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区控制测量作业与习题
控制测量练习题

控制测量练习题1. 什么是控制测量?控制测量是一种技术手段,用于监测和调节生产过程的各项参数和指标。
通过监测和测量数据,可以实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状态和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生产的稳定性和质量。
2. 为什么需要控制测量?控制测量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项参数和指标进行监测和测量,可以实时掌握生产状态,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从而保证产品的稳定品质。
3. 控制测量的常用工具有哪些?控制测量的常用工具包括传感器、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等。
传感器用于将被测量的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仪器仪表用于测量和显示物理量的数值,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控制操作。
4. 控制测量的步骤有哪些?控制测量的步骤包括确定测量目标、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进行测量操作、分析和处理测量结果、采取控制措施,并进行反馈和验证。
5. 控制测量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控制测量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测量误差、信号干扰、测量不准确和仪器仪表故障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从而影响控制决策和控制效果。
6. 如何提高控制测量的准确性?提高控制测量准确性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减小系统误差、降低信号干扰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多重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控制测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有哪些?控制测量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医疗健康、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控制测量被用于监测和调节各种工艺参数,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科学研究中,控制测量用于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在医疗健康领域,控制测量用于监测和诊断病情。
在环境监测中,控制测量用于监测大气、水质和土壤等环境指标。
8. 控制测量的发展趋势是什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控制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控制测量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数据的远程采集、智能分析和自动控制。
小区域控制测量(3)

闭合导线计算实例
点 观测角
改正数
号 (°′″) (″)/
改正角
(°′″)
1
2 107 48 30
+13
107 48 43
3
73 00 20
+12
73 00 32
4
89 33 50
+12
89 34 02
1
89 36 30
+13
89 36 43
2
总 359 59 10 和
辅 助 计 算
+50 360 00 00
时应同时观测竖角,以便进行倾斜改正。若
用钢尺丈量,则钢尺必须经过鉴定。
5.4 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的目的: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1、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1)角度闭合差计算 2)角度改正计算
3)逐边计算方位角
4)、坐标增量计算 5)、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
6)、坐标增量改正数计算
7)、坐标增量改正计算 8)、坐标计算
2、图根控制测量:面积在0.5km以下的测区,图根控
制网可作为首级控制。
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 制点,简称 图根点。 测定图根点位置的工作,称为 图根控制测 量。图根点的密度(包括高级点),取决于测图 比例尺和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
二、高程控制测量(测定H)
布设原则:由高级到低、从整体到局部。 国家高程控制网:一、二、三、四等。 城市高程控制网:二、三、四等。 小地区高程控制网:三、四等及图根水准。
国家控制测量 城市控制测量 小区
图根控制测量
一、国家控制测量
分为:国家平面控制测量和国家高程控制测量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 国家控制网。它是全 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并为确定地球的形状和 大小提供研究资料。
测量学 习题和答案 第七章 控制测量

