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带答案)

合集下载

2015年高中语文《赵氏孤儿》同步测试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5年高中语文《赵氏孤儿》同步测试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赵氏孤儿》同步测试鲁人版D.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 下列句中有关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及索,儿竟无声。

竟:竟然B. 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不肖:不孝C. 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纵:即使D. 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良:确实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幸而男,吾奉之赵宗灭乎,若.号B. 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若幸而男,吾奉之.C.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然赵氏真孤乃.反在D. 独.杀杵臼可也而公子独.与客留赵4.与“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

”中“微”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则名微.而众寡。

B、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5. 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B. 衣以文葆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 籍吏民,封府库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景公生病找巫师占卜,结果是由于功臣后代子孙不顺利在作怪。

B、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先把他找来藏在宫中。

景公依靠韩厥众多侍卫迫使将军们同赵氏孤儿见面。

C、将军们不得已,又反过来与程婴赵武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

D、程婴在诛灭了屠岸贾家族,报仇雪恨之后,决定自杀成仁。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周昌者,沛人也。

秦时为泗水卒史。

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

从入关,破秦。

沛公立为汉王,以昌为中尉。

尝从击破项籍。

以六年中封昌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

昌尝燕时入奏事,高祖方拥戚姬,昌还走。

高祖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

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知其不可。

赵氏孤儿原文及翻译

赵氏孤儿原文及翻译

赵氏孤儿原文及翻译赵氏孤儿原文及翻译导语:《赵氏孤儿》在国际上是很有名的一部杂剧,有人赞之为:“来自东方之神”。

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赵氏孤儿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赵氏孤儿》——《史记》原文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

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

盾卜之,兆绝而后好。

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

至孙,赵将世益衰。

”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篃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

以臣弒君,子孙在朝,何以惩谸?请诛之。

”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

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

妄诛谓之乱。

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

”屠岸贾不听。

韩厥告赵朔趣亡。

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韩厥许诺,称疾不出。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

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

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夫人置儿藳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

”及索,儿竟无声。

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柰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

”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

”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

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

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

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

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3 赵氏孤儿 Word版含解析

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3 赵氏孤儿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 .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 咎:过错。

B .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恨:怨恨。

C .即.女也,吾徐死耳 即:假如。

D .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 良:确实。

解析 B .恨:遗憾。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5分) A.⎩⎨⎧①梦见叔带持要而.哭②臣有大事而.君不闻B.⎩⎨⎧①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②春秋祠之.,世世勿绝C.⎩⎨⎧①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②负之,衣以.文葆D.⎩⎨⎧①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②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解析A.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转折。

B.①助词,相当于“的”。

②代词,代程婴。

C.均为介词,用、拿。

D.①动词,做;②介词,给。

答案 C3.下面句子都属于文言特殊句式,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5分) A.子孙在朝,何以惩罪B.小人哉程婴C.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打赵氏于下宫D.夫人置儿绔中解析A、B、C均为倒装句;D.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5分) A.子必不绝.赵祀B.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C.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D.赵武服.齐衰三年解析A、B、C均为使动用法;D.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D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5分)A.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B.及赵武冠,为成人..C.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D.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解析A.古义,到了;B.古今义均为长大成人;C.古义,以,用;致,周纳;D.古义,这不是。

答案 B阅读与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

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

赵氏孤儿答案

赵氏孤儿答案

高二导学案《赵氏孤儿》参考答案预习案课前学习2、chǔ háo qiǎng xiào kù miù bǎo bǔ jūn zhào guàn cí3、通假字⑴腰⑵促⑶娩⑷褓(5)现4、⑴遗憾⑵对待⑶哄骗⑷确实⑸离开,到⑹如果⑺你⑻只有⑼凭借⑽坚决5、①这不是先君的意愿而是随意滥杀,随意滥杀就是作乱。

