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翻译赏析
春思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思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思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思的原文翻译及赏析1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古诗简介《春思》是唐代诗人皇甫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
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
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一在胡,相隔千里。
颈联写离恨,写春情。
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
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翻译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注释1、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2、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3、苑:这里指行宫。
4、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论:表露,倾吐。
5、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元戎:犹主将。
返旆:犹班师。
勒:刻。
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赏析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盛唐是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但边境战争却并未停息。
前方将士与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之情。
仍然是诗人们吟咏的重要主题。
这一类诗作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内容也较为充实。
由于富有真情实感.其中不乏千古传涌的佳作。
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
“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
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
贾至《春思》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贾至《春思》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贾至《春思》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原诗】: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释】: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
【翻译】:远望草色已经显出嫩绿,柳叶已经泛黄,桃李盛开极茂盛,香气弥漫。
东风不能把我的愁苦吹走,而春天惹恨,把我的愁苦引长。
【赏析】:诗的第一、二句春天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的特点。
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
诗中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
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为春恨做铺垫。
以乐景写哀情,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阅读训练】:一:(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3)、诗歌中有两个字透露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这两个字是什么?诗人是怎样表达的?有何艺术效果?(4)、开头两句以嫩绿、鹅黄两色来点染明媚春光的目的是什么?(5)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怎样的春景?对下文写情有什么作用?(6)作者抒发感情能突破常理,结合诗歌的后二句加以赏析。
二:(7).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8).有人说这首诗的后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赏析。
(4分)(9).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5分)(10).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
(6分)【参考答案】一:(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
(意思相近即可)(2).全诗侧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思。
(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
(3)“愁”“恨”。
是通过埋怨、迁怒于毫不相干的“东风”和“春日”来表达的。
将深愁苦恨表达得更加深切。
(4)从反面衬托无法驱遣的“愁”“恨”之强烈。
春思原文、翻译、赏析

春思原文、翻译、赏析春思原文、翻译、赏析春思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春思宋代:方岳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译文: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春风多么会忙忙碌碌啊!总是始终如一地陪伴着红花,陪伴着绿色的柳树。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你使大地回暖,供给了燕子做窝的泥土;又急急忙忙地吹开花朵,让蜜蜂采蜜,酿成甘露。
刚刚吹来阴云下了一阵细雨,又将乌云送走,带来了晴朗的天气。
注释: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多可:多么能够的意思。
忙生:忙的样子。
生,语助词,无意。
与燕作泥蜂酿(niàng)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与:替,帮助。
须:要。
赏析:宋人的绝句,很喜欢用拟人化手法。
诗人们想象自然及自然间的万物都像人一样具有感情,因而情不自禁地把自然当作人来看待,把自己的感情移入自然。
这样写,把本来不具有生命的东西带上了人情味,觉得亲切,受到感动。
方岳这首《春思》诗,采用的就是这种艺术手法。
用拟人化的笔调,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热情地赞美了富有生机的春风。
诗格调清新,不用典实,通篇拟人,富于动感,体物入微,又很有韵致。
诗咏春思,不是说自己对春天引发的种种思维感情,如伤春、惜春等;而是描述春天本身具有的情感。
在具体吟咏时,又选择了春的代表———春风来表现,吟咏的主题,则定点在一个“忙”字上。
第一句是说春风为什么忙,诗人分析说是因为春风“多可”。
多所许可,心甘情愿地想去满足各种不同对象的要求,春风当然要“太忙”了。
以下三句,具体写春风的忙碌。
春天,诗人认为变化最大、得风气之先的是、最突出的莫过于红花、绿柳。
于是诗写春风一直陪伴着花柳,全心全意地为花柳服务。
这句是浑写,读者自然能够由此想象到,整个春天,花先抽叶,后结花蕊,然后绽开花苞,终于繁花怒放,一直到纷纷堕落;想到柳树从吐芽抽条,到万丝绿条随风乱舞,最终柳絮纷飞,绿阴浓密。
这全过程,春风无所不在,一刻不停,这就是“太忙生”了。
《春思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思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思二首·其一》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
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思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春思二首·其一唐代: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春思二首·其一》译文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
(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春思二首·其一》赏析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
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
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
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楼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象,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
至于“满洞庭”的“春心”,与这首诗题所称的“春思”也大致同义。
“春心”是因春来雁去而触发的旅情归心:“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
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
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春思》贾至 赏析

