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与《玩偶之家》教案新部编本1

合集下载

易卜生《玩偶之家》

易卜生《玩偶之家》

易卜生《玩偶之家》易卜生《玩偶之家》讲课稿一、作家简介易卜生(1828——1906),挪威人,世界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始祖和最著名的作家,商人家庭出身。

一生共写剧本26部。

《觊觎王位的人》、《厄斯特洛的英格夫人》等早期剧作,大多以历史题材表现爱国主义思想,浪漫色彩浓郁;中期创作就有意识地揭示当时的各种社会问题,有《培尔·金特》、《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国民公敌》等剧作。

代表作《玩偶之家》(1879)通过娜拉形象的塑造,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伦理和妇女地位等社会问题,对现实的批判深刻有力。

晚期的《野鸭》、《罗斯莫庄》、《海上夫人》、《咱们死人再生时》等剧作转向心理描写和精神分析,象征主义色彩浓厚。

其剧作以鲜明的主题、生动的情节、严谨的结构、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世界近现代戏剧的发展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

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少年时期,因父亲破产,家道中落,没有进成大学,不满十六岁就到一家药店当学徒。

社会的势利,生活的艰辛,培养了他的愤世嫉俗的性格和个人奋斗的意志。

在繁重而琐碎的学徒工作之余,他刻苦读书求知,并学习文艺写作。

1848年欧洲的革命浪潮和挪威国内的民族解放运动,激发了青年易卜生的政治热情和民族意识,他开始写了一些歌颂历史英雄的富有浪漫色彩的剧作。

接着,他先后在卑尔根和奥斯陆被剧院聘为导演和经理,达十余年之久。

这段经历加深了他对挪威社会政治的失望,于是愤而出国,在意大利和德国度过二十七年(1863-1891)的侨居生活,同时在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晚年才回奥斯陆。

易卜生一生共写了二十多部剧作,除早期那些浪漫抒情诗剧外,主要是现实主义的散文剧即话剧。

《玩偶之家》教案

《玩偶之家》教案
(二)讨论的内容是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
思考2:对话中“讨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问题,娜拉是如何看待的?
思考3:这些社会问题又将如何解决呢?
社会问题
如何看待
如何解决
妇女问题
打破“玩偶”身份

社会责任问题
首先不是一个老婆、母亲
首先我是一个人
法律、宗教问题
法律不讲理
牧师的话究竟对不对
思考4:你赞同鲁迅先生的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表达有理有据。
二、掌握“社会问题剧”这一戏剧类型的阅读方法,讨论相关社会问题。
(一)剧作内容呈现的是当代人的日常生活。
思考1:阅读下面文段,思考易卜生的剧作和之前的戏剧题材有什么不同?
易卜生以前的戏剧,大多以观众并不熟悉的、充满传奇或激变的故事为戏剧的核心。《玩偶之家》展现的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康之家”。剧中的人物,海尔茂是银行管理者,娜拉是家庭主妇,还有医生、小职员、寡妇、保姆、佣人,这些人物身份不带任何传奇色彩,都是许多家庭可以看到的平常人物。描写普通百姓的生活,揭示他们的处境,展现他们的感情和矛盾。
三、体会易卜生的作品是对人性的深邃思索。
思考5:时隔百余年,剧中所宣扬的妇女解放问题,在当今社会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这部剧作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易卜生留给我们伟大的问号,不仅仅是对当时社会提出种种问题,而是穿越时空,对“人”——这一本质主体“做什么样的人”,“如何为人”等终极问题进理性深邃的思考。他的戏剧技巧,无论是讨论的使用,还是突转式的结构,都是为了更好地揭示人性的复杂,展现人的精神世界的饱满与丰盈的。
《玩偶之家》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社会问题剧”这一戏剧类型的阅读方法。
2.提升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关注“人”性的思维品质。

《玩偶之家》教案

《玩偶之家》教案

《玩偶之家》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悬念”“突转”“发现”这三种戏剧手法及其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2.探究作品的思想意蕴和社会价值,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环节】导入:“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两大类。