为臣的有大事却不让国君知道,这是目无君主。

②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

③大功臣的子孙后代不顺利,因而做怪。

④赵武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探究案一、⑴衣,名作动词,穿,这里指裹上。

⑵活,使动用法,使……活⑶哀,为动用法,为……悲哀⑷服,名词作动词,穿。

祠,名词作动词,祭祀二、致(1)周纳(2)招致(3)达到(4)达到故(1)缘故(2)故意(3)特意(4)所以(5)特意、故意(6)所以(7)原来的辞(1)辞别(2)推辞(3)推辞、拒绝(4)言语三、以(1)介词,用(2)介词,用(3)介词,把(4)连词,来(5)介词,因(6)介词,因为(7)动词,认为(8)介词,用乃(1)、是(2)、于是,就(3)、于是,就(4)、却(5)、是(6)、在(7)、竟(8)、竟四、(1)省略句(2)主谓倒装句(3)介词结构后置句(4)省略句巩固案1、D (A免——娩B葆——褓C知——智)2、B(不肖:不才)3、D(A如果,你B这件事;他C于是、就;却)4、A(A介词结构后置句BCD皆为省略句)5、C(A活,使动用法B衣,名词作动词D籍,名词作动词)。

赵氏孤儿(带答案)

赵氏孤儿(带答案)

赵氏孤儿[学习目标]1. 能结合语境,准确解释“致”“故”“辞”“以”“乃”等词语的意思。

2. 把握程婴、公孙杵臼的形象,体会其正义凛然、忍辱负重的精神。

3. 认识“义”的丰富内涵及人物立身行事的价值取向,体会人物的高尚精神,从而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

4、学习作者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凸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提高传记文学的阅读、写作能力。

[课前学习]一、课堂导入:本文节选自《赵世家》。

《赵世家》记述了赵氏家族在与晋国公室和卿族的权力角逐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特别突出赵盾、赵武、赵简子、赵襄子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强调权谋与实力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

同时作者崇尚贤人政治,提倡举贤任能,抒发一种得贤者昌、失贤者亡的无限兴亡之感。

除此之外,最引人注目的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赞扬赵武灵王“观乡顺宜,因事制礼”,实行胡服骑射的大胆改革,体现了作者“事异备变”的辩证历史观。

其二是关于赵氏孤儿的故事,本文节选的即是这一故事。

二、阅读课文,把握内容本文故事情节曲折,惊心动魄,试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不超过80字。

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读了几遍课文呢?自我检测一下吧!(一)、给划线字注音:杵.臼号.哭勉强.不肖.纨绔.谬.论永葆.生机占卜.龟.裂召.唤弱冠.祠.堂(二)、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⑴梦见叔带持要而哭⑵韩厥告赵朔趣亡。

⑶而朔妇免身生男⑷负之,衣以文葆。

⑸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三)、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⑴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⑵赵氏先君遇子厚。

⑶程婴出,谬谓诸将军。

⑷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

⑸而叔带去周适晋。

⑹即女也,吾徐死耳。

⑺赵宗灭乎,若号。

⑻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

⑼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⑽赵武啼泣顿首,固请。

温馨提示:你是否有疑问呢?请在题目序号前做好标记吧!其他的疑问请写在下面。

四、我的疑问1、文言知识方面2、内容理解方面[课堂学习]五、文言知识梳理温馨提示:通读课文,独立思考“我的疑问”中的问题,然后与同学交流,也可向老师求助!然后,请独立闭卷完成下列题目。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第2单元 3 赵氏孤儿 含答案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第2单元 3 赵氏孤儿 含答案

