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体内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
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2
离体肝灌流法
3
肝切片法
4
重组 P450 酶体外温孵法
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
定义:由制备的肝微粒体辅以氧化还原型辅酶,在模拟生理温度 及生理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化反应的体系;
优点:制备简单,代谢时间短,易于重现,方便大量操作以积累 代谢样品供结构研究;
缺陷:所得的结果与体内代谢的一致性方面存在不足,仅用于预 测体内代谢情况,尚需体内代谢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实 代谢过程
应用:比较不同组织器官的代谢差异和代谢的种属差 异
重组 P450 酶体外温孵法
特点:利用基因工程及细胞工程将调控 P450 酶表达的 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或昆虫细胞,经细胞培养, 表达高水平的 P450 酶,然后经过分离纯化得到 纯度较高的单一的 P450 同工酶。
应用:确定诱导药物代谢的P450 酶亚型; P450酶亚 型特异抑制剂的研究;对药物与药物间相互作用 的研究以及进行手性药物代谢差异的研究。
离体肝灌流法
特点:保留完整细胞的天然屏障和营养液的供给, 能 在
一段时间内保持肝脏的正常生理活性和生化功 能;离体系统,能够排除其他器官组织的干扰,
缺陷:对实验设备和技术有一定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限 制了其 应用。
肝切片法
特点:完整的保留所有肝脏药酶及各种细胞器的 活性;保留了细胞与细胞间的联系及一定的细 胞间质。更能反应药物在体内生理情况下的真
体内代谢研究方法
体内给药 收集生物样品 UPLC-MS分析鉴定代谢产物 确定代谢产物及结构,分析代谢途径
小结
在直接进行体内代谢有一定困难的情况下,可先进行体 外代谢研究,确定代谢物结构,再根据其理化性质,建 立比较专一、灵敏的分析方法,以考察体内代谢情况,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方式。
药物分析中的光化学分析代谢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光化学分析代谢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研发的方式也在不断演进。
光化学分析代谢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分析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所关注。
本文将探讨药物分析中的光化学分析代谢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引言药物的代谢研究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物代谢反应能够改变药物在体内的活性、毒性以及药效,因此对药物的代谢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光化学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分析手段,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代谢信息,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研究中。
二、光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光化学分析方法是通过利用光化学反应的性质来实现药物代谢产物的检测和分析。
光化学反应是指在光照条件下,药物分子发生激发态或离子态的转变,从而产生新的化合物或改变其化学性质。
光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荧光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三、药物分析中光化学分析代谢研究的应用1. 荧光分析技术在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荧光分析技术是光化学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通过荧光分析技术,可以对药物的代谢产物进行快速、灵敏、定量的检测。
同时,荧光分析技术还能提供药物的分子结构信息,从而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研究中。
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以对药物的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率和代谢途径。
四、药物分析中光化学分析代谢研究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光化学分析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非破坏性等优点。
这些优势使得光化学分析方法在药物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尤其在药物代谢研究中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代谢信息。