第七章 控制测量1、测绘地形图和施工放样时,为什么要先建立控制网?控制网分为哪几种?答: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所以要先建立控制网。
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导线的布设形式有哪些?选择导线点应注意哪些事项?导线的外业工作包括哪些内容?答:导线点布设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导线网。
选择导线点应该注意:(1)相邻点间必须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3)视野开阔,便于测图或放样;(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点外业工作包括:(1)踏勘选点(2)测角(3)量边(4)联测3、已知A 点坐标x A =437.620,y A =721.324;B 点坐标x B =239.460,y B =196.450。
求AB 之方位角及边长。
m D X Y X m Y AB AB AB AB AB AB 035.5616.59812496.59816918016.198874.524arctan 1800,016.198620.437460.239,874.524324.721450.196='''='''+=--+=<∆<∆-=-=∆-=-=∆o o α4、闭合导线1-2-3-4-5-1的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列入表7-30,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999.499,001.500,569.372,251.315,628.521,433.215,163.615,189.369198.586198.86500593.435407.64500,430.127,750.184,059.149,818.99,535.93,756.153,965.28,404.66198.8661.10785.763174.0223.86407.6461.10785.76315.0386.64200013300185.763230.01230.0174.015.0174.0481.127018.149494.93982.28223.8615.0794.184853.99721.153390.66386.64481.127sin ,794.184cos 018.149sin ,853.99cos 494.93sin ,721.153cos 982.28sin ,390.66cos 223.86sin ,386.64cos 00541260015871800063341800063340331891800394303180039430300928718003812111800381211036012518000521561800052156000215018000541261800054126033189212431890092872121928703601252124601250002150212102150001587212115871180)25(2431892192872460125210215021158711554433121212125151454534342323121212121212222251515151515145454545454534343434343423232323232312121212121215112545514344532334212231254321=========+='∆+==-='∆+=='∆='∆-='∆='∆-='∆--='∆='∆-='∆=⨯-=⨯∑-+∆='∆-=⨯--=⨯∑-+∆='∆<==∑==+=+==+--+==++---===∆==∆-==∆==∆-==∆-==∆==∆-==∆==∆-==∆'''='''-+'''='-+='''='''-+'''='-+='''='''-+'''='-+='''='''-+'''='-+='''='''-+'''='-+='''='''=''-'''=''''=''-'''=''''=''-'''=''''=''-'''=''''=''-'''=''=⨯--'''+'''+'''+'''+'''=Y X Y X Y X Y X Y Y Y X X X Y X Y X Y X Y X D D f Y Y D D f X X D f K f f f f f D Y D X D Y D X D Y D X D Y D X D Y D X f y x y x y x ααααααααααβααβααβααβααβαααββββββ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5、附合导线的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列入表7-31,计算附合导线各点的坐标。
测量员理论考试-小地区控制测量

测量员理论考试-小地区控制测量(总分:2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判断题{{/B}}(总题数:54,分数:54.00)1.边长误差对三角高程测量高差的影响与垂直角的大小无关。
( )(分数:1.00)A.B. √解析:2.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和水平距离可根据两端点的书籍坐标反算出来,称之为坐标反算问题。
( )(分数:1.00)A. √B.解析:3.控制网的起算数据可通过与已有国家控制网或城市控制网联测获得。
( )(分数:1.00)A. √B.解析:4.导线测量中,无论采用钢尺量距或电磁波测距,其测角精度一致。
( )(分数:1.00)A. √B.解析:5.导线的角度闭合差不受起始边方位角误差的影响。
( )(分数:1.00)A.B. √解析:6.闭合导线各点的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等于0。
( )(分数:1.00)A. √B.解析:7.同一直线的正反方位角角值相差180°。
( )(分数:1.00)A. √B.解析:8.国家控制网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并为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研究资料和信息。
