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基本知识
散文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散文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第一,散文的分类1. 文体分类:散文可按照表现手法划分为抒情散文、议论散文和描写散文等。
2. 题材分类:散文的题材丰富多样,包括自然散文、社会散文、人物散文、杂文、游记、随笔等。
3. 体裁分类:可以根据散文作品的字数及篇幅分为短篇散文和长篇散文。
第二,散文的特点1. 自由性:散文不受格律约束,写作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进行创作。
2. 抒情性:散文通过文字表达,直抒胸臆,深沉感情,追求情感和感悟的表达,富有诗意。
3. 生活性:散文写作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和感悟。
4. 思辨性:散文作品常常贯穿着作者对人生、世界、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5. 随笔性:散文作品的写作形式更加注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和感悟,具有随心所欲的特点。
第三,优秀散文作品及作者1. 《海的女儿》--郁达夫2. 《沉香屑》--林语堂3. 《水浒传》--施耐庵4. 《论语》--孔子5. 《谁动了我的奶酪》--斯宾塞·约翰逊第四,散文的写作技巧1. 用词精准:散文的表达需要精准用词,选用贴切的词语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及体验。
2. 表达情感:散文着重表达作者的情感与体验,需要通过文字的抒发情感,富有感染力。
3. 描写生活:散文作品的写作内容多来源于生活,需要通过对生活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思辨探索:散文作品常贯穿着作者对人生、世界、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需要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体,在表达作者情感、思想及体验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通过对散文的分类、特点、优秀作品及写作技巧的整理归纳,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文学形式。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散文的基本知识》课件

现代著名散文作家及其作品
总结词
现代著名散文作家及其作品在继承古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展现出独特的现代风格 和人文精神。
详细描述
现代著名散文作家如鲁迅、巴金等,他们的作品如《呐喊》、《随想录》等,以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和 深刻的人生思考,成为了现代文学的经典。这些作品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对于理 解现代社会和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散文的基本知识》ppt 课件
目 录
• 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 散文的历史与发展 • 散文的分类与题材 • 散文的语言与风格 • 散文的创作技巧与手法 • 著名散文作家及其作品赏析
01
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散文的定义
01 02
散文的定义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其形式自由,内容广泛,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 情感和经历。它不受诗歌、小说等其他文学形式的限制,可以自由地表 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散文的语言技巧
修辞手法
散文中常常运用比喻、 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
句式变化
通过长短句的交错使
。
引用与化用
适当引用经典名句或化 用前人诗句,能够增加
文采,丰富内涵。
细节描写
通过对人物、景物、事 物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描 写,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06
著名散文作家及其作品赏析
古代著名散文作家及其作品
总结词
古代著名散文作家及其作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 历史意义。
详细描述
古代著名散文作家如韩愈、柳宗元等,他们的作品如《师说》、《小石潭记》等 ,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些作品在 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散文写作的基础知识

散文写作的基础知识散文是一种文学形式,以散文手法进行写作的作品。
散文与诗歌、小说并列为文学的三大主要体裁。
散文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又可以阐发作者的思想,具有很高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本文将介绍散文写作的基础知识。
一、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来表达作者情感、思想的文学体裁。
它不需要遵守严格的格律和韵律,可以自由地表达作者的感受和想法。
散文对语言的运用要求高,需要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二、散文的特点1.真实性:散文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思想。
2.语言自由:散文的语言可以自由流畅,不受严格的格律和韵律的限制。
它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主观性:散文是作者自身思想和感情的直接表达,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4.抒情性:散文常常表达作者的情感,通过感性的方式触动读者的心灵。
5.思想性:散文除了表达情感,还常常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理念。
三、散文的写作技巧1.深入生活:散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要注重观察生活,关注日常细节,从中发现美和价值。
2.真实感受:散文写作要真实感受,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和共鸣。
3.语言表达:散文要注重语言的运用,要求语言流畅、准确,具备形象与感染力。
4.节奏把握:散文的节奏感很重要,要掌握好句子的长度和节奏,使文章通顺流畅。
5.结构安排:散文的结构要合理,有层次感,可以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多种结构方式。
6.多样化修辞:散文的修辞手法要多样化,可以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趣味性。
四、散文创作的注意事项1.题材选择:散文的题材可以是自然、人文、生活等各个方面,要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
2.立意明确:散文要有明确的立意,通过写作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语言质朴:散文的语言要质朴自然,符合散文的风格特点,不要过于华丽或庸俗。
散文写作的基础知识

