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海水制碱

合集下载

第三节 海水制碱

第三节 海水制碱

C、Na2CO3 .NaOH. D 、NaNO3. HCl.
1、碳酸钠 (1)纯碱: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 显碱性 (2)纯碱的化学性质: ①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②盐 + 酸→ 新盐 + 新盐 ③盐(可溶) + 碱(可溶)→ 新盐 + 新 碱 ④盐(可溶)+ 盐(可溶)→ 两种新盐
2、碳酸氢钠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 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溶液显碱性 ②受热分解:
③与盐酸反应:
பைடு நூலகம்
食品
纸制品
工业制碱
玻璃制品 纺织 玻璃纤维 肥皂与洗涤剂 冶炼石油
三.碳酸氢钠: (NaHCO3)
俗名: 小苏打
酸式碳酸钠
(1)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 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溶液显碱性 ②受热分解: △ 2NaHCO3==Na2CO3+H2O +CO2↑ ③与盐酸反应: NaHCO3+HCl==NaCl+H2O +CO2↑
(3)用途:
①灭火器的原料之一;
②发酵粉的一种主要原料; ③制饮料; ④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练习
1、下列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的是: A .K2CO3 B .Ca3(PO4)2 C. K2SO4 ★ D .KCl 2、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共存的一组 是(D ) A 、HCl B 、NaCl NaCl .CuSO4. NaOH. Ba(OH)2 CaCl2 CaCl2
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 Na2CO3 + H2SO4 = Na2SO4 +H2O+CO2↑
固体溶解、 溶液变红。

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详解

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详解
•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因为在反应前和反应后都没有什么变化, 都是NH3, 只是促进CO2的溶解,故起了 媒介作用。
6.为什么采用饱和的食盐水?
目的:提高产量。
氨碱法制纯碱有哪些优缺点?
课本P44
• 优点:1.原料经济易得2.副产品氨气和二氧 化碳都可以回收循环使用,能连续生产。
氨气易溶于水,其溶液呈碱性,二氧化碳 通入水中生成碳酸,二者相遇发生中和反 应,所以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 化碳。
4.过滤之后的母液中还有没有NaHCO3?
有碳酸氢钠,而且该溶液是碳酸氢钠的饱和 溶液。
5.为什么说氨是媒介?
•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
• 缺点:1.回收氨气后,生成了没有多大用途 的氯化钙(CaCl2),且污染环境2. NaCl 利用率低。废液中还含有大量的食盐,使 得原料食盐的利用率只有约70%,这是一 个很大的损失。
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字致本,中国化学 家。撰写了《纯碱制造》。 “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 艺 。打破了当时西方国家对 制碱技术的垄断,促进了世 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使中国 人在世界化学界赢得了一席 之地!!!可谓扬眉吐 气!!!
第三节 海水“制碱”
一、氨碱法(索尔维制碱法)制纯碱
以从海水中得到的食盐为原料,如何
实现NaCl
Na2CO3的转化?
元 素 守 恒
中和反 应原理!
加C、O 去Cl
向饱和食盐水
中通入CO2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
NH3制成饱和氨盐水
CO2
石灰石
加压
氨气溶于水显碱 性,氨盐水比食 盐水更易吸收

第三节 海水“制碱”

第三节 海水“制碱”

