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赵氏孤儿的艺术成就

合集下载

浅谈民族传统文化在舞剧赵氏孤儿中的体现

浅谈民族传统文化在舞剧赵氏孤儿中的体现

摘要《赵氏孤儿》它通过历史,流行,和跨越地域的划分,成为中国最早的古典戏剧。

本文对总结其传播的意义和影响,为了填补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特别是它为研究媒介和舞剧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大力推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功能特点的传统戏剧和艺术分析传统戏剧的赵氏孤儿是四大古典悲剧在中国,它通过历史,流行,和跨越地域的划分,成为中国最早的外国古典戏剧传播。

为了填补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最后以舞剧的发展前景。

特别是它为研究媒介和舞剧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关键词:传统戏剧;赵氏孤儿;现代传播AbstractThe "orphan" is the four classical tragedy in Chinese, through its history, popular, and across geographical division, China became the earliest foreign classical drama communication.In this paper, the reasons for the spread of the mode of transmission,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its spread, in order tofill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finally to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opera. In particular, it provides valuable clues for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and opera. As 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raditional drama in Chinese in culture has always occupied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raditional dramaand art analysis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thods and features of the orphan of traditional drama is the four classical tragedy in China. It is the first foreign classical drama spread through the history, the popular and the division of the region.In order to fill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traditional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opera. In particular, it provides valuable clues for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and opera. As 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raditional dramain Chinese in culture has always occupied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raditional dramaand art analysis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thods and features of theKey words: traditional drama Zhao orphan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modern communication目录TOC \o "1-3" \h \z \u 摘要 IAbstract II一、绪论 1(一)传统文化定义 1(二)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界定 1(三)传统文化的特点 1(四)《赵氏赵氏孤儿》的历史渊源 1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一)研究思路 2(二)研究的意义 2三、传统文化在《赵氏赵氏孤儿》中体现 3(一)传统文化在《赵氏赵氏孤儿》服饰与动作的体现 3(二)研究庄姬公主形象的“伟大”美 3四、研究传统文化形式舞剧体现 4(一)研究我国传统文化在舞剧中的声音表现 4(二)研究传统文化《赵氏赵氏孤儿》的体现 4结语 5参考文献 6谢辞 7一、绪论通过对文学史研究党的宣言和决议,指示在每个时期,历代中央领导人的报告,在当地人民政府发布文件的演讲和著作,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和要求的保护和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精神文化需要各族人民认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稳定发展。

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

浅析《赵氏孤儿》的悲壮美200811711 路远【摘要】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悲剧。

本文通过剧作对崇高人性的刻画,对戏剧冲突的表现,来分析《赵氏孤儿》悲壮审美意蕴的表达。

【关键词】《赵氏孤儿》悲剧崇高悲壮中国戏曲史上流传着许多千古绝唱,笔者窃以为《西厢记》是香艳的,《牡丹亭》是腾挪的,而最具有强烈震撼力、令人声泪俱下的,实属纪均祥之《赵氏孤儿》。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中,赫然把《赵氏孤儿》与《窦娥冤》并列,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1“赵氏孤儿”之本事最早见之于司马迁的《史记·赵氏世家》2。

自元代纪均祥将其改编为杂剧,从此妇孺皆知。

随着戏曲的发展,成为京剧的经典曲目,在秦腔、豫剧、越剧剧坛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凭借悲壮雄浑的艺术价值,《赵氏孤儿》成为传入欧洲的第一部中国戏剧,并被著名法国文豪伏尔泰进行改编,成为流传最广泛,最有国际影响的一部作品。

一.崇高人性的讴歌《赵氏孤儿》感人至深之处,就是展开了一幅“舍生取义”的救难救孤图,塑造了“八义士”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韩厥是救孤过程中的第一位义士。

屠岸贾手下当差的他有着大是大非之明,程婴提着藏有孤儿的药箱出门,面对献出孤儿而后荣华富贵的诱惑,正义充盈了他的心灵——“我韩厥是顶天立地的男儿,怎么肯做这样的勾当”,他毅然放走程婴,引颈自刎,作出了舍生取义的壮举。

