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反射弧、脑的高级神经调节共50页文档

合集下载

第1节 第1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第1节  第1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下列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①②④ ,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③__⑤ ___⑥__。(填序号) ①眨眼反射 ②吮吸反射 ③望梅止渴 ④吃饭时分泌 唾液 ⑤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⑥谈虎色变
3.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B.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眨眼、啼哭、膝跳反射、 “望梅止渴”“画饼充
实例
吃东西分泌唾液等
饥”等
(4)反射的过程
反射过程是感受器感受到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 兴奋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通过分 析与综合产生兴奋,经一定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 发生相应活动。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 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 __外__界__刺__激____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 显著活跃 状态的过程。
(2)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
(3)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受刺激后变为外正内负( × )
(4)神经元细胞膜外 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
(5)刺激离体的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
(6)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 (√)
(1)Na+的内流和 K+的外流是顺浓度梯度的,不 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
(2)Na+-K+泵活动,即 Na+的外流和 K+内流是 逆浓度梯度的,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
2.传导特点 (1)生理完整性:包括结构完整性和功能完整性两个方面。如 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冲动就不能通过断口继续向前传导;即使不破 坏神经纤维结构上的连续性,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和化学药品等 因素也能使神经纤维的局部功能改变,从而中断兴奋的传导。 (2)绝缘性:一条神经中包含有大量粗细不同、传导速度不一 的神经纤维,诸多纤维各自传导其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 传导的绝缘性。

2022高考生物(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八单元第30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

2022高考生物(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八单元第30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

第30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1.人体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调整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反射和反射弧1.神经元的结构及分类(1)结构: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2)树突和轴突名称数量长度分支数功能树突多短多接受兴奋轴突少长少传导兴奋2.反射与兴奋的概念(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模式图(2)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神经节。

(3)图中有3个神经元。

(4)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为(用图中序号表示)①→②→③→④→⑤。

1.(必修3 P17相关信息改编)关于反射与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2个神经元完成B.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其中枢均位于脊髓C.感受器是传入神经纤维的树突,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D.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答案:C2.(深化追问)(1)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吗?提示:传出神经末梢+腺体=效应器或传出神经末梢+肌肉=效应器。

(2)破坏上面反射弧模式图中③处结构,刺激④处,⑤处是否有反应?若有反应,能否称为反射?提示:神经中枢受损,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有反应,但不能称之为反射,反射必需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

1.“三看法”推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反射弧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甲:感受器,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①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②神经中枢,调整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区域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乙: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和活动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必需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才能完成【感知考题】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膝跳反射的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构成,而效应器则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课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3)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 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 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核心要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过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传导特点 (1)生理完整性:包括结构完整性和功能完整性两个方面。如 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冲动就不能通过断口继续向前传导;即使不破 坏神经纤维结构上的连续性,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和化学药品等 因素也能使神经纤维的局部功能改变,从而中断兴奋的传导。 (2)绝缘性:一条神经中包含有大量粗细不同、传导速度不一 的神经纤维,诸多纤维各自传导其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 传导的绝缘性。
(4)局部电流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 变化,兴奋向前传导,原兴奋部位又恢复为 静息电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感受器通常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 (×)
(2)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
(3)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受刺激后变为外正内负( ×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膜电位的测量 测量方法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 神经纤维膜的内侧 和外侧
结束
膜电位的测量及曲线解读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 经纤维膜的外侧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结束

【调节】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反射与反射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调节】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反射与反射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关键字】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反射与反射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A级基础练1.(2016山东济南期中)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B)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动物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D)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接受安慰后,能产生兴奋C.感受器是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D.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解析: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3.如图为一个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①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②s是效应器,m是感受器③a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④a是传出神经,c是传入神经⑤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⑥兴奋的传导方向是:m→c→b→a→s⑦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或m→c→b→a→s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⑦D.②④⑦解析: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出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a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

4.“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B)A.能运动,对安慰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安慰有感觉C.不能运动,对安慰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安慰无感觉解析: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受损,则对相应的安慰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但是因为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对安慰还是有感觉的。