3 赵氏孤儿程婴之义为救赵氏孤儿,程婴先将自家的婴儿(本文中为“他人婴儿”,京剧中为“程婴亲子”)交给公孙杵臼,然后去告发公孙杵臼匿藏了赵氏的孤儿。

结果,程婴的亲儿被害,公孙杵臼被杀。

在以后的十五年中,程婴忍着舍弃儿子的悲痛,背着卖友求荣的骂名,终于将赵氏孤儿养大成人,对他说明了真相,手刃了屠岸贾,报了冤仇。

这个故事是相当令人感动的,为了别人的孩子,一个舍了亲生,一个舍了性命,一个是“大义灭亲”,一个是“大义灭命”,这样的大义怎能不载入史册,流传千古啊!善良和利他,爱人和奉献,不正是仁义的同义语吗?义与利的关系的实质,归根到底是公与私的关系。

归根结底,义就是利他、利人、利民、利国、利人类、利地球。

决不做害群之马,决不嫁祸于人,决不损人利己,决不见利忘义。

通过主观地“我为人人”达到“人人为我”的客观效果。

既然人们都赞扬“深明大义”者,我是赞成高举义旗的;反之,如果都高举利旗,人类还有什么希望!晋国义士——程婴程婴,春秋时晋国义士,千百年来为世人称颂。

相传他是古少梁邑(今陕西韩城西少梁附近程庄)人。

为晋卿赵盾及其子赵朔的友人。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杀赵朔,灭其族。

赵朔门客公孙杵臼与之谋,程婴抱赵氏真孤匿养山中,而故意告发令诸将杀死杵臼及冒充的孩儿,后景公听韩厥言,立赵氏之后赵武——赵氏孤儿。

诛杀屠岸贾,程婴则自杀以报公孙杵臼。

“赵氏”,即春秋晋国正卿赵盾的家族。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同周天子一样,实行的是家族制的国家统治。

国君的同姓称为公族,姻亲称为卿族。

公族的发展脉络单一,而卿族却能通过再联姻的方式滚雪球般不断扩大队伍,所以其势力到头来总能压倒国君,造成国中或明或暗的权力转移。

赵盾便是春秋霸主晋文公连襟赵衰的长子(后来晋文公又把女儿赵姬嫁给赵衰,亲上加亲,关系更近一层),历仕文公、襄公(文公子)、灵公(襄公子)、成公(文公子、襄公弟)四朝。

