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作业习题.

《世界现代史》作业习题.
《世界现代史》作业习题.

《世界现代史》作业习题

1试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动因。

2列宁“四月提纲”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简述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俄采取的主要政治经济措施及其意义。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性质,并予评价。

5试述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动因、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6试析苏联实行工业化的基本方针政策以及经验教训。

7简评20年代末反布哈林斗争的实质和教训。

8试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初期发生严重偏差的原因和教训。

9试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主要特征和历史地位。

10综述一次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的历史背景。

11略论两次大战之间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12简述印度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过程及失败原因。

13如何评价甘地和甘地主义?

14简述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进程、性质和意义。

15如何评价凯末尔主义?

16简述墨西哥卡德纳斯政府的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17试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及其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8试析一战后结束初期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特点及失败原因。

19从德国魏玛政府的内外政策分析改良主义工人政党的历史作用。

20试析早期法西斯运动的性质。

21试析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形成的主要原因、表现和内在矛盾。

22简述美国柯立芝繁荣的前提、进程和主要表现。

23简述20年代英、日、法、德、意等国经济发展的概况和特点。

24试析各国左翼政府的内外政策。

25试析鲁尔事件、道威斯计划和洛加诺公约对欧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26简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及特点。

27试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冲击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

28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29简析日本法西斯专政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0试论德国纳粹党上台的原因。

31简析德国纳粹独裁体制的形成。

32概述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

33简述法西斯侵略集团初步形成的过程。

34简述苏联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和成果。

35试述美国的中立政策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36从希特勒的全球战略与张伯伦的绥靖战略之间的重合与矛盾,分析慕尼黑会议和捷克斯洛伐克沦亡前后英德关系的变化。

37试析慕尼黑会议前后欧洲战略格局的变化。

38简述1939年欧洲局势的特点及在外交舞台上的四种谈判

39简述大战前期德意日侵略欧亚非各国和太平洋地区的主要过程。

40分析波兰沦亡、法国败降和苏美参战初期失利的原因。

41分析法国败降前后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

42简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过程。

43分析斯大林格勒、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发生前后各战场及整个大战战略态势的变化。44简述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上各大国的协调与斗争。

45简述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

46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地位。

材料化学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1

第二章参考答案 1.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 2.为什么可将金属单质的结构问题归结为等径圆球的密堆积问题? 答: 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金属键即无饱和性又无方向性, 其离域电子为所有原子共有,自由流动,因此整个金属单质可看成是同种元素金属正离子周期性排列而成,这些正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都是全充满或半充满状态,电子分布基本上是球形对称,由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半径都相等,因此可看成是等径圆球。又因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 为使体系能量最低,金属原子在组成晶体时总是趋向形成密堆积结构,其特点是堆积密度大,配位数高,因此金属单质的结构问题归结为等径圆球的密堆积问题. 3.计算体心立方结构和六方密堆结构的堆积系数。

(1) 体心立方 a :晶格单位长度 R :原子半径 a3 4R= 3 4R a=,n=2, ∴68 .0 )3 / 4( )3/ 4(2 )3/ 4(2 3 3 3 3 = = = R R a R bcc π π ζ (2)六方密堆 n=6 4.试确定简单立方、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结构中原子半径和点阵参数之间的关系。 解:简单立方、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结构均属立方晶系,点阵参数或晶格参数关系为 ο 90 ,= = = = =γ β α c b a,因此只求出a值即可。 对于(1)fcc(面心立方)有a R2 4=, 2 4R a=,ο 90 ,= = = = =γ β α c b a (2) bcc体心立方有:a3 4R= 3 4R a=;ο 90 ,= = = = =γ β α c b a (3) 简单立方有:R a2 =,ο 90 ,= = = = =γ β α c b a 74 .0 ) 3 ( 3 8 12 )3/ 4(6 ) 2 3 2 1 ( 6 )3/ 4(63 3 hcp= ? = ?R R R R a a c Rπ π ξ= R a a c 2 3 8 = =

地质学基础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基础》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30个)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7、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8、波痕:波痕是在流水(或风)作用下,砂质沉积物移动时所形成的沙纹或沙波。 19、火山碎屑岩: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20、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21、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22、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 23、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24、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25、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

