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袋鼠跑,袋鼠跳》(二篇)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袋鼠跑,袋鼠跳》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袋鼠跑,袋鼠跳》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袋鼠跑,袋鼠跳》简介《袋鼠跑,袋鼠跳》是适用于幼儿园小班的音乐教案,通过唱歌和动作的方式,让幼儿了解袋鼠的生活方式和运动方式,增强幼儿的听觉、视觉、触觉与动觉等感官能力,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袋鼠的生活习性以及运动方式;•学习唱歌,加强音乐感知能力;•学习跳舞,增强身体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袋鼠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袋鼠跑,袋鼠跳》的歌曲CD或MP3音频;•大型的草席或其他类似的软垫;•教室或户外场地。

教学流程第一部分:前期准备1.介绍袋鼠及其特征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展示,向幼儿们介绍袋鼠的外貌、生活习性以及她们的运动方式。

让幼儿对袋鼠产生兴趣与好奇心,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播放歌曲将《袋鼠跑,袋鼠跳》的歌曲CD或MP3音频播放给幼儿听,让幼儿们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与节奏。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1.学习歌曲和舞蹈播放歌曲,同步做出“袋鼠跑”和“袋鼠跳”的舞蹈动作,让幼儿们跟随音乐的节奏一起学习。

歌词:袋鼠跑袋鼠跳带着小袋鼠在草丛中跳呀跑一起跳2.体验跳跃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适应频繁的跳跃动作,增强身体协调能力。

3.在草席上运动老师在草席或其他类似的软垫上,让幼儿们体验更多的运动乐趣,可以让幼儿跳、爬、蹦等,提高肢体的运动能力。

第三部分:课堂总结1.回顾请幼儿们轮流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并简单回答以下问题:•我们学习了什么?•袋鼠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我们跳舞时跟袋鼠有什么相似之处?2.带出思考通过今天的学习,幼儿们对“运动”一词的理解是否有所加深呢?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呢?注意事项1.在跳舞练习时,需加以引导与控制,杜绝过度跳跃或跌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保证幼儿的安全。

2.教学应注重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避免过多单调和机械化的活动。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3篇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3篇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 学生能够用身体模仿袋鼠的动作,并配合音乐进行表演。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与协调来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袋鼠音乐素材。

2. 音乐播放设备。

3. 预先准备好的教学PPT或投影片。

教学步骤:1. 介绍袋鼠的基本特征和习性:袋鼠是澳大利亚的特有物种,它们跳跃的能力非常出色。

袋鼠有一个特殊的袋子,用来孵化和哺育幼崽。

2. 准备教学音乐,并播放音乐。

让学生仔细听音乐,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可以边听音乐,边向学生描述袋鼠的动作,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袋鼠的动作来表演。

3. 全班一起做一次袋鼠的动作表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 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组内合作表演。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袋鼠表演的小节目,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来组织动作和音乐,表演时间约为1-2分钟。

5. 小组表演完毕后,全班观看和欣赏其他小组的表演,可以共同评价和讨论每个小组的表演特点和亮点。

6.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对于表演出色的小组可以给予奖励。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袋鼠舞蹈,并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来观看。

2. 引导学生学习其它动物的动作,设计不同动物的合作表演。

3. 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合作,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表演作品。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参与表演的积极程度和创造力。

2. 学生朗朗上口的音乐表演。

3. 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

2. 提高幼儿的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3.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

2. 音乐《袋鼠跑,袋鼠跳》。

3. 橡皮袋鼠或其他小动物道具。

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幼儿们一起坐在地上,用橡皮袋鼠或其他小动物道具向幼儿介绍今天的音乐活动主题《袋鼠跑,袋鼠跳》。

小班音乐《袋鼠跑,袋鼠跳》活动教案

小班音乐《袋鼠跑,袋鼠跳》活动教案

小班音乐《袋鼠跑,袋鼠跳》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初步学习袋鼠的基本动作,体验音乐与动作的结合。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二、活动准备:1. 音乐CD《袋鼠跑,袋鼠跳》2. 袋鼠玩偶若干3. 颜色鲜艳的圈圈若干4. 宽敞的活动场地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b. 邀请幼儿模仿袋鼠的基本动作,如跳、跑等。

