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赠汪伦》

赠汪伦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赠汪伦》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识记生字;通过图文对照,识记“舟”,并学会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并大量积累送别诗。
教学重点:学会吟诵古诗,积累送别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模式:导、学、议、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1、谈话导入师: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教室里坐的老师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有朋友远方来——不亦乐乎,和朋友们打个招呼吧!师:中华古诗文字字珠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以诗会友,在诗歌的殿堂里尽情遨游,我们诵之、吟之、歌之、舞之。
(师吟诵《望庐山瀑布》)师: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出示李白图)李白生活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他的诗豪迈奔放,飘逸洒脱,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诗仙”。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识记生字;通过图文对照,识记“舟”,并学会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大量积累送别诗。
二、学、议1、出示自学提示师:孩子们,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16页,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自学提示)自由朗读古诗两遍,读准字音。
2、议(1)师:争争就能行,试试就能赢。
谁来试着朗读一遍?(指名读)(2)师:这首诗中有一个看似简单却容易读错的字,是什么字?(出示“舟”)老师这儿有一张图片能帮你准确地记住这个字。
(出示象形文字图片,师讲解每一笔像什么)(3)师:中国汉字中很多象形字都能望文生义,以后我们再见到“舟”,你的脑海中一定能出现小船的样子。
下面我们把“舟”字送到田字格中吧!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
第一笔是“短撇”,从竖中线上起笔;第二笔是“竖撇”,要先竖后撇,在“短撇”的下方起笔;第三笔“横折钩”横要上扬,折的时候要注意顿笔;后三笔的笔顺是“点、横、点”,要按照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来书写。
第8课 古诗两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yì céng lóu
一层 楼
yī kào
依靠
yù qióng
欲穷
liú rù
流入
gèng shàng
更上
课文详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
图解结构
登鹳雀楼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8课 古诗两首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资料宝袋
王之涣:字季陵,晋阳人,唐代著名诗 人。他描写边疆风光的作品很有特色。 诗以《凉州词》和《登鹳雀楼》最有名 。
预习检查
1、流利、熟练、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会认、会写生字。
字词乐园
guàn què lóu
鹳雀楼
qiān lǐ mù
拓展提升
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古诗。
心灵感悟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 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在丰富语言积累 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
随堂练习
lú pù
望庐山瀑布
lú pù
望庐山瀑布
李白
zǐ yān
日照香炉生紫烟,
yáo
遥看瀑布挂前川。
chǐ
飞流直下三千尺,
白 日 / 依 山 尽, 黄 河 / 入 海 流。 欲 穷 / 千 里 目, 更 上 / 一 层 楼。
概括பைடு நூலகம்题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以豪迈的气概,描绘了万里 山河雄浑的景象,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哲 理,表达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古诗两首》

02 赠汪伦
趣味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 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 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 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 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 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 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 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 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 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 踏歌相送, 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赠汪伦》这首 诗。
PART 02
赠汪伦
02 赠汪伦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 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 移居中亚。出生于中亚碎叶成(今哈萨克斯坦 托克马克附近,唐朝时归中国管辖)唐代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山河、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 人有深远的影响。
年轻的时候
年老的时候
(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才回到家乡。
儿童相见不相识
小孩
认识
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
没有什么改变
乡音无改鬓毛衰
家乡的口音
耳边的头发花白稀少了
(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可是 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哪里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01 回乡偶书
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01 回乡偶书
ǒu 偶然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课文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望庐
山瀑布》)课文原文及赏析
《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两首古诗,下面我将给出这两首诗的原文及赏析。
《登鹳雀楼》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太阳依山落下,黄河滚滚流入大海的壮阔景象,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也寓言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高的哲理。
《望庐山瀑布》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自然的魅力。
前两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绘了阳光照射在香炉峰上,产生的紫色烟雾和远处的瀑布景象,意境幽远。
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生动描绘了瀑布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用语生动,想象丰富。
两首诗均以其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哲理,给学生们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和人生启示。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1、《秋天的图画》秋天的图画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2、《黄山奇石》黄山奇石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子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3、《植物妈妈有办法》植物妈妈有办法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古诗两首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杜牧远上寒上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一株紫丁香》一株紫丁香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登鹳雀楼与望庐山瀑布
赏析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的课本教材主要包括两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佳作。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并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而是用宏大的气势,结合特殊的景物来烘托自己的心情;后两句即景生情,将眼前所观之景与自己的胸怀联系在一起,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全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描绘壮丽的瀑布景象的诗。
作者李白通过描绘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看瀑布挂在前川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此诗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视觉感和空间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瀑布的壮美和磅礴。
这些古诗是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课本教材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册)

