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溶出度是指固体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是评价溶解性能的重要指标。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首先,最常用的是体外溶出度测试法。

这种方法是将药物制剂放入模拟体液中,通过模拟人体的生理条件来模拟药物在体内的释放过程。

通常使用的模拟体液有pH 1.2的盐酸缓冲液、pH 4.5的乙酸缓冲液、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等。

在一定的温度和速度下,通过体外溶出度测试法可以测定出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从而评价药物的释放性能和溶出度。

其次,还有离体器官溶出度测试法。

这种方法是将药物制剂放入离体器官(如离体肠道、离体皮肤等),通过模拟人体器官内部的生理条件来测定药物的释放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更贴近人体内部的情况,对药物的释放性能和溶出度进行更真实的评价。

另外,还有离体动物溶出度测试法。

这种方法是将药物制剂放入离体动物的器官内(如离体动物肠道、离体动物皮肤等),通过模拟动物体内的生理条件来测定药物的释放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更贴近动物体内部的情况,对药物的释放性能和溶出度进行更真实的评价。

除了上述几种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体内溶出度测试法、仿体溶出度测试法等。

这些方法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进行药物的溶出度测定,但其原理和操作方法都与上述方法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

在进行药物的溶出度测定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药物溶出度的准确测定,可以为药物的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溶出度测定方法

溶出度测定方法

溶出度测定方法溶出度(solubility)是药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反映物质在不同浓度溶液中溶解度的大小,并可以影响物质在体内的分布和药动学性能。

因此,测定物质的溶出度对药物的开发和质量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溶出度测定方法进行简要地介绍。

1、溶出度的定义和测定溶出度是指一定温度,某种物质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浓度溶液中溶解或分解的程度。

它是由物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等因素决定的,可以用不同的测定方法来测定,常用的方法有蒸馏法、分散剂法、水溶出度法等。

2、筛选方法筛选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先将物质混合后放入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利用溶出度的变化规律,经过筛选和比较,找出最适合的溶解度的浓度,就可以得到物质的溶出度值。

3、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原理是:先将物质混合后加入溶液,然后放入加热装置中蒸发,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内,比较不同浓度溶液中溶出物质的量,然后计算出物质的溶出度。

4、分散剂法分散剂法是一种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原理是:先将物质混合,然后加入分散剂使溶液中物质分散,分散剂的加入量随溶液的浓度而变化,改变溶液中的pH值,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内,比较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溶出物质的量,以此计算出物质的溶出度。

5、水溶出度法水溶出度法是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原理是:将物质混合溶液,使其充分溶解后放入加热装置中蒸发,在固定温度,固定时间内,比较不同浓度溶液中溶出物质的量,以此计算出物质的溶出度。

上述是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介绍,从上述介绍可以知道,溶出度测定方法主要有筛选法、蒸馏法、分散剂法、水溶出度法等,它们具有相同的基本原理,但在测定时不同溶液的浓度程度有一定的差异,在溶出度测定时,不仅要注意浓度的变化,还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等因素。

此外,溶出度测定的测定结果对药物开发和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用来研究药物的稳定性、药物的溶出性、药物的给药方式等,因此,溶出度测定的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溶出度三种测定方法

溶出度三种测定方法

溶出度三种测定方法
溶出度是指溶质在特定条件下从固体药品中释放出来的速度和
程度,是评价固体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有
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有三种,分别是离体溶出法、离体释放法
和原位溶出法。

首先,离体溶出法是指将固体制剂放入模拟消化液中,通过模
拟人体的胃肠道环境,测定溶出度。

这种方法模拟了固体制剂在人
体内的释放过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情况。

离体溶出法适用于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测定,操作简便,结果可靠。

其次,离体释放法是通过将固体制剂放入离体器官中,模拟人
体的离体器官环境,测定药物的释放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更加真实
地模拟出固体制剂在人体内的释放过程,对于一些特殊的固体制剂,如缓释剂、控释剂等,离体释放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其释放特性,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最后,原位溶出法是指将固体制剂直接放入动物的胃肠道中,
通过测定动物体内的药物浓度,来评价固体制剂的溶出度。

这种方
法能够更真实地模拟出固体制剂在活体内的释放过程,对于一些特殊的固体制剂,如胶囊剂、缓释剂等,原位溶出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其在体内的释放情况,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意义。

综上所述,离体溶出法、离体释放法和原位溶出法是目前常用的三种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方法,它们各有优势,可以根据具体的固体制剂类型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溶出度的测定。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制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方法也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为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溶出度是指药物在给定的时间内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的百分比,是评价固体制剂溶出性能的重要指标。

正确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对于评价药物的释放性能和制剂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

一、离体溶出度测定法。

离体溶出度测定法是指将药物固定在一定的载体上,置于一定的溶出介质中,通过适当的条件,模拟体内环境,测定药物在不同时间内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的百分比。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真实地模拟体内情况,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之一。