2. 袋鼠跳游戏(5分钟):a.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相等。

b. 每组幼儿手拉手,形成一个圈圈,模仿袋鼠跳的动作。

c. 教师播放音乐《袋鼠跑,袋鼠跳》,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袋鼠跳。

d. 音乐停止后,教师喊出“停”,幼儿立即停止动作,保持当前状态。

e. 教师统计每组幼儿跳跃的次数,次数最多的小组获胜。

3. 袋鼠跑比赛(5分钟):a.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相等。

b. 每组幼儿手拉手,形成一个直线,模仿袋鼠跑的动作。

c. 教师播放音乐《袋鼠跑,袋鼠跳》,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袋鼠跑。

d. 音乐停止后,教师喊出“停”,幼儿立即停止动作,保持当前状态。

e. 教师统计每组幼儿跑步的距离,距离最远的小组获胜。

4. 放松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肌肉拉伸等。

b.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四、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2. 注意调节音乐音量,确保幼儿能清晰地听到音乐节奏。

3. 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鼓励他们参与进来。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节奏感、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反馈意见,以便对教案进行改进。

3. 定期进行类似活动,观察幼儿的进步情况。

六、活动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与幼儿一起进行袋鼠跳和袋鼠跑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跑,袋鼠跳》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跑,袋鼠跳》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跑,袋鼠跳》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1. 袋鼠跳的音乐背景音乐。

2. 袋鼠跑的图片或卡片。

3. 袋鼠跳的图画或卡片。

教学过程:
引入:
1. 通过播放袋鼠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2. 让学生观察袋鼠跳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猜测袋鼠跳的动作。

活动一:袋鼠跑
1. 将袋鼠跑的图片或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并猜测袋鼠跑的动作。

2. 播放袋鼠跑的音乐,让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跑动起来。

3.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快慢调整跑动的速度,并观察他们是否能够保持同步。

活动二:袋鼠跳
1. 将袋鼠跳的图画或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并猜测袋鼠跳的动作。

2. 播放袋鼠跳的音乐,让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跳动起来。

3.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快慢调整跳动的速度,并观察他们是否能够保持同步。

4. 指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跳跃方式(如单脚跳、双脚跳)来丰富活动。

总结:
1. 让学生回顾袋鼠跑和袋鼠跳的动作。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

3. 总结活动的重点,提醒学生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
1. 让学生自由创编袋鼠跑和袋鼠跳的动作,可以在音乐的基础上添加自己喜欢的动作元素。

2. 将袋鼠跑和袋鼠跳的活动与其他活动结合,如培养学生创作自己的袋鼠舞蹈。

幼儿园小班教案《袋鼠跑袋鼠跳》

幼儿园小班教案《袋鼠跑袋鼠跳》

幼儿园小班教案《袋鼠跑袋鼠跳》一、教学目标1.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袋鼠跑袋鼠跳》这首歌曲。

2.能够模仿袋鼠的动作,运用身体感受节奏。

3.能够掌握歌曲的歌词,发音清晰。

4.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唱歌和跳舞中互相配合。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音响设备。

2.《袋鼠跑袋鼠跳》歌曲的音频资源。

3.袋鼠玩偶或图片。

4.学生名字卡。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活动(10分钟)1.老师播放《袋鼠跑袋鼠跳》歌曲,让孩子们先聆听。

2.老师展示袋鼠玩偶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袋鼠的特点。

第二步:学习歌曲(20分钟)1.继续播放歌曲,老师领唱,学生跟唱。

2.分段教唱歌词,确保学生掌握发音清晰。

3.教学袋鼠跑、袋鼠跳的动作,让学生模仿练习。

第三步:合作表演(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表演一遍《袋鼠跑袋鼠跳》,并加上自己的创意动作。

2.鼓励学生互相配合,展示团队合作的力量。

第四步:复习巩固(10分钟)1.老师带领全班复习歌曲,确保学生掌握。

2.学生自由练习歌曲和舞蹈动作。

四、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分享感受和体会。

2.强调学生在学习和表演过程中的努力和成就,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五、课后延伸1.让学生自由选择伴奏,创作属于自己的《袋鼠跑袋鼠跳》舞蹈。

2.带领学生用简单的乐器伴奏,增加音乐活动的趣味性。

六、教学反思1.教师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2.回顾课堂教学,总结教学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堂课做好准备。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跑,袋鼠跳》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跑,袋鼠跳》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跑,袋鼠跳》教学目标1.培养小朋友对音乐的感知和兴趣;2.训练小朋友的听觉协调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3.提高小朋友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播放悠扬的小提琴曲目《袋鼠之歌》,带领小朋友感受乐曲中欢快的节奏和明亮的旋律。

2.动作指导:介绍“袋鼠跑”和“袋鼠跳”两个动作,通过指导小朋友模仿袋鼠的动作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