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游哇游。
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看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
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晴,披着绿衣裳。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游哇游。
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
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第2课我是什么我会变。
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
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人们叫我“云”。
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无数小水滴。
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
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沖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课文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分别是《回乡偶书》和《赠汪伦》。
店铺在此整理了⼆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离家⽼⼤回, 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李⽩ 李百乘⾈将欲⾏,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教学设计 【教学⽬的】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
【教具准备】 ⽣字卡⽚。
【教学⽬的】 第⼀课时 ⼀、看图激趣,揭⽰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在⼲什么?他们之间发⽣了⼀件什么事? 3、揭⽰课题:有⼀个叫贺知章的⼈,他很⼩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了才回来,这⾸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
(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 ⼆、初读课⽂,认记⽣字 1、⾃由读课⽂,⽤“□”标出⽣字,注意要读准字⾳,读通顺。
2、出⽰⽣字卡⽚,学⽣⾃由观察⽣字,为喜欢的⽣字组词。
3、抽⽣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个⽣字的⾳,学⽣从卡⽚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了解诗歌⼤意 1、⾃由读课⽂,圈出不理解的地⽅。
2、⼩组合作学习,通过读⽂,看图,理解诗词⼤意。
(教师适当点拨) 鬓⽑衰:头发都⽩了。
3、教师范读,学⽣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
4、抽⽣说说。
5、⽣根据理解⾃由读课⽂。
四、试背课⽂ 1、⽼师叙述诗意,学⽣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互背古诗。
3、抽⽣背、齐背古诗。
第⼆课时 ⼀、指导看图,揭⽰课题 1、出⽰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分感动,写下这⾸《赠汪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理念】 整节课以朗读古诗为主线:先读准、读通古诗;再读懂 诗意,利用“画一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领 会古诗的意境;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安排】
一、“赛诗”导入
1.激发兴趣: 老师听说,咱们班有一大批小诗人,今天可要好好赛一 赛,看看究竟谁能称得上是小诗人。
杜牧: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 文集》共二十卷, 他的诗豪放、 旷达。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 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写秋天的诗: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灞上秋居 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循序渐进突破古诗教学。
四、教学设计检测
1.《赠刘景文》和《山行》写的都是( )的景色,我是 从( )、( )看出来的。
2.秋天( )、( )都凋谢了,但是枝头有( )、( ), 还有满山美丽的( ),所以诗人还是觉得秋天非常的美丽。
3.请你回家后收集有关于秋天的古诗,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小资料袋】
苏轼: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 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2.活动板块二: 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一读两首古诗,注意正音。
(重点:擎、犹、景、径。)设计意图:很多小朋友在上课前就已经将古诗背得滚瓜 烂熟了,但是仔细一听就会发现很多字都背错了,所以还是
很有必要让他们借助拼音再读一读,同桌相互查一查,再指 名读帮助正音。
二、读画结合,理解古诗
1.活动板块一:
想一想这两首古诗写的都是什么季节呢?你是从哪里看 出来的?
⑴ 开始“赛诗”,评出小诗人。
⑵ 导入: 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的大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两位大诗人所写的古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 以前所学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
二、初读古诗
1.活动板块一:
⑴ 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⑵ 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⑵ 我们来当小画家: 现在我们要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美丽的画,想一想:画中 除了有橙子、橘子,还应该画上些什么呢?请小组合作,一
起到古诗中去找一找。
⑶ 小组汇报,老师做画。
① 指名汇报,根据汇报,完成整幅画。
② 在画图的过程中理解:
荷尽、擎雨盖、残、傲霜枝。
3.活动板块三:
指导朗读。
⑴ 体会诗人的心境:
(重点抓住:橙黄橘绿、枫林。)
2.活动板块二:: 我国宋朝有位大诗人,名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 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 学问渊博,诗又写的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 常高兴,就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你知道他写的是哪首诗 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 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诗人满眼看到的都是百花凋零的景象,他的心情是不是 很糟糕呢?为什么?
(感受到硕果累累的喜悦。)
⑵ 指导朗读:
你觉得古诗该怎么读呢?
(试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设计意图:相对于枯燥的古诗来说,图画就显得有趣多 了。通过读古诗,找一找,画一画,涂涂色,师生通过反复 读古诗,共同完成这幅画。变枯燥为趣味,学生上着觉得有 意思多了。
三、学法迁移,学习古诗
1.活动板块一:
总结学法:
⑴ 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第一首古诗的?
⑵ 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指导读。
2.活动板块二:
用这种方法学习《山行》 。
⑴ 小组合作学习,汇报:
上台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怎么画的?为什么这么画?齐 读古诗。
⑵ 理解:
石径斜、白云生处、霜叶红于二月花。
设计意图:刚刚用这种方法学了第一首古诗,紧接着让 学生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迁移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