前者主要指针对作品文本进行的各个层面的细读分析,后者则包括与作品相关的传记、心理、社会研究等。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教师提示:对《玩偶之家》的解读,也可以从“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这两方面去进行。

)学习活动一:鉴赏戏剧的表现手法1.问题导学:《玩偶之家》讲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故事,而日常生活往往是平淡的,少有剧烈的矛盾冲突。

为了让故事更引人入胜,人物能有更多的机会跳出常规,展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就需要运用一些戏剧手法。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思考:这段剧本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悬念”“突转”和“发现”的戏剧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对娜拉和海尔茂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什么作用?2.手法解析:戏剧手法知多少①悬念:在舞台上上演的戏剧作品,观众对将要发生什么事,剧情如何发展,剧中人命运如何,都会产生一种“欲知后事如何”的期待心情。

这便是“悬念”。

剧作家为了调动观众的兴趣,让人物的命运走向牢牢抓住观众的情绪,从而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引发观众的深思,就必须要善于设置悬念。

②突转:舞台上表演的戏剧,因为受到表演场地和演出时长的限制,往往需要将故事发生的时空、人物高度凝练集中,不能散漫、拖沓,这就是戏剧的集中性特征。

为了实现集中性,戏剧就成为了激变的艺术。

剧中常常需要有剧情的“突转”。

所谓“突转”,是指剧情意外之转变,主人公的处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或由逆境转入顺境。

随着命运的突转,人物的内心感情也会随之发生剧烈的转变。

③发现:所谓“发现”,是指人物由“不知道”到“知道”的转变。

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的身份或是对与其他人的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某些重要事实的发现,会对人物命运、处境、前途和成败产生重大影响。

《玩偶之家》教案

《玩偶之家》教案

《玩偶之家》教案【学习目标】1.分析作品中“悬念”、“突转”与“发现”戏剧手法的运用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抓住人物言行前后的变化,分析娜拉与海尔茂两个人物的形象。

3.挖掘人物矛盾冲突的根源,并以此探究作品的思想意蕴。

【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悬念”、“突转”与“发现”戏剧手法,分析娜拉与海尔茂两个人物的性格。

难点:挖掘人物矛盾冲突的根源,并以此探究作品的思想意蕴。

【教学过程】一、学习导入戏剧是一门丰富的综合性艺术,也是一种文学体裁。

可以说,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戏剧离人生活的本来面貌最接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部著名的戏剧作品《玩偶之家》,一起走进戏剧的魅力世界。

二、学习任务分析(一)知识要点1.时代背景与作家作品相关文化常识2.“悬念”、“突转”与“发现”戏剧手法3.以台词推进情节、展现人物性格的戏剧表现技法(二)承担的单元任务1.理解作品的内涵,领会多样的文化观念,尝试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差异,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

2.着重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体会对话在推动情节、塑造形象、揭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三、学习活动(一)阅读课文,并找出这段剧本中,在哪些地方运用了“悬念”“突转”和“发现”的戏剧手法,并思考:这些手法的运用对娜拉和海尔茂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结合对二人言行的变化的分析,概括两人的人物形象。

(三)细读人物台词,分析促使娜拉出走的根本性原因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有人说,戏剧是人类最高的能力。

在戏剧里我们品味故事,在戏剧里我们也找寻自己。

让我们走进戏剧,感受精彩,探寻人生的真谛。

五、课后作业娜拉的出走是戏剧史上经典的一幕,很多人都曾设想过她出走后的结局。

同学们,你心中的娜拉会有怎样的后续命运呢?请大家为《玩偶之家》续写一个剧本,为娜拉的故事设计一个结局。

六、板书设计玩偶之家一、夯实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按捺.(nài)啰唆..(luōsuo)撇.开(piē)饶.恕(ráo)B.恰如其分.(fèn)狭隘.(ài)绷.着脸(běng)埋.怨(mái)C.撰.写(zhuàn)市侩.(kuài)撅.折(juē)同胞.(pāo)D.怯懦.(nuò)涌.现(yǒng)赌咒.(zhòu)钥匙.(shi)项,“捺”应读“nà”;B项,“埋”应读“mán”;C项,“胞”应读“bāo”。