( ) (分数:1.00)A. √B.解析:9.控制网的精度越高,点位越密,测量的工作量越大,施测工期也就越长。
( )(分数:1.00)A. √B.解析:10.导线内业计算其目的是根据已知的起始数据和外业观测成果,通过误差调整,计算出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 )(分数:1.00)A. √B.解析:11.闭合导线就是由一组已知高级控制点出发,经一系列导线点而终止于另一组的一个高级控制点。
( ) (分数:1.00)A.B. √解析:12.等高线是连续的闭合曲线,不可以中断。
( )(分数:1.00)A. √B.解析:13.水准测量中,红、黑面后视总和减红、黑面前视总和应等于红、黑面高差总和。
( )(分数:1.00)A. √B.解析:14.按照规定,三、四等水准测量在观测时,应采用普通DS3型水准仪和双面水准尺,用中丝读数法并进行往返观测。
小地区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控制测量
小区域控制测量分为两种方法:1.三、四等水准测量
2.三角高程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作业方法
一、顺序:“后前前后”(黑黑红红)一般一对尺交替使用。
(红黑双面尺是有一对的,两把尺的红面底端刻划分别是4.687、4.787两种,黑面是一样的,都是0起步)
二、读数:黑面“三丝法”(上、下、中丝)读数,红面仅读中丝。
后视(黑面) 上丝读数 下丝读数 中丝读数
前视(黑面) 上丝读数 下丝读数 中丝读数
前视(红面) 中丝读数
后视(红面) 中丝读数
二、 Ⅲ、Ⅳ等水准测量的计算与记录格式
1.后视=100×|上丝读数-下丝读数|
2.前后视距差d1=后视距-前视距
d1要求:三等≤±3m , 四等≤±5m
3.视距差累计值∑d1-前站的视距差累计值∑d1-1+本站的前后视距差d1。
∑d1要求:三等≤±6m , 四等≤±10m
4.黑红面读数差=黑面中丝+K-红面中丝.(K=4.787mm或4.687mm)
要求:三等≤±2mm , 四等≤±3mm
5.黑面高差h黑=黑面后视中丝-黑面前视中丝
6.红面高差h红=红面后视中丝-红面前视中丝
7.黑红面高差之差=h黑-(h红+0.1mm)
要求:三等≤±3mm , 四等≤±5mm
(什么时候加0.1m,什么时候减0.1m ? 用黑面高差跟红面高差相比较,如果红面大就减0.1m,如果红面小就加0.1m)
8.高差中数=[h黑+(h红+0.1m)]/2
9.水准路线总长L=∑后视距+∑前视距。
测量员理论考试分类模拟题小地区控制测量(一)

测量员理论考试分类模拟题小地区控制测量(一)一、判断题A对B错1. 闭合导线检查外业观测粗差的方法与附合导线的检查方法是相同的。
答案:A2. 当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平面控制点的高程时,应组成闭合或附合的三角高程路线。
答案:A3. 测量工作必须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答案:A4. 闭合导线各点的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等于0。
答案:A5. 边长误差对三角高程测量高差的影响与垂直角的大小无关。
答案:B6. 控制测量可以分为高程控制和平面控制。
答案:A7. 按照规定,三、四等水准测量在观测时,应采用普通DS3型水准仪和双面水准尺,用中丝读数法并进行往返观测。
答案:A8. 控制网中的观测数据按控制网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有水平角或方向、边长、高差以及三角高程的竖直角或天顶距。
答案:A9. 在三角高程测量中,垂直角不大的情况下,对高差中误差起主要作用的是垂直角观测误差。
答案:A10. 导线内业计算其目的是根据已知的起始数据和外业观测成果,通过误差调整,计算出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答案:A11. 分别平差法导线网单结点平差计算中,坐标增量是用经过平差后的方位角计算的。
答案:A12. 导线测量中,无论采用钢尺量距或电磁波测距,其测角精度一致。
答案:A13. 对于二、三级导线及图根,应按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进行丈量。
答案:B14. 国家控制网布设的原则是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答案:A15. 水准网包括闭合水准线路和附合水准线路。
答案:A16. 控制测量的实质是在测区选定若干个有控制作用的控制点,按一定的规律和规范要求布设成几何图形或折线,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答案:A。
小地区控制测量(7)

导线转折角0 ,1 ,5;
导线各边长SB1,S12,……,S51。
1
一、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
2.附合导线
B
1
SB1 S12
AB B 1
(XB,YB)
A
2 S23
2
布设在两个已知点之间的导线,
称为附合导线。它有3个检核条件:
一个坐标方位角条件和两个坐标
增量条件。 C CD
3 S34 4 S4C
C
D
3
4 (XC,YC)
y
2 AB
tan AB
y AB x AB
x
YAB
B
XAB AB
DAB
A
0
y
1
三、导线坐标计算中的基本公式
3.坐标反算——根据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反算 边长和方位角
αAB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x
(1)计算: xAB xB xA yAB yB yA
(2)计算: AB锐
arctan
y AB x AB
1