一句“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久久回荡。

公孙杵臼是剧中舍生取义的又一光辉形象。

当程婴告诉他赵氏孤儿危在旦夕后,他毅然和程婴争相赴死,义重如山。

屠岸贾杀气腾腾前来搜孤,他惨遭毒打,泰然自若,痛斥奸贼的残暴罪行后慨然赴义。

此外还有灵辄、提弥明,他们的戏份并不重,却浓缩了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他们以视死如归的义举,渲染和升华着“义”的主题。

真正可称得上感天动地的,则是悲剧的主人公程婴。

他经历了数起血雨腥风,参与了救孤、扶孤、复仇的全部过程,惨遭晚年丧子的厄运,忍辱负重哺育了婴儿的成长,并成功指引了孤儿的报仇。

舞剧《赵氏孤儿》的人物形象艺术价值

舞剧《赵氏孤儿》的人物形象艺术价值

舞剧《赵氏孤儿》的人物形象艺术价值歌剧《赵氏孤儿》的艺术魅力,在于从人物形象的小普通体现出来的大情怀。

我国历来有“轻生死、重然诺、守忠义”的民族精神信仰,歌剧通过歌唱呈现出来的诚信、气节、牺牲、奉献也是对于当今社会道德焦虑的一种引导和回应。

折射了了当今社会在伦理道德、信仰方面的失范。

歌剧中《赵氏孤儿》,以程婴为人物代表的戏剧形象,在整个歌剧中,以人物的曲折命运凸显了民族的悲剧精神和民族英雄精神。

(一)程婴为人物代表的悲剧精神程婴的悲剧精神是他悲剧命运的根源。

在最后的胜利时刻,他孤身一人,脑海中是他带着怨恨死去的妻子,自己亲手摔死的孩子,一幕幕往事浮上心头,这个时候他的内心悲痛不已,身心疲惫,这不正是我国历史以往献身牺牲的正义之士的最终命运吗?悲惨、凄凉。

但是给我们却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历史长河中没他们忠义的精神被世人歌颂。

程婴是整个歌剧最为代表的正义之士,他坚守正义的信念,相信正义终战胜邪恶。

这些正义之举在整个歌剧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渲染了整个剧情的气氛,通过声音向观众传递正义会迟到,但不会不到。

虽然在着过程中,正义牺牲了太多的人,让整个歌剧的气氛充满了悲情的色彩,但是在道义的驱使下、在正义信念的传递下,迎来了我们心中正义的到来。

在整个歌剧中吗,程婴和其他人物所坚持的正义信念、为了正义自我牺牲的硬气,让整个歌剧产生了即令人扼腕又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他们的这种精神被人们歌颂,让世人传承,正义之火生生不息。

(二)程婴为人物代表的民族英雄精神歌剧《赵氏孤儿》中,程婴为人物代表表现出来的民族英雄精神,是我们历来崇拜并赞扬的。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总是被外界的诱惑放弃我们的信仰,我们的承诺。

程婴所体现的不正是我们现代人缺失的吗?歌剧通过不同唱法及角度向我们展现了作为中国民族人应该有的气节,也展示了古人的英雄精神,一个默默无名的普通人,为了完成一个承诺、一种信仰,竟能把一个托付当成使命,忍辱负重十八年,并凭借自己微薄的力量,靠智慧和隐忍最终完成诺言,取得成功。