他具有杰出的治国才干,集军政重权于一身,为晋国实际上的执政者,后两位国君灵公、成公均由他主持迎立,其中灵公还因荒淫无道而被他的堂弟赵穿刺杀。

赵氏孤儿文言文翻译题

赵氏孤儿文言文翻译题

原文:《赵氏孤儿》者,春秋时晋之故事也。

晋灵公无道,诛赵盾,灭其族。

盾之孤曰武,年五岁,匿于宫中,得幸于程婴。

程婴者,晋之忠臣也,欲以孤保赵氏之后。

及赵武长,程婴遂以孤归赵氏,赵武因得以继赵氏之宗。

武年二十有五,乃始为政。

于是赵武与韩厥、魏绛谋,欲报赵氏之仇。

厥、绛助之,共图晋灵公。

灵公知之,遂发兵围赵武于宫中。

武不得脱,与厥、绛及孤儿共守宫。

灵公使人诱孤儿,孤儿不屈。

灵公怒,令左右杀之。

程婴乃以身代孤,匿于草丛中,俟灵公之去。

灵公去,程婴出,见赵武,曰:“吾代孤死矣!”武悲恸,乃厚葬程婴,以为赵氏之忠。

后赵武卒,其子赵胜继之。

胜年幼,未能自立。

韩厥、魏绛共辅之,使胜得以安享其国。

胜卒,赵氏子孙相继,传国至赵王迁,而赵氏之仇始得报。

译文:《赵氏孤儿》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段故事。

晋灵公无道,诛杀了赵盾,灭了他的家族。

赵盾的孤儿名叫赵武,当时年仅五岁,藏匿在宫中,得到了程婴的庇护。

程婴是晋国的忠臣,他想要用这个孤儿来保全赵氏的后代。

等到赵武长大,程婴便带着孤儿回到了赵家,赵武因此得以继承赵氏的宗族。

赵武二十五岁时开始执政。

这时,赵武与韩厥、魏绛商议,想要报复赵氏的仇恨。

韩厥、魏绛帮助他,共同策划对付晋灵公。

晋灵公得知此事,便派兵将赵武围困在宫中。

赵武无法逃脱,他与韩厥、魏绛以及孤儿一起守卫宫城。

晋灵公派人诱骗孤儿,但孤儿宁死不屈。

晋灵公大怒,命令身边的人杀死孤儿。

程婴便以自己的身体代替孤儿,藏在草丛中,等待晋灵公离开。

晋灵公离开后,程婴出来见到赵武,说:“我替孤儿死了!”赵武悲痛欲绝,于是厚葬了程婴,将他视为赵氏的忠臣。

后来赵武去世,他的儿子赵胜继承了王位。

赵胜年幼,未能独立掌权。

韩厥、魏绛共同辅佐他,使赵胜得以安稳地享受国家。

赵胜去世后,赵氏子孙相继继位,国家传至赵王迁,赵氏的仇恨才得以报复。

注:本文仅为《赵氏孤儿》故事的大致翻译,部分细节和情节根据原文进行了适当的简化或调整。

赵氏孤儿阅读理解

赵氏孤儿阅读理解

赵氏孤儿阅读理解《嘿,聊聊赵氏孤儿这事儿》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赵氏孤儿”这个故事,可真是够精彩的!这“赵氏孤儿”啊,那情节简直跟坐过山车一样刺激。

你想想看啊,那么多的阴谋算计、生死抉择,要是放到现在,那绝对是一部超级火爆的电视剧。

故事里那些人物,一个个都特别有个性。

先说那程婴,那可是个大英雄啊!为了保护赵氏孤儿,那可是把自己豁出去了,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

就好像我们平时生活中,有的人会为了朋友两肋插刀,程婴这可是为了正义不惜一切代价啊,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那屠岸贾,坏得让人牙痒痒,典型的大反派。

他的存在简直就是为了衬托程婴他们的伟大。

有时候我就想,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总想着搞些坏事儿,可最后肯定没好下场。

这屠岸贾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嘛,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赵氏孤儿呢,背负着那么大的仇恨,在那种复杂的环境下成长,要是我,估计得疯了。

不过这也让我想到我们自己,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有时候压力大得不行。

但看看人家赵氏孤儿,那么难都挺过来了,咱还有啥好抱怨的呢?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是一会儿紧张,一会儿感动,一会儿又气愤。

就好像我自己也进入到那个世界里了,跟着他们一起经历那些风风雨雨。

有时候我还会幻想,如果我是里面的某个角色,我会怎么做呢?总之啊,“赵氏孤儿”这故事让我感触良多。

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正义的力量,还有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而且,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给我们的一种启示,让我们知道在生活中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下次再有人和我提起“赵氏孤儿”,我可得好好和他唠唠,说说我这接地气的感受和见解!哈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氏孤儿》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培养鉴赏评价能力,鉴赏本文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人物形象中体现的忍辱负重、舍身就义的大义精神。

重点难点1. 难翻译的句子2. 刻画人物的手法3. 对“义”的认识文本解读一. 关于《赵世家》《赵世家》以赵氏的兴起,展示了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专政和三家分晋的史实及战国时赵氏由盛而衰、最终被秦国灭亡的历史变化。

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

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赵世家》记述了赵氏家族在与晋国公卿的权利角逐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特别突出赵盾、赵武、赵简子、赵襄子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强调权谋与势力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

同时作者崇尚贤人政治,提倡举贤任能,抒发一种得贤者昌、失贤者亡的无限兴亡之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赞扬赵武灵王的大胆改革,其二就是赵氏孤儿的故事。

