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昭君出塞

合集下载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节选)》注释、分析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节选)》注释、分析

汉宫秋·第三折(节选)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番使①拥旦上,奏胡乐科,旦云)妾身王昭君,自从选入宫中,被毛延寿将美人图点破②,送入冷宫;甫③能得蒙恩幸,又被他献与番王形像④。

今拥兵来索,待不去,又怕江山有失;没奈何将妾身出塞和番。

这一去,胡地风霜,怎生消受也!自古道:“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⑤”(驾引文武内官上,云)今日灞桥饯送明妃,却早来到也。

(唱)【双调·新水令】锦貂裘生⑥改尽汉宫妆,我则索看昭君画图模样。

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

本是对金殿鸳鸯,分飞翼,怎承望⑦!(云)您文武百官计议,怎生退了番兵,免明妃和番者。

(唱)【驻马听】宰相每⑧商量,大国使⑨还朝多赐赏。

早是俺夫妻悒怏,小家儿出外也摇装⑩。

尚兀自渭城衰柳助凄凉,共那灞桥流水添惆怅。

偏您不断肠,想娘娘那一天愁都撮⑪在琵琶上。

(做下马科)(与旦打悲科)(驾云)左右慢慢唱者,我与明妃饯一杯酒。

(唱)【步步娇】您将那一曲阳关⑫休轻放,俺咫尺如天样,慢慢的捧玉觞⑬。

朕本意待尊⑭前挨些时光,且休问劣了宫商⑮,您则与我半句(元)马致远儿俄延着唱。

(番使云)请娘娘早行,天色晚了也。

(驾唱)【落梅风】可怜俺别离重,你好是归去的忙。

寡人心先到他李陵台⑯上?回头儿却才魂梦里想,便休题贵人多忘⑰。

(旦云)妾这一去,再何时得见陛下?把我汉家衣服都留下者。

(诗云)正是: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留衣服科)(驾唱)【殿前欢】则什么留下舞衣裳,被西风吹散旧时香。

我委实怕宫车再过青苔巷,猛到椒房⑱,那一会想菱花镜里妆,风流相,兜的⑲又横心上。

秦汉时期的民族

秦汉时期的民族

(一)秦统一后对匈奴的 措施
①北拒匈奴,收河套、 建县城、迁民居住
匈奴骑兵铜像
②大规模修筑长城 (二)两汉和匈奴的和战
1、西汉初期与匈奴的和亲 2、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27、公元前121、公元前119年) 卫

霍 去 病
汉武帝为什么能取得反击 匈奴的胜利?
3.昭君出塞
(1)匈奴的分裂与呼韩邪单于对汉称臣
第一次出使西域
0
时间- 目的- 路线- 结果-
前138~前126年
联络大月氏东 西夹击匈奴
结果:未达出使 的目的,却了解 了西域各国的经 济、政治、文化 情况,以及他们 想和汉朝往来的 愿望,为沟通汉 和西域关系奠定 了基础。
“凿空”
张骞通西域有什么 历史意义?
1.加强了汉朝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
2.为西域正式归属中央创造了条件
(4)影响:①促进了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的多 民族的国家的初步形成。②带动了对外关系的发展。
(5)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见书37页
关于西域都护
【解析】
(1)概念:西域都护是我国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在今新疆境内设 置的最高军政首脑。
(2)设置:①汉武帝时,为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和加强民族 友好交往、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于公元前138年、公元前 119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②西汉与西域沟通后,开辟了 中西贸易往来的“丝绸之路”,中国丝绸的对外贸易十分兴旺, 为了加强对西域军事、政治的管辖和保护“丝绸之路”上的商 旅往来,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③东 汉初年,政府派班超经营西域,在西域重设西域都护。
国展开丝绸贸易。
例: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进 行丝绸转手贸易,大获其 利的是( )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节选)》注释、分析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节选)》注释、分析

汉宫秋·第三折(节选)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番使①拥旦上,奏胡乐科,旦云)妾身王昭君,自从选入宫中,被毛延寿将美人图点破②,送入冷宫;甫③能得蒙恩幸,又被他献与番王形像④。

今拥兵来索,待不去,又怕江山有失;没奈何将妾身出塞和番。

这一去,胡地风霜,怎生消受也!自古道:“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⑤”(驾引文武内官上,云)今日灞桥饯送明妃,却早来到也。