浅析《赵氏孤儿》的艺术审美与内涵

浅析《赵氏孤儿》的艺术审美与内涵

大 众 文 艺
浅析 《 赵 氏孤儿 》的艺术审美与内涵
谢玎 珂 ( 重 庆 大学 电影 学院 4 象再 次 出现 的话 ,就 可 以推 断 出人 物命 运将 会 出现 新 的 转机 ,但 这种 转机 应 该是 好 的转机 而 不应 该 是 悲剧 ,这 就是 为 什 么 直到 屠岸 贾 和程 婴死 之 前都 没有 出现 鱼 的 原 因 。这 种 以生活 中 的物 体 来作 为 事件 转机 的 现象 自古就有 ,如鸿 门宴 中的 “ 范 增 数 复 河 山 的 坚 定信 念 。 目项 王 ,举 所佩 玉 块 以示 之者 三 ,项 王默 然不 应 ”, 以及 战 国 时 关键词 : 赵 氏孤 儿 ;艺术审美 ;叙事 期 庞涓 出 山 时 ,鬼 谷 子送 给 庞 涓 的 八 个 字 “ 遇 羊 而 荣 , 遇 马而 瘁 ”等 。 关于 影片剧 情本 身 三 、现代 数字 媒体 技术 在影 片 中的运 用 电影 《 赵 氏孤 儿 》 ( 陈 凯 歌 导 演 ,2 O l O ) 根 据 元代 纪君 祥 《 赵 氏孤 儿 》 另一 个显 著 的特 征是 程 婴在 做屠 岸贾 的 门客之 的 杂剧 《 赵 氏孤 儿大 报仇 》改编 而 成 ,是 中 国古代 文 学 的经 典代 前 进 行 思想 斗争 并作 画 的 片段 ,创 新之 处在 于 这一 片段 运 用 了动 表 ,历 经 千年 而 不衰 ,承 传 百代 而 不败 ,其 中 自有 不 可 忽视 的 审 画 ,虚拟 的 空 间和现 实 的 空间 结合 在一 起 ,证 明 了 电影 空 间 的创 美规 律 。现 在 , 《 赵 氏孤 儿 》被 搬 上2 l 世 纪 的 中国银 幕 ,本 身 已 造 性 与灵 活性 。这种 做 法增 强 了可 看性 , 艺术 的源 泉在 于 继承 和 经证 明 了它 所具 有跨 越时 空 的艺 术价值 。 创造。 《 赵 氏孤 儿 》一方 面 是 《 谁 陷害 了兔 子 罗杰 》 的继 承 。例 故 事 内容 讲 述 的 是 春 秋 时 期 ,将 军 屠 岸 贾 一 直 都 受 到 战 功 如 , 《 谁 陷害 了兔 子 罗杰 》这 部 电影 中 动 画和现 实 的结 合 是作 为 赫赫 的赵 氏家 族 的排 挤 ,于 是他 计划 除掉赵 氏家族 。在 国王给 打 影 片 的整 体而 存在 的,而 《 赵 氏孤儿 》 只作 为局 部 呈现 。另一 方 了胜 仗 的赵 朔 庆 功之 时 ,谋划 了一场 栽 赃赵 氏家族 的 计划 ,包 括 面 的创 新 之处 在于 这 一 片段 中 的过 去的 时 间、现 在 的时 间 以及 将 赵 盾 和 赵 硕在 内 的3 0 0 余名 赵 氏家族 成 员 一 日之 内遭 到 了 灭顶 之 来 的 时间 是交 织在 一起 的 ,它集 合 了赵 氏家 族被 害 ,程 婴救 孤 , 灾 。程 婴是 给庄 姬 看 病 的大夫 ,他 帮助庄 姬 把 孩子 生 下来 了,在 以及 程 婴 即将 做 门客 的 的片段 。