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6西门豹治邺 教学实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6《西门豹治邺》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6《西门豹治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西门豹治邺》是一篇讲述西门豹治理邺地的寓言故事。
故事通过西门豹的聪明才智和治理手段,使邺地由荒凉变为富饶,人民安居乐业。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以及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文言文词汇和句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体会到故事中的寓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难点: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对文中不懂的词汇和句式进行标记。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4.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对故事情节、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故事寓意。
5.实践运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练习,巩固阅读成果。
6.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故事主题和寓意。
26《西门豹治邺》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6《西门豹治邺》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
文章通过描绘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展示了古代官员的智慧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围绕西门豹的形象、治理邺城的方法和成果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智慧和为民服务的理念。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方法和成果,学会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达文章的主要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表达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官员的责任感和为民服务的理念,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难点1. 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方法和成果的理解。
2. 文章主要思想的概括和表达。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西门豹治邺》的PPT或投影,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邺城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城市的管理和治理。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勾画出关键词和句子。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方法和成果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4. 概括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思想,板书关键词和句子。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西门豹治理邺城的短文,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官员的责任感和为民服务的理念。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文章的主要思想和关键词,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
可以使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西门豹治理邺城的短文。
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文章,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智慧和为民服务的理念。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了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和成果,认识到了古代官员的责任感和为民服务的理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26.《西门豹治邺》人教(部编版)

26.《西门豹治邺》课堂实录师生问好。
课前板书:26 西门豹治邺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西门豹治邺》。
孩子们,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战国时期,有位地方官,他的名字就叫西门豹。
(PPT:出示课题)他虽然官职不大,却被后人一直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拿起你的课文,听老师来读课文。
一边听,一边用笔把你读不准的字音标在课文上。
师范读全文。
师:读不好的字音都标好了吗?生:标好了。
师:那下面请你自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开始吧。
生自由读文,师巡视。
师:我看到好多同学都已经读完课文了,字音读准了吗?读准了我可要考考你了,看看这几组词,你能读对吗?(PPT:天地荒芜人烟稀少娶媳妇旱灾老百姓眼睁睁巫婆扑腾官绅跪下渠道收成)指名分组读课文。
师:真好,好极了,非常准确。
这几组词我看同学们都读得非常准,那这里有一个字“跪”(PPT:跪下),这个字比较难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看老师来写写这个字。
(范写,指导说):口的第一笔要往里收,足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危,上小下大,竖撇要压过竖中线,最后的两笔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有勾,看清楚了吗?来,在你的作业纸上写写这个字。
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师:有的同学写好了,那你就把笔放下。
师:我看到同学们写字都非常认真,那我们这些字的读音都读好了,难写的字也解决了,那你们能不能用我出示的这几组词,来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儿?你来——生:课文说的是战国的时候魏王派西门豹来管理漳河边上的邺,西门豹来到漳河边,看到这里天地荒芜,人烟稀少,西门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找一个老大爷问,每年巫婆都来给河伯找媳妇,西门豹说,也来送送新娘,结果,他那天带来好几个卫士,西门豹说新娘不漂亮,于是就把巫婆扔下了漳河。
从此以后再也不给河伯娶新娘了。
师:他用上老师给的这些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表述得清楚不清楚?生:清楚。
师:的确是这样。
西门豹来到了邺县,发现这里天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他就展开了调查,他向一位老大爷提了四个问题,那你赶快找一找,提了哪四个问题?老大爷是怎么回答的?生在文中找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八单元《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薛法根教学实录

薛法根《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西门豹治邺》四年级上册八单元课文,课后习题围绕语文要素展开,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执教者:薛法根时间:一小时教学实录1、理解课题师:这节课我们学习26课——(齐读课题)师:画出“西门豹”,这是一个人的名字叫?他姓?(西门),是的,西门是一个复姓。
“邺”这个字念?邺,是一个地方邺县。
“治”这个字念?什么意思?是的,治理,请大家写下来。
(师板书)师:西门豹管理治理邺县这个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县长。
齐读课题。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西门豹治邺)是的,课题就告诉了我们讲了什么事儿。
2、梳理脉络(课后第一题)治理邺的原因师:为什派西门豹去治理邺县呢?(课件出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齐读)田地怎么样?(荒芜)什么意思?生:没有东西。
师:没有什么?有的,有很多杂草生:没有稻田。
师:是的,没人耕种,这些田地都荒废。
(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迅速听清学生的回答,搞清楚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再加以引导)师:奇怪吧?田地是要种庄稼的,有庄稼才能有收成,才能活下去。
这个地方怎么样?生:人烟稀少。
师:这个地方人很少,人都到哪里去了呢?注意西门豹一到邺县,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概括“调查原因”他干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打开课文自己读第一自然段。
生1:找了一位老大爷问他是怎么回事?生2:找了一位老大爷问怎么回事。
师:这是干什么?这是询问,调查(板书:调查)调查什么?(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原因)(板书:原因)师:从第一小节调查原因,到哪一小节调查好了?生:第七自然段。
师:完了?他和老大爷一直讲话讲到第几自然段结束的?生:第九自然段概括“兴修水利”师:最后一自然段写什么?指名读。
师:听懂没?谁能用四个字概括?指名。
(学生说,最后关注到课文后面习题)板书:兴修水利概括“破除迷信”师:课文还写了一件事,10—25自然段,自己读,看能不能也用四个字概括。