第一章至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至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第一本健康心理学期刊是于何年创刊? (1)1982 (2)1987 (3)1992 2.【2】下列何者不是引导健康心理学发展的因素? (1)医疗接受度渐增 (2)生医工程的发展 (3)疾病型态的改变 ⒊【2】下列何者与健康心理学的定义无关? (1)疾病 (2)生理历程 (3)行为 ⒋【2】下列何者不是影响健康心理学发展趋势的关键? (1)关注终生的健康与疾病 (2)健康保险的规划 (3)面对疾病型态的改变 ⒌【2】健康心理学最普遍的发展取向是何模式? (1)生物医学模式 (2)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3)心身医学模式 (4)以上皆非 ⒍【4】以下叙述何者不属于健康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所能发挥的功能? (1)发现冠状动脉病与抽烟、缺乏运动、压力有关 (2)了解疾病的心理影响以协助减轻疼痛、焦虑的症状 (3)预测与改变个人的健康行为 (4)发现禽流感的病毒与生物传染途径 ⒎【1】心理因素包括人的行为和心理历程,以下选项何者不属于心理历程? (1)吸烟 (2)情绪 (3)压力 (4)信念 ⒏【2】脑部的哪一个部分在情绪与动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1)大脑(2)下视丘(3)脑干(4)小脑 ⒐【3】个人因应紧急事件做反应时,会透过神经与内分泌轴线的程序来反应,请问轴线内容为?(P.33) A.肾上腺 B.下视丘 C.脑垂体 D.大脑 E.甲状腺 (1) D-C-A (2) D-B-E (3) B-C-A (4) B-C-E ⒑【1】以下哪些荷尔蒙与因应紧急状况及压力有重要关系? (1)皮质醇(2)胰岛素(3)泌乳激素(4)睪丸酮 ⒒【3】以下消化系统疾病,何者与承受高度压力的情境最有关系? (1)A 型肝炎(2)B 型肝炎(3)消化性溃疡(4)胆结石 ⒓【4】身体免于疾病的防卫作用涉及一连串的防御防线,请问第三道防线是 (1)B 细胞(2)吞噬细胞(3)皮肤(4)杀手T 细胞

习题答案实验2 普通水准测量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编号: 2 实验内容:普通水准测量 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长: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报告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日

《土木工程测量》实验任务书 实验二:普通水准测量(两次仪器高法)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练习图根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方法; 2.掌握水准测量中“两次仪器高法”的施测方法; 3.各项操作轮流进行,每位组员至少作一个测站的观测操作工作。 二、计划与仪器准备 1.实验学时:2学时 2.主要设备:水准仪1台 三角架1副 水准尺(塔尺)2把 钢钎5支 记录板1块 遮阳伞1把(如果有需要) 三、方法与步骤 1.场地布置:选一适当场地,在场中选1个坚实点作为已知高程点A(高程假 定为H A=100.000m),选定B,C,D,E四 个标记明显的点作为待测高程点,进行闭合 水准路线测量(具体要求见“四、水准路线 要求”); 2.安置水准仪于A点和待测水准点(右例图为 TP1)大致等距离处,进行粗略整平和目镜对 光; 3.后视A点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后视读数a,记入手薄;前视TP1点的水准 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b,记入手薄。并计算两点间高差h ab; 4.依次连续设站,连续观测,最后测回至A点,形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汇编