这可 以说是 时 间套层 的运用 ,展 庄 姬 的劝 说 下 打算 救 这个 婴儿 。程婴 去 找赵 氏的老 友 公孙 大夫 求 示 了 电影 时间 的创 造 性运 用 。 电影很 大程 度 上 是在 营造 一 个梦 , 助 ,真 正 的赵 氏孤 儿被 程 婴领 回 了家 中。 随后 ,程 英 带着 赵 氏孤 这个 梦 的一 方 面在 于 观众 可 以感 受与 现 实世 界不 同 的时 空 ,在 感 儿 投 靠到 屠 岸 贾 门下做 了门客 。屠岸 贾认 赵 武做 了干 儿子 并教 教 官上 受 到刺 激 ,观 众 只有 被吸 引 了才 有可 能对 故 事感 兴趣 并进 一 他 习武 。最 后 ,韩 厥 、程 婴 向赵 武说 出全 部 真相 。屠岸 贾 在赵 武 步 的观 看 。 《 赵 氏孤 儿》 之所 以很 小 的 片段采 用 这种 创 作手 法 是 和 程婴 面 前承 认 了真相 , 并且 杀 了程 婴 ,赵 武趁 机杀 了屠 岸 贾 。 有 其 自身 的道 理 的 ,这部 电影 首先 是 一部 历 史题 材 的 电影 , 电影 二 、 影 片传统 “ 鱼 ”文化符 号 元素 对影 片叙 事 的影 响 要尽 可 能 的让观 众 相信 电影所 虚构 的事件 的合 理 性和 真 实性 , 如 “ 鱼 ”在 东 西 方文 化 中都 具 有 丰 富的 意 蕴 。在 西 方 , 果在 较 长 的片 段采 用 这种 手法 势必 会 破坏 电影 的真 实性 , 因此 在 “ f i s h ”常 用来 指 人 ,意 为 “ 家 伙 ”或者 “ 东西 ”等 。在 西方 电 很 小 的片段 采 用这 种 手法 不致 于破 坏 电影 的合 理 性和 真 实性 ,同 影 中 也可 以看到 以鱼 来 指代 人 的用 法 如 电影 《 教 父 》就 运用 了这 时也 可 以增强 趣 味性 ,满足 电影 造梦 的机 制 。 四 、影 片的 叙事 表达 及不 足 象 征手 法 , 当教 父 的手 下泰 西 欧将 死鱼 呈 献给 房 间 内的 其他 人 时告 诉他 们 “ 死 鱼 代表 西 西里 人 的 口信— — 表示 路 卡布 拉 西与 鱼 当 然 就 整 部 电 影 来 看 , 这 部 电 影 场 景 华丽 ,但 故 事 却很 难 同眠 ” 。在 东方 ,鱼 腹 多 子具 有 原始 生殖 崇 拜及 富 贵荣 华 等诸 多 打动 人 心 。陈 凯歌 所 打造 的 “ 赵 氏孤 儿城 ”耗 资千万 , 占地 百 多 方 面 的语 义 。在 古代 的时 候人 类 自身 的繁 衍 却面 临着 诸 多 困境 , 亩 ,可 以 说整个 “ 赵 氏孤 儿城 ”比较 真 实地还 原 出 两千 多年 前 的 例 如 疾病 、野 兽等 自然 威胁 ,婴 儿存 活率 相 对较 低 。 因此 远古 时 晋 国 ,影 片 中的铁 匠 铺 、庄姬 府 、学 堂 、公 孙府 以及 各 种行 宫 都 期 人们 崇 拜 鱼所 具有 的超 凡 的生殖 能 力 ,期 盼人 丁 兴 旺。 古人 认 具有 较 强 的历 史感 , 可 以说 电影在 视 觉感 官 上是 合乎 情 理 的。但

