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摇滚音乐的特点和差异_0

合集下载

西方音乐与东方音乐特点与对比

西方音乐与东方音乐特点与对比

西方音乐与东方音乐特点与对比西方音乐和东方音乐是两种不同的音乐文化,各有特点。

下面我们来进行对比。

西方音乐的特点
规范化:西方音乐注重规范化,采用五线谱记录音乐,使用简谱记录和弹奏吉他和钢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

强调和声:西方音乐强调和声的运用,将多个声部组合起来,使音乐更加丰富和复杂。

曲式多样:西方音乐有着丰富的曲式,如交响曲、协奏曲、歌剧、摇滚乐等。

东方音乐的特点
强调单声部:与西方音乐相反,东方音乐更注重单声部的表现,强调声部的独立性。

自然流畅:东方音乐常常表现出自然流畅的节奏感,不像西方音乐那样强调规范化的节奏。

情感丰富:东方音乐通常更加情感丰富,能够表现出各种情绪,如喜怒哀乐等。

西方音乐与东方音乐的对比
西方音乐和东方音乐各有特点,两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在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音乐风格。

西方音乐注重规范化和和声的运用,有着丰富的曲式,能够表现出复杂的音乐结构。

而东方音乐则注重单声部的表现,有着自然流畅的节奏感,情感丰富。

在实际演奏中,西方音乐和东方音乐也有着不同的乐器使用惯例。

西方音乐常常使用弦乐器、木管乐器、钢琴等乐器,而东方音乐则常常使用管弦乐器、打击乐器、弹拨乐器等。

尽管西方音乐和东方音乐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两者在影响和融合方面也有所交流。

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西方音乐和东方音乐也在不断融合和发展。

总的来说,西方音乐和东方音乐各有特点,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尊重各种音乐文化,欣赏不同的音乐风格,并在融合和发展中寻求更多的可能性。

中西音乐对比

中西音乐对比

中西音乐对比中西音乐对比一、引言在全球范围内,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东方音乐与西方音乐作为两个重要的音乐体系,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乐器、调性、节奏、曲式等方面对中西音乐进行对比探讨。

二、乐器比较1.中方乐器:中方乐器以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为主要代表。

其中,二胡、琵琶、古筝是最具代表性的弦乐器,能够通过指法和弓法表达出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情感。

笛子、箫子代表了中方管乐器,能够演奏出柔和悠扬的音色。

鼓、钹等打击乐器则能够打出有力而有节奏感的声音。

2.西方乐器:西方乐器以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键盘乐器为主要代表。

其中,小提琴、大提琴、钢琴是最具代表性的弦乐器,能够演绎出丰富多变的音响效果。

长笛、单簧管、萨克斯等木管乐器,喇叭、长号等铜管乐器则拥有清澈明亮的音色。

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则能够同时演奏多个音符。

3.中西乐器比较:中方乐器注重音色的表现,侧重于演奏技巧和乐曲特色的传递;而西方乐器则更注重音乐的和声效果,秉承对个体乐器的精细处理和演奏技巧的追求。

三、调性对比1.中方调性:传统的中方音乐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每个音之间的距离基本保持相等,形成了独特的音韵体系。

中方调性常常富有内敛和稳重的特点,能够表达出沉思和思考的情感。

2.西方调性:西方音乐以七声音阶为基础,每个音之间的距离不固定,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语言。

西方调性常常充满活力和变化,能够表达出欢乐、激动和动感的情感。

四、节奏对比1.中方节奏:中方音乐通常以较为缓慢的节奏为主,强调的是整体的平衡和谐。

中方音乐注重对每个音符的准确演奏,强调节拍的精准和韵律的稳定。

2.西方节奏:西方音乐以较为明确的、明快的节奏为主,注重韵律上的变化和层次感。

西方音乐鼓励演奏者自由演绎,注重表达个体的情感和创造力。

五、曲式对比1.中方曲式:中方音乐曲式多样,例如古琴曲以即兴演奏和情感表达为特点;笛子曲以清新明快的旋律和风格多变为特点;京剧音乐以严肃庄重的曲式和扣人心弦的唱腔为特点。

中外艺术歌曲演唱风格分析

中外艺术歌曲演唱风格分析

中外艺术歌曲演唱风格分析中外艺术歌曲演唱风格分析艺术歌曲是音乐创作领域中一种独特的形式,它注重歌曲演唱中的情感传达和音乐表现力。

从中外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来看,可以看出不同地域和文化对于艺术歌曲的态度和表现方式存在一定差异。