2. 挑战光化学分析方法在药物分析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光化学反应的条件和环境对于光化学分析方法的结果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实验控制。
其次,对于复杂性样品的分析,光化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和优化也是一个挑战。
药物代谢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药物代谢研究的技术与方法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人体中的分解、转化和排泄过程。
药物代谢过程涉及到许多酶系统和代谢通路,不同的药物会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进行代谢。
药物代谢研究对于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代谢研究技术与方法。
1. 体内代谢试验体内代谢试验是研究药物在整个机体内的代谢过程,常用的方法有体外实验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
体外试验通常使用小鼠、大鼠、兔子和犬等实验动物,人体试验则需要遵循严格的伦理审查和安全措施。
通过体内代谢试验,可以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通过药物代谢酶系统的代谢途径。
2. 体外代谢试验体外代谢试验是研究药物在体外模拟环境中的代谢过程,包括微粒体酶体和肝酶体代谢试验。
微粒体酶体代谢是指药物在细胞质中的代谢,而肝酶体代谢则是指药物在肝细胞的内质网中的代谢。
通过体外代谢试验,可以获得关于药物代谢酶的详细信息和药物代谢通路的理解。
3. 体外代谢酶体系体外代谢酶体系是建立在包含药物代谢酶的部分纯化物中的体外代谢试验。
这种方法可以对药物代谢酶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包括其结构、功能和识别机制等。
体外代谢酶体系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估和药物治疗反应预测等领域。
4. 代谢产品分离代谢产品分离是一种直接从样品中获得药物代谢产品的方法,包括代谢产物分离和纯化,以及将代谢产物通过质谱技术或结合质谱和其他分析技术进行鉴定和定量。
这种方法可以便捷地获得药物代谢产物,为药物代谢途径和代谢酶系统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5.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克隆、表达和纯化药物代谢酶等。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特定酶进行修改和优化,以便更好地研究药物代谢通路和药物代谢产物。
此外,这种方法还可以筛选新的药物代谢酶和新的代谢产物,推动药物发现和开发。
总结来说,以上几种药物代谢研究技术与方法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可以为药物代谢的探索和理解提供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药物代谢研究的未来将继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推进药物的研发和治疗。
药物的多种代谢途径研究

药物的多种代谢途径研究药物在人体中的代谢与排泄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
药物代谢通常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代谢和终末代谢。
初步代谢一般由肝脏完成,主要是将脂溶性的药物转化为水溶性的药物,以便体内能够更有效地排泄。
终末代谢则是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排泄出去,主要通过尿液、粪便和呼出气体等方式。
药物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丙酮酸途径、糖原储备途径、葡萄糖酸途径、吲哚醋酸途径、芳香族羧酸途径等。
其中,丙酮酸途径是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之一。
丙酮酸代谢将药物分解成一系列代谢产物,如酸性代谢产物、酚类代谢产物、醇类代谢产物等。
这些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肾脏、肝脏等机体排泄出去。
此外,药物代谢还可能会受到酶的影响。
肝细胞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是药物代谢的重要酶类。
不同的药物可能会选择性地激活或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从而对药物的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毒性。
因此,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及酶类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可以有助于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并为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近年来,分析代谢产物的质谱技术在药物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分析药物代谢产物的质谱图谱,快速鉴定药物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及代谢速率。