3.活动实施: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小朋友进行袋鼠跑和袋鼠跳两个动作,逐渐增加动作难度,让小朋友感受到音乐和身体的融合。

教学步骤1.引入环节通过播放《袋鼠之歌》,向小朋友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音乐风格,并带领小朋友跟着音乐感受节奏和旋律,培养小朋友对音乐的感知和兴趣。

2.动作指导•袋鼠跑:双手放在腰间,蹲下身体,两脚交替向前跑,像袋鼠一样的跑步动作。

•袋鼠跳:双脚并拢蹲下,然后向前跳跃,像袋鼠一样的跳跃动作。

3.活动实施•音乐伴奏下进行袋鼠跑:先让小朋友适应节奏和动作,然后逐渐加快速度和增加难度,让小朋友感受到身体的力量和灵活性。

•音乐伴奏下进行袋鼠跳:同样先让小朋友适应节奏和动作,逐渐加快速度和增加难度,让小朋友感受到身体的跳跃力和协调性。

4.总结回顾活动结束后,通过与小朋友互动交流,让小朋友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总结回顾本次活动的内容和收获。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活动,可以培养小朋友对音乐的感知和兴趣,训练小朋友的听觉协调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小朋友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

同时,通过活动的实施,让小朋友在身体和音乐的融合中感受到快乐和成长,为小朋友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注意事项1.活动开始前,要保证教室内没有危险物品或障碍物,确保小朋友的安全;2.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小朋友的情感变化和体力消耗,给小朋友适当的休息和喝水时间;3.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活动场地和材料,做好教室的卫生和整理工作。

结束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跑,袋鼠跳》旨在通过音乐和身体的融合,培养小朋友的音乐感知能力和综合素质,训练小朋友的听觉协调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小朋友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跑,袋鼠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跑,袋鼠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跑,袋
鼠跳》含反思
活动名称:袋鼠跑,袋鼠跳
活动时间:30分钟
适龄对象:幼儿园小班(3—4岁)
目的:通过音乐和运动结合,让幼儿学习和感受澳大利亚的生活和文化,同时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和动作协调本领。

教具准备:
1.音乐播放器
2.澳大利亚袋鼠图片或玩具
3.用于跑步和跳动的小障碍物(如椅子或绳子)
4.小奖品
活动步骤:
1.准备活动前,先呈现澳大利亚袋鼠的图片或玩具,并让幼儿察看和认得袋鼠。

引导幼儿了解袋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放一段有澳大利亚特色的音乐,带领幼儿跟着节奏做简单的身体动作(如摆手、拍手、跳舞)。

引导幼儿感受和表达澳大利亚音乐的节奏和感觉。

3.把小障碍物放在场地上,让幼儿在“袋鼠”的引导下跑步、跳动,同时可察看幼儿的动作是否协调,引导幼儿发觉动作中的不足,并进行引导和矫正。

4.活动结束后,依据表现给幼儿颁发小奖品,激励幼儿的参加和表现。

反思:
1.活动前的启发性引导不足,对幼儿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影响较大。

2.应当在运动跳动活动中加入更加综合的音乐元素来让幼儿体验澳洲生活和文化。

3.应当提前准备更多的营造澳大利亚文化氛围的素材,让幼儿更好地认知文化背景。

4.此活动较为有趣味且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其他有带感音乐的活动中,可以结合小伙伴运动、做一系列动作来加强小伙伴们对音乐的感知和享受,还能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小班音乐《袋鼠跑,袋鼠跳》活动教案

小班音乐《袋鼠跑,袋鼠跳》活动教案

小班音乐《袋鼠跑,袋鼠跳》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感受音乐的节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 通过模仿袋鼠跑和袋鼠跳,锻炼幼儿的手腿脚动作的协调性。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音乐CD、袋鼠玩偶、小红旗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足够的活动空间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教学导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袋鼠的特点,展示袋鼠玩偶,让幼儿了解袋鼠跑和袋鼠跳的动作。

3. 学习袋鼠跑和袋鼠跳(5分钟):教师示范袋鼠跑和袋鼠跳的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并带领幼儿一起练习。

4. 音乐游戏(5分钟):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跟着音乐做袋鼠跑和袋鼠跳,可以在跳跃过程中变换队形,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袋鼠跑和袋鼠跳动作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3. 收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五、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2. 主题延伸:开展关于袋鼠的主题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幼儿深入了解袋鼠。

