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种类及使用
现代汉语关联词语的种类与使用

现代汉语关联词语的种类及使用关联词语,指的是在句中起着关联作用的词语;使用得当会使文章文从字顺,假设使用不当则成为病句。
一、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则……则……、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等。
2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风光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等。
3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等。
4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局部相反。
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教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
5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等。
6 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
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等。
7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管〕……也〔都〕……、只有……才……、但凡……都……、除非……才……等。
8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关联词基本分类和用法

关联词基本分类和用法1. 并列关系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相互并列,每个分句各说一件事或同一事件的一个方面。
•常见关联词: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既……又、也、又、还、同时。
•例句:小芳既爱唱歌,又爱跳舞。
2. 选择关系两个分句表达两种情况,从中选一种。
•常见关联词: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例句:与其在城里受罪,不如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
3. 转折关系后面分句的意思是前面分句意思的转折。
•常见关联词:可是、但是、虽然……可是、尽管……还、虽然……但是、却、不过、然而、只是。
•例句:虽然他年纪大了,但是行动十分麻利。
4. 因果关系前面(或后面)的分句说明原因,后面(或前面)的分句说明结论或结果。
•常见关联词: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由于……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例句:因为他真正下了苦功,所以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5. 条件关系前面分句提出条件,后面分句表示结果。
•常见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除非……才。
•例句:只要刻苦努力,成功的道路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6. 递进关系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意思更进一步。
•常见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还、更、尤其、甚至。
•例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7. 假设关系前面分句提出假设,后面分句表示结果。
•常见关联词: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
•例句: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8. 取舍关系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例句:桑娜宁可自己多受苦,也要照顾西蒙的两个孩子。
•关联词专项训练训练一1.我们宁可把轮船停在港口,也不冒着狂风暴雨前进。
2.只有从小学好本领,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
3.鲁迅既是伟大的文学家,又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4.即使今天下雨了,我们也要去探望李老师。
关联词的种类及用法

关联词的种类及用法1.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和/与:表示两个或多个相同类型、意义或重要性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我喜欢喝咖啡和茶。
”-又/并/而且:用于列举两个或多个同类型的事物,并显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他喜欢打篮球,又喜欢踢足球。
”-或者/或:表示两个或多个可选择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你可以选择看电影或者去购物。
”2.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因此:用于表达结果或推论。
例如:“她不喜欢吃甜食,所以她减少了糖的摄入。
”-由于/因而/故:表达原因和做出推论。
例如:“由于下雨,他决定取消户外活动。
”3.表示选择、比较或对比的关联词:-或者/要么:用于表示可供选择的两个选项。
例如:“你要么来参加聚会,要么留在家里。
”-呢:用于对比两个事物或概念。
例如:“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大,这个呢,更甜一些。
”-和/与:用于对比相似之处。
例如:“这本书和那本书都很有趣。
”4.表示条件关系或让步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假如:引导条件语句。
例如:“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可以去公园。
”5.表示顺序、时间或空间关系的关联词:-首先/然后/最后:表示时间或顺序的先后关系。
例如:“首先,我去超市购物,然后回家做饭。
”-在……之前/之后:表示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例如:“在吃早饭之前,我喜欢去散步。
”-上面/下面/里面/外面:表示位置或空间关系。
例如:“书在桌子上面。
”。
小学语文关联词语的种类和用法

小学语文关联词语的种类和用法一、并列关系: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例句:朵朵一边吃午饭,一边看电视。
这间屋子又宽敞,又明亮。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二、承接关系: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例句:我先把数学书从书包里拿出来接着拿出了我的文具盒。
我听完妈妈的话,便把手里的碗放在了桌子上。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三、转折关系:后面分句的意思是前面分句意思的转折。
虽然…但是………可是……尽管…还是…例句: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干起活来手脚依然十分麻利。
尽管他身强体壮,还是搬不动这块大石头。
四、选择关系:两个分句表达两种情况,从中选一种。
或者…或者…宁可…也…不是…就是…与其…不如…例句:老一辈人宁可砸锅卖铁,也要建设好新中国。
大学毕业之后不是继续读研,就是就业。
五、假设关系:前面分句提出假设,后面分句表示结果。
如果…就…要是…就…假如…就…倘若…就…即使…也…例句: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即使你成绩再好,也应该谦虚点。
六、递进关系: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后面的意思比前面的意思更进一层。
不仅...而且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例句:李明不仅仅是我们班的班长,更是班级的第一名。
梅西不仅仅是足球界的骄傲,更是体育界的骄傲。
七、因果关系: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前面说的是原因,后面说的是结果。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因故...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因此...例句:他之所以考第一名,是因为长期以往的努力学习。
因为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雨,所以很多同学都没带雨伞,被淋湿了。
八、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出这个条件下的结果。
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都……无论……也……例句:只要我们有信心,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现代汉语关联词分类及使用