可采取措施:
1、在低温加压条件下通入 二氧化碳
2、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 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
原因是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 强的增大,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原理是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氨水和碳酸发生中和反应。
海水“制碱”原理
饱和食盐水吸收氨气、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后,溶液中含 有Na+、Cl-、HCO32-、NH4+的离子。 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 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的溶解度小,先达到 饱和进而结晶析出。且产生的碳酸氢钠的质量比氯化铵多。
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实现了氨碱法的工业化。 这种方法能连续生产,产量大,质量高,省劳动力,成 本低廉。
信息分析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就是食盐(NaCl),我国 海岸线漫长,可采用盐田法晒制而得。原料来 源广,成本低,且和纯碱(Na2CO3)都属钠盐, 在组成上都含钠元素。
提出猜想: 食盐(NaCl)可以转化为纯碱(Na2CO3)
第三节 海水“制碱”
你知道是什么物质让这些 食品松软可口吗?
纯碱,又名苏打(soda), 化学成分是含有一定量结 晶水的碳酸钠,化学式为
Na2CO3。
西藏碱湖
碱湖
天然碱
纯碱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分布于世界各地。它们 大都蕴藏在地表碱湖和露出地表的矿床中,如非洲埃及开 罗附近的碱旱谷、美国怀俄明州西南部的天然碱矿床,欧 洲匈牙利的碱湖,都是闻名的纯碱产地。
我国内蒙古的鄂托克旗碱 湖群也很有名,在那些地方全 年下不了几场雨,一到秋天整 日整夜刮大风,冬天寒冷季节 来临后,湖水中所含的碱都结 成了冰,上面铺盖了一层碱霜。 人们把它刮取下来,就近进行 一些粗加工,制成块状,运集 到张家口和古北口,然后运往 全国各地。这就是曾经闻名全 国的“口碱”。

第三节 海水“制碱”

第三节 海水“制碱”

第三节海水“制碱”【导学探究】一、氨碱法制纯碱1.工业流程工业上以和为原料,以为媒介,采用制得纯碱。

制取的流程如下:盐水精盐水氨盐水碳酸氢钠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 +CO 2+NH 3+H 2O===NaHCO 3+NH 4Cl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

2.纯碱和碳酸氢钠的用途(1)纯碱:Na 2CO 3俗称或,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如、、、人造纤维及玻璃生产等均需大量的纯碱。

(2)碳酸氢钠:俗称,又称,是制造、、的重要原料,在医疗上,它是治疗的一种药剂。

二、纯碱的性质1.纯碱的物理性质:纯碱是一种色体,易溶于水。

2.纯碱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作用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说明其水溶液显性。

碳酸钠属于盐,但它的水溶液呈碱性,可见,盐类物质的水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

(2)与酸反应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 2CO 3+H 2SO 4===Na 2SO 4+H 2O +CO 2↑。

(3)与某些碱反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

(4)与某些盐反应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 。

3.盐的溶解性:不同盐的溶解性不同,如CaCO 3、AgCl 等溶于水,NaCl 、MgCl 2、Na 2CO 3、CuSO 4、AgNO 3等均溶于水。

常见盐的溶解性可查阅溶解性表。

钾、钠、铵盐水中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盐酸盐除去银、亚汞,硫酸钡、铅水不溶;碳酸盐大多都不溶。

4.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酸、碱、盐所电离出的之间的互换反应,生成、或的过程。

三.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与离子共存1.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复分解反应指的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第八章海水中的化学 第3节 海水“制碱”第1课时

第八章海水中的化学 第3节  海水“制碱”第1课时

化学式 俗称
碳酸钠 __N__a_2C__O_3__ 纯__碱__、__苏__打__
碳酸氢钠 __N__a_H_C__O_3___ _小__苏__打__、__酸__式__碳__酸__钠___
物理性质 _白__色__粉末,___易___溶于水 __白__色__粉末状晶体,_能__溶于水
用途
广泛用于石油精炼、__粗__盐__精 制、__硬__水__软化、人造纤维及
探究点二 纯碱的性质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纯碱与小苏打是同种物质吗?纯碱有什么化学性质?
[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
纯碱或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 主要成分,又称酸式碳酸钠。
核心二 纯碱的性质
例3 小明同学欲回收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考题:鉴别碳酸钠和 氯化钠两瓶白色固体)用剩的药品。他对其中的一瓶药品是否纯 净产生疑问,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猜想三: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4)与氯化钡 反应,向盛 有少量碳酸 钠溶液的试 管中滴加氯 化钡溶液
产生_白__色_沉__淀__ Na2CO3+Ca(OH)2 ===2NaOH+_C_a_C_O__3↓_
产生_白__色_沉__淀__ Na2CO3+BaCl2 ===2NaCl+_B_a_C_O__3↓_
[注意] 检验物质或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的方法:先加 入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然后再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看是否产生沉淀。
第三节 海水“制碱” 第1课时
问题导学
蒸馒头时常常要加入含有小苏打 的发酵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小苏打受热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够 使馒头变得疏松多孔。