湖北花鼓戏赵氏孤儿的艺术特色

湖北花鼓戏赵氏孤儿的艺术特色

湖北花鼓戏《赵氏孤儿》(2002年首演)湖北省实验花鼓戏剧院湖北花鼓戏《赵氏孤儿》2002年上演以来深受民众赞美。

演出至今已超过300场。

我们这部剧的演出特点是:一、淡化复仇故事,突显人间纯情。

将朝廷争斗、诛奸复仇的情节简化,把主人公程婴的妻子王氏与孤儿亲生母公主等人物推至幕前并细腻演示,着重展现人性、人情。

二、强化演唱戏份,彰显剧种特色。

在“放孤”、“辞孤”等戏中,将大段说白改为演唱,并增加唱词,充分显示地方戏曲的唱腔艺术。

三、戏化民俗语言,体现草根风味。

将语言移植为方言语韵,比如将贯穿全剧的“儿歌”变为江汉平原一带的民歌韵味,尽力加强地方文化特色。

――吴培义(制作人)The Orphan of Zhao (Hubei Flower-drum Opera or huaguxi, premiered 2002)Hubei Experimental Huaguxi TheatreHuaguxi or Flower-drum Opera is one of the regional song-dance theatres in the Hubei area, with a history of about 150 years. Developed from the local folk song and dance, it has been popular in the countryside.Premiered in 2002, The Orphan of Zhao has given over 300 performances. It has been warmly welcomed by both urban and rural audiences.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production are as follows:- Emphasizing love and humanity while playing down the story of revenge. The plots of intrigue in court and revenge against evil were simplified, whereas the protagonist’s wife and the orphan’s mother (the Princess) were given prominence.Their feelings towards their sons were depicted through touching songs and beautiful movements.- Reinforcing the singing parts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aguxi. In scenes like ‘Han Jue Releases the Orphan’ and ‘Biddin g Farewell to the Orphan’, large sections of monologues were adapted into songs with additional lines of lyrics. Thus the art of aria singing in the local opera is underscored.- Using local idioms and expressions,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ones of the dialect, the production conveys the grass-roots culture. For example, the use of a nursery rhyme throughout the opera adopted a folk tune to evoke the local colour of the Jianghan Plain in the performance.-- Wu Peiyi (Producer)。

浅谈千古名剧《赵氏孤儿》

浅谈千古名剧《赵氏孤儿》

浅谈千古名剧《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名赵武,又称赵文子(公元前598年-前541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大夫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母为晋成公之妹,史称赵庄姬。

《赵氏孤儿》有关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左传》但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

情节叙述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这一故事最早被搬上戏曲舞台是在元代,戏曲家纪君祥在历史记载的基础上创作了同名杂剧《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

故事情节与史书记载大致相同: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

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後患。

20年後,孤儿长成,程绘图历教史实,终报前仇。

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作者做了一些小的改动,比如,把孤儿宫中藏匿改为宫外抚养;把孤儿在深山长大改为被仇人屠岸贾收为义子在屠府长大,后杀屠报仇;.把被请封的韩厥改为放孤后自杀;把赵盾门客公孙杵臼,程婴改为老宰辅和草泽医生等。

我个人以为,作者所做的这些改动有着极强的艺术效果。

把孤儿宫中抚养改为宫外抚养,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一是合理增加了韩厥放孤后自杀的情节;二是为孤儿被屠岸贾收为义子创造可能性,而这一点又增加了戏剧的悲剧性。

把赵盾门客公孙杵臼改为老宰辅,是为了突出传统的忠君思想,为了帝王的社稷,维护忠良,勇于献身;把程婴改为一般草泽医生则宣扬了“义”——道义和正义。

另外,在元杂剧的剧本中,指明了屠岸贾屠戮了赵家300余口,为了斩草除根,屠岸贾下达了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的命令,这也是历史中没有记载的,同样也是艺术化的处理,以突出屠岸贾的残暴,反衬赵氏家族的忠义以及惨遭灭门之祸的冤屈。

令观众对屠岸贾恨之入骨,对赵氏家族充满惋惜之叹和深深的同情。

《赵氏孤儿》经典化研究

《赵氏孤儿》经典化研究

《赵氏孤儿》经典化研究赵氏孤儿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自其问世以来,就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对《赵氏孤儿》的经典化现象进行研究,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引言1. 研究背景和意义2. 研究对象和方法二、《赵氏孤儿》的文化背景1. 明清社会的背景和历史背景2. 传统文学对《赵氏孤儿》的影响三、《赵氏孤儿》的创作背景1. 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经历2. 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意图四、《赵氏孤儿》的文学价值1. 作品的文学特点和风格2. 作品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贡献五、《赵氏孤儿》的艺术价值1. 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价值2. 作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六、《赵氏孤儿》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1. 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2. 作品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传承七、《赵氏孤儿》的经典化原因1. 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和戏剧中的地位2. 作品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推崇八、《赵氏孤儿》的经典化影响1. 经典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2. 经典化对文化传承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九、结论1.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研究结论2. 作品的未来发展和研究方向1. 引言在引言部分,可以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说明该研究的重要性和需要。

