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实验部分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汇总

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汇总实验0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一、实验图示二、基础技能1.水浴法加热的优点(受热均匀)2.搅拌器的作用(通过搅拌使固体受热均匀)3.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三、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的安装顺序(自下而上)2.选用较小固体颗粒实验的目的(易均匀受热)3.水浴法加热固体熔化的条件(固体的熔点低于水的沸点)四、实验分析1.熔化前后的图像的倾斜程度为什么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2.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给烧杯加热,而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的原因(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不会继续吸热)3.烧杯口处的“白气”、试管与烧杯壁上水珠的成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五、实验结论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2.晶体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非晶体没有熔点;3.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非晶体熔化时不存在固液共存态;4.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实验0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实验图示二、基础技能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测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并比较二者的大小关系)三、注意事项1.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便于观察像与另蜡烛在水平桌面上重合)2.实验在较暗处做的目的(使实验现象更明显)3.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应与物体同侧四、实验分析1.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原因(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也体现了等效代替法)2.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防止有重影形成,以及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做此实验时在桌面辅一张白纸的目的(留实验痕迹,便于测量)4. 实验中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的目的(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选用方格纸比白纸好的原因(能更加准确地确定像与物的位置)6. 多次改变蜡烛位置进行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五、实验结论1.像和物大小相等;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左;右相反的虚像。
初中物理中考实验专题复习:控制变量法实验专题

一、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小明和同学们利用实验室的长方体木块做了“探究力的 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由(1)(4)说 明______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5)说明______影响 力的作用效果;(3)(6)说明______影响力的作用效 果.本实验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
十五、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图所示,是某小组的同学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情景(图中箭头表示导体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较图(a)和图(b)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B.比较图(b)和图(c)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 无关 C.比较图(a)和图(c) 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无关 D.由图(d)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是否运动无关
十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四、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五、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六、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七、影响动能 势能大小的因素;
八、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 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 热水和煤油,下表是他实验数据记录,根据表中的数据记录的分析和推理,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__________记录,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物质,质量相等,升高 温度相同,吸收热量一般不同。 (4)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__ 有关。
初中物理中考实验复习:光现象

【注意事项】
初中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理解反射定律中线和面 的空间关系是一个难点。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建 立空间概念,直观地建立起光的反射图象。
激光笔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设计实验
入射光 平面镜
纸板
入反 射射 角角
反射光
改变入射角i,多做几次实验:
次数 1 2 3 ...
入射角i
分析与论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反射角r
激光笔 入射光线
光屏
N E
平面镜
O
将纸板
F NOF向后பைடு நூலகம்
或向前折, 在纸板上 还能看到 反射光线 吗?
光的反射定律
N
ir
O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三线共面)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两角相等)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两线分居)
(在清洁的室内空气中悬浮的微粒少,光 束径迹看不太 清),在黑板的左面(或右面)墙 上打出一个红色的光斑。 (2)向激光束经过的空间喷烟,立即显现出一条鲜艳 的红 色光束。 (3)断开电源,使激光器停止工作。 【注意事项】
严禁有意识地把眼睛直接对着激光束观察,以免损伤眼 睛。
实验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方法】
B
甲 A
1、使平板玻璃正对着全班同学,在玻璃后
乙
面放没有点燃的蜡烛甲,前面放点燃的蜡烛乙。
移动没有点燃的蜡烛(或点燃的蜡烛)的位置,直到从玻璃前边 的各处看到玻璃后边的蜡烛甲好像也点燃为止。
2.将装置仪器的木板转过90°,让同学看到蜡烛甲并没有点燃, 说明刚才看到蜡烛甲好像点燃的情形,实际是点燃的蜡烛乙在 平板玻璃里成的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和物体大小相等,虚像 的位置和蜡烛甲完全重合。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附答案)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重要考点精练一】***1.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图1(1)如图1甲所示,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电路连接完整(请勿更改原有导线,导线不得交叉)。
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其原因是。
(3)实验过程中,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A.将5Ω的电阻更换为10Ω的电阻,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选填“左”或“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V。
2.(2021·肇庆模拟)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三种电路:图2(1)甲同学认为图2电路比图1电路好,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图3电路比图2电路更好,理由是图3电路便于多次实验。
(2)乙同学利用图3电路(其中电阻 R=5Ω)完成了本实验,测得数据如下:实验次数电压 U(伏)电流 I(安)电压/电流1 1 0.22 2 0.43 4 0.8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乙同学利用图3电路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电流表忽然变为0,但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或。
(4)实验操作过程中,丙同学发现滑动变阻器损坏,但经过思考后利用图 2 电路最终也完成了多次实验,该同学的做法是。
3.某同学利用如图3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选用的5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和25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30Ω,1.5A”。
图3(1)如果连完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仅有一只电表有示数,则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与(选填字母代号)。