第三节 海水“制碱”

第三节 海水“制碱”
问题屋: 1、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复分 解反应的发生需什么条件? 2、什么是盐?它们在水中的 溶解性如何? 3、什么是饱和溶液?如何判 断?
一、氨碱法制纯碱
Na2CO3:俗称纯碱、面碱、 口碱、苏打
原料:食盐、石灰石、水 媒介:氨
原理:在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变 成饱和的氨盐水,然后再氨盐 水中通入足量的CO2生成 NaHCO3,由于NaHCO3在该 状态下溶解度很小,呈晶体析 出,同时,NaHCO3不稳定, 受热后生成纯碱、水、二氧化 碳。
问题: 1、食盐水和氨盐水是哪种 溶液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2、工业选择生产碳酸钠的 原料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氨碱法制纯碱的工序:
盐 水
碳酸化
精制
精盐 水
吸氨
氨盐 水
碳酸 氢钠
过滤、 热解
纯 质: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
纯碱的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
化学方程式为: NaCl + NH3 + CO2 + H2O = NaHCO3 + NH4Cl 2NaHCO3 = Na2CO3 + CO2↑ + H 2O

活动天地:
用食盐制纯碱
1、向50ml浓氨水中加入足量食盐晶 体制取饱和浓氨水。 2、取饱和的氨盐水溶液,向其中通 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至产生大量 沉淀。 3、将操作2中产生的沉淀过滤,观 察滤纸上的物质。 4、将滤纸上的固体转移至坩埚中加 热至不再有水蒸气产生,停止加热, 所得固体即为碳酸钠。
问题:若用稀硫酸地替稀盐酸 进行实验,现象是否相同? 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

第三节海水“制碱”

第三节海水“制碱”

太大危害。
人体不能摄入过量的亚硝酸钠,否则0.3克~ 0.5克便能中毒,3克便能致死。中毒后症状为心率加 速,嗜睡,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痛腹 泻等,重者甚至昏迷、昏厥,常死于呼吸衰竭。
专家提醒,为避免亚硝酸钠对人体的危害,
平时要尽量少吃含有亚硝酸钠的食物。
8、硫酸钡 天然BaSO4又称重晶石,由于 其中含有CaCO3等杂质.天然BaSO4 用于生产涂料或高级纸张,可用作 白色颜料 [锌钡白(ZnS.BaSO4) ZnSO4+BaS=ZnS.BaSO4] 并可作为油漆,油墨,塑料,橡胶的 原料及填充剂.化工领域用它生产 BaCl2及其他含钡化合物. 沉淀BaSO4较为纯净,在医学 上,主要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药剂, 进行钡餐透视.
NaHCO3 热解
NH4Cl2CO3 液
这两种制碱方法有何异同?
• 总原理相同:
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不同:对过滤出NaHCO3后的母液的处理方 法不同。
碳酸钠、碳酸氢钠 1、碳酸钠( 化学式):Na2CO3 俗名: 纯碱、苏打 白色粉末固体,易溶于水,其水溶 物理性质: 液呈碱性。纯碱不是碱,是盐。 • 工业纯碱( Na2CO3 )主要用于石油精炼、粗 用途: 盐精制、硬水软化、人造纤维、玻璃生产; 冶金、造纸、纺织印染和洗涤剂生产。 • 食用纯碱(Na2CO3)主要用于食品工业。
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将燃着的木条伸进试管口, 木条熄灭。 思考: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试验,现象是否相同? 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 H2SO4 + Na2CO3 = Na2SO4 + H2O + CO2↑ 思考:如何鉴别碳酸根离子 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将 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样品中 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海水制碱

海水制碱

一、氨碱法制纯碱(一)原料及产物(二)生产流程1、具体操作: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使碳酸氢钠晶体析出。

2、氨盐水:没有化学式,其成分是一水合氨和氯化钠。

3、思考:(1)为什么要通入氨气?(2)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的顺序可不可以颠倒?(3)产物中有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为什么碳酸氢钠先析出?4、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发明了氨碱法制纯碱,并在制碱过程中向析出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熟石灰用以回收氨气,使之循环使用。

