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实验论文(5篇)

大学物理实验论文(5篇)

大学物理实验论文(5篇)高校物理试验论文(5篇)高校物理试验论文范文第1篇物理学是一门试验科学,物理试验是物理学进展的基础。

也可以说是“系统工程”,它集力、热、声、光、电于一体。

高校物理试验作为一门独立设制的课程,是同学动手、观看、制造思维、处理数据、总结写作等综合力量提高的过程,有着其他课程不行替代的作用。

因此不能教条学习,只是简洁地照猫画虎,测几组数据。

应使知其然,还能举一反三,循序渐进。

要在全学年试验中,致使综合力量有全面“质”的飞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熬炼实效,这就要求试验老师在每个试验过程中乐观引导同学的学习欲望。

2利用物理学史激发同学的爱好光学是讨论客观世界中有关光现象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出土文物的分析讨论,充分证明我国古代光学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中的重要贡献。

当时物理学领域内成就最大的是墨家,它是由鲁国的墨翟(公元前480~39年)和他的弟子等所创立。

《墨经》是墨家的集体创作成果,它比古希腊欧几里得(公元前330~275年)“光学”还早百余年,不仅是中国光学的先驱,在世界光学史中也占据先的地位。

《墨经》对光的直进律,做出了精辟的记载,认为从物体上发出来的光线,似乎箭矢一样(“光之人,照若射”),通过精细的观看试验发觉,当两个光源同时照一物,产生本影和半影,还给投影下了一个科学定义:光有所遮挡的地方就是影。

墨家依据光的直进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针孔照相机。

在十一、十二世纪间,我国科学家郭守敬依据光学原理制成了各种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取得了丰硕成果[4]。

在教学中我们感到,上试验课缺少足够的时间,应当将试验仪器的一些改进通过演示,使同学明白其有用与便捷。

而我们只能见缝插针,简洁叙述。

例如:在薄透镜测焦距的试验中,以前成像的像屏用的是一个喷漆薄铁片。

共轭法测焦距,要求同学们在观看到大小两个像,我们说这叫“大像追小像”,追的结果是看两像的中心是否重合,这一步是用成像的方法(细调)验证粗调是否调好了,是否“同轴等高”。

大学物理实验心得体会6篇

大学物理实验心得体会6篇

大学物理实验心得体会6篇一转瞬,这个学期已经快过去了,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做了六次物理试验,在这六次试验里我学到了许多,每次亲自调整机器,完成试验都有一种成就感,获得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学问,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意思。

虽然在课堂上教师几乎给我们讲完了全部的学问和要点,那些公式也一字不漏的给了出来,但是当自己去做的时候才明白实际操作的困难,一个试验往往影响的因素许多,有些只有在真正做的时候才会发觉,或者连做的时候都发觉不了。

比方说在做《光栅衍射法测光波波长》试验时,分光计有一点震惊都会导致试验不精确,或者游标卡尺没固定好的话也会导致试验出错,而且如空气会导致光折射,也可能会影响试验;在测量角度时,假如我们略微分心或者马虎了,就可能导致全部从来;还有在做《用牛顿环测曲率半径》的试验时,假如不是很当心的话,前面测得的十几个数据可能就没用了,所以做试验非常考验我们急躁和细心,在实践中提高了我们自身的力量。

学习最快的方法就是通过实践学来的,所以通过做试验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教师在课堂所讲的内容,这更有利于我们的学习。

在独立做试验的时候,我们学会了独立思索,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现在的学习生活,也让我们以后出去工作在遇到问题时更简单发觉问题的所在。