首先,中外艺术歌曲在演唱风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文艺术歌曲强调歌手的情感表达和歌曲的细腻,常常以柔美、抒情的方式表现出来。

而英文艺术歌曲则更加注重于声音的技巧性和音乐的表现力。

这种差异体现在歌手的演唱方式上,中文艺术歌曲通常以浑厚而柔情的嗓音演唱,强调情感的真实与沉浸感;而英文艺术歌曲则更多地运用流畅的唱腔和高亢的音域来展示歌手的演唱技巧。

其次,在歌曲的情感表达上,中外艺术歌曲也存在差异。

中文艺术歌曲常常以细腻而含蓄的方式表达情感,通过歌手的情感和音乐的旋律来传达歌曲的意境。

例如,以“雨夜花”为代表的中文艺术歌曲,通过细腻动人的歌词和旋律,抒发出对生活和爱情的痴迷与思索。

而英文艺术歌曲则更加直接地表达情感,歌词常常明确直白,情感直击人心。

例如,披头士的《Yesterday》通过简单明了的歌词,直击听众的心弦,表达出对过去时光的思念与留恋。

另外,中外艺术歌曲在音乐风格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艺术歌曲常常以古典音乐为基础,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例如古筝、二胡等乐器的运用。

这种音乐风格使得中文艺术歌曲更具有中国的特色和民族气息。

而英文艺术歌曲则更多地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融入了摇滚、爵士、蓝调等各种音乐元素,让歌曲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最后,中外艺术歌曲在传播和接受方式上存在差异。

中文艺术歌曲在国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英文艺术歌曲则更多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喜爱与追捧。

综上所述,中外艺术歌曲在演唱风格、情感表达、音乐风格和传播方式上都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是不同文化背景、艺术理念和审美取向的体现,使得中外艺术歌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从艺术歌曲看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

从艺术歌曲看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

从艺术歌曲看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艺术歌曲是一种注重艺术、形式、内涵、诗意的音乐作品,是一种音乐和文字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

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在艺术歌曲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在下面的文章中,将从音乐形式、曲调、情感表达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探讨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

一、音乐形式中西方音乐的形式各具特色,对于艺术歌曲来说尤为明显。

在西方的艺术歌曲中,最常见的的形式就是“诗歌-旋律-伴奏”的结构。

用相同的旋律反复奏响,或者在不同段落配以不同的旋律作伴,来呈现一首时长较长的艺术歌曲。

而在中国的艺术歌曲中,在音乐形式和唱法上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早期的艺术歌曲往往有吟诵歌唱、说唱歌唱、对唱等形式,通过声音的变化,表现了歌曲的情感。

二、曲调中西方音乐的曲调对于艺术歌曲的表现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在西方艺术歌曲中,往往采用的是富有变化的旋律曲调。

音乐旋律通过高低、节奏、长短音符的变化,往往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此外,西方艺术歌曲往往更强调音乐的音调组织性,要求歌唱者达到高度的技巧和稳定的音乐感。

而在中国的艺术歌曲中,曲调的特点是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元素的独特美感。

中国的艺术歌曲更强调的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调的连贯性,注重音乐的自然流动和连贯性。

三、情感表达在情感表达方面,中西方艺术歌曲也各具特色。

西方艺术歌曲在情感表达上表现得更为直接和震撼人心,音乐更加热情澎湃,歌曲也往往以深情洋溢的方式呈现出其内涵。

而中国的艺术歌曲则通常更注重细腻、典雅的表现方式。

中国艺术歌曲追求静态美和情感的内敛,更强调的是唱者的情感韵味和唱腔的典雅神韵。

四、文化背景中西方音乐艺术是受到各自文化背景、历史演变和人民生活影响的。

对于中西方的音乐文化来说,西方音乐在表现时往往比较直率,而中国的音乐表现方式则更注重其间接性和寓意性。

文化背景对音乐艺术的影响在音乐创作、表现和传承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总结来看,中西方音乐的审美差异在艺术歌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音乐形式、曲调、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等方面。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音乐形式、音乐观念、音乐风格等方面。

首先,在音乐形式上,中西方音乐存在明显差异。

在西方音乐中,乐曲的形式通常以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等较为规范的形式为主,乐曲结构较为严谨,音乐内容以和声为基础,追求对称、完美的结构。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较为注重的是以曲调为中心的民族音乐形式,而非对称结构,赋予了乐曲自由流动、富有变化的特点。