二. 《赵氏孤儿》故事梗概战国时期晋国权臣屠岸贾与赵盾不和,屠岸贾遂设奸计杀死赵盾全家三百余口。

赵盾之子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商议:一个杀身成仁,一个抚养赵朔的遗腹子,他们设法得到别人家的一个婴儿,骗过了搜寻孤儿的屠岸贾的军队,公孙杵臼被杀死,程婴和赵氏孤儿隐藏在深山。

十五年后晋景公才因病立赵氏孤儿,诛灭了屠岸贾的家族,到赵氏孤儿赵武成年后,程婴完成任务,自杀身亡。

三、自读探究1. 筛选整合信息,给每一段文字拟写小标题。

叔带托梦,昭示厄运屠岸作难,灭赵九族公孙献身,程婴救孤景公占卜,谋立赵孤赵孤成人,程婴成仁2. 公孙、程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并举出文中细节加以说明。

提示:忍辱负重,舍身报恩勇敢无畏,义字当先3. 本单元的话题是“义薄云天”,读了《赵氏孤儿》的故事,谈谈你对“义”字的理解。

提示:作者通过赵氏孤儿的故事,歌颂了正义,鞭挞了邪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

集中体现了对士林阶层中能在生死关头有所选择的英雄的敬重。

4. 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是《史记》惯用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的几处冲突。

提示:①与屠岸贾正义和邪恶的冲突②公孙成仁和程婴立孤的冲突③程婴成仁的内心冲突四. 文言知识积累(一)给加点的字注音(1)屠岸贾. (2) 拊.手 (3)君之咎. (4)将作难.(5)公孙杵臼.. (7)号.哭 (8)强.为其难.. (6)纨绔(9)人面鸟噣. (10)及赵武冠. (11)齐衰.. (12)春秋祠.之(13)弑.君(14)擅.自(15)谬.曰(16)作祟.(17)加冠.(18)龟.策(19)襁褓..(20)匿.山中(21)不肖.(22)未尝绝祀.(23)矫.以君命(二)一词多义而梦见叔带持要而哭表修饰关系(连词)盾卜之,兆绝而後好表顺承关系(连词)而贾为司寇(承接关系连词)是非先君之意而妄诛(并列关系)臣有大事而君不闻(转折连词)若幸而男(修饰关系连词)之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的,结构助词召而匿之宫中他(代词)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然然亦君之咎但是(转折关系连词)非然,孰敢作难这样(代词)乃非君之身,乃君之子是,表判断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却(副词)然赵氏真孤乃反在就(副词)为子强为其难者做(动词)为之祭邑给(介词)及赵武冠,为成人成为(动词)吾先君以为无罪认为(动词)以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以.臣弑君,子孙在朝凭借……身份何以.惩罪介词,用、凭韩厥具以.实告介词,把吾先君以.为无罪动词,认为其今诸君将诛其後他的(代词)吾为其易者,请先死这(代词)其赵氏乎恐怕(表推测语气副词)若若幸而男,吾奉之如果(连词)即不灭若无声你(代词)4、请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_______ (2)乃君之子,然君之咎._______________(3)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_______ (4)以臣弑.君_____________________(5)灵公遇贼.,赵盾在外_______________ (6)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_______________ (7)韩厥告赵朔趣.亡________________ (8)即.女也,吾徐死耳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夫人置儿绔.中,祝.曰______________ (10)立.孤与死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矫.以君命 _____________ (12)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_____________答案:(1)先前(2)过错(3)究治;凶手(4)古代专指臣杀君,下杀上(5)杀害,刺杀(6)去世的,已故的;任意,随便(7)通“促”,赶紧,尽快(8)若,假如(9)套裤;祷告,祈祷(10)成,这里指抚养长大,承袭祖业(11)假托(动词)(12)没有(副词)3.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韩厥告赵朔趣亡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朔妇免身,生男_______________(3)衣以文葆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人哀之,故见龟策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趣”通“促”,赶紧,尽快 (2)“免”同“娩”,分娩(3)“葆”通“褓”,婴儿被子 (4)“见”同“现”,显示五、自我检测(总分5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题。