绪论 一填空题 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岩石圈。 2、地球是由若干不同状态和成分的物质呈同心圈层所组成的。以地表为界,可以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3、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4、我们主要把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作为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或界面或间断面。其中莫霍面、古登堡面、把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内核和外核。 、地壳元素中的氧、硅、铝、钙、钠、钾、镁等八种元素含量最高,占地壳总量的98.74%,称为造岩元素。 、地壳由一个不连续面康拉德面分为硅铝层或花岗岩质层和硅镁层或玄武岩质层上下两层。 8 9、地球内部的三个基本圈层是薄的,铝镁硅酸盐地壳,铁镁硅酸盐地幔和铁镍为主的地核。 10、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地质学上采用相对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绝对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具体时间。 11、根据地之作用的能量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大类。 12、相对低质年代是根据地质时期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古生物阶段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相对先后关系。 13、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时间、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和多解性等特点。 14、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综合分析等。 二、名词解释: 1、地质学 2、地壳 3、岩石圈 4、软流层 5、地质作用 6地质年代 7克拉克值 三、单选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 ( b)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 a)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 d、地核 3、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 ( c) a、地壳b、岩石圈c、大气圈d、地球表层 4、直接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是? a、元素b、矿物c、岩石d、矿石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b) a、硅b、氧c、铝d、铁 6、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 (a) a、地震b、高山削平c、海底上升d、油田形成 四、双项选择 1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是 a、康拉德面 b、莫霍面 c、古登堡面 d、莱曼面 e、地表面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a、硅铝层 b、洋壳 c、陆壳 d、硅镁层 e、铁镁层 3、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构造作用 b、岩浆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e、沉积作用 4、地球内部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是 a、物质交流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能量传输 五、判断题 1、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地壳(F) 2、矿物是尊称地壳的最基本单位(T) 3、地球是若干个相对状态而成分不同的物质是同心圈层所组成(F)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思考与习题集 绪论 重要术语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4.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 5.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 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 重要术语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大地热流、常温流、地热增温流、放射性热、增温率、增温级、地温梯度、地磁要素、纵波、横波、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圈、岩石圈、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科里奥利力、莫霍面、古登堡面复习思考题 1.外力作用的三大因素是什么?如何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2.纵波、横波、表面波的特点怎样? 3.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主要层圈?其物质状态怎样? 4.洋壳与陆壳的差别何在? 5.解释: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6.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各单元的特征怎样?

7.大陆地形有哪些主要单元? 8.主动性大陆边缘和被动性大陆边缘有何不同? 9.由赤道至两极地磁三要素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0.说明地温梯度、地温级、地温率的区别? 11.地表最高点、最低点如何? 第二章:矿物 重要术语 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解理与断口。 7.什么叫矿物晶体及集合体?有哪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10.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

第二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2章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初步 1. 设有如下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分别把他们表示出来:s (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解:定义谓词d P(x):x是人 L(x,y):x喜欢y 其中,y的个体域是{梅花,菊花}。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 梅花)∨L(x, 菊花)∨L(x, 梅花)∧L(x, 菊花)) (2) 有人每天下午都去打篮球。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B(x):x打篮球 A(y):y是下午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a (?x )(?y) (A(y)→B(x)∧P(x)) (3)新型计算机速度又快,存储容量又大。 解:定义谓词 NC(x):x是新型计算机 F(x):x速度快 B(x):x容量大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NC(x)→F(x)∧B(x)) (4) 不是每个计算机系的学生都喜欢在计算机上编程序。 解:定义谓词 S(x):x是计算机系学生 L(x, pragramming):x喜欢编程序 U(x,computer):x使用计算机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 (?x) (S(x)→L(x, pragramming)∧U(x,computer)) (5)凡是喜欢编程序的人都喜欢计算机。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L(x, y):x喜欢y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pragramming)→L(x, computer)) 2 请对下列命题分别写出它们的语义网络: (1) 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 解: (2) 高老师从3月到7月给计算机系学生讲《计算机网络》课。 解: (3) 学习班的学员有男、有女、有研究生、有本科生。 解:参例2.14 (4) 创新公司在科海大街56号,刘洋是该公司的经理,他32岁、硕士学位。 解:参例2.10 (5) 红队与蓝队进行足球比赛,最后以3:2的比分结束。 解:

博弈论复习题及答案

囚徒困境说明个人得理性选择不一定就是集体得理性选择。(√)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不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 若一个博弈出现了皆大欢喜得结局,说明该博弈就是一个合作得正与博弈.()博弈中知道越多得一方越有利。( ×) 纳什均衡一定就是上策均衡。(× ) 上策均衡一定就是纳什均衡。(√) 在一个博弈中只可能存在一个纳什均衡。 (×) 在一个博弈中博弈方可以有很多个。(√) 在一个博弈中如果存在多个纳什均衡则不存在上策均衡。 (√) 在博弈中纳什均衡就是博弈双方能获得得最好结果。 (× ) 在博弈中如果某博弈方改变策略后得益增加则另一博弈方得益减少. (×)上策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得均衡。(×) 因为零与博弈中博弈方之间关系都就是竞争性得、对立得,因此零与博弈就就是非合作博弈。 (×) 在动态博弈中,因为后行动得博弈方可以先观察对方行为后再选择行为,因此总就是有利得。(×) 在博弈中存在着先动优势与后动优势,所以后行动得人不一定总有利,例如:在斯塔克伯格模型中,企业就可能具有先动优势。 囚徒得困境博弈中两个囚徒之所以会处于困境,无法得到较理想得结果,就是因为两囚徒都不在乎坐牢时间长短本身,只在乎不能比对方坐牢得时间更长。 (×) 纳什均衡即任一博弈方单独改变策略都只能得到更小利益得策略组合.(√)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与存在惟一得纯战略纳什均衡,作为原博弈构成得有限次重复博弈,共同特点就是重复博弈本质上不过就是原博弈得简单重复,重复博弈得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就就是每次重复采用原博弈得纳什均衡。(√ ) 多个纯战略纳什均衡博弈得有限次重复博弈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路径:两阶段都采用原博弈同一个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轮流采用不同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两次都采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或者混合战略与纯战略轮流采用。(√) 如果阶段博弈G={A1, A2,…,An; u1, u2,…,un)具有多重Nash均衡,那么可能(但不必)存在重复博弈G(T)得子博弈完美均衡结局,其中对于任意得t<T,在t阶段得结局并不就是G得Nash均衡.(√)(或:如果阶段博弈G={A1,A2,…,An; u1,u2,…,un)具有多重Nash均衡,那么该重复博弈G(T)得子博弈完美均衡结局,对于任意得t<T,在t阶段得结局一定就是G得Nash均衡。) 零与博弈得无限次重复博弈中,所有阶段都不可能发生合作,局中人会一直重复原博弈得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或:零与博弈得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可能发生合作,局中人不一定会一直重复原博弈得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原博弈惟一得纳什均衡本身就是帕雷托效率意义上最佳战略组合,符合各局中人最大利益:采用原博弈得纯战略纳什均衡本身就是各局中人能实现得最好结果,符合所有局中人得利益,因此,不管就是重复有限次还就是无限次,不会与一次性博弈有区别。(√) 原博弈惟一得纳什均衡本身就是帕雷托效率意义上最佳战略组合,符合各局中人最大利益,但惟一得纳什均衡不就是效率最高得战略组合,存在潜在合作利益得

水准仪练习题

思考题 1.试绘图说明水准测量的原理。 2.将水准仪置于D、N两点之间,在D点尺上的读数d=1585mm,在N点尺上的读数n=0465mm,试求高差hND,并说明d、n两值哪一个为后视读数。 3.有AB两点,当高差hAB为负时,A、B两点哪点高?高差hAB为正时是哪点高? 4.水准测量时,转点的作用是什么?尺垫有何作用?在哪些点上需要放置尺垫?哪些点上不能放置尺垫?为什么? 5.水准仪是如何获得水平视线的?水准仪上圆水准器和水准管有何作用?它们的水准轴各在什么位置? 6.何谓水准器的分划值?水准器分划值与水准器灵敏度有何关系? 7.设水准管内壁圆弧半径为50m,试求该水准管的分划值。 8.与S3水准仪相比,精密水准仪的读数方法有何不同之处? 9.试述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工作原理。 10.电子水准仪与普通光学水准仪相比较,主要有哪些特点? 11.试述三、四等水准测量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有哪些限差规定? 12.水准仪有哪几条主要轴线?水准仪应满足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13.何谓水准仪的i角?试述水准测量时,水准仪i角对读数和高差的影响。 14.试述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后视与前视距离大致相等的理由。 15.已知某水准仪的i角值为-6″,问:当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视准轴是向上还是向下倾斜? 16.交叉误差对高差的影响是否可以用前后视距离相等的方法消除,为什么?当进行水准测量作业时,若仪器旋转轴能严格竖直,问:观测高差中是否存在交叉误差的影响,为什么? 17.水准尺倾斜对水准尺读数有什么影响? 18.若规定水准仪的i角应校正至20″以下,问:这对前、后视距差为20m的一个测站,在所测得的高差中有多大的影响? 19.三、四等水准测量中为何要规定用“后、前、前、后”的操作次序? 20.在施测一条水准测量路线时,为何要规定用偶数个测站? 21.对一条水准路线进行往返观测有什么好处?能消除或减弱什么误差的影响? 答案:水准测量和水准仪 2.hND=n-d=-1120mm 3.hAB<0,A点高;hAB0,B点高。 4.-0.5mm 11.0.716m,-1.282m,0.367m,-0.425m 15. 向下倾斜 16.+3.88m; 17. 1)-226.9″;2)2753mm 18. 2.9mm ; 21. 1°48′43″,1°16′52″,1°02′46″ 22. 1.6mm 23. 8.5mm; 24. 1.9mm