其次,在音乐观念上,中西方音乐文化也有差异。

西方音乐注重的是音乐作品本身的表现力和结构性,追求音乐的艺术小说性。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强调音乐与诗词、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艺术演出。

此外,在音乐风格上,中西方音乐文化也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音乐的风格多元化,有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多种不同风格,每种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而中国传统音乐则主要分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等不同类型,各种音乐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最后,中西方音乐文化在演奏技巧和乐器选择上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音乐中,乐器的种类较为丰富,涵盖了弦乐器、管乐器、键盘乐器等多种类型,演奏技巧相对较为复杂。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笛子、琵琶、古筝等传统乐器的使用较为广泛,演奏技巧注重于演奏者的技法和情感的表达。

总之,中西方音乐文化在形式、观念、风格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音乐强调结构、个体表达,追求技巧和音乐的创造性;而中国传统音乐则注重整体性、集体表达,强调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追求音乐的自然流露和情感表达。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使得两种音乐形式在风格、创作手法和表现方式上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丰富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

中西音乐文化作为世界上两大重要音乐文化体系,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发展特色。

虽然中西音乐文化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和创作风格,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异同。

一、发展历史的异同中西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有着很大的区别。

西方音乐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音乐实践,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浪漫等不同时期的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方音乐。

相比之下,中华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古代华夏文明。

中国古代的音乐实践受到了儒家、道家、佛教等不同思想流派的影响,形成了与西方音乐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从此,中西音乐文化的区别也从根本上体现出来。

二、创作理念的异同中西音乐文化在创作理念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西方音乐追求个性化的创作,注重音乐作品表达个人情感和意念。

而中华音乐注重表现集体的整体情感,强调和谐和平衡。

中西音乐在创作方式上也有所不同,西方音乐追求和声、节奏和曲式的多样性,注重音乐表现力的展现。

而中华音乐则强调音乐旋律、乐器演奏和音乐形象的传达。

三、音乐形式的异同中西音乐在音乐形式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音乐以交响乐、歌剧、协奏曲等大型音乐形式为主,以管弦乐队为核心,追求音乐的宏大和浩瀚。

相比之下,中华音乐则更注重小型音乐形式,例如曲子和曲调,注重音乐的细腻和内敛。

此外,中华音乐中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如古筝、琵琶和二胡等独特的乐器演奏风格也与西方音乐有明显的区别。

四、技巧手法的异同中西音乐的技巧手法也有所差异。

西方音乐注重和声和多声部的运用,强调和谐音程和音符的组合。

而中华音乐则侧重于音律的运用和音色的表现,注重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变化。

另外,西方音乐注重对乐谱的准确演奏,对音乐的精确度有更高要求;而中华音乐更注重音乐的即兴创作和演奏者的情感表达。

五、文化背景的异同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也与两种文化背景有关。

西方音乐文化受到了希腊哲学、基督教文化和现代理性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的感知和表达。

中外流行音乐鉴赏分析

中外流行音乐鉴赏分析

中外流行音乐鉴赏分析引言:音乐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跨越国界、文化、语言的差异,以其独特的方式感染和触动人们的心灵。

中外流行音乐作为当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全球范围内的听众。

本文将分析中外流行音乐的鉴赏,探讨其特点与魅力,并对其在当代音乐文化中的影响进行思考。

一、中外流行音乐的特点1.多样性:中外流行音乐在类型和风格上呈现出多样性。

无论是摇滚、流行、嘻哈还是电子乐,都有其独特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例如,中外流行音乐在编曲、节奏、歌词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展现出其丰富多样的艺术魅力。

2.融合性:中外流行音乐具有融合不同文化和音乐风格的特点。

其中,西方乐器和流行曲风对于中外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中外流行音乐也融入了传统音乐和民族元素,使得其更具独特性和魅力。

3.富有情感:中外流行音乐以其真实、直接的表达方式打动人心。

歌手通过歌曲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使得听众可以与之产生共鸣。

例如,一些情歌以其深情款款、动人心弦的旋律和歌词,使得人们在体验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了爱、喜悦和悲伤等情感。