记得物理教师也说过,我们要学的最重要的不是那些学问,而是学习的方法,这是一辈子都有用的。

在这么屡次的物理试验中,我也明白了预习的重要性,这能让我们更快的知道该怎么做,不会一头雾水,由于做试验的时间有限,假如没预习好就可能不够时间做试验了。

而且有些试验比拟简单,一些仪器按钮许多,一下子不行能记得住那么多,事先预习就显得很重要了。

每次做完试验都要进展数据的处理,这是很重要的一环,虽然有点繁琐,特殊是许多数据的时候,但是每次算完都有一种很轻松的感觉,由于那是自己学习的成果,的确值得快乐,每次做完我就会觉得前面的辛苦没有白费。

物理试验看上去很好玩,但是它并不简洁,做好一个物理试验需要很好的心理素养,要经得起失败,而且对试验要抱着一份严谨的态度,不能草草了事。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8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8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8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8篇)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1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

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

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

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

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

并观察现象。

(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

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

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2一、实验目的: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平台各代表什么含义?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三、实验装置图(注明图名和图标)四、实验关键步骤: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

五、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时间τ/min 温度 t/oC开始测量 0 380第一转折点第二平台点结束测量六、数据处理(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七、思考题八、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若没有,可以不写)(完)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2.实验题目: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4.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

大学物理常见实验步骤一览表

大学物理常见实验步骤一览表

大学物理常见实验步骤一览表
本文档旨在提供大学物理常见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指南。

以下是几个常见实验的简要步骤描述。

1.阻力的测量
实验目标:测量物体在不同阻力下的运动情况。

1.准备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测量尺、计时器等。

2.将小车放置在斜面上,用测量尺测量小车的初始位置。

3.以一定的初速度将小车推动下斜面,并进行计时。

4.记录小车通过一定距离时的用时。

5.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2.物体自由下落
实验目标:研究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准备实验器材:垂直挂满刻度的长纸条、一个小球、计时器等。

2.将纸条竖直挂起,并在合适位置标出时间刻度。

3.从纸条上方让小球自由下落,并同时开启计时器。

4.在小球碰到地面时停止计时。

5.根据时间刻度和计时结果,得到小球每经过一个固定时间间隔所通过的距离。

6.重复实验多次,绘制速度与时间的图表。

3.物体斜抛运动
实验目标:研究物体在斜抛运动中的轨迹。

1.准备实验器材:斜坡、小球、测量尺、计时器等。

2.在斜坡上固定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并用测量尺测量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

3.将小球从起点斜抛出发,在空中进行自由落体运动。

4.记录小球落地所用的时间。

5.根据落地时间和起点到终点的距离,计算出小球的抛射速度和抛射角度。

请根据具体实验需求对实验步骤进行适当调整,并确保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以上是几个常见物理实验的步骤一览表,希望对你的实验工作有所帮助。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大学物理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磁学等方面的实验。

在力学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究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力学基本原理。

在热学实验中,学生可以了解热力学定律,探究热传导、热膨胀等热学现象。

在光学实验中,学生可以研究光的反射、折射、干涉等光学现象。

在电学实验中,学生可以探究电流、电阻、电容等电学基本概念,学习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学原理。

在磁学实验中,学生可以了解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磁力线等基本概念,探究洛伦兹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磁学原理。

大学物理实验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实践,也是锻炼学生实验技能、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大学物理实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 1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引言: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物理教学大纲的特点,就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1.1 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的过程,学生将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调节实验参数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为日后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1.2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展现创新思维,提出新的实验方案和解决方案。

1.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课程应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生将学会协作与沟通,培养领导者和团队成员的角色认知。

二、课程内容安排2.1 实验内容选择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基础知识来确定。

实验内容应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衔接,既能够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可以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的实验项目。

2.2 实验条件与设备实验课程应明确所需实验条件与设备,并给予学生清晰的实验操作指导和安全注意事项。

对于条件有限的学校,可以采用虚拟实验、模拟实验等方式来替代实际操作,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实验原理。

2.3 实验步骤与要求每个实验项目应明确实验步骤和要求。

学生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提前阅读实验指导书并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实验指导书应提供详细的实验流程、数据记录要求和实验结果分析等。

三、实验评价方式3.1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完成每个实验项目后,应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评价应重点考察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的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能力。