同时,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可以对药物代谢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实现对药物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快速预测,同时还可以为开发新药提供参考。
总之,药物代谢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为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供思路,还可以为开发新药提供理论基础。
当前,代谢组学技术、药物代谢数据挖掘技术等新兴技术为药物代谢途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不仅可以加深对药物代谢途径的认识,还可以为药学研究和应用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药物代谢和毒性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药物代谢和毒性的研究方法和应用药物的代谢和毒性一直都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毒性的副作用是药物研发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药物代谢的深入研究则可以为临床药物开发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药物代谢和毒性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一、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1. 体内代谢研究体内代谢研究是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来研究药物的代谢过程。
动物实验是代谢研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为人体实验的安全性和伦理道德问题都是限制其发展的问题。
在动物实验中,研究者可以通过对药物的口服、注射或者吸入等不同的给药途径,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生成情况。
同时,通过对不同种类动物内脏器官和细胞内酶的比较研究,可以了解代谢途径的多样性和酶的种类及其功能。
2. 体外代谢研究体外代谢研究基于体外实验得出药物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信息。
主要的体外代谢研究手段包括利用微生物、细胞培养、组织切片等方法来研究药物代谢过程。
将药物置于微生物或者细胞培养基中,可以模拟人体内的药物代谢过程,从而确定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
组织切片则是将动物的不同器官切片后,加入药物进行模拟代谢实验。
二、药物代谢的应用1. 临床药物开发药物代谢研究在临床药物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药物代谢研究可以为临床试验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和指导。
另一方面,药物代谢研究也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对人体机能的影响,从而规避药物毒性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 药物副作用的预测药物毒性的发生往往与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紧密相关。
药物代谢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对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影响,从而预测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避免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3. 个体化医疗药物代谢的差异性往往导致不同体格的人在使用同种药物时出现副作用或效果不佳的情况。
通过药物代谢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不同人体内药物代谢途径的不同情况,从而为不同人群制定个体化药物方案。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代谢产物分析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代谢产物分析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药物的组成、性质、质量和其在体内体外的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科学,其中药物代谢产物分析作为药物分析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用于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结构以及代谢产物对人体的影响等方面。
一、药物代谢及其重要性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机体内发生转化的过程,既包括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反应,也包括代谢产物的生成。
