管壁厚度
±5mm
用钢直尺在同一断面相互垂直的两直径上测定四处壁厚,取其平均值
顶面平整度
10 mm
用钢直尺立起横放在端板面上缓慢旋转,用塞尺测量最大间隙,
2、漏浆深度不应大于5mm,每处漏浆长度不得大于300mm,累计长度不得大于管桩长度的10%,
3、局部磕损深度不应大于5mm,每处面积不得大于5000mm2 (10cm*5cm),且应修补
4、不允许内外表面漏筋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案或方法或施工措施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案或方法或施工措施(1)施工工艺流程本项目预制桩施工采用锤击(静压)沉桩法施工工艺。
锤击(静压)法施工工艺就是采用锤击(静压)沉桩机械,将制作好的预制砼桩,直接锤击(静压)沉入土中至设计深度的一种施工方法。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图(2)主要施工机械选择 根据桩长及本场地地层情况,选用柴油打桩机和静压桩机。
(3)主要工序施工方法①打桩前,清除现场妨碍施工的高空和地下障碍物,以保证 沉桩顺利进行;标高控制 双向控制垂直度 桩机移位电焊接桩 桩起吊就位 桩位复核 桩机就位 起吊第二节桩 监理检查 送桩到设计标高 打第二节桩 桩运至现场 定位放样 进场验收 打第一节桩双向控制垂直度 桩身垂直度检查②预制砼管桩由业主从预制厂购买,桩体运至现场,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③施工现场放线定位在施工现场不受沉桩作业影响的地方设置四个轴线控制点,然后按设计图纸测放点位,进行标识。
(4)静压沉桩方法(优选)①桩机就位与喂桩a. 桩基施工场地应平整坚实,在桩机移动范围内,除了保证桩机垂直度的要求外还应考虑地面的承载力,施工场地及周围应保证排水畅通。
b. 桩起吊就位,桩机吊上端1/3处,将桩喂入,然后扶正就位。
②桩的起吊、搬动和堆放:砼管桩起吊搬运时,吊点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做到起吊点捆绑牢固、平稳、保护桩身质量。
桩管堆放应按照施工桩组号分组堆放。
③垂直度控制管桩的垂直度必须严格控制,可在通视安全处(一般距桩机远于15m)设两一台,测量桩机架和桩的垂直度,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如果超差,必须及时调整,但需保证桩身不裂,必要时须拨出重插,不许采用强拨的方法进行快速纠偏,防止将桩身拉裂、折断。
必须保证第一节桩的垂直度和桩头完整,第一节桩对整根桩的施工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不得偏心受压。
④压桩a.管桩就位插入土时,须用两台经纬仪相互交叉成90°检测桩的垂直度。
b.压桩时,桩帽、桩身应在同一中心线上,管桩插入土中的垂直度不得超过桩长0.5%。
(整理)软土地基静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施工工法secret

软土地基静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施工工法1 前言1. 1XX地区境内多山,丘陵广布,为海岛丘陵区,山间和海滨分布有小块平原,海岸线蜿蜒曲折,以基岩和泥质海岸为主,少量砂质海岸,松散沉积物分布在海积、冲海积平原区和山麓沟谷地带,厚度变化较大。
为解决困绕XX海岛地区软土地基处理的难题,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对静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施工技术进行研发,开发了“海岛软土地区静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施工工法”,并将其运用到工程实践,对软土地区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浅基坑围护、坡脚加固及房屋纠偏工程均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12月被批准为企业工法。
1. 2软土地基采用靜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加固处理(土木工程小型桩),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是一项自主创新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评审,于2005年4月13日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xxxxxxxxx)。
2 工法特点2. 1 软土固结、性能改善效果好,挤土效应减弱明显。
2. 2 单桩承载力造价低,桩身强度高,耐久性好,截面惯性距及刚度比预应力管桩有较大提高。
2. 3 桩型规格多、桩长选择灵活、施工工效高、工期短、桩身耐压,适用范围广。
2. 4 空心方桩为外方内圆形结构,外表面平整,采用抱压施工时出现桩身抱碎事故率低;而且采购、运输、吊装方便,成桩质量可靠,监理检测方便。
2. 5 空心方桩在软土地基作浅基坑围护处理后,当基坑开挖时,由于刚度大出现桩位倾斜的情况比其他桩型少。
2. 6 静压施工无震动、无污染、无噪音,施工文明,利于环保。
3 适用范围3.1适用于软土地基处理、浅基坑围护、坡脚加固及房屋纠偏工程。
3.1.1预应力空心方桩在浅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图3.1.1-1 图3.1.1-23.1.2预应力空心方桩在软土地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图3.1.2-3 图3.1.2-43.2在土层中夹有难以消除的孤石、障碍物,或含有难以贯穿的坚硬土层;方桩难以贯入的岩面埋藏较浅且倾斜较大地层情况下不宜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以下简称实心方桩)的产品代号与标记、规格、型号、尺寸、原材料及构造、成品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产品合格证、堆放、吊装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铁道、公路、港口、水利等工程使用的实心方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T 700 碳素结构钢GB/T 701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 5223.