散文写作的基础知识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体,以自由的想象和感性的表达为主,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和思想。
本文将从散文的定义、特点、写作技巧和写作步骤等方面介绍散文的基础知识。
一、定义散文是一种以自由的想象和感性的表达为主的文学形式,涵盖了生活、思想、情感、思维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
二、特点1、自由灵活:散文不受特定的格式和限制,作者可以自由组织结构和表达方式。
2、真实表现:散文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表现作者的真实感受和态度,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感性表达:散文注重情感的表达,强调语言表现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4、抒情性强:散文作品常常是作者对自身、他人和世界的情感抒发,因此其具有较高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三、写作技巧1、注意语言选择:散文注重语言表现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因此作者在写作时要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语言,以突出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注重细节:细节是散文中的重要元素,能够为读者提供形象而鲜活的感受和阅读体验,因此作者要注意细节的描写和运用。
3、创造氛围:散文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共鸣,作者要通过描写场景和情感氛围等手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4、注意结构和节奏:散文不受格式和限制,但作者需要根据主题和情感需要,安排好结构和节奏,以使作品具有较好的阅读体验和表达效果。
四、写作步骤1、明确主题和思路:散文作品需要明确自己的主题和表达思路,以确保文章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并保持整个作品的连贯性。
2、创作内容:根据主题和思路,通过创作内容,描写人物、场景、情感等元素,以使文章具有真实、生动、深刻的表现力。
3、审校修改:对创作完成后进行审校和修改,多次打磨,使文章更加得体、准确、有力,同时要注意语言表现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以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以上就是散文的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在散文写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情感表达和细节描写,这样才能使作品具有较高的感染力和共鸣力,为读者带来难忘的阅读体验。
散文的写作基础知识

散文的写作基础知识散文的写作基础知识散文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一种散文是与、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文学体载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散文的写作基础知识,欢迎阅读。
第一节散文概述中国是一个散文大国。
古今的散文大家和作品,享誉很高。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散文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散文创作持续热闹火爆,涌现了一批专事散文的作家,一些学者、诗人、小说家、评论家、艺术家也跻身其中,众多的大学生也喜爱读写散文。
五四以来的中国散文史,无疑是继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散文这一座座峰峦之后的又一个高峰。
它最为重大的意义是企图号召整个民族,彻底地走向人性的解放,树立科学和民主、平等和自由的现代文明观念。
多少散文家都通过自己洋溢着独特个性的笔角,在不同的领域之内,从种种不同的视角,程度不等地完成着这个神圣的使命。
(林非傅德岷主编〈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序)1998年6月,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研讨会认为:我国当代散文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表、出版了一大批优秀的散文,它们坚持对人生的始终关怀,坚持文学应该有益于人心世道,应该净化、美化和慧化人心,艺术上坚持众美并具、雅俗共赏的原则,成为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品位的精神食粮。
同时,当代散文也面临创新与发展的问题。
如今的读者对各类散文家及其作品褒贬不一,文坛上存在多种声音,表明散文创作同样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散文作者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对待他人和自己。
散文作者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关注社会人生,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打动读者。
散文属于高雅的精神产品,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应当有一个清醒的对抗商品的精神。
散文的开放是精神的开放、境界的开放,对于境界的把握,应比读者高出一个层次。
中外散文名家的成功证明,散文创作必须讲究风格和形式,没有风格的写作最终会失去创作的个性。
学习散文写作有两条途径,其一是从摹仿入手,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
这种没有理论的盲目实践,往往事倍功半。
散文的基础知识