药物代谢能够改变药物的药效、毒性和药动学等性质,对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物代谢的产物中,药物代谢产物的分析对于准确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活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药物代谢产物分析的方法在药物代谢产物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质谱法、核磁共振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
其中,质谱法由于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选择性等特点,成为药物代谢产物分析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
1. 质谱法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简称MS)是一种通过测量离子在电磁场中受力和荷质比(m/z)进行分析的技术。
在药物代谢产物分析中,质谱法可以用于确定代谢产物的结构和相对丰度,进而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形成机制。
质谱法可以分为质谱仪前处理和质谱仪测定两个步骤,前处理包括样品制备、萃取和净化等,质谱仪测定则通过质谱图谱分析来获得代谢产物的信息。
2. 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现象进行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结构的有效方法。
在药物代谢产物分析中,核磁共振法可以通过观察药物代谢产物的核磁共振信号来确定其结构,进而揭示药物代谢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3.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是一种用液相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技术。
在药物代谢产物分析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分离和定量分析药物代谢产物,并通过检测器(如紫外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等)获得代谢产物的信号。
药物代谢产物鉴定

药物代谢产物鉴定
1. 目的:鉴定药物代谢产物的目的是确定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后产生的化学物质,以及它们的结构和性质。
这对于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安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分析方法:药物代谢产物的鉴定通常使用各种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质谱(MS)等。
这些技术可以分离和检测代谢产物,并提供有关它们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信息。
3. 样品制备:为了进行药物代谢产物的鉴定,通常需要从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肝脏组织等)中提取和净化药物及其代谢产物。
样品制备的目的是去除杂质,并将目标分析物浓缩和富集。
4. 数据分析:通过分析仪器获得的代谢产物数据需要进一步处理和解释。
这包括对色谱图和质谱图的解析,以及与标准品或数据库进行比对,以确定代谢产物的结构。
5. 应用领域:药物代谢产物鉴定在药物研发、药物代谢研究、临床药物监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评估药物的代谢特性、预测药物相互作用、优化药物配方以及监测药物的安全性。
药物代谢产物鉴定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分析化学、药物代谢和生物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药物代谢产物鉴定将继续在药物研发和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药物体内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

蛋白沉淀剂类型 常用蛋白沉淀剂
水溶性有机溶剂 中性盐 强酸
锌盐和铜盐沉淀剂
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 饱和硫酸氨、硫酸钠、镁盐、磷酸盐、枸橼酸盐等
10%三氯醋酸、6%高氯酸、硫酸-钨酸混合液、5% 偏磷酸等 硫酸铜-钨酸钠混合液、硫酸锌-氢氧化钠混合液等
核磁共振技术
• NMR技术可以直接提供代谢物分子结构信息,样 品用量少,一维谱的测定仅需5min,是一种快速、 简便的方法。2D-COSY,2D-NOE谱的应用为分 子结构提供了更多信息,使分子结构鉴定工作更 为容易[10]。人及大鼠尿液的1H—NMR谱中 δ0.4~1.7的区域是内源性物质信号相对简单的区 域,可用于观察代谢物的CH3、CH2、CH信号。 另外,δ6.0~8.5的芳香氢区域质子信号也可以方 便地用于研究代谢产物的分子结构。
色谱-光谱联用技术
• • • • • LC/DAD联用 GC/MS联用 HPLC/MS联用 HPLC/NMR联用 HPLC/NMR/MS联用
LC/DAD联用