(找到的可以先写一写)西门豹还干了一件什么事?师寻找没有举手的孩子,请她大概概括。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是继第一课时之后,继续深入探讨《西门豹治邺》的文本内容,分析西门豹的治理策略及其背后的智慧和勇气。
本课时将重点解析西门豹如何运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邺城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从中学习西门豹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情节,深入分析西门豹的治理策略。
2. 培养学生运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西门豹身上学习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教学难点1. 西门豹治理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对西门豹智慧和勇气的感悟和内化。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故事插图。
3. 学生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故事情节。
2. 新课内容讲解:深入解析西门豹的治理策略,分析其智慧和勇气的体现。
3. 案例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西门豹的治理策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西门豹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从西门豹身上学习。
5. 学生展示: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6.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西门豹的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故事情节回顾。
2. 西门豹的治理策略。
3. 案例分析:运用西门豹的治理策略。
4. 小组讨论:西门豹的优秀品质。
5. 学生展示:学习心得分享。
作业设计1. 创作一篇关于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故事。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西门豹的治理策略,解决一个问题。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西门豹的治理策略,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勇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西门豹身上学习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难点在《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6《西门豹治邺》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6《西门豹治邺》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分析人物性格,领会其中的道德寓意。
2.能正确朗读课文,流畅书写生字,理解生字的意思。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表达个人观点,培养表达能力。
4.能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
2.识字理解生字词意义。
3.复述故事内容。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道德寓意。
2.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四、教学准备1.课文《西门豹治邺》2.教学反思教师用书3.黑板、粉笔、教具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讲解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西门豹和他的儿子的故事发生在怎样的背景下。
2.引出故事的重要人物和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1.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词义。
3.阐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三步:讨论1.分组讨论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德意义。
第四步:表达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表达个人见解。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步:巩固1.列举课后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收集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讨论。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西门豹治邺》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领会其中的道德寓意并表达个人观点。
七、课后作业1.复述《西门豹治邺》故事内容。
2.思考并总结该故事所传达的道德寓意。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相信学生在学习完《西门豹治邺》这篇文章后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道德内涵,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西门豹治邺》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西门豹治邺》教案范文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西门豹治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学会质疑。
教学重难点: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读中感悟,读中质疑。
教学过程:一、课文题目导入1、(出示题目)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西门豹治邺》。
2、老师解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的人。
3、读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
(2)借助字典及自学生字的方法,认清字形,注意汉字的书写。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
(4)标注自然段序号,解决问题:西门豹是干什么的?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汇报自学成果。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读准字音。
注意:①“扑腾”在句中读轻声。
②读准“麻烦、收成、跪下”的轻声。
(2)认清字形。
三、细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
)2、文章着重讲西门豹做了哪几件事呢?(第一件:与老大爷谈话,调查邺田地荒芜原因。
第二件:西门豹惩办巫婆和官绅头子。
第三件:西门豹带领百姓兴修水利。
)3、你能把西门豹做的每一件事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吗?(调查摸底,破除迷信,兴修水利)4、自由读课文,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你能将文章划分层次吗?(起因:第1~9自然段,调查摸底。
经过:第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
结果:第16自然段,兴修水利。
)5、分组朗读,你认为文章的哪些内容是重点内容?谈谈理由。
(文章的起因与经过是重点内容。
由于调查清楚,摸清了情况,才有了西门豹巧妙破除迷信的办法。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6 西门豹治邺》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6 西门豹治邺》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6 西门豹治邺》是一篇讲述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故事。
文章通过西门豹对邺城治理的种种举措,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为人民谋福祉的精神。
本篇文章内容丰富,情节生动,语言简练,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人物描写等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和相关历史背景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中心思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聪明才智和为人民谋福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这一过程所展现出的聪明才智和为民造福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治理邺城的历史背景,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查找有关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0课《西门豹》,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上节课我们给课文取了三个小标题,谁还记得?
(生回答,师板书)
师:当初西门豹刚来到邺这个地方,那是一篇怎样的景象?
生: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出示)
师: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谁来用一个词概括地说一下。
生:天灾人祸
师:天灾和人祸各指什么呢?
生:河伯娶媳妇给闹的,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出示句子)
过渡:西门豹已经知道了原因,可他说了什么?(出示读)
师:西门豹是去接新娘吗?(不是)那他的目的是什么?带着问题看一段视频生:是为了救新娘。
生:是为了惩治贪官。
2、学习第10段
师:送新娘的日子到,我们一起去看下那热闹的场面。
(出示文段,齐读)师:漳河边上有哪些人?