散文的基础知识1、什么叫散文?是指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
2、散文的分类?是指根据作者采用的不同的方式,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和散文诗。
3、叙事散文:就是以叙述事件,描写人物为主。
抒情散文是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为主的散文。
作者能过某一事件或景物片断的描写,借以抒发自己的思路。
说理散文就是指议论文。
散文诗,有些形式极为短小的抒情散文,清新隽永,洋溢着动人的诗情画意,寓意深刻,饱含爱憎分明的情感。
4、阅读散文的目标:了解散文的这种文学样式;掌握散文的特点;学会分析散文。
5、写作散文的方法:往往从细处着笔,小中见大;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6、散文的特点:表达方式自由灵活,不受拘束。
形散而神不散,贵散而又忌散。
所谓形散,是指选材广泛,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结构灵活,不拘一格。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指表达的主题思想集中。
贵散主要是指取材行文而言。
可以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取材,为了表现现在可以回忆进去,为了论今可以谈古。
行文可以是各种表达方式。
忌散主要是指组织结构。
它要求主题思想明确,组织结构紧凑。
短小精悍。
短是指篇幅短,文句短;小是指结构小,层次少;精是指观点鲜明,材料准确。
悍是指生动有力,打中要害。
7、表现手法:象征手法:是一种修辞方式,也是指一种表现手法,托义于物,即即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示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情感等。
比如红色象征革命,火炬象征光明等。
这种手法可以使抽象化为形象。
同时可以使思想感情含蓄,耐人寻味。
夸张手法,是指写作中为了歌颂或暴露某种事物,在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夸饰、扩大或缩小描写的对象,以加强艺术效果。
衬托手法,是用演染描给某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一种艺术手法。
它分为映衬和反衬两种。
借物喻人,通过对物的赞颂来歌颂相关的和物具有相同品质的人。
这是散文常用的一种手法。
托物言志;明是写物,实则通过对物的赞颂来表明作者的志向,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储足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完整版)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储足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基本知识】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
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
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
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作用:①可以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用A来象征B,(通过写A……或A的……的特点),突出具体表现了B的……的特征。
②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些,运用眼前植物,寄托深远之意。
(2)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七、散文的思想内容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
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基础强化】绝唱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
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
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
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
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
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
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
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
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
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1、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1)从修辞的角度: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2)从含义的角度: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2、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
(3分)答案 1.(1)示例: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2)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评分:4分。
每句2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即可)2.答案示例: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
(评分:3分。
大意对即可)【巩固提高】独钟牵牛花母亲爱花,我家的小院里,开着各种母亲栽种的并非名贵的花,使农舍小院增添了无限色彩。
在这些花中,我感情最深的要数那些爬满了窗子的牵牛花,倒不是因为它开的花朵美丽,而是因为它是我从小学到高中的闹钟。
那时候没有闹钟,母亲叫我早了,怕影响我的睡眠时间,叫晚了又怕我上学迟到。
后来,母亲发现了牵牛花总是在凌晨时分开花,而且花期也很长,从春天开到深秋,于是,母亲在靠窗子的地方种了几棵牵牛花。
很快,牵牛花的藤便爬满了整个窗子。
母亲虽然没有上过学,可是却明白考大学对女儿多么重要,在我高考的前一天,操劳了一天的母亲生怕误了我的考试时间,于是就坐在窗前为我剥核桃仁,那是母亲怕夜深人静时砸核桃声影响我的睡眠在白天挤时间敲碎的。
有了母亲的守夜,我的心情一点都不紧张,睡得很香甜,很踏实。
当牵牛花开花的时候,我从母亲手里接过热乎乎的鸡蛋和一包核桃仁,看着母亲又红又涩的眼睛,我的眼睛顿觉湿润..了。
大学毕业后,我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母亲买了一个闹钟,“娘,它会打铃叫醒您,这回您可以安心睡个好觉了。
”母亲摸摸这小东西怀疑地问:“这么一个小东西,又没长嘴还能叫人?”我点点头回答:“娘,您放心,它一定会叫您,而且您让它几点叫它一分都不会差。
”母亲又问我:“那它叫太阳几点出来?”我说:“大概5点吧。
”母亲说:“那就让它4点叫我吧。
”母亲睡了,有生以来母亲第一次睡得这么踏实,看着熟睡的母亲,我思绪万千,多少个日日夜夜,母亲为儿女们操劳,从来没有谁过一夜完整的觉,于是我把闹钟偷偷定到了6点。
第二天凌晨,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母亲正在给我盖被单,见我醒了,母亲笑笑指着闹钟说:“等它叫醒,恐怕屁股都被太阳晒干喽。
”我看看表才4点一刻,原来母亲多年的早起,已经形成了比闹钟还准确的人体生物钟。
如今,母亲不但有了闹钟,而且还有了手表,而母亲的窗前依然爬满了牵牛花,母亲与牵牛花之间已经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
受母亲的影响,我对牵牛花也情有独钟,不论在哪里,只要看见牵牛花,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母爱的无私和伟大,那是任何做儿女的永远报答不完的一份人间真情。
⒈本文以为线索,写出了作者成长路上,表现了“我”对母亲的之情。
⒉第三段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当时的心情。
⒊本文主要的写法手法是,写出一篇你所学过的类似的文章及其作者。
1.牵牛花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关心、爱护、感激2. 对母亲感激3. 以小见大朱自清《背影》、丰子恺《母亲》等【关于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1.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