建筑环境学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1. 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座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纬度位置决定太阳高度角。南方地区太阳高度角一年四季都较高,而北方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具有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因此,坐北朝南的格局有利于在夏季减少日射得热,冬季增加日射得热,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北方地区采用坐北朝南的第二个原因是避北风。 2. 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的改变。太阳的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超过90%)。而空气对于这部分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所以太阳穿过空气时导致空气的升温很小。 地面和空气的对流热交换是空气温度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地面在接受大量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与地表直接接触的空气层,由于对流换热作用而被加热,被加热的空气层又通过自然对流作用将热量转移到更高层的空气,从而导致了空气的升温。气温降低的过程也大体类似。 注意:地面因接收太阳辐射而升温所导致的长波辐射对空气的加热作用是一种次要因素。 3.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面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又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朗的夏夜,气温为25℃,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则t dp=6℃-19℃,有效天空温度t sky=7℃-14℃。在

某些极端条件下,t sky可以达到0℃以下。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 K。 4. 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晴朗天气下有效天空温度低,树叶朝上的表面与天空辐射换热强烈,同时凌晨也是空气气温最低的时候,如果此时树叶表面的温度低于环境空气的露点温度,就会有结露的现象发生,如果低于0℃则会结霜。 5. 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的微气候?为什么? 能起到一定改善作用。高反射率地面(吸收率和发射率低)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较少,温升较低,从而对近地面空气的加热作用较小,对城市热岛效应有一定缓解作用(马赛克建筑)。但微气候涉及建筑物周围特定地点的气温、湿度、风速、阳光等多种参数,高反射率地面铺装可能会带来光污染。 6. 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什么? 能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水体和植被下垫面本身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砖石混凝土下垫面就少,同时,由于水体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通过潜热的形式带走大量热量,使得自身温度较低,对近地表空气具有降温作用,从而能够对城市热岛效应起到一定缓解作用。此外,蒸发和蒸腾作用,将大量水气带入空气,增加了空气湿度,使人感觉更舒适。

博弈论练习题2答案

博弈论练习题2答案

111111111111111111 博弈论练习题(四) 一、什么是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答:将纳什均衡中包含的不可置信的威胁策略剔除出去。它要求参与者的决策在任何时点上都是最优的。由于剔除了不可置信的威胁,在许多情况下,精炼纳什均衡也就缩小了纳什均衡的个数。只有当参与人的策略在每一个子博弈中都构成纳什均衡叫做精炼纳什均衡。或者说,组成精炼纳什均衡的策略必须在每一个子博弈中都是最优的。 二、参与人的理性问题对动态博弈分析的影响是否比静态博弈的影响更大?为什么? 答:正确,博弈论要求个体具有始终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意识和理性能力的“自我”个体理性,这是静态博弈的范畴。除此之外,还要求相关的参与者具有层次较高的“交互理性”,要求不同个体之间在理性和行为方面具有一种“默契”。即,人们的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仅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还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其他人的选择与行为,那么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个体的理性决策就必须考虑他人的理性选择与行为。作

为博弈论的基础,交互理性是其基本的理性要求。博弈论还要求有关博弈的结构、各个博弈参与者的得益函数以及各个博弈参与者的理性等“知识”是所有博弈参与者之间的“共同知识”。也就是,每个博弈参与者不仅要首先明确自己和其他参与者所有可选的策略,还需知晓各种情况下自己最终的收益或其概率分布,并且每个博弈参与者都知道各个参与者掌握这些信息;更为重要的是,每个博弈参与者都知道所有参与者都是理性的,都知道其他博弈参与者知道所有参与者都是理性的,都知道其他博弈参与者知道其他博弈参与者知道所有博弈参与者都是理性的------。理性的共同知识假设是非合作博弈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假设,是实现交互理性和理性主义的纳什均衡的基本前提,这些,都是动态博弈的范畴。因此说,参与者理性问题对动态博弈的分析影响更大。 三、纳什均衡和精炼纳什均衡存在哪些问题?答:纳什均衡存在的问题: (1)不是所有博弈都存在纳什均衡如纯策略就不存在混合策略则一定会存在纳什均衡,它是通