二、流体床溶出度测定法。

流体床溶出度测定法是指将固体制剂放置在流体床中,通过流体的作用,模拟体内环境,测定药物在不同时间内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的百分比。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能够模拟体内环境,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之一。

三、旋转桨溶出度测定法。

旋转桨溶出度测定法是指将固体制剂放置在旋转桨中,通过旋转的作用,模拟体内环境,测定药物在不同时间内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的百分比。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能够模拟体内环境,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之一。

四、桶式溶出度测定法。

桶式溶出度测定法是指将固体制剂放置在溶出桶中,通过溶出桶中的溶出介质,测定药物在不同时间内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的百分比。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真实地模拟体内情况,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之一。

五、振荡溶出度测定法。

振荡溶出度测定法是指将固体制剂放置在振荡器中,通过振荡的作用,模拟体内环境,测定药物在不同时间内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的百分比。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能够模拟体内环境,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之一。

六、真空溶出度测定法。

真空溶出度测定法是指将固体制剂放置在真空条件下,通过真空的作用,模拟体内环境,测定药物在不同时间内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的百分比。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真实地模拟体内情况,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之一。

总之,正确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对于评价药物的释放性能和制剂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选择溶出度测定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溶出度三种测定方法

溶出度三种测定方法

溶出度三种测定方法溶出度是指药物在特定条件下从给药形式中被释放出来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固体制剂释放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对于固体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离体溶出度法、体外溶出度法和体内溶出度法。

离体溶出度法。

离体溶出度法是指将固体制剂置于模拟体液中,通过一定的条件模拟给药形式在体内的释放过程,测定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释放量,从而评价给药形式的释放性能。

常用的模拟体液有pH 1.2的盐酸缓冲液、pH 4.5的醋酸缓冲液和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

离体溶出度法可以模拟给药形式在胃肠道中的释放情况,是评价固体制剂释放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体外溶出度法。

体外溶出度法是指通过使用体外溶出度仪器,模拟给药形式在体内的释放过程,测定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释放量。

体外溶出度法可以模拟给药形式在不同部位的释放情况,如口服片在胃肠道的释放情况、外用药在皮肤的释放情况等。

通过体外溶出度法可以更加真实地模拟给药形式在体内的释放情况,是评价固体制剂释放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体内溶出度法。

体内溶出度法是指通过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测定给药形式在体内的释放情况。

体内溶出度法可以模拟给药形式在体内的释放情况,真实反映给药形式在体内的释放速度和程度。

体内溶出度法通常用于新药的研发过程中,通过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来评价给药形式的释放性能。

体内溶出度法是评价固体制剂释放性能的最直接和最真实的方法之一。

结语。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对于固体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离体溶出度法、体外溶出度法和体内溶出度法各有其特点,可以相互补充,综合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溶出度测定方法,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
溶出度是指一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在特定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为了确定物质的溶出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验证:
1. 饱和溶解度法:将一定量的物质逐渐加入溶剂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直到不能再溶解为止。

记录此时物质的溶解量即为饱和溶解度。

2. 过饱和溶解度法:首先将一定量的物质逐渐加入溶剂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然后继续加入少量物质,使其超过饱和度,观察是否会出现析出物。

记录此时物质溶解的最大量即为过饱和溶解度。

3. 恒温溶解度法: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物质逐渐加入溶剂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以一定时间间隔取样,测定取样液中物质的浓度。

当浓度不再发生显著变化时,即为恒温溶解度。

4. 温度影响法: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饱和溶解度的测定,绘制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根据曲线可以推断物质在其他温度下的溶解度。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方法可能会在实际操作、测量精度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实验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搅拌速度等)的一致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溶出度测定法

溶出度测定法

溶出度测定法1简述1.1溶出度(《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C)系指活性药物成分从偏激、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它是评价药物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指标,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建议试验方法。

1.2溶出度测定法是将某种制剂的一定量分别置于溶出度仪的转篮(或溶出杯)中,在37℃±0.5℃恒温下,在规定的转速、溶出介质中依法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取样并测定其溶出量。

1.3《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三种方法,第一法为篮法,第二法为浆法及第三法为小杯法。

1.4除另有规定外,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在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2仪器与用具2.1溶出度仪2.1.1仪器的组成溶出度仪由电动机、恒温装置、篮体、篮轴、搅拌桨、溶出杯及杯盖组成,详见《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C。

2.1.2仪器的装置与组成按仪器使用说明书及《中国药典》对溶出度的规定进行安装与使用。

2.1.3仪器的适用性及性能确认试验为使药物的溶出度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应对新安装的溶出度仪按溶出度标准片说明书进行性能确认试验,对已使用过得仪器也应定期(或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性能确认试验。

2.1.4仪器的调试2.1.4.1检查仪器水平及转动轴的垂直度与偏心度,使用水平仪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水平状态;转轴的垂直程度应与容器中心线相吻合,用直角三角板检查转动轴与溶出杯平面的垂直度;检查转篮旋转时与溶出杯的垂直轴在任一点的偏离均不大于2mm,检查转篮旋转时摆动幅度不得偏离轴心的±1.0m m;或检查搅拌桨旋转时A、B两点的摆动幅度不得大于0.5mm。