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GB/T 14684 建设用砂GB/T 14685 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736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J 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JC/T 540 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JC 934 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JC/T 950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JG 197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T 283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 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106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3 产品代号与标记、规格、型号、尺寸3.1 代号实心方桩的代号为PHZ。
3.2 标记□—F Q/HJH 003-2014带附筋,不带则不注长度L(以m为单位)型号(A、B)边长D(以mm为单位)实心方桩代号示例:边长500mm、长度12m、带附筋的A型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的标记为:PHZ—500—A—12—F Q/HJH 003-20143.3 规格实心方桩的常用规格按外边长400mm、450mm、500mm、550mm、600mm分为5种规格。
3.4 型号3.4.1实心方桩根据有效预压应力的大小分为A型和B型。
其中,A型的有效预压应力不得小于4MPa,B型的有效预压应力不得小于6MPa。
3.4.2实心方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60。
3.5 尺寸3.5.1 实心方桩的基本几何尺寸见图1和表1,配筋和端板要求见附录A 。
图1 实心方桩的图示表1 实心方桩的基本几何尺寸 边长D(mm)长度L (m) 400≤14 450≤14 500≤15 550≤15 600≤15D —边长;L —长度。
3.5.2 实心方桩的长度应包括桩身和接头,不包括桩尖等附加配件。
桩尖的几何尺寸见附录C。
4 原材料及构造4.1 原材料4.1.1 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GB 175的规定。
4.1.2 骨料4.1.2.1 细骨料:采用洁净的天然硬质中粗砂或人工砂,细度模数为2.5-3.2,采用人工砂时,细度模数可为2.5~3.5,质量应符合GB/T 14684的规定,且砂的含泥量不大于1%,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1%,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不大于0.5%。
当采用自密实混凝土生产工艺时,细骨料采用洁净的硬质Ⅱ区中砂,其中,天然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符合JGJ/T 283和GB/T 14684的规定。
4.1.2.2 粗骨料:采用碎石或破碎的卵石,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不超过钢筋净距的3/4,其质量应符合GB/T 14685的规定,且石的含泥量不大于0.5%,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不大于0.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得大于5%。
4.1.2.3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方桩,其所使用的骨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
4.1.3 钢材4.1.3.1 预应力钢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其质量符合GB/T 5223.3中低松弛螺旋槽钢棒的规定,且抗拉强度不小于1420MPa、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不小于1280MPa,断后伸长率应大于GB/T 5223.3表3中延性35级的规定要求。
4.1.3.2 箍筋采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其质量分别符合GB/T 701、JC/T 540的有关规定。
4.1.3.3端板材质不低于Q235B钢,不得采用材质低于Q235B的铸造类及离心工艺成型的端板。
端板内外表面应平整,不得有蜂窝、空洞及开裂等现象。
端板厚度应不小于表A.2的规定。
4.1.3.4抱箍板材质不低于Q235B钢,其质量应符合GB/T700中Q235B的规定。
4.1.3.5吊环采用HPB300级以上的钢筋制作,严禁采用冷加工钢材。
4.1.3.6 附筋、锚固钢筋采用HRB400级钢材。
4.1.4 水混凝土拌合用水的质量符合JGJ 63的规定。
4.1.5 外加剂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GB 8076的规定,当采用自密实混凝土生产工艺时,外加剂的质量还应符合JGJ/T 283的规定。
严禁使用氯盐类外加剂。
4.1.6 掺合料4.1.6.1 掺合料宜采用矿渣微粉、硅灰或硅砂粉等,矿渣微粉的质量不低于GB/T 18046表1中S95级的有关规定,硅灰的质量应符合GB/T 18736中表1的有关规定,硅砂粉的质量应符合JC/T 950中表1的有关规定。
4.1.6.2 当采用其他品种的掺合料时,应通过试验鉴定,确认符合方桩混凝土质量要求时,方可使用。
4.2 生产加工4.2.1 预应力钢筋的加工4.2.1.1 钢筋应清除油污,切断前应保持平直,不应有局部弯曲,切断后端部应平整。
单根实心方桩同束钢筋中,下料长度的相对差值不应大于L/5000。
4.2.1.2钢筋和箍筋的焊接点的强度不低于钢筋标准强度的95%。
4.2.1.3 钢筋镦头强度不应低于钢筋标准强度的90%。
4.2.2 钢筋骨架4.2.2.1 预应力钢筋应根据计算确定。
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5%,预应力钢筋应均匀、对称布置。