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释】: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
【翻译】:远望草色已经显出嫩绿,柳叶已经泛黄,桃李盛开极茂盛,香气弥漫。
东风不能把我的愁苦吹走,而春天惹恨,把我的愁苦引长。
【赏析】:诗的第一、二句春天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的特点。
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
诗中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
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为春恨做铺垫。
以乐景写哀情,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1草、柳、桃花、李花示例:春意盎然(生机勃勃)2示例一:“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示例二:“惹”是招引(或:引起)的意思,诗人抱怨舂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
妙用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阅读训练】:一: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3)、诗歌中有两个字透露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这两个字是什么?诗人是怎样表达的?有何艺术效果?(4)、开头两句以嫩绿、鹅黄两色来点染明媚春光的目的是什么?(5)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怎样的春景?对下文写情有什么作用? (6)作者抒发感情能突破常理,结合诗歌的后二句加以赏析。
二: (7).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8).有人说这首诗的后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赏析。
(4分) (9).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5分) (10).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
(6分)【参考答案】一:(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
春思原文及赏析

春思原文及赏析春思原文及赏析春思原文及赏析1《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简析】:燕,指今河北北部的辽宁一带,当年是戍边之地;秦,今陕西一带,系征夫们的家乡。
作品将少妇的心态刻画的逼真细腻。
【注解】:1、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
2、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3、罗帏:丝织的帘帐。
【韵译】: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郎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断裂日子。
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你为何闯入罗帏,搅乱我的情思?【评析】: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
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
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
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
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春思原文及赏析2原文:春思朝代:唐朝作者: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译文及注释:译文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注释1、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2、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3、苑:这里指行宫。
4、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论:表露,倾吐。
5、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
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出自唐代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赏析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
司马。
唐汝询在《唐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
这
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
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
可与这首诗参
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楼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
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象,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
至于“满洞庭”的“春心”,与这首诗题所称的“春思”也大致同义。
“春心”是因春
来雁去而触发的旅情归心:“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
与日俱长的愁恨。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
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
贾至的诗词《春思二首》(其一)赏析

贾至的诗词《春思二首》(其一)赏析《春思二首》(其一)唐•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赏析】“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两句,描写春景,写得味道十足。
首句选取了春天代表性的两种景物,把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景象点染得十分明媚。
次句又选取了桃花、李花两种花儿,为画面添加了红白二色,使得色彩更加丰富。
“历乱”二字,写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
但同时这二字流露出一种令人厌烦的感觉,仿佛作者并不喜欢桃李,为下两句写春愁埋下了伏笔。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两句抒写愁与恨。
前一句埋怨东风冷酷无情,不懂得为自己遣散愁绪。
明明是诗人自己愁重难遣,却怨起了东风,埋怨它能吹走严寒,吹走阴云,却吹不散自己的愁云。
末句,诗人还责怪起春日来,说它故意惹恨,还把恨引长。
实际上,这也是作者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以至产生的度日如年之感。
诗人反过来怨东风、春日,在诗义上便有婉曲之妙,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有深意。
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期间,因此,诗中表达的愁恨,并非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逐客之愁之恨。
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诗人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
所以,尽管“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在作者看来,这些美景都是值得怨恨的。
扩展阅读:贾至的诗文风格贾至以文著称当时,甚受中唐古文作家独孤及、梁肃等推崇。
其父贾曾和他都曾为朝廷掌执文笔。
玄宗受命册文为贾曾所撰,而传位册文则是贾至手笔。
玄宗赞叹"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新唐书·贾至传》)。
他所撰册文,当时誉为"历历如西汉时文"(李舟《独孤常州集序》)。
韩愈弟子唐皇甫□说:"贾常侍之文,如高冠华簪,曳裾鸣玉,立于廊庙,非法不言,可以望为羽仪,资以道义。
"(《谕业》)指出了贾文典雅华瞻的风格特点。
贾至与当时诗人、作家有广泛交游,也有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翻译赏析
《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贾至。
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前言】
《春思二首》是唐代诗人贾至的组诗作品。
组诗就春立意,表达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其中第一首历来颇受重视,此诗首句点染出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次句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前两句写足了春景,后两句转而写诗人的愁恨,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翻译】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
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鉴赏】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
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
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
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
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楼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
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与“草色青青
柳色黄”既很象,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
至于“满洞庭”的“春心”,与这首诗题所称的“春思”也大致同义。
“春心”是因春来雁去而触发的
旅情归心:“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
长的愁恨。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
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
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
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Org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
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
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
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
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
冷漠无情,不为遣愁。
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
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巧妙了。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
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
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
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
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
张华《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
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诗的语言有时不妨突破常理,但又必须可以为读者所理解。
也就是说,一首诗可以容纳联想、奇想、幻想、痴想,却不是荒诞不经的胡思乱想;诗人可以自由地飞翔他的想象之翼,却在感情的表达上要有可以引起读者共感之处。
这首《春思》诗,正是如此。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