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中国药典检验操作规程
人参标准检验操作规程

一、目的:建立人参药材标准检验操作规程。
二、范围:人参药材。
三、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一、四部。
四、责任者:质量监控部、物资采供部、中药材中药饮片管理员、QC检验员。
五、内容:1性状1.1检验仪器:刻度尺(分度值0.1cm)、游标卡尺(分度值0.002mm)1.2 操作方法(目测法):取本品目视,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
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出。
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
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
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或主根多与根茎近等长或较短,呈圆柱形、菱角形或人字形,长1~6cm。
表面灰黄色,具纵皱纹,上部或中下部有环纹。
支根多为2~3条,须根少而细长,清晰不乱,有较明显的疣状突起。
根茎细长,少数粗短,中上部具稀疏或密集而深陷的茎痕。
不定根较细,多下垂。
2 鉴别2.1显微鉴别2.1.1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铜舀、乳钵2.1.2试剂:水合氯醛试液2.1.3操作方法:取本品用水浸泡1小时用单面刀片制成薄片。
置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置载物台上,调节标本移动器使观察部分对准物镜,进行观察,可观察到: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栓内层窄。
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较紧密,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断续排列成放射状,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纤维。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淡黄白色。
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黄色块状分泌物。
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
木栓细胞表面观类方形或多角形,壁细波状弯曲。
网纹导管和梯纹导管直径10~56μm。
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直径4~20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
盐酸滴定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本规程旨在为盐酸滴定液的配制、标定提供操作标准。
2.范围:本规程对本公司的中心化验室盐酸滴定液的配制,标定有效。
3.责任:中心化验室滴定液配制人、标定人。
4.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5.内容:分子式:HCl分子量:36.465.1 配制◆盐酸滴定液(1mol/L):取盐酸90ml,加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
◆盐酸滴定液(0.5、0.2或0.1mol/L)照上法配制,但盐酸的取用量分别为45 ml、18 ml、或9.0ml。
5.2 标定◆盐酸滴定液(1mol/L):取在270-30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约1.5 g,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用本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转变为紫红色时,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紫色。
每1ml的盐酸滴定液(1mol/L)相当于53.00mg的无水碳酸钠。
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盐酸滴定液(0.5mol/L)照上法标定,但基准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改为约0.8g。
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26.50 mg的无水碳酸钠。
◆盐酸滴定液(0.2mol/L)照上法标定,但基准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改为0.3g。
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2mol/L)相当于10.60 mg的无水碳酸钠。
◆盐酸滴定液(0.1mol/L)照上法标定,但基准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改为约0.15g。
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5.30 mg的无水碳酸钠。
◆如需用盐酸滴定液(0.05mol/L、0.02mol/L、或0.01mol/L)时,可取盐酸滴定液(1mol/L或0.1mol/L)加水稀释制成。
必要时标定浓度。
5.3 原理Na2CO3+2HCl 2NaCl+CO2+H2O5.4 计算公式m×1000盐酸滴定液的浓度(mol/L):=V×T式中:m为基准无水碳酸钠的称取量(mg);v 为本滴定液的消耗量(ml);T为与每1ml的盐酸滴定液相当的无水碳酸钠的毫克数。
碳酸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完整

1 目的:本标准规定了碳酸钙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以规操作。
2 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购进的辅料碳酸钙质量检验。
3 职责:质量部QA、QC人员对本标准实施负责。
4 容:(质量标准)4.1 法定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4.1.1 产品名称4.1.1.1 中文名:碳酸钙4.1.1.2 汉语拼音名: Tansuangai4.1.1.3 英文名:Calcium Carbonate不得少于98.5%。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aCO34.1.2 性状:本品为白色极细微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水中几乎不溶,在乙醇中不溶;在含铵盐或二氧化碳的水中微溶;遇稀醋酸、稀盐酸或稀硝酸即发生泡沸并溶解。