生自由回答。
师:文章是怎么描写这些人的?
生回答
师:通过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生:巫婆很怕西门豹
师:这我就有些不明白了,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把他们抓起来统统杀了不就得了?
生:他是想。
师:西门豹借巫婆给河伯送新娘这个迷信反过来对付他们,这是一种什么计谋?
生:将计就计
过渡:西门豹到底怎样用巧妙的方法来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呢?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默读第11-14自然段,画出体现西门豹语言巧妙的句子,读一读,可以把自己的理解或想法写在句子旁边,写好之后和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
3、研读11-14段
(1)师: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
生:不行,这个新娘。
师:你觉得他哪说得巧妙?
生:他故意说新娘不漂亮,是为了救新娘。
师:回答得真好,他还有什么其他目的吗?
生:借口把巫婆投进漳河。
师: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生:客气,机智。
(2)师:谁还找到了其他句子?
生:巫婆怎么还不会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我体会到了西门豹借巫婆不会来而把官绅头子
扔进漳河。
师:西门豹真会演戏!
生:。
(3)生: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师:可以看出西门豹是个怎么样的人?
生:幽默机智。
(4)生:好吧,再等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
你们都回去吧。
师:西门豹在什么情况下说“好吧,再等一会儿。
”
生:官绅一个个。
师:真是害怕极了,假如你是那些官绅,你会怎么磕头求饶啊?
(生表演)
师:西门豹为何不立刻放他们,还要再等一会儿呢?
生:他想让他们得到深刻教训,让百姓明白这是迷信。
师:这时怎么就叫他们起来不再等等呢?
生:他们已经知错了。
师:我们看下西门豹的前三段话中都出现了一个客气的词,对那些恶人怎么那么客气啊?
生:他是故意的,想让巫婆和官绅不好拒绝。
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通过这次送新娘,你觉得西门豹是怎样的人?
生自由回答。
4、指导朗读
师:假如你就是当时的西门豹,你会怎样对他们说?我们先看与巫婆的对话。
(出示句子)
生:西门豹不满意地说:“。
”
生:。
(再出示其他句子,小组商量读)
师:通过同学加的这么词,丁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聪明幽默机智的西门豹正在那惩治恶人呢。
现在我们来合作读读这几句话,丁老师读旁白,你们就是一个个西门豹大人。
5、学习第15段
师:通过西门豹送新娘这件事,老百姓明白了什么?齐读本段,谁来说?
生:老百姓明白了河伯是骗人的。
生:。
师:真厉害,现在就让我们回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你就是漳河边上的一名普通百姓,你会对他说什么呢?(出示要求)
5、第16段
师:现在人祸解决了,那天灾呢?(出示段落齐读)
生:
师:经过治理,这个地方又是一片怎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些四字词来说,庄稼地里,果园里,人们的生活
生:年年有好收成。
师:从此人们就可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西门豹是一名什么样的官?
生:
师:课后同学们再去读读有关他的其他故事。
阅读《草虫的村落》片段,回答问题。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小的草茎变为茂盛的森林。
一只小虫,生着一副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
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我的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
我真想也跟它们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
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虫子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
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
①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庞然大物)②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熙熙攘攘)
3、“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了,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这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A )。
(2分)
A、解释说明;
B、声音延长;
C、表示转折
4、文段中写到“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
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
”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蜥蜴和黑甲虫在交流些什么?根据提示写一对话。
蜥蜴说:嘿,小家伙们,没见过这样大的吗?不用怕,我们交个朋友吧!
小甲虫说:好啊,带我们出去见见外面的大千世界吧!
5、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伫足(驻足)勤劳(勤勉)储藏(蕴藏)疑惑(迷惑)炙烤(烘烤)弹演(演奏)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6、请用“”在文中找出能体现“村民们”勤勉地奔忙的句子。
7、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请你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答:可能是一种家庭的责任感,使它奔忙着;可能是小甲虫自我价值现实的快
(1)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从这个句子,我感受到了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生动地展现了一个草虫的世界,体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的童心。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流了出来。
☆从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10、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些什么?请写下来。
答:“我”来到了草虫的村落。
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也许是市场里,看到了甲虫们在做买卖;公园里,看到了大甲虫们在教小甲虫寻找食物。
看到了“村民们”
英勇的黑甲虫说:妻子,我终于回来了,这次出远门多惊险啊!好在能回来。
娇小的黑甲虫说:丈夫,你不知道我有多担心你啊,谢天谢地你终于回来了。
13、“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
”这句话中的“优”是指(A)
A、优良,美好(跟“劣”相对)
B、充足,富裕
C、优待
14、“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句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15、草虫的村落是迷人的而又有趣的。
请你为草虫的村落写一句有关保护小动物的宣传标语:小草虫,有生命,别伤它,积大德!小草虫也有生命,你珍惜它吗?
16、本文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用“”画出一个拟人句,并仿写句子。
仿写:小鸟在树上高高兴兴地唱着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