A.电流表断路B.定值电阻短路C.滑动变阻器断路D.滑动变阻器短路E.定值电阻处接触不良(2)电路连接完好后,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时,记下电压表的示数,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A;再将5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Ω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选填“左”或“右”)滑动直至电压表示数为V,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汇总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汇总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以下是初中物理实验的一些常见考点。
一、实验室安全
1.实验室规章制度
2.实验室常见危险品和危险操作的警示符号及其含义
3.实验室安全知识,如防止火灾和意外事故的基本措施
二、实验仪器的使用
1.常见的实验仪器,如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螺旋测微器等的使
用方法和读数技巧
2.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验仪器的保管方法和维护注意事项
三、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实验数据的处理,包括测量误差的计算和减小、数据的整理和归纳
2.实验数据的分析,包括曲线的拟合、数据的比较和推论
四、实验设计与测试
1.实验设计,包括问题的提出、实验步骤和方法的设计、实验时的注
意事项等
2.实验测试,包括实验数据的采集、实验过程的观察和记录等
五、物理现象和实验原理
1.各种物理现象的实验表现和实验原理
2.不同物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压力和面积的关系、电流和电压的关
系等
六、实验探究与实验报告
1.实验探究,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案
等
2.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的书写规范和要求
七、实验中的物理量测量和计算
1.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和技巧,如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
2.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如功率的计算、速度的计算等
以上是初中物理实验的主要考点,通过合理安排实验和进行实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和实践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中考必考20个实验专题分类汇总及专题练习含答案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专题复习试题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专题复习试题一、初中阶段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光学实验3个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1个:1.实验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7个:1.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2.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3.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4.探究欧姆定律;5.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6.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7.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力学实验9个:1.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建构密度的概念;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5.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6.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7.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8.探究阿基米德原理;9.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二、实验题的特点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三、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实验原理定方向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专项复习

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方案,试根据探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速度,采取的措施是:;(2)小车在水平轨道上滑行时,受到的力一共有个,分别是.(3)表面最粗糙,小车在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远;(4)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它前进得越远。
(2)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低的相同。
(3)推理:如果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3.境自远尘皆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物理规律往往隐藏在众多表象的茫茫迷雾之中,而科学研(探)究就像穿透这迷雾的明灯,引导着探索者到达真理的彼岸。
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
(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
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
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热学实验》(附参考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热学实验》(附参考答案)热学实验题重点考查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水的沸腾、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等实验,侧重考查温度计等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归纳实验结论、用图像描述规律等。
一、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规律 1.图像中若有一段线段与“时间轴”平行,则该物体是晶体否则是非晶体。
2.晶体熔化(凝固)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且继续吸(放)热。
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持续吸(放)热。
3.特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晶体熔化(凝固)过程中持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吸(放)热,温度不断变化.此类题考查学生对固体熔化(凝固)实验的掌握情况、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固体熔化时的规律.根据温度计的使用的注意事项: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不能碰到容器底,也不能碰到容器壁.知道怎样才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同时需要不断搅拌物体。
水浴加热,可以使加热比较均匀,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固体颗粒越小,受热越充分,熔化的就越快.根据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Q吸和比热容c一定时,升高的温度△t和水的质量m成反比,因此当水的质量m越大时,水的温度升高的就会越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就不太显著.在相同的时间内(吸热相同),若物质固态时温度升高多,而液态时升高少,由此可知温度变化越大,比热容就越小.例1 图甲是小明“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时刻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
(2)实验时,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到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主要目的是使碎冰块,而且物体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①;②.(3)图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中考实验部分专题复习初中物理中考实验部分专题复习一、光学部分1、平面镜成像实验2、凸透镜成像实验典型题例1、图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
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距离为____________m ;现将一块和镜面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lm 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3、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
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
②如图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__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_机上.③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按①的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云和张芳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
当u>2f 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__________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__________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两空都选填“远离”或“靠近”);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说明u__________f(选填“>”、“=”或“<”)。
