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指导之如何点题-作文

合集下载

文思泉涌的开学作文点题

文思泉涌的开学作文点题

文思泉涌的开学作文点题一、思维的火花开学作文,是新学期的开始,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次挑战。

在这篇作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引发文思泉涌,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二、发掘内心的独特之处作文点题,是开启创造力的第一步。

学生们可以通过回顾假期中的亮点和收获,寻找写作灵感。

或者他们可以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独特之处,用文字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想法。

三、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生活是源泉,思考是泉涌。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有时,细微之处反而更能引发深思,丰富作文的内涵。

四、读书是开启思维的钥匙读书可以开拓视野,启迪智慧。

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感受作家们的思维方式,学习他们的表达技巧。

优秀的作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也是启迪学生创作的好素材。

五、运用脑力激励创造力解锁思维,需要动用脑力。

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趣味的脑力游戏,如填字迷、数独等,锻炼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样,他们在写作时思路会更加清晰,观点也更加有力。

六、思考未来的未知世界未来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世界。

学生们可以展望未来,设想自己的理想工作、未来的家庭和社会。

通过构建未知世界的场景,发散思维,可以点亮他们写作的创想。

七、用批判性思维打破常规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创新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对一些现象和观点进行剖析和思辨。

不拘泥于传统思维模式,可以点破常规,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八、运用想象力创造奇妙世界想象力是创作的翅膀。

学生们可以通过放飞想象,创造一个奇妙的世界。

这个世界可以是魔幻的、科幻的、梦幻的,任何他们心中想象的样子。

让思绪更为泉涌,作文也更加有趣。

九、用感知力拓宽视野感知力是了解世界的窗口。

学生们可以通过培养对事物的观察和感知,提升自己的写作素材和表达能力。

感知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方面进行,让作文充满细致和生动。

十、通过经验和实践打磨文笔写作需要勤于实践。

学生们可以多写多练,通过积累经验来提升自己的文笔。

作文点题方法指导

作文点题方法指导

2.升格佳作:
生活因你而温暖 生活中,你一直是简简单单朴实无华,但这并不妨碍你给我带来无尽的感动。平凡的
生活因为有你而变得春光无限、温暖如春。 你总是穿着那件已发白的外套,手上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茧,深浅分明的裂痕如同那
因干涸而炸裂的土地。可是每次为我买衣服时,你却是极尽大方。你总是笑呵呵地说:“姑娘, 你已经是初中生,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穿得随便了,不然同学们会笑话的。”然后,你伸着那 干裂的手为我挑选那些红的黄的绿的服饰。你说,姑娘家就应该穿得像朵花似的。穿着你挑的 衣服,镜子里的那个女孩子果然如开在春天里的花儿,在你慈爱的目光中,感受着来自你的温 暖与,紧扣标题,引出下文,为全文定下基调,使读者一下子就抓住
意脉。 2.中间点题
篇中围绕内容点题。就是在文章叙述或论说的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 分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可以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 3.结尾点题
结尾点题。点睛之法,卒章显志,最为常见。在充分叙述、说明或议论的基础上, 水到渠成,一语破的,既能让读者充分地、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同时在结构上收 束全文。
常规点题法
方法二:修辞点题法。
善用修辞,可以使作文语言更加富有文采。巧用修辞来 点题,则无异于锦上添花,既达到了点题之目的,也使作文更加 靓丽。修辞点题有:比喻点题、拟人点题、排比点题、设问 点题、反问点题等等。
比如:《童年趣事》(开头)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就像海边漂亮的贝壳;童年是无忧
无虑的,就像整天嘻闹的浪娃娃;童年是纯真甜美的,就像山 溪中清亮的泉水。说起童年,倒不禁使我想起了一件有趣的 事。
平时,我住在学校,在学校受到各样各样的委屈,我总是周末一回到家就向你 抱怨。而你只是笑着走出来帮我拿书包,将洗好的苹果递到我的手上。微笑着听我 絮絮叨叨地向你诉说我的委屈,听完后你才会和我分析整件事,并告诉我,我也有 不对的地方。你的话一下子就拔散了我心中的乌云,让阳光重新驻入我的心间。