4.反映时代:中外流行音乐反映了当代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变化。

无论是歌曲的主题、歌词还是音乐视频的表现形式,都展现了对社会现象、个人体验和情感状态的记录和反思。

例如,一些流行歌曲通过歌词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鼓励人们追求梦想和快乐。

二、中外流行音乐的魅力1.情感共鸣:中外流行音乐以其真实、直接的表达方式触动人心,使人们能够与歌曲内涵中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通过歌词、旋律和演唱者的表演,中外流行音乐成功地激发了听众的情感体验,让人们有机会通过音乐来释放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2.文化认同:中外流行音乐作为具有强烈文化认同的音乐形式,吸引着全球范围内的听众。

无论是中文歌曲还是英文歌曲,中外流行音乐通过具体的语言、旋律和文化元素,将听众带入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提供了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的机会。

试论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

试论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

试论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就是指中国的音乐文化与西方的音乐文化之间的异同。

中西文化历史悠久,各自都具有深远的文化积淀和重要意义,所以对其音乐文化也同样具有独特的精髓,这是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所在。

从理论上讲,无论是中国传统音乐还是西方音乐,都是建立在保存一定的和弦规律的基础上的。

而在这基础之上,中国传统音乐更强调古典音乐技巧的表现,把节奏、和音和旋律结合得更为和谐统一,追求表现力更强,在古典范畴内,更多的情况下会把节奏和旋律有机地结合;而西方音乐则大部分是追求民谣音乐,强调歌词及精细语言内涵,把内涵与表现更多在同一个水平线上,音乐中节奏和旋律更多是属于半强表表现,着重情绪变化,更具有直观的感染力。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更跨越时间,以史前的原始音乐以及古老的音乐考古发掘为例,它的发展起源可以追溯到华夏文明的祖先,是多元文化的混合发展,从不同的文化底蕴中凝练出来不断发展进化的精髓;而西方音乐较为近期,经过古典、浪漫、自由和现代乐派的发展,受到历史洪流影响,更尤其是由近代技术加强对音乐制作和表演技术的帮助,发展中更多地具有现代朝气,用准确的记谱创作及表演出来的艺术,也是有着很强的表现力的。

最后,中国的传统音乐更注重抒情、诗情、意境的表达,追求宁静美感,特别是中国传统绘画、书法以及诗歌作为一种“和谐文化”,对音乐也有着帮助,有着自然、宁静、淡雅的特色,反映出中国文化乃至国家文化的深刻内涵;而西方音乐强调流行元素,更一般具有活泼、爆炒的特点,更多的情况下注重节奏的变化,更多的场景用来特定的场景表现。

总的来说,虽然中西音乐文化起源于不同的文化底蕴,从理论、结构、艺术上等等方面有着鲜明的对比,但它们仍然有着相互之间的共性,以及相互补充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西摇滚音乐的特点和差异篇一:音乐鉴赏———浅谈摇滚乐浅谈摇滚乐摇滚乐是我最喜爱的一种音乐类型。

它起源于1940年代末期的美国,1950年代早期开始流行,迅速风靡全球。

摇滚乐以其灵活大胆的表现形式和富有激情的音乐节奏表达情感,受到了全世界年轻人的喜爱。

一、摇滚乐的发展早期摇滚的音乐来源非常广泛,主要的包括布鲁斯、R&b、和乡村音乐,其它还有福音音乐、传统的流行乐、爵士、以及民间音乐。

所有的这些影响加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简单的以布鲁斯为基础的歌曲结构,它是快速的、适于跳舞的、而且容易让人记住的。

60年代,由Thebeatles 开始一群英国乐团在一瞬间打进了美国市场,即“第一次英伦入侵”。

但在60年代末美国乐团又再次主领大局,那就是以Jimmorrison、Jimihendrix及JanisJoplin引领而起的迷幻摇滚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摇滚乐,在迷幻摇滚势微后,随即迈入风光的摇滚年代。

经由60年代的铺陈,遂使70年代的摇滚曲风丰富至极,由Davidbowie引领而起的华丽摇滚就是在70初崛起的,此外为了不囿于既有的摇滚类型,前卫摇滚、古典摇滚和艺术摇滚也随即而起并成为当时乐界的新像,既而爵士摇滚亦逐渐扬名。

庞克摇滚风靡一时,但仍不长命。

80年代,除了蓝领摇滚、流行摇滚和融合雷鬼曲风的摇滚外,要能闯出一片天就得以技巧取胜,所以一些强调速弹和速度的摇滚遂应运而生,而他们引起的风潮亦不容小觑,至今速金仍然有广大的听众。