单元2.1水准测量练习题

单元2.1 水准测量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水准测量中,设后尺A 的读数a=2.713m ,前尺B 的读数为b=1.401m ,已知A 点高程为15.000m ,则视线高程为(D )m 。 A.13.688 B.16.312 C.16.401 D.17.713 2、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 的读数大,前视点B 的读数小,则有( A )。 A.A 点比B 点低 B.A 点比B 点高 C.A 点与B 点可能同高 D.A 、B 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3、自动安平水准仪,( D )。 A.既没有圆水准器也没有管水准器 B.没有圆水准器 C. 既有圆水准器也有管水准器 D.没有管水准器 4、进行水准仪i 角检验时,A ,B 两点相距80m ,将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中间,测得高差=AB h 0.125m ,将水准仪安置在距离B 点2~3m 的地方,测得的高差为='AB h =0.186m ,则水准仪的i 角为( A ) A 157″ B -157″ C 0.00076″ D –0.00076″ 5、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使( B)十分清晰。 A 物像 B 十字丝分划板 C 物像与十字丝分划板 6、测量仪器望远镜视准轴的定义是( C )的连线。 A 物镜光心与目镜光心 B 目镜光心与十字丝分划板中心 C 物镜光心与十字丝分划板中心 7、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B )。 A 观测时眼睛位置不正 B 物像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不重合 C 前后视距不相等 D 目镜调焦不正确 8、视差的产生是因望远镜调焦不完全而造成的,消除视差的方法是再次进行 A 。 A 物镜和目镜调焦 B 物镜调焦 C 目镜调焦 D 仪器对中和整平 9、水准仪的( B )应平行于仪器竖轴。 A 视准轴 B 圆水准器轴 C 十字丝横丝 D 管水准器轴 10、DS1水准仪的观测精度要( A )DS3水准仪。 A 高于 B 接近于 C 低于 D 等于 11、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 B )。 A 高于前尺点 B 低于前尺点 C 高于测站点 A 等于前尺点 12、水准测量时,尺垫应放置在( B )。 A 水准点 B 转点 C 土质松软的水准点上 D 需要立尺的所有点 13、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A )。 A 看清十字丝 B 看清物像 C 消除视差 14、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为( A )。 A 、总为0 B 、与路线形状有关 C 、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 D 、由路线中任两点确定 15、普通水准测量采用“双仪高” 方法观测是为了进行 B 。 A 路线误差检核 B 测站误差检核 C 仪器误差检核 D 观测者误差检核 16、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分配)方法是将闭合差 B 分配于各测段观测高差。

地质学基础试题库 精品

地质学基础试题集

地质题库 一、填空题 1、地质年代可分为(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太 古代)。 2、矿井水的主要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含水层水、断层水、 地表水、老窑水)。 3、矿井地质构造分为(单斜构造、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 4、(褶曲)是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它分为(向斜)和(背斜) 两种形态。 5、防治水害的基本原则是(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6、岩石按风化程度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和强风化)。 7、矿井地质勘探的手段主要包括(钻探、巷探和物探)。 8、井上下对照图是反映井下的采掘工程与(地表的地形地 物)关系的图件。 9、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 段。 10、生产矿井中的岩浆侵入体主要有两种产状:(脉状岩墙) 和(层状岩床)。 11、地质构造按其规模和对生产影响的程度可分为(大、中、 小)三种类型。 12、断层面空间状态可以用(走向、倾向、倾角)表示。 13、岩层的接触关系有三种,分别为:(整合接触、假整合接

触和不整合接触)。 14、自然界的岩石种类很多,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三大类。 15、矿井地质“三书”是(采区)地质说明书、(掘进)地质说 明书和(回采)地质说明书。 16、动用储量包括(采出量)和(损失量)。 17、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 行性研究) 18、(损失率)是考核资源利用和开采技术以及管理水平主要 经济技术指标之一。 19、储量管理最主要的两个年报表是(生产矿井储量动态 表与生产矿井储量损失量表)。 20、在开采过程中,已开采部分的(采出量与损失量之和), 称为动用储量。 二、名词解释 1岩石:矿物按照一定的规律结合起来形成各种岩石。 2晶质体:由于质点规则排列的结果,就使晶体内部具有一定的晶体构造,称为晶体格架。具有良好几何外形的晶质体,通称为晶质体。 3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或化石群,称指相化石

