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课内阅读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故宫博物院》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故宫博物院》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
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
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
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
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1、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矗.立()湛.蓝()蟠.龙()金銮.殿()檀.香()鳌.头()鎏.金()矫.健()2、第1自然段介绍了故宫哪几方面的内容?3、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的特征的词语。
4、三大殿的特点是什么?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环绕缭绕围绕(1)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 )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
(2)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 )。
(3)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 )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6、三大殿指的是哪几个大殿?参考答案:1、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略2、位置历史地位3、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4、高奇5、(1)围绕(2)缭绕(3)环绕6、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 《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优秀4篇

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优秀4篇阅读短文《故宫博物院》,回答后面练习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4篇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宫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学习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理出文章的线索,学习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増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懂得故宫是古代中国辉煌艺术成就的见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按照空间移位来进行介绍的方法,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感悟激发对中国古代辉煌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讴歌。
教学准备:查阅故宫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出话题,激趣导入。
身为洛阳人就从龙门石窟的佛雕艺术价值谈起,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说出自己对龙门石窟的认识,从而引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古代辉煌艺术的兴趣,为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打下基础。
2、播放课件,展示故宫的辉煌建筑艺术,先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在学生朗读时,要注意指导“重檐屋顶”、“额枋”、“蟠龙”“降龙”等字的读音,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分析结构。
重点分析第1段,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及意义。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一)、欣赏建筑艺术1、自由朗读课文,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故宫景点;2、把这些景点板书在黑板上,并按照顺序标出来,理出文章线索,学习按照空间移位的顺序写作的方法;3、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欣赏故宫中太和殿、乾清宫、御花园等景点的景色。
4、结合课件中所展示的景点对照课文内容找出,并完成以下问题:这座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1)、3、4自然段是略写,重点让学生理出写作顺序;(2)、5、6自然段是详写太和殿,是本课的重点段,要在读中分析、感受。
《故宫博物院》类文阅读+课时练习(附答案)【(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类文阅读+课时练习(附答案)类文阅读-11 故宫博物院北京名胜古迹(节选)陈亚丽先就园林景观来看,作为皇家园林的北海公园,无疑是大手笔园林设计的典范。
北海的布局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
传说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即“一池”东海,“三山”蓬莱、瀛洲、方丈。
北海严格按照这个模式建造,“一池”是太液池,“三山”就是琼花岛、团城、犀山台。
在这种建筑格局之下的园林,自然就多了一份庄重的气质。
相比北海公园的严格布局,苏州园林的布局可就没那么多典故可循了。
它也不讲究对称,庭院回廊的设计极少有重复之处。
苏州园林也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柱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游览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
在苏州园林中游览,能忘记身在苏州城,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
北海里最著名的建筑物白塔,坐落在一个山顶的大型平台上:“巨大的塔身,沉郁,厚重,遮住半个天。
在白塔身旁,居高临下,俯视京华,气象万千。
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
整个北京从四外托着这面大明镜,笼罩在淡淡的白烟里。
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故宫化作一面黄琉璃瓦的海洋;西山黛色,若有若无。
环顾天宇低垂,陷到脚下。
这时,谁不万虑俱消、心旷神怡呢!”(选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解释词语。
居高临下:心旷神怡:2.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中“一池”指,“三山”指、、;北海公园的“一池三山”中“一池”是,“三山”就是、、。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拟人句。
4.北海公园和苏州园林有什么不同之处?【参考答案】1.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2. 东海蓬莱瀛洲方丈太液池琼花岛团城犀山台3. 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1 故宫博物院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1 故宫博物院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黑魆魆:________。
②千钧一发:________。
(2)文中“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指:________。
(3)郝副营长为什么要点燃那本书?【答案】(1)形容黑暗无光;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2)守敌的围墙被炸了一个缺口,突击连冲了进去,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阻击,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3)点燃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方向。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①形容黑暗无光。
②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2)守敌的围墙被炸了一个缺口,突击连冲了进去,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阻击,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3)点燃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方向。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阅读《开国大典》选段,完成练习。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现代文阅读训练27:《故宫博物院》

现代文阅读训练27:《故宫博物院》月日用时:分钟得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故宫博物院(简称“故宫”)成立于1925年,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截至2016年底,故宫文物藏品总数达186万余件。
近年来,故宫以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基础开展文化普及活动,成为公共教育的重要场所。
展览是博物馆最基本的教育形式。
为了使展览效果最优化,故宫在以往展览的基础上,改变思路,不断创新,开通过文字、颜色、声音、图像等进行艺术再现;同时,通过图录制作、书籍编写、学术研讨、数字影像辅助导览等方式,让观众在观展时更好地了解展品的文化内涵。