作文首尾呼应及点题指导

作文首尾呼应及点题指导

个性创意法
4、题记法,开头以题记的形式出现,结尾以后记的形式来照应。
题目:《校园里的美》
开头:校园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
题记
结尾:后记——只有心灵之美才会萌发更多发现美的双眸。
1.待升格例文:
题目:走过不及格 开头:数学考试,我做得糟糕透了。 结尾:静坐良久,我擦干眼泪,从抽屉里找到那张卷子,轻轻地抚平,认真地改 正错题。我要把这次失败当着垫脚的砖,帮我走过这段不及格的日子。
2.升格佳作:
开头:每当我看着数学试卷上的满分,听着同学叫我“数学女王” 时,我就会想起初一时的一次数学考试,正是经历了那次考试的挫折, 才让我拥有了现在的好成绩。
结尾:苍天不负苦心人。终于,我又攀回了数学考试的巅峰。走过不 及格,我得感谢老师,是她让我明白,挫折也只是人生的一种磨炼而已, 关键看你如何对待。
实战训练
1.根据文章的开头,采用回环往复法写结尾,照应开头。
题目:《那一道亮丽的风景》
开头:在我的心中,珍藏着一道亮丽的风景。在那道风景里,有爸爸, 有风筝,还有我的快乐。
结尾 :

2.根据文章的结尾,采用呼应开头法写开头。 题目:《走过泥泞》
开头:

实战训练
3. 根据题目要求,认真阅读下面首尾失误案例,指出失误点并进行修改。
结尾: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我在想,粥是火神之手搅出来的—— 微波荡漾,浓如凝脂。水和米交融在一起,再无缝隙。我就是米,母亲就是那水, 她用关爱将我包围,我怀着感恩的心慢慢地熬出一碗亲情粥,这是我献给母亲的 一束春花!
个性创意法
3、变换句式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通过句式变换,使句子不再单调。 不仅照应了文章的开头,而且还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小学生作文: 《我最喜欢的季节》(习作指导+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 《我最喜欢的季节》(习作指导+优秀作文)

题目:我最喜欢的季节春、夏、秋、冬,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请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450字。

一、写作指导1.确定主题与情感基调开篇明确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简述该季节给自己带来的总体感受(如温暖、凉爽、丰收、静谧等)。

情感基调应积极向上,表达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享受。

2.描绘季节特色详细描述该季节的独特风景、气候特点、动植物变化以及人们的活动。

使用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丰富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分享个人经历与感受结合个人经历,讲述在该季节中发生的难忘故事或特别体验。

表达这些经历如何加深了你对这个季节的喜爱,以及它给你带来的快乐、成长或启示。

4.结尾升华总结该季节给你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或是对你个人品质的塑造。

可以适当展望未来,表达对未来同样季节的期待。

5.注意事项语言要生动、流畅,避免生硬堆砌。

结构清晰,段落分明,过渡自然。

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文章趣味性。

二、优秀作文我最喜欢的季节在四季的轮回中,我最钟情的莫过于那温柔而又不失活力的春天。

春天,像一位羞涩的少女,轻轻地,悄悄地,走进了我的世界。

每当春风拂过,万物复苏,大地便披上了一层嫩绿的新装。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着这个新世界;花儿们也不甘落后,竞相绽放,红的、黄的、蓝的……它们用绚烂的色彩装点着春天,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让人沉醉不已。

春天,是孩子们的天堂。

我和小伙伴们会在晴朗的日子里,去郊外踏青、放风筝。

风筝在蓝天白云间自由翱翔,就像我们的梦想一样,无限宽广。

我们还会在草地上追逐嬉戏,笑声在春风中飘荡,那是最纯粹的快乐。

春天,也是播种希望的季节。

农民伯伯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耕田、播种,期待着秋天的丰收。

每次看到他们辛勤劳动的身影,我都会深深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不易,也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春天,你给了我无尽的温暖和希望。

