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附加题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语文试题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语文试题

二〇一二~二〇一三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网民在《中日钓鱼岛对峙jiūgě之我见》中分析:中日钓鱼岛争端开始到现在,日本政府频频挑衅,中日钓鱼岛争端将以日本tuǒxié结束!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只要穿上这种衣服,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B.“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

”C.《十三岁的际遇》选自《精神的魅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有改动。

D.早上,万里无云,风和日丽;中午,烈风猛刮,日照当头。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筹备这次活动时,全班同学出谋划策....,各抒己见。

B.爸爸从澳大利亚回来了,我高兴得喜出望外....。

C.步行街上悠扬的曲调、艳丽的鲜花,真是让人赏心悦目....。

D.随着南极科考队对南极的不断探索,开发和利用南极资源已经近在咫尺....。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9分,⑴—⑸每题1分,⑹⑺每题2分)⑴,谬以千里。

⑵晴空一鹤排云上,。

⑶,盛必虑衰。

⑷沾衣欲湿杏花雨,。

⑸不信,,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天上的街市》)⑹看吧,,,好像日本看护妇。

(《济南的冬天》)⑺古代有很多诗句蕴涵着新旧事物交替的必然规律,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5.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⑴汤姆是美国著名作家的作品《》中的主人公。

(2分)⑵作品刻画了汤姆这一人物形象,他那乐观善良、沉着勇敢、聪明睿智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个情节,来体现汤姆的“聪明睿智”。

(2分)⑶汤姆的表现中想必有你不喜欢的方面,请举一例并谈谈你的看法。

(2分)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7分)七年级(1)班举行了一次“狼”专题辩论会。

会上,老师说: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着两种民族性:一是狼性,以游牧文化为代表;一是羊性,以农耕民族为代表。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宝安区期末调研测试卷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单项技能考查(每题2分,共10分)1.C(A辍chuò、禀bǐng、芊qiān;B疏shū、忍俊不禁jīn;D畔pàn、惩chéng、差cī)2.B(A狩猎、头昏目眩;B 窗扉、分歧、训诫、呐喊、再接再厉;C 国粹、笼罩;D潦草、骇人听闻)3.D (A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贬义。

B 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多指艺术品或人工制造。

C 鼎力:大力。

大力相助。

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

)4.B 5.A二、古诗文能力考查(22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10分)6.徐:慢慢地拟:相比(各1分)7.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2分)不如比作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2分)8.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正确说法)家庭气氛。

(2分)9.有一颗童心,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去创造美好生活。

(意思对即可)(2分)(二)古诗文默写能力考查(12分)10.(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为有源头活水来(3)随风直到夜郎西(4)海日生残夜(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6)谁家新燕啄春泥断肠人在天涯开轩面场圃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1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8分)(一)文学作品阅读(19分)11.少平感到惶恐不想去润叶二叔家吃饭,少平在润叶二叔家吃了顿饱饭(2分,各1分)12.少平实际上想先躲一躲,自己吃两个黑馍再去找润叶。

他向润生撒谎是因为他不想让润生知道他的实际想法,他不好意思去二叔家蹭饭。

(3分)13.宠爱在这里的具体意思是肚子得到享受。

因为平常少平吃的都是粗粮,现在吃到白馒头显然是对肚子的一种宠爱。

2012-2013第一学期期末试题七上语文期末试题答案2013.01.06

2012-2013第一学期期末试题七上语文期末试题答案2013.01.06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23分)1.请根据提示用正楷字工整地......默写相应的诗文名句。

(共8分,每小题1分)A.江春入旧年 B.几处早莺争暖树 C.似曾相识燕归来D.问渠那得清如许 E.禅房花木深 F.惊起一滩鸥鹭G.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H.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评分意见:本题共8分。

每小题1分,句子填写正确且无错别字方可得分。

2.D评分意见:本题2分。

3.即伫嬉骇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每空1分。

4.②在句尾补上“的做法”(或“的措施”“的办法”“的行动”等均可)④删掉“防止”评分意见:本题4分,每个句子2分。

修改正确1分,符号使用恰当1分。

5. A.海明威桑提亚哥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B.示例:通过“不!你行,他马上给自己重新打起气来,你永远行!”可以看出老人的自尊自信,勇于拼搏,通过“只要我还有一点力气,我就要再试一次。

”可以看出老人坚毅顽强、永不言弃。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能分析老人“自信”与“坚毅”两个方面的特点,各占1分,能结合文章内容,得1分。

意思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18分)6.示例: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片白帆在桅杆上高悬。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意象刻画全面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7.示例:站在顺风行驶的小船上,我看到红日升起,江面上已充满春天的气息。

天空中大雁也忙着北归,可是离家在外的我啊,何时才能回到家乡啊?大雁啊,请你把我的思乡之情捎到家乡,捎给亲人吧。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用第一人称1分,能够表达出思乡之情1分。

8.迷惑通“悦”,愉快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

9. B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10.D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11.A.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B.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每小题2分。