(唱)【双调·新水令】锦貂裘生⑥改尽汉宫妆,我则索看昭君画图模样。

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

本是对金殿鸳鸯,分飞翼,怎承望⑦!(云)您文武百官计议,怎生退了番兵,免明妃和番者。

(唱)【驻马听】宰相每⑧商量,大国使⑨还朝多赐赏。

早是俺夫妻悒怏,小家儿出外也摇装⑩。

尚兀自渭城衰柳助凄凉,共那灞桥流水添惆怅。

偏您不断肠,想娘娘那一天愁都撮⑪在琵琶上。

(做下马科)(与旦打悲科)(驾云)左右慢慢唱者,我与明妃饯一杯酒。

(唱)【步步娇】您将那一曲阳关⑫休轻放,俺咫尺如天样,慢慢的捧玉觞⑬。

朕本意待尊⑭前挨些时光,且休问劣了宫商⑮,您则与我半句(元)马致远儿俄延着唱。

(番使云)请娘娘早行,天色晚了也。

(驾唱)【落梅风】可怜俺别离重,你好是归去的忙。

寡人心先到他李陵台⑯上?回头儿却才魂梦里想,便休题贵人多忘⑰。

(旦云)妾这一去,再何时得见陛下?把我汉家衣服都留下者。

(诗云)正是: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留衣服科)(驾唱)【殿前欢】则什么留下舞衣裳,被西风吹散旧时香。

我委实怕宫车再过青苔巷,猛到椒房⑱,那一会想菱花镜里妆,风流相,兜的⑲又横心上。

历史趣谈:王昭君连嫁祖孙三代 王昭君出塞的悲情秘史

历史趣谈:王昭君连嫁祖孙三代 王昭君出塞的悲情秘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王昭君连嫁祖孙三代王昭君出塞的悲情秘史导语:“昭君出塞”的故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讲的是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

这位如花似玉的汉朝少女远嫁异“昭君出塞”的故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讲的是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

这位如花似玉的汉朝少女远嫁异象,后世对她的婚后生活做出种种猜测,说来说去,就是凄惨与不幸。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命出塞和亲。

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

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就抛下娇妻幼子撒手人寰。

按照匈奴的祖制,王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的长子,新即位的复株累大单于。

俩人的感情倒是不错,生育了两个女儿。

但昭君的悲剧并未到此为止,十一年后,第二个丈夫也先她而去了,她又被命嫁给新单于,复株累的长子,也就是呼韩邪的孙子,昭君终于承受不住,彻底崩溃了,她最后选择了服毒自尽。

嫁人,就是赌欧洲人悲观,把婚姻说成男女“摸黑走路”,彼此既不清楚携手同行的是谁,也不知道气喘吁吁地奔向什么地方。

说俗点儿,赶上什么算什么,婚姻就是凑合,稀里糊涂地瞎过呗。

婚姻,的确有点赌博的意味。

走投无路的王昭君沦落到了这一步。

见皇上,没门;待诏,等于慢性自杀。

好歹挪挪窝儿,总比现在强。

这一天,总算盼来了!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来朝,他附带了一个政治条件——迎娶汉女,自请为婿。

说来可笑,呼韩邪大约40岁,与汉元帝年龄相仿。

本来双方“相约为兄弟”,是平起平坐的好哥们儿,一旦结生活常识分享。

人教版历史和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历史和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含解析)

初中历社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1.汉武帝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①中央统一铸造货币②收归食盐的生产销售权③统一度量衡④中央经营铁器生产销售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2.西汉初年,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治世”,史称( )A. 汉武帝大一统B. 文景之治C. 光武中兴D. 贞观之治3.汉初统治者采取的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郡国制D. 行省制4.造成这种情况普遍产生的重要原因与下列哪些人物有关()A. 刘彻,董仲舒B. 汉武帝,李斯C. 刘备,诸葛亮D. 刘邦,萧何5.史书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史书中“上从其计”的目的是()A. 吸取秦亡的教训B. 推行儒学教育C. 破格录用人才D. 削弱诸侯国力量6.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下列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表述正确的是()A. 加强和西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B. 加强对西域地区的开发C. 为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准备条件D. 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7.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几任皇帝都非常重视休养生息,减轻百姓的负担。

连续12年免除全部赋税,并将原来每年一次的徭役改为每三年一次,这个人是()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武帝8.西汉中后期讲学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 法家学说B. 儒家学说C. 墨家学说D. 道家学说9.汉初西汉政府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到汉武帝时却大力反击匈奴的原因有()①经济繁荣,国力强大②巩固西汉的政权③为了吞并匈奴④确保北部边疆的安宁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0.今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新疆最早是在()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唐朝11.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一措施?()A. 颁布“推恩令”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派张骞出使西域D. 统一文字12.蔡伦被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句”“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A. 修筑都江堰B. 发明印刷术C. 改进造纸术D. 编著《九章算术》13.下图是《汉代讲学图》,他们讲学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 法家学说B. 儒家学说C. 兵家学说D. 道家学说14.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昭君塞前被汉元帝蹂躏三天三夜?