2019-2020年人教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易卜生与《玩偶之家》教案

2019-2020年人教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易卜生与《玩偶之家》教案

2019-2020年人教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易卜生与《玩偶之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的教学,引导学生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2.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3.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教学设想一、易卜生是西方现实主义转向现代主义的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对他做一些全面的介绍还是必要的。

在介绍易卜生时,应该突出以下三点:第一,他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种戏剧思潮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他拉近了戏剧与生活的关系,首创了“社会问题剧”,显示了戏剧对生活的干预作用;第三,他在现代戏剧的革新上有重要的贡献。

二、《玩偶之家》选段的赏析是本单元的重点。

《玩偶之家》被称为“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因此,不能不讲它的社会意义。

可以考虑突出两点:第一,娜拉对于男权社会的叛逆。

在《玩偶之家》以前,写妇女争取解放,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的男子结合;《玩偶之家》突出了男女平权的问题,塑造了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第二,娜拉的出走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至今还能够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考。

三、本单元艺术技巧的学习着重领会“事件”在戏剧中的作用。

也是希望通过这个侧面认识戏剧区别于小说、散文、诗歌的重要特征。

赏析举隅一、关于《玩偶之家》的思想内涵,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解读。

这部戏从首演到现在,所引起的最强烈的震撼在于,它尖锐地提出了现代家庭中妇女的权利问题,即它对于女性在家庭中的“奴隶”状态的质疑。

关于这个问题,所选资料中胡适的文章有很好的说明,可以参考。

在西方,从古希腊的悲剧《美狄亚》开始,就关注女性在婚姻中的平等和自由问题。

截止到易卜生以前,艺术家所关注的婚姻中的悲剧因素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由于父母的权力造成男女婚姻选择上的不自由;二是由于封建门第观念造成婚后的不和谐乃至衍生悲剧;三是法律和习俗要求妻子必须保持忠贞,而丈夫可以寻花问柳的这一社会不公正。

第五单元易卜生与《玩偶之家》-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教案

第五单元易卜生与《玩偶之家》-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教案

第五单元易卜生与《玩偶之家》-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了解易卜生的戏剧创作特点;3.了解欧洲现代戏剧的发展和演变。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戏剧作品的审美能力;2.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和文艺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情操;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易卜生的戏剧创作特点;2.《玩偶之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3.戏剧作品的审美和文艺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易卜生的戏剧创作思想和对文学的贡献;2.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戏剧作品的文学内涵和审美意义。

四、教学内容1.易卜生与《玩偶之家》课文分析,讨论作品的基本情节、主题等。

易卜生的生平和戏剧创作特点。

考察学生对易卜生作品的理解和评价,帮助学生理解易卜生对戏剧创作所做出的贡献。

2.欧洲现代戏剧的发展和演变欧洲现代戏剧的兴起和主要发展动向,介绍欧洲现代戏剧的代表人物、作品和流派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戏剧作品的历史背景。

3.戏剧作品的审美和文艺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戏剧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文艺鉴赏能力,帮助学生领会戏剧作品的文学内涵和审美意义。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述,向学生介绍易卜生和《玩偶之家》的基本情况以及欧洲现代戏剧的发展和演变。

2.群体讨论法带领学生进行群体讨论,了解学生对易卜生作品、欧洲现代戏剧等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3.阅读分析法对戏剧作品进行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和文艺鉴赏能力。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知识背景铺垫介绍欧洲现代戏剧的发展与演变,欧洲现代戏剧的特征以及易卜生和他的作品。

第二步基本情节讲解通过课文分析,讨论《玩偶之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戏剧作品的文学内涵和审美意义。

第三步易卜生的戏剧作品分析介绍易卜生的生平和戏剧创作特点,培养学生对戏剧作品的审美能力。

第四步群体讨论带领学生进行群体讨论,了解学生对易卜生作品、欧洲现代戏剧等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语文:新人教选修教案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五单元 易卜生与《玩偶之家》

