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爱的人间》教学设计湘艺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六课爱的人间湘艺版

爱的人间教学目标1.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爱的人间》2. 能从中感受歌曲丰富的情感内涵,并能借助手语体会聋哑儿童的心声。
3. 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
教学重点1.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体验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难点准确演唱歌曲中出现的弱起、附点、休止符等节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铃儿响叮当》二、导入1.首先,老师想和同学们来做个小游戏。
请同学们站到前面来,闭上眼睛跟着音乐走回自己的座位。
并想一想,如果有一天你的生活中再也看不到任何的事物,你会有什么感受?2.请同学们说说刚才的感受。
(没有了光明,感到孤独、恐惧)那同学们觉得眼睛对我们重要吗?(重要)师总结:在我们的周围,就有着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双目失明,无法用眼睛感知这个美丽的世界,生活在孤独黑暗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全凭耳朵来听辨,全靠双手来摸索。
在我们中国,视力残疾儿童就有六万多人,他们被称为“盲童”。
盲童的眼睛虽然看不到,可是他们却和我们一样的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三、欣赏歌曲——爱的体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老师特意为盲童所作的歌曲《爱的人间》。
1.听完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情感体验?刚刚很多同学说到了一个词:温暖。
是啊,正是那许许多多的爱让盲童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色彩与温暖,感受到了这充满爱的人间。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爱的人间》。
2.引导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我们再听一遍,请同学们思考:听听歌词相同的部分,旋律是不是一样呢?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哪个部分的情绪显得比较激动呢?第一部分(1~8小节):情绪温馨而甜美。
第二部分(9~17小节):情绪激动,充满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18~29小节):给人以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宁静感。
最后四小节是补充终止,仿佛在细细回味美好世界甜蜜滋味。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爱的人间》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爱的人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的人间》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歌曲,歌词充满了对人间美好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
歌曲的旋律优美,节奏感强,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逐渐提高。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情感表达还不够到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爱的人间》的词曲,能够熟练演唱。
2.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唱准。
2.歌曲的情感表达,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表达出歌曲的美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主题,感受歌曲情感。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音频:歌曲《爱的人间》2.教学PPT:歌曲歌词、图片等3.乐器:钢琴、吉他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爱的人间》,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歌曲歌词,让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弹奏乐器,学生跟随演唱歌曲。
重点关注学生对高音部分的掌握,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唱准音调。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教师指导改进。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歌曲的理解,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录制视频,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板书关键词,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上册《(演唱)爱的人间》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3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上册《(演唱)爱的人间》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爱的人间》歌曲的教学,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感受人间真爱,表达对他人的关爱。
2、情感目标: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
通过听、唱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爱护的美好感情,懂得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人生,表达对身边亲友、师长、残疾人等的理解和关爱。
3、技能目标:
a、能唱好歌曲中的弱起、附点,休止等节奏;
b、能给歌曲《爱的人间》划分乐段,并了解ABA’三段体曲式结构
c、能以情带声,深情演唱歌曲《爱的人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感悟体验“爱”的主题,抒发爱的情怀。
教学难点: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弱起、附点、休止符等节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今天上课前,老师想先向同学们介绍一群小伙伴儿,这些同学和我们在座的同学“一样又不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等我们认识后你就知道了,那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他们好吗?
观看PPT“盲童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出来这些孩子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他们都是盲童,失去光明的孩子,他们看不见蓝天白云、看不见鲜花美景。
师:但他们又和我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生:和我们同龄,和我们一样喜欢鲜花、热爱生活,和我们一样对生活、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向往
(二)新课教学。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爱在人间-范唱》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爱在人间-范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在人间-范唱》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温暖、感人的旋律,歌颂了人间的大爱。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歌曲的学习,还包括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情感表达有一定的理解。
但他们在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爱在人间-范唱》,并能流畅地演唱。
2.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感受音乐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4.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部分。
2.对歌曲主题思想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范唱,让学生跟随演唱。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4.创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创作音乐,展示自己的才华。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图片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素材:相关音乐作品、故事、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温暖人心的歌曲,如《爱的奉献》,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歌曲《爱在人间-范唱》。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同时,教师讲解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部分,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难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音和节奏。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创作,如改变歌词、添加伴奏等。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爱的人间》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爱的人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爱的人间》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人间大爱的主题,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和美好。
教材中对该歌曲的分析如下:1.歌曲结构:歌曲为单二部曲式,分为两个乐段。
第一乐段以温馨的旋律描绘了人间美好的景象,第二乐段以激昂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歌曲主题:歌曲以“爱的人间”为主题,传递了人与人之间关爱、互助、共赢的理念,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歌曲风格:歌曲旋律优美、抒情,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演唱和感受。
4.歌曲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爱的人间》,使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音乐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
但部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审美鉴赏能力仍有待提高。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爱的人间》,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间大爱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爱的人间》,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以及情感的到位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演示乐谱,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歌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爱的人间》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2.新课教学:讲解歌曲的乐理知识,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
3.练习演唱:分组练习,教师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情感教育:讨论歌曲主题,引导学生感受人间大爱的美好。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上册《(演唱)爱的人间》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1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上册《(演唱)爱的人间》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爱的人间》
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在演唱中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
2、关注弱势群体,通过听、唱、看、动等音乐活动来表达对身边亲人、残疾人的理解和关爱。
教学重点:歌曲情感的处理。
教学难点: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弱起小节以及附点和休止符和节奏的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与钢琴和贴纸、树、花草、鸽子、小女孩没有眼睛图案。
教学方法:聆听法、听唱法、讨论法、创编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排队进教室。
播放音乐《爱的人间》
二、欣赏导入
1、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播放图片和背景音乐,看了以后说说大家的感受?(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这是她撰写的著作,这是她描绘的油画,栩栩如生,令人敬佩。
谁来谈谈你对张海迪的了解?