在你的怀抱里,我学会了欣赏自然之美,学会了感恩与珍惜。

我期待着每一个春天的到来,因为有你,我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小学作文指导之如何点题

小学作文指导之如何点题

小学作文指导之如何点题小学作文指导之如何点题记叙文是考场作文的得分利器,同学们已经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记叙文写作训练,绝大部分同学都懂得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如怎么确定文章主旨?怎么行文谋篇?怎么选择材料?怎么进行具体细致描写?等等。

但是,很多同学还不知道记叙文的扣题点题方法,有些同学甚至没有扣题点题的写作意识。

前不久,有个同学拿了自己写的一篇《欣赏》的文章给我看,文章写得不错,但是文章只在开头和结尾有点题,中间主体部分一次都没有点到“欣赏”或大意接近“欣赏”的文字概念,显然,文章中部没有扣题点题,这是记叙文写作之大忌,失分会很严重的。

基于这种情况,本学案就针对“记叙文的点题”的问题和同学们谈谈写作中的操作办法,希望给同学们一些借鉴。

记叙文的“点题”,是指在文章中点明文题,点明立意的一种做法。

这在考场作文中是很必要的。

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作文是合题的,立意又是明确的,点不点题无所谓,如果是竞赛作文,就真无所谓,如果是考场作文,应当是点题为妙。

因为阅卷老师看的速度非常快,或许短时不能明白过来,还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在考场作文中一般不要省了这个操作。

【方法介绍】;是不是一定要在文中点文题(题目)呢?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文章完全合题,不点也能让人一下子看明白,那样的话不点也行,但如果你的文章有点“形散”,那就需要在文中多次点题。

我建议我们的同学在考场作文中都要点题,多点题一定不会错的!点题是揭示文章主旨的重要技法,点题有术。

但文章究竟在何处点题,则无定规,应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而定。

点题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一、开门见山法;这种方法是作者在篇首即将文章的主旨推出。

篇首的点题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它可以引起读者对文章的关注和思考,便于读者对文章中心的感知和把握。

如xxx着名的《背影》,文章扣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了父子深情。

文章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小学作文八大篇法

小学作文八大篇法

小学作文八大篇法一、开篇篇法:引人入胜,开篇点题开篇是作文的起点,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关键。

好的开篇能够迅速将读者带入文章情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开篇篇法主要包括: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引用名言、描绘景物等。

例如,可以开篇点题:“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有一件事情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这样的开篇直接明了,为下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描写篇法:生动形象,细腻入微描写是作文中展现事物形象、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描写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例如,描写春天的景象:“春天来了,大地换上了新装。

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披上了绿衣,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这样的描写既生动又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三、叙事篇法:条理清晰,情节紧凑叙事是作文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

在叙事时,要注意事件的顺序和逻辑关系,做到条理清晰。

同时,还要关注情节的发展,使故事紧凑有趣。

例如,讲述一次难忘的旅行:“那天,我们一家人去了黄山。

我们先乘坐缆车上了山顶,然后沿着山路漫步。

沿途,我们看到了壮观的云海、奇特的岩石和古老的松树。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著名的迎客松。

”这样的叙事既清晰又有趣,让读者感受到了旅行的快乐。

四、议论篇法: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议论是作文中表达观点、阐述看法的方式。

在议论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观点展开论述。

论据要充分、有力,能够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讨论环保的重要性:“我认为环保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首先,环保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

如果环境被污染,我们的身体健康将受到威胁。

其次,环保还关系到地球的未来。

如果我们不珍惜地球资源,地球将无法承载人类的生存。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这样的议论既明确又有说服力,让读者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抒情篇法:情感真挚,表达自然抒情是作文中表达情感、抒发情感的方式。