• 反相HPLC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即LC/ DAD联 用可在生物样品众多的色谱峰中搜寻可能的代谢产物峰。 该分析技术的出发点主要有两个:(l)药物的代谢转化多数 是对母体药物的结构加以修饰,并未改变母体药物的结构 骨架,因此多数代谢物的结构类型一般与母体药物一样或 相似,故其紫外光谱特性也与母体药物一样或相似。(2)在 一般情况下,药物代谢转化成代谢物后,极性增大,所以 在反相HPLC色谱图中,代谢物峰一般出现在原型药物峰 之前。 • LC/ DAD联用技术仅用于HPLC色谱图中代谢物峰的初步 搜寻与判断,起到“眼睛”的作用。有关代谢产物的结构 还需通过进一步的试验确证。彭莹等[11]用梯度洗脱(RP) HPLC/DAD法初步鉴别了异靛甲的10个代谢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丙嗪
普鲁卡因
硝酸异山梨酯5-单硝酸异山梨酯
药物代谢过程
• I相代谢反应 (phase I reactions) 氧化、还原和水解 • Ⅱ相代谢反应 (phaseⅡreactions) 与葡萄糖醛酸、 硫酸、氨基酸的结合反应 (conjugation)
药物生物转化的过程
药物代谢转化的研究方法
HPLC/MS联用
• HPLC/MS联用技术集HPLC的高分离能力与MS的高灵敏度、极强的 定性专属性于一体,并且有如下特点[13]:①获得复杂混合物中单一 成分的质谱图,大大有利于药物、药物代谢物和内源性化合物的分离 与鉴定;②可分别定量测定生物体液中药物及其代谢物。 • 与GC/ MS联用技术相比较,HPLC/ MS的样品前处理简单,一般不要 求水解或者衍生化处理,可以直接用于药物及其Ⅰ相、Ⅱ相等极性较 大的代谢物的同时分离和鉴定。由于DAD为非破坏性检测器,故通常 在HPLC与MS之间插入DAD检测器形成HPLC/DAD/ MS,这样HPLC 色谱图中各峰先由DAD采集紫外光谱图,检测代谢产物及其纯度,再 由MS采集质谱图,即色谱图中各峰经过DAD及MS的双重鉴别,因此 提高了代谢产物峰辩识的准确性。丁黎等采用LC/DAD/MSD技术,从 大鼠服药胆汁中鉴定了6种盐酸非洛普I相代谢产物[14] ;在研究Ⅱ相 代谢产物时,以 HPLC法制备 II相代谢产物馏分并以β-葡糖醛酸酶水 解 ,再进行分析,最后得出3种盐酸非洛普Ⅱ相代谢产物[15]。
色谱-光谱联用技术
• • • • • LC/DAD联用 GC/MS联用 HPLC/MS联用 HPLC/NMR联用 HPLC/NMR/MS联用
LC/DAD联用
• 反相HPLC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即LC/ DAD联 用可在生物样品众多的色谱峰中搜寻可能的代谢产物峰。 该分析技术的出发点主要有两个:(l)药物的代谢转化多数 是对母体药物的结构加以修饰,并未改变母体药物的结构 骨架,因此多数代谢物的结构类型一般与母体药物一样或 相似,故其紫外光谱特性也与母体药物一样或相似。(2)在 一般情况下,药物代谢转化成代谢物后,极性增大,所以 在反相HPLC色谱图中,代谢物峰一般出现在原型药物峰 之前。 • LC/ DAD联用技术仅用于HPLC色谱图中代谢物峰的初步 搜寻与判断,起到“眼睛”的作用。有关代谢产物的结构 还需通过进一步的试验确证。彭莹等[11]用梯度洗脱(RP) HPLC/DAD法初步鉴别了异靛甲的10个代谢产物。
药物体内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
周婷
药物体内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
• 药物代谢的基本概念 • 药物代谢转化的研究方法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 药物及其代谢物的分析和鉴定技术
• 小结
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
• 药物的代谢又称药物的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是指药物经过体内吸 收、分布之后,在药酶的作用下经历化学 结构变化的过程。 • 多数药物经过代谢转化,失去活性或降低了 活性。但是,也有的药物经代谢转化提高了 活性,生成药理活性更强或者毒性更大的代 谢物。
质谱技术
• 质谱技术由于其检测灵敏度高,分析的分子质量范围宽, 提供分子结构信息量多等特点,已成为研究药物代谢产物 的重要手段。药物在体内发生代谢转化后,一般仅在母体 药物的基础上进行部分结构修饰,药物母体结构一般不会 有太大变化,因此代谢物与母体药物常有相似的质谱特征 离子,据此可对代谢物进行识别,并结合其他碎片特征, 对其结构作出合理推断,但需将代谢物的电子轰击(EI)MS 谱与合成品MS谱相对照,化学结构最终还要借助核磁共 振图谱来确定。亦可用多级质谱分析技术(MSn)直接获得 母体分子和代谢物分子结构信息,此时毋需制备纯代谢产 物,生物样品只需经过简单的预处理。
• 许多药物的代谢产物在一定的pH条件下以 离子状态存在。因此,可以控制样品溶液 的pH,并向其中加入反离子以形成离子对, 再用有机溶剂提取。
ion-pairextraction method
Q+aq + X-aq QX 被测药物 反离子 离子对 碱性药物: 酸性药物: 烷基磺酸类 RSO3H 烷基季氨R4H+· X-
高效液相色谱法
• NP-HPLC(包括吸附色谱及键合相色谱)及 RP-HPLC均可用于I相代谢产物及甲基化和 乙酰化代谢产物的分离分析。RP-HPLC(包 括离子对色谱及离子抑制色谱)适合于分离 分析极性较大的、水溶性的结合型Ⅱ相代 谢产物。如果要制备供结构鉴定用代谢产 物纯品,应采用制备型HPLC。
Principle of solid-phase extraction
固相萃取柱
• 现代SPE方法采用长约2~ 3cm的聚丙烯小柱,内装各 种填料。SPE的填料种类繁 多,可分为: 1. 亲脂型(大孔吸附树脂、亲 脂性键合相硅胶) 2. 亲水型(硅胶、硅藻土、棉 纤维) 3. 离子交换型
实验步骤如下