第二章 习题及答案

电工学第二章习题 一、填空题 1. 两个均为40得电容串联后总电容为80 ,它们并联后得总电容为20 。 2、表征正弦交流电振荡幅度得量就是它得最大值;表征正弦交流电随时间变化快慢程度得量就是角频率ω;表征正弦交流电起始位置时得量称为它得初相。三者称为正弦量得三要素。 3、电阻元件上任一瞬间得电压电流关系可表示为u = iR ;电感元件上任一瞬间得电压电流关系可以表示为;电容元件上任一瞬间得电压电流关系可以表示为。由上述三个关系式可得, 电阻元件为即时元件; 电感与电容元件为动态元件。 4、在RLC串联电路中,已知电流为5A,电阻为30Ω,感抗为40Ω,容抗为80Ω,那么电路得阻抗为50Ω,该电路为容性电路。电路中吸收得有功功率为750W ,吸收得无功功率又为1000var 。 二、选择题 1、某正弦电压有效值为380V,频率为50Hz,计时始数值等于380V,其瞬时值表达式为( B ) A、V; B、V; C、V。 2、一个电热器,接在10V得直流电源上,产生得功率为P。把它改接在正弦交流电源上,使其产生得功率为P/2,则正弦交流电源电压得最大值为( D ) A、7、07V; B、5V; C、14V; D、10V。 3、提高供电电路得功率因数,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D ) A、减少了用电设备中无用得无功功率; B、减少了用电设备得有功功率,提高了电源设备得容量; C、可以节省电能; D、可提高电源设备得利用率并减小输电线路中得功率损耗。 4、已知A,)A,则( C ) A、i1超前i260°; B、i1滞后i260°; C、相位差无法判断。 5、电容元件得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有效值不变,频率增大时,电路中电流将(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6、在RL串联电路中,UR=16V,UL=12V,则总电压为( B ) A、28V; B、20V; C、2V。 7、RLC串联电路在f0时发生谐振,当频率增加到2f0时,电路性质呈( B ) A、电阻性; B、电感性; C、电容性。 8、正弦交流电路得视在功率就是表征该电路得( A ) A、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乘积; B、平均功率; C、瞬时功率最大值。 9已知某正弦交流电压得期为10 ms,有效值为220 V,在t = 0时正处于由正值过渡为负值得零值,则其表达式可写作( B )。 (a) u = 380sin(100 t+180?) V (b) u =-311sin200πt V (c) u = 220sin(628 t+180?) V 10某正弦电流得有效值为7、07 A,频率f =100 Hz,初相角? = -60?,则该电流得瞬时表达式为( C )。 (a) i = 5sin( 100 πt-60? ) A (b) i = 7、07sin( 100 πt+30? ) A (c) i = 10sin( 200 πt-60? ) A 11与电流相量对应正弦电流可写作i = ( B )。 (a) 5 sin(ωt+53、1?) A (b) sin(ωt+36、9?)A (c) sin(ωt+53、1?)A 12用幅值(最大值) 相量表示正弦电压u = 537sin(ωt-90? ) V 时,可写作( A )。

博弈论复习题(附答案)

囚徒困境说明个人的理性选择不一定是集体的理性选择。(√)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不是一个纳什均衡。(×) 若一个博弈出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说明该博弈是一个合作的正和博弈。()博弈中知道越多的一方越有利。(×) 纳什均衡一定是上策均衡。(×) 上策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 在一个博弈中只可能存在一个纳什均衡。(×) 在一个博弈中博弈方可以有很多个。(√) 在一个博弈中如果存在多个纳什均衡则不存在上策均衡。(√) 在博弈中纳什均衡是博弈双方能获得的最好结果。(×) 在博弈中如果某博弈方改变策略后得益增加则另一博弈方得益减少。(×)上策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均衡。(×) 因为零和博弈中博弈方之间关系都是竞争性的、对立的,因此零和博弈就是非合作博弈。 (×) 在动态博弈中,因为后行动的博弈方可以先观察对方行为后再选择行为,因此总是有利的。(×) 在博弈中存在着先动优势和后动优势,所以后行动的人不一定总有利,例如:在斯塔克伯格模型中,企业就可能具有先动优势。 囚徒的困境博弈中两个囚徒之所以会处于困境,无法得到较理想的结果,是因为两囚徒都不在乎坐牢时间长短本身,只在乎不能比对方坐牢的时间更长。 (×) 纳什均衡即任一博弈方单独改变策略都只能得到更小利益的策略组合。(√)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和存在惟一的纯战略纳什均衡,作为原博弈构成的有限次重复博弈,共同特点是重复博弈本质上不过是原博弈的简单重复,重复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就是每次重复采用原博弈的纳什均衡。(√) 多个纯战略纳什均衡博弈的有限次重复博弈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路径:两阶段都采用原博弈同一个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轮流采用不同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两次都采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或者混合战略和纯战略轮流采用。(√) 如果阶段博弈G={A1, A2,…,An; u1, u2,…,un)具有多重Nash均衡,那么可能(但不必)存在重复博弈G(T)的子博弈完美均衡结局,其中对于任意的t