5.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C)A.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C.感受器或传入神经D.效应器解析:注入麻醉药之后,失去了痛觉,说明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影响,还能够运动,说明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及效应器是正常的。

兴奋在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纤维上的传导

分析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 间传递的区别 比较项目 兴奋在神经纤 兴奋在神经元之
维上的传导 间的传递
速度 方向 耗能的多 少
快 双向 少
慢 单向 多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资料分析:课本20页 资料分析:课本 页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不同的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不同的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2、不同的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调节。 、不同的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调节。 3、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
刺 激
a 图2 b
+
a
+
图4 b
+
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 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结论: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 结论: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神经冲动。 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呢?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呢?
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 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 含羞草的叶子被触碰后会下垂; 含羞草的叶子被触碰后会下垂; 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 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 用针刺激蛙的离体腓肠肌,肌肉会收缩。 用针刺激蛙的离体腓肠肌,肌肉会收缩。
反射弧结构: 反射弧结构: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效应器 感受器 传入神经
• 4、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 、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 误的是 ( D)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 .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 成电信号 •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

知识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知识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知识点——兴奋在神经纤维 上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
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 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 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电位
在膜内由 兴奋部位 流向 未兴奋部位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双向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例题解析
• 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内负外正 •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 解析:选D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条反射弧,传入神经纤维只有一条,起源于 伸肌,传出神经纤维共有两条,一条支配伸肌,一条支配屈肌,A项正确;b 位于脊髓中的灰质区域,灰质除可作为低级活动B项正确;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a处先后经历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过程,C项正确;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 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刺激Ⅱ处,冲 动不会传递到神经中枢,因此不能称为反射,D项错误。
内负外正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刺激
局部电流方向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传导方向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小结:
•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 射 •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 3、反射是 兴奋 沿着反射弧传导的结果; • 4、兴奋是神经元上产生的;电信号 • 5、兴奋以 局部电流 的形式在神经元

2.3.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3.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然后,另一电极(b处)变为_负___电位。
接着又恢复__正___电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结论: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电__信___号__的形式沿着神经 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_神___经__冲__动__。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 形成原因:_细__胞___膜__主__要__对___K_+_有__通___透__性__,
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C )
A. 食用草乌炖肉会影响身体健康 B. 钠离子通道打开可以使胞外的Na+内流 C. 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D. 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
选择
3. 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为该部位受刺
导 膜_内___电流相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若刺激离体的神经纤维的中部,则兴奋的传导方向是怎样的?
结论:若刺激发生在神经纤维中部,则兴奋传导方向是_双___向__的; 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_内__电流相同。
电位变化曲线的解读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 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 电位差的变化。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刺 激
兴 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会形成
奋 传
_局__部__电___流_,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 导形式为_局__部___电__流__。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刺 激
局部电流刺激相近的_未__兴__奋___部位产生
兴 奋
_同__样__的电位变化,之前兴奋的部位又
传 恢复为__静__息__电__位__。兴奋传导的方向与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①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②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③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④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2、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包括: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3、分级调节(1)大脑皮层:最高级的调节中枢(2)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中枢(3)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主要作用: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高。

②分泌:分泌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等③调节:水平衡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④传导: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4)脑干:呼吸中枢四、人脑的高级功能①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

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症②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

受损伤,患听觉性失语症③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

阅读文字④书写性语言中枢:W区。

书写文字五、激素调节的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路和去路六、血糖浓度①正常值:80—120mg/dL(0.8—1.2g/L)②低血糖:<60mg/dL③高血糖:>130mg/dL④尿糖:>160mg/dL糖尿病①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②诊断:持续高血糖且有糖尿③防治:基因治疗、药物治疗、饮食习惯、加强锻炼④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三多一少”现象)七、血糖平衡中的激素调节(体液调节)八、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九、与激素有关的人体疾病病症病因症状呆小症幼体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甲亢成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精神亢奋、代谢旺盛、身体日渐消瘦地方性甲状腺肿因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大脖子病”)侏儒症幼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少身体矮小、智力正常、生殖器官发育正常巨人症幼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身材异常高大肢端肥大症成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身体指、趾等端部增大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出现尿糖等症状十、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以外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的杀灭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