4.2.2.2 对于边长450mm以下的方桩,箍筋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4mm;边长500mm~600mm的方桩,箍筋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5mm。
方桩两端5D且不小于2000mm范围内箍筋加密,间距为50mm,其余部分箍筋间距为100mm。
4.2.2.3 骨架成型后,各部分尺寸应符合如下要求:a) 预应力钢筋间距偏差不应超过±5mm;b) 箍筋的间距偏差不应超过±5mm。
4.2.2.4根据工程设计的需要,实心方桩可设置锚固筋。
锚固筋的数量及长度,需另行计算。
4.2.2.5 吊钩的位置和结构按照附录B要求。
4.2.2.6桩尖钢筋骨架位置和结构按照附录C要求。
4.2.2.7 与承台连接的一端须在桩头设置附筋,附筋的位置和结构按照附录F要求。
4.2.3 接头4.2.3.1 实心方桩接头可采用端板焊接,焊接时,应分三次满焊,焊条与焊缝质量应满足钢结构焊接要求,详见附录E。
4.2.3.2 接头的端面与桩身的轴线的垂直度应满足尺寸允许偏差要求。
4.2.3.3 接头的焊接坡口尺寸应满足焊接要求。
5 成品质量要求5.1 混凝土抗压强度5.1.1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GB 50164的规定。
当采用自密实混凝土生产工艺时,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GB 50164和JGJ/T 283的规定。
5.1.2放张预应力钢筋时,实心方桩的混凝土立方体5.1.3 产品出厂时,实心方桩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低于其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
5.2 混凝土保护层实心方桩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35mm。
5.3 自密实混凝土扩展度自密实混凝土的扩展度应达到650mm±50mm,t500为15s±5s。
5.4 外观质量外观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实心方桩的外观质量要求5.5 尺寸允许偏差实心方桩各部位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实心方桩的尺寸允许偏差6 检验方法6.1 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拌合物应在搅拌站或喂料工序中随机抽取,并制作试件,与实心方桩同条件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见GB/T 50081。
6.2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评定应按GBJ 107执行。
6.3 自密实混凝土的检验自密实混凝土的检验应按JGJ/T 283执行。
6.4 外观质量和尺寸的检查外观质量和尺寸的检查工具与检查方法见表5。
表5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的检查工具与检查方法7 检验规则应符合JC 934的规定。
8 标志、产品合格证应符合JC 934的规定。
9 堆放、吊装和运输9.1 堆放9.1.1 实心方桩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有排水措施。
9.1.2 实心方桩堆放时,最下层宜按两支点简支在垫木上(如图2所示),垫木支承点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并采取防滑、防滚措施。
若堆放场地地基经过特殊处理,也可采用着地平放。
图 2 两支点法位置9.1.3 实心方桩应按规格、长度分别堆放,堆放层数不宜超过表6的规定。
表6 实心方桩堆放层数9.2 吊装应符合JC 934的规定。
9.2 运输实心方桩在运输过程中的支承要求应符合9.1.2规定,且应捆绑牢固。
严禁层与层之间的垫木与桩端的距离不等而造成错位。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实心方桩配筋和端板A.1 实心方桩配筋位置和基本尺寸应符合图A.1和表A.1的规定。
注:四边形截面转角处共四个圆弧,并控制圆弧的半径在20mm±1mm;图 A.1 实心方桩剖面图表 A.1 实心方桩几何参数表桩边长D (mm) 主筋D p (mm)400 307450 357500 407550 457600 507A.2 实心方桩连接端处的端板的结构形状和基本尺寸应符合图A.2和表A.2的规定。
注:端板转角处的圆弧应平衡、圆滑过渡图 A.2 实心方桩端板详图表 A.2 实心方桩端板参数表附录 B(规范性附录)吊钩中间纵向主筋中间吊钩置于中间纵向主筋上下两只吊钩置于中间纵向主筋的左侧图 B.1 吊钩位置示意图沿桩长方向垂直于桩附录 C (资料性附录)桩尖图C.1 桩尖示意图附录 D(资料性附录)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的力学性能表 D.1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的力学性能规格型号主筋附筋箍筋单节桩长L(m)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桩身抗裂弯矩kN∙m桩身极限弯矩kN∙m桩身结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kN桩身结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kN桩身结构抗拉承载力设计值kN抗拉标准值(一级裂缝控制)kN400 A8Φ12.620 4.0≤145.03 105 1493300280 1000 870 B12Φ12.620 4.0 7.31 133 223 300 1500 1255450 A12Φ10.720 4.0 4.33 135 1834177400 1080 950 B12Φ12.620 4.0 5.89 162 253 420 1500 1285500 A12Φ12.622 5.0≤154.86 195 2915152480 1500 1310 B16Φ12.622 5.0 6.35 231 387 500 2000 1705550 A20Φ10.722 5.0 4.82 256 3956237560 1800 1570 B20Φ12.622 5.0 6.54 311 547 585 2500 2125600 A20Φ10.725 6.0 4.09 200 4407425625 1800 1590 B24Φ12.625 6.0 6.59 402 731 675 3000 2545注 1:根据工程设计需要也可生产其他规格、型号、强度及桩长的方桩,但其力学指标应另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