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参考精选5篇

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参考精选5篇

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参考精选5篇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结果,很明显的可以发现热敏电阻的阻值对温度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摘要:热敏电阻是阻值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一种半导体电阻,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自动控制、无线电子技术、遥控技术及测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通过用电桥法来研究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加深对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了解。

关键词:热敏电阻、非平衡直流电桥、电阻温度特性1、引言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003~+0.6)℃-1。

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Ⅰ、负电阻温度系数(简称N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由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用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成的,近年还有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

国产的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

由于组成这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已全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因此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率增加,电阻率下降。

大多应用于测温控温技术,还可以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

Ⅱ、正电阻温度系数(简称P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用钛酸钡材料添加微量的钛、钡等或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工艺,高温烧制而成。

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可以忽略。

载流子数目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载流子数目越多,电阻率越小。

应用广泛,除测温、控温,在电子线路中作温度补偿外,还制成各类加热器,如电吹风等。

2、实验装置及原理【实验装置】FQJ—Ⅱ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FQJ非平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以及控温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线若干。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着重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课程。

做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考试工作对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_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仅供参考。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一: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2.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0.02mm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0.005mm 修正值=0.018mm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1、实验内容与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体的内外径直径和高各6次;2、用螺旋测微器测钢线的直径7次;3、用液体静力称衡法测石蜡的密度;2、实验数据记录表(1)测圆环体体积(2)测钢丝直径仪器名称: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准确度=0.01mm 估读到0.001mm测石蜡的密度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0.5 天平感量:0.02 g 最大称量500 g3、数据处理、分析(1)、计算圆环体的体积1直接量外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0.0161mm=0.02mm2直接量外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0.0155mm=0.02mm3直接量外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σD=0.0223mm=0.2mm4直接量外径D科学测量结果○D=(21.19±0.02)mmD=5直接量内径d的A类不确定度S○Sd=0.0045mm=0.005mmd。

dS=6直接量内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0.0155mm=0.02mm7直接量内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i σ○σd=0.0160mm=0.02mm8直接量内径d的科学测量结果○d=(16.09±0.02)mm9直接量高h的A类不确定度S○Sh=0.0086mm=0.009mmd=h hS=10直接量高h的B类不确定度u○h duh=0.0155mm=0.02mm11直接量高h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h=0.0177mm=0.02mm 12直接量高h的科学测量结果○h=(7.27±0.02)mmhσh=13间接量体积V的平均值:V=πh(D-d)/4 ○22V =1277.8mm14 间接量体积V的全微分:dV=○3(D2-d2)4dh+Dh?dh?dD- dd 22再用“方和根”的形式推导间接量V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参考公式1-2-16)222v(0.25?(D2?d2)?h)?(0.5Dh??D)?(0.5dh??d)计算间接量体积V的不确定度σ3σV=0.7mmV15写出圆环体体积V的科学测量结果○V=(1277.8±0.7) mm2、计算钢丝直径(1)7次测量钢丝直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Sd =0.0079mm=0.008mm3(2)钢丝直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 ,ud=udud=0.0029mm=0.003mm(3)钢丝直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用米尺(△仪=0.5mm)测量一钢丝长度,共测 六次。测量数据如下:x1=14.0mm、x2=14.4mm、 x3=14.9mm、x4=14.2mm、x5=14.1、x6=14.8mm、 试计算测量结果。 解: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为

测量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合 0.327 0.4mm


(3)算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
通过多次测量后获得一组实验数据,并把求得 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如果在完全相同 的条件下再重复测量时,由于随机误差的影响, 不一定能得到相同的算术平均值,这表明算术 平均值本身也有离散性。故引入算术平均值的 标准误差:
四、测量的不确定度
1、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对测量结果不能肯定的程度。即 提供测量结果的范围,使被测量的值能以一定的概 率位于其中。 2、不确定度存在于实验的各个环节之中. 方法 人 仪器 ; 环境 理论 即 由 方、 理、 环和 人 等部分组成的 介绍如下 (1)、由方法产生的不确定度
接近时,静 电干扰,使 光斑移动等 。
方法
内接
VR VA A V IR A
V IV
用V作为VR的近似值 时,求
V VR V A R I I VR V A VR I I I
用I作为IR的近似值时,求
V R I V V I R IV IR
系统误差特点
增加测量次数误差不能减
2 A 2 B