我们接着看下去这——就是震撼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舞蹈!千手观音)
看了这些身残志不残的英雄姐姐哥哥们我们这么健康的人还有什么困难可怕
吗?
出示歌曲《爱的人间》
三、学唱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都是身体上的残疾人。
但他们的生活依然多姿多彩,因为,。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爱在人间-伴奏》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爱在人间-伴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在人间-伴奏》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展现了人间爱的主题,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抒情为主,第二部分以激情为主,整首歌曲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教学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通过音乐体验爱的情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的情感体验上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伴奏的认知和运用还较浅显,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歌曲《爱在人间-伴奏》。
2.能够理解歌曲的主题,感受歌曲的情感。
3.能够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的美感。
4.能够合作完成歌曲的伴奏,提高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2.歌曲的情感表达,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歌词的意境。
3.歌曲的伴奏部分,需要学生学会合作演奏。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练习法:学生反复练习,提高演唱和伴奏能力。
4.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歌曲的伴奏。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音乐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伴奏。
3.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教学和伴奏。
4.练习册:供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爱在人间-伴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反复演唱歌曲。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歌曲的伴奏,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改编歌曲、创作伴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爱的人间》教案湘艺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爱的人间》教案湘艺版第一篇:六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爱的人间》教案湘艺版爱的人间教学内容:《爱的人间》,听赏《在银色的月光下》设计思路:《爱的人间》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歌。
歌曲以亲切委婉的曲调、深沉的情感,刻画出盲人心中的美好世界。
在设计教案时,我以“爱”为主线,通过“爱的呼唤”、“爱的体验”、“爱的升华”、“爱的奉献”等内容层层推进,整节课融听、唱、看、动于一体,寓爱的情感教育于生动的音乐教学之中,意图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爱的主题。
教学目标:1、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歌曲,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
2、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
教学重点: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通过听、朗诵、唱、动的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难点: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1、视频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图(让学生感受拥有一双明眸,可以看尽世间美好景物的幸福)2、情境体验,闭目感受盲人的生活世界。
(体验盲人生活的黑暗、无助,与自己形成对比,让学生萌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与责任心,从而引出歌曲《爱的人间》)三、新歌教学(一)介绍歌曲曲作者及歌曲背景(让学生对作者和作品都有所了解)(二)反复聆听歌曲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通过听录音范唱,感知歌曲的拍号、速度、情绪,感受盲童的内心世界)2、朗读歌词(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中,感受歌词的美,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
)3、教师范唱,学生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通过反复听赏,感知相似乐段的不同之处,感受歌曲各部分不同的演唱情绪)(三)学唱歌曲1、随琴齐唱,找出难点。
2、解决难点(采用划拍法、画线条法、教师范唱法、跟琴模唱法、手语代替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感受歌曲旋律)3、歌曲处理,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的人间
教学内容:《爱的人间》,听赏《在银色的月光下》
设计思路:《爱的人间》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歌。
歌曲以亲切委婉的曲调、深沉的情感,刻画出盲人心中的美好世界。
在设计教案时,我以“爱”为主线,通过“爱的呼唤”、“爱的体验”、“爱的升华”、“爱的奉献”等内容层层推进,整节课融听、唱、看、动于一体,寓爱的情感教育于生动的音乐教学之中,意图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爱的主题。
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歌曲,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
2、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
教学重点: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通过听、朗诵、唱、动的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难点: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视频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图(让学生感受拥有一双明眸,可以看尽世间美好景物的幸福)
2、情境体验,闭目感受盲人的生活世界。
(体验盲人生活的黑暗、无助,与自己形成对比,让学生萌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与责任心,从而引出歌曲《爱的人间》)
三、新歌教学
(一)介绍歌曲曲作者及歌曲背景
(让学生对作者和作品都有所了解)
(二)反复聆听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通过听录音范唱,感知歌曲的拍号、速度、情绪,感受盲童的内心世界)
2、朗读歌词
(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中,感受歌词的美,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
)
3、教师范唱,学生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通过反复听赏,感知相似乐段的不同之处,感受歌曲各部分不同的演唱情绪)
(三)学唱歌曲
1、随琴齐唱,找出难点。
2、解决难点
(采用划拍法、画线条法、教师范唱法、跟琴模唱法、手语代替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感受歌曲旋律)
3、歌曲处理,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表现歌曲,尽情抒发学生内心的爱,提高学生合作、参与的积极性)
四、拓展
1、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片段,领略残疾人的精彩人生。
2、爱的升华—感受“人间大爱”。
3、学习手语表演《感恩的心》,让“爱的人间”到处充满“感恩的心”。
(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外史上残疾人力而获得成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残疾人积极乐观的高尚精神,做残疾人的朋友,培养学生心存感恩、关爱他人的情感,进一步感悟爱的主题,将本课推向高潮。
)
五、听赏《在银色的月光下》
六、课后延伸
教师寄语,号召学生人人争当“爱心使者”,建立“爱心日记”,记录“爱的故事”,分享“爱的喜悦”。
(让学生在成长中常怀感恩之心,将爱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