重点词“愠”“知”翻译正确,能补充出省略的成分,且语句通顺即可得2分。

2012-2013学年上期期终七年级语文试题(有答案)

2012-2013学年上期期终七年级语文试题(有答案)

2012-2013学年上期期终七年级语文试题姓名班级得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写字,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修养。

能写一手好字,可以让人赏心悦目,称羡不已。

读下面两句诗,然后用楷书工整地抄写在方格内。

(3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啜(chuò)泣倔(jué)强泯(mǐn)灭忍禁不俊(jīn)B.濯(zhuó)洗连亘(gèn)猝(cù)然莽莽榛榛(zhēn)C.喑(yīn)哑稀疏(sū)黄晕(yùn)春华(huá)秋实D.骸(hái)骨高垣(yuán)滑稽(jī)芊芊(qiān)细草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祷告枯涸喧腾更胜一筹 B.点缀纳罕耸立可望不可既C.蹂躏峰峦崩塌一丝不苟 D.清洌惊惶笼罩历历在目4.下列词语使用不得当的一项是()(3分)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样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5.古诗文默写(共10分)(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

(《童趣》沈复)(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则)(3)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4)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引用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来形容中国当前的形势:社会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心。

(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夜雨寄北》,李商隐写下的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情景的诗句是:,。

(6)朱熹的《观书有感》诗中,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两句诗是:?。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120分钟 120分)一、积累运用(29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第1~6题。

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

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正如人们一提到皇帝时不免要说“他在会议室里”一样,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他居住的那个大城市里,生活是轻松愉快的。

每天都有许多外国人到来。

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

他们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

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chǔn 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对于自己的职位不相称;我就可以biàn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

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于是他付了许多现款给这两个骗子,好使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1.请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自称相称愚chǔn biàn别2.请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chǔn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不可救药:3.请仿照选文中划横线句子,用“既不……也不……也不……除非……”写一句话。

(2分)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2分)5.选文出自丹麦作家的《皇帝的新装》,你还读过他的哪两部童话作品?(3分)6.童话通常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请找出选文第一段中最具夸张手法的一句话,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3分)句子:作用:7.学校开展“关注动物朋友”综合实践活动,请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吧。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要求用上对偶的修辞。

七年级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

七年级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

温馨提示:本试卷满分150分,答卷时间150分钟 。

一、卷面与书写(8分)(一)卷面评估得分(6分)一档(6-5分)书写认真、规范,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二档(4-3分)书写基本认真 、工整,字迹尚清楚,卷面基本整洁 。

三档(2-0分)书写潦草,使人难以辨认,卷面很不整洁。

(二) 书写题(2分)胸有诗书气自宏,一笔好字闯天下。

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方格里。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32分)(一)给下面选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所给的拼音写汉字。

(4分)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 )( )。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 )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 )亮地响着。

(二)下列成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4分)返老还童 德高望众 花枝招展 繁弦急管玲珑赐透 多姿多采 无忧无虑 心旷神贻(三)填写教材中的古诗文名句。

(12分)(每空1分) ①、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②、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③、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④、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静沙·秋思》)⑤、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⑥、 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⑦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

”⑧晏殊《浣溪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1-6单元)

(苏教版)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1-6单元)

(苏教版)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1-6单元)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l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烙印(lào) 憧憬(chōnɡ) 阖家(hé) 谆谆教导(zhūn)B.缥缈(piāo) 镌刻(juān) 称职(chèn 赫赫英名(hè)C.绚丽(xuàn) 潺潺(chán) 陛下(bì) 锲而不舍(qì)D.头衔(xián) 子弹(dàn) 猪圈(juàn) 骇人听闻(hà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腼腆葱笼千姿百态孜孜不倦B.挑剔嘈杂情不自禁持之一恒C.妥协踌躇刨根究底感人肺腑D.摇篮粗粝谈笑风声念念有词3.选择词语依次填空最佳的一项是()(2分)花开无声,,是一种境界。

花开花落,不过须臾的昙花一现,刹那芳华。

虽然春去秋来,,红衰翠减,但不该心存遗憾,因为毕竟享受过花开。

A.落花无息花枯叶零 B. 花落无息花枯叶零C.落花无息枯花零叶 D.花落无息枯花零叶4.经典诗文默写 (6分)(1),绝胜烟柳满皇都。

(2),我言秋日胜春朝。

(3)杨花落尽子规啼,。

(4),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5)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还有各种花的香,。

5.下面一段话在表意上有多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

(4分)旅游卫视5月4日播出的一期节目遭到众多动物保护者的抗议。

在这期节目中,一只猫当作实验品从四楼抛下,以证实猫从高处摔下是否仍然安然无恙。

据相关资料显示,即使猫在下坠过程中能迅速调整体位,变为四足向下着地,但这只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仍不能完全避免不骨折和内脏破裂。

动物保护者对这种虐待动物的节目表示愤怒。

今天,旅游卫视节目中心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不再播出动物活动实验的节目,并向观众表示致歉。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2012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2份测试题(有答案)