• LC/MS联用的关键是接口技术[16]。大气压电离(API)接口是目前应用 最广泛的接口技术,它包括三种操作模式: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电 喷雾(ESP)和离子喷雾(ISP)。ESP和ISP主要用以分析碱性或酸性化 合物,加入适当溶剂以正离子或负离子形式检测,而对中性化合物, 可加入醋酸钠(或钾)等进行阳离子化,或加入乙睛等进行电荷交换, 或采用APCI。 • API为软离子化技术,缺乏碎片离子的结构信息,但可以通过串联质 谱(MS/MS)技术获得更多的结构信息。LC/ MS/ MS在定性定量方面都 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其特点为高分辨、低噪音、分析时间短, 可以直接分析多组分混合物。目前以发展不同质量分析器和飞行时间 (time of flight,TOF)质谱的联用为主,包括四极杆-TOF(Q-TOF)、 TOF-TOF等。TOF采用了离子延迟引出和离子反射镜等技术,使得 其分辨率大幅度提高,因此Q-TOF、TOF-TOF等串联质谱可以在很 高的质量范围内实现精确质量测定,可广泛用于药物代谢产物的结构 研究。Donggeng Wang等[17]用负离子模式及碰撞诱导解离的电喷雾 离子化的HPLC/MS/MS法,鉴定了大鼠尿液中resveratrol的4个主要 代谢产物。
核磁共振技术
• NMR技术可以直接提供代谢物分子结构信息,样 品用量少,一维谱的测定仅需5min,是一种快速、 简便的方法。2D-COSY,2D-NOE谱的应用为分 子结构提供了更多信息,使分子结构鉴定工作更 为容易[10]。人及大鼠尿液的1H—NMR谱中 δ0.4~1.7的区域是内源性物质信号相对简单的区 域,可用于观察代谢物的CH3、CH2、CH信号。 另外,δ6.0~8.5的芳香氢区域质子信号也可以方 便地用于研究代谢产物的分子结构。
• In vivo 体内代谢法是在给药动物服药后经过一定时间收集 动物的尿样、血样或胆汁,分离检测样品中药物及其代谢 物。该法最早在50年代已被采用,迄今仍然广泛应用。实 验时应注意动物和人在代谢方面异同点。 • In vitro 由于药物在生物体内分布极广,其代谢转化的脏 器和酶系统多样化,使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浓度较 低,尤其是一些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如抗癌药等,服用剂 量有限,代谢物的浓度更低,直接从血浆、胆汁等生物体 液中分离检测代谢物进行体内代谢转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困 难。于是利用体外代谢法研究代谢转化尤其在确定代谢物 的结构受到普遍重视。
GC/MS联用
• GC法对样品的极性和热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而 代谢产物一般具有一定的极性基团,故其熔点高、 挥发性差,因此需要进行衍生化后用GC/MS分析。 对于Ⅱ相代谢产物,由于其与葡萄糖醛酸、硫酸、 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等结合后不易完全衍生化或 制成衍生物后结构太大仍不易气化,故其一般需 先经水解后,再进行衍生化才能用GC/MS分析。 如沙美特罗在小鼠尿中的4个代谢产物是通过尿样 经葡萄糖醛酸苷酶酶解,再用N-甲基-三甲基硅烷 基三氟乙酰胺(MSTFA)衍生化后,用GC/MS分析 得以鉴定[12]。
例子
• 钟皎等[3]以甲巯咪唑为内标,用乙醚提取 Na2C03碱化后的大鼠尿液,测定了其中的 盐酸雷诺嗪及其代谢物。
LLE的缺点
• 但是液-液萃取法可能产生的乳化现象会引 起药物的损失。通常在提取前加入适量的 固体氯化钠,可减轻乳化程度。
离子对萃取法 (ion-pairextraction method)
• 第一步,使用甲醇润湿小柱,活化填料,以使固相表面易 于和被分析物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同时,可以除去填料 中可能存在的杂质。C18柱在甲醇含量大于8%的水溶液 中才能保持湿润而有利于药物的吸附,否则,将导致回收 率的降低; • 第二步,用水或适当的缓冲液冲洗小柱,转移过多的甲醇, 以便样本与固相表面发生作用。但清洗不宜过分,否则会 使甲醇含量过低,从而导致湿润度不足,回收率降低; • 第三步,加样,使样本经过小柱,弃去废液; • 第四步,用水或适当的缓冲液冲洗小柱,转移样本中的内 源性杂质和其他相关杂质; • 第五步,选择适当的洗脱溶剂洗脱被分析物,收集洗脱液, 挥干溶剂以备后用,或直接进行在线分析。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技术
(pretreatment of biological matrices) • 脱蛋白(deproteinization) • 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 • 固相萃取 (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
脱蛋白 (deproteinization)
固相萃取 (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
• SPE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样品在固相和液相 之间的分配差异。有两种洗脱模式: 1. 一种是药物比杂质与固相之间的亲和力更 强,因而被保留,然后用一种对药物亲和 力更强的溶剂洗脱; 2. 另一种是杂质较药物与固相之间亲和力更 强,则药物被直接洗脱。 通常使用的为前一种模式
药物的体内代谢研究法
• 体内生物转化方法是通过人或动物直接服用药物, 然后收集尿样、胆汁、血样、粪便等进行代谢产 物分析。 • 药物的主要代谢部位是肝脏,药物在肝脏被代谢 后,代谢产物的一部分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另一 部分进入血液向身体其他部位分布,最终代谢物 从粪便、尿液中排出。口服吸收的药物的另一代 谢部位是肠道,药物经肠内菌及其酶代谢后代谢 产物,一部分通过“肝肠循环”吸收入血液,分 布至其他部位,最终代谢产物从尿液、粪便中排 出体外。