语文:新人教选修教案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五单元 易卜生与《玩偶之家》
有人认为,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是一剂“毒药”,它妨碍人们理性地处理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容易给感情带来伤害,因此,它的“死亡”是好事。这个问题值得讨论。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实际上是人的理性和性欲之间的“中介物”,它一方面把性欲提升为一种美的情感,另一方面使得理性带上感情的柔性色彩。浪漫主义爱情观念的消亡,使得人们在处理男女之间的“爱情”时,只剩下实用理性和性欲这样两极。这种状况是好还是不好?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倒退?是很值得深思的.
3、本剧结尾的戏剧动作是一声门响.此处的门仅仅是一扇门吗?其中蕴涵怎样的深意?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研究该戏结尾的意义:一是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关门一响”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性意义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思考;二是戏剧学的角度,可以把该戏结尾同其他一些戏的结尾对比研究,看看戏剧结尾一共有几种模式,《玩偶之家》的结尾的特殊意义在何处.
2、《玩偶之家》选段的赏析是本单元的重点.《玩偶之家》被称为“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因此,不能不讲它的社会意义。可以考虑突出两点:第一,娜拉对于男权社会的叛逆。在《玩偶之家》以前,写妇女争取解放,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的男子结合;《玩偶之家》突出了男;第二,娜拉的出走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至今还能够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考。
也就是说,作为恋爱的双方自己都活在对方的身体里和对方的精神世界里,如果失去了对方,不说是最大的不幸也得说是一个很大的不幸。剧中的娜拉也是这种爱情观念的笃信者。由这种信念出发,娜拉认为,在海尔茂遇到生命危险时,自己应该全力以赴不惜生命,同样,在自己遇到危难的时刻海尔茂也会挺身而出,慨然把责任承担起来,就像自己对待他那样。但是,事实无情地击碎了这种梦想──她自己所醉心那种“奇迹”并没有出现,海尔茂一连串的怒骂,不仅使娜拉从所谓“爱情”的幻象中苏醒过来,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那种曾令她舍身、使她快乐的生活观念,她不再相信“奇迹”。这个社会中,包括自己的家庭中自己所倾心的那种爱情已经没有位置。所谓奇迹,也只是一种不可能发生的幻象。意识到这一点,对于娜拉而言,几乎是致命的,这是精神支柱的崩塌.娜拉没有去自杀,但是她的灵魂中赖以支撑的精神支柱却已死亡。当娜拉准备离开海尔茂时,再次提到“奇迹”:海尔茂问:“娜拉,难道我永远只是一个陌生人?”娜拉答道:“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海尔茂问:“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娜拉说:“那就是说,咱们俩都得改变到──哦,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海尔茂在娜拉已经走出门后依然念叨着“奇迹中的奇迹……”但是海尔茂显然不懂也无法领会这种浪漫的观念,但是他没有意识到,正是他所代表的中产阶级的社会观念消灭了这种“奇迹”。《玩偶之家》结局,看起来是娜拉的胜利,其实,是海尔茂的胜利。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把所有精神、情感都加以物化,在这种情况下,黑格尔所描绘的那种浪漫主义爱情观念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部编版选修中新教材《玩偶之家》公开课教学设计详案(含板书)

部编版选修中新教材《玩偶之家》公开课教学设计详案(含板书)

《玩偶之家》教学设计(详案)一、设计依据1.课标依据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学习鉴赏文学作品。

学生能通过语文学习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指导学生理解多样文化,懂得尊重和包容,初步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

2.教材依据本单元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

这一任务群在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共有两个单元。

一是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即以小说体裁为主的外国名著鉴赏。

另一个就是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即收录了两种文体样式的外国著名戏剧和诗歌鉴赏。

本任务群的主要学习目标与内容是: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认识所读作品的地位和价值。

撰写读书笔记,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

选择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话题,撰写评论。

尝试探讨不同民族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提升文化鉴别力。

3.单元依据本单元目标中提到:外国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展示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现象,表现了人类广阔而丰富的心灵世界。

学习本单元的外国文学作品时,要理解作品内涵,领会多样的文化观念,尝试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差异,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

还要着重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体会对话在推动情节、塑造形象、揭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4.文本特点《玩偶之家》是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于1879年创作的一部“社会问题剧”。