3. 音乐活动:组织类似的音乐活动,让幼儿体验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内容1. 歌曲学习:《袋鼠跑,袋鼠跳》歌词学习:简单的歌词,重复袋鼠跑和袋鼠跳的动作描述。

节奏感知: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感受音乐的节奏。

2. 动作创作:创造性地编排袋鼠跑和袋鼠跳的动作。

教师示范:教师展示不同的袋鼠跑和袋鼠跳动作,鼓励幼儿创造自己的动作。

幼儿展示:每个幼儿轮流展示自己创作的动作,大家共同学习。

七、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袋鼠跑和袋鼠跳。

袋鼠接力:幼儿分成小组,用接力方式进行袋鼠跑比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教案《袋鼠跑,袋鼠跳》(二篇)目录:
幼儿园小班教案《袋鼠跑,袋鼠跳》一
幼儿园小班教案《袜子》二
幼儿园小班教案《袋鼠跑,袋鼠跳》

小班教案《袋鼠跑,袋鼠跳》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产生爱护小动物的美好情感,能在歌曲的伴奏下两拍一下地用发响的玩具拍击,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袋鼠跑,袋鼠跳》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在歌曲的伴奏下两拍一下地用发响的玩具拍击。

2、能产生爱护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发响的小乐器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律动《向前走》。

1、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唱边做动作。

2、教师出示小猫的教具,幼儿替换歌词:小猫小猫向前走。

二、出示袋鼠,幼儿说出其名称和走路方式。

教师:这是什么?(袋鼠)那我们来学一学袋鼠跳吧。

三、倾听歌曲《袋鼠跑,袋鼠跳》,理解歌曲内容。

四、老师做袋鼠妈妈,并在歌曲伴奏下两拍一下地做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幼儿边看袋鼠蹦跳,边两拍一下地拍手,蹦跳,跺脚,并在歌曲最后两小节高举摇动,表示袋鼠跳回家的快乐。

五、人手一个玩具沙球边听歌曲边两拍一下拍击,最后两小节摇奏。

教师:“现在我们来用好听的乐器一起来跟袋鼠妈妈做游戏吧!”
小百科:袋鼠是任一种属于袋鼠目的有袋动物,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

其中,有些种类为澳大利亚独有。

不同种类的袋鼠在澳大利亚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从凉性气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热带地区。

袋鼠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

幼儿园小班教案《袜子》二
小班教案《袜子》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穿袜子、折袜子,能根据袜子的款式、颜色图案进行配对,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袜子》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袜子的款式、颜色图案进行配对。

2、学习穿袜子、折袜子。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袜子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猜猜我有多爱你》
2、教师准备各种款式的袜子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课题
提问:小朋友,你的鞋子里面藏了什么呀?伸出来给我看看好吗?哇!你们的袜子好漂亮啊!
二、游戏“袜子对对碰”
1、出示各种袜子,请小朋友来观察袜子的款式、颜色、图案。

2、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多袜子,看看都有什么样的!看看你们家里有没有。

3、创设“袜子对对碰”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根据袜子的款式、颜色和图案进行配对。

4、请你们来按照它们的款式、颜色、图案来进行搭配,看看谁找的最快!
三、学习穿、脱袜子
1、教师先边朗诵儿歌边示范穿、脱袜子。

2、小朋友你们会穿、脱袜子吗?你们也来试试好吗?
3、幼儿边朗诵儿歌边尝试穿、脱袜子。

四、学习叠袜子
1、请小朋友将自己的俩只袜子平铺在桌子上,然后将俩只袜子重叠在一起,并将俩只一起进行对折,把它们卷进袜套里。

2、请小朋友从篮子里找出自己的俩只袜子,并学习叠袜子。

五、请小朋友将自己的袜子折叠整齐。

活动反思:
我以提问的形式进入了这节课,整节课的内容上下来幼儿的思路一直跟着我走,而内容中,很多环节我没有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如:从开始游戏“袜子对对碰”的游戏中我没有让幼儿以款式、颜色图案尝试进行搭配,平时许多幼儿自己都会穿脱袜子,在于这个环节我就请幼儿自己来示范一次,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叠袜子了,我教的折叠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讲是比较难的,其实只要俩只袜子重叠在一起,并将俩只一起进行对折就可以了,我以小朋友把自己的袜子叠放整齐结束本次活动,在这次的活动中还存在这很多问题,没有考虑到很多问题就管自己上下来了,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考虑独到。

小百科:古代的袜子称之为“足衣”或“足袋”,通过数千年的演变,才发展到现代形式的袜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