90年代,接着90年代初期引领摇滚潮流的即是西雅图之声油渍摇滚,但随即被充满电子音乐的英伦摇滚所淹没,而因这些来自英国各地的乐团很快的征服新一代的摇滚迷,故将之称为第二次英伦入侵。

此外90年代末期带有庞克风或充满电音的的一些另类摇滚也虏获相当多的歌迷。

或许摇滚风潮不在,承如麦克阿瑟所言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但摇滚新血不断产生,电音、工业、嘻哈,或许摇滚曲风已不若以往,但至少是另一种摇滚形态的延续。

二、分类及简介1、punk(朋克)朋克摇滚是最原始的摇滚乐——由一个简单悦耳的主旋律和三个和弦组成。

其变化在于朋克摇滚将过去的旧式摇滚演奏得更快速更激昂。

2、metal(金属)主要有重金属,另类金属,前卫金属等。

heavymetal(重金属):在众多摇滚的类型中,重金属是在音量,男子气概和戏剧化风格上最为极端的。

在重金属声音的体裁上有很多的变种,但是他们都通过在喧吵的效果,失真吉他的演奏(通常演奏重复段)和简单,重击旋律上尽量取得共识。

另类金属:在其初始期,另类金属以相对于那些可直接分类音乐的不同寻常的敏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重金属是这种音乐的核心,所以他们主要的乐迷都是些喜欢重型吉他摇滚的人。

另类金属开始成为90年代重金属中最流行的风格。

前卫金属:前卫金属将金属乐的打击,音量,和侵略元素与前卫摇滚的宏伟的伪古典的张扬相混合。

3、蓝调很多早期的摇滚是基于蓝调的,但是直到60年代后期,蓝调摇滚仍没有完全发展为一种被认可的流派。

蓝调摇滚着重于两种明确的特征---传统的三和弦蓝调歌曲和乐器的即席创作。

结合了小型爵士乐队和摇滚不断扩大的喧闹特点。

4、山地摇滚一种将乡村音乐中的弦乐音响与“节奏与布鲁斯”音乐的曲式结构和歌词风格揉为一体的白人摇滚乐形式。

流行于50年代中后期。

其特征为:主奏电吉他音响丰满而略带鼻音,低音提琴以手掌击弦,奏出活跃的低音线条,节奏吉他刮奏出清晰的节奏型,不时加入一些简单的打击乐节奏。

(摇滚类型众多,就不一一介绍了)三、著名乐队Thebeatles(披头士),thegazette,LedZeppelin(齐柏林飞艇),nirvana(涅槃),Queen(皇后),TheRollingstones(滚石),TheDoors(大门),Thewho(谁人),Thebeachboys(沙滩男孩),aerosmith(空中铁匠)等。

中国大陆地区著名的摇滚乐队有黑豹、后海大鲨鱼、反光镜、超载、轮回、指南针、热血乐队、红色部队、圣金乐队、麦田守望者、二手玫瑰等。

香港地区有beYonD、浮士绘、太极等等。

台湾地区有五月天,信乐团等等。

在中国摇滚界中被公认为“摇滚之父”的是崔健黄家驹。

著名的摇滚音乐人有窦唯、张楚、许巍、郑钧、汪峰、王勇、庾澄庆等。

四、艺术特点1.摇滚乐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2.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势,与他们的逆反心理相适应;3、着重于情感的宣泄。

摇滚的精髓在于态度。

把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不带掩饰。

摇滚就是把原始的生命力炸出汽油,然后用它来浇灭灵魂的熊熊烈火。

说到听摇滚,人们立即就想到会场上疯狂的听众与同样疯狂的乐手。

诚然,优秀的表现力与表演性让摇滚更具非凡的感染力。

但是,人们越来越注重那会场的氛围,疯狂加花的架子鼓与超强震撼的吉他solo,反而忽略了摇滚本身的涵义。

你也可以拿摇滚当流行音乐来欣赏,但是摇滚有着更实质的内在等着你去发现并且爱上他。

这就是摇滚本身想要表达的意思,“摇滚不仅是一种音乐形态,实际上它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哲学’”。

有些人是把摇滚乐作为工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人如果不拿摇滚作为工具也会拿起另一种工具,因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内心的感触很丰富,时常有骨鲠于喉一吐为快的生理瓜。

这种人不仅是摇滚乐中的英雄,也是人类中的杰出者。

另一些人则是以音乐为重。

他们喜欢这种音乐超过了其他任何音乐形式。

他们不强调作品的思想性而强调音乐必须成其为音乐。

他们好像血液城面就需要这种音乐,必须每天在这种音乐是里浸泡着、吸吮着,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他们大多才华横溢,对音乐的执著令人感佩。