二、国家控制网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它是全国各 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也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了解地壳水平形变和垂直形变的大小及趋势,为地震预测 提供形变信息等服务。
平面:国家平面控制网由一、二、三、四等三角网组成。 高程:国家高程控制网是由一、二、三、四等水准网组成。 国家控制网的特点:高级点逐级控制低级点。
1
三、导线坐标计算中的基本公式
1.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前 后 左 180
前 后 右 180
✓注意:若计算出的方位角>360°,则减去360°; 若为负值,则加上360°。
1
三、导线坐标计算中的基本公式
小地区控制测量习题及答案

小地区控制测量1.绘制地形图和施工放样为什么要先建立控制网? (2)2.导线有哪几种布设形式?各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2)3.选定导线点应注意哪些问题? (2)4.导线坐标计算时应满足哪些几何条件?闭合导线与附合导线在计算中有哪些异同点? (2)5.设有闭合导线1-2-3-4-5-1,其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如下表,试求各导线点的坐标。
(2)6.根据图中的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计算1、2、3点的坐标。
(5)7. 前方交会观测数据如图,已知,xA=1112.342m,yA=351.727m,xB=659.232m,yB=355.537m, (10)8.距离交会观测数据如图,已知,xA=1223.453m,yA=462.838m,xB=770.343m,yB=466.648m, (12)9.用三、四等水准测量建立高程控制网时,怎样观测、纪录与计算? (14)10.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如何观测、纪录与计算? (16)1.绘制地形图和施工放样为什么要先建立控制网?测绘工作应遵循先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步的原则。
有了控制网,就有了基准点,绘制地形图和施工放样根据控制网内的控制点进行测绘及放样。
2.导线有哪几种布设形式?各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导线测量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和支导线闭合导线:起讫于同一已知点的导线,多用于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区。
附合导线:在两个已知点之间布设导线,多用于带状地区及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的勘测与施工。
支导线:一个已知点及方向,布置导线。
点数不宜超过 2 个,一般仅作补点使用。
3.选定导线点应注意哪些问题?选点原则:既要便于导线本身的测量,又要便于测量碎部,并应保证各项技术要求得到满足。
相邻点间通视好,便于测角、测距点位土质坚硬,便于安放仪器、保存标志。
便于测绘地形和地物导线的边长应大致相等,一般为50-400m导线点应选在便于观测和不易被破坏的地方。
导线点有足够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度观测值
第一次改正值(″)
-f1/8
± f2 /4 ± f3 /4
Σ
43 14 19 39 38 36
48 43 15 48 23 18
43 08 48 39 44 39
43 55 42 53 10 33
f1 = ∑ a + ∑ b − 360° =
f 2 = (a1 + b1 ) − (a3 + b3 ) = f3 = (a2 + b2 ) − (a4 + b4 ) =
9.边长 DMN=73.469m,方位角αMN=115°18′12,则ΔXMN 与ΔYMN 分别为 ( )。
A.+31.401m, +66.420m B.+31.401m,66.420m
41
C.-31.401m, +66.420m D.-66.420m,+31.401m
10.三角高程测量中,高差计算公式 h = D tanα + i − v ,式中 v 为( )。
距离 D (m)
155.55 25.77
123.68 76.57 111.09
坐标增量及改正数(m)
∆x
δx
∆y δ y
改正后坐标增量 (m)
∆′x ∆′y
(表 6-2)
坐
标
(m)
X
Y
600.00 600.00
600.00 600.00
Σ
角
度 闭
∑ β理 =
合 差
fβ =
改 正
f β容 = ±40 n =
《工程测量》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作业与习题
一、选择题
1.小地区控制测量中导线的主要布置形式有( )。
①视距导线
②附合导线 ③闭合导线
④平板仪导线 ⑤支导线 ⑥测距仪导线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2.若九边形各内角观测值的中误差为±20″,容许误差为中误差的两倍,则九边
形角度闭合差的限差为( )。
( )。
A.垂直; B.平行; C.无关。
7.导线测量外业包括踏勘选点埋设标志、边长丈量、转折角测量和( )测量。
A.定向 B.连接边和连接角
C.高差 D.定位
8.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的方法是将闭合差按与导线长度成( )的关系求
得改正数,以改正有关的坐标增量。
A.正比例并同号 B.反比例并反号
C.正比例并反号 D.反比例并同号
2 180 48 00
C 79 13 00
D
改正后角值 °′″
坐标方位角 α
°′″
3 题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距离 D (m)
坐标增量及改正数(m)
∆x
δx
∆y δ y