它讲述了娜拉与丈夫结婚多年,终因冒名借款事发彻底认清丈夫的伪善面目和自己的玩偶地位后,毅然出走的故事。

该作所表现的妇女解放、女性独立、个性解放、社会解放的鲜明立场有着世界性的影响。

它不仅是易卜生最享誉盛名的作品,还被誉为“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

5.学情分析授课班级整体语文学习水平中等,学生个体之间差异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玩偶之家》教案
【教材分析】
《玩偶之家》又译作《傀儡之家》或《娜拉》,是使易卜生闻名全世界的剧本,它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的了解,引导同学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2.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3.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金钱观、爱情观等因素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

2.同学能感受分析《玩偶之家》中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理解戏剧冲突的层次、原因。

【教学过程】(鉴赏过程)
一、导入课题,初步感知
1.PPT出示课题。

2.简单了解作者易卜生生平及写作背景。

3.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故事矛盾冲突的导火线。

(娜拉和海尔茂的冲突是由什么事件直接引发的?)
二、初读作品,理解内容
1.女主人公—娜拉
(1)娜拉性格分析,并阐述娜拉不断觉醒的过程:
(2)理解娜拉是个觉醒中的资产阶级妇女形象,揭露出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和不合理。

男主人公—海尔茂
海尔茂性格分析,了解海尔茂是一个自私和虚伪的资产者的形象。

林丹太太
(1)林丹太太性格分析,了解林丹太太也是一个资产阶级新女性的代表;
(2)从林丹太太和柯洛克斯泰的爱情悲剧中,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爱情受金钱支配的现
实。

三、细读品悟,整体感知
1.动作是戏剧的核心和灵魂。

《玩偶之家》中侧重于外部动
作。

《玩偶之家》戏剧冲突尖锐激烈,冲突中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冲突中娜拉和海尔茂的态度各有怎样的变化?抓住人物台词,分析人物的动作轨迹。

*出示片段赏析,请同学分角色扮演男女主人公言行举止,读出感情,再次体会娜拉逐步觉醒的过程,认识海尔茂是一个极端自私和虚伪的人,并出示剧照,加深理解,(1)片段赏析一
出示海尔茂收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来信后对娜拉由之前百般宠爱到咆哮痛斥的经过的片段。

(2)片段赏析二
出示海尔茂收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后,态度又大尺度逆转,娜拉的觉醒初出端倪的片段。

(3)片段赏析三
娜拉觉醒后对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权主义的强有力的冲击的对话。

2.分析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
(1)娜拉的爱情观对其命运的影响
(2)资产阶级地位对女主人公命运的影响
3.艺术特色赏析
结构严密完整;在悬念和伏笔的运用上很有特色;人物对话充满辩论色彩,把“讨论”带进戏剧;成功了运用“追溯法”。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剧中的“娜拉”为什么出走?对此,你怎么看?同学之间讨论一下。

对于娜拉何以出走,同学可以根据剧本很容易地作出解答。

但对这一行动的看法很可能见仁见智,如果围绕现实生活中诸如“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之类的观念讨论,可能更会将问题引向深入。

(2)本剧结尾的戏剧动作是一声门响。

此处的门仅仅是一扇门吗?其中蕴涵怎样的深意?谈谈你的理解。

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研究该戏结尾的意义:一是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关门一响”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性意义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思考;二是戏剧学的角度,可以把该戏结尾同其他一些戏的结尾对比研究,看看戏剧结尾一共有几种模式,《玩偶之家》的结尾的特殊意义在何处。

(3)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娜拉走后怎样》,谈到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出走的娜拉只
有两条出路:堕落或是回来。

如果放在现代社会,她出走后会怎样?试着以剧本的形式为她设计一个结局,同学们之间比较,看谁设计得更合理更巧妙。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诸多妇女“出走”的形象,诸如胡适《终身大事》中的田亚梅、鲁迅《伤逝》中的子君、茅盾《虹》中的梅女士、叶圣陶《倪焕之》中的金佩璋、杨沫《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等等。

可以结合她们出走后的不同命运来研究“娜拉走后怎样”这一课题,然后再结合当代生活设计“出走的命运”的剧本提纲,可能思路会更为开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