(1—10每题3分)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

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

以臣弒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

”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

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

妄诛谓之乱。

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

”屠岸贾不听。

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韩厥许诺,称疾不出。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A.贾为司寇,将作难.(nán)B.以臣弒.(shì)君,子孙在朝C.子必不绝赵祀.(sì),朔死不恨D.韩厥许诺.(nuò),称疾不出2.选出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及至.于景公至:到,延续到。

B.遍.告诸将曰遍:一一。

C.妄诛..谓之乱妄诛:轻易诛杀。

D.韩厥告赵朔趣亡..趣亡:赶快逃走。

3.选出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以致:来达到(什么目的)。

B.吾先.君.以为无罪先君:原来的君主。

C.臣有大事而君不闻..不闻:不听,不采纳。

D.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下宫:宫殿下面。

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 )例句: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A.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5.选出与“贾为司寇,将作难”中的“难”意义相同的一项( )A.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B.陈涉首难.,豪杰蜂起C.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D.奉命于危难.之间6.选出与“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中的“故”意义不相同的一项( )A.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B.故.治国无法则乱C.君安与项伯有故.D.彼竭我盈,故.克之7.选出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中的“是”意义不相同的一项( )A.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B.闻道有先后,术业人专攻,如是.而矣C.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8.选出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贾不请而擅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B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盾虽不知,犹为.贼首C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贾不请而.擅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D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9.选出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 )A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今治.水军八十万众B王问:“何以知.之?”盾虽不知.,犹为贼首C韩厥告赵朔趣.亡趣.执之,无使得遁D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10.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屠岸贾对赵家发难的主要原因是赵盾暗中指使手下人杀死晋灵公;屠岸贾曾深受晋灵公的宠爱,所以他的行为是为先君报仇。

B.屠岸贾惩治杀害晋灵公的凶手不应该灭绝其家族,而应该惩治主要罪犯,所以说他的行为初衷尽管是好的,但事情做得有些过头。

C.韩厥对屠岸贾的行为竭力反对,并告知赵朔劝他逃走,而赵朔却不愿逃走,理由是希望韩厥能保证赵家不能断后。

D.屠岸贾在攻伐赵家前没有向君主请示,是担心君主年幼,慈善软弱,不利于惩治凶手。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10分)(1)以臣弒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

(4分)(2)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

(3分)(3)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3分)12.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5分)13.文中所提到的韩厥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

(5分)1.答案:A 解析:难,nàn。

2.答案:C 解析:妄诛:随意诛杀。

3.答案:B 解析:A项,以此来罗织;C项,没有听说,不知道;D项,指赵氏的府第。

4.答案:D 解析:A项,开始;B项,开始;C项,才;D项,当初,原先,原来。

5.答案:B 解析:A项,困难;B项,发难;C项,困难;D项,灾难,祸患。

6.答案:C解析:C项:旧交情。

例句与其他三句中的“故”均作“所以,因此”讲。

7答案:D解析:D项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

例句与其他三句中的“是”均为指示代词,“这,这样”。

8.答案:C 解析:A项,表被动,被,受到/在;B项,担任/是;C项,连词,表转折;D项,凭借……身份/认为。

9.解析:A项,惩治,处治/训练,整顿;B项,知道;C项,通“促”,急促,赶紧;D项,遗憾。

10.答案:C 解析:A项,“赵盾暗中指使手下人”不合实际,“为先君报仇”也不是真正原因;B项,从文章看,“初衷尽管是好的”不对;D项,“担心君主年幼,慈善软弱,不利于惩治凶手”不合文意。

11.答案:(1)凭借臣子的身份弑杀君主,他们的子孙却还在朝中做官,这还怎么能惩治罪人呢?请求杀了他们。

(2)现在各位大将诛杀他们的后人,这不是死去的君主的意愿而是滥杀无辜。

(3)您确保不断绝赵氏的祭祀,我即使死了也不遗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