大学测量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何谓水准面何谓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水准面是受地球重力影响而形成的,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并且是一个重力场的等位面。 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何谓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何谓高差 答: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 假定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地面点至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某点的经度为118°45′ ,试计算它所在6°带及3°带的带号,以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答:N=INT(118°45′/6+1)=20 L=20*6-3=117° n=INT(118°45′/3+1)=40 l=40*3=120° 测量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测量工作中,为了防止测量误差的逐渐传递而累计增大到不能容许的程度,要求测量工作遵循在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在次序上“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确定地面点位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是什么 答:确定地面点位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是测角、量距、测高差。 第二章 水准测量 设A 为后视点,B 为前视点;A 点高程是。当后视读数为,前视读数为,问A 、B 两点高差是多少B 点比A 点高还是低B 点的高程是多少并绘图说明。 答:m h AB 304.0428.1124.1-=-= m H B 712.19304.0016.20=-= B 点比A 点低 何谓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视差 答: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若发现十字丝与目标像有相对运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目标成像的平面和十字丝平面不重合。消除的方法是重新仔细地进行物镜对光,直到眼睛上下移动,读数不变为止。 水准测量时,注意前、后视距离相等;它可消除哪几项误差 答:水准测量时,注意前、后视距离相等,可以消除视准轴和水准管轴不平行引起的仪器误差对观测的影响,还可以消除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等外界环境对观测的影响。 7、调整表2-3中附合路线等外水准测量观测成果,并求出各点的高程。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30个)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7、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8、波痕:波痕是在流水(或风)作用下,砂质沉积物移动时所形成的沙纹或沙波。

博弈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博弈论》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博弈论中,局中人从一个博弈中得到的结果常被称为()。 A. 效用 B. 支付 C. 决策 D. 利润 2.博弈中通常包括下面的内容,除了()。 A.局中人 B.占优战略均衡 C.策略 D.支付 3.在具有占优战略均衡的囚徒困境博弈中()。 A.只有一个囚徒会坦白 B.两个囚徒都没有坦白 C.两个囚徒都会坦白 D.任何坦白都被法庭否决了 4.在多次重复的双头博弈中,每一个博弈者努力()。 A.使行业的总利润达到最大 B.使另一个博弈者的利润最小 C.使其市场份额最大 D.使其利润最大 5.一个博弈中,直接决定局中人支付的因素是()。 A. 策略组合 B. 策略 C. 信息 D. 行动 6.对博弈中的每一个博弈者而言,无论对手作何选择,其总是拥有惟一最佳行为,此时的博弈具有()。 A.囚徒困境式的均衡 B.一报还一报的均衡 C.占优策略均衡 D.激发战略均衡 7.如果另一个博弈者在前一期合作,博弈者就在现期合作;但如果另一个博弈者在前一期违约,博弈者在现期也违约的策略称为()。 A.一报还一报的策略 B.激发策略 C.双头策略 D.主导企业策略 8.在囚徒困境的博弈中,合作策略会导致()。 博弈双方都失败 B.博弈双方都获胜A. C.使得先采取行动者获胜 D.使得后采取行动者获胜 9.在什么时候,囚徒困境式博弈均衡最可能实现()。 A. 当一个垄断竞争行业是由一个主导企业控制时 B.当一个寡头行业面对的是重复博弈时 C.当一个垄断行业被迫重复地与一个寡头行业博弈时 D. 当一个寡头行业进行一次博弈时 10.一个企业采取的行为与另一个企业在前一阶段采取的行为一致,这种策略是一种()。 A.主导策略 B.激发策略 C.一报还一报策略 D.主导策略 11.关于策略式博弈,正确的说法是()。 A. 策略式博弈无法刻划动态博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