另外,需要清晰阐明本文研究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为后续的研究部分做铺垫。

2. 《赵氏孤儿》的文化背景在这一部分,可以探讨明清社会的背景和历史背景对《赵氏孤儿》的影响,例如经济状况的影响等。

同时,可以分析传统文学对《赵氏孤儿》的影响,揭示作品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3. 《赵氏孤儿》的创作背景这一部分需要着重探讨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经历,分析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意图,揭示作品的初衷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4. 《赵氏孤儿》的文学价值在这一部分,需要对作品的文学特点和风格进行分析和探讨,探讨作品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贡献,揭示其在古典文学中的地位和独特性。

5. 《赵氏孤儿》的艺术价值这一部分应从艺术特点和价值出发,研究作品在艺术方面的独特性,分析作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赵氏孤儿赏析

赵氏孤儿赏析

赵氏孤儿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赵氏孤儿》赏析纪君祥的作品《赵氏孤儿》是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

作为悲剧,《赵氏孤儿》的独到之处在于它的剧本取材于历史,所以这部悲剧更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历史与艺术的结合,给人以异常震撼的心灵冲击。

法国着名文学家伏尔泰将其翻译成《中国孤儿》并说“此为具有历史真实性及其感染力的好剧”。

然而,《赵氏孤儿》真正令人动容之处,在于它惊心动魄的悲壮的美。

悲壮,是《赵氏孤儿》的全部色彩。

英雄人物前赴后继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全剧悲壮的基调;曲词中倾注的激烈愤懑情绪,渲染出浓重的悲剧气氛。

剧中奸臣屠岸贾得到宠信掌握大权,为了个人私怨杀害赵盾全家,为了搜捕赵氏孤儿不惜下令杀害全国的小儿;而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他们本都可以置身事外,但为了一个诺言、一腔义愤,他们自行投入到拯救赵氏孤儿的行列中来,一个个舍身取义、慷慨赴死,亦或是付出无比沉重的一生。

忠与奸、正与邪的矛盾对抗中,显示出全剧对忠义精神的颂扬。

因此,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里将此剧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并提,指出:“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赵氏孤儿》全剧共一折五楔子,楔子中晋国大夫赵盾被奸人屠岸贾陷害遭灭族,赵盾之子赵朔为晋灵公驸马,屠岸贾假传君命逼其自尽。

赵朔嘱咐公主,若生下儿子,取名为赵氏孤儿,待其长大后为全家报仇。

第一折赵氏孤儿出生,其母托孤于程婴后自缢。

程婴冒险带孤儿出宫,将军韩厥仗义放孤儿出宫,为保守秘密而自刎。

第二、三折屠岸贾打算将晋国婴儿全部杀戮以绝后患,程婴与公孙杆臼定计,以程子冒充孤儿,藏于公孙杆臼家中,并由程婴出面向屠岸贾告密,假孤儿被杀,公孙杆臼撞阶身亡,赵氏孤儿得以幸存。

第四、五折赵氏孤儿长成以后,程婴告知其身世,报仇雪恨。

屠岸贾被灭族,赵氏孤儿恢复赵姓,改名赵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赵氏孤儿》的艺术成就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全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臣士屠岸贾残杀贤臣赵盾全家,并搜捕赵家的孤儿赵武;后跟赵家有情的民间医士程婴和老臣公孙杵臼,共同商谋救出该儿,由程婴抚养成人,报了灭门之仇的故事。