还有一些人颇有赶时髦的嫌疑,他们的作品没有内容,思想性和音乐性都很差。

我宁愿认为他们现在的生活感受还不清晰,音乐风格还没有建立,也不想指责他们在用赝品和垃圾来欺世盗名。

摇滚是有内涵的,至少绝大多数都有而且可以被人所理解,而摇滚本身的表现力又可以让摇滚更容易被理解,这就是所谓的摇滚的真实的表达性,也是不同于已完全商业产量化的流行乐之处。

“合格”的“摇滚”歌手都把自己的灵魂与作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所以,世界上能有如此大量而类型丰富的优秀的摇滚作品!想要真正的理解并喜爱它,了解摇滚要表达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别,就算不对所有的摇滚作品,仅仅对自己非常喜爱的数个作品能够了解也是很好的。

篇二:论中国的摇滚音乐论中国的摇滚音乐“摇滚”作为一现时代的音乐术语,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在中国,由于摇滚那种强烈的理想主义、极力表达自己、标榜自己个性的特点,使得摇滚乐在中国经历过短暂的火爆之后就开始沉寂,尤其是后来“朋克”摇滚的出现,更是让大多数人都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摇滚乐。

而我的观点则是希望人们能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摇滚乐,了解摇滚文化,感受摇滚精神。

让更多的人热爱摇滚乐,并支持摇滚音乐的发展。

摇滚乐简称RocK,是美国黑人音乐和白人音乐的结合体。

主要以黑人的节奏布鲁斯为主,在此基础上吸收了白人的乡村音乐发展而来的一种音乐形式。

是一种非常喧闹的、节奏强烈的、在短小的歌曲基础上进行发挥的富有动力性的舞蹈音乐。

摇滚乐最早起源于西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生根、发芽,发展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经历了萌芽、繁荣、爆炸、沉寂的一个过程。

80年代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人们的思想、心理、性趣、爱好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当时刚刚结束文革枷锁的中国文艺界空前的活跃起来,整个社会都充斥着一种“解放”的声音,中国的摇滚乐也就应和着这种冲破一切束缚的节拍顺势而生!这个时候的摇滚乐,是中国青年渴望恢复人的价值的呐喊,是一种思想的启蒙。

当时,许多年轻人为了心中的摇滚乐,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价值,放弃了原有的事业,他们饥饿、流浪、贫穷,却背负着“解放”跃上了一个精神的巅峰。

中国摇滚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反传统的工具、反抗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文化霸权的音乐。

在进入主流市场时间不长就被认为在形式和音质上与粤语流行歌曲相似。

虽然后来又有另类摇滚的出现,但中国摇滚的大势已去,中国的大部分摇滚-1-乐迷也都不再抱有幻想,加上主流传媒的长期刻意忽视,演出审批的重重困难,物质时代的理想虚无主义等因素使得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摇滚乐渐渐处于艰难生存的地下状态。

但由于摇滚乐简单、有力、直白的特点,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

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式,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相适应。

摇滚乐歌唱的题材,也与青少年所关心的问题密切相关,让当时的青少年人群很容易就在摇滚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所以摇滚乐在中国青年人群中还是轻易的占有了一席之地。

然而摇滚乐在中国生长的土壤一直是狭小而贫瘠的。

从诞生开始就以地下形态曲折生存,虽然后来也曾迎来了属于它的的春天,但是始终未曾改变中国摇滚乐恶劣的生存环境。

可能中国的摇滚乐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它的成长之路是非一般的艰辛,它的成长之路坎坷崎岖,或许是因为生不逢时吧,摇滚在中国除了中国“摇滚乐之父”崔健真的引起一阵摇滚热之外,其他人就很少出现像崔健那时的摇滚狂潮了。

我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摇滚乐在中国的发展一开始就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从一开始就有些照搬英美摇滚乐的东西。

摇滚的特点:离经叛道、我行我素、反抗主流文化、声讨政治权威,是把最真实的情感毫不加掩饰的表达出来。

而这在中国这个由正统文化引领的国家里,尤其是声讨政治权威这样的音乐在中国的舞台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这样的摇滚文化并不适合中国,也并不是中国的摇滚大众需要的文化。

第二,缺少专业的摇滚人才,乐手个人的音乐素质修养不够。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摇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