4.1.3 鉴别4.1.3.1 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本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
4.1.3.2 取本品约0.6g,加稀盐酸15ml,振摇,滤过,滤液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用氨试液调至中性,再滴加稀盐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中不溶,但在盐酸中溶解。
4.1.3.3 取本品适量,加稀盐酸即泡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导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淀。
4.1.4 检查4.1.4.1 氯化物取本品0.10g,加稀硝酸10ml,加热煮沸2分钟,放冷,必要时滤过,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801),与标准氯化钠溶液3.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3%)。
4.1.4.2 硫酸盐取本品0.10g,加稀盐酸2ml,加热煮沸2分钟,放冷,必要时滤过,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802),与标准硫酸钾溶液2.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2%)。
4.1.4.3酸中不溶物取本品2.0g,加水10ml,混合后,滴加稀盐酸,随滴随振摇,待泡沸停止,加水90ml,滤过,滤渣用水洗涤,至洗液不再显氯化物的反应,干燥后炽灼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0.2%。
4.1.4.4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0%(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831)。
2015版中国药典检验操作规程

1.4有毒有菌污物处理要求
• 1.4.1经培养的污染材料及废弃物应放在严密的容器或铁丝筐内,并集中存放在指 定地点,待统一进行高压灭菌(经微生物污染的培养物,必须经121℃30min高 压灭菌)。
• 1.4.2染菌后的吸管(即进行阳性菌操作后的),使用后放入5﹪煤酚皂溶液或石 炭酸液中,最少浸泡24h(消毒液体不得低于浸泡的高度)再经121℃30 min高 压灭菌。
• (2)立式压力蒸气灭菌器:待压力恢复到零时,自然冷却至60℃后开盖取物,如 为液体物品,不要打开排气阀,而应立即将锅去除热源,待自然冷却,压力恢复 至零,温度降到60℃以下 再开盖取物,以防突然减压液体剧烈沸腾或容器爆破 。
(3)物品取出,
• 随即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坏或棉塞脱掉、包装有明显的水浸者,不可作为无 菌物品使用。培养基或试剂等,应检查是否符合达到灭菌后的色泽或状态,未达到 者应废弃。取出的物品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处,或沾有水液,均视为受到污染,不可 作为无菌物品使用。取出的合格灭菌物品,应存放于贮藏室或防尘柜内,严禁与未 灭菌物品混放。凡属合格物品,应标有灭菌日期及有效期限。
• 1.1.4 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 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 后使用。
• 1.1.5 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 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1.1无菌操作要求
有毒有菌污物处理要求
• 1.4.5污染的工作服或进行强致病菌试验所穿的工作服、帽、口罩等,应放入专用 消毒袋内,经高压灭菌后方能洗涤。
• 1.5培养基制备要求 • 1.5.1根据培养基配方的成分按量称取(可根据产品说明书用量和方法进行),然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 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 试验,以确定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4、菌种及菌液的制备
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袋),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藏。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 适用性试验。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 10104]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 44102])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CMCC(B) 50094]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 98001]
薄膜过滤法采用的滤膜孔径不大于。滤膜直径一般为50mm。滤器及滤膜使用 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水溶性供 试液过滤前先将少量的冲洗液过滤以润湿滤膜。为发挥滤膜的最大过滤效率,应 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及冲洗液覆盖整个滤膜表面。供试液经薄膜过滤后,若需要 用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不超过100ml,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1;以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取照上述“供试液的制备”和“接种和 稀释”制备的供试液适量(一般取相当于1g、1ml、10cm2的供试品,若供试品 中所含菌数校对,供试液可酌情减量),加至适量的稀释液总,混匀,过滤,用 适量的冲洗液冲洗滤膜。测定需氧菌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胰酪大豆胨 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沙氏葡萄糖 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按规定条件培养、技术。每株试验菌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1张滤膜。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和菌液对照组菌数。