这部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悲剧故事不仅影响了几百年的中国文化,同样也在国际的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如悲剧的题材一般,《赵氏孤儿》以其独到的描写和紧凑的情节早在十八世纪时期就被译为了多种语言的版本,风行于欧洲。

是我国最早的在国外享有盛名的古典作品之一。

作为元代戏曲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赵氏孤儿》很好的体现了元代文学的时代特征。

它最直接地同元代各阶层文人的精神面貌有关,而元代各阶层文人的精神面貌又是由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所决定和制约的。

一方面,世祖忽必烈实行以“汉法”治汉民,继承了唐、宋以来封建统治的经验,辅之以蒙古族的务实作风,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政治统治是巩固的,民族融合是空前的,统治者充满信心。

另一方面,金、宋兴亡的历史变革,社会生活的动荡,严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使人民的反抗情绪和文人的愤懑情感也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

这种社会思潮在许多文人身上表现为一种扭曲的心灵状态:表面上嘻笑怒骂,或嘲风弄月,或醉情山林,而内心中却积蓄着无限的愤懑和不满。

这种思潮在各阶层的文学家身上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却从不同的侧面形成元代文学的共同特征,充分地表现在各种文学样式中。

《赵氏孤儿》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历史题材的大悲剧。

它写春秋时期贤良的文臣、晋国上卿赵盾遭到武将屠岸贾的陷害,全家三百余口被杀。

屠岸贾怕给自己留下隐患,一定要斩草除根。

赵盾的儿子赵朔是附马,也被杀,赵朔妻子因为是公主,且身怀有孕,屠岸贾不敢随便加害,但将公主囚禁,并密切监视公主,只要孩子出世,立即处死。

同时还派将军韩厥守住大门,如果有人敢盗走孤儿,诛灭九族。

公主生下儿子后,为了救出赵氏孤儿,医生程婴冒险将孩子放在药箱,带出宫。

公主为保密而自杀。

把门将军韩厥搜出了孤儿,但他是个有正义感的将军,又被程婴冒死救孤的精神所感动,不但放走程婴和孤儿,而且为表明心迹也自刎而死。

之后围绕“搜孤”“救孤”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屈屠岸诈传灵公之命,要杀掉全国一月以上半岁以下的所有婴儿。

在这种情况下,程婴无法逃匿,即使逃匿,也要祸及全国婴儿。

危急之中找到原是晋国大夫,因灵公无道、屠岸贾专权,且年事已高而弃官回乡的公孙杵臼商量。

程婴决定把自己的亲生孩子冒充赵氏孤儿献出去,恳请公孙杵臼抚养赵氏
遗孤。

公孙认为程婴比自己年轻,更适宜承担抚养赵氏孤儿的责任,于是把程婴的儿子要来冒充赵氏孤儿收养,再由程婴到屠岸贾处告发公孙私藏赵氏孤儿。

狡猾的屠岸贾对程婴有所怀疑,程婴以自己一是为救晋国婴儿之命,二是怕自己绝后,巧妙回答,狠毒的屠岸贾要程婴去对公孙行刑拷打,程只好忍痛而为。

屠岸贾当面将程婴的儿子剁为三段,公孙也触阶壮烈而死。

程婴从此被屠岸贾视为心腹,并将程的“儿子”——赵氏孤儿收为义子,由此程婴遭到不明真相的晋国人民的唾骂,但他始终默默忍受着强烈的痛苦和仇恨以及人们的鄙视。

二十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将赵氏悲剧的始末画成一幅长卷告诉他,赵氏孤儿抓住屠岸贾,报了二十年前的血海深仇。

《赵氏孤儿》一文共有五折,外加一个楔子。

开场用屠岸贾为第一人称叙述其残害赵盾一家的过程,直面了他心狠手辣的个性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赵盾的温文儒雅、受人爱戴的一面。