测量列的相对不确定度为

最终测量结果表示为 X = X± 合=14.4±0.4(mm) Ex=2.3%
六、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表述





设间接测量函数关系如下 Y= f(X1,X2,X3,…,Xm) 公式中Y为间接测量量, X1,X2,X3,…,Xm 为直接测量量,其算术平均值和不确定度分 别为X1,X2,X3,…,Xm和1, 2, 3 ,…m。 间接测量值为 Y=f( X1,X2,X3,…,Xm)
少,只能从方法、理论、仪器 等方面的改进与修正来实现。
表现出恒偏大、恒偏小或周期
性的特点。
三. 随机误差
1、定义、原因和特点

定义:在实际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 量时,误差的符号和绝对值的变化:时大时小、 时正时负;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
产生原因:实验条件和环境因素无规则的起伏变 化,引起测量值围绕真值发生涨落的变化。
二、有效数字在实际中的应用

(1)有效数字与仪器有关,测量值的有效 数字既反映被测量物理量的大小又反映所用 仪器的测量精度。


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在实际测量中,测量值可能既有A类不确 定度分量,也有B类不确定度分量,这样 就要合并成为一个总标准不确定度 , 根据标准误差合成公式,有:
合Leabharlann 对不确定度相对不确定度表示为:
A
理论值 - 实验值 理论值
100%
五,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表示

1,单次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表示 X = X测 ± 仪 X测是单次测量值。
合肥工业大学电物学院实验物理教研室
一、物理实验课的目的
1、通过对物理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学习运用理论指导实验、分析和解决实验
中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初步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
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探索、坚忍不拔
的科学精神和品德。
实验内容

实验课的性质

实验乃独立设课,不是理论课的配套课程,但又 与理论课有联系。 实验内容不是按照理论课的内容顺序开设的,因 此在遇到相关实验时,除了要预习实验外,还需 要自学理论课的相关内容。 每个实验有两种原理:一种是理论上的原理,一 种是实验方案原理,理论原理确定原则上的可行 性,实验方案原理则确定手段的可行性,二者之 间存在一定的鸿沟。
本学期需要完成的实验内容
实验一 三 线 摆 实验二 导热系数 实验三 电 桥 实验四 静 电 场 实验五 表面张力 实验六 光纤通信 实验七 牛 顿 环 实验 八 荷质比 实验 九 密里根油滴 实验 十 电学设计
(115) (109)
(110) (112) (114) (209) (111) (313) (205) (103)







3,测量误差
(1)真值:在某一时空状态下,待测物 理量所具有的客观实际值。

用数字表示时,应是一个无穷多位数。 (2)测量误差:测量值X和真值X0之间

的差异:△=X - X0
(3)误差的分类: A、系统误差 如仪器的缺陷、测量理论的不完善、环 境变化对测量结果造成的误差。 B、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C、粗大误差 由于观察者错误使用仪器、观察错误或记 录错误数据等不正常情况下引起的误差。 粗大误差会明显地歪曲客观现象。

一、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 1,测量:是将待测物理量与选作计量标准的
同类物理量进行比较,并得出其倍数的过程。 倍数值称为待测物理量的数值,选作的计量标 准称为单位。 一个物理量的测量值应由数值和单位两部分组 成。如:x=123.5mm 国标基本单位: 米(m),千克(kg),秒(s),开尔文(K),安培 (A),摩尔(mol),坎德拉(cd)~

3、不确定度共分两类:

A类:上述各部分中满足统计分布的成分,构成A 类不确定度
A

B类:表示不满足统计分布的各不确定度分量 (用来估算系统误差)一般用 来表示B类标 准不确定度

B




在大学物理实验中,B类不确定度主要来源 于测量仪器的误差,具体表述方法如下: 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来估计: (1)用仪器的最小刻度估测: △仪= 最小刻度/2 (2)用仪器的级别进行估测: △仪=量程×级别%
(2)因 m=0.03(g),
m0=0.03(g),
=0.0002 (g/cm³ )故
ρ 0
2 m0 1 1 2 2 2 E m m 2 2 2 (m m0 ) 0 m (m m 0 ) 2
0
0
=0.36%
= E = 0.01(g/cm³ ) = (2.91±0.01) (g/cm³ ρ=ρ± )
二. 系统误差
定义:在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符号和绝对值保持 不变的误差;或按某一确定的规律变化的误差。
仪器误差
天平不等臂所造成的 系统误差
a
A
O
b
B
a A
不偏心时,由于 aa bb,所以 可用弧长反映角度的 大小。

b
B
由于偏心,使之用 弧长反映角度 时产 生的系统误差。如: AABB 这是由偏心 造成的。


做实验时注意


二、物理实验课的主要教学环节 1,实验预习
2,实验操作 3,实验总结




三、物理实验的教学要求
1.学生上课必须准时 2,课前要写预习报告,未完成预习报 告者,成绩降档! 3.实验完成后,数据记录须经教师审阅 签名,整理实验仪器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4.上交实验报告(含预习报告): 必须在一周内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并 于下次上课前交给任课教师。

任何实验方法都会对测量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 2)、由理论产生的不确定度 由于任何理论都是对真实过程的近似描述,理论对测 量产生影响,就不足为奇了。 (3)、由仪器产生的不确定度 任何仪器在它所能提供的最小读数以下,都无法提 供更准确的信息。 (4)、由环境产生的不确定度 许多仪器对其工作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环境的 变化对测量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收音机接受短 波信号时,其周围电磁辐射会产生噪音的影响; (5)、由人自身产生的不确定度

相对不确定度表示为:

2,多次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表示 X = X± 合 公式中

相对不确定度表示为:

在大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中要求: (1)合一般仅取一位有效数字,尾数只进 不舍。 (2)x 的最后一位有效数字取至与合一 位有效数字对齐后四舍五入。 (3)相对不确定度Ex 取两位有效数字,尾 数只进不舍。





物理实验报告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1. 每次实验报告成绩,按满分5分进行评分。 2. 预习马虎、缺项(见预习要求)视情进行扣分。 抄袭及被抄袭者,按作弊处理。 3. 违章操作损坏仪器者酌情扣分。 4. 不能完成全部操作内容者适当扣除分值。 5. 报告内容不完整等逐项扣分。 缺做实验处理方法 1. 由于生病缺做实验的,事后可持正式病假单交 任课教师,否则该次实验按0分处理. 2. 缺席并请假者可随其他老师完成该实验内容, 3. 如果三次未交实验报告,或者两次未来者,期 末成绩按0分处理。 期末实验成绩考核





2,测量分类
按测量手段可分为两类: (1)直接测量:可以用测量仪器或仪表 直接读出测量值的测量。 (2)间接测量:待测物理量无法进行直 接测量,需要依据待测量与若干个直接 测量值的函数关系求出。 g=4² l/T²



从测量条件上可以分为:
(1)等精度测量:在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 次重复测量过程中,每次测量条件都相同 的一系列测量。 如:用同一把游标卡尺多次测量一个物体 的长度。 (2)不等精度测量:在对某一物理量进行 多次测量时,测量条件完全不同或部分不 同,各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自然也不同的 一系列测量 。 如:用米尺和游标卡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 长度。 书中只限于等精度测量的数据处理。
2、随机误差的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