在抒情时,要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用真挚的情感感染读者。

-作文如何点题-

-作文如何点题-

4、点题的要求 1、开头点题:开头点题首先应该做到有入题和 引出下文的作用,其次应该有较精练的语词点示 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让读者初步了解你的文章所 要写作的主要内容。 2、文中点题:文中的点题必须是在一个部分 之后,这样的点题必须有对前一个部分的小结作 用,或者有启示下文的作用,如果能同时做到点 示文章的主题思想更好。
3、结尾点题:结尾点题首先必须 有结束全文的作用,然后根据行文的 情况或抒发感情,或表达愿望,或提 出警示,或进行描写等等。结尾点题 应该是最灵活的,也是最容易出新的 地方。
四、写作训练
以“爱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要写成记叙文; 2、要运用点题方法适当点题; 3、继续注意语言的优美,使文章 具背影》 :①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②“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 又来了。” 作用:文中点题,可以使行文紧凑,思路 清晰,层次清楚,能让读者很容易地把握作者的 写作思路与意向,明确文章的主题。
点题方法三:结尾点题 如《背影》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 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 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又如《济南的冬天》的结尾:“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作用:结尾点题既有点题的作用,有时也是点 明文章的中心,还能达到照应开头,或者是抒发 感情、表达愿望的作用,同时做到结束全文。
1、什么叫点题?
所谓点题,就是在文章的关键 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
2、点题有什么作用?
点题不仅使文章中心突出,主题鲜明, 而且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题方法一:开头点题 如《背影》开头: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 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作用:开篇点题既有开门见山,一下子就 把读者引入你所写作的内容中,使你的文 章能尽快入题,同时又有一种悬念感,吸 引读者怀着迫切心情去读下文,还能很快地 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的感情倾向。

作文如何点题?揭题点题十三法

作文如何点题?揭题点题十三法

作文揭题点题十三法1.开门见山法此法适用于趣味性强,或参观游记类的课文。

如教第五册《海龟下蛋》,教师就可开门见山地说:“同学们,请让我们一起来看海龟下蛋”。

(边说边板书课题)这类课文的题目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单刀直入,既节约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层层脱卸法有些课题容量较大,意思又层层包裹,犹如环抱的竹笋一般。

比如《“你们想错了”》(第五册),解题时,针对这一特点,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可推出三个紧扣课题的问题,即1.题目的双引号作用是什么?2.“你们”指哪些人?3.“想”指什么想法?为什么错了?这样解题,如同剥笋般地层层脱卸,既便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题义,又便于学生概略地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题眼追踪法有些课文的重点或中心就蕴含在课题的某一词语中,即所谓的题眼。

解释这一类课题则要紧紧扣住题眼,追踪深入。

比如《鸟的天堂》(第十册)一文,教学之初,要紧扣题眼“天堂”设计提问: 1.“天堂”原指什么地方? 2.鸟的“天堂”在文中指什么地方?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初步理解了题义,但仅仅停留在这一步,教学就缺乏应有的深度。

因而,就有必要将理解引向深入,提出难度较大的第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把大榕树比作鸟的天堂?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课文,就会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抓住主要内容,体味作者潜隐于字里行间的感情。

4.质疑索解法有些课题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匠心独运。

比如《一分试验田》(第十一册),乍一看,可咀嚼的似乎不多,可细一琢磨,就会发觉:种试验田的既非农民,也不是农技人员,而是曾身为国防部长的彭总;并且,试验田只有“一分”。

这葫芦里究竟藏的是什么药呢?一番质疑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求答案。

5.揭示文旨法有些写人的文章,课题中就直接地显露了中心。

比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第九册)一文,在解题时,便可抓住“舍身”揭示出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并指出学习此文的意义,增强学习目的性。

6.激情法多用于革命传统教育的课文和抒情性散文的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作文指导之如何点题
记叙文是考场作文的得分利器,同学们已经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记叙文写作训练,绝大部分同学都懂得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如怎么确定文章主旨?怎么行文谋篇?怎么选择材料?怎么进行具体细致描写?等等。

但是,很多同学还不知道记叙文的扣题点题方法,有些同学甚至没有扣题点题的写作意识。

前不久,有个同学拿了自己写的一篇《欣赏》的文章给我看,文章写得不错,但是文章只在开头和结尾有点题,中间主体部分一次都没有点到欣赏或大意接近欣赏的文字概念,显然,文章中部没有扣题点题,这是记叙文写作之大忌,失分会很严重的。