2.1.4.2篮轴运转时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均不能产生明显的晃动或振动(包括仪器装置所放置的环境)2.1.4.3转速与允差范围检测仪器的实际转速与其仪器的电子显示的数据是否一致,稳速误差不得超过±4%。

2.2取样器注射器(5、10、15、20ml等合适的注射器)及取样针头。

0931 溶出度测定法 - 国家药典委员会

0931 溶出度测定法 - 国家药典委员会

 0931溶出度测定法1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从片剂、 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常规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在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中也称释放度。

凡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缓释、控释、肠溶制剂的分类照缓释、控释和迟释制剂指导原则(附录XIX D)的规定。

仪器装置 第一法(篮法) (1)转篮 分篮体与篮轴两部分,均为不锈钢或其他惰性材料(所用材料应不影响被测物质的测定)制成,其形状尺寸如图1所示。

篮体A由方孔筛网(丝径为0.28mm±0.03mm,网孔为0.40mm±0.04mm)制成,呈圆柱形,转篮内径为20.2mm±1.0mm,上下两端都有封边。

篮轴B的 直径为9.75mm±0.35mm,轴的末端连一圆盘,作为转篮的盖;盖上有一通气孔(孔径为2.0mm ±0.5mm);盖边系两层,上层直径与转篮外径相同,下层直径与转篮内径相同;盖上的3个弹 簧片与中心呈120°角。

(2)溶出杯一般由硬质玻璃或其他惰性材料制成的底部为半球形的1000ml杯状容器,内径为102mm±4mm,高为185mm±25mm;溶出杯配有适宜的盖子,防止在试验过程中溶出介质的蒸 发;盖上有适当的孔,中心孔为篮轴的位置,其他孔供取样或测量温度用。

溶出杯置恒温水浴 或其他适当的加热装置中。

(3)篮轴与电动机相连,由速度调节装置控制电动机的转速,使篮轴的转速在各品种项下 规定转速的±4%范围之内。

运转时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均不能产生明显的晃动或振动(包括 装置所处的环境)。

转篮旋转时,篮轴与溶出杯的垂直轴在任一点的偏离均不得大于2mm,转篮 下缘的摆动幅度不得偏离轴心1.0mm。

(4)仪器一般配有6套以上测定装置。

                                                               1  本法系根据原溶出度测定法和释放度测定法整合修订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因素试验的溶出度测定
测定方法参照美国药典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质量标准。

照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D第一法),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第一法蓝法)的装置,以pH6.8磷酸二氢钾缓冲液(1000ml水中加入6.8g磷酸二氢钾,用0.2N的氢氧化钠溶液调pH为6.8 ± 0.1)1000ml为溶剂,转速为每分钟100转,按溶出度测定法依法操作。

分别于预定时间取溶液5ml滤过(并及时向溶出杯中补充同温度的溶剂5ml),取续滤液用释放介质稀释至适当浓度,照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IV A),在232nm处测定吸光度。

另精密称取盐酸二甲双胍对照品适量,用释放介质配制成约5μg/ml浓度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计算出每片的释放度。

一、溶出介质的配制
用电子天平称量磷酸二氢钾(固体)xxxg,氢氧化钠(固体)xxxg,置1000ml 烧杯中,用800ml蒸馏水溶解后,倒入10L广口瓶中,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0L,配得缓冲介质。

二、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各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溶出介质溶解并定溶至刻度;用1ml移液管各精密量取1ml至50ml容量瓶中,用溶出介质定溶至刻度。

.
各样品称量值自己列出。

三、试验过程
向溶出仪6个溶出杯中各加入1000ml已配好的溶出介质,加热,待溶出杯中溶液温度达到37℃后,将6片药片同时放到6个溶出杯中后,立即开始搅拌并计时。

在1h、3h、5h、7h、10h时,用10ml的注射器各取样5ml,同时向溶出杯中补加同温度溶出介质5ml。

1h、3h样品取出后,过0.45um微孔滤膜,弃去2ml初滤液,取3ml续滤液;1h样品稀释25倍后测其吸光度;3h样品稀释50倍后测其吸光度。

四、实验结果见下表
计算公式:(1)校正因子f
f=(f1+f2+f3)/3
f1=C1/A1; f2=C2/A2; f3=C3/A3
C1、C2、C3:三份对照品的浓度
A1、A2、A3:三份对照品的吸光度
(2)累积释放度
result=(f*A*n*v+C1h*5+ C3h*5+…..)*v*100/m
m=500*831.64/833 A:相应样品的吸光度
n:相应样品的稀释倍数
v:溶出介质体积1000ml
m:主药量(mg)
C1h、C3h:对应1h、3h时溶出介质中药品的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