2012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2份测试题(有答案)

2012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2份测试题(有答案)第一学期阶段性练习七年级语文A(1)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积累运用(共25分)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后面的方格内。

(4分)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chōngjǐng和理想,níng 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bì益的事情。

2、下列词语感情色彩完全一致的一组是()(3分)A、鼓动煽动鼓励鼓舞B、欢乐欢畅欢快欢欣C、揭穿揭发揭示揭露D、表扬表彰赞扬表白3、按要求写句子。

(10分)(1)分别默写1句描绘夏、冬景色的古诗词。

(4分)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3分)(3)仿仿照例句的格式补充完整句子。

例句: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

(3分)阅读文学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

4、没有语病的句子是()(4分)A、家用净水器的迅速普及正说明了人们对饮用水的质量。

B、进行技术革新以后,这个厂的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C、他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D、从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破坏环境,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5、上课铃响了,一位同学还悠悠地往教室里走,进教室后,又不紧不慢地回到座位上。

这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某某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在教室里乱追同学,老师教育了他,你看现在稳重多了,上课铃打了这么半天了,依旧能沉得住气,都不快走两步!”读完这段话,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当时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说?(4分)①言外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附加题专项练习
班级学号姓名
一、《俭啬老》
汉时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

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

管理产业,聚敛无餍,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自堂而出,随步辄①减,比②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③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④,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货财没官。

〔注:①辄zhé,就。

②比:等到。

③寻:接着。

④他说:外传。


1.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侵晨
..而起;侵:渐近。

侵晨,天刚要亮。

B.聚敛无餍.餍:(yàn)满足。

C.闭目以.授乞者;以:把,其后省略了“之”,代钱。

D.我倾家赡.君;赡:shàn,赡养。

2.判断语句翻译的正误。

(2分)
A.“恶衣蔬食”——穿破旧的衣服,以草菜为食物。

B.“或人从之求丐”——有个人跟着他,向他乞讨。

C.“自堂而出,随步辄减”——从堂屋走出,随着脚步减少(准备送给乞者的钱)
D.“货财没官”——财产没有交给官家。

3.老人给了乞者多少钱?()(2分)
4.“闭目以授乞者”中“闭目”的细节与“我倾家赡君”这样的人物语言,表现了“老人”的什么特点?(3分)
答:
二、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

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

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3殊:极、很,完全。

4攧(diān):跌。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以尾击树以.:(2)久之,蛇竟死竟.: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译:
4. 读完故事,你认为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你得到了什么人生启示?(3分)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面;食不给,啖③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④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也。

”(选自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往往,每每。

③啖;吃④谗:说人坏话。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少有大志少.:(2)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仕.: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译:
4.读完范仲淹的故事,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3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4题。

(10分)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听已.,辄默记。

已.:(2)恬若.不见若.: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译:
4.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答:
五、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4题。

(10分)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日:“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日:“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日:“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日:“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仕.于南方仕:(2)欲以.去热也以: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
4.读完这个故事,你对故事中的北人“强不知以为知”有何评价?(3分)
答:
六、附加题: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4题。

(10分)
宋,韩琦,在大名①日,有人献玉盏二只,表里无暇,绝宝也!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

置玉盏其上,酌酒对客。

一日召漕使②饮
.......。

坐客皆愕然,吏伏地待公罪。

公神将用之俄为一吏误触倒其桌玉盏俱碎
................
色不动,笑谓客曰:“凡物成毁有数。

”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坐客叹服。

[注:①大名,地名,北宋时大名府又称北京。

②漕使,管水道的官吏。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特设一桌,覆以锦衣以:(2)顾吏曰顾:
2.给文中加点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一日召漕使饮将用之俄为一吏误触倒其桌玉盏俱碎。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译:
4.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文中的韩魏公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参考答案:
一、
1.D
2.D
3.五钱
4.吝啬
二、
1.(1)以尾击树以.:用(2)久之,蛇竟死竟.:最终
2.(3分)。

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3.(2分)。

译:翻来覆去滚动跌打的样子,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捕捉制服它。

4. (3分)答:知己知彼,以自己的长处攻击对手的短处。

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

三、
1.(2分)。

(1)少.:少年(2)仕.:做官
2.(3分)。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3.(2分)。

译:老婆和孩子的食物和衣服仅仅够他们自己吃穿罢了。

4. (3分)答:围绕立志和勤奋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四、
1.(1)完(2)好像
2.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
3.儿子(读书)是这样的痴迷,为什么不让他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4.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
1.(1)做官(2)用来
2.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3.那菱是生长在水里的,却说它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是知道的。

4.故事中的北方人不懂装懂,结果闹了大笑话,做人应该谦虚,实事求是。

六、1.(1)用(2)回头看
2.一日召漕使饮|将用之|俄为一吏误触倒其桌|玉盏俱碎。

3.仆人是失手,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过呢?
4.韩魏公不怪罪碎盏之人,说明他宽宏大量,是非分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