7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 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 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 论)……也(都)……、只有……才……、凡是…… 都……、除非……才……等。 8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 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 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 于是……、……又……、……便……等。
4.关联词语逻辑关系不当,分句间在意义上缺乏密切联系;分 句位置颠倒,不合逻辑。 例1 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 族的艺术瑰宝。 此句的第一分句的语意要比第二个分句更递进一层,前后分句有 逻辑错误。所以,应先是中华民族的后是全人类的。 例2 他由于深知这场比赛关系到祖国荣誉,所以在整个赛程中精 神抖擞,力克群雄,一路领先,最终夺得金牌。 这句话是因果复句,但是两个分句从逻辑上看构不成因果联系, 把认识到比赛的重要性作为夺冠的原因,显然理由不充分。光有 思想认识,没有实力,是很难拿到金牌的。这句话应该改为: 他由于已具备了夺冠的实力,这次赛前又深知比赛关系到祖国荣 誉,训练特别刻苦,所以在整个赛程中能顺利闯关,力挫群雄, 一路领先,最终夺得金牌。 例3 他因为生病了,所以发烧了。 这两个分句之间也不是因果关系,不是只要“生病”就一定“发 烧”,只有一部分疾病能引起发烧。应改为:他不但生病了,而 且发烧了。或者改为:他生病了,还发烧了。
反而 因而 “反而”表示以某种行为或状况为前提,通常应产生 某种结果,但实际产生了相反的结果。“因而”常单 用在后面分句,相当于“因为”,表原因。 (10)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雪,天亮后不但没有停, 而且越下越大了。 (11)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 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削弱了作品的 思想性和艺术性。 例10“不但”虽然经常与“而且”搭配。但在该句中, 它只能与“反而”搭配。 例(11)中,作者未能把握主题,其结果必然是“大 大削弱作品思想性。所以这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反” 的结果。应改为“因而”。
现代汉语关联词分类及使用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有些关联词语需要成对搭配使用,如果随意改换,就会出现关联 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影响到意思的准确表达。如:“即使”只 能与“也”搭配,“不只是”只能与“而且是”搭配, “无论” 只能与“还是”或“或者”搭配。等等。 (12)只有多施肥,适时灌溉,这块地就能长好庄稼。 (13)因为他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此,他能够建筑起他的学 术高塔。 (14)她一面笑着,显得很善良敦厚,热情地把我们带到一个房 间里。 (15)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每个作家都有自己 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例(1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就”跟“只有”不能搭配,应把 “就”改为“才”。例(13)应用“所以”。也可以将前面分句 中的“因为”删除,后一分句保留“因此”。例(14)这里需要 成对使用关联词语“一面……一面”,表示并列关系,应在“热 情地”前面加上“一面”,使前后照应。例(15)“即使”只能 与“也”搭配表假设关系。而此例是转折关系,将其改为“虽 然”,后边的“但”就能与之搭配了。
二、关联词语的使用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单句中也有关联词)。一 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些关联词语,是单用还 是成对地配合使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1.错用关联词语:
况且 何况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带有对比 的意味。“况且”有“再说”之意,表示进一步说明理 由,但没有对比的意味。 (1)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 况且这么一条小船。 (2)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何况井的四周都 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例(1)应该用关联词“何况”。例(2)应用“况且”。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大致说来,关联词在句中的位置是有一定限制的,各分句主语相 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各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放在主 语前。 (16)来参加会议的人较多,他因为性格内向,个头不高,所以 人们一直没有特别注意他。 (17)要是一篇作品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 也是要不得的。 (18)由于她父母思想腐旧,竟然将女儿严管起来,不让随便外 出。 (19)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 志愿,还没作最后决定。 例(16)“因为”放在“他”之前,因为这两句中两个分句的主 语不同。例(17)“即使”放在“文字”之前,因为这两句中两 个分句的主语不同。例(18)“由于”应放在“她父母”之后, 因为该句两个分句主语相同。例(19)“至于”应放在“哪所学 校前,因为“至于”表示另提一事。“我报考师范院校”是一件 事,“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是另一件事。
8种类型的常见关联词