接着引出他想追查赵家之子的种种故事,淫威毕现。

于是自此,“赵氏孤儿”的来点明题目及主旨。

虽未出场,皆已将预示及埋伏着的戏剧冲突凸显了出来。

此时的环境设置,在读者的心中已铺下种种悬念,让人不得不继续阅读下去。

这个故事《左传》、《史记·赵世家》以及《说苑》、《新序》等史籍中都有记载,纪君祥对史实进行了再加工。

在细节方面,纪君祥增加了程婴被逼迫杖打公孙一事。

这样一改动,剧本的正义与奸邪的斗争更加尖锐,戏剧矛盾更加集中,冲突更加激烈,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戏剧主题更加深化。

虽然屠岸贾残忍毒辣,杀戮愈演愈烈,搜孤的手段愈来愈狠毒,但舍身救难的勇士接踵而来,公主为保住儿子的生命,献出了母亲的生命,程婴牺牲了自己的儿子,韩厥、公孙杵臼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忠臣义士一个个死难。

这是一部壮烈的历史悲剧,他歌颂了正义,歌颂了为坚持正义反对邪恶而敢于赴汤蹈火的、前仆后继的自我牺牲精神。

总体的成就来看,《赵氏孤儿》突出表现了情节的紧张惊险,戏剧冲突的尖锐激烈。

他的语言质朴刚劲,全剧始终洋溢着一种磅礴高昂的正义精神,表现了壮烈的悲剧美。

全剧塑造了多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篇具有高度的戏剧性和严谨的逻辑性,事件发展惊心动魄而人物行动皆有依据。

并且体制上也突破了一本四折的限制,扩大为五折,而且每折由不同人物主唱。

王国维评论它和《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也是当之无愧的,它是最早传入欧洲的一个中国剧本。

1735年就被译成法文刊行,后又被译成英、德、俄文,风行于欧洲。

由于《赵氏孤儿》的广泛传播,18世纪下半叶欧洲以中国为背景或撷取中国题材的戏剧风行一时。

一些名演员、名剧作家争相编演以中国为题材的戏剧,就连一些著名的剧场也无不以上演中国戏剧为荣。

这股“中国戏剧热”的狂潮一直持续到19世纪初。

继而随着法国的文学巨匠伏尔泰把它改写成《中国孤儿》,公演后轰动了巴黎,在我国历代都改编
上演过这个剧目,直到今天,还盛演不衰。

到了现代,《赵氏孤儿》依旧多次被搬上舞台,京剧、豫剧等多种表现形式充实扩大着这部历史名作的精神内涵。

而其同时代表的元杂剧也在历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元杂剧是中国文学史上俗文学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收获。

中国古代的俗文学和雅文学有着同样渊远流长的历史,并始终共存并在。

但是俗文学一直处于非主流的地位,被排斥在文坛的边缘。

元杂剧的出现,以它丰富的思想文化内容和高超的文学艺术成就,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从雅文学的一统天下,转变为雅文学与俗文学相持对峙的二分天下,而且在实际上为通俗文艺样式争得了与传统文艺样式相颉颃的社会地位。

从此以后,俗文学便以矫健的雄姿活跃在文坛艺苑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不仅仅是在文学方面,同样的戏剧方面也是相当卓越的成就。

我国古代戏剧早在先秦时期便已起源,后逐渐的成熟发展是发生在宋元时期。

元杂剧与宋元戏文相媲美,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最早的成熟形态,为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并一直成为明清时期各种戏曲艺术不可逾越的典范。

从此以后,戏曲艺术就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塑造着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面貌。

属于历史剧范畴的《赵氏孤儿》在此中地位颇高,尽管多少有改动原故事,但此本不仅仅是将故事停留在“忠奸斗争”的层面上,而是将其作为背景反衬出两大家族之间的对立。

虽无大范围的渲染,但仍能从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身上找到其身影。

这一悲怆的历史故事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哈姆雷特》,从《史记》到元人杂剧,《赵氏孤儿》不亏被称之为一部巨大的心灵悲剧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