2016年,故宫成立教育中心,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全面、立体地发挥故宫的公共教育功能。
在公共教育中,故宫重视与教育机构合作,采用馆校合作方式开展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轻松活泼的参与中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材料二】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是一座全面系统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中设有“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和10多个不同门类的专题展览,每年还有50余个临时展览,国博己经成为公共教育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国博的展览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观众前来参观。
2017年国博接待观众总量达806万人次,其中包括未成年观众139万人次。
为了充分发挥国博的公共教育功能,自2012年5月起,国博设立了教育体验区。
目前,围绕“历史与艺术并重”的主题,根据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同群体开发了“阳光少年”“社会大课堂”“文化博览”三大系列课程,形成了以藏品为基础,以体验为重要方式的公共教育新模式。
国博特别重视与学校合作,例如,为了使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和学校的教学内容相互补充,采用“双师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方位的认知。
【材料三】中国科学技术馆(简称“科技馆”)是一座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大型科技教育设施。
《故宫博物院》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14 故宫博物院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1.选文第二段按空间顺序来说明,请从中找出所有的方位词?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
3.在这部分里,为什么对龙的描述有10次之多?
4.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5.体现太和殿特点的语句是:
6.第二段作者的立足点是:;说明顺序是:。
1。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1 故宫博物院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1 故宫博物院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
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
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
”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农作物到了该长得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这段话说明了________也在长得道理。
(2)根据课文理解“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的意思。
(3)这段话是告诉人们要________,________地长。
否则就成了________了。
【答案】(1)人(2)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了,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有收获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3)赶时候;尽量地用力;废物【解析】【分析】(1)和(3)可综合分析,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理解谚语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故答案为:(1)人;(2)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了,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有收获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3)赶时候、尽量地用力、废物.【点评】(1)和(3)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谚语的理解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红叶与白莲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望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飘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án bāo yù fàng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舒畅!——徘徊了一会,窗外雷声发作了,大雨接着就来,越来越大。
2019-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11 故宫博物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11 故宫博物院北京名胜古迹(节选)陈亚丽先就园林景观来看,作为皇家园林的北海公园,无疑是大手笔园林设计的典范。
北海的布局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
传说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即“一池”东海,“三山”蓬莱、瀛洲、方丈。
北海严格按照这个模式建造,“一池”是太液池,“三山”就是琼花岛、团城、犀山台。
在这种建筑格局之下的园林,自然就多了一份庄重的气质。
相比北海公园的严格布局,苏州园林的布局可就没那么多典故可循了。
它也不讲究对称,庭院回廊的设计极少有重复之处。
苏州园林也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柱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游览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
在苏州园林中游览,能忘记身在苏州城,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
北海里最著名的建筑物白塔,坐落在一个山顶的大型平台上:“巨大的塔身,沉郁,厚重,遮住半个天。
在白塔身旁,居高临下,俯视京华,气象万千。
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
整个北京从四外托着这面大明镜,笼罩在淡淡的白烟里。
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故宫化作一面黄琉璃瓦的海洋;西山黛色,若有若无。
环顾天宇低垂,陷到脚下。
这时,谁不万虑俱消、心旷神怡呢!”(选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解释词语。
居高临下:心旷神怡:2.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中“一池”指,“三山”指、、;北海公园的“一池三山”中“一池”是,“三山”就是、、。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拟人句。
4.北海公园和苏州园林有什么不同之处?【参考答案】1.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博物院》期末复习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1.选文第二段按空间顺序来说明,请从中找出所有的方位词?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
3.在这部分里,为什么对龙的描述有10次之多?
4.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5.体现太和殿特点的语句是:
6.第二段作者的立足点是:;说明顺序是:
1.正面、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2.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
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方。
3.故宫的建筑突出龙,因此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
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4.用意在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5[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6[朱漆方台]。
:[逻辑顺序]。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1.选文第二段按空间顺序来说明,请从中找出所有的方位词?
[正面、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
[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
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方。
]
3.在这部分里,为什么对龙的描述有10次之多?
[故宫的建筑突出龙,因此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
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
4.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用意在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
5.体现太和殿特点的语句是:[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6.第二段作者的立足点是:[朱漆方台]。
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