改正后坐标增量 (m)
∆′x ∆′y
107.310 81.460 85.260
(表 6-3)
坐
标
(m)
X
Y
123.920 869.570 55.690 256.290
−vb′′
=
∑ (cot
W边 a′ +
cot
b′)
ρ
草 图
值
=
班级:
姓名:
72
日期:
5 题大地四边形边长计算表
表 6-5-2
三角形编号 ΔABC ΔBCD ΔDAC
角度编号
a1 b1+a2
b2 Σ a2 b2+a3 b3 Σ a4 b3+a4 b4 Σ
平差后角值 °′″
对应边长 m
123.456
123.456
5 题 大地四边形近似平差计算表
第一次
改正后的角 第一次改正 第一次改正后
值
后角的正弦 角的余切
( ° ′ ″)
第二 次改 正值 (″)
第二次 改正后的角值 ( ° ′ ″)
表 6-5-1
第二次改正后 角的正弦
360 00 00
第
一次 改 正
W边
=
∏ sin b′ ∏ sin a′
−1 =
v′a′
=
数 计 算
改正数δ β
=−
fβ n
=
69
坐 标
fx =
增 量
fy =
闭 合 差
δx
=
− fx ∑D
Di
=
计 算
δx
=
− fx ∑D
Di
=
班级:
导 线
fD =
f
2 x
+
f
2 y
草
相
对=
闭 合 差
K = fD = ∑D
计
图
算
姓名:
日期:
点 观测角β 改
号
(右)
正
°′″ 数
″
B
A 102 29 00
1 190 12 00
三角形 编号
a1 Ⅰ b1
c1 a2 Ⅱ b2 c2
观测角值 °′″ 30 42 06 91 52 44 57 25 22 53 21 43 64 59 20 61 38 48
三角形 编号
a3 Ⅲ b3
c3 a4 Ⅳ b4 c4
观测角值 °′″ 60 33 22 41 33 10 77 53 31 43 29 43 62 20 08 74 10 07
A.仪器高
B.初算高差
C.觇标高(中丝读数) D.尺间隔
11.三等水准测量为削弱水准仪和转点下沉的影响,分别采用( )的观测方法。
A.后前前后、往返 B.往返、后前前后
C.后后前前、往返 D.两次同向、后后前前
12.一附合导线观测 5 个右角,方位角闭合差 fα=-20″,则右角改正数为
( )。
A.-20″ B.+20″ C.+4″ D.-4″
f4
二、简答题
1.控制测量的作用是什么?建立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2.国家平面及高程控制网是怎样布设的? 3.如何建立小区测图控制网?在什么情况下建立小地区的独立控制网?图根控 制有哪些形式? 4.铁路大比例尺测图控制有什么特点? 5.布设导线有哪几种形式?对导线点布设有哪些基本要求? 6.导线测量有哪些外业、内业工作?为什么导线点要与高级控制点联测?联测 的方法有哪些? 7.依据测距方法的不同,导线可以分为哪些形式? 8.导线计算的目的是什么?计算内容和步骤有哪些? 9.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计算有哪些异同点? 10.如何检查导线测量中的错误? 11.测量平差的目的是什么?三角网严密平差与简易平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三角测量的误差主要来自何处? 12.三、四等水准测量与五等水准比较,在应用范围、观测方法、技术指标及 所用仪器方面有哪些差别? 13.进行跨河水准测量时,采用什么观测方法来抵消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 响? 13.三角高程控制适用于什么条件?其优缺点如何? 14.光电三角高程有什么优点? 16.影响三角高程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减弱其影响?
6.如图是两端有基线的独立二级小 三 角 锁 , 已 知 基 线 D0=424.100m , D4=195.705m,AB 边 坐标方位角 αAB=35°00′00″,A 点坐 标 xA=1000.00m ,
43
yA=1000.00m,各观测角如下表所示,试做近似平差,并计算各小三角点的坐标。(计 算表见 6-6-1~2)
合 差
fβ =
改 正
f β容 = ±40 n =
数 计 算
改正数δ β
=−
fβ n
=
71
坐 标
fx =
增 量
fy =
闭 合 差
δx
=
− fx ∑D
Di
=
计 算
δx
=
− fx ∑D
Di
=
导 线
fD =
f
2 x
+
f
2 y
草
相
对=
闭 合 差
K = fD = ∑D
计
图
算
班级:
姓名:
日期:
角度 编号
a1 b1 Σ a2 b2 Σ a3 b3 Σ a4 b4 Σ 总和
角度的精度是( )。
A. ∠A 比∠B 高; B. ∠A 比∠B 低; C. 相等。
5.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不同点是( )。
A.角度闭合差计算与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
B.坐标方位角计算、角度闭合差计算;
C.坐标增量计算、坐标方位角计算;
D.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坐标增量计算。
6.导线测量中,若有一边长测错,则全长闭和差的方向与错误边长的方向
302.490 139.710 491.040 686.320
Σ
角
度 闭
∑ β理 =
合 差
fβ =
改 正
fβ容 = ±40 n =
数 计 算
改正数δ β
=
fβ n
=
坐 标
fx =
增 量
fy =
闭 合 差
δx
=Hale Waihona Puke − fx ∑DDi
=
计 算
δx
=
− fx ∑D
Di
=
导 线
fD =
f
2 x
+
f
2 y
草
相
对=
α=92°12′28″ β=55°30′10″ γ=127°13′30″
坐标 X(米) Y(米) A 68961.78 55065.35 B 72784.12 52676.47 C 71880.36 50177.26
D 66740.13 51314.95
44
点 观测角β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