昭君塞前被汉元帝蹂躏三天三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昭君塞前被汉元帝蹂躏三天三夜?
导语:真实的历史中,王昭君一直埋没在后宫佳丽之中,所以刘奭根本没有机会临幸这个闭月羞花的美人,更不曾与其有过风花雪月之事,但是追求美梦、
真实的历史中,王昭君一直埋没在后宫佳丽之中,所以刘奭根本没有机会临幸这个闭月羞花的美人,更不曾与其有过风花雪月之事,但是追求美梦、向往憧憬的后人却不依不饶,誓不罢休,非要无中生有,再加上对汉元帝的憎恶,便不问是非曲直用自己那见证奇迹的巧手,活生生的整出一出王昭君在出塞前被刘奭蹂躏三天三夜的“好戏”。

这绝不是笔者个人杜撰,而是在翻阅旧杂志时看到的。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些八卦文人的行为近乎意淫,更使一代昏君汉元帝刘奭成为史上唯一一个被扯上蹂躏王昭君三天三夜的皇帝。

名声在外的昭君出塞,虽然在正史中只有寥寥数语,但是千百年来,却因被天马行空的人们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增添新的情节、表达新的感情而变得版本众多、迷雾重重、真假难辨,有甚者多了些九曲回肠,主人公王昭君也凭借此轰动一时的爆炸性新闻跻身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列。

再者,汉元帝刘奭是西汉屈指可数的昏君,是他宠信宦官,是他柔弱无能,是他荒废国家,将西汉这架本身就带有诟病的马车直直的拉向了万丈深渊,成为无数后人不约而同贬低的昏庸对象。

也许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后人才会有兴趣、有可能、有机会,把秀色可餐的王昭君和“汉室基祸之主”的汉元帝拼凑在一起,并仿佛现场直播般的演绎出了刘奭蹂躏王昭君三天三夜的八卦激情大戏。

刘奭,即汉元帝,父亲汉宣帝刘询,母亲皇后许平君,以柔仁好儒着称,9岁成为太子,27岁登基,在位16年。

人赤裸裸地来,匆匆忙忙一生,又赤裸裸地去,不带走这世界上一丁点东西,所以但凡刚刚。

民间礼仪24拜

民间礼仪24拜

民间礼仪24拜二十四拜礼也叫“大礼”。

为祭祀祖先、求神拜佛、拜见父母长辈、举行婚丧礼仪活动时所行。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民间礼仪24拜,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民间礼仪24拜正位作揖磕三个中间作揖磕三个案前请香完磕一个;右后转或左后转到到东南角即正位右边左后转或右后转(中途不能转圈)作揖磕三个上前中间作揖磕三个案前请香完磕一个;右后转或左后转到西南角即正位左边左后转或右后转(中途不能转圈)作揖磕三个上前中间作揖磕三个案前请香完磕一个;回到正位作揖磕三个起身顶棚哭回正位作揖完成。

(每到一新位置磕头前要先作揖可以每三个一作揖也可以一揖一磕)施礼顺序:贵客(各种亲家)、仁侄仁孙、各种朋友。

临行礼前先跟大老执确认一下时间,到时他喊时即可进行拜礼。

趋步转过堂前到正位,弯腰一揖,挺直身子,再下跪(过程中两手叠放在左膝然后双膝跪下),挺直身子,再叩头触地,挺直身子,再叩头触地,挺直身子,再叩头触地;然后站起,到中位作揖,挺直身子,再下跪(过程中两手叠放在左膝然后双膝跪下),挺直身子,再叩头触地,挺直身子,再叩头触地,挺直身子,再叩头触地;接着迈步,到香案前,作揖下跪,上香,祭酒,叩头,起身,回到东南角继续上面动作。

加上最后的三个共磕二十四个头。

在二十四拜中行礼者就位过程中的十二步可诵十二个典故:一步迈开一横长,单刀赴会关云长;两步二字分阴阳,前后出师表衷肠;三步好比三杆枪,桃园结义刘关张;四步四方四垛墙,瓦岗兄弟去投唐;五步盘腿向东望,子胥过关投吴王;六步三点中间长,杨景忠心保宋王;七步七星挂北方,郑和航海下西洋;八字峨眉两分张,宋朝贤王赵德方;九字弯弯龙尾长,韩信山前排战场;十字横担一架梁,勾践卧薪把胆尝;十一寒冬雪花扬,苏武牧羊北海旁。