③NH4Cl + Ca(OH)2==CaCl2 + 2H2O+ NH3 ↑氨碱法制取纯碱的优点是:原料经济易得,CO2和NH3可回收使用,能连续生产。

缺点是产生的CaCl2 用处不大,且污染环境。

二、侯氏制碱法原理:③在5℃--10℃时,NaCl的溶解度比NH4Cl的溶解度大,向析出NaHCO3的NH4Cl溶液中加入NaCl细粉,使得NH4Cl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NaCl溶液可循环使用。

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

克服了缺点,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NH4Cl可做氮肥。

题1:下列不属于氨碱法制取纯碱所需的原料是()A.石灰石B.氯化钠C.氢氧化钠D.水题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世界制碱技术的进步,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1)侯氏制碱法所制的“碱”是指_______________。

(2)工业生产过程中,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在常温下,两者首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是_________晶体(填物质名称)。

(3)现有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22.3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一定质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

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试回答F列问题:①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__________(写化学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案
A 加入稀盐酸
B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加入澄清石灰水
D 加入酚酞试液 2、能准确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是( ) A 加入盐酸有可燃性气体产生
B 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C 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D 加入盐酸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3、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时间长了有一些白色固体,这些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
A 氢氧化钠
B 碳酸钠
C 氯化钠
D 碳酸钙 4、利用家庭生活用品可以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

食盐、食醋、纯碱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 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B 鉴别食盐和纯碱
C 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 制取二氧化碳
(09南京)1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H +、C1—、OH —
B .H +、SO 42— 、HCO 3—;
C .Ba 2+、H +、SO 42—
D .Cu 2+、C1—、N03—
(娄底)5.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括号内的试剂或方法,
不合理的( )
A.纯碱和食盐(稀盐酸)
B.硬水与软水(肥皂水)
C.羊毛与涤纶(灼烧)
D.氧化铜与木炭粉(观察颜色)
(临沂)6、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
是( )
A.CuSO 4
B.FeSO 4
C.HCl
D.Na 2CO 3
(临沂)7、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改变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潍坊)8.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某同学用下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

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甲
乙、丙、丁 A 碳单质
金刚石、石墨、C 60 B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 C 有机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D 常见碱
火碱、纯碱、熟石灰
钙、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种溶液,第二个被鉴别出来的物
质是( )
A .盐酸
B .氢氧化钙
C .氢氧化钠
D .碳酸钠
( 肇庆)10.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 2SO 4、
③HNO 3、④FeCl 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
其鉴别顺序是( )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11.下列各组括号内除杂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A.Cu粉中混有铁粉(用磁铁吸引)
B.NaNO
3溶液中混有NaCl(AgNO
3
溶液)
C.C粉中混有CuO(稀硫酸)
D.CaO中混有CaCO
3
(稀盐酸)
(兰州)12. 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食盐⑤生石灰⑥稀硫酸A.①⑥B.②③⑤C.③⑤D.②③④(兰州)13.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OH)
3→FeCl
3
B.CO
2
→CaCO
3
C.Cu
→CuCl
2D.MgCl
2
→KCl
14.漳州)小明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眉山)15.请分别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假设所选试剂与杂质恰好完全反应)。

物质杂质除杂质所用试剂(填化学式)
(1)CO CO
2
(2)NaCl Na
2
CO
3
(3)C CuO
(4)KCl Fe
2
(SO
4
)
3
生命,还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

I .海水提溴。

从海水中提取的溴约占世界溴产量的1/3,工业上常用“吹出法”制溴,其工艺流程如下:
试回答(1)步骤②中的化学方程式2NaBr+C1
2
=2NaCl+Br
2
,其反应类型是,
(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规
律,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1
2
+2KBr=2KCl+Br
2 Br
2
+2KI=2KBr
2
+I
2
由此可判断C1
2
、I
2
、Br
2
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_______。

Ⅱ .食盐制碱。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是:①向浓氨水中通人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铵溶液;②然后向溶液中加入食盐细粒充分搅拌,控制条件,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两者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便有晶体析出;③将析出的碳酸氢钠加热制得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请回答:(1)碳酸氢铵的化学式是。

(2)由上表分析过程②中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

(3)过程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