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出师表》练习题含答案

《出师表》练习题含答案第一部分:阅读理解
阅读以下文字,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文字内容:
吕布(172年-198年),字奉先,三国时期著名将领。
他曾仕奉汉献帝,曾于193年至195年间在长安任冀州牧,他拥有雄才伟略和勇猛的武力。
吕布在世时被视为主公之下的第二人,武力被誉为当时冠绝天下。
《出使表》是杨修为吕布所作的一篇表文,主要是为了推荐自己可以出使新任的京东太守卢英,而在《表》文中向乡人推荐自己的功德。
内容道出了吕布在冀州为民众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君主的忠诚和对命运的坦然面对。
问题:
1. 吕布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将领?
2. 《出使表》是由谁为吕布所作?
3. 谁是新任的京东太守?
答案:
1. 吕布是三国时期的将领。
2. 《出使表》是杨修为吕布所作的。
3. 新任的京东太守是卢英。
第二部分:问答题
问题:
1. 《出使表》的作者是谁?
2. 吕布因为什么而被称为当时冠绝天下?
3. 《出使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吕布在《出使表》中表达了哪些思想和态度?答案:
1. 《出使表》的作者是杨修。
2. 吕布因为拥有雄才伟略和勇猛的武力而被称为当时冠绝天下。
3. 《出使表》的主要内容是推荐自己可以出使新任的京东太守
卢英,同时表述吕布在冀州为民众做出的贡献。
4. 在《出使表》中,吕布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命运的坦然
面对的思想和态度。
以上就是关于《出使表》练习题的答案。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
时提问。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诸葛亮D. 曹操答案:C2. 《出师表》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A. 诗歌B. 散文C. 议论文D. 小说答案:C3. 《出师表》中提到的“先帝”指的是谁?A. 刘备B. 孙权C. 曹操D. 袁绍答案:A二、填空题4. 《出师表》中,“________”一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忠诚和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答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 文中“________”一句,诸葛亮表明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
答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简答题6. 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一是开张圣听,希望后主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二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表明内外政令应当一致;三是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强调要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四、阅读理解7. 阅读《出师表》中的以下段落,回答问题:“臣闻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1)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亮对于什么的认识?答: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亮对于法律制定和执行、听取意见和意见效果的认识,强调了执行法律和意见的实效性比制定和听取本身更为重要。
(2)诸葛亮在这段话中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答:诸葛亮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对于国家的治理,不仅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建议,更要确保这些法律和建议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和实施。
五、写作题8. 以“忠诚与责任”为话题,结合《出师表》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诚和责任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写作)六、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出师表》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其内涵的忠诚、责任和智慧等价值观,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学习到诸葛亮的优秀品质,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宁夏中考题)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宁夏中考题)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诸葛亮(出师表》选文,回答问题。
(12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10.翻译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11.请用“/”符号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12.先帝深知诸葛亮“谨慎”,请结合选文说说诸葛亮的“谨慎”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析】【参考译文】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
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出师表》阅读附答案《出师表》阅读附答案1[三](15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4分)①以咨诹善道()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以彰其咎()④猥自枉屈()小题2:.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小题3:.文中作者先后回顾了人生中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是:①② ③ 。
(3分)小题4:.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
(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共写出三个即可)(4分)参考答案:小题1:①询问②身份低微,见识浅短③表明、显扬④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小题2:①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望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②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小题3:①三顾茅庐。
②临危受命。
③临崩寄臣以大事。
小题4: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
《出师表》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试题及答案1.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伤先帝之明C.悉以咨之(正确答案)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选文6.7两段诸葛亮对刘禅的劝说中饱含对先帝的深情。
文中所示的诸葛亮忠于刘禅的原因是()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C.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
(正确答案)D.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下列不属于诸葛亮在文段中提到的大事的一项是()A.桃园结义(正确答案)B.三顾茅庐C.白帝城托孤D.七擒孟获4.下列不属于诸葛亮北伐的目的的一项是()A.北定中原B.庶竭驽钝(正确答案)C.攘除奸凶D.兴复汉室5.下列对选文6.7两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在文段中向刘禅介绍了与先帝的相识和自己的旧身份,也表达了对先帝的深情。
B.诸葛亮对先帝的感恩,其实是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报答知遇之恩的心情。
C.诸葛亮认为如今北伐的物质条件都已经充足,南方局势稳定,军事实力强大,内外臣民支持,可以进行北伐。
(正确答案)D.诸葛亮认为自己和郭攸之、费神、董允各有各的责任,自己的职责是北伐。
6.下面对选文 = 6 \* GB3 \* MERGEFORMAT ⑥ = 7 \* GB3 \* MERGEFORMAT⑦两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中作者回顾了先帝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三件往事;不以其卑鄙、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
(正确答案)B.从选文分析,先帝临崩所寄大事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C.选文表达了作者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要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选文饱含了作者希望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来激励后主刘禅的情感。
7.对下面语句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意思是: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意思是: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生死存亡的时候啊。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出师表》阅读附答案「篇一」【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出师表》)【乙】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②?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
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③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④下相国,相国酂侯⑤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
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⑥。
有而弗言,觉,免。
年老癃⑦病,勿遣。
(选自《汉书》)【注释】①伯:称霸。
②由进:被进用。
③安利:享受太平。
④昌:人名,指周昌。
⑤酂(zan)侯:指萧何。
⑥署行、义、年:登记被举荐者的品行、容貌和年龄。
⑦癃(long):身体衰弱,病情沉重。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 宜付有司论其刑②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赏③ 患④ 世世奉宗庙亡绝也在人主不交故也10.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①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
(3分)12. 【乙】文中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出师表一.阅读第一、二段做题。
(01年武汉,荆州,苏州。
02年兰州,山西,天津。
05年武汉)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崩殂(2)恢弘(3)听(4)光(5)秋2.选出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先帝创业未半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先帝不以臣卑鄙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A.先帝不以臣卑鄙/临崩寄臣以大事B.辍耕之垄上/陈胜佐之C.以咨诹善道/以彰其咎D.黑质而白章/吾恂恂而起(2)()A.帝感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诚宜张开圣听/牡丹之爱宜乎众矣C.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弛然而卧4.翻译下列句子(1)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5.理解文段,按要求用原文回答。
(1)文段中诸葛亮所提的建议是:(2)蜀国当时所处的形势是:(3)“先帝之殊愚”具体是指:(4)《诸葛亮集》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的两句意思一致。
6.文中“先帝”指_______,“陛下”指______,“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__、______三国。
7.简要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内容要点。
8.概括这两段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所提的建议,并明其现实意义。
建议:意义:9.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说明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舌战群儒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这两段文字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11.“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外”__________。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文言文《出师表》完成下面小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夙夜忧叹(早晚)B.深入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作:(2)发: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阅读语段,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前提是:__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一12题。
(15分)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
”
9、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乙]的内容。
(2分)
10、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4分)
夙夜忧叹夙夜:庶竭驽钝驽钝:
属以后事属:若嗣子可辅辅: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最正确的一种是()(2分)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13、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
(只谈一点即可)(3分)
_
参考答案: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或: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诸葛亮受遗诏。
10、①早晚②比喻才能平庸③通“嘱”,托付④辅助,协助
11、①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12、B13、略(示例:忠心耿耿。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足智多谋,运筹帷幄。
/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