8种类型的常见关联词关联词是用来连接两个句子或短语的词汇。
它们在写作中起到承接、转折、并列、条件等各种作用。
下面列举了八种类型的常见关联词及其使用方法:1. 因果关联词因果关联词因果关联词- 因此:表示前因后果的关系,用于引出结果。
- 由于:表示原因,用于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某种结果。
2. 转折关联词转折关联词转折关联词- 但是:表示转折关系,前后内容相对矛盾。
- 然而:用于表示与前面提到的事实相反的情况。
3. 并列关联词并列关联词并列关联词- 并且:表示两个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并列存在。
- 同时:表示两个动作或情况同时发生。
4. 条件关联词条件关联词条件关联词- 如果:表示条件,用于引导假设情况。
- 除非:表示除非满足某种条件,否则后果将发生。
5. 比较关联词比较关联词比较关联词- 跟...相比:用于比较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的差异。
- 类似于:用于描述相似之处。
6. 总结关联词总结关联词总结关联词- 总之:用于总结前面提到的观点或内容。
- 综上所述:用于在文章结尾总结全文。
7. 例证关联词例证关联词例证关联词- 例如:用于举例说明。
- 比如:用于引出具体事例。
8. 时间关联词时间关联词时间关联词- 随着:表示时间上的连续性。
- 在...之后:表示时间的先后关系。
这些关联词可以帮助作者更清晰地表达思想,使文章结构更加连贯,逻辑更加清晰。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关联词,读者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文中的观点和论证。
同时,多样化使用关联词也能提高文章的水平,使其更具吸引力。
注意:在使用关联词时,要根据上下文和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同时,注意适当使用标点符号,使句子结构更加规范和清晰。
小学语文丨关联词大全及其运用方法

小学语文丨关联词大全及其运用方法
1.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和、并且、又、再、以及、而且等
运用方法:用于列举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或观点。
2.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而且、并且、不仅如此、况且、何况等
运用方法:用于逐步扩展或加强事物或观点,起到递进的作用。
3.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但是、然而、可是、而、却等
运用方法:用于引出与前面相对立或相反的事物或观点。
4.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因为、所以、由于、以致等
运用方法:用于引出因果关系,表达原因和结果。
5.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
-或者、还是、要么、不是、要不然等
运用方法:用于在几种可能中选择一种,进行比较或取舍。
6.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如果、只要、除非、假如等
运用方法:用于表达其中一种条件下,才能实现其中一种结果。
7.表示总结关系的关联词:
-总而言之、总之、简言之、归根结底等
运用方法:用于对前面所述内容进行总结或概括。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关联词的使用方法,小学生可以更好地连接句子、表达观点,提高语文写作的表达能力。
同学们可以多进行练习,通过阅读
和写作来逐渐熟悉和运用这些关联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常用关联词
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
1、选择: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2、并列:不仅……而且……、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一方面……一方面……、既……又……、
3、因果:因为……所以……、……因此……、既然……就……、
4、条件: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即使……也……
5、递进:不但……而且……、不仅……也……、不光……还……
6、转折: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7、承接:一……就……、起先……后来……、
8、假设:如果……就……、即使……也……、要是……那就……、倘若……就……
关联词主要用于复句。
复句根据分句间意义关系划分,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两大类。
复句内各分句间意义平等,无主从之分的叫联合复句,复句内各分句间意义有主有从,或称有正有偏之分的叫偏正复句。
一、联合复句
联合复句可分为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五类。
(1)并列复句前后分句分别叙述或描写有关联的几件事情,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2)顺承复句前后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写出连续动作。
分句之间有相承的关系。
(3)解说复句分句间有解释和总分两种关系,后句对前句进行解释。
例如“即、就是说”,也可不用关联词。
(4)选择复句分句间有选择关系,有的分别说出几种可能的情况,关联词如“与其……不如……”、“不是……就是……”、“或……或……”、“……还不如……”等。
(5)递进复句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可递加也可递减。
如“不但……而且……”、“别说……连……也”等。
二、偏正复句
(1)条件复句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后果。
关联词如“只要……就……”、“只有……才……”等。
(2)假设复句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
关联词如“如果……就……”、“即使……也……”等。
(3)因果复句偏句说出原因或理由,正句表示结果。
关联词如“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既然……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