50 60 70 cm80二、热学部分1、熔化实验2、沸腾实验3、蒸发实验典型题例1、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
(3)t2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固、液混合”)(4)t2与t3相比,哪一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_______,理由是_______(5)已知0~t1与t5~t6的时间相等,由图可知两段时间内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以做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的判断。
请写出做出此判断的依据2、如图12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1);(2);(3) .3、(2011河南)小聪在“探究晶体的熔化规律”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下表为他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装置田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0 1 2 3 4 5 6 7时间/min-4 -2 0 0 0 0 1 2 温度/℃(1)实验叫,将装有晶体的试管放人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小的深度要适当..。
其“适当”的含义是:和,。
(2)该晶体的熔点是℃。
(3)小聪从数据中还发现:该物质在开始2min比最后2min升温快,这是由于它在固态时的吸热能力比液态时的吸热能力(选填“强”或“弱”)造成的。
4、【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15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摊开晾比叠着干得快图15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高低、液体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有关.【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是否有关。
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图16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二、力学部分1、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实验2、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3、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4、利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规律5、阿基米德原理实验6、研究杠杆平衡条件7、研究滑轮组的效率8、研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典型题例1.(2011襄樊)小明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矿石的密度”实验中,选用天平、量简、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凋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C.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液面示数为V2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E.在量筒中倒人适量的水,此时液面的示数为V1(1)为了更准确地测出矿石的密度,你认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g。
(3)若所测得矿石的体积是20cm3。
,矿石的密度为kg/m3。
2、做研究浮力的实验中(1)测量浸没在水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步骤如图①用细线把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24所示,测出该物体所受重力G=1.2N。
②把该物体浸没在水中如图25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
③该物体所受浮力F浮(2)按上述方法测定两组共8个实心物体浸没往水中所受浮力的实验数抓如表1、表2①甲同学根据图线得出“一切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皆相等”的结论,乙同学根据表2数据得出“一切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其所受重力成正比”的结论;请你从两位同学的结论中任选一个判断其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②假如将体积为100cm3的铅块浸没在水中,它将受到多大的浮力?3、(2011阜新)如图所示是小宇“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过程,铁块和木块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木块表面比铁块表面粗糙。
实验时,小宇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甲图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N 。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3)乙、丙两图中铁块和木块叠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使相同,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
(4)实验时,小宇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摩擦力。
4、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序号液体深度/cm橡皮膜方向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1 水 5 朝上 4.92 水 5 朝下 4.93 水 5 朝侧面 4.9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3)比较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5、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⑴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4 水 10 朝侧面 9.75 水 15 朝侧面 14.6 6 酒精15 朝侧面11.8位置平衡,若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这时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其向移动。
(选填“左”或“右”)⑵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在下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实验次数动力/N动力臂/cm阻力/N阻力臂/cm1 3 4 62 18 12 96、给你一支铅笔、一块海绵、一个平底透明的玻璃杯、一块平面镜、足够的水。
请任选其中的器材,分别设计一个力.和光.的物理小实验(与示例不同),简要写出实验..过程..及能说明..的物理知识。
示例:用力压海绵,发现海绵凹陷下去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7、(1)小刚在称量矿石质量时,进行了如图12甲所示的操作,他的错误在于。
用正确的方法称量,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12乙所示,则被测矿石的质量是g。
(2)小刚有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放入量筒。
如图12丙所示,矿石的体积为ml。
(3)小刚算出矿石的密度为kg/m3。
8、如图所示,是“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观察的大小,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实验中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小球撞击时的速度不变,具体的控制方法是。
(3)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的影响较大呢?小文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他仪器得出了两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表一(钢球撞击时的速度为v=8cm/s)序号钢球质量m/g,木块滑行距离s/cm1 100102 200203 30030表二(钢球质量为m:100g)序号l 钢球撞击速度v/cm.s-1木块滑行距离s/cm1 8 102 16 403 24 90分析这两组数据可以得出: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依据是。
9、(2011柳州)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明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聪猜想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如图是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下表是其中一位同学在其它条件一定时的实验数据.(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该实验是探究________。
(选填“小明”或“小聪”)的猜想,结论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__________,机械效率越高。
(2)另一位同学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如下步骤。
①把一块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一个斜面。
②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把一木块________拉上去,进行相关测量,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
(3)保持斜面的__________不变,改变斜面的___________,再进行相关测量,并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
(4)比较两次____________的大小,即可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10、(2011无锡)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__ ,并通过调整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