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出师表》阅读理解及答案

合集下载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宁夏中考题)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宁夏中考题)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宁夏中考题)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诸葛亮(出师表》选文,回答问题。

(12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10.翻译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11.请用“/”符号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12.先帝深知诸葛亮“谨慎”,请结合选文说说诸葛亮的“谨慎”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析】【参考译文】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

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出师表》阅读附答案《出师表》阅读附答案1[三](15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4分)①以咨诹善道()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以彰其咎()④猥自枉屈()小题2:.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小题3:.文中作者先后回顾了人生中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是:①② ③ 。

(3分)小题4:.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

(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共写出三个即可)(4分)参考答案:小题1:①询问②身份低微,见识浅短③表明、显扬④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小题2:①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望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②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小题3:①三顾茅庐。

②临危受命。

③临崩寄臣以大事。

小题4: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出师表一.阅读第一、二段做题。

(01年武汉,荆州,苏州。

02年兰州,山西,天津。

05年武汉)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崩殂(2)恢弘(3)听(4)光(5)秋2.选出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先帝创业未半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先帝不以臣卑鄙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A.先帝不以臣卑鄙/临崩寄臣以大事B.辍耕之垄上/陈胜佐之C.以咨诹善道/以彰其咎D.黑质而白章/吾恂恂而起(2)()A.帝感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诚宜张开圣听/牡丹之爱宜乎众矣C.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弛然而卧4.翻译下列句子(1)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5.理解文段,按要求用原文回答。

(1)文段中诸葛亮所提的建议是:(2)蜀国当时所处的形势是:(3)“先帝之殊愚”具体是指:(4)《诸葛亮集》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的两句意思一致。

6.文中“先帝”指_______,“陛下”指______,“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__、______三国。

7.简要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内容要点。

8.概括这两段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所提的建议,并明其现实意义。

建议:意义:9.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说明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舌战群儒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这两段文字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11.“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外”__________。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

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

告成天地,臣切有疑。

”太宗不能夺③。

(节选自《容斋随笔》)注:①魏郑公:魏征。

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

③夺:使之改变。

不能夺,无言反驳。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题目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引喻失义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4分)(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制度。

②约:省减,简约。

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

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

⑤物:指人,百姓。

⑥亚匹:同一流人物。

亚:同类。

25.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之为相国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终于邦域之内C.悉以咨之徒以有先生也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⑶抚百姓()⑷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阅读题和参考答案

出师表阅读题和参考答案

出师表阅读题和参考答案《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文章,它是一封表状的奏疏,由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向刘备表达了自己出征的决心和对国家大事的忠诚。

这篇文章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也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资料。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出师表》并探讨其中的问题。

《出师表》以一种庄重而又慷慨激昂的语气开篇,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大事的担忧。

他称自己为“臣亮”,以自谦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敬重之情。

接着,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刘备身边的一些问题,如蜀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刘备的亲信不足等。

这种坦诚的态度使得诸葛亮的奏疏更加真实可信。

在《出师表》的后半部分,诸葛亮开始论述自己的出征计划。

他详细列举了各种军事措施和政治建议,以期帮助刘备巩固政权并统一天下。

他提出了要加强军队的训练和装备,建议刘备亲自坐镇关中,以稳定蜀国的后方。

此外,他还建议刘备与东吴结盟,共同对抗曹魏,以实现统一的目标。

诸葛亮的出征计划既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也展示了他对国家大事的深刻思考。

《出师表》的结尾部分,诸葛亮再次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对刘备的期望。

他表示自己已经准备好出征,并希望刘备能够信任他,给予他足够的权力和支持。

他还强调了自己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大事的责任感,表示愿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最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出师表》,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才能和智慧。

他在奏疏中不仅表达了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切,还提出了具体的政治和军事建议。

他的奏疏既是对刘备的一种劝告,也是对自己才能的一种展示。

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在阅读《出师表》时,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些问题。

首先,诸葛亮为什么要写这封奏疏?他的目的是什么?其次,诸葛亮在奏疏中提出的政治和军事建议是否合理?这些建议是否能够帮助刘备巩固政权和统一天下?最后,我们可以思考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行动是否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对《出师表》的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诸葛亮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初中文言文阅读】《出师表》中考试题及阅读练习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出师表》中考试题及阅读练习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出师表》中考试题及阅读练习答案《出师表》中考试题及阅读练习答案《出师表》中考试题一、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夙夜优叹(早晚)B、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21、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恐/托付不效B、深追先帝/遗诏C、臣/不胜受恩感激D、进尽/ 忠言2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 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南昌市(09江西省)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题)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题)

三、古诗文阅读(16分)(一)阅读《出师表》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B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悉以咨之C .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D .恐托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答案】B【解析】B两个“悉”都是全、都的意思;A表原因/用来---的事;C因为/把;D取得成效/职责。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答案】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句中重点词语有“每”“尝”“恨”等。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陆游对本文的评价,也是诗人对诸葛亮忠诚人格的肯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出师表》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9~13习题。

(17分)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选自《出师表》)
【乙】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

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允,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卿⑤等岂可不仰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

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

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

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

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志虑忠纯:____(2)悉以咨之:______(3)严闻亮卒:______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C.立闻亮卒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发病而死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泰》)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6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13.【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答复)(3分)
参考答案:
9(1)忠实 (2)商议,询问 (3)听到,听说 10.B 11(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使用)。

(2)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12.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允 13.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