醋酸泼尼松检验操作规程

醋酸泼尼松检验操作规程1.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2.【性状】检品为白色或几乎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
本品在三氯甲烷中易溶,在丙酮中略溶,在乙醇或乙酸乙酯中微溶,在水中不溶。
2.1比旋度取本品约0.5g,精密称定,置50ml容量瓶中加二氧六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依《旋光度测定法操作规程SOP-01-010》测定,比旋度应为+183°至+190°。
2.2吸收系数取本品0.1g,精密称定,至100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制刻度,再精密量取2ml至200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制刻度,依《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规程SOP-01-001》操作,,在238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吸收系数(%1E)应为373~397。
1cm3.【鉴别】3.1器具与试剂分析天平、移液管、胶头滴管、试管、量筒、水浴锅、红外检测仪;乙醇、10%氢氧化钠溶液、氯化三苯四氮唑试液、硫酸、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硫酸溶液(1→2)3.2鉴别方法3.2.1鉴别一:取本品约1mg,加乙醇2ml使溶解,加10%氢氧化钠溶液2滴与氯化三苯四氮唑试液1ml,即显红色3.2.2鉴别二:取本品约5mg,加硫酸1ml使溶解,放置5分钟,即显橙色;将此溶液倾入10ml水中,即变成黄色,渐渐变为蓝绿色。
3.2.3鉴别三: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2.4鉴别四:依《红外分光光度仪操作规程SOP-01-002》操作,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549图)一致。
4.【检查】4.1有关物质临用新制。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临用新制)。
另取泼尼松、醋酸可的松对照品,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 中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精密量取1ml与供试品溶液1ml,置同一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
201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201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佛山市华普生药业有限公司文件编码:TS-VP-4201-00页数:1/56 人工牛黄甲哨唑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起草部门:QC组签名:日期:审核部门:QC组签名:日期:部门:质量部签名:日期:批准质量负责人签名:日期:质量部颁发本文件根据需要应分发于以下部门:01 质量部下表用于记录修订/变更主要内容及历史。
佛山市华普生药业有限公司文件编码:TS-VP-4201-00页数:2/56 人工牛黄甲哨唑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文件编号修订原因修订日期TS-VP-4201-00 按GMP(2010年修订版)要求新制定2015.10.22佛山市华普生药业有限公司文件编码:TS-VP-4201-00页数:3/56 人工牛黄甲哨唑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目录1. 概述2. 验证目的和范围3. 组织及职责4. 验证进度计划表5. 验证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及相关文件的确认6. 验证所需要的菌种、培养基、检验样品的确认7.验证项目和验证方法7.1试验菌株7.2需氧菌总数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查方法验证的菌液制备7.3需氧菌总数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查方法验证--常规倾注平皿法7.4需氧菌总数检查方法验证—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7.5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8.偏差与漏项控制佛山市华普生药业有限公司文件编码:TS-VP-4201-00页数:4/56 人工牛黄甲哨唑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9.验证报告会审佛山市华普生药业有限公司文件编码:TS-VP-4201-00页数:5/56 人工牛黄甲哨唑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1. 概述我公司生产品种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项目为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以及大肠埃希菌检查和沙门菌检查。
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附录1105:微生物计数法,以及1106:控制菌检查法的规定,本公司对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予以验证。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

霉菌与酵母菌总数、控制菌得检查。
二、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1106)三、目录1。
微生物限度标准2.设备、仪器及用具3。
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4。
检查总则(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5。
微生物计数法检查6.控制菌检查法7.实验技术8、附件1.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得微生物限度标准(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