十二走完路茫茫,少年甘罗为丞相。

(若是女的为:)一步迈开一横长,文成公主去西藏;两步二字分阴阳,孝亲温席数黄香;三步好比三杆枪,梨花被贬到寒江;四步四方四垛墙,昭君出塞离家乡;五步盘腿向东望,则天称帝为女皇;六步三点中间长,红玉金山擂鼓忙;七步七星挂北方,天上织女会牛郎;八字峨眉两分张,仙姑持笊战龙王;九字弯弯龙尾长,仙女思凡降下方;十字横担一架梁,文姬归汉美名扬;十一寒冬雪花扬,北送寒衣小孟姜;十二走完路茫茫,杨门女将讨夏王。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能力培养: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情感态度】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百家争鸣中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二、导入:出示长城图片与电影《英雄》片段让学生观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

三、讲授新课:提问:1、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自己反被杀害,也没有阻止秦国攻取燕国。

对于这件事。

你怎么看2、为什么由秦国完成了统一3、秦王是怎样完成统一的4、秦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你对荆轲刺秦王有没有新的认识口诀记忆:公元前221,秦灭六国有大功。

都城设在咸阳城,中华民族得安宁。

讨论:秦朝如何巩固它的统一的(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联想: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探究:师生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注意学生的知识面,不要过深)自由空间: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那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参考答案: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赢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二、文化方面:1、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自《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注释】①掖庭:宫中旁舍,宫女居住的地方。②呼韩邪:匈奴单于。③ 敕:皇帝下命令。④丰容靓饰:面容丰润,妆饰美丽。⑤顾景徘徊:看到 身影没人移得开目光。⑥竦动:惊动;震动。⑦阏氏:音“焉支”,意思 是“王后”。⑧胡俗:父死后,子可娶继母;兄死后,弟可娶其嫂。
【词语溯源,回归教材】 1.解释课内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 (2)东临碣石 (3)虽乘奔御风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民弗从也
8.从选文看,“昭君出塞”的起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
【译文】王昭君,字嫱,是南郡人。起初,在汉元帝时期,她以清白人家 子女的身份被选入皇宫中做宫女。当时,呼韩邪单于来朝见天子,汉元帝 下令把五个宫女赐予他。王昭君入宫数年,都没机会见到皇上,积怨很深, 于是请求掖庭让她去匈奴。在呼韩邪告别宴会上,汉元帝召集五个宫女给 呼韩邪看。王昭君面容丰润,妆饰美丽,光彩照人,整个皇宫无人可比, 看到其身影没人移得开目光,让身边的人很震惊。汉元帝见了(昭君)也 非常吃惊,内心想留下她,然而难以失信,就(只能)赐给呼韩邪单于。 (王昭君)生了两个儿子。等到呼韩邪死后,前王后的儿子即位,想娶昭 君为妻,昭君写信给汉朝请求回去,汉成帝下令(昭君)遵从胡人的风俗, 于是(王昭君)又成为后单于的王后了。
(按时) (到达,登上)
(驾) (意思) (同“欤”,语气词) (听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时呼韩邪来朝 (2)不得见御 (3)呼韩邪临辞大会 (4)意欲留之 (5)遂与匈奴 (6)成帝敕令从胡俗
(朝见) (指皇上) (到达) (内心) (赐予) (遵从,顺从)
3.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解析】C.哪里;A、B、D.语气词。
5.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策之不以其道
B.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乃请掖庭令求行
屠乃奔倚其下
D.然难于失信
虽然,受地于先王
【解析】A.介词,凭借/介词,按照;B.代词,他/助词,的;C.于是,就; D.然而,但是/这样,如此。
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
当时,呼韩邪单于来朝见天子,汉元帝下令把五个宫女赐予他。
(2)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汉元帝见了(昭君)也非常吃惊,内心想留下她,然而难以失信,就(只能 )赐给呼韩邪单于。
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徘徊,竦动左右,
非常,很 内心
然而,但是
赐予
待,等到
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
先前的
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Fra bibliotek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
音“焉支”,意
遵从,顺从
思是“王后”。
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父死后,子可娶继母; 兄死后,弟可娶其嫂。
(三)昭君出塞
宫中旁舍,宫 女居住的地方。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
当时
匈奴单于。 朝见 皇帝下命令。

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
指皇上
到达
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
面容丰润,
看到身影没人 惊动;
妆饰美丽。
移得开目光。 震动。
A.昭君入宫数岁 阅十余岁
B.帝见大惊
匈奴大入边
C.及呼韩邪死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其前阏氏子代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解析】A.年;B.非常,很/大举;C.待,等到/和,同;D.先前的/向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C
A.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且焉置土石 D.始一返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