基于这种情况,本学案就针对记叙文的点题的问题和同学们谈谈写作中的操作办法,希望给同学们一些借鉴。

记叙文的点题,是指在文章中点明文题,点明立意的一种做法。

这在考场作文中是很必要的。

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作文是合题的,立意又是明确的,点不点题无所谓,如果是竞赛作文,就真无所谓,如果是考场作文,应当是点题为妙。

因为阅卷老师看的速度非常快,或许短时不能明白过来,还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在考场作文中一般不要省了这个操作。

方法介绍是不是一定要在文中点文题(题目)呢?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文章完全合题,不点也能让人一下子看明白,那样的话不点也行,但如果你的文章有点形散,那就需要在文中多次点题。

我建议我们的同学在考场作文中都要点题,多点题一定不会错的!点题是揭示文章主旨的重要技法,点题有术。

但文章究竟在何处点题,则无定规,应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而定。

点题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一、开门见山法这种方法是作者在篇首即将文章的主旨推出。

篇首的点题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它可以引起读者对文章的关注和思考,便于读者对文章中心的感知和把握。

如朱自清着名的《背影》,文章扣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了父子深情。

文章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段话用平实、简洁的语言告诉读者,思念父亲最难忘的是他的背影。

这样开门见山,落笔点题,说背影,揭主旨,为全文罩上了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也为读者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了很好的预设作用。

二、卒章显志法这种方法是作者在全文叙述或陈说的基础上,在文章有了水到渠成的蓄势后,将文章主旨在文末推出。

这样的点题犹如江水陡掀波澜而又瞬间定格。

它既是全文的总结,又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王周生的《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文,选择了病房和万人体育馆两个地方,采用倒叙手法,写小浩波探望病危的阿婆,由此引出阿婆平时最爱小浩波的诸多事情。

特别是阿婆为了保护小浩波,宁愿自己烫伤,从而激起小浩波一心要给阿婆买皮手套的念头,这种感情是那样的真诚纯洁,那样的深挚持久,以至阿婆死后,小浩波在万人体育馆看戏熊演出,还念念不忘要让阿婆戴上熊皮手套,好不再生冻疮。

文章在篇末点题:我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朴的念头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

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在对孩子的褒扬中暗含着对大人们的批评,使文章所要表达的大人们应该保持那一种赤子之心,让社会充满友爱,充满温暖这一主旨得到了彰显。

作者在篇末的点题,深刻地揭示了故事所蕴含的意义,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三、一线穿珠法这种方法是作者在行文中数次点题,点题的话语犹如一条红线,把材料串联起来,使全文形成一个结构紧凑、中心突出的整体。

如有篇题为读书真好的满分作文,作者在文中恰到好处的点题,成了这篇文章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开篇写道:每当我陶醉在书的海洋中时,一种奇妙的感觉便充溢着我的心房,我似乎听到自己的心底发出由衷的感叹:读书真好!这里,读书真好是作者第一次扣击题旨。

作者巧妙地移用文题作为点题之语,先声夺人,给读者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第一印象。

接着,文章由读书长真知——我有甜蜜的感觉写到读书益情智——我得到心灵的净化。

前者直抒胸臆:我有一种甜蜜的感觉:读书真好。

后者叙说感受:……是的,读书真好。

然后再由读书助成长——读书成了我精神的脊梁,到最后读书促进步——书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

作者由我及人,由点到面,由叙感受而发感叹:不仅是我,亿万个声音都会呼唤:‘读书真好!’再次点题。

最后,作者以读书真好四字独立成段,结束全文。

这篇末的点题,是前面的内容的总结和升华。

综观全文的数次点题,设置恰当,多而不腻,似一颗颗珍珠穿成的项链,放出夺目的光彩。

一般来说,文章点题与否,是衡量其高下优劣的一条重要标准。

就叙述性的文章来说,除作者有意地运用含蓄的手法曲折地表达
主旨的文章外,都应认真点题。

不注意或根本没有点题的文章,只能给人以散乱、肤浅之感,而这样的文章是难以获得认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