“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2.设施、仪器及用具2、1、设施:2、1、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相关设施: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得要求。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得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得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2、1、2.其她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细菌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5~28℃);电炉(或其她适宜得加热装置);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电冰箱。
生化试剂储存箱。
2、2仪器及器皿2、2、1。
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药物天平(感量0、1g);pH 系列比色计。
2、2、2.玻璃器皿:锥形瓶(250~300ml,内装玻璃珠若干)、研钵(玻璃或陶瓷制,∮10~12cm)、培养皿(∮9 cm)、量筒(100ml)、试管(18×180mm)及塞、吸管(1ml分度0、01,10ml分度0、1)、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消毒缸(带盖)。
2、2、3新购得玻璃器皿得清洁:先用流水冲洗,浸泡于1%~2%盐酸(工业用)液中约2~6小时,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用于化学分析得玻璃仪器,需用重铬酸钾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晾干备用。
2、3用过得玻璃器皿:2、3、1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得器皿:可随时洗涤.用清水冲洗(或浸泡),除容量仪器外,可用毛刷与肥皂粉,内外刷洗,再用清水涮洗干净,晾干备用.容量仪器宜用清洁液浸泡或涮洗,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试管及培养皿:先正放或直立于高压蒸汽灭菌器内,经121℃灭菌30 分钟.趁热倾出培养物,再以清水或用毛刷及肥皂粉刷洗,最后以流水涮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2.7.2预培养(增菌培养):
• 取供试液10mL(相当于1g样品),加在 定)中,30〜35℃培养24〜48小时。 ml增菌液体培养基(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
•
• •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
大肠埃希氏菌 沙门菌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2.7.3选择和分离培养
(3)物品取出,
• 随即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坏或棉塞脱掉、包装有明显的水浸者,不可作为无菌物 品使用。培养基或试剂等,应检查是否符合达到灭菌后的色泽或状态,未达到者应废弃。 取出的物品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处,或沾有水液,均视为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 用。取出的合格灭菌物品,应存放于贮藏室或防尘柜内,严禁与未灭菌物品混放。凡属 合格物品,应标有灭菌日期及有效期限。
•
有毒有菌污物处理要求
• 1.4.5污染的工作服或进行强致病菌试验所穿的工作服、帽、口罩等,应放入专用消毒 袋内,经高压灭菌后方能洗涤。
•
• •
1.5培养基制备要求
1.5.1根据培养基配方的成分按量称取(可根据产品说明书用量和方法进行),然后溶 于蒸馏水中,在使用前对应用的试剂药品应进行质量检验。 1.5.2因高压灭菌可影响一些培养基的PH降低或升高,故不宜灭菌压力过高或次数太 多,以免影响培养基的质量。
1.3.2装放
• (1)干热灭菌器:装放物品不可过挤,且不能接触箱的四壁。
•
(2)大型高压蒸气锅:放置灭菌物品分别包扎好,直接放入消毒筒内,物品之间不 能过挤。
1.3.3设备检查
• • • (1)检查门的开关是否灵活,橡皮圈有无损坏,是否平整。 (2)检查压力表蒸气排尽时是否停留在零位,关好门和盖,通蒸气或加热后,观察 是否漏气,压力表与温度计所标示的状况是否吻合,管道有无堵塞。 (3)对有自动电子程序控制装置的灭菌器,使用前应检查规定的程序,是否符合于 进行灭菌处理的要求。
•
选择和分离培养
• 2.7.3.3沙门菌:0.1 ml接种至10mlRV沙门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 4 小时。
•
• • • •
2.7.4平板划线分离培养
(1)培养基平板的准备:取培养基,融化并让其冷却至50℃左右,倾入灭菌平皿中, 每个平皿约15mL,使其分布均匀,冷却凝固后即为固体平板培养基。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大肠埃希氏菌 沙门菌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
•
1.1.5 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 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1.1无菌操作要求
• 1.1.6 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旁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 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即硅氟胶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
•
1.1.7 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 杆的连接处。
•
3.2.3沙门菌:
• 若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疑似菌落生长,且三糖铁琼脂培养基的 斜面为红色、底层为黄色,或斜面黄色、底层黄色或黑色,应进一步进行适宜的鉴定 试验,确证是否为沙门菌。如果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虽有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 阴性,或三糖铁琼脂培养基的斜面未见红色、底层未见黄色(或斜面黄色、底层未见 黄色或黑色,判供试品未检出沙门菌。
有毒有菌污物处理要求
• 1.5.3盛装培养基不宜用铁、铜等容器,使用洗净的中性硬质玻璃容器(三角烧瓶)为 好。
•
1.5.4每批培养基制备好后,应做无菌生长试验(空白平皿试验)及所检菌株生长试验。 如果是生化培养基,使用标准菌株接种培养,观察生化反应结果,应呈正常反应,培 养基不应贮存过久,必要时可置4℃冰箱存放。
• 右手握一次性接种针,把接种针上的菌液涂在培养基一侧,一般作5-8次划线。将环上 的多余细菌材料烧掉后,从第1次划线引出第2次划线;再从第2次划线引出第3次划线, 如此反复3-4次划线后,即可把整个平板表面划满,注意每一次划线只能与上一次划线 重叠,这样就可在最后的1-2次划线上出现多量的单个菌落,以便进行纯培养。
2015年版药典
• 微生物检验规程
1.1无菌操作要求
• • 1.1.1 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
•
1.1.2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1.1.3 接种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1.1无菌操作要求
• 1.1.4 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 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1.3消毒灭菌要求 1.3.1灭菌前准备
• 1.2.3处理和接种样品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 小窗传递。
•
• •
(1)所有需要灭菌的物品首先应清洗晾干,玻璃器皿用纸包装严密,如用金属筒应 将上面通气孔打开。
(2)装培养基的三角瓶,内容物不应超过总体积的2/3(例如500mL的三角瓶最好装 300~350mL培养基,以防再次加热融化时爆沸)。 (3)无菌室内使用的毛巾、脱脂棉球用纸包裹,进行湿热灭菌。
(2)各种物品的准备
• 取出预培养后的控制菌供试液,置于工作台上;接种前准备好酒精灯、一次性接种针、 火柴、酒精棉球、试管架等。可在阳性菌室或无菌室操作,无菌室准备工作相同。
•
•
(3)平板划线
以左手持平板,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托着平板底,拇指和食指打开上盖,使盖与底成 30°角,以便划线。
Title and content layout (Text page)
Title and content layout (Text page)
• • 2.7.4培养:接种后的平板倒置叠放置于培养箱中,30〜35℃培养18〜24小时。 2.8培养物的观察
•
• • •
2.8.1需氧菌总数:每天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如数目多,应及时点计。
2.8.2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每天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如数目多,应及时点计。 2.8.3大肠埃希菌:每天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2.8.4沙门氏菌:菌落为淡红色或无色、透明或半透明、中心有或无黑色。如有疑似菌 落则用接种针挑选于三糖铁琼脂培养基高层斜面上进行斜面和高层穿刺接种,培养18 〜2 4小时,或采用其他适宜方法进一步鉴定。
有毒有菌污物处理要求
• 1.4.3涂片染色冲洗片的液体,一般可直接冲入下水道,强致病菌的冲洗液必须冲在烧 杯中,经高压灭菌后方可倒入下水道,染色的玻片放入5﹪煤酚皂溶液中浸泡24 h后, 煮沸洗涤。做凝集试验用的玻片或平皿,必须高压灭菌后洗涤。 1.4.4打碎的培养物,立即用5﹪煤酚皂溶液或石炭酸液喷洒和浸泡被污染部位,浸泡 半小时后再擦拭干净。
•
Title and content layout (Text page)
• 2.6.2平皿的制备:3个稀释级(常用10-1、10-2、10-3)(每稀释级每种培养基至少 制备2 个平板),同时做空白(等量稀释剂)〖供试液用量为适应性试验确定的,常 用1ml〗 2.6.3加入培养基:取培养基,融化并让其冷却至45℃左右,倾入已加入供试液的平皿 中,每个平皿约15mL(即倾倒时液面刚刚闭合时),在超净台面上轻轻晃动使供试 液均匀混合于培养基中,放置一旁待冷却凝固。
1.3.4灭菌处理
• (1) 干热灭菌法:用于玻璃器皿、金属制品、陶瓷制品等的灭菌。灭菌完毕后或温度升 温过程中,须在60℃以下才能打开箱门。
• (2)立式压力蒸气灭菌器:待压力恢复到零时,自然冷却至60℃后开盖取物,如为液体 物品,不要打开排气阀,而应立即将锅去除热源,待自然冷却,压力恢复至零,温度降 到60℃以下 再开盖取物,以防突然减压液体剧烈沸腾或容器爆破。
2.6微生物计数检验(平皿倾注法)
• • 2.6.1供试液制备 2.6.1.1称取样品: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膜剂为100cm2; 贵重药品、微量 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以酌减。检验时,应从2 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取供试品,大 蜜丸还不得少于4 丸,膜剂还不得少于4 片。 2.6.1.2稀释液制备:0. 9%无菌氯化钠溶液
• 2.7.3.1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取相当于0.1g、0.01g和0.001g(或0.1ml、0.01ml和 0.001tnl) 供试品的预培养物或其稀释液分别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 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 5℃培养24〜4 8小时。 2.7.3.2大肠埃希氏菌:l ml接种至100 ml麦康凯液体培养基中,42〜44℃培养24〜4 8 小时。
3.数据报告
• 3.1平皿法:点计平板上生长的所有菌落数,计数并报告。菌落蔓延生长成片的平板不 宜计数。点计菌落数后,计算各稀释级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菌数报告规则报告菌 数。若同稀释级两个平板的菌落数平均值不小于15,则两个平板的菌落数不能相差1 倍或以上。
3.2控制菌
• 3.2.1耐胆盐革兰阴性菌: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则对应培养 管为阳性,否则为阴性。根据各培养管检查结果,从表2查l g 或lm l供试品中含有耐胆 盐革兰阴性菌的可能菌数。 3.2.2大肠埃希菌: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应进行分离、纯化及适宜 的鉴定试验,确证是否为大肠埃希菌;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 虽有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判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
1.4有毒有菌污物处理要求
• 1.4.1经培养的污染材料及废弃物应放在严密的容器或铁丝筐内,并集中存放在指定地 点,待统一进行高压灭菌(经微生物污染的培养物,必须经121℃30min高压灭菌)。
•
1.4.2染菌后的吸管(即进行阳性菌操作后的),使用后放入5﹪煤酚皂溶液或石炭酸 液中,最少浸泡24h(消毒液